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例6篇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困境;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是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就我国当前大多数农村而言,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两大制度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流于表明。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农村民主理财活动没能够做到严谨认真,不少农村理财工作成员对于相关的财务账单不加仔细审查、核对,不少单据的签字由村干部直接代签;一些农村的理财人员对于这份工作的流程不够熟悉,没有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理财工作,甚至很多没有受过财务管理培训或教育的人员参加理财工作;理财小组人员的任命不够科学,不少成员是由村主任以直接提名的方式产生。

二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混乱,相应的财务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当前很多农村的村干部并未意识到农村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应权利与职责划分不清,这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使得其在很多工作上都要看领导的脸色开展工作,而将各种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丢弃到一旁。当前在农村,村干部经常会将村庄的财务收支变相的归到自己名下,从而使得很多的财务活动没有进行及时的单据交接,导致出现很多的账目根本无法进行查询。

三是农村财务人员财务工作不规范以及业务水平不高。因我国农村的会计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会比较低,导致了财务工作人进行财务工作时不够认真,农村财务人员财务工作不规范以及业务水平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处理时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只是简单的记下几个相关数据,从而导致会计分录容易产生混乱;其次,农村财务的原本的内容不够完整,还有部分财务文件会出现签字审批的混乱情况,此外,白条进行入库以及白条底裤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财务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保证,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除要完善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外,还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新的内容。目前迫切需要健全的制度是:现金管理制度、民上理则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则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二是提升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农村应当采用WCPA 架构的管理循环。管理循环中,将评估注重的三大方面,化为六大管理元素:情境、规划、投入、过程、产出与成果。并借助这六个元素回应许多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包括:村委财务管理工作的选择与定位;怎么样的规划能符合财务人员设立的目的;需要哪些资源来进行财务管理;如何利用资源进行管理,以达成农村村庄财务管理目标;在投入资源进行管理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与管理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规划目标。这些问题和财务管理元素的连动,该架构说明了六大元素的企图与其所希望能回应的议题,也列出了财务管理元素评估的项目与关注的焦点。以情境元素为例,不仅需要回应农村现在的特质与定位,还需要评估农村村庄所面临的环境变迁、机会及其具有的代表性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构建起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来对实际环境加以评估。

三是对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各项制度应当及时有效的加以落实,对出现问题的地方,应及时找出原因,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为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各级政府就必须对这一工作加以重视,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村的财务管理情况举行听证会,并抽查相关的财务报表,从而确保财务制度能够得到科学执行。在抽查过程中,对于发现问题的地方,应当对于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的惩罚,决不姑息。另一方面,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基础上,也要对于财务制度执行较好的农村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并以此作为典型,来加以宣传。

四是农村财务管理人才工作的强化措施。第一,制度层面的优化。一是加强镇级政府的角色。加强镇级政府在农村服务和经费统筹的角色,以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帮助解决农村村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二是改变财务管理人才管理体制。农村村庄必须端正财务管理人才管理方向,转变人才观念,并且不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是结合农业、科学,进行农村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村庄除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外,还需要全面改革现有农村人才管理模式,确保财务管理人才能够结合地区状况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四是推动战略联盟,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员工专业化水平。采用战略联盟,可使农村村庄在相互支援下发挥更好效能。适当的战略联盟对减少人才物力浪费、拓展人才视野、促进财务管理员工能力提升、提供学习机会及强化农村竞争力均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秦水亮.关于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9(01).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石家庄,农民,社会保障

2012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今年九大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所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09 年开始在各省、自治区10% 的县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 。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在2020 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石家庄在鹿泉、藁城、正定、元氏、赵县、晋州、栾城、赞皇、辛集、灵寿、行唐11个县(市)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形成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56.9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6.6万人。去今年石家庄市又有13个县(市)区被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范畴。石家庄24个县(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石家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广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发展新个特点。

