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案范例6篇

太阳教案

太阳教案范文1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及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了解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以及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感受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方法,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走进科学等环节,学生提高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了解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探究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太阳能照射灯、锥形瓶、温度计、橡皮塞、烧杯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什么?

配乐(理查德克莱德曼

-

梦中的婚礼)展示图片“生命之水、生命之气、生命之光”

“阳光普照下的大地”——万物生长靠太阳

板书: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大家从左边的这幅图想到了那首诗?

请大家一起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农民在太阳被晒的大汗淋漓,为什么呢?

那你知道哪些和太阳有关的知识呢?

问题1:刚才的图片中大家看到农夫和万物并没有和太阳接触,为什么可以感觉到太阳的光和热呢?

板书:1、传递方式:辐射

我们把这种辐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

拓展计算:太阳每秒钟发出的太阳能为3.86×1026焦耳,而到达地球的只占太阳能的22亿分之一,每秒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

相当于一年中全球总发电量的86000倍多。

问题2: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板书:包括光辐射和热辐射

问题3: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平行的吗?

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为什么是平行的呢?

①让学生作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并用线连接,;②增大两圆的距离,再用线连接;③教师说明;④引伸;

(PPT演示)

问题4:刚才我们讲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有许多比太阳还要大,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和热比太阳还要多的恒星,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感觉到离光源越远,所能接受的光辐射就越少呢?

我们可以用太阳能照射灯来做做看。

教师演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但是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太阳到南北极与赤道的距离几乎相同,而气温却相差那么大呢?

我们还是用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来代替太阳光来模拟一下。

用手电筒模拟。

活动一:我是设计师

展示农夫的图片,小组讨论,帮农夫设计衣服。

选取设计的好的作品,投影展示

颜色选择白色

活动二: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现在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了,你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请记录员做好记录。一会我们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最好最巧妙。设计得最好的小组奖励给器材,进行实验。

1.取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加如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

2.

插入带橡皮塞的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3.其中一个瓶外壁用烟熏黑——?

4.放入阳光下晒一会(可用灯光代替)

活动结论:PPT展示

板书:一、物体吸热本领

1、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刚才我们讲了太阳辐射能,那么太阳辐射能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板书:2、应用

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和生活现象证明这个结论呢?

初试锋芒:新华网华盛顿2月6日电,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5日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暴风雪致使地区交通陷入瘫痪,这将是华盛顿地区百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白雪反射太阳光,所以熔化慢,你有什么办法使雪熔化的快一点吗?(播放视频)

新世纪首次日全食光临非洲,为什么在发生日全食时,有气温明显下降,狂风大作,群星显露这些现象?(配以日全食图片)

走进科学:据国外媒体报道,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日前宣称,目前太阳已进入“冷却周期”。

探索自然之谜: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进行)

课堂检测

水、空气、阳光

《悯农》

学生背诵《悯农》

(回答)

(回答)

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

3.86×1026焦耳÷(22×108)

=1.75×1017焦耳

光和热。

是。

日地距离远,且地球远小于太阳。

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他恒星离地球的十分遥远。

学生举例

点光源发出的光垂直到达被照面时,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辐射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受照面上受到的辐射量还与倾角的大小有关,垂直照射时最强,倾角越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学生讨论、画图

(小组展开讨论)

(组长汇报)

学生实验。

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仔细观察图片

(观察后回答)太阳能收集装置都是深色的。

学生举例

撒盐

撒煤渣

月球把太阳光、热挡住了

学生听讲

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进行小结。

五、板书设计:

太阳辐射能

二、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传递形式:辐射

2、包括:光辐射

热辐射

三、物体吸热本领

太阳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巧妙的做法。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做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图上是谁?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继续来看,可要看的仔细呦!

(借助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动画)

丹尼斯爸爸,小太阳,库伯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我们对库伯和丹尼斯的爸爸又有怎么样的了解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

指名读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交流。

三、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总结自学情况,听取汇报。

师:你怎样评价库伯,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句子: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

生:谈体会,说明他诚实,善良。

(使用白板标注:“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抓重点词来体会。

(使用白板标注:“立即”)

可库伯还是捡起来十美元,说明这十美元对他的诱惑很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窗里那些价格不菲的漂亮玩具和文具,这对他来说,师多大的诱惑呀!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十美元,看到十美元,他想起了什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使用白板的插入图片功能插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

图片)

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善良?

出示句子:可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的,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

使用白板标注:一……就……

师:库伯当时内心怎么样?(矛盾)

这句话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

你能读出这种矛盾的心情吗?(同桌对读)

师:库伯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矛盾心理让他觉得不安,他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他想找机会把钱还回去)

师:库伯最后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学生使用白板标注词语:“神不知鬼不觉”)

师:神不知鬼不觉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来代替?

