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例6篇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1

    一、当前我国家庭教育观念误区

    1、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如果是对儿童开展适当的早期教育,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把人生竞争的起跑线定位于儿童阶段,甚至贸然地推出“输”和“赢”的概念,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始阶段,早期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以儿童生活距离为半径,不能脱离实际,不顾儿童心理、兴趣爱好,小小年纪就让他们承担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的“输”和“赢”。

    2、不要让孩子“荒废”了。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荒废”了,但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有家长因社会竞争的压力,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想尽各种办法,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竞自觉不自觉地在家中加重学业负担,还在采用早已被淘汰了的“题海战术”,孩子小小年龄就背负沉重负担,既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可成天才。教育是否得法,对于孩子能否成才确实有极为重要和深远影响的作用。但一个人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不受遗传、环境和多种教育的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是否“得法”这个因素。家长不能因自己的孩子一时或一段时期成绩不尽人意,而一味指责学校教育,一心认为学校教育应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孩子就能成龙成凤。家长们必须明白,人的智力、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适合升学深造;有的适合钻研技术;有的适合文科;有的偏好理科。总之,各有所长,各有所成,未必一定要求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培养目标定位脱离实际,只会徒增烦恼。

    4、千万别管孩子。这个观点似乎是针对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对孩子管束过多而发,也似乎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它与“孩子不能不管”的观点一样,都具有片面性,走极端。家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孩子思想、健康、心理、生活、学习等各种行为的家庭管理。这也是家长的职责。教育孩子不应该去讨论“管”还是“不管”,应该去研究、去总结、去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怎么样去管。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不等于放弃原则;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不要去引导,而放任自由。上述种种,不管观念怎样,家长都心怀良好的愿望,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他们违背了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或过早寄予重托,拔苗助长;或缺乏责任意识,贻误时机。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都不利。

    二、家庭教育的任务

    当今社会,人们愈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然而,究竟应怎样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并不清楚,由此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已为多数家长所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及其它某些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为家庭所忽视。儿童如果在启蒙阶段得不到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引导,长大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从小开始就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思维或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身。所以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好习惯能使儿童健康成长,对日后成就事业有非常大的帮助。家庭教育的任务之三是配合学校教育,搞好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所重,互为补充。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学校能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真实地反馈给家长。另一方面,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愿望和建议也能反映给学校或老师。双方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的信息,以采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引导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的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明确了家庭教育任务,还要有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

    1、家长的示范效应。孩子自出世以来,最先接触、交往的是父母。接触、交往时间最长的也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家长们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

    2、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安心地、专心地学习的良好家庭环境。如家庭条件许可,可给孩子安排一个单独学习的房间,即使无此条件,也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家长交友广,兴趣爱好多,时常会有朋友在家中小聚,我们不反对家长的社会交往,但为了孩子,应把握一定的尺度和分寸,时间不宜过久,气氛不宜过分热烈。家庭气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的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父母之间的纠纷与不和,会给孩子造成困惑和迷惘。社会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性格孤僻,精神压抑。和协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虽不能完全杜绝,但也尽量避免打骂孩子,要善于从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么一点点优点,给予他信心,也给他一点成就感,。让孩子愿意学习、想学习,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一次在辅导自己的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完成语文生字练习时,发现他不是很专心,动作慢,且字写得不工整。先根据字的结构教写一遍,当他再写完一个字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有进步,写得好,再激励能够写得更快、更好。果然小家伙认认真真地把练习写完了。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这里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接受教育,每天都在感受着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时常在教育别人,影响着别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业,学校教育担负着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级教育的漫长过程,成为每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又不是万能的,需要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父母所从事的应该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家长深入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循循善诱、身先示范、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成绩优异,身体强健的有用的人。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影响人物,家庭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基础阶段,依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进入人生系统学习的开始就有健康的心理,对今后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当好初级教育阶段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作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指正。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具有高尚的品格。家长不仅是孩子最初的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孩子的监护者,更是孩子思想品德、行为动作的引领者,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应是智慧潜能的开发者。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还应起到协调作用。作为优秀的父母,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光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不够,过度的爱会成为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些家长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就会取得全面的收获。

(1)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遭到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让你解答,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奥的,如果家长对此不是深入了解,就不能给出正确合理解答,几次问题之后会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印象,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经常回答不上孩子的提问,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孩子就不会有问题也不问父母了,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

