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例6篇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1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历史联系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仅相隔十年。这两大历史事件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联系,又有着什么样的因果脉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辛亥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新的民主共和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扫清了政治障碍

1.废除帝制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创举。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其直接结果是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之权,属于全体国民”,从臣民到主人,君主专制政体的废除在整个社会和人们头脑中引起了巨大震动。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正如林伯渠所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体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1]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社会的深刻变化。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重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尽管是软弱的和带有妥协性的,但是由于它的存在和对共和制度的推行,在全国确有许多省、市、县开始接受共和体制,对政权结构进行了某些改革。特别是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公布了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所以说,虽然它只存在了三个月,但不能把它看作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给人们燃起了新希望的火光,而民主精神的普遍高涨,带来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新的积极变化。

3.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尽管在同盟会的纲领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宣言中,没有正面地提出反帝主张,甚至还幻想用保存清朝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去换取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中立,但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不反帝,孙中山在反帝斗争中没有作为。辛亥革命了实际上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就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对此,有公正的评价:“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2]P1402其次,在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中,特别是它的民族主义,贯穿着鲜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平等思想。孙中山早在1905年就说过:“天下列强高唱帝国主义,莫不以开疆辟土为心。”[3]P260后来,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的爱国反帝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收回治外法权和海关税则自主,等等。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胜利和反帝斗争,特别是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理论和实践,把中国人民从1840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和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一些最初的政治障碍。

二、辛亥革命开中国政党政治先河,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辟了前进道路

1.封建制度后的政治选择。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辛亥革命先后否定了君主制、立宪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它不仅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革,而且完成了大变革后政治选择的优化过程。传统的君主专制是反动的,君主立宪也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最佳模式,只有民主共和才是资产阶级“最好的政治外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主共和体制选择的最好解读。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归结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使中国臻于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最先进的纲领。囿于当时客观的历史环境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中国民国“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而最终担负起领导人民重任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2.政党的广泛出现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既无现代公民又无现代政党概念,“君子群而不党”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道德。所以,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政党产生,有的多为秘密结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人们集会、结社的权利。由于民主政治空气活跃,国民的政党意识十分浓厚。各阶级、阶层均积极创建政党,并通过政党实现执政或参政的目的。过去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而遭到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据谢彬《民国政党史》记载:“综其数目,殆达三百有余。”当时出现过的主要政党主要有同盟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党、、进步党、公民党、大中党、民宪党、中国社会党、中华民国工党、公民急进党、中华革命党、欧事研究会等。[4]P20政党的普遍成立,扩大了国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借助于政党的组织化渠道,打破了封建社会下政治保守、封闭和被少数人控制的状况,提高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体意识,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组织结构行为,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3.民众的参政意识空前高涨。辛亥革命后,中国国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传统中国舆论封闭,言论、出版不自由,集会、结社、请愿不允许。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属于国民全体。”并且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诉、选举和被选举等民利。这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国家政治生活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法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由批准方可实施。从人们最关心的选举来看,1912年全国大选中,登记选民近42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民众还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组建通讯社,积极参与政治。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由封建家族统治与王朝更迭的趋势,开政党政治尤其是政党执行之先河。但是,辛亥革命后的权力实际上落在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实力军阀的控制下,在政治体制也根本没有走上真正的之路,政权的更替仍然要通过军事力量较量来解决。但是,历史不能抹杀辛亥革命在促进政党发展与国民参政理念培育等方面发挥的巨大影响力。辛亥革命实际上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辟了前进道路。

三、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唤醒了国民的民主意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辛亥革命攻破了专制这一无法逾越的意识形态堡垒。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专制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意识形态堡垒。千百年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拥有权力的人恋旧权力,没有权力的人崇拜权力。社会中的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政治权力的支配和垄断。在专制统治的中国社会里,作为臣子不得不遵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亡,臣不敢不亡”的政治规则。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的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在长时期内严重地禁锢着千百万人的头脑,这是中国社会前进道路上的巨大精神障碍。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带来的自由氛围,进而引起的意识形态的解放,使中华大地迎来了全新的气息。从此,人们不再畏惧权威,依附权威,人们追求自由精神之潮流不可遏制。