师:库伯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是怕别人知道,他想要在十分隐蔽的情况下把钞票还回去,可事与愿违,事态扩大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了学校,库伯又有什么表现呢。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使用白板聚光灯高亮显示)

仔细观察,你都看出了库伯哪些神态?

师:从这些神态中看到库伯害怕,恐惧,那么他到底怕什么?谁来读

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个箭走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揪出来。

指导朗读

使用白板标注:一个箭步,揪

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库伯此时的心情吗?

库伯这样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会怎么做呢,接着来汇报。

师: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什么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丹尼斯爸爸用送小太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时,你觉得丹尼斯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正因为有了丹尼斯爸爸这种巧妙的做法,才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长大后的库伯成了一名出色的警察,找一名同学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库伯?

师:分角色朗读丹尼斯爸爸和库伯的话。

师:对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课文为什么用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做题目?

师:回过头来,我们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呢?

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的,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运用这些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写作当中也要用到。

四、

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犯错误时的心情。

2、敞开勇气的大门,写一写自己所犯的一次不为人知的错误。

总结: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希望你们心中也有个小太阳,时刻提醒自己知错就改,做个诚实,正直,勇于认错的人,和老师深情地读一遍课题,让我们都把这个小太阳装在自己的心中吧!

板书设计: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丹尼斯爸爸—

小太阳

—库伯

聪明

诚实

太阳教案范文3

何为“三案一体六循环”的教学模式

三案:学案、教案、巩固案

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教育教学要求

1.三案要求

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行、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案:设计时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巩固案: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作业量适当。

2.具体环节教学要求

自学质疑环节: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互动探究环节: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精讲点拨环节: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环节: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环节: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三案”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流程,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具备的。

学案的编写最为关键,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四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③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④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在课程标准中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因此,学案的设计也要有它自身的特点。

以宇宙中的地球一课为例,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自学质疑部分的问题

1.宇宙中的天体有那些类型?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如何?

2.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什么位置?

3.阅读太阳系行星的特征资料,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有那些?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那些?

6.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提出紧扣课标,对学生的自学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记下有疑问的问题填在我的疑问一栏。如:

[探究1]宇宙是由各种运动着的天体组成的物质世界。写出你曾经观测过的天体,说说你是如何识别它们的?结合课本“宇宙”部分的内容,设计一幅结构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探究2]对地球而言,太阳是特别重要的天体。读课本“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结构图”了解太阳概况,完成下列要求: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探究3]阅读课本“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探究4]比较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有生命的行星是哪颗?说说你的理由

互动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展示与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发现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如这一节学生出现问题主要是1.天体系统结构图中,认为河外星系比银河系高一级别;2.太阳系模式图漏掉小行星带,有的不知冥王星被降级;3.不能够区分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和条件等。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有的放矢。

矫正反馈这个环节,要通过几个小题的检测,发现错误,这一节我设计如下几个小题

1.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有()

A.黑子 B.耀斑 C.磁暴 D.极光

4.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有()

A.太阳较稳定,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B.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5.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不太大

6.地球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原因包括()

A.太阳很稳定,没有发生变化

B.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C.地球与其他行星自转方向一致

D.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这些小题要求当堂完成,凸显问题,及时矫正。

迁移应用是对以上学习内容的巩固,我设计几个巩固练习如下:

1.读右图“天体系统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天体系统是由于距离相近的天体 、 所构成的。

(2)目前,人类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太阳系中,地球轨道位于 轨道和轨道之间,距离太阳大约 千米。

(5)简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2.(2004年上海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每课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这样编写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华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探讨》

2.新编《地理课程目标》与《新课程实施细则》节选

3.2009-2010连云港市中小学“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方案

4.朱志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月刊.帮助学生构建新学习模式

太阳教案范文4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也就是说,要是危机处置得当及时,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一、案例讲述

按小太阳“虐童门”事件发展的时间讲述本案例:

一天深夜21:00,小太阳教育集团下关分园托一班笑笑妈妈发现孩子的胳膊上有乌青的伤痕,电话告知常老师,幼儿园张园长约常老师一起家访,探望笑笑的伤情,但由于笑笑妈妈说可能是户外活动时候碰的,没事儿了,不用来家访了。张园长长舒了一口气,决定明天由常老师和笑笑家长沟通。

当晚22:00,笑笑妈妈在妈妈论坛上贴了张小孩胳膊上有乌青痕迹的照片,发帖说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虐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已超过1万条的跟帖,并有网民给这件事定性为“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事件。张园长通过与常老师沟通,掌握到当天幼儿园的监控录像可以证明常老师的清白,她略微放了心。

