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经营方案范例6篇

农庄经营方案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1

现代的职业教育正进入良性发展,在我国形成了可喜的局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各职业院校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诸多的科研实践表明;教育工作者通过科研实践,不断的进行探索更有效的专业培养方案,但并没有真正的放开眼界,总是集中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寻求突破,实践证明:要想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不断打破专业界线,设置各类现代综合性专业,培养出农业生产通用型人才,以满足我国未来庄园式、农场式经营管理的人才需要。培养具有综合农业生产能力的人才,甚至集农业、工商、金融等多技能的全面性人才。

1 国内外现状

1.1 发达国家的庄园式、农场式经营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庄园式、农场式经营比比皆是,组成国家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各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有其特点。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进程看,他们都已经完成了农业商品化的过程,在农业生产环节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专业化,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的时代。美国、日本、欧洲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在美洲、欧洲、澳洲,都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庄园、农场,从事着综合管理经营,有计划有目的独立经营,同时也受到国家法律条例的约束,经营者通常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着多方面的生产经营技能,能够全面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注意环境保护,既是农艺师,又是畜牧师、兽医师、机械师,又是经济师。

相对我国而言,国外的职业教育较为先进,有着成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训练学生的生产实用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强调了多项生产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边学边练,学习体制鲜明,现场实践操作性机率多,对农业生产各项技能并不陌生。对经营庄园、农场有着一定的基础。

1.2 个体庄园和农场将成为我国新的特色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正在不断地改变,社会中许多有着大量资金,投资于山林土地经营的人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结构也不断的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资产的集中,部分人员长期租用承包土地或山林,未来也有可能出现购买土地山林,进行多种模式的经营,形成具有特色的经营生产结构,即形成独立的庄园、个体农场。构建养殖、种植生产兼绿化、休闲为一体经营管理模式。在国内业已成立了许多大型的个体庄园和农场。

1.3 亟待培养相对应的农业综合技能型人才

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偶尔从事实践教学,专业界线分明,对专业外的行业有着“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因此打破专业界线,将一些相关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培养多技能的综合人才。所以我们要首先从农业职业院校进行这种设置种植养殖综合专业的研究探索和实际试点地设置开设,未来不断扩大,横向联系更多的专业进行研究和运用。

当代农场、庄园式经营者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营者由于职业技能的限制,无法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养殖种植收入低、资源利用和资源再生调配不合理,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通常与原始的设想差之甚远。在人员利用上,有的土地山林承包者依靠自身的知识或雇用园林、农学、牧医方面的人才进行经营,经常没有整体的规划,各自为政,多为临时性,由于没有全面性人才,使生产力无法提高。因此未来社会生产中,对农林牧渔综合性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明显的增加,探索职业院校农业类综合多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成功的培养农业“多面手”式人才,是未来农业职业教育的又一突破点,将会有光明的前景。

2 构建农业职业新专业必要且可行

2.1 设置现代种植养殖综合专业必要性

通过对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人才达到既能设计、开发利用山林土地资源,又能对种植、养殖经营进行管理,最终达到有绿化环保意识,符合生态要求的庄园式管理人才。即培养现代化的农场主,或服务于未来农场主、庄园主的多技能管理人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学习先进的国外经营体制。未来庄园主、农场主会如雨后春笋一样,也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因此,构建农业职业新专业这一做法,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

农业综合性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突破,也是未来农业职业教育中新兴专业和培养方向。在实践中,这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农业综合性岗位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设置现代种植养殖综合专业成功案例

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100家农民工培训基地之一。2006年,学校为促进农村科技发展而开设农村专业即种植养殖专业,该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都匀市沙寨宜神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开办,更是少数试点农业职业院校设置现代种植养殖综合专业后,培养出了农业“多面手”式人才的杰作。该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种植销售:各种茶叶、都匀毛尖茶、水果、水果苗木、金果林、中草药等,猪、牛、羊等家禽养殖、销售,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农业综合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1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相关社会职业的调查分析,掌握现阶论文联盟段庄园式、农场式生产管理所需的生产技能,以此为基础,制定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包括课程设定范围、实习实训方式(课程设置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探索综合性多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在相应社会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广应用该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新专业的建立。

3.2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内容

3.2.1 调查、分析现代山林土地投资者经营情况

通过对多家庄园、农场的走访调查,通过调研的方式,得出从事经营情况,包括经营的种类、生产力、管理情况、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进一步分析,确定生产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进行综合汇总。

3.2.2 制定合理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实际生产所需技能要求,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定、培养方式等。

3.2.3 选定研究对象

以牧医专业、园艺专业、农学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动员,介绍实验的内容和意义及实施细则,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将有此意愿的学生作为课题研究对象。

3.2.4 实施研究计划

(1)将各专业选定的学生进行相关课程授课,组织相关课程教师,采用单独成立班级统一授课或相互选修结合自学其他专业指定课程。

(2)为加强训练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对外联系多家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结合果园、畜牧养殖场、林场、渔场、牧场、土木建筑等实习场所进行单项技能强化。进一步结合规模化庄园、农场进行综合性训练技能。