一、石家庄新农保特点

第一、广覆盖。石家庄是中等城市,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等,2009年前由于社会宣传不够,一些人认为农民主要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必要搞社会养老保险。 因此从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地域小,覆盖率低。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差距在缩小,使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待遇差别缩短, 农村居民的入保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弹性大,自主选择性提高。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差异较大相适应,新农保坚持自愿原则,农民根据家庭条件、个人判断来决定是否参加;缴费数额、支付标准都有弹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设10个档次,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因此,制度各环节要具有弹性和包容性。(1)在缴费方面,参保人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缴费标准,这样的制度设计,适应了农民就业的流动性、收入不稳定性和地区的差异性等特点。(2)重度残疾人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实行特殊补贴政策。由政府为其每年代缴81元养老保险费,这样保障农村中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

第三、农民受惠,入新保积极性有所提高。石家庄市新农保参保率在94%以上,新农保的参保率的提高,使老龄化负担日益沉重的农村实现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筹资模式上,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体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新农保的试点表明,新农保对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农民愿意加入进来。既保证老年农民老有所养,减少老年贫困,也有助于在石家庄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石家庄新农保存在问题

石家庄新农保政策在我市试点的实施效果明显,农民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首次参保率、后续参保率明显增加。但石家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不健全,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长期性。一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相关政策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细化。对于农村老年居民来说,参加新农保的收益是近在眼前,但是对于年轻农民来说,可能要到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部分农民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新农保持观望、疑虑态度。我想这也是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需要攻克的难点,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逐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2、财政吃紧。本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石家庄政府需要出资。特别是在目前经济比较困难、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政府将面临极大财政压力,这关系到这项惠农政策的持续性。筹资问题是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大障碍,如何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将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3、地区差异大。石家庄市各县市经济有差异性。集体经济强弱直接关系参保率,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给集体补助农民参保带来巨大压力。如果没有集体补助,全由个人出,将影响到参保的覆盖率。在我们的调查中,石家庄地区农民收入不等,养老费用一般为几百元,而这只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随着物价的波动,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影响到农民老年时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给付机制,给付标准随着物价水平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购买能力。

三、新农保政策完善建议

1.针对目前的财政状况,省财政可适当增加出资比例,以保障新农保执行的可持续性。河北省各级财政应进行新农保基金专项预算,改变收不抵支的财政赤字状况。 市财政出资责任的落实是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可结合实际参考其他省的规定,省、县( 市、区) 政府对参保人缴费定补30 元/人/年,其中省财政负担24 元,县( 市、区) 财政负担6 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由省、县( 市、区) 政府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100 元/人/年,其中省财政负担80%,县( 市、区) 财政负担20%”。

2.适当加大激励幅度。针对年轻人参保热情低的状况,加强新农保的激励机制。对于缴费年限长,缴费档次高的农民,石家庄市政府可以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实行“多缴多补”的原则。让农民品尝到甜头,消除年轻人的抵触心理,以调动农民对高档次缴费标准的参保积极性。

3. 加强“新农保”管理队伍的建设。新农保要有法可依,而且要有法必依,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农民居住分散,管理也非常分散,所以这个新制度的管理、服务、运行的如何,其公信力将影响到新农保的参保率。

参考文献:

[1]石家庄市新闻网http://

[2]张金峰,常敬,胡尹燕 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分区域调查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院学报 2011.10

[3]梁永郭,王小春,于媛媛 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近况:塌陷损掉惊心动魄管理成效初步展现

是全国15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累计查明煤炭资本储量约16亿吨,保有煤炭资本储量约10亿吨。煤矿的继续开采,已使全市13个乡镇的49个行政村分歧水平地呈现地上塌陷,塌陷区达86处,塌陷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因煤矿塌陷,全市有1.5万亩耕地、4万多间房子、6.5公里公路受损,触及群众1万多户、生齿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掉2亿多元。以当前的开采才能测算,到2015年,全市煤矿塌陷区将新增18平方公里,村庄搬家管理义务异常深重。

2002年以来,市连系新乡村建立,陆续对局部煤矿塌陷区村庄施行了搬家管理。截止当前,已搬家村庄15个,正在搬家的4个,触及群众6000多人。经过搬家管理,一方面改善了乡村出产生涯前提,推进了地盘集约应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矿区调和不变,加速了新乡村建立历程。

