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例6篇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1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性能指标;施工

1 引言

随着现代路桥工程建设项目飞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在工程施工较简便、基础支撑能力强及地质穿透性良好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被广泛用于路桥建设工程基础地基设施,水下砼灌注是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如果水下砼灌注施工操作及性能指标控制不合理就很容易导致钻孔灌注桩产生严重问题,重则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失败,从而一定程度上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财力物力上的经济损失。

影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质量控制因素很多,论文着重对影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中的砼的性能指标详细分析,并以实际水下砼灌注施工工程项目为背景分析砼泥浆的性能指标,重点探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灌注前的准备阶段、前期灌注阶段、灌注施工阶段、以及灌注后期阶段切实可行施工措施,从而有效保证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的质量,以便于水下砼灌注技术达到技术及工程实际使用上的要求,为道路工程建设事业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性能控制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思路。

2 水下砼性能指标

水下砼灌注是钻孔灌注桩能否在性能指标上符合要求的关键工作,但由于水下砼其施工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故路桥工程一般要求水下砼在钻孔桩灌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以更好实施灌注,如何有效合理控制水下砼性能指标,就要从包括砼材料的合理的选择、混泥土初凝时间的确定、砼塌落度的有效控制等方面入手,详细措施如下所示。

2.1 第一方面是砼材料合理选择,水下砼原材料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选择中粗砂作为水下砼的细骨料,宜选择卵石作为水下砼材料的粗骨料,粗骨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证水泥比的控制,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下砼和易性能与流动性能。

2.2 第二方面是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钻孔桩水下砼初凝时间需大于桩的砼灌注时间,普通水下砼仅能满足较浅而小灌注桩灌注要求,因此,常常往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中掺混一些特殊的外加剂作为缓凝剂使用,使得水下砼的初凝时间增大,同时要求掺入的外加剂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减水剂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和善易性能与流动性能。

2.3 第三个方面是如何控制坍落度的试验测试,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在实际施工中坍落度必须控制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中发生堵管等若干系列现象一般都与砼的坍落度控制性能有关,水下砼一般要求具有良好流动性能与和易性能,所以必须严控制水下砼的塌落度。

3 水下砼灌注施工

水下砼灌注施工是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作,水下砼灌注一般包括灌注前的准备、初期灌注、中期灌注、后期灌注,具体施工方案注意点如下所示。

3.1 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的准备阶段,在水下砼灌注前应该调配好水下砼的配比性能指标,如果泥浆比重不当,或多或少都会严重影响孔桩的坚实度,一定程度上导致桩孔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故砼配比的选择尤为重要,一定要选择适当合理的砼泥浆配比。根据桩孔深度及宽度直径等指标选择适当的钢筋尺寸,与输送砼管的尺寸,钢筋笼设计要求,都要考虑符合规定的要求。在具体工程项目中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中,选用较适宜的泥浆性能配比,适当的孔径及钢筋钢筋笼的尺寸及设计规范,以使符合规定的设计规范。

3.2 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的初期阶段,根据前期的准备阶段,对相应泥浆,砼输送管道,钢筋及钢筋笼选择都要再次综合考虑,保证水下砼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作业。从标书设计图到现场勘查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合理规范,在钻孔桩水下砼灌注施工的初期要保证运用选材规格的合理到位,为施工做好良好的铺垫,孔桩大小尺寸要精度确定,深度选择合适的导管与振捣力的预算,设计合适的钢筋以满足具体工程施工要求,故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的初期阶段一定要做好准备,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对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各负其责,对每项工程都能够做好井井有条,合理规范。

3.3 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过程中,砼应平缓注入到桩孔中,如果注入的量过大过快,则会导致砼冲力不均,一定程度上会堵塞钻孔桩。同时在水下砼灌注时需要对钻孔桩内疏通管道及时清理除杂,用输送管道进行适当振捣以使砼压实分布均匀。注入砼时要保证不能太贴近钢筋笼,过大力振捣会导致钢筋笼发生松动,产生位移,致使孔桩部分塌方不稳定,很有可能淤塞了桩孔,桩孔不实很难达到规定要求。

3.4 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的后期,由于灌注水下砼桩管高度会相应降低,其压力也随着减少,但这时导管外泥浆的粘稠度与比重都比较大,因为水下砼的压力必须远大于泥浆的反作用力才能够有效地将钻孔桩内的泥浆挤压出来,故很容易出现管内水下砼提升困难的现象。因此,在实际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管采用合理水泥混合配比控制,或者人工方式控制来进一步保证水下砼灌注的质量,也要控制钻孔灌注桩管合理的灌注量,从而有效节约用材,设计适当的水下砼灌注高度,确保其设计强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质量与性能等方面因素很多。钻孔灌注桩在工程施工、基础支撑及地质穿透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被广泛用于路桥建设工程基础地基设施,但水下砼灌注技术常因施工不合理而导致钻孔桩缺陷,论文着重对影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中的砼的性能指标逐层分析,并以实际砼灌注施工项目为背景探讨砼泥浆的施工指标,重点探讨水下砼灌注施工各个阶段进行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便于水下砼灌注技术达到技术及工程实际使用上的要求,为道路工程建设事业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控制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平,王再明,陈欢.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探讨[J].水利水电设施,2013,7:55-56.