(3)推荐毕业生到相关的生产部门进行就业,或与企业签定订单式培养合同。

(4)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追踪调查,总结成功的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2.5 采用教学方法一体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并不是单纯将理论知识具体化,而是根据实际生活、实际生产中需要的技能,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实践场地,围绕工作(实践)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即突出“做”中学、“用”中学的理念。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4 结语

庄园式、农场式经营是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结构的一大特色,需要大量的多技能农业综合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国新兴的教育体制,其实质是培养社会生产中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走出学校,深入实际,根据社会生产结构的需求,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出相对应的人才。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2

关键词:农业庄园;景观格局;高原特色;云南

中图分类号:S731.7;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4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nor economy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e, improving peasant’s life, and constructing new villa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of Yunnan agricultural manor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old Chinese and European manors, and also discusses several typical Agricultural Manors cases in Taiwan, Anhui and Yunnan. The resul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highland agriculture should be the core produc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is the extended production for Agricultural Manors. By analyzing on the land use of 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Yunna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landscapes pattern of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manor integrated with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f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nor; landscape pattern;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Yunnan Province

随着“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庄园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响应“三农”号召、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2013年,云南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战略部署,自此全省掀起了庄园建设的浪潮。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现代特色农业庄园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庄园建设的科学性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庄园是集合了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休闲农业)的综合产业结构,一般包含建筑区、生产区、休闲区3个部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特色农业庄园是结合了3个产业的综合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物质形态本身就是景观,且这种物质景观是庄园经济结构的构成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景观格局及组成的视角研究庄园。

1中西方庄园发展概述

1.1西欧中世纪庄园

西方历史上的庄园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西欧中世纪一个“典型的庄园”通常包括:1)领主或其的住所;2)农民简陋的茅舍;3)礼拜堂和教士的住宅;4)铁匠、木匠们的工作屋;5)草秣房;6)水磨坊或风磨坊[1]。这种典型的庄园结构,在当时既是政治和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庄园大小通常由领主势力的大小决定,大的庄园包括几个村庄和田地,小的庄园甚至只是一个村庄的一小部分。

1.2中国古代庄园

中国历史上的庄园则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庄园常建坞壁以自保,因此研究中国庄园,就须研究中国坞壁[2]。坞壁呈四方形,四面建高墙,前后设置大门,四隅有角楼。这种形式的庄园在当时不仅是强大的军事、政治综合体,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据《颜氏家训》记载,当时坞壁庄园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瓜果来源于菜园生产,鸡猪等牲畜来源于圈养,居住的房子、生产用工具都是劳动经营所得。

由此看来,西欧中世纪庄园与中国古代庄园都是一个具有社会组织结构的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形态。景观上庄园包括乡村的田园房舍或者是大面积的田庄[3]。这种物质形态主要由2部分组成:1)房舍,由生活住房和生产用房组成,生活有时还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领主或地主住房、农民房舍、教堂或祠堂、手工作坊、马厩、磨坊等;2)田地,由生产用地,耕地、林地、牧场、鱼塘等构成。

2现代农业庄园调查

基于经营模式、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效益等,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农业庄园是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统一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柱、资本为纽带,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一种建立在土地资本化、资产股化、融资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基础上的农业开发和经营组织形式;是集生产、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多业态并存、多功能并举的新型复合循环经济模式[4]。这种现代农业庄园自20世纪中叶出现于欧美、日本国等发达国家。

台湾现代休闲农业庄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与较为成功的案例。我国现代农业庄园发展相对起步较晚。1997年开始在南方兴起现代休闲农业庄园,以2012年由中国旅游协会首次评比“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事件为标志,可以看出当前正值我国农业庄园建设热潮,各省市农业庄园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但是,庄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规划不科学、缺乏产业链、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有甚者更是假借庄园之名进行房地产、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笔者针对庄园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文献调查、实地走访及访谈调查。

2.1台湾特色农业庄园

台湾现代特色农业庄园或称农庄、农场等,现已进入成长后期。台湾庄园发展有几个重要经验:农场功能空间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即“三生”;在规模上,台湾普遍认为千亩耕地即可以打造一个农业品牌,在景观营造上追寻农场的特色等。

当前,就生存或发展而言,台湾休闲农庄特色营造实在太重要[5],这由台湾清静农场、南投埔里镇桃米里营建的青蛙观光村等案例可见一斑。农场的特色来源于对农业与乡村资源的运用,是针对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景观性、实用性与乡村资源的产业性、传统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展开研究并实际运用。

2.2省外庄园调查

安徽省芜湖市某庄园位于市郊,采用的是公司独自经营的模式。总规划面积为1 600 hm2,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三期还在规划建设中。调查中发现,庄园已经成为大型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这种由公司独自经营模式的农业庄园,实质是围地做大量的房屋和旅游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用地也不多,农业景观鲜见,可以说完全抛弃了农民,违背了“三农”精神。

