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例6篇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经济转型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改善民生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如何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正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每年因食品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并不多,根据表1数据可见自2006年以来死亡人数从596人大幅度降低值2011年的137人,国务院为什么仍然要在2010年2月6日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因为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每年都有牵涉到全行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和恐慌焦虑。因此,食品安全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重视,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一、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现状

首先,根据表1数据,自2006年以来,根据农业部对兽药残留、蔬菜农残、水产品、生猪瘦肉精抽查合格率数据可以发现各项指标合格水平逐年上升。而卫生部统计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中毒后死亡人数则逐步递减,这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食品安全部门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逐步向好。

数据来源: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卫生统计年鉴整理

其次,从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来看,近年来也取得一定进步。一是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已公布了269 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内容涵盖从原料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修订公布了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14 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1196 个,覆盖了100% 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县(区)。建设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8 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参比实验室。三是法律体系初步完善,2009年2月28 日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 为了配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又先后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但是,另一方面来看,期间重大食品事故仍然频发,并呈行业性爆发特点,民众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成效产生质疑。2006年多宝鱼禁用鱼药残留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3月专家透露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2012年的皮鞋酸奶和毒胶囊事件,每次事件可以说都对公众食品安全信心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的调查结果表明,70.02%的受访者认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会影响他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关于受访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改善的信心,有23.71%表示难以改善或者肯定没有好转,30.85%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改善信心表示态度模糊,因此总体来看54.56%的民众还是对食品安全改善缺乏信心。因此,一旦有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发生,在当前网络自媒体发达的背景之下,食品安全问题有可能引爆强烈的社会不满,进而对政府的监管能力表示怀疑,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每年都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说明食品安全监管确实还存在较大问题和缺陷,仍然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改革。但在食品安全体系及基础设施都已基本健全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已经不是缺乏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问题,而是在当前中国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如何才能让已有的食品安全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监管效能,促使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自觉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

笔者拟从如下四方面来分析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现行食品标准还需进一步清理与整合

标准是企业决定如何生产产品的依据。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家食品标准的国家,同一产品多套标准导致企业无所适从,食品监管过程中矛盾丛生,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只有一套部级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质量的指标不再纳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计划在2015年以前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当前整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清理整顿过程中,各部门、各专家之间因利益或观点不同导致看法不一,常产生分歧、难以达成一致;其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否要与国际接轨也经常产生争议,因为有些指标我们目前比国际水平还高,与国际接轨的调整引起公众指责标准倒退,有些低于国际标准则是企业或者专家认为应有中国特色,符合生产生活实际,如何选择亦经常存在分歧。其三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模式是列举式,导致每一个产品就要相应编制一套标准,标准数量繁多且适用困难。

因此,在经济转型期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清理应符合国情和食品产业发展实际,操作性与科学性兼顾,同时要积极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和管理经验。另外我国标准制定应从纵向产品标准转向采用横向通用标准为主,减少单个产品专用标准的制定,将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集中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限量等通用标准方面。

2.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导致管制效率不佳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当前主要是由卫生部、农业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食监部门5个部门负责,其中卫生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其他四个部门分别负责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管制。好处是体现了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管制理念,缺点是监管职能分散,权力配置不清晰,部门间监管职能存在交叉,降低管制效率,管制成本大幅增加。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改善,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虽然调动了5部门力量来齐抓共管,但实质上也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食品安全最终结果负责,这就导致权力被分散,无法形成绝对的权威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事故仍然频发。

因此,今后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应通过立法上从源头上确定不同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以便快捷高效地实现监管职能;其次我国当前的管制模式是综合管制模型,如果要提高管制效率就必须要有专门机构来集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管制,应设立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食品安全统筹协调机构来作为常设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这需要相关行政法规做出规定并赋予该机构以法定地位。

3.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以往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重心放在城市,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严重不足。按照目前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设到县一级,人员也很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缺乏检测技术和设备,至于广大农村则更是处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空白,加上农村由于教育和经济原因严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致使不法商贩专门盯上了农村,把大量三无、过期甚至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流向农村,对广大农民造成侵害。而在经济转型时期,要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不能抓紧了城市的监管,却疏于对农村食品安全设防。其次农业生产活动是所有食品原料的源头,不解决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城市食品安全。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可以说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终极根源。