(2)家长是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都将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哪怕是细小之处都应注意,如:衣着整洁,言谈举止,讲究卫生,遵守时间等方面,否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3)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过分溺爱,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马上改正。过分溺爱害孩子、害家庭、害自己的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咬下。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和保护。他们遇到了委屈会找家长诉说,遇到了虐待和威胁会找家长求助,遇到困难会找家长帮助,如果家长不是耐心倾听,热情关怀,合理解决,也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4)每个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等孩子出生时就有了自己的愿望和规划。希望自己家里能出个“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书法家、科学家”等,除了在校学习的课程以外,每天的放学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都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厌学、悲观、对社会和现实不满等,轻者成绩适得其反,重者会造成心理障碍、轻生等情况。所以,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还应创造条件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发挥,注重孩子的特点,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如配合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举行演讲比赛、舞蹈表演、墙板设计、书法展示等活动。在锻炼、培育学生特长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减少师生间心理障碍的方法。

(5)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沟通才能对学生的自然情况了解、沟通,便于根据学生各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关怀,如: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双发相互推诿,生活上得不到家庭照顾,学习上得不到关心,必须的学习费用无着落;有的学生喜欢网络游戏,甚至着了迷不想学习;有的学生性格非常内向,不想和别人沟通。当然,家长与老师的经常联系,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使其将来成为有用之人。绝不应发现孩子的毛病听之任之,不和老师沟通、不采取措施;也不能简单粗暴对孩子加以训斥、打骂,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给学生造成抵触情绪,心理产生障碍,增加了今后的教育难度。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3

一、以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为依据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动机、情绪、态度、性格、行为、品德、自我等各种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教师应把握这一重要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往由于课业过重造成学生心理失衡的现象已不存在了,但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给孩子造成精神困扰和心理上的新的失衡。又由于现在的孩子缺乏磨练,有很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佳。如网上曾报道一个案例:某所中学有一个学生在考试期间利用手机抄袭,被老师发现,老师没有批评她,反而告诉她下课后去取手机。这名学生下课不但没去取手机,反而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从四楼跳了下去。这样脆弱的孩子,经受不住小小的一点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以,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塑造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特长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以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自己的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影响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有良好心理素质。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素质,特别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他们会向你学习,会以你为榜样。孩子和你相处的时间是很长久的,你的影子会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孩子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当教师进入教学活动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带笑容,倾情参与到活动中,让孩子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老师的真挚感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倾情投入整个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各科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各科教师应当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理论的学习,以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以身作则,和孩子平等相处;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珍视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个性;赞赏孩子的成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给予他们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机会;聆听他们的倾诉;在不同场合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扎实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

教学活动设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从提高学生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要强调孩子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孩子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例如:知识分类的目标教学;注意从孩子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来设计教学,愉快教学,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与创造;成功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教学上的某些弊端等原因,在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孩子,这些学习困难孩子,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自信心低下,自卑心与日俱增,厌学、畏学、乃至逃学。帮助学困生提高自信与学习技能,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兴趣,是课堂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孩子的心理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它不仅是智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在课堂评价中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素质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4

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去年,我县就有几名小学生在双休日里在自家平房(一层)顶上玩游戏,他们模仿武侠剧中的情境,有一名孩子说他是“大侠”,他会飞,他能从屋顶上飞下去,他纵身一跳,幸亏跳到地上没有造成严重的事故,这就是他们沉迷于电视武侠剧所给他们带来的不良的思维方式酿成的后果。

1.2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有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有的孩子太任性了,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年,在本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惨痛的事件:一名小学生因留着很长的指甲,老师和家长劝其剪去,可是这个孩子却说那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干涉不了,在受到家长严厉批评后,结果离家出走几天。发生这样的惨剧,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任性、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发人深省,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3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多开导、多鼓励、多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具有阳光的心理,快乐的童年。

农村小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社会原因,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教育要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认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精神上对父爱、母爱的需求。

2怎样实施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关注“留守儿童”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笔者做了初步调查,调查显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57%,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9%,父母外出打工3年以上者占26%,从没有去过父母工作地的占22%,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广泛关注,这已引起我们当地政府的关注,我们县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春节和“六?一”对他们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这做得很好,但笔者认为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除了从物质上对他们帮助,精神上还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建议平时各位领导应抽出时间多给结对的留守儿童打打电话,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开导。