[2]董文霞.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J].科技视界,2013,9:111-112.

[3]何克寰.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工程应用,2013,9:93-94.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 桩基施工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中城市的迅速崛起,建筑工程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随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发展,以及对于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际施工中存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桩基施工具有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工作人员较多、机械设备多样等特点,其质量管理中包括:专业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监理、施工人员集体技术培训、施工技术流程规范等具体工作,也是保证施工进度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重要基础。

1、建筑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单桩承栽力低于设计要求

1)桩末按设计要求和地质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致使桩沉人深度不足;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3最终贯入度过大;4)桩打落在孤石或坚硬的障碍物上;5)其他原因,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6)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2 桩倾斜过大

1)混凝土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2)灌注混凝土桩打压灌注施工过程中遇孤石跑偏或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所造成的桩倾斜;3)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4)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5)桩端遇流砂或溶洞或坚硬的障碍物;6) 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压效应;7)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1.3 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外,其他原因还有以下几种: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混凝土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人度过小,以至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4)灌注混凝土桩提升速度过快;5)混凝土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见。其原因除了上述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6)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2、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2.1 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桩的定位

不论在沉管灌注桩还是预制桩的施工中,施工地表会由于扩孔挤压造成隆起,相应地移动了原坐标管理点,如果不对桩位重新校核,仍按照原桩点施工的话,成桩后势必产生桩位的偏移。在施工前,应对规划部门提供的管理桩进行引桩并加以保护,确保该桩点不受施工及其他因素影响。打(压)桩过程中随时监测,保证桩点的正确性。这种桩位偏移在天津宁河的某住宅楼工程中就曾出现过,最终采用了扩大承台法予以补救,既耽误了工期又增加了工程成本。

2.2 加强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管理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与技术中的各个相关因素都对桩基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工序中工艺与施工技术参数的管理。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建筑冲孔灌注桩时,要对进场物料进行检验。保证材料质量,以此保障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灌注前,要根据施工地点气候条件、设计参数等对混凝土的混合进行监控,保障灌注用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以此保障灌注桩的坚固度及抗压性。

2.3 加强灌注桩钢筋笼的质量管理

冲孔灌注桩钢筋笼施工一般采用外拨钢筋笼锚固筋,在主筋上绑扎砼垫块等施工技术,是桩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笼的焊接、安装质量对于桩基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钢筋笼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要对钢筋的存放、钢筋笼的检验、制作、吊放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钢筋笼骨架根据设计长度分两节制作,为了保证钢筋笼顺直,制作前先将主筋矫直并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搭接焊,在加强箍筋上统一标定主筋间距,保证主筋顺直。钢筋笼吊放时,要再次检查钢筋笼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钢筋笼主筋采用搭接焊,全长加工分两段,用吊车分段吊起人孔。人孔的同时要清除骨架上的泥土和杂物,修复变形或移动的箍筋,重焊或绑扎已开焊的焊点。按照冲孔灌注桩施工手册中对钢筋笼的规定进行质量管理,保障钢筋笼的质量。

2.4 加强桩基施工图的审核

审核承台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因多种原因,建筑桩基沉桩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桩位偏差,特别是锤击桩,静压桩相对偏差较小。承台边缘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桩位允许偏差的需要,如盖有基础梁的桩,基础梁边缘距桩边应不小于100mm,简言之,如单排方桩断面为300mm×3OOmm,其承台梁宽不应小于500mm,即桩两边各有lOOmm余地(独立基础或群桩的边桩则同样处理)。否则桩位偏差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而桩身已超出承台粱边缘,这种受力状况显然不合理。在施工及监理实践中,经常遇到施工图中桩顶标高定得偏低的情况,这几乎成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给施工造成一定麻烦。究其原因,可能是设计人员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或对方桩标准图集中桩顶节点详图不甚了解所致。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应考虑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锤击桩为70mm,静压桩为50mm)、锚筋焊接长度、再加上设计要求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一般为50mm),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方桩沉桩的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200-250mm。

2.5 清孔质量的管理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砼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100mm;摩擦桩≤150mm,为此在清孔过程中,应不间断的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砼,并保持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1.25,含矿率≤8%,粘度≤28S。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规范要求的管理指标后,因下放钢筋笼及灌注砼的导管,有时清孔需中断一段时间,因此,在灌注砼之前应进行二次清孔。

3、结束语

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各单位之间的配合,以及施工总承包对分包管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处在工程前期阶段,一般情况下,分包单位只管“按图施工”,总包的管理职能也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待到沉桩完毕桩基开挖,往往质量问题已经形成,因此,在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使建筑桩基施工检测管理走出本部门、本系统,逐渐过渡为一门社会学科,特别是要调动各级地区政府和当地人民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使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3