解决之道是,首先从观念上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政府提供经费和信息支持,通过教育培训转变他们的食品安全观念、农业生产理念。其二,农村的生产方式转变离不开规模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的标准化,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当然,实现解决农业集约化经营有个前提,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经营权集中到种田大户或者农业企业手中,规模化才能实现。其三,农村生产方式转变还需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就是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近年来“镉大米”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应当在财政中尽快安排一部分用以建设农村清洁和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整治。消除了污染,才可能实现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提供高质安全的食品原料。

4.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不够

2012日年9月,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在达沃斯论坛发言提到;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尽管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比美国更为严厉,但遗憾的是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存在问题的食品企业没有依照法律受到惩处。导致了目前的堪忧的食品安全现状。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堪忧的症结所在。因为企业的道德底线不是自动产生的,企业逐利的本性决定他们是通过违法成本是否值得来决定要不要遵纪守法。

例如,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罚款269万元,在国内已算罚款大单。但比较一下国外,2009年9月,辉瑞制药因非法推销药物被美国司法部罚款23亿美元。269万和23亿美元相比较,谁的执法威慑力更大、更能产生警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只有对典型案例、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保证严厉执法,令违法企业倾家荡产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真正重典治乱,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后来者知法犯法的牟利企图。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食品信息追溯系统和安全信用体系。通过追溯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产品进行强有力的召回,并根据相关信息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还应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严格责任,建立健全明确清晰的监管责任体系,对渎职者最高可判刑10年。

如能对以上四方面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会进一步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2-136..

[2] 邹小南,谭红,李占彬,何锦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问题与对策[J].食品工程,2009,01:37-39.

[3] 吴才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146-147.

[4] 陶跃华,张晓峰.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4:362-365.

[5]康莉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创新及借鉴[J].企业经济,2013,03:189-192.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4PS 休闲食品 营销策略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当前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具有相当大的争议,且中与小之间的相对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广义的中小企业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工商数据库登记注册时的都行企业以外的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指的是个体企业以外的中小型企业。

二、休闲食品行业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分析

本文将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分别指出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中小企业所存在的缺陷。

(1)产品

1. 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产品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

2. 产品缺乏创意:包装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3. 口味和口感方面:产品的创意上有很大的空间。

4. 食品安全存在问题:企业为了追逐暂时的利益,用了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原料

(2)价格

1.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压力:成本压力带来销售压力。

2. 价格监管乏力:监管部门所要管理的范围太大,人员的限制,使得监管不严或者监管不当等。

(3)渠道

1. 流通渠道单一:当前的休闲食品的销售方式有3种: 大型超市的集体销售,超市中的散成休闲食品,个体副食店的销售等。

2. 产品销售结构混乱,窜货现象时有发生:各渠道之间的关联点很多,让销售的现状十分混乱。

(4)促销

1. 服务促销不完善,顾客忠诚度低:有些中小企业认识不足,往忽视产品在投入市场销售领域后的信息反馈。导致顾客需求及产品缺陷等信息不能及时的反馈给企业生产部门。

2. 广告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进行企业自身形象、企业文化的建设。许多休闲食品企业并没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

三、休闲食品中小企业走出营销困境的对策

(1)产品

1. 口味创新是必然趋势,健康绿色是发展主流: 口味创新是第一要素。另外,以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重点,健康和绿色成为了主流。

2. 产品包装多样化,品牌成为竞争关键: 为了迎合各类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休闲食品中小企业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了差异化细分,并以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同时外资的进入,对高档的休闲食品的垄断,让我国的中小休闲食品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企业应当从品牌的创建上做出努力。

(2)价格

1. 弹性定价: 中小企业可以定制弹性的定价机制,通过对比定价和成本定价法来合理的定出价格,并推出优惠的促销装等,扩大消费者的消费量,并且根据国家经济整体的状态来实现价格的稳定浮动,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 加强价格监管和引导: 当前休闲食品的竞争激烈,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那么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当提高检测密度和范围,引进高新的检测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强对价格的引导,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3)渠道