学校和教师也应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平时多观察他们的言行,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

监管“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应多关心这些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改变教育方式。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2.2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通过家校配合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协调、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能,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执法监督组织,监督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好孩子的监护人,做到外出务工人员学艺致富和保障教育孩子成长两不误。

2.3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教育网络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5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去年,我县就有几名小学生在双休日里在自家平房(一层)顶上玩游戏,他们模仿武侠剧中的情境,有一名孩子说他是“大侠”,他会飞,他能从屋顶上飞下去,他纵身一跳,幸亏跳到地上没有造成严重的事故,这就是他们沉迷于电视武侠剧所给他们带来的不良的思维方式酿成的后果。

2.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有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有的孩子太任性了,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年,在本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惨痛的事件:一名小学生因留着很长的指甲,老师和家长劝其剪去,可是这个孩子却说那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干涉不了,在受到家长严厉批评后,结果离家出走几天。发生这样的惨剧,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任性、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发人深省,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多开导、多鼓励、多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具有阳光的心理,快乐的童年。

农村小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社会原因,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教育要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认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精神上对父爱、母爱的需求。

二、怎样实施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关注“留守儿童”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笔者做了初步调查,调查显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57%,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9%,父母外出打工3年以上者占26%,从没有去过父母工作地的占22%,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广泛关注,这已引起我们当地政府的关注,我们县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春节和“六•一”对他们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这做得很好,但笔者认为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除了从物质上对他们帮助,精神上还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建议平时各位领导应抽出时间多给结对的留守儿童打打电话,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开导。

学校和教师也应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平时多观察他们的言行,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

监管“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应多关心这些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改变教育方式。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2.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通过家校配合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协调、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能,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执法监督组织,监督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好孩子的监护人,做到外出务工人员学艺致富和保障教育孩子成长两不误。

3.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教育网络

给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6

1、部分家长重智轻德

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放到了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却忽视做人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训练,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人为地剥夺孩子成长锻炼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这种智力超前、道德滞后的孩子必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他们的成长会影响到代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

2、部分家长重视身体,忽略心理的培养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较少,有的孩子过于娇惯,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在呵护孩子身体的同时许多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厌学、考试焦虑、网瘾、内向孤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困难面前做过激行为。

3、功利主义强,期望不合实际

我国的家长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方面是受到传统光宗耀祖文化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学校评价儿童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尺是学业成绩与金榜题名,父母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只好驱赶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

二、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

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人成才,然而很多家长从小就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还是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

1、娇生惯养

现代的家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孩子是绝对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娇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放任对其没有进行是非教育。其结果是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好逸恶劳、自私任性、缺乏责任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

2、放任自流

目前下岗经商、外出打工的家长在不断增多,他们把孩子交给保姆或交给父母看管。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无形中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外出打工条件好的过分溺爱,条件差的只顾温饱,无暇照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由散漫等。

3、拔苗助长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于是早早的让孩子学各种年龄不应学的东西。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有过程的,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这样过早的让其学一些东西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厌学情绪的。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的还心有余悸。

4、过渡干涉

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而适当的给予保护,这是对的。可是管的太多孩子就会失去自由,孩子的心智发展和个性发展会受到束缚。有些家长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设计未来,主要表现在学习上对学习成绩及其关注,每天陪孩子一起学习,帮孩子检查作业等。

5、缺乏民主

现代许多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顺从,家长的话不能反驳。许多孩子自己的私事也要由家长说了算。孩子没有隐私,孩子的日记父母偷看,信件被拆等等,这种缺乏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既削弱了家长的权威也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同时更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贫乏,教养环境不良

1、教育方法简单

部分家长不懂有关教育、心理的知识。他们既不了解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开发,也不了解子女各个成长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因而也就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父母经常出现分歧,造成教育影响的相互抵消。

2、教育内容贫乏

现在许多家庭教育的内容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的教育关注不够,忽略孩子能力、人格的培养,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更为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家长只重言传不重身教,父母能否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大,父母是孩子最为信赖的人,孩子往往把父母的言行作为标准不加批判的接受,因此现代教育要求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

3、教养环境不良

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有的家庭残缺破裂,这类家庭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缺少父母任何一方完整的爱对孩子性格的成长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文化水平偏低,一般来说,知识水平偏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科学,有调查表明,知识水平越高的家庭的孩子成长以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