2.辛亥革命的文化革新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觉醒,它在政治上的变革和成就,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和科学方面的成绩,并不比在政治上的胜利逊色。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的到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道。早在兴中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为了反清革命、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和创建共和国,就重视学习和传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和自然科学。在一段时间里,主要由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到中国来的民主和科学,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进行暴力革命帝制的思想武器。史实表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过去20多年中,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了一定的奠基工作。陈独秀和知识界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3.辛亥革命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辛亥革命后,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无疑有利于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主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从此,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封建社会形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华民族在经过辛亥革命的思想洗礼后,日趋成熟,同时也为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逐步觉醒的中华儿女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仍然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前仆后继地寻求新的出路。正如所言:“现在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对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中山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5]P754

思想的启蒙是一个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必经的阶段和必需的基础,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把长期束缚于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工人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短暂胜利和对三民主义的广泛宣传,曾经在全国出现了一片变革旧制度的强大声势,不仅冲击了封建经济基础,而且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所遏制。此外,在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期,还颁布了许多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使广大城乡,特别是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度确实出现了兴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潮。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引起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进了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约10万人,到1914年,达到100万人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增多,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更迅速壮大,到1919年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6]P7

2.辛亥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阶级基础。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工人的斗争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工人群众已经从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罢工这个武器。从1912年到1919年前,有记载的罢工共150余次,超过辛亥革命以前数十年的总和。而且,类似同盟罢工性质的规模较大的罢工逐渐增加。1919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洋军阀政府对爱国主义进行残酷镇压的情况下,中国工人阶级挺身而出,英勇地站到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列,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去。工人在斗争中打破了普遍存在于工人队伍中的行会、帮口观念,行业、地区观念,纷纷联合起来,实行同盟性罢工,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充分显示出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精神和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在中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行动表明,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形成。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迫切需要本阶级政治代表的出现,需要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这一客观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辛亥革命中得到历练。在民主革命的新浪潮中,成千上万中华精英加入了同盟会或其他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接受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如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王维舟等人。但是他们从辛亥革命未能根本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一事实上,逐渐觉悟到,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迫切地要求二者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辛亥革命客观上给工人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时代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和改变的。辛亥革命的结果,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但它并没有能解决中国近代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实现人们原先对它的期望。辛亥革命的失败、资本主义道路的破产,铁一样的历史事实和时代潮流,促使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这正是百年历史中所蕴涵的重要规律。

参考文献:

[1]林伯渠.荏苒三十年[N].1941-10-10.

[2]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2

关键词: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种绿色产业早已被各国各地方政府所重视,很多国家或地方政府甚至于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纵观国内很多城市旅游产业的推广只要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机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100周年大典,武汉作为打响辛亥第一枪的“首义之城”迎来了全体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关注,辛亥百年对于武汉,如同奥运于北京,世博于上海,亚运于广州,是城市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得益于此次百年大典的举办,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的建设得到了省市甚至于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有关首义的旅游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整建与扩建,同时为纪念辛亥百年也新建了一批纪念建筑,可以说打造出若干条长效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舆论环境,而实际上在此次百年大典前,辛亥首义旅游资源因为各种原因保护状态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打造出若干条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并将其长效化,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革命遗址,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功效。

一.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现状

1、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概况

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汉市区内有为数众多的首义革命遗址和遗迹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为举好此次百年大典,整建、新建与首义相关的革命历史遗址有30处之多,遍布三镇,如广为人知的鄂军都督府-俗称红楼(下称为红楼)、“起义门”、辛亥首义烈士祠、孙中山辛亥铜像、黎元洪墓等。在这30处遗址遗迹中,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红楼;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即辛亥革命发难处——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台军械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汉口孙中山铜像。同时,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还斥巨资修建了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中山舰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等辛亥革命纪念性景观工程。这样一些遗址、遗迹、纪念建筑都是武汉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优势所在。这一个个遗址、遗迹、纪念建筑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段峥嵘岁月展现在游人眼前。

2.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特点

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虽然在武汉三镇都有分布,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武昌。其中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保护单位,是红楼,其次是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台军械库等遗址遗迹,这些地方要么是当年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要么是起义的阵地,要么埋葬着烈士遗骨。同时为纪念辛亥首义百年所新建的景观建筑也都在武昌,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武汉政府还重点打造了以首义广场为核心的首义文化区,这些客观条件为依托武昌古城为平台,以辛亥革命为主线,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出若干条凸显“首义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操作性。

