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和织女范例6篇

牛郎和织女范文1

“女多男少”的牛郎官庄

牛郎官庄村位于乡驻地东3公里处,村西南耸立着大贤山,余脉环绕四周,山脚下的沂河从村前蜿蜒流过,村子处在河北岸的平地。村民孙启荣如此描述牛郎官庄:“山清水秀,抬头看青山,低头看水流,山里有鸟啼,水里有鱼游。”

牛郎官庄村普遍流传着“先有牛郎庙,后有牛郎官庄村”的说法。“庄东有牛郎庙,在此地望此洞,隔沂河如天汉,洞亦俨然天宫。此庙之所由立,亦即村庄之所由名也。”据村碑记载,明末(1628年)孙姓始祖从淄川孙家大庄迁入,以村西建有牛郎庙得名。村西建有牛郎庙,隔沂河又建有织女洞,所以村民及附近村民解释牛郎官庄村落形制、家族姓氏、人口构成和人物相貌的时候都围绕牛郎织女传说而展开,形成了一些有趣的传说。

这个村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多男少,据说这和传说中织女姐妹多有关。传说中织女姊妹七个。村子因和牛郎织女有关系,所以在生育方面也秉承了织女娘家的传统,生的孩子多为女孩儿。农村地区民众的家族观念很重,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香火,牛郎官庄女孩儿多,因此被周围村落奚落为村落人口不旺。

由于牛郎庙、织女洞中居住着善良的牛郎与美丽的织女,村民认为牛郎官庄的女性都长得比较漂亮,但是男的长得都不咋地。这种外貌差异与牛郎织女人神的身份差异有关。

从村民中的日常言行举止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传说,尤其是牛郎庙、织女洞已经浸入到民众的生活细节当中,当地民众与牛郎庙,织女洞已经发展为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郎庙位于牛郎官庄村西,是外界进入牛郎官庄村的必经之路。清道光张燮修、刘承乾等纂《沂水县志》(道光七年刻本)卷二,舆地:“迎仙观,县西北百三十里有大贤山,织女洞在沂水西岸,东岸有牛郎庙。”当地民众的记忆中,牛郎庙的修建原因与对面存在织女洞有直接关系:“对面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而在地成形矣。”

牛郎庙原来很大,但是历经岁月风霜,现只有庙宇遗址存在,根据村民的回忆,可推知牛郎庙原来的一些情况:牛郎庙原来很大,是个大院子,有二三十间房子,里面住着道士,后来历遭破坏,现在只有一个小屋,牛郎庙主庙堂逐渐缩小;庙里有牛郎和其子女的塑像。坐着的牛郎,分立左右站着的两个孩子,并且还有老牛的塑像;牛郎庙的庙墙上有壁画,绘画内容有牛郎哥嫂独霸家产、舅舅主持分家、牛郎上天追织女等牛郎织女传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牛郎庙的神圣性逐渐弱化。五六十年前,牛郎官庄村民有固定的日期祭拜牛郎,并且外庄也有来拜牛郎的。现在人们主要去织女洞,仅顺道来牛郎庙。

牛郎庙以空间展示“牛郎织女传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牛郎庙中牛郎及子女的塑像、墙上描绘的有关牛郎织女壁画,无一不向人们生动地复述着牛郎织女传说。即使牛郎庙被毁之后,这种传承功用也没有削弱,相反,人们通过重新修葺牛郎庙及复兴牛郎庙庙会来强化传说在民众中间的记忆。但是这种依靠信仰空间传承叙事,使得传说的情节在民众中间很难做到完整细致地传承,他们只能是只言片语地强化若干情节或忽略若干情节。据考察了解,牛郎官庄村民极少有能把故事讲述完整的,但是“织女下凡”“男耕女织”“百鸟搭桥”“上有天河,下有沂河”等故事情节却是人人皆知、个个会讲。

织女洞为什么修建在这里

织女洞位于牛郎官庄村西大贤山(又名凤凰山)东北麓山腰处,以沂蒙名胜而著称。整个织女洞风景胜地实由三层构成,三层沿山势呈高低错落之形。现在我们所谈的织女洞主要指整个庙宇建筑的第一层――织女洞。它离地面约40米,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门楣上面镌有“织女仙洞”四字。游人从东向小门进入一掌之地的小院,四周藩以矮墙,洞口左边是两通石碑,其一为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另一为《织女洞修复古建王母娘娘观音老母美容金身》碑(公元2006年)。

院落中央摆放着烧香焚纸的铁铸火池,人们祭拜织女、焚香化纸都被限定在这里进行。火池正对着织女洞主洞口,原洞口呈裂隙状,高8米,宽3米,进深10多米即中央大厅,现在这一层正面塑有泰山老母的神像,塑像慈眉善目,端庄丰润。此塑像时间不长,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地文史资料关于织女洞的文章中还没有关于泰山老母塑像的记载。泰山老母像左侧为一块宋碑,前行数步,左侧有一拱形圆门,约2米高下,原有石床、石桌、石凳等物,据传是织女纺织歇息的地方。

在洞的南端凿有一圆形窗户,以前塑有织女神像,织女面向南方,凭窗眺望沂河对岸牛郎庙里的牛郎。现在这些东西已荡然无存,只供奉着多尊财神爷像。出拱门,在泰山老母像正前方有八级木制台阶,可达织女洞二层。右边是织女母亲王母娘娘的神像,头戴凤冠,据主持塑像的吴美兰说,王母塑像是按照历史上“国母”像塑的。据笔者观察,王母塑像的确没有传说中那般严厉刻薄,更多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意识中温柔善良的母亲形象。居中是织女和她两个孩子的彩色塑像,织女在中间,明眸绛唇,含情脉脉,熠熠照人。左边是男孩儿,右边是女孩儿。洞的左侧原先只有两块石碑,左碑横刻“云洞天开”,右碑为大明龙集万历七年巳卯岁次八月吉立,上刻“沂水县重修织女洞重楼记”。现在石碑的侧后方又塑有两尊观音娘娘像。吴美兰说:“这是据以前的碑刻记载重新塑造的,碑头为《与山并永》的碑上记载着洞中原有观音像,我于2006年给王母娘娘美容的时候又重新塑了观音像。”