2.3省内庄园调查分析

昆明呈贡近郊区某庄园,占地13 hm2,是一个集参观、休闲、娱乐、文化、科普、餐饮、会议、住宿、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庄园。调查中发现,该庄园主要功能是餐饮,每天人流集中在中午与晚上,其余时间游客很少。这种以餐饮休闲为主导产业的庄园,其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使庄园存在着季节性经营淡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庄园的持续性发展。

玉溪庄园是专属于红塔集团的烟草庄园,位于玉溪峨山岔河乡凤窝自然村。一条盘山公路进入该村,村内四面环山,三河交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纯净的空气,优良的水土,具有多样、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以“玉溪庄园”品牌产品的有机烟生产基地入驻以后,开始大力建设烟田、烟水、烟路、烤房等基础设施。该村以庄园建设为载体,通过GAP管理,以有机烟叶生产为核心,建立起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玉溪庄园采用“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以品牌产业带动周边经济,促进了城乡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居民收入。

“褚橙”品牌已进入百度百科词条(因褚时健而得名),褚橙种植基地位于哀牢山深处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建设始于2002年,种植云南特产冰糖脐橙。褚橙庄园成立于2014年,是以褚橙基地为基础而建立的特色农业庄园。庄园功能是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全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建筑面积0.37 hm2。庄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民+科研院所+休闲旅游”的经营模式,经过长期的发展,褚橙畅销全国,同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云南红酒庄园,位于弥勒县东风农场内,以红酒生产为主,葡萄观光为辅,集餐饮、娱乐、住宿等于一体。庄园拥有葡萄基地3 000 hm2,年产500万株的种苗基地,0.3 hm2的地下酒窖[6]。云南红酒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模式,带动周边近4 000户农名种植葡萄,促进了弥勒片区大批酒厂的发展。

柏联普洱茶庄园位于普洱市景迈山,庄园基地总面积约733 hm2,其中茶园408 hm2,涉及23个生产队800多户茶农[7]。柏联茶庄由制茶坊、储茶仓、茶山寨、茶博物馆等8个开发保护项目组成,是云南省首个同时通过欧盟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双认证的茶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的模式,带动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从现代农业庄园案例调查来看,只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才会促成庄园的建设发展。从目前云南经营发展较好的玉溪庄园、褚橙庄园、弥勒红酒庄和柏联普洱茶庄园分析中可以发现,云南发展的庄园具备一些共性:1)庄园选址皆建立在自然环境优良之地;2)庄园农业产品品种经济价值高,具有品牌效应和优量品质;3)庄园经营组织上,由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根本;4)庄园可以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的延伸产业;5)在时间发展顺序上,农业产业优先发展,且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形成品牌,逐步完善特色农业庄园的产业链,以“主产业”来促进“休闲业”[8]。上述基本特征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3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构成

云南省提出庄园经济的建设新要求,基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特色优质的高原农业,三大“云系列”(云茶、云花、云药)、三大“林产品”(林化产品、木本油料、食用菌)和四大“高原牌”(高原果蔬、高原薯业、高原糖酒、高原渔牧)等优势农业产业为背景,发展云南农业产业经济的政策导向。

滇中城镇近郊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用地条件好,产业品种特色已经形成,因此本研究以滇中坝区的行政村为基础进行分析。

3.1滇中坝区农业庄园用地分析

从对云南滇中城市群(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周边,从云南数字乡村网中,分别筛选出6个行政村,统计其人口、用地、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1)。

一个行政村包含几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称为中心村。中心村一般交通条件好,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是作为庄园建筑选址的理想之地。

根据百度地图对筛选出的6个行政村中心村用地平面图进行整理,可以看出:村庄建设用地多位于山脚坡地或平坝集中分布,在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下,留出相对平整土地作为耕地,形成靠山面田的基本的平面格局。中心村用地由村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河流沟渠用地、山体林地、农田耕地构成(图1)。

3.2以行政村为基础的农业庄园规模分类

为进一步明晰庄园建设的规模,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以行政村的实际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来确定庄园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3种(表2)。

3.3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格局

假定以行政村为基础,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从用地分析来看,景观是自然山脉、自然河流水系、农田、村庄、庄园、道路等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并构成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格局(图2)。从景观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各部分景观特质如下:

3.3.1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包含自然本底的山脉和水系两大部分,构成庄园的生态基质。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山脉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生态景观基质,保留地域性的原生态景观和乡土气息是基本原则。

河流水系作为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对生产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外,对于维护特色农业庄园环境的生态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城乡河道污染的现实,河道景观重点是自然河流廊道的景观修复和生态保护。研究表明,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 m时,能有效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10]。

3.3.2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包含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建筑景观2部分。