问题:规划选址难资金筹措难群众安顿难

煤矿塌陷区村庄搬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市固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任务,获得了必然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究阶段。若何依照新型乡村社区的建立规范,把这项任务深化推进下去,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破解:

一是相关规划缺乏联接。煤矿塌陷村庄搬家任务触及乡镇当局和疆土、建立等多个本能机能部分,但当前搬家安顿全体规划还较为滞后,与村镇规划、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之间存在脱节,一些村庄的搬家安顿用地没有归入年度建立用地方案,报批周期过长,影响了新村建立的顺畅施行。

二是新村选址难以确定。很多有煤矿的村庄特殊是占压煤炭资本的村庄,呈现塌陷区后,本村可供搬家安顿的地盘根本上所剩无几,即便找到了适宜的地位,又往往遭到根本农田维护的限制而无法选址。如梁北镇的箕阿、铁李等村,村庄下面根本上都是煤田,面对无址可选的境地,需求跨区域搬家。

三是建立资金缺口较大。煤矿企业对群众的补偿金额是依照现有受损房子的品种和面积确定的,而施行搬家后,房屋建立的规范进步,面积也能够恰当增大,造价要远远超出煤矿企业的补偿数额。比方文殊镇马寨村,依照现行赔偿规范,煤矿对群众受损房子最高仅赔偿310元/平方米,而新建两层楼房的造价在却500元/平方米左右,缺口局部需求群众自行筹措。

四是群众安顿义务深重。一些煤矿企业固然对塌陷村庄的群众进行了补偿,但因为新村建立周期较长,很多群众需求暂时安顿;加之原村庄的很多耕地无法耕种,群众生涯权益得不到有用保证,生活和开展存在后顾之忧,由此发生很多矛盾,当地当局的维稳压力较大。

思绪:科学规划综合施治建立新型乡村社区

新型乡村社区建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开展的连系点。依照省、市关于推进城乡建立、加速城镇化历程的全体摆设,连系任务实践,市将把煤矿塌陷区搬家管理与新型乡村社区建立连系起来,依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入为出、群众自愿”的准则,乡村向城镇接近、城镇向乡村延长,一致规划、一致建立、一致治理、一致效劳,推进根底设备建立、公共效劳系统向乡村延长,促进地盘节省应用、农业规划运营、乡村财产开展、农人就近就业,使新型乡村社区成为农业、工业、效劳业开展的有用载体。

(一)因村制宜,选准搬家形式。

市煤矿散布较广,地形复杂,各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在生齿、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在施行村庄搬家时,应依据各村的实践状况,因村制宜,采用适宜的形式,确保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参考外埠市进步前辈经历,有四种形式可供选择:

一是城郊社区型。即对主城区邻近塌陷的村庄,依据农人志愿,在城郊规划特定区域,接纳建立农人公寓的方法,按城市居民房屋小区规范建立新型社区,把农人归入城市居民治理,把掉地农人归入城市居民社保范围,以进步地盘集约化水平和地盘应用率,加速城镇化历程。

二是依镇建村型。即充沛应用小城镇的根底设备资本和公同事业资本,把塌陷村庄向小城镇集中迁建,在城镇邻近建立新型乡村社区,完成掉地农人城镇化治理,推进小城镇生齿集聚和规划扩张,还鼎力开展小城镇二、三财产,有用处理搬家农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矿村连系型。即依托大中型煤矿的根底设备,把塌陷村庄向矿区集中搬家,充沛应用矿区的路途、供水、供电等根底设备,以及病院、黉舍等社会资本,建立新型社区。煤矿企业要与当地当局充沛协商,仔细制订村庄搬家方案,对有关村庄施行搬家整合,完成矿群调和开展。

四是中间集聚型。即打破行政区划,依托中间村规定搬家区域,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对塌陷村庄集中搬家,有用装备资本,促使各类资本效益最大化。依照“结构合理、设备配套、情况整洁、村居秀美”的要求,一致规划,一致建立,分步施行,最大限制地进步地盘应用率,有用改动乡村“脏、乱、差”情况。