二.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初探

为保证首义旅游线路能广为各地游客熟悉,进而提高首义旅游线路的美誉度,成为精品旅游线路,因此在线路的设计上,应着眼于实际可操作性和游客的便利性,着重将武昌区内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捆绑”起来,形成各类主题式的辛亥首义特色旅游线路,并和旅游区内户部巷美食街、胭脂风情街、昙华林民俗街等资源串联起来,在强调主题的情况下尽力将线路的设置做横向性的扩张,一方面既丰富了“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游客从更多侧面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年代的世井百情。这样做的好处也能夯实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深度,为该条线路的精品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短线、中线、长线等立体多元的首义文化旅游线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武汉旅游业为主联合与当年辛亥革命有关系的一些城市共同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历史场景之旅。当然作为扩展我市旅游资源深度,发展我市旅游经济,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放在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

1.辛亥首义革命之旅

本条旅游线路以展现当年革命风云为主,力图通过将当年首义革命重要的场所对游客做一全景式展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本旅游线路务必包含红楼、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起义门、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首义烈士祠等旅游景点,同时在这些展览场馆中还应多陈列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革命文物、烈士的遗物等实物,在讲解上则力图于还原真实的首义革命事件,而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手段为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场景,在加上配合实物的讲解方式更能让游客领略到当年革命风云的变幻和革命成功的艰辛。此线路以教育和感怀为主要目的,需要游客集中精神配合导游人员的讲解,因此线路不宜用时太长,以一日游短线为好。

2.辛亥首义楚风文化之旅

为体现出首义文化特色,本线路在设计上应与黄鹤楼公园联姻,除上述景点外还包含黄鹤楼公园各景点,同时讲解的重点侧重于介绍当年楚地民情,进而烘托出辛亥首义爆发的社会背景,为游客分析首义革命产生的缘由提供材料支撑。此线路既可打造成短线也可根据需要打造成二日游中线。此线路在第二天就可进入休闲之旅,游客可放松心情去感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南第一名楼的诗情画意,还可以登楼去领略“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迈气慨,

3.辛亥首义风情之旅

本线路重点在于展示出清末民初武昌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因此本线路应包含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起义门、辛亥首义烈士祠、户部巷、胭脂风情街、昙华林街区等旅游景点。通过导游讲解让游客不仅了解辛亥首义革命,同时通过户部巷、胭脂风情街的游览也能让游客体味出百年前武昌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和饮食风味;而游客游览昙华林街区可了解当年一些革命志士真实的生活场景。因此此线路的打造应以二日游的 中线和三日游的长线为主,让游客在多日的游览后慢慢去感悟当年革命的血与火、生与死与普通民众生活的关系。

以上三条线路是当前最具可操作性同时也是最具旅游推广性的精品线路,值得武汉旅游业花大力气去打造。

三.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关键

针对以上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客观实际分析,为确保旅游线路可操作发展,对其旅游线路的整合打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整合管理体制

对打造辛亥首义旅游线路来说,制约其形成精品旅游线路的最大障碍将是辛亥首义旅游资源分散的管理体制。因此,应加强各行政部门、各景区景点的协调,把辛亥首义旅游资源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成立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管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按照行政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为线路的打造提供强有利的管理机构。

2.整合打造旅游资源

辛亥首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各有侧重。为突出线路特色,便于对旅游线路进行主题定位,进而串联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应重新规划昙华林、户部巷、胭脂路,将昙华林定位于反映清末民初文化街区,户部巷定位于展现清末民初特色小吃街区,胭脂路则定位于反映清末民初市民生活风情街区,在此基础上以辛亥首义革命为链接点,在空间格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进而推向客源市场,为线路的组合提供更多的选择。

3.整合打通交通瓶颈

一些核心旅游资源周边交通状况不容乐观,进入景区存在交通瓶颈,一旦游客众多就会造成拥堵,从而使辛亥首义各旅游线路间的可进入性较差、时间成本高。因此应确保辛亥首义旅游线路周边交通顺畅,停车便利,以利人员的快进快出,避免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一系列的后继麻烦,为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创造良好的外部交通环境。