农业生产景观是构成特色农业庄园的主体景观,包括耕地、林地、鱼塘、牧场等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景观斑块,较大程度地影响着特色农业庄园所展现的景观形态。如以耕地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际的稻田,散布的打谷场、草垛、谷仓等;以鱼塘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相互连通的鱼塘,晾晒的渔网,渔船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腥味;以牧场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垠的草场、成群的牛羊、错落有致的牲畜棚等。云南现有农业生产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国际国内认可度,如罗平油菜花、哈尼族梯田、东川红土地。

其次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主体建筑的人工斑块,构成现代人工建筑景观,赋予景观的现代化意义。

3.3.3生活景观

生活景观斑块包括村落和道路2个部分。云南拥有25个少数名族,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影响,创造了虽有融合但“和而不同” 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观,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族文化景观,不同区域有不同内涵[11],这是营造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的无穷源泉。民族文化景观集中在村庄中展示,包括民族建筑、歌舞、风俗等。

道路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具有连通各景观斑块、庄园与外界联系的作用以外,同样也发挥着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作用。道路景观廊道在提供植物绿化景观的同时,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休闲旅游的发展。

现代人渴望的乡村旅游决定因素依次为:自然景观、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清洁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乡村景观特征),民风朴实(文化风貌),有机健康食品,适当参与体力劳动(参与性) [9]。而融合生态景观、生产景观和生活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4结论

云南是农业大省,现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庄园作为云南探索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发展健康与否影响着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进程。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为核心,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作为延伸。只有生产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才能够支撑农业庄园持续性发展。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格局包括生态景观、生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云南区域自然生态特色、特色农业品种以及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景观,是农业庄园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气质的基础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J].历史教学,1957,7(7):33-40.

[2]盛邦和.关于中国庄园历史特点与命运再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5):47-53.

[3]吴晓敏,李皎,曹茂.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规划创新与基本模式[J].华中建筑,2015,33(4):108-111.

[4]陈良正,冯露,罗雁,等.国际庄园经济发展经验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1):3432-3438.

[5]段兆麟.休闲农场运用农业与农村资源营造特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14-17.

[6]李北村,罗予彤,徐家友.云南红酒庄园走笔[J].云南农业,2013,28(10):52-53.

[7]段兆顺,阿旭.普洱茶庄园的先行者[J].普洱,2012,7(12):33-38.

[8]李文璐,李东徽,毕宝良,等.云南休闲农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72-75.

[9]杜开锐.试论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J].天津建设科技,2002,13(1):27-29.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3

从京哈高速路行驶约30分钟,经宋庄出口向北走4公里,当你看到路北一个题写着“中国・宋庄”的现代门洞时,就步入宋庄艺术区的核心地带小堡村了。

这片分布于宋庄镇的村落在国际艺术圈声名显赫,最近又因画家与农民间的“小产权房”官司闹得沸沸扬扬。

往事重提:利益失衡导致的官司

看到自己卖过的房子飞速升值,很多农民不甘心。李玉兰认为这是自己被告上法庭的最重要原因。王立则的看法是这种房讼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对小产权房交易禁止的声音日渐明晰,之前被视为合法的买卖关系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房价节节攀升,而国家征地拆迁的传闻也使得房主对不能从当初卖掉的宅基地房补偿中获得收益而感到利益失衡。利益关系的失衡最终导致了官司。

李玉兰在任庄路口的一个加油站附近微笑着向记者招手。一辆大货车开过,扬起一大片尘土。

6年前,从事专业绘画的李玉兰相中了宋庄辛店村的一套闲置老房子。她很快和房主马海涛签订了买卖协议,马海涛将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以及整个院落以4.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李玉兰,并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交给了她。买卖合同上,除了双方签字,还有辛店村大队盖的章。

这类农村房屋交易是买卖双方需求契合的结果。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向《小康》记者谈及:“十几年前城里的房子都比较便宜,也就两三万一套。而村里不少农民空置的宅基地房又很多,在没法进行大的经营的情况下,那他当然把它卖了,进城去住,而且卖的价钱也不低。”

对于有空房的农民来说,以当时的市场价格卖掉闲置的宅基地房是相当划算的。宋庄的农民都是求人买房,到处托关系找买家。在这种行情下,1994年以来已有200多位艺术家买下了诸如此类的农家院落。至今,这个地方已经聚集了2000多人的艺术家群落。

而多数卖了房的农民已纷纷在城里买了房,事实上转化为城市化的居民。

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北京房价的飞涨,宋庄一带三四间房的农民房年租金由3年前的3000元攀升到1.5万元以上。据宋庄小堡村村委会统计,仅房租一项,村民年收入就在750万元以上。宋庄农家小院的转让费也从最早的4、5万元变成了如今的20多万元。宋庄画家与农民间共赢的局面,终因转型期内新的利益矛盾与制度空隙而转入突变。

2006年12月,一纸房屋诉讼传票送到了李玉兰手里。房主马海涛以当年房屋买卖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把她告上了法庭,请求收回已经卖出去的房屋。