关键词:断桩 原因 创新方法 探讨 小海路桥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越来越多,而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其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适应性强、施工噪音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及其他高层建筑中。但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特别是灌注桩的混凝土在水下灌注,稍有不慎就会在灌注中产生导管堵塞而“断桩”。所谓“断桩”主要是指灌注过程中,桩混凝土形成夹泥层而称为断桩。断桩由于其严重性,故有时也形象地称之为灌注桩的“食道癌”,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治疗”,或处理不当就会形成造成巨大的损失。该文以小海路桥为例,探讨断桩的两种创新处理方法。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情况

小海路桥工程位于盐城市先锋岛,桥梁全长400 m,桥宽42~43.5 m。该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钢筋砼倒T盖梁,埋置式桥台。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

该工程共180根钻孔灌注桩,桩径

120 cm。灌注桩施工质量是全桥质量的第一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还是监理都非常重视灌注桩的质量控制,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数量较多,PML5-6#、PML13-4#、PMR11-3#三根桩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均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但由于处理非常及时而没有形成真正断桩。

2 断桩原因分析

2.1 导管埋深过大

PML5-6#桩,桩底设计标高-46.2 m,桩顶设计标高+1.0 m,护筒顶标高+2.52 m。钻孔过程正常,清孔结束时测孔深(护筒向下)为49.2 m,同时测量泥浆的三大指标,其中泥浆比重为1.08,含砂率为0.5%,粘度为18 s。导管每节长2.5 m,安装导管20.5节共长51.25 m,导管下端距孔底距离是0.40 m,导管安装结束,测沉渣厚度为0.05 m,沉渣厚度符合设计的0.3 m要求。混凝土为C25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泵直接送进导管。每车混凝土8方,第一车商品混凝土完全符合初灌量的要求。首车混凝土灌注后,孔内泥浆急剧上升而漫出护筒,同时导管内传出“嗵嗵嗵”的声音,说明初灌非常顺利,接着又灌注了一车混凝土,测量混凝土面深度为35 m,导管埋深约为13.8 m,连续拆除4节导管,此时导管埋深为3.8 m,又继续灌注两车混凝土,孔口返浆均正常,当灌注第五车混凝土时,发现导管内混凝土灌注不畅,此时测得导管埋深为17.6 m,于是采用卷扬机的快速档位迅速上下反复提升导管帮助混凝土下灌,同时用螺纹钢筋捣插导管中混凝土,仍无济于事,导管已完全堵塞。分析这起断桩的原因,主要是导管埋深太大,规范要求的导管埋深为2~6 m,而此时导管埋深为17.6 m,远远超出规范要求。

2.2 导管埋深过小

PML13-4#桩底设计标高-46.2 m,桩顶设计标高+1.0 m,护筒顶标高+2.48 m。钻孔过程正常,清孔结束时测孔深(护筒向下)为49.1 m,同时测量泥浆的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导管安装20节共长50米,导管下端距孔底距离是0.40 m,测得孔底沉渣为

0.3 m,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初灌非常顺利。这次吸取了PML5-6#桩堵管的教训,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导管埋深(2~6 m),初灌后测量混凝土面深度为41.3 m,导管埋深为7.4 m,拆除两节导管后埋深2.4 m。接着又灌注了第二车混凝土,测量导管埋深为9.5 m,拆除3节导管后导管埋深为2 m,而理论上混凝土面应上升7 m,理论埋深为9.4 m,桩孔中实际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跟理论基本吻合,说明成孔质量较好。第四车混凝土灌注结束,没有进行量测导管埋深,只根据理论推算,拆除三节导管后导管埋深约1.3 m,导管需向下再放70 cm左右可以满足规范埋深的要求。当第五车混凝土灌注时,发现导管内混凝土灌注不畅,跟PML5-6#桩采取同样的措施,结果导管中混凝土仍然无法灌注,不得已拔出导管而

断桩。

分析这起断桩的原因,主要是导管埋深太小。当发现灌注不畅时,量测导管埋深仅有60 cm,而导管本身由于向下放置

70 cm后仅高出护筒60 cm,况且混凝土面有30 cm的沉渣,导管上下提升脱离混凝土面,泥浆进入导管,混凝土无法灌注。

2.3 停电故障致导管堵塞

PMR11-3#桩底设计标高-46.2 m,桩顶设计标高+1.0 m,护筒顶标高+2.49 米。清孔结束时测孔深为49.1 m,同时测量泥浆的三大指标均符合要求。导管安装20节共长50 m,导管安装结束,再次测孔深为49.0 m,沉渣为0.1 m,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初灌非常顺利。继续进行灌注混凝土,当灌注到第六车混凝土时,其余桩在吊放钢筋笼时吊车压坏电揽导致停电,而此时导管埋深11.2 m,线路抢修后,导管已堵塞。

3 断桩处理创新方法探讨

对于以上的导管堵塞而引起的断桩处理,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重新下导管插入混凝土面进行二次灌注就可以了,我认为,这种想法太天真了,纯粹是自欺欺人,只要不经处理二次灌注就判定为断桩。下面介绍两种有效的断桩处理的创新方法。