织女洞中最被人不解的是织女和母亲共处一室,朝夕相处却相安无事。当地人对此解释为“王母和织女是娘俩,怎么样都差不离。织女下到凡间,王母娘娘还是不放心女儿,就自己跟着下来照顾女儿”。这种说法在当地很盛行。

牛郎和织女范文2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和织女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会读会写“亲密、稀罕”等词语。

3.从课文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深入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能够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时,合理加入自己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从课文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3.感悟到牛郎的心地善良、纯真、朴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小组交流。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

由民间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4.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介绍牛郎的身世;牛郎专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分家产,哥嫂只给了牛郎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便把他赶出了家门。

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老牛开口说话,告诉牛郎将会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14—21自然段):牛郎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品读人物形象。

1.读1—4自然段,出示课件2:

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能看出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圈画词句,感悟老牛与牛郎的亲密感情。

2.自学交流讨论。

3.说说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抓住中心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这句话可以体现出牛郎对老牛的照料很细心。“挑很好的草地”“喝干净的水”“在树林里休息”“在山坡上晒太阳”“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读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4.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3。

(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哥嫂待他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勤劳。照看老牛挺周到:总是挑很好的草地、吃嫩嫩的青草、喝干净的水。

①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作亲人来细心照顾。

②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这也正是心地善良的表现。

设计意图:

抓住描写牛郎照看老牛的句子体会老牛与牛郎的亲密关系,同时品读牛郎的形象,为后面的表演做准备。

四、课堂小结。

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它是如何报答牛郎的?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牛郎与织女的相识,进一步品读人物形象。

2.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它是如何报答牛郎的?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既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下文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牛郎和织女相识的过程。

1.牛郎和织女是怎样相识的?你认为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2.相识。

(1)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织女听得出了神,同情牛郎的悲惨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3.织女的人物形象。

(1)心灵手巧:织得一手好彩锦。

(2)美丽善良、不势利、不贪财:看见牛郎心地善良、又能吃苦……(她追求的是什么?)

引导提升,出示课件4:现在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织女?

(追求自由,不畏天规,勇敢坚定、勤劳)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织女的人物形象,为下面的表演做准备。

三、复述故事。

1.说一说。

小组内复述故事,要求把课文中情节写的简略的地方,发挥想象说得具体些。

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2.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

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四、课堂小结。

1.牛郎和织女就这样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呢?(美满幸福)

2.小练笔: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将“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写得具体些。

【板书设计】

10 牛郎织女(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和织女范文4

1、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2、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来源:文章屋网 )

牛郎和织女范文5

??传说中的“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北宋的词人秦观有《鹊桥仙》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始终没有改变,现在把“七夕”定位为中华民族的“情人节”的意义也在于此,望着天空中闪亮的星辰,我的心中默默地吟颂:

??

??洒落一地银辉

??是你向往自由的梦寐

??广阔天际中

??两情相悦的天地

??

??暂短的一夕

??充分享受这片刻沉寂

??点点流星

牛郎和织女范文6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就出自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有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大东》篇就有:“彼织女”、“彼牵牛”的记载,据专家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燕崖乡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由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演绎出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山东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并被专家称之为“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目前,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还被列入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近,我采风就来到了这个享有“中国爱情圣地”的沂源,一探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究竟。

牛郎织女景区距县城15公里。景区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织女洞、牛郎庙、情人谷、神清宫等二十多个景点组成,地貌的特征逼真显现了天上有“牛郎织女星”,地下有“织女洞牛郎宫”,形成“在天成像,于地成形”的奇观。

当我首先来到牛郎庙旁边的村子,这个村子叫牛郎官庄,我发现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据悉,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二十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其中一首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在天成象、于地成形的意境。

大贤山东麓下临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称织女洞,织女洞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又名织女仙阁,它依山凭势而建,洞外有摩崖石刻。传说这就是王母囚禁织女的地方。它系二层楼阁式建筑,内陈设有织女等彩色塑像。洞高8米,宽7米,长约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数块,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端坐在第二层上,左侧设有织女梳妆台与寝室,楼阁第二层的前脸上,有一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正可让脉脉含情的织女临窗端坐,与河对岸的牛郎隔河相望。织女洞上面虬枝倒挂,下面沂河畔风光无限。我发现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的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

大贤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登临游览者,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在织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古朴大方、遒劲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宽1米;洞口一侧立有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其诗曰:高攀石凳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纵知机杼此中有,哪信鹊桥渡后闲。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

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

诗碑为云溪处士孟天荣书丹,一手行草字体流畅飘逸,为意境雅丽清新的诗作增色不少。

牛郎织女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6%,植物450多种,野生动物210种,有山东省最古老的卫茅树和千年虎皮松。导游解释说:罕见的叶籽银杏和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这些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

在情人谷,我听说相传织女下凡后,就是在这里和牛郎一起生活的,因为谷内长有大量野生的连理树,同时每逢春夏之交,会有大片的情人花在此竞相绽放,情人谷因此而得名。情人谷全长400米。在这里,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沂源人称此为情人谷中情人湖。牛郎织女景区是自然脉络与文化脉络的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组合。它正以垄断性的神话魅力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八方游客。

牛郎织女景区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态环境优良。大贤山下沂河如带,“地上银河”水景长3公里,形成了50多万平方米的水面。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脉络高度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