李玉兰无法接受这样的。2002年以来,在辛店村这个理所当然的“家”里,她收获了志同道合的丈夫、呕心沥血的油画作品,还有肚子里萌动的小生命。她从未曾想到,自己安安稳稳住了4年的房子和宁静的生活,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她都耗在这场官司里,想追回自认为合法的房屋所有者权利。其间,她甚至一度不得不拖着怀孕的身子离开这院落,到朋友处借住,重受居无定所的流离之苦。

其实在宋庄,已陆陆续续有13名画家被告上法庭,原告无一例外都是原先卖房的农民,诉讼请求都是收回已经卖出去的房屋。

除了已被告的画家,其它买房的200多位艺术家也都面对着随时被告的可能。

宋庄房讼的最新走势

目前,宋庄房讼应该说是有了比较清晰的解决方向,无论是李玉兰案的评估赔偿模式,还是杨大味的法庭调解模式,都在相当程度上肯定了农民房买卖中画家应有的权益,同时也照顾到了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获益权利。

由于涉及到小产权房的争议话题,而此类交易在城郊又十分普遍,全国的目光盯向了宋庄房产诉讼走势。而作为十三起案件中最早被判的,李玉兰的案子被视为是“样板案例”而备受关注。甚至一对在门头沟区购买农民房的老人都登门而来,专程向李玉兰打听这类案子的最终结果。

2007年7月,通州法院判决认定李玉兰是城市居民,依法不得买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房,因此其和村民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她必须在90天内腾退房屋。而卖主则要给付李玉兰夫妇约9万元的补偿款。

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下来,仍判决双方买卖合同无效,李玉兰须在90天内腾房。但二中院同时认定,造成合同无效的主要责任在于农民反悔,画家可另行主张赔偿。这样的判法就给画家主张自己的权益开了另一道门。

今年1月,李玉兰依法向通州法院提讼,要求被告马海涛赔偿经济补偿金共计48万元。因在赔偿金额上分歧较大,这一案件进入“评估”程序。

李玉兰案给宋庄房讼提供了参照。列在13名被告画家中的方立钧、王秋人、王立则等买下的宅基地房也陆续进行了有关的区位补偿估价。按照王立则的预测,房产公司做出的评估补偿价将与目前宋庄农家院落20多万的市场价差别不大,这很可能超过房主的心理预期,最终以无法一次性拿出如此补偿款而放弃收场。即便房主拿得起补偿款,艺术家也至少取得了相对合理的房屋补偿。

北京二中院的判决可以说是一种妥协折衷的解决办法:虽判定合同无效,但又通过反诉和另行主张赔偿的方式对出卖人及购房人的权益进行了平衡。

这一判法直接对宋庄房讼的走向产生了积极影响。3月15日宋庄镇大兴庄传来最新消息,画家杨大味和王庆松案以法院调解方式结案。

刚刚拿到民事调解书的画家杨大味兴奋地告诉《小康》记者,他是画家村13起房讼中第一个结案的,而且这种法庭调解方式和判决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达成的调解协议明确:第一、画家可以继续在村民房内居住直至房屋拆迁之日止;第二、如果遇房屋整体拆迁,拆迁补偿款中地上物补偿款、搬迁费用、区位补偿款都归画家所有。

调解书上虽然明确说明房屋买卖协议无效,但实际上是通过法院调解承认了双方的房屋买卖关系,杨大味幽默地称之前的买卖关系是“事实婚姻”,现在相当于有了结婚证,等于以法律的效力确定了自己对房屋的使用权乃至所有权。

两案在宋庄艺术促进会、大兴庄村委会协调下促成,参与整个调解过程的大兴庄村支部书记曹文波告诉记者,镇上和村委会工作力度大是此案能够达成调解的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之前的法院判决也让村民意识到继续打官司,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村民一开始想拿几万块钱把房拿回来,现在看出来不太可能。因为他毕竟已经卖了房,违约在先,照现在的判决情况,让村民拿出几十万赔偿画家不可能,他赔不起,再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借这个机会调解他也就认可了。”

调解协议中,画家也做出了合理的让步。这体现在协议的最后一条:如村民委员会额外支付村民土地补偿款,则该款归原房主所有。这一条意味着肯定村民(房主)对宅基地的使用权,涉及到今后若宅基地被征用,以协议条款形式确保国家给予的补偿款能够到其手里,保证村民得到在宅基地上应得的利益。

杨大味认为,现在城里人不能到农村买农民住房,最主要的矛盾是宅基地。“我们的调解方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宅基地的归属能够明确,就没有这类问题了。我理解是宅基地使用权依然归农民,其他房屋这块买卖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也就是把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分开。”

多位画家认为宋庄房讼必将对今后同类案件的解决提供积极借鉴,“宋庄房讼也许是以后社会进步的一个样本。”画家王秋人总结。

“一个轮子走路”之难

“合同无效”的判决,使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宋庄房讼并未在农民房买卖的合法性上得以根本性突破。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依然困惑着宋庄。