3.1 导管“膜瓣封口”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正常的导管下端另外再加上一段特殊的活动膜瓣装置,重新下导管时,膜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这就保证在下导管过程中,泥浆不会进入导管,直至导管插入混凝土,由于膜瓣具有单向性,灌注混凝土上提导管时膜瓣自动打开,即可重新灌注混凝土。但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由于导管下口被膜瓣封闭,在下插过程中因浮力较大而无法凭自重下沉,可以直接将混凝土泵橡胶插入导管中,根据浮力大小注入混凝土,注入量以导管能正常下沉为宜,膜瓣打开要用一根2号铅丝做控制拉线,导管插入混凝土后,拉动铅丝使膜瓣打开。

3.2 排污泵“吸渣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导管直接插入混凝土面以下,利用100ZW80-80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将排污泵的吸水管伸入导管抽吸泥浆,直至将泥浆吸取干净,重新灌注混凝土。这种排污泵可以抽吸含有大颗料固体块、沉淀物等,也可以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泥浆泵,可以说一举两得。

4 结语

小海路桥工程中的3根桩处理后,经过桩基检测试验合格,桩身完整、未见明显异常,取得预期的处理效果。小海路桥工程的实践证明,采用导管“膜瓣封口”法和排污泵“吸渣法”处理断桩方法是有效的,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阳.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处理与预防[J].科学之友,2011(12):98-99.

[2] 王永新.钻孔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交通科技,2007(8):78-79.

[3] 陆保佐.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J].技术园地,2008(1):52-53 .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4

[关键词]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合同争议;争议的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 TU47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在工程建设整个环节中是相对简单的工程,但对于此相对简单的工程,如相关工程人员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加重视,也会造成施工期间的大量争议与索赔,下面我们列举并分析了一此常见争议,供参考。

1设计有效桩长与桩工程量的计算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中约定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灌入量以设计桩长(含桩尖)另加超灌高度乘以设计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而设计有效桩长南京地基基础地方规范对有效桩长的约定的是,钻头锥面高度的2/3计入有效桩长(该约定也是江苏省内较通行的约定)。对于上述规定很多承包商及开发商均不是太清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

2桩身混凝土工程量按实调整的争议

一般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设计会对桩身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提出要求,并且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中也会进行相应约定,如工程管理较严,工程实际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为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会比约定值高,为此,承包商常常会提出桩身混凝土的工程量按实调整的要求。承包商的理由是,工程量清单说明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按定额,而定额中约定的是按打桩记录按实调整;而业主方认为清单与设计只是要求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1.1(假设的约定值),只要达到1.1就可以,如何保证是属于施工措施问题。

3泥浆外运与运距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泥浆,对于泥浆的外运的方式及运距,如合同中未作约定,而施工过程中就很容易用产生争议,承包商也很容易由于业主和监理对泥浆倾倒堆场分布情况的不了解而在此项目工作中取得超额利润。

随着自来水水费的高涨及城市对碴土的严格管理规定的推出,如项目用电量许可,采用离心机处理泥浆的方案成了较经济的选项。

4钢筋笼吊筋是否计入钢筋笼工程量的争议

对于有地下室的灌注桩,在钢筋笼的安放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吊筋,对于吊筋是否计入钢筋笼的工程量中承包商与开发商常常出现分歧,开发商认为应属于施工措施费,认为对于全桩长配筋的钢筋笼的吊放也可采取其它方法,如可采用钢丝绳安放,安放到位后再抽出,作为工具的使用的钢丝绳就不应该计入工程量,由此类推吊筋也不应计入钢筋笼的工程量中。

5桩位空头回填的质量要求

有多层地下室的桩基施工,桩头上部会形成较长的空头,一般承包商仅仅是简单回填,保证人员在上面走时不掉下去,而不能保证车辆行走。对于泥浆护壁的灌注桩,其上部空头不光是土质疏松的问题,还有泥浆对今后挖土的影响,一是陷车,并容易由此引发安全事故;二是空头内的泥浆使得土方变差。为此,经常会由于对桩位空头回填的质量要求产生争议。

6桩位偏差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1.4条规定:垂直度允许偏差1%;平面位置允许偏差,直径1m以内的桩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的边桩允许偏差D/6,且≯100mm。对于有三层以上地下室的桩基,如钻孔垂直度按1%控制,桩位就会超出偏差。有些承包商就会以此理由来为自已施工的桩位偏差狡辩。其实承包商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规范规定的是桩质量必须同时满足垂直度允许偏差与位平面位置偏差。

7 桩身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6.2.7 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 组试件;直径≯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 组;每组试件应留3 件;而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1.4条规定: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浇注量<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对于有些约定试验费包含在桩基承包合同中的工程就容易产生争议。