4.发挥政府先导作用,提升线路的可操作性

政府在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先导推手作用,在线路初创阶段做好扶马人,为旅行社的介入创造有利条件,既要在政策上给予旅行社优惠条件,在线路的宣传上也要不遗余力,可利用辛亥首义的深远影响、号召力和吸引向性,激发海内外华人爱国主义精神,大力拓展武汉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为线路的打造创造良好的外部大环境。

四.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长效化

辛亥首义旅游线路要实现长效化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以多种手段在更高的层面上塑造出辛亥首义旅游线路新形象。

1.应将辛亥首义遗迹、遗址、标志性建筑群打包集体申报国内五A景区,为下一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先机条件。

2.建立首义之区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培养一批职业素质良好、水准高的服务和导游人员,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使旅游集散中心成为整合散客旅游资源、规范团队旅游市场以及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的重要综合性平台。

3.应成立首义大学,采取创新手法打造首义文化,依托校内研究力量设立辛亥首义研究所并建立网络辛亥史学论坛,加强学术研究以促进学术交流,确保武汉成为辛亥首义文化研究的权威之地和制高点。

4. 将湖北剧场更名为首义剧院,开发辛亥首义相关文艺作品,并在剧院内永久性滚动播出有关辛亥首义的纪录片、电影;运用声光电画等现代化手法再现辛亥革命历史,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

5.设立辛亥首义纪念日, 将此纪念日制度化,政府在纪念日当天应举行全市公祭大会,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先驱,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全国甚至于海内外实况转播,以此扩大影响力,教育后人。

五、结语

为打造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必须将首义旅游资源及其临近各类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做通盘考虑,惟如此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其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打造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也有利于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的长效发展。而在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旅游资产整合,克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弊端,为打造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保驾护航。

武汉作为首义之区,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辛亥首义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彰显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魅力,提高武汉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民众的自豪感、归属感,而且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对于促进全球华人大团结、大联合,对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打造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既是武汉旅游业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也是应尽的历史责任。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武汉旅游业责无旁贷。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汉辛亥革命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b736)

参考文献: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3

众所周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解决中国建设和革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这些工作由中国共产党人来共同完成,在某些方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辛亥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重要前提

任何一种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都有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它的理论反应有时间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实践的开始,即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政治、思想、阶级和干部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因此,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1.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民众中引发了倡导国货的运动;北京政府为争取资产阶级也做出了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孙中山先生身先士卒,投身实业,掀起了实业救国的运动;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货,促进了本国工业产品的销售。就这样,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民族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政治环境

由于社会条件和历史进程等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善中国人民的境遇,没有完成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人物,但是它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进步。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让军阀的统治没法像清政府一样进行全国一体化的密集统治,中国由此出现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正是由于出现了这样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人民才得以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和损害民族利益的势力作斗争。辛亥革命之后,许多的游行集会和发表声明,到后来的罢课、罢工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反压迫和反侵略的主要斗争形式。就像董必武说的一样“三十年来,每次带领群众进行各种各色的运动,都和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关,民主运动已自辛亥革命开辟途径”,正是在这样自由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下,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才出现了多种政治组织并存、多种政治声音并发、多种政治思想出现的现象。经过这一系列的反复辟和反侵略运动,经过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现,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工人运动的良好结合,从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二、辛亥革命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的意识形态都根植于经济事实之中,但是新学说的产生又必须从已有的思想出发,中国共产党正是应用了辛亥革命的思想,才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实现了革命先驱的抱负,是辛亥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继承者。

1.辛亥革命启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自1840年开始,中华民族在外国列强的瓜分下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顽强的中国人民不断的探求救国的出路,提出了许多救国方案;从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从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都在不同的方面显示了各个阶级的领导人物的爱国主张和愿望。其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可谓是影响最深远的。首先,在国家存亡和民族危机这样的关键时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成立了临时政府,并宣告“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辛亥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次,辛亥革命抨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再也不能利用清政府来统治中国人民。当清政府垮台以后,帝国主义妄想培养的新走狗被中国人民一个个打倒在地,削弱了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将反帝反封建作为党的主要斗争目标,写进了党的纲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受到辛亥革命的启示。