1. 进行连锁化突围和电子商务化突围: 网络营销和团购的出现,休闲食品的消费量猛增,结合区域消费特征,厂家大力的推行各类和分销商,通过网络的渠道来提高销售量。

2. 强化渠道建设,加强渠道掌控: 休闲食品的销售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渐的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物流发的当下,对传统渠道的信息化转变的控制和对新渠道的开发和尝试,目前,国内大型休闲食品生产企业,都开展了“渠道控制”的系统的设计,因此,国内的休闲食品中小企业也要向这些优秀的企业学习,形成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

(4)促销

1. 完善服务促销: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对于服务促销的投资不足,而且在中小企业的心目中,服务促销是大型企业才能够做到的,小企业不应当去这些内容,然而,越是小企业应当越要注意服服务的质量,特别是上门服务的时候,要给大型超级卖场和商展现企 业的文化宗旨和产品特点,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与休闲食品的结合,可以实现新的突破。

2. 实行多方整合推广策略: 目前休闲食品传播的发展趋势是“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的整合传播越来越多,多方面协同已成市场运作趋势。主要的推广方式由电视广告,平面媒体以及一些广告媒介,网络游戏植入互动,短信互动等等。

参考文献: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宁夏;清真食品;管理机构;历史沿革

一、宁夏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宁夏人民政府成立后,就组建了宁夏民族事务委员会并开展工作,1951年12月以省办字第493号命令成立宁夏省宗教事务处。1954年9月23日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民委以及宗教事务处的工作并入甘肃省民委。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国务院于1959年12月15日以直编曾字275号《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调整若干机构的批复》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处”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民族宗教事务处”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直属处,中该处未被保留。

1978年8月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以宁党发[1978]105号《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通知》决定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5月自治区党委以宁党发[1979]86号《关于成立自治区宗教事务局的通知》决定成立自治区宗教事务局,与自治区民委合署办公。1983年8月宁夏区党委以宁党干字[1983]193号《关于成立宁夏自治区民委党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宁夏自治区民委党组。

1990年2月,宁夏自治区编委以宁编发[1990]12号文件,同意自治区民委(宗教事务局)在原二处一室基础上增设两个处共四处一室,即:民族一处、民族二处、宗教一处、宗教二处、办公室。1995年4月,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宁政办发[1995]32号文批发了自治区民委(宗教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2003年,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全区各市县(区)民族宗教局也相继成立了清真食品管理机构。2005年自治区政府将清真食品纳入自治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自治区民委和各级民族宗教部门列入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成员单位。

2008年1月,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宁夏伊斯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加挂“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牌子,增加“承担宁夏清真食品出口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认证工作”。主要职责是: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同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进行经济、技术和文化项目方面的合作;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国内外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劳务输出、特色旅游等服务;完成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010年,自治区民委建设开通了“宁夏清真食品网”,以餐饮业、生产加工业、定点屠宰业、销售、商场超市与市场个体户等8个行业对企业进行分类录入,以自治区、市、县(区)为单位,按行业分类进行快速统计,快速查找,向群众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增加社会监督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宁夏清真食品管理机构变迁

从8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恢复后,政府规定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对上市的各种食品进行卫生质量监督检查和采样检验,监督食品卫生法规的执行,宣传食品卫生知识,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培训食品卫生检查人员并指导其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对上市畜、禽及肉品的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发现患疫病畜、禽或不合格的肉品时,执行强制处理。商业、水产、环卫、公安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切实协助本规定的实施。

1988年开始由民族工作部门首先进行清真Y格审核,发给经营清真食品许可证,工商行政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工商、商业、城市规划部门对清真食品的生产、销售网点、集市贸易等,做出可行的规划和划分、统筹安排。企业如需要在商品商标上食用“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监制”字样时,需与伊协联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伊协对其生产加工程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管理和一般食品卫生检查及验证工作(即检查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肉品兽医检验证和营业执照,对食品卫生质量和工具、容器卫生进行感官检查);管理食品摊点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组织建立各种卫生制度;检查落实各项卫生措施。