8 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的争议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6.3.30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第5 条规定: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定额中也基本是按1倍D(桩径)计算超灌高度。但承包商经常会提出,对于超长桩(有效桩长〉50m 的桩,如按此要求控制,很难保证桩头质量,因为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会慢慢沉下去,桩顶混凝土经常是有很长一段仅仅是混凝土中的砂浆,其强度较低。据此,承包商会进一步提出增加混凝土超灌高度和桩头处理(凿除超灌桩头混凝土)费用增加的要求。

9 对工程竣工时间点的争议

一般桩基工程施工结束后,并不能马上办理验收手续,必须等待桩基承载力检测、开挖后桩位复测及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后才能办理验收手续。并且有些桩基合同对承包范围约定了桩基施工与桩头处理,而工期约定中本意是约定打桩施工工期,但合同文本表达上却是写明合同工期多少天。为此,在工程审计中经常出现争议。承包商认为,其打桩施工结束就是桩基工程竣工。从合同文本字面意思上看,承包商很容易出现违约。

总之,工程中争议的产生,主要还是招标文件的编制人员对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造价文件及其它法规文件不熟悉造成的。业主或人员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能针对工程的特点,认真分析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便可对经常发生争议之处进约定,减少争议,使得工程造价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工程管理更加顺利。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5

关键词:冲击成孔;灌注桩;充盈系数

中图分类号: U443.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充盈系数概述及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棚户改造,农房改造项目启动,以及商品房开发建设的进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房屋建筑普遍出现高层以及超高层,以及对抗震要求的提高,因此建筑形式尤其是对地基分部工程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结构型式合理、承载力高等特点,目前正被广泛采用。

充盈系数一般用于地下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也可用于人工挖孔桩。灌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是指一根桩实际灌注的混凝土方量与按桩管外径计算的桩身体积之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成孔有偏差大于设计尺寸部分,以及由于土壤不密实,就会发生实际灌入量大于理论计算量。所以对灌注桩充盈系数的合理控制,以降低混凝土浪费的方量是最为重要和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

充盈系数是判定成桩质量的一个依据,若充盈系数小于1,则说明实际灌入混凝土量小于理论计算量,说明桩身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充盈系数还是结算的依据,若实际施工中,充盈系数大于定额充盈系数,一般来说允许调整。具体怎么调整,参见各地有关定额规定。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充盈系数为1.32。

二、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1、冲孔桩桩位放样

依据桩位平面设计图纸要求,建立平面坐标系,计算每根桩中心坐标,用全站仪定位,并报监理有关人员对桩位进行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埋设钢护筒前,四周打好木桩校正桩心,埋设钢护筒后,在复核桩上拉十字线,核对钢护筒中心及桩锤中心,并经技术人员(施工员)及监理确认后,才开始冲桩施工。在整个冲孔桩施工过程中,用复核桩检验桩锤中心,在施工中要保护好复核桩。

2、埋设钢护筒

在桩机就位之前埋设钢护筒,护筒根据桩径大小用采用8~10mm厚钢板加工制作,高度为1.2~1.5m,护筒直径比桩径大200mm,护筒中心与运输费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护筒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在护筒四周均匀地回填泥砂并分层压实到地面,护筒槽同应比地面高100mm左右。埋好护筒后,在地面挖一条由护筒口通往泥浆池的浅沟,作为泥浆通道。

3、冲孔施工

其一精确对中。用绳子穿过桩机顶部滑轮,绳子下端挂一重锤,移动桩机,使重锤与桩孔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控制其偏差小大于20mm。其二冲孔施工。一是开孔时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证护筒稳定;二是泥浆泵循环泥浆系统,保证泥浆供给使孔内浆液面稳定;三是冲孔至基岩时应低锤密击,以免偏斜;四是准确控制松绳长度,避免打空锤。

4、初步清孔

在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采用泥浆循环法立即清孔,泵送泥浆池的泥浆到孔底,把沉碴带上来,夹碴的泥浆流向泥浆池,中间采用人工碴捞,泥浆流回泥浆池,反复循环。

5、钢筋笼的下放

钢筋笼采用塔吊辅助吊放,采用两点起吊法吊起一截钢筋笼,注意保持骨架垂直且小变形,对准孔口缓慢下放。如钢筋笼只有一截,可直接下放至孔底,如钢筋笼有两截或以上,当下放至最后一个加强箍位置时,穿进铁管,铁管支承于机架上,钢筋笼挂于铁管上,再吊起另一截钢筋笼,对齐上一截钢筋笼,先焊接对称位置上的两根钢筋,再焊接其他所有接头,所有焊缝要求饱满,焊渣清除干净。经有关人员验收后可继续下放,直至全长钢筋笼接好放完,测量钢筋笼顶标高,反算笼底标高,验算钢筋笼是否到底。

6、下放导管及再清孔

放完钢筋笼后,立即下放导管继续清孔,导管一般采用0250mm刚性导管。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检查胶垫是否完好,有无老化现象,导管每节标准长度3m,同时还各有1~2m长的导管。为防止导管提升时挂住钢筋笼,在导管法兰处焊接了三角形小钢板,小钢板垂直于法兰。