2.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宝贵经验

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却为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指引了中国人民寻求彻底解放的革命道路。辛亥革命的失败,外在原因是由于反动势力太过强大,内在原因是中国民族的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些表现在: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对其有一定的妥协和依赖;在军事上,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队伍;在人民的关系上,脱离和害怕群众,没有满足农民的需求,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关键是没有鉴定成熟的政党。这些“老毛病”,使得在革命运动中,没有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断绝关系,不具备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就不能够引导革命走向胜利。辛亥革命的这种不彻底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积极探求新的解放出路,在政治和思想上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运动,革命等待着新的政党的诞生,这个领导阶级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了新的政治力量,自此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代表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走向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承接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说,辛亥革命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三、辛亥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历史,同时也是继承前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实践做出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还是与时俱进的历史,辛亥革命为这样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精神财富。与时俱进是辛亥革命的精神内容,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在纪念辛亥革命的九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这样评价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的前辈“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掀起了腥风血雨的斗争,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腐朽和反动的统治,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黄岗起义至武昌起义的爆发,期间举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起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许多人更是放弃了家庭生活,放弃了个人的幸福生活,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难保,并且还有抄家灭族的危险,我们从前有那样大的危险,还能够去革命,那是什么缘故呢?就是由于我们富有牺牲的精神。”辛亥革命前辈们这种大无畏精神,这种英勇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为改造中国和实现“三民主义”奋斗的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贡献,深深影响了中国以后的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4

1911年10月,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其年为旧历干支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历经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到最后革命的失败。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让中国***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辛亥革命**了清王朝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成立扫除了最初的障碍;辛亥革命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国家领导人和万千人民都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诞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

***总书记曾说,中国***80多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它为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政党、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也就不可能让中国人民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200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我们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都深信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理论形成的“思想材料”。让我们铭记革命精神,不断努力开创,用我们最饱满的热情和力量去爱人民,爱党,爱国家。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5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1

在近代史课堂上,老师向我们细细地讲解了中国近代寻求复兴的历史,这段历史有血有泪有屈辱有成功,有一场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救国运动。其中,我对在清朝末年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颇感兴趣。于是,我特地去了一趟湖北武昌,这个爆发了辛亥革命开端之武昌起义的地方,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它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俗称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以及烈士祠牌坊处于同一轴线上。沿着这条轴线走,回望那段腥风血雨的革命历史,孙中山、黄兴等英雄为推翻腐败落后的清朝统治,建立共和体制而前赴后继。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正前方,我为之屏息赞叹。它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配以楚国红的色调,寓意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首义精神。走进博物馆内部,沉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费为几大部分——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以及辛亥百年五个部分。走进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条约墙。《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烟台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就如一座座大山,压迫着中国的老百姓,分割着中国的土地,剥夺了中国的主权。我抬头仰望着这一堵堵倾斜高耸的石色条约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朝政府何其无能,让中国沦落到如此任由列强宰割的耻辱境地,推翻清朝统治势在必行。 

穿过第一展厅,来到第二展厅。这里,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原起。展厅一开始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少年以及青年时期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最著名的兴中会创立与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中国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确定为同盟会纲领。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图为底,同盟会额个分部地点群星闪耀。孙中山手写的同盟会誓词十六字纲领,一笔一划写在天幕上,刻在我心上。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看着博物馆中陈列的一件件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物品,看着一张张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180度环幕影院还原“第一枪”。青石板,老屋,古树,小巷茶馆,德和酒庄,街上奋勇当先的革命党人„一幕幕微缩实景把1911年10月10日那晚的惊心动魄逼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环幕影院放映了专门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的影片《武昌首义》,还原了当时武昌起义的全过程的真实影像,而且在银幕下方是大型的电子沙盘模型,展示了武昌旧城风貌。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当年先烈们在此上拼杀的场景。

参观完辛亥革命博物馆之后,我深受教育,得知今日中国之独立富强来之不易。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使中国历史步入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进程。以鲜血和生命展开的这场伟大的革命,其光辉业绩彪炳千秋。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始终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以辛亥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勇于进取,敢于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2

国庆期间,我要去武汉参加蒲公英·星星火炬青少年大赛的决赛,就顺便到武汉玩了一下。

10月4日早晨,我们来到了首义文化公园。公园里矗立着“国父”、民主革命之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铜像。