第二天一大早,张园长没有和笑笑妈就最基本的诉求达成一致。下午,笑笑妈更新了论坛帖子,并贴上了张萍园长和常老师的照片。标题耸人听闻的写着——“小太阳,黑心肠,打了孩子疼了娘”!呼吁大家都不要上这个幼儿园,发动网民人肉张萍园长和常老师。事件完全超脱了张园长的控制范围。

14:00 市电视台《第一时间》来园采访;

14:30 都市报和晚报记者来园采访;

14:35 省电视台《故事》栏目组来园采访;

截至到晚上6点,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已达20多万条信息;微博上近1万次的转发。此时,张园长已经毫无主意,面对媒体、公众的关注只是躲起来避而不见。

第三天,小太阳教育集团成立专案小组,通过教育局领导和幼教专家第三方的介入,小太阳幼儿园终于与笑笑的家长达成了谅解协议。可三天网络上就已经累计了的50多万条网络搜索;5万多次微博转载;还有网友专门制作的MTV——《我去幼儿园》,里面凄惨的唱到:“小太阳,黑心肠,谁送孩子谁骂娘……”

二、案例分析

一个小小的“乌青伤痕”处置不力引发了“幼儿园虐童门”的“蝴蝶效应”。小太阳教育集团下关分园“虐童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虐童门”事件是由托一班笑笑小朋友妈妈发现他的胳膊上有乌青的伤痕引发而来,首先暂且不论面对笑笑身上的乌青伤痕,划分幼儿园看护责任大小,张园长,作为一个教育集团下的分园管理者,面对网络危机,毫不“作为”, 甚至过于理直气壮,认为身正不怕影斜,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网络危机愈演愈烈,面对危机,张园长采取了回避方式,始终没有意识到应当给大家一个正面的回应,最终演变成“幼儿园虐童门蝴蝶效应”。

三、解决思路

本案例发生在一个“个人式媒体”膨胀,全民皆博的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个体、一个组织只要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危机冲垮而前程尽毁。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力求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个人脑海里固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在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学则停,不学则退。科技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专业化和质量提高,面对网络的挑战,幼儿园管理者的传统思维也要转变,千万不要忽视网络危机转播的趋势,不幸成为受害者。幼儿园管理者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加强信息的管理。认识到网络带给幼儿园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平台,而却还能扩大信息资源,结识合作伙伴,沟通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2.网络时代网络公关需正面回应

在现实社会,小太阳“虐童门”事件在小太阳教育集团成立的专案小组协助下,与笑笑的家长达成了谅解协议,事件似乎解决圆满。但在网络世界,50多万条网络搜索;5万多次微博转载;还有网友专门制作的MTV——《我去幼儿园》……该案例中张萍园长和她的小太阳幼儿园应该如何去应对呢?值得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深思。

(1)坚持承担责任原则。严查事实真相,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面对突发事件的出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及时处置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案例中对于笑笑身上的伤痕,幼儿园是有看护责任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坚持真诚沟通原则。借助媒体与公众进行真诚沟通,最终获得广大网友与媒体的支持,还原事实真相。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时,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面对网络危机,我们要求恰当地选择传播渠道,进行信息公布,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有关信息。即使在危机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信息。这样做,一是保障家长的知情权,二是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本案例中因为小太阳幼儿园管理者面对媒体选择回避方式,幼儿园的“失音”,导致有害信息的滋生与“增值”。

(3)坚持速度第一原则。社会化媒体时代,危机传播是“秒速度”。所以在危机爆发时,千万“别让他人替你说话”,一旦出现信息真空,流言蜚语便会迅速堵塞各大信息渠道。第一发言便是真理,即时反馈才是网络危机公关之道。

太阳教案范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愈趋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标准》对案例特别重视,课标能力要求《必修》中用案例的占四分之一。“原理+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发展的趋势。地理新高考重视案例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在试题上的落实,以某一专题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学科素养的养成情况。试题着重考查某地理专题的原因分析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透过对某地理专题的复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地理事象与本质规律的联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明确严谨的逻辑、正确和谐的观念来展示自己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能力,是提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实例

(1)内容标准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学习要求

①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②能够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

(3)教学程序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学生的空间感要很强。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凭借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选择合适的球体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地球绕日公转,能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②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公转中二至二分位置的判断?

③你能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吗?