90年代逐步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清真食品管理参与的政府机构包括民委、商业厅、经委和轻纺厅。1995年,根据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需要对食品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清真食品进行管理的部门又增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5年12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暂行规定》(宁政发[1995]115号)第八条规定经营清真食品必须到当地民族事务工作部门登记,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再到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009年宁夏政府进行了机构改革,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修订版颁布时,规定清真食品管理主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清真食品管理监督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清真食品的管理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农牧、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检疫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清真食品管理监督工作。

2014年前,宁夏的清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分为很多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农业部门负责饲养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屠宰和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商务部和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流通环节的商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和管理消费环节的商品质量;清真食品标识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屠宰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中清真文化相关的安全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中决议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生产环节中对食品质量安全负责的原检疫检验总局的监管职责,以及负责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监督管理责任,移交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并且将按照国家统一的安排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三、宁夏清真食品管理现状

(一)宁夏清真食品监督和管理现状

相关清真食品的“清真”问题,其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由民族宗教部的清真食品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清真办)负责。清真食品管理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的管理目标流动性很强,需要管理的范围又很广,清真办很难保证管理中人力物力的跟进。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得不与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清真办工作的开展。

宁夏清真食品管理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如何管理从外地采购清真食品。对于外地企业,各个地区的管理办法不尽相同,宁夏当地的管理部门无从得知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更加无法掌握其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对“清真”的把控。同时,宁夏的管理部门又没有权限对这些企业进行执法管理,这使得异地监管成为清真食品管理中的困境和盲点。

(二)宁夏清真食品标准制定的现状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俗迹对于清真食品的管理也只是通过当地的民族事务委员会进行属地管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对清真食品的定义中强调称:清真食品是伊斯兰教规中许可的食品,不含伊斯兰教规禁止的物质,同时也没有被不符合伊斯兰教规的用具或设施处理、加工、运输和储存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清真食品产业已经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规模集成化的工业生产模式转变。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建立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标准成为发展清真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的清真食品无论从产品形式还是从生产技术上,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各种食品添加剂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市场更加的丰富,这其中产生“不清真”的风险也更高。

对于宁夏而言,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清真食品等的相关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法制宣传力度不够深入的地区和回族同胞不愿意申领清真食品准营证,在他们看来,只要是按照回族习俗生产制作并且销售的食品,就是清真食品。这实际上就是因为清真食品标准不统一造成的。

宁夏目前在对清真食品的标准体系进行管理时,依据主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工作规范》。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的标准,例如:《清真羊肉生产准则》《清真制品包装通用标准》《清真肉奶适用饲料通用标准》《清真乳制品加工通用标准》《清真面食品加工通用标准》《清真餐饮服务通用标准》等。

2009年宁夏在全国率先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填补了中国清真食品认证标准的空白。2014年9月19日,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中心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清真食品认证机构。至2015年9月11日,宁夏已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国外清真认证机签署了清真食品标准互认合作协议。

从是否强制来说,认证体系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种;从认证颁发机构来说,认证分为政府认证和第三方认证。宁夏清真食品的认证目前有三种,由清真办颁发的清真标牌即清真行政许可是强制性认证,是政府认证;由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颁发的哈拉里认证是自愿性认证,也是政府认证;由伊斯兰教协会颁发的清真监制认证是自愿性认证,是第三方认证。

(三)清真食品检验检测现状

目前宁夏可以对清真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有三家,分别是国家清真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和宁夏清真产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清真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在宁夏食品检测中心基础上筹建的,隶属于宁夏质监局。自2011年7月份批准筹建以来,自治区质监局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宁夏食品检测中心的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按要求完成筹建任务并通过了评审和验收,符合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的相关法定要求,资质认定和授权范围包括394个产品和402个参数,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是宁夏质监局管理下的机构,在西北地区都属于配套设施优秀、检测水平较高的食品检测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承担着宁夏全区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检测工作,已建立了四级食品检测体系,包括经营户自检、部门快速检测、县级单位委托送检和市级单位抽检。改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中心。宁夏清真产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开展清真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培训工作、参与清真食品检测的国际交流学术活动、研究高新技术和应用科学等研究工作,同时,开展具体的清真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其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是宁夏清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保障部门。