7、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上时,导管离岩层底而不应高于50cm(一般为30~50cm),这样可以利用混凝上的下滑重力将清孔时留在底部的渣挤出来,使灌注的混凝土更好地与岩层结合。

三、影响充盈系数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以瓯海区牛山C38地块安置房工程为例,进行充盈系数影响分析:

钻头直径选取

钻头直径大小直接影响成孔的孔径,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最小的钻头,避免成孔孔径超过设计桩径,是控制充盈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应对钻头直径进行合理的选取,避免成孔直径大于理论桩径造成了混凝土的浪费。当然在施打的过程中钻头磨损过大的,也要进行适当的修补,避免成孔小于设计要求。

2、泥浆护壁厚度控制

刚开始由于钻机钻孔还不能自行产生泥浆,泥浆的制作是用优质泥就行调浆,经检测泥浆池中的泥浆比重为1.08,规范规定的入空泥浆比重可为1.1~1.3,而泥浆比重小有可能导致塌孔,不利于孔壁安全。泥浆池中的泥浆粘度为15s,也不在规范要求的一般地层入孔泥浆粘度为16~22s内。这说明泥浆的稠度偏稀使泥浆护壁厚度偏薄,而使成孔孔径相对加大,混凝土浇筑量相对增加。

项目部立即要求施工队伍改用膨润土调浆,保证泥浆的比重和泥浆的粘度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施工队伍在后续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从泥浆制备到整个钻孔期间对泥浆的比重和泥浆粘度进行检测,并要求质检员及时见证。还应该根据岩层情况合理地进行调整,这样才可有效降低充盈系数。

3、根据岩层调整钻进速度

虽然说旋挖钻机可由机械自身电脑控制进行钻机桅杆与机身水平和垂直调整。但是施工过程中仍然看到钻机在摆动,经询问机械操作手发现他觉得这里为杂填土和淤泥土质,忽略偶尔的卵石等夹块,从冲孔到进入岩层夹层前基本上都是采用三档钻进,以保证钻进速度。可是不按照规范控制钻进速度,钻进速度太快,很可能导致孔径偏大,从而增大了充盈系数,浪费了混凝土。项目部立即要求施工队伍整改,在钻孔过程中,钻头起落速度要均匀,不要出现起落过猛或骤然提速的现象,根据地勘资料载明岩层分布情况按规范调整钻进速度,尤其是在遇到突然阻力时,更要查明情况,小心应付。

4、护筒埋设

根据施工方案,测量人员放桩位中心点,一般采用钢筋头或者小木棍作为标记,挖机开孔,人工挖土,埋设钢护筒,护筒内径一边各多出设计桩径10cm,长度至少1.2m,由于该项目杂填土较厚,采用1.8m护筒埋,护筒高出原地面20cm左右,护筒埋设完成必须进行复核方可开始钻进施工。实际上该施工队伍本工程使用的护筒直径是1000mm的,是上个工地用于800mm桩基的护筒,本工程基本都是700mm的桩,这样无形中使得“试桩”桩顶孔径变大了100mm,从而使得充盈系数变大,浪费了混凝土。项目部及时对施工队伍提出了更换护筒的要求,保证后续施工的桩基不出现此问题。

5、桩顶标高及超灌长度控制

为了保证有效桩长,去除桩顶浮浆的影响,俗称“松散头”,一般灌注桩设计及施工规范中均要求超灌一定长度。根据本工程桩基桩径及桩长,超灌长度为1500mm。经检查发现第一根桩超灌长度达到了2000mm,也就是说因为这一点导致浪费了0.19m3混凝土。按该项目1700根桩计算,累积达326m3 ,约10万元。灌注混凝土时现场施工人员是采用测绳探测混凝土高度的,也会导致误差。项目部要求浇筑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提前制作“捞斗”(捞斗:用钢筋焊接连接,端部做成镂空的斗,用来打捞桩基灌注过程中顶面的混凝土,判断混凝土灌注高度),随时检查浇筑高程,以便及时了解浇灌顶标高情况,从而控制超灌长度。

混凝土灌注速度及导管拆除长度

由于水下混凝土灌注坍落度一般在18cm-22cm,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都有规定,一般为初凝3个小时多,终凝5个小时左右,由于其他外部因素及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干扰因素,浇灌过程会有所影响,不能连续进行,一旦间隔时间太长,或超过正常的初凝时间规定,甚至接近终凝时间,混凝土的可塑性变低,影响成孔质量外还会减少混凝土方量。因此要控制浇筑间隔时间,保证浇筑过程顺畅、及时。另外导管拆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施工人员的主观意识,往往会偷懒,一次性拆除好几节导管,超过规范要求的导管埋深不超过6m的规定。这样会增加拔管对混凝土终凝的影响,因此浇灌过程中要保证卷扬机定期将导管进行上下拔出和插入,避免长时间不动导致混凝土终凝,导致质量问题及充盈系数判断误差。