(二)掌握准则,科学规划建立。

为防止管理搬家留下后遗症,应遵照科学的指点准则,确保管理成效。

一是规划先行的准则。科学制订采煤塌陷村庄搬家新村用地规划和老村址管理规划,处置好近期规划与久远规划、部分管理与总体结构的关系。研讨规划好村庄内部的黉舍、卫生、水电、路途等根底设备,并严厉执行。还,把采煤塌陷村庄搬家专项规划与地盘复垦整顿专项规划、新乡村建立规划、城市建立规划、小城镇建立规划连系起来,在城镇规划指点下推进新型乡村社区建立,使其契合城市开展和规划的要求。

二是综合管理的准则。将煤矿塌陷区管理与新乡村建立、地盘复垦整顿、矿山地质情况管理恢复、农业财产构造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相关工程连系起来,根据相关规划,依据各村实践,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村则村,执行田、水、路、林、村综合管理,指导塌陷区居民向集中寓居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财产偏向开展,有用维护耕地,改善乡村出产生涯前提,促进城乡统筹开展。

三是节省用地的准则。依据各村实践状况,或整村搬家,集中在一处建立以二、三层楼房为主的新型社区;或鼓舞有前提的村民出村进城,变村民为市民,以最大限制地集约应用地盘。执行整村搬家的,应从严节制城乡建立用地总规划,新村建立选址尽能够在未应用地布置,并经过推进村庄革新,进步耕地质量,为开展农业供应有利前提。

四是中间集聚的准则。依照小城镇开展要求,统筹规划,完美结构,增强乡镇驻地根底设备配套建立,鼎力指导农人向乡镇驻地集聚,并充沛应用各类公共设备,完成资本共享,建立必然规划的新型乡村社区。还,选择原有天然生态情况坚持较好、交通便当、农人寓居集聚度较高的村子,因村制宜,充沛表现乡土特征和本地人文、天然资本特征,合理定位结构,统筹规划,完美路途、水电、通讯、有线电视以及渣滓处置等根底设备,推进农户建房集聚,建立新型社区。

(三)拓宽渠道,包管资金投入。

采用企业主体、政策搀扶、社会参加的方法,多渠道筹措型新型社区建立资金,最大限制地削减群众投资担负。一是落实企业补偿资金。依照“谁激发、谁管理”的准则,由形成地上塌陷的煤矿企业承当村庄管理义务。对拒不承当补偿责任或有意躲避责任的企业,按照《地质灾祸防治条例》,加大法律力度,确保补偿资金实时到位。还,出台优惠政策,鼓舞有实力的煤矿企业全额出资承当村庄搬家建立义务。二是整合政策性资金。上级财务布置的棚户区革新、乡村危房革新津贴等项目资金,按政策要求向塌陷区管理搬家倾斜。积极争夺国度专项资金支撑,用于方案经济期间煤矿开采塌陷区以及前史遗留矿山塌陷区村庄的管理。还,争夺上级同意树立煤矿塌陷区综合管理基金,专项用于煤矿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包罗情况修复和生态赔偿、塌陷区掉地农人保证以及因采煤惹起的相关社会问题。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建立投资平台,发扬财务资金指导效果,根据“谁管理、谁受益”的准则,充沛发扬社会力气,起劲激活民间资金,积极接收社会闲散资金,为新型社区建立供应资金保证。

(四)抓好复垦,促进继续开展。

以地盘复垦为伎俩,综合管理塌陷地,恢复塌陷地的出产力程度,促使采矿业和农业继续安康开展。一是探究合用形式。针对平原区域,采用“耕地+养殖用地”形式,以复垦还耕为主、养殖用地为辅,缓解矿区日益凸起的人地矛盾,有用地增补耕地数目。针对塌陷区深度较大、排水坚苦的塌陷地,接纳“建立用地+养殖用地”的形式,复垦后作为各类建立用地和渔业养殖用地。针对山岗地域,接纳“养殖用地+林地”形式,经过生态复垦,有用地消弭因采煤塌陷惹起的生态情况问题,并进步复垦地盘的应用效益。