公园再往里走便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它因建筑色的棕红而得此名。该旧址原为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1911年夏,四川保路运动和广州黄花岗赵义像一排排巨浪猛击着清玉朝这条快倾覆的大破船。同年10月10日,湖北的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孙中山先生民族民主民生革命旗帜的指引下,“敢为天下先”,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了成功和胜利,此后,全国有14个省先后闹革命,宣布独立,腐败的清政府终于被起义推翻。革命后,在原湖北咨议局局址上,重新组建黎元洪都督的鄂军都督府,建立中华民国。

纪念馆内陈设着各类书刊、老照片和历史遗物,包括陈天华写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写的《革命军》,谭嗣同的《仁学》和一些光绪、宣统和民国年间的武汉照片,如:汉阳兵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制大炮、武昌起义里的巷战、汉口老街上人群摩肩接踵的场面等等。除了这些东西,还有黄兴和孙中山亲手写的“推翻腐朽满清,建立民国政权,天下为公”的对联,孙中山写的“博爱”等字帖。武昌起义里志士王悼甫用过的手枪和血衣,志士纪德伦用过的步枪等。

时间一晃便过,我和爸爸只好恋恋不忘地离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3

5月31日下午,我们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武昌区首义广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外墙为红色,整个纪念馆呈“V”形,象征着革命的最终胜利。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代表着同盟会纲领的十六个字悬挂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字迹依次出现,灯光的巧妙设计使它看上去仿佛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手书的一般。这个从中学就开始学习的概念,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为着推翻清政府,实现共和而努力,但在现在看来却有些复杂。“驱除鞑虏”的口号表示,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压迫着广大人民,是中国陷于黑暗之中的远远不止清政府。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傀儡,但自1900年惠州起义以来,孙中山便一直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他们可以帮助中国的革命,因此这也决定了辛亥革命的一大局限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需要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因此辛亥革命一定是带有局限性的,它不能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不会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但它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其一,从政治上来看,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二,从思想上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其三,从人们的生活习惯来看,“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旧的礼仪、道德被新礼仪、新道德所代替,促进了人们、思想与生活方式的革新。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6

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

__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

展望,2021。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2

历史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残酷,她的脚印一深一浅的消失在沙滩上,印刻在天边血红的朝阳上。

我国从清朝开始。就开始闭关锁国,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好似“世外桃源”。但是西方列强们渐渐意识到,中国不过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他们的欲望一点点占据了他们的狼子野心,终于他们开始了掠夺侵略。

看着世界奇迹圆明园一点一点被他们烧毁,漫天的硝烟遮掩的天空,光明似乎也随着烟雾的弥漫而消失了,残暴的列强们的铁骑践踏每一寸热土,哪里还有“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呢?

就在这不堪入目的情况下,一个英雄他们用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辛亥革命拯救了民族,他们用热血用怒吼,用坚持唤醒了沉睡中的东方雄狮,虽然结果差强人意,但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此人便是——孙中山。

在人民心中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它使我们意识到了民族的软弱,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烈士们用他们的星星之火燃起了民族的斗志,燃起了人民的希望。

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以全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华夏儿女,也以中华民族的风骨,在世界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绩。

我为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天边那血红的朝阳也将光明与和平洒遍每个角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3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秋瑾身带枷锁,步伐却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我听见她坚定地说:"为了给天下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时间定格在一九一一年10月10日,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放下笔杆,在炮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与妻书》的决绝告诉我: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时间定格在孙文演讲会场,海外华侨为革命的失败痛哭流涕,为中国革命慷慨解囊。为什么海外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文在演讲中回答得非常清楚:因为中国要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秋瑾对革命的理解是为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文说,革命就是让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辛亥革命是什么?是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国体的新生,是中华历史的真正进化。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天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可以这样说,当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可假设,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一百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求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世界的人,怎该忘记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当时,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现在和将来。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时革命才算成功。斯人已逝,其言犹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4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整整110周年,在战火纷飞,列强侵华的动荡年代。一场轰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也可以说,没有那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战争,就没有今天此时的我和当今的中国。

今天,我有幸重温了这段历史,通过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刚刚上映的影片,我回到了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现在,我们称之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就是那场革命的领导者。当时的他在海外募款指挥着国内的起义,为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的自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虽然广州起义失败了,我们痛失了近百名有志有才的年轻的革命者,但之后的武昌起义的成功,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跟是推翻了中国历史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统治,可以说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次重大的是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