结束语

冲击成孔灌注桩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要精心组织施工,着重控制好现场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使冲击成孔灌注桩充盈系数降到合理范围,以达到提高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武.冲孔桩施工影响充盈系数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

[2]邱小平.冲孔桩施工影响充盈系数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

[3]黄奕芹.某工程冲孔灌注桩充盈系数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

[4]郝艳霞,金志刚.灌柱桩的造孔与浇筑[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

[5]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 08-202-2007 单位: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范文6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墩基础的施工,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小、承载力大等优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序包括测量放线、钻机成孔、钢筋笼制作吊安、混凝土拌制(或商品混凝土)和灌注、桩检测等多种工作,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位偏差过大、孔底沉渣偏多、钢筋笼上浮、桩体混凝土离析、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往往使成桩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且补救困难,因此必须加强测量放线、成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等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目标

(一)、质量控制依据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依据下列文件进行:

1、合同文件;

2、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桩位平面布置图》;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当某一技术指标在上述各文件中有抵触时,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必须确定一种作为工程的执行标准。

(二)、质量控制目标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材料质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桩身完整、匀质,连续性好,无夹泥、断桩等缺陷;

4、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二、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由于使用钻孔设备不同施工工艺流程也不同,现以正循环钻机成孔为例来阐述,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平整场地―测定孔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提钻―第一次清孔―检孔―制作钢筋笼―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起拔导管―成桩。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报告、现行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应审查施工方案中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

2、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对于粘土地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实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桩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泥浆比重计、含砂率、粘度计等检测仪器、测锤、测绳的规格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制作检孔器,有条件的应配备井径仪;

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须对厂家的企业资质及年检记录进行审核,并在选择厂家时充分考虑路线、路况,厂家的供货能力等因素;

按照一放二复的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确保桩位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垂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优良的产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形成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检验来获得,须将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前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室关键,应抓住其质量控制点,对影响施工质量的有关环节和施工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一)、成孔过程质量控制

钻机成孔后须检查成孔深度、孔径、孔底沉渣厚度等。检查孔深时应根据钻头、钻杆长度扣除机上余尺得出孔深并使用水文测绳校核。清孔(共两次清孔)的检查项目应为孔底沉渣厚度、含砂率以及泥浆比重等参数。一次清孔提出钻杆及钻头后使用检孔器或井径仪检查孔径。

1、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

(1)孔底沉渣控制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对端承桩不得超过100mm,摩擦桩为300m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泥浆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比重和粘度,若泥浆过稀,则携渣能力不够,若泥浆过稠,则孔壁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泥皮,无形之中减少了桩径。泥浆的比重、粘稠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1.1~1.2、粘度18~25s为宜。钻孔结束后,在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沙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且清孔的速度要慢。钻孔完毕后必须对终孔进行检查,根据钻杆和钻头或测绳长度的准确性,杜绝以超深来抵消孔底淤积。

(2)孔壁坍塌控制

孔壁坍塌一般是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因素造成的,易造成埋、卡钻事故,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施工人员应认真研读工程场地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必须按规定埋设钢护筒,保证孔口排水良好,下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要防止偏斜;再者,在特殊地层钻进应采用优质冲洗液护壁,同时也可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排渣的做法来抑制不稳定段地层的坍塌;最后,在不稳定地层中,换浆不要过早,可在下完钢筋笼后进行二次清孔时替换掉高比重泥浆后及时灌注混凝土,减少沉渣时间,以保证桩身质量。

(3)扩径和缩径控制

扩径、缩径都是由于成孔直径不规则出现扩孔或缩孔及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引起的,扩孔一般是由钻头振动过大、偏位或孔壁坍塌造成的,缩孔是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缩径会减少桩的竖向承载力,而扩径会增加成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控制。为避免扩径的出现,施工人员应检查钻机是否固定、平稳,要求减压钻进,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在成孔过程中还应要求徐徐钻进,以便形成良好的孔壁,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和足够的孔内水位,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成孔尤其是清孔后应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尽可能减少孔壁在小比重泥浆中的浸泡时间;为避免缩径的出现,钻孔前施工人员应详细了解地质资料,判别有无遇水膨胀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土层,如有应采用失水率

(二)、灌注过程质量控制

1、灌注过程质量控制

(1)、检查钢筋笼顶固定是否稳固,其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查施工配合比每盘材料数量是否按设计配合比经换算执行;

(3)、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导管的水密性,核实导管底部离孔底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检查储料斗的容积是否可以达到混凝土初凝量导管的理论埋深(埋深>1.0m);

(5)、导管下放完毕后,灌注前再一次检查井底沉渣或泥浆沉积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6)、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检查导管的埋深、压浆及混凝土面上升情况,注意孔内是否有异常情况,控制好水灰比、版和速度与灌注速度;

(7)、施工人员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浇灌完毕检查混凝土顶面标高。

2、灌注过程主要环节质量控制

(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22cm范围内。要配制出合理坍落度的混凝土来保证桩身质量,施工人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使用要求,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必须保证,粗骨料级配要合理,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