2004年4月,胡介报从永顺镇镇长调任宋庄镇党委书记。

此前,宋庄虽然已成为国际上最知名的先锋艺术群落之一,但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并不明显。胡介报看到了其中的巨大金矿。他多次向记者提及世界著名艺术区苏荷发展模式带给他的巨大启发,认为宋庄完全可以通过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优势资源,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颇有特色的文化经济城市。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建立以“画家村”为代表的文化艺术聚集区,建设以“中国宋庄当代艺术空间”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展示、交易基地等。而这,显然也是一个统筹城乡的绝佳蓝图。

如今,宋庄的艺术家群落已经产生了可观的产业回报。据当地官方的数据,2006年宋庄镇文化产业投资达3.2亿元,全年利税3.5亿元,艺术家作品公开拍卖成交额近亿元。

如果说早期农家院的交易盘活了农民手中闲置的房产,那么入住进来的艺术家则彻底改变了宋庄人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小堡村直接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收益,约占村民人均年收入的45%。小堡街面上的门铺租金一路水涨船高。一位经营画框店的山东老板告诉记者,这3年来他的门铺租价涨了将近3倍,现在已经涨到4万到5万元,以后还会涨得更快。

人力资本奠定了宋庄发展的根本。这一过程中,农民房屋买卖本是艺术家、农民和政府三方获益的事,也代表了城乡一体化市场配置、城乡统筹的创新方向。然而,这一探索并不能从政策层面得到支持,仅国务院2007年12月30日关于“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的通知就足以把他们挡在宋庄之外。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中遭遇到的制度性瓶颈,在画家村官司中得以典型反映。

在宋庄案件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呼吁:宋庄官司的判决结果应以对大多数人有没有利,对该地区公共、社会发展和大多数人有无利益为标准。如果多数人从中获益,是应该支持的。

所以不难理解,在解决宋庄农民房官司的纠纷中,地方政府为何扮演了积极角色。他们不仅成功说服两位村民放弃了,同时承诺画家随时可以搬进政府为他们临时安排的工作室。出于长远考虑,宋庄镇政府更采取了灵活的办法以应对农村近30%的闲置用房的盘活需求。

目前,《宋庄镇农村宅基地流转办法指导意见》已经下发到各村委会。该指导意见规定,农民有权处置房产,无权处置宅基地,村民一旦卖掉房产,就视作放弃了宅基地的使用权。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后,村委会有权收回宅基地并将使用权转给艺术家。村委会所得使用权转让收入将按地块大小平均分配给村民。该文件旨在对正在持观望态度的卖房农民产生影响,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而宋庄房讼,还只是诸多问题中的一斑。小堡村画家王秋人向记者提及,世界顶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拟在宋庄建立姐妹馆,闻听房屋纠纷,不免产生忧虑,担心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政策会对他们的产业开发不利,计划因此放缓下来。

胡书记认为这些归根到底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现在这是“一个轮子走路”。他举例:宋庄即将进行的一个“富豪村”新村改造项目,涉及村民1500多人,只要200亩建设土地就可以进入到一个非常好的社区,实现优良的配套。但是腾出来的1000多亩建设土地,利用却成了问题。

“现在不许流转、不许交易、不许抵押,那产业如何高效产出?当然可以考虑通过国家土地储备中心进入储备。但是储备中心形同虚设,就管国有一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业开发建设就实现不了。结果只有一条路,农民自己建、自己开发。可农民的资金从哪儿来?”

土地资本化探索

“在严格保护耕地的情况下,成都要实现农村土地、房屋产权的合理流动,实现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农民实际上是有尽快富裕的条件,关键是要给他一个变现的机会和制度框架。”

《小康》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宋庄统筹城乡中遭遇的难题,正是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的。

2007年6月,成渝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后,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公开表示:始于2005年的“金土地”工程已经整理土地70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8万亩。

成都市腾出的土地的用途引起了人们的遐想。

2007年底。成都市北郊一名为“北湖印象”的楼盘售楼小姐反复对前来看房的顾客说:“我们不是卖房子,而是按照合同提租给住户70年的住房使用权,而不是产权;所以这些房子是不能进行银行按揭和抵押的。”

看房的人都知道,这是“小产权房”。 为打消“租房”者疑虑,售楼小姐公开表示:

“‘北湖印象’的工程开发属于“农民新居工程”划定的区域,得到了政府批准。你们需要考虑的是房屋质量和价格等,而不是楼盘建盖是否违规。”

从2004年,成都市政府逐步对全市150万亩宅基地全部进行整理,政府在中心城区19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集中拟修建175个农民住宅小区。这些被称为“198”的区域,经过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后不再调整,也就为“小产权”房的大量出现提供了足够的土地供给。

据说,借助新居工程,成都市有200多处小产权房正在开发、销售,占到市场供应的20%左右。

以“北湖印象”为例,按照规划面积5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2万人居住。其所在的同乐村经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乐迪投资有限公司,全体村民将1600余亩土地托管给乐迪公司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与集中流转。