参考文献: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4

一、__区局基本情况

__区始建于1965年,1970年设区建制,从而形成政企合一体制。区政府辖五个镇(林场)区(局)机关设在小扬气镇内,总面积459048公顷,人口49611人,其中镇内23397人,形成面广、人疏、线长的自然情况。

__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积极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综合评价,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为保证全区人民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8户,其中,豆制品加工19户,面食类加工8户,熟食加工8户,冷饮加工3户,已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占总数的36%。这些企业,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较好,加工设备较落后,产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类食品经营企业有280家,年销售额五十万元的有6家。

餐饮业(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饭店32家。食堂5家,全区共37户学校食堂和餐饮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我区评为b级的餐饮单位共有3家,其余34家均为c级单位。

以上反映出我区的食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加工能力差,种类偏少,是外地生产加工食品的销售区;食品流通业处于一般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三、近年来我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别是20__年以来,我区借助“食品放心工程”这一有效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不同种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生产小作坊的取缔力度,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对提高全区食品质量的总体好转起到了明显效果。

四、我区部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我区肉制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突出表现在:牛、羊肉定点屠宰尚未实行,没有检验、检疫设备,肉类品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等于没有开展,导致我区鲜肉的安全质量没有保证;少数城乡结合部定点屠宰操作尚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整顿规范。

2、豆制品行业。我区豆制品生产企业有19余家,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规定。而且都未办理生产许可证,虽进行多次清理整顿,但仍难以改变。

3、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甚忧。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开始,绝大多数小吃摊点也随之开张,他们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和病从口入的隐患。

4、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我区经济欠发达,为了生存,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由于牵涉到社会稳定,使查处取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

我区于20__年6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使区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个“抓手”。这个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动的开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在该机构运转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协调委员会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感到这是一个议事的、协调的机构,统一性、权威性特别是高效性难以得到真正树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需要有一个更有力的机构具体进行实施。

2、检测监测情况。

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在规范食品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食品的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我区目前还没有检测监测设备,要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很难达到的。

3、人员、经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目前,我局仅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给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六、有关思考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综合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力度,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发生。

2、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上进行适当的探索。我们认为,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加强食品生产和市场准入;

3、加大食品检测监测资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我区食品现状调查,我们选择了3家企业作为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单位,(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试点单位:__区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

公司,为我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金额为五十万元,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好,加工设备先进,主要产品为加工提取华青素,生产前景好。(2)__区南味饭店:在我区餐饮业中为规模较大酒店,此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被评为b级餐饮单位,为__区最高等级评分。(3)__区东兴商店:此企业为批发兼零售食品超市,为__区信誉好的一家企业。

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区已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5、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5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了解消费者主观风险感知程度与食品的客观风险之间的偏差,为科学防范可能因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引起的食品行业震荡和社会混乱提供提供风险策略依据。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7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150)、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盛佳玮(1993-),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马颖(1975-),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营销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从2008年三鹿奶粉的问题开始,国内几乎所有主要奶业品牌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怀疑;转基因食品、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加工食品中的有害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发被人们所关注。

风险感知,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并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大众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着食品行业和市场的稳定,其态度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开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的考察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背景

1.1 荆门市食品行业概况

荆门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及食品工业的集中地,食品工业现已成为除化工行业外的第二大行业,发展速度位居全市工业行业前列。荆门市的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沙洋县官垱镇、京山县雁门口镇等3个地区被选中成为湖北省全省21个具备创建“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示范区”条件的示范区。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7家,主营业务收入710.7亿元,增长20.07%。全年全市生产大米729万t,增长15.8%。全年食品行业完成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此同时精品食品品牌日益增加,2013年,全市有效使用农业“三品”标志的有218家企业439个产品,其中,无公害产品321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9个,其中国宝桥米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充分发挥中国农谷品牌优势,制订完善食品加工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126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