在上课之前,我找到了一个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上课开始,我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学生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地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作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1)通过地理案例分析,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案例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转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案例分析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去诠释,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

教师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建构答题的模式和基本“公式”。强化案例教学,遵循学科的知识规律与学习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逻辑思维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通过这个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评价,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提高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应使案例教学由“个”到“类”,进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规律性认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重复,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太阳教案范文6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讲述对象的理解和思考程度。教师如果及时合理地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采取积极地反馈策略,不仅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地达成讲述活动的教学目标,提升讲述活动的有效度。

反馈,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的有机结合体,在讲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真实、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有效、合理地给予幼儿反馈,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几组案例,浅析讲述活动中教师有效反馈的策略。

【案例一】在大班讲述活动《会游动的小岛》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鸟得知这会移动的小岛原来是小乌龟时,小鸟会对小乌龟说些什么呢?第一位幼儿说:"他会说谢谢。"第二位幼儿说:"小乌龟你真的是会移动的小岛吗?"第三位幼儿说:"小乌龟你真好"。

【分析】案例中出现的这种情况在讲述活动中比较多见,幼儿由于年龄小,在语言表达时往往会出现语言比较随意,缺乏规范性,当教师将问题抛给幼儿时,幼儿由于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不能很好的接住时,这个问题又抛给了教师,教师以何种方式去接孩子抛回来的"球",此时,教师的有效反馈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开展、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键。

应对策略:示范、引领式反馈。

幼儿早期学习语言学习的方式主要通过模仿来实现。在我们的讲述活动中教师正是通过,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激发起幼儿讲述的愿望,鼓励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互动中,进行彼此语言的学习、模仿,从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必须通过自身规范的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示范引领,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案例一中,教师可以在给予幼儿肯定认同的同时,进行有效地示范讲述:"小乌龟谢谢你,幸亏有了你这座会移动的小岛,把我送到了岸边。"一方面保护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对幼儿的语言组织进行了正确地引领。

【案例二】小班讲述活动《太阳的颜色》,在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前三幅图后,教师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说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有的回答;"太阳是红色的"。有的回答:"太阳是绿色的。"还有的说"太阳是黄色的。"

【分析】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回答问题中都比较片面,或是得不到要领。首先,孩子们只讲出小动物们所说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而没有将具体是哪个小动物说的介绍清楚。其次,孩子们往往只给出一种答案,都只讲出了一种颜色。此时,教师的反馈必须帮助幼儿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理清讲述内容。

应对策略:归纳、总结式反馈。

幼儿在学习和探究后最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归纳,从而提炼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反馈时,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就是归纳总结。在讲述活动中,当幼儿的回答比较单一,缺乏要领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归纳总结式的反馈策略,从中起到概括总结他们的回答内容,以及提升他们对于画面内容理解的双重功效。针对案例二,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回答加以归纳总结:"小动物们都说出了不同的颜色,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绿色的。'"这样的反馈既连贯又极具概括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案例三】中班讲述活动《雨中的小花狗》,结合画面教师让幼儿思考一下小花狗向小荷花姐姐借荷叶时,他们之间会如何对话?问题抛出来之后幼儿一时难以作答。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他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提问出现了无人应答的局面,往往会让教师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进程。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幼儿语言的贫乏导致他们不知该如何回答,不知该怎样进行语言的组织?另一方面许多孩子对于故事中发生的情节缺乏想象、推理,导致不知道该说什么?此时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启发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陷入僵局。

应对策略:启发、引导式反馈。

当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对于教师的提问出现不会回答或是回答错误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启发式的反馈,引导幼儿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可以是:教师结合讲述对象画面中的线索或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来给予幼儿一些启发,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借助启发性提问,引发幼儿的再次思考,重新激起孩子智慧的火花,真正起到帮助幼儿思考和理解的作

用。在案例三中,教师完全可以联系幼儿已有经验来进行启发:"你在借别人的东西时你会说些什么,别人借你的东西时你又会说些什么呢?"从而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讲述活动中所遇到的难题。

【案例四】中班讲述活动《小螃蟹找工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给其他小动物找一份工作,教师出示了小青蛙的图片,随即提问:"小青蛙适合做什么工作?"引导幼儿大胆地讲述,他们一个个积极踊跃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它可以去捉虫。"有的说"它能整天呱呱叫。"还有的幼儿在一味地重复同伴给出的答案。

【分析】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针对教师的提问孩子给出的答案几乎都只讲出了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偏离了教师问题的中心。这种情况在讲述教学中也时常会发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孩子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追随着自己兴趣点,来解答问题而偏离了实质性话题。往往造成的局面是:教师在一旁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期待正确答案及早出现,此时一旁的幼儿却浑然不知。

应对策略:追问式反馈

上一篇识字教案

下一篇汽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