随后,乐迪公司以招标方式,确定四川祥普实业公司全额投资修建住房、商场和医院等设施,工程竣工交付后,乐迪公司将社区住房的35%用于对外租赁,租金用来支付建筑方的投资成本与建设应得收益。

尽管中国法律规定租赁合同最长为20年,也就是说所谓“70年的使用权”的租赁合同根本无效。但“以租代售”打政策球的情况,在成都市的“小产权房”销售情况中广泛存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成都遍地开花的小产权房背后,或多或少有着政府的身影。金牛区“山水银杏墅”楼盘一名售楼人员明确表示:“在农民集体土地上盖的这些房屋都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帮助当地农民集中居住而建盖的,我们的支出就是靠多盖一些房屋来出售弥补,这是成都市的政策。”

一位政府官员透露,成都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将着手解决“农民安居工程”的产权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在政策层面上遭遇尴尬的“小产权房”,有可能在成都率先解开死结?

“在严格保护耕地的情况下,成都要实现农村土地、房屋产权的合理流动,实现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农民实际上是有尽快富裕的条件,关键是要给他一个变现的机会和制度框架。”

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秦代虹在“中国统筹城乡发展论坛”上的发言,似乎可以看成是成都市政府对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流转探索作出的某种注解。

目前,成都已经探索出了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经营的邛崃模式和“土地换身份”的温江模式。以温江区为例,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在城区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而整理的土地被出租建成“三邑盆景交易中心”、“西部花卉流通中心”、“广州先锋园艺盆花生产基地”等,给当地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而这里的农民不仅全部成为居民,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保和医保,还能够从集体土地出租、入股中获得收益。

4年统筹城乡改革,成效明显。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这个数字在全国城乡差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进步尤显可贵。

而对于宋庄,探索的起点也许就从最基本的农民闲置房开始。“闲置房买卖是创意工厂引到了农村,家家户户进行创业。而一个一个的创意工厂,遍及22个村庄,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的思路。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农村;规模化非农产业;土地流转;轮胎翻新;河北曲周;席庄村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94-0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工业化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农户便进入非农产业谋生[1-2],导致农用土地经营方式相应转变,土地流转现象趋于常见,农民自主进入非农产业谋生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土地流转[3]。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席庄村是轮胎翻新专业村。20世纪80年代该村就有小部分农户从事轮胎修补副业,20世纪90年代从事轮胎翻新产业的农户进一步增多,2003年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进入这一产业,2008年席庄村轮胎购销发展到全国范围,村里农户将自己种植的土地承包出去专营轮胎翻新产业。2010年以来,轮胎翻新产业的收益呈负增长,部分农户又放弃轮胎翻新产业而重新要回土地自己种植。

关于非农产业发展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研究者通常重视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而忽略了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尤其是非农产业收益变化与经营年限对土地流转动态的影响[4]。因此,对席庄村规模经营轮胎翻新产业条件下,该产业收益变化与经营年限对土地流转动态的影响开展调研,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方案

1.1.1 样本选取。以规模化经营轮胎翻新产业的席庄村为对象,先查清全村农户类型,再根据农户类型随机取样,分别选取轮胎翻新经营户(包括现经营户和原经营户转农业户)60户和坚守农业户30户作样本户。农户名单由席庄村村委会提供,样本户随机抽取获得。

1.1.2 调研问卷内容。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土地流转情况[5]、土地流转形式[6]、轮胎翻新产业收益情况。

1.1.3 调研过程。一是根据预调研的情况,对被调研农户回答问题的误区、调研时提问及追问方法等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调研方案;二是实施中为保证问卷质量,调研当天数据会被核实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回访。

1.2 数据统计分析

土地流转率的计算如下:

土地转出率:SFE转出(%)=SFO单体/SA单体×100(1)

土地转入率:SFE转入(%)=SFI单体/SA单体×100(2)

式(1)、(2)中,SFO单体代表单个农户土地转出面积(666.7 m2);SFI单体代表单个农户土地转入面积;SA单体代表单个农户土地总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转入非农产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调研数据中,非农产业户(即轮胎翻新经营户)和坚守农业户土地流转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非农产业户平均土地转出率在33.4%~50.3%之间,并且非农产业户的土地转出率远高于坚守农业户的土地转出率。

非农产业的兴衰对土地流转率的影响以席庄村轮胎翻新经营户收益变化与其土地流转率为例说明,可看出席庄村轮胎翻新经营户收益从2010年开始下滑,净收益从2010年的平均收益16.8万元,到2012年变为亏损4.6万元,再到2014年回升。随着2011年轮胎翻新经营户收益的减少,2012年部分农户要回土地自己种植,表现为土地转出率减小;2012―2013年轮胎翻新经营户收益为负值(亏损),土地转出率则持续减小,2014年土地转出率减到近5年最小而土地转入率开始增加。