1.2 荆门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2.1 监管网络

全市有食品安全牵头部门1个,监管执法部门8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形成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法责任监管为主和群众监管为辅的监管网络体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

1.2.2 监管改革

按照国家、省有关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要求,荆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同时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已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责任体系,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链接和无缝监管。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底,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办理食品违法案件2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8人,严厉打击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样本的选取

计划在荆门市内选取3处主要的街道和商业区,向消费者随机发放300份(每处100份)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荆门市不同状态的消费者,在样本选择方面兼顾不同境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调查对象严格保密,确保可信度。

2.2 调查实施

队伍严格按照科学调查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共20题,采取的是抽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对调查活动进行了如下安排:一是对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要求是成年人,男女比例尽量均衡,各个年龄段都要涵盖;二是调查访问的对象应是来自荆门市的消费者;三是调查人员要在答题现场,对答卷人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64%。

3 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详见表1、表2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样本特征方面,女性达到59.9%,男性达到40.1%,18-35岁参与问卷调查者占到总数的70.8%,本科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56.3%,其他职业、学生、民营企业员工的比例分别为35.4%、32.3%、14.1%,基本符合目前各项相关调查的结论,由此构成的消费者样本较好地代表了整体。

从表2可以看出60%左右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十分担忧,时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认为消费者无法避免购买到有问题的食品,对食品安全现状持悲观态度。另外,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并不满意,近70%的消费者表示对问题食品的投诉或者协商只有一部分时候可以成功。同时,76%的消费者认为荆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虽然有不足,但是处在可控,平均分达到65.01分。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问卷中列出的10种食品品类,30%~55%的消费者认为大多数品类食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适中,一般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同时,有近40%的消费者选择速冻食品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最大的品类。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的检验。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是α的信度系数。使用SPSS19.0计算出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调查问卷的α=0.75,表明该问卷设计合理,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经对本问卷进行计算,本卷能对超过80%的变异做出解释,公因子负荷达到0.598,因此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测试。

4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消费者总体风险感知状态趋近客观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荆门市消费者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态总体与客观实际风险状态相符。从文献调查来看,荆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荆门市近十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只有个别由消费者个人因素引起的食品卫生事件,如2010年荆门市沙洋县吴某一家因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而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本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态度较为乐观,总体主观感知状态较为理性。

4.2 消费者对个别品类食品风险感知存在偏差

虽然荆门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总体较为客观,但在对个别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上,明显仍与其客观风险存在偏差。一方面,消费者对部分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其客观风险,如速冻食品品类,荆门市的消费者对其风险感知程度却居于所列10种食品品类最高,主观夸大感知了其风险水平。与此相反的是对风险的偏低感知度,例如荆门市消费者对因饮食习惯原因对卤制品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低,忽视了其食品安全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荆门市消费者对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荆门市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付出了更多关注;消费者目前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处于较合适的水平;基于食品品类而言,消费者对各个品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仍旧存在偏差,且夸大风险感知和忽视风险感知共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能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5.2 建议

研究认为:了解消费者担心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自身却难以控制、避开对问题食品的购买,有无能为力的焦虑感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消费者正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认知:

(1)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增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消费者应该科学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食品企业和政府。

(2)自觉避开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可以充分利用食品标签,鉴别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消费。

(3)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化个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应该懂得积极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法厂商进行投诉和举报,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时,其前期风险感知程度会呈现相应的降低。

另外,除消费者自身努力外,相关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和媒体也应同时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风险感知回归理性。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食品企业应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真实的标识和宣传,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或偷换概念;媒体则应在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时,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在严谨的调查后得出结论,不应为了追求公众吸引力而使报道夸张失实。

参考文献

1 Starr.C. 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J]. Science, 1969(165)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6

>>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 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中的缺陷及完善 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局限性 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乡镇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路径选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吴恒.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J]. http://zccw.info/report.

[3]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名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