二是选用科学办法。近年来,神火集团发明出了原地复垦法、抛弃物充填法、超前复垦法等一整套进步前辈的塌陷地复垦办法,很值得借鉴。原地复垦法,行将必然区域内凹凸不服的地上挖补平坦,坚持整个塌陷区海拔村高根本一致,使地盘变得规整,便于耕种。固体废料充填法,即先将塌陷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取走堆放,再用煤矸石、灰渣或生涯渣滓充填到必然高度,最终将取走的生土层和熟土层辨别掩盖在上面,平坦深犁后还田于民。超前复垦法,即依据地下煤层的赋存厚度,科学猜测出某一地块各个部位的塌陷深度,然后在地下煤层尚未开采之前就连系实践接纳以上两种办法对地盘进行预复垦。如许在地下煤层开采时期和开采塌陷后,都不影响地盘正常耕种。

三是发扬多方效果。依照“谁毁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准则,各煤矿企业作为塌陷地复垦主体之一,应积极投入资金有方案的进行复垦;当地当局投资主体之一,组织对区域内的塌陷地展开研讨和复垦,制订科学合理规划和年度施行方案;还,积极鼓舞企业和小我参加地盘复垦任务,接纳多种方法筹措资金,构成由疆土部分组织土方施工、农业综合开拓部分担任田间配套、各级当局担任协调、矿方积极参加的任务场面。

(五)不变就业,昌盛乡村经济。

建立乡村新型社区的起点和落脚点是开展农业、昌盛乡村、敷裕农人,为此,必需财产为基、就业为本,鼎力开展乡村经济。一是以地盘流转促规划运营。树立健全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系统,鼓舞和支撑农人依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准则,以转包、出租、让渡、股份协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地盘承包运营权,促进地盘规划运营,加速农业规范化出产,促进农业增效、农人增收。二是以构造调整促财产转型。以优惠政策和恰当补助鼓舞农人应用革新塌陷地,执行农林连系、种养连系,养猪、养鸡、栽种连系的生态应用,开展生态农业和轮回农业。依托小城镇和中间村,鼓舞农人兴办二、三财产,开展强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本身造血功用和就业吸纳才能。三是以市场运作促效益提拔。出力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乡村协作经济组织,鼓舞开展种粮大户、农业出产性公司和品牌农业,经过龙头带动、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反租倒包等多种方式,培养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时进步农人的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人继续增收。四是以财产集聚促产城交融。依照集群开展的理念,指导乡村二三财产向中间社区集聚、向小城镇集聚,加速构成当地特征主导财产集群,加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的财产支撑才能。还,执行异地建立、税收分享,对村集体引入市财产集聚区的项目,按比例返还税收收入。五是以劳务培训促就业转移。整合各类培训资本,加大对塌陷区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指导农人离土就业、自立创业。塌陷区地盘复垦工程的施行,尽量由塌陷地域的农人进行,使临时落空地盘的农人有事可做。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政府帮扶和农民自主参与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注重实效。(1)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内容。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是各级政府根据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目标,结合公共财政能力提出的政府给予帮扶的村庄整治项目的政务公告,并由各级政府公开并修订。国家制订全国性指导目录,各地制订地方性指导目录,确定支持整治项目的资金与实物补贴形式、范围、标准,规范申请核审程序、支付方式、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列入指导性目录的整治项目,政府要加大帮扶力度,确保项目的实施。(2)建立建设美好家园的政策引导机制。支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和改善村庄公共设施,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重点支持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要加大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将市政公共设施逐步向农村延伸。通过财政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2005年全国财政预算内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3108亿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2006年率先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每年新增财政收入超过5000亿元,我国应将义务教育从九年改为十二年,并将全国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纳入国家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内,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以减轻农民负担。二是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财政应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着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支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扶持制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公共财政要逐步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扩大补贴范围,调整补贴重点,完善补贴方式。探索粮食生产投入品进行直接补贴的有效方式,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抓紧研究出台《农业补贴条例》等法律法规,奠定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基础。健全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逐步扩大涵盖的粮食品种和区域范围,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标准和公布的时机,完善最低收购价格操作体系。设立财政粮食保险补贴专项资金,探索建立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制度。以降低农民种粮的风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财税制度,公共财政还应安排资金和制定财税制度,以推动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四、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新增财政资金要向“三农”倾斜,重点是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朝着城乡统筹安排和统一制度建设方向发展;在确保国债资金用于“三农”的比例不降低的同时,新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三农”;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并集中使用,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机制,制定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激励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包括项目立项、选择、实施、竣工验收、后续管理在内的整个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防止资金损失浪费,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安全化和有效化,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直接使农民受益。