做好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

要设有专人对搅拌站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等指标的检验;

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并保证取样的真实性。

(2)导管埋深控制

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在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达1.0m以上的混凝土初灌量,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返混浆现象,导致开浇失败;在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计算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混凝土面相对位置,及时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合理埋深,严禁将导管拨出混凝土面,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1~6m,过大或过小都会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出现不同形式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桩的质量。

(3)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灌注混凝土前,钢筋笼自重与悬吊力形成平衡状态,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由于下列原因引起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或提升导管用力过猛,将钢筋笼钩挂;

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面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量过大或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导管埋深过大;

混凝土质量差,对于易离析、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都易使钢筋笼上浮,解决的办法是操作要正确、确保混凝土质量及加快混凝土的灌注。

另外,施工单位应做好如下控制措施:

在钢筋笼上加压重物,并在上端加焊4根较粗钢筋(BΦ20以上)固定在钢护筒顶部施工平台上;

用细钢筋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

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笼底部附近时,小步提升导管以保持较小的埋管深度(>1.5m),并稍稍减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4)桩头质量控制

有关规范规定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桩身混凝土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想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后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这就要求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要超过桩顶标高。在实际施工中,超灌量控制不当是经常存在的问题,超灌量过大,造成浪费,超灌量不足,桩质量不能得到满足。另外,在开挖桩头检测时发现,由于桩顶混凝土与孔内泥浆有直接接触,里面有时会裹有泥砂和浮浆等杂质,对桩头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施工单位要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严格成孔工艺,清孔彻底,采用正确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使钻渣、泥皮被顶起至桩顶,在桩头形成较厚的浮浆层;

施工中应测准混凝土上升面标高;

应确定合理的超灌量,根据浮浆层厚度及桩顶标高附近的工程地质情况,宜取0.5~1.0m的超灌高度;

清孔泥浆要满足要求,灌注混凝土前,要进行孔底泥浆取样,孔底50cm范围内的泥浆比重

在混凝土灌注工程中,尽量少上下活动导管,导管埋深要在1~6m范围。

四、质量事故处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发生质量事故,往往出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而且很难处理,有些桩甚至无法弥补;应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应迅速分析原因,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下面就常见的易出现的施工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且地处事故处理的具体办法。

(一)、离析处理

离析是指钻孔灌注桩混凝土中的碎石、砂子、水泥等发生离析,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断桩。产生离析有多种原因:灌装用的混凝土灌注前本身就发生了离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内进水,使水泥和骨料之间发生了分离;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过小;首批混凝土中已被泥浆离析的部分混凝土没有上翻而停留在桩的内部。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对离析程度较轻的二类桩,可以不做处理;离析程度较重或严重的,必须予以处理,如离析段距桩顶100mm时,可采用人工对桩心混凝土进行清除,再按立柱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桩心混凝土浇筑;如离析段距桩顶>10m或桩径

(二)、堵管处理

导管堵塞多发生在开始灌注或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初灌时导管离孔底太近,颠管时导管底部插入沉渣中导致堵塞;级配或水灰比不正确出现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中夹有较大石子,卡住导管;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管中停留时间太长,使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凝固,也会出现导管堵塞。若初灌时发生堵塞现象,不要存在迁就施工想法,应马上要求施工员将导管提出,将导管内的混凝土取出(可采取反循环的方法将孔内的混凝土取出),及时清除导管内混凝土,并重新将导管下入孔底再次清孔,孔深经检查并符合要求后可重新灌注混凝土;若深度不太大,可用长杆冲捣,若深度较大可在允许范围内,反复提升导管插振;插振无效应将导管拔起进行清理,拔管后若灌注高度不大,可重新钻进,若关注高度较长,则将导管清理后,重新插入混凝土内2~3m,用水泵吸出导管内泥浆、浮浆后恢复灌注。

五、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可检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后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这是决定能否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往往会出现检验合格而实际却发生质量事故的情形,除人为因素弄虚作假外,客观来说是检验手段不当所致。目前检测钻孔灌注桩合格与否的方法有静载荷法、动测法和取芯法,实际应用时常选用上述1~2种。静载荷法比较直观,得出的数据容易让人信服,但缺点是加载影响深度有限;动测法可通过波速检测出桩身的完整性及桩的长度,测出长度的误差一般在±300mm;取芯法通过取芯可看出桩身完整性,芯样还可做室内试验,但取芯深度也有限。从上述几种方法的分析来看,如果仅选择静载荷试验,试验合格只能说承载力短期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但施工后沉降并不能保证满足设计要求,实践证明,施工后沉降与桩长及下卧层土质关系密切,若桩长未达到设计要求,虽然静载荷试验合格,并不能保证施工后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如果仅采用动测法,目前动测还不能直接测出承载力值。因此,建议把静载荷法和动测法结合起来较为合理。

六、结束语

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正确应用相关标准、规范,熟悉设计图纸文件及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事先指导,强化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施工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优点,达到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6―9

【2】刘金砺.桩基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