2.2 非农产业经营年限对产业兴衰和土地流转率的影响

将轮胎翻新经营户按照经营年限划分,其中经营15年及以上的为20户、经营13~15年的20户、经营12年以内的20户,在统计其在轮胎翻新收益减少情况下继续经营及放弃经营的比率时,可以得到不同经营时段农户放弃非农产业的比例为:经营15年及以上农户>经营13~15年农户>经营12年以内农户。

分析非农产业经营年限对土地流转率的影响时,2010年经营非农产业15年以上的农户土地转出率最少,12年以内农户土地转出率最多,为57.9%;2011―2014年的土地转出率同样是经营非农产业15年及以上的农户

3 结论与讨论

非农产业兴衰会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率。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农户土地转出率远远高于坚守农业户的土地转出率,而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农户土地转入率则低于坚守农业户的土地转入率。在2010―2014年间,土地流转率随着非农产业收益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收益最多,2011年土地流转率随之而增加。而收益下滑时,土地流转率在次年随之又减少。可见,非农产业收益越多,土地流转率越高。

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年限越长,土地流转率越低;非农产业收益下滑时更容易放弃对该产业的经营。经营非农产业15年及以上的农户在该产业衰落的状况下更容易放弃对该产业的经营,而12年内刚刚经营非农产业的农户在面对该产业衰落的状况下放弃的比率比经营年份长的农户少。经营非农产业15年及以上的农户在近5年的土地流转率最低,经营非农产业12年内的农户土地流转率最高。

4 参考文献

[1] 杜海燕.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 陈冬生.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8-20.

[3] 朱玉平.农业副业化与粮食产能安全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4] 王刚.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改善农村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

通过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将我镇的农村村庄建设成为布局科学、合理、有序,农民住宅按村庄规划集中建设,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在20*年7月份完成布点规划,20*年3月前完成建设规划。

三、工作原则和范围

按照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的原则是: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积极引导、稳妥推进。

根据盐政发[20*]6号《关于印发海盐县县城规划控制区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县规划部门要求,此次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包括:*、*、*星、*、*、*、*(东西大道以西,*线以南区域)、红益(东西大道以西区域)共8个行政村。另外联丰、君原两村,因涉及*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根据盐政函[20*]41号《关于*镇工业功能区内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批复》之精神,经调查摸底后,再确定布点和建设方案。

四、工作措施

1、认真抓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政府的决心以及村庄规划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集约土地、整合土地资源的关键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配合、参与这项工作中来。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各村是村庄规划建设的具体的实施主体,由村经济合作社负责经营基础设施以及集体土地等资产,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强化领导,创新思路,全力推进。

3、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确保规划科学合理。要坚持试点引路,稳步推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村庄整治的计划,既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切实重视程序要求,确保民主决策到位。要广泛征求各承包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人大政协代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各工作小组、联村干部反映,做好沟通交流,确保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

五、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注意方法。村庄规划要对针对现行村庄布局中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讨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布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6

为摸清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休闲农业运行状态,于2011年暑假期间,组织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5125名在校大学生,对2010年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以全面了解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是在2010年下半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将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休闲农业集聚区(包括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形式)和休闲农业企业(包括休闲农庄、生态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对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从农业生产经营状况、乡村旅游经营状况诸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县级农业行政部门摸底调查、典型案例剖析、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准确把握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25份,收回有效问卷4184份。对回收的问卷按经营主体进行数据汇总,并根据收集到的县级农业行政部门相关数据进行校正,然后按所在地域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全省各地的休闲农业经营现状汇总表,本文是在汇总表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2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总体特征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得到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休闲农业总体情况如下: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250个,全职从业人员103923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为95613人(本地农民就业占总从业人数的92%),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人数为12.6人;影响、带动周边102768个农户,平均每个经营主体带动12.5户;2010年接待游客9383万人次,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接待1.14万人次;2010年营业收入509205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营业收入为62.72万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年营业收入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79820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21.8万元,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全省休闲农业2010年利润总额154068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18.67万元;上交税金21425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纳税2.6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总资产约60.93亿元,经营面积23398hm2,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投资73.86万元、经营面积2.84hm2。

3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地域分布特征

湖南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类型。各地的农家乐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花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林区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多种形式。农家乐的一般特征是利用农户自有住宅和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对外服务经营。休闲农庄主要表现为各类农业庄园、休闲农场、生态农庄、特色农庄、特色餐馆等,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休闲农业园区包括采摘园、观光园、垂钓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一般表现为规模较大,具有较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民俗村(镇)一般依托特色乡风民俗、特色建筑或人文景观、节庆等,整合多样化的乡村旅游资源,有规划地开发建设成的地域性乡村旅游资源。表2显示了湖南省各市州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的数量分布。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农家乐、休闲农庄还是休闲农业园区,长沙市均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这与市场需求是密切相关的。长沙市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360万城镇人口是休闲农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从而刺激了长沙市的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均系湖南省内相对较大的城市,带动了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也表现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张家界市虽然总人口数量较少,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依托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景区边缘的特色化休闲农业产业群。衡阳市的城市规模本身较大,加上其依托南岳衡山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