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一)“第三方”介入破解“乱”的问题。一是强村介入。对于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差、群众威信低或暂无支部书记的村庄,选取先进村作为“第三方”引入该村,由先进村庄支部书记兼任后进村支部书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二是管区介入。针对大后旺、大荒等村庄“两委”班子不健全,暂无合适人选或有预定人选但群众暂时难以接受的情况,村庄所在管区作为“第三方”介入村庄管理,由管区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村庄负责人。三是企业介入。针对营房、东营、马家辛庄等“两委”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将企业作为“第三方”引入村庄。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企业负责人回村担任组长。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利用企业的强大财力,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吃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问题,以加快发展逐步消除党员群众心目中尤来以久的派性意识。

(二)规范管理破解“散”的问题。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在充分征求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镇基层组织工作规范》一书,使村级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新的后进村“带头人”上任之后,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议事程序,约束干部从政行为。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针对群众最关注和班子最敏感的村级财务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财务预算制管理“六议”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杜绝矛盾隐患的产生,使干部干事清白、群众放心明白。

(三)工作扶持破解“难”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镇财政继续向后进村庄倾斜,对后进村庄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清违治乱扶持。在村庄村容整洁方面,镇党委组织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村容整治工作组,根据村庄需要随叫随到。三是财务清理扶持。镇党委组织纪委、经审中心、审计所对已调整的村庄进行财务审计交接,并张榜公布,使新班子与历史遗留问题有一道清晰的界限,使他们能清清白白的开展工作,这也有利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清理整顿,从而促进村庄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具体按村整改措施如下:

(1)东营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2)营房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3)刘家岭整改措施:该村已让邻村有能力、村庄发展好的支部书记兼任该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优秀支部书记的作用。

(4)马家辛庄整改措施:该村已请该村经济能人回村任职,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5)来福村整改措施:已请邻村优秀、威望高的支部书记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6)杨家林整改措施:已请邻村王家村支部书记王桂会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并已请回该村经济能人担任村庄负责人,并积极发展入党,以培养新的支部书记。

(7)前海庄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加强村级班子力量。目前已成立工作组对该村财务进行审计交接。

(8)大后旺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派管区副书记临时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抓紧物色新的村庄负责人,尽快培养后备干部。

(9)大荒整改措施:建议一是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二是抓紧物色一名经济能人挂职管区副主任回村主持工作,并且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党委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助开展工作,以树立威信。

三、整改要求

1、要严肃认真地抓好整改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作为村情民意调研情况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分析,彻底查清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在整改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个结合。(1)把整改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推进相结合;(2)把总结成功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把整改工作与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4)把整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三是整改工作务必要尽快落实。整改工作务必于12月底前结束,市委将对各镇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要围绕民生建设抓好整改

民生建设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因此,整改工作要紧紧围绕民生问题,要根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整改效果的标尺。通过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解决好困难学生救助、社会优抚等问题,把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贯穿整改工作始终。

3、要针对突出问题抓好重点整改

建议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问卷调查结果,按照群众满意度高低,理清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有哪些,围绕这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逐一拿出整改措施、逐一抓好落实,要以对突出问题的整改带动整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4、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改重点

建一个好班子,选一个好当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建议镇党委、政府下一步要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在确保一类村提档升级、二类村争先创优的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班子治理整顿。要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对后进村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全面准确摸清后进村后进的原因,突出一村一策,逐一制定方案,切实抓好整改。要建立领导干部包后进村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确保12月底前完成所有后进村班子整改。要重点抓好村班子组建、村级运行规范、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实事办理。

农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6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__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__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__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__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__年-20__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形成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

省交通厅非常重视康庄工程,把它作为交通“六大工程”的重点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康庄工程作为“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基础工作,每年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作;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康庄工程建设,下工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市

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康庄工程,始终关心着康庄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更是把康庄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部门的行为转变为政府的行为,把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的成功典范之一。

2、必须依靠一系列好政策

乡村康庄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工程量大、投资额大。省交通厅、市政府按照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筹资压力。县(市、区)政府作为康庄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强有力措施。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必须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不仅把乡村康庄工程列入政府重要工作,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奖罚分明;政府领导分片联系负责,组织部门更是把干部任用与康庄工程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

4、必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能干事、敢干事、能干具体事、能干成具体事的队伍

康庄工程是在特定的时期实施的,每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有特定的思路、特别的办法对待,更需要有特别能干事的人来做。三年的康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增强了行业内谋发展、干事业的氛围,这是康庄工程建设中积累的一笔珍贵财富,更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保障。三、对新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交通部门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化、连通网络化、安全设施及站场配套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从与经济社会逐步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增强超前意识,力求科学发展

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基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超前规划新农村公路,注重前瞻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库,强化前期,严格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注重科学性。

2、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

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康庄工程,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与硬化率;二是积极实施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全面实施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公路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实施站场工程,繁荣农村客运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安保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三要落实“四真”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四要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探索,力求创新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质量、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二)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要求,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到20__年,全市所有乡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四级以上公路,中心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97。

到2015年,重要县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标准以上,村道达到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所有乡、行政村的停靠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任务

到20__年(“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71亿元,完成县道连网240公里、改造380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0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28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3.3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30个、港湾式停靠站7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77个村。

到2015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完成县道连网公路410公里、改造648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8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42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75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96个村。

要加快农村站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做到路通车通,方便农民群众出行;要加快县境内班次的改造工作,突出城镇内外交通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发展城镇客运班线,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把握标准;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原则上,县乡公路要按照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排水与边坡挡墙设计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四同时”;村级道路要按照《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从严掌握各项指标,建设时要重点突出错车道与安全设施的到位,平原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

(四)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农村公路,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国家多投一点、地方财政多出一点、社会群众捐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关于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核定编制(以现有康办人员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工作;在现有的路政大队、中队中增加编制,对农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

在各乡、镇政府增加1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员,同时聘用2~3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最好是建设康庄工程时受过培训的人员);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业务指导,经费由基金统一支出。

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各项工作。

2、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设立专户,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省厅补:建议省交通厅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对养路

费进行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逐年增加切块比例,以确保农村公路正常运转。

社会融:可通过安排营运线路、转让公路冠名权、开发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

财政保:除手拖摩托车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外,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且不低于: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5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对于现行县(市、区)政府财政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要求的仍执行现行标准)。

地级市财政承担对实行半级财政的区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贴。

原则上不向农民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管理养护资金用于养护生产的不得少于70。

3、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

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对原有从事大中修的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并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四、若干建议要求

(一)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新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国、省道公路建设,也不完全等同于乡村康庄工程,它需要国家更多的倾斜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的优惠,因此建议在乡村康庄工程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多倾斜的相关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1、加大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经过三年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将向经济更落后的地方转移,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成倍增加,同时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省市政府要视实际情况加大补助力度。

建议市级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县乡道按造价的20补助,村道以奖代补4万元/公里(康庄工程标准),农村五级客运站按5万元/个补助,港湾式停靠站补助1万元/个。按此标准计算,市级财政补助新农村公路建设20__年前约需11.4亿元、2015年前约需21.3亿元。

2、适时考虑将一些较大的自然村(500人以上)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范畴。

3、以规范性文件或立法的形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管理养护基金,明确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和交通公路部门的管理养护责任,确保基金筹措渠道通畅、稳定,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位,加快养护体制改革步伐。

(二)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

现行公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将村级公路列入管理范围,村级公路成为管理与养护的盲区,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将村级公路以立法的形式纳入管理范畴,使交通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为加强路政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