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从句课件范例6篇

定语从句课件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1

一、ExcelVBA基本知识

1、条件控制语句条件控制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控制程序的走向。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当满足某个条件时执行某段程序,否则执行另一段程序。最基本的条件控制语句是If…Then…Else。该语句的具体格式如下。其中,条件就是布尔类型的变量,如果条件为true,就执行语句块1,否则执行语句块2。条件控制语句的语法规则跟我们语言中的“如果…就…否则…”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后续的工作。为了满足一些复杂情况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对条件控制语句进行嵌套使用。嵌套使用方法与Excel中的If函数使用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

2、循环控制语句循环结构是用于处理重复执行的结构,可以重复执行若干条语句。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程序机构,也是使用最多的程序结构之一。VBA中循环结构也有许多种,但最基础也是使用最频发的就是For…Next循环结构,其基本语法如下:For计数器=初始值To终止值语句块Next计数器所谓计数器其实就是一个整型变量。程序根据该变量的取值范围控制语句块的执行次数。对于Excel表格来说,最常见的循环范围就是表格所有行。到目前为止,我们介绍了VBA中的变量、条件控制语句和循环控制语句。下面,我们会利用这三种VBA基本语法规则实现高效教务工作中最常见的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计算。由于高校不同院系之间,同一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授课的交叉情况,这就为教师工作量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情况下,单纯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很难一步到位的完成统计工作。下面一节,我们会根据一个实际的数据展示如何利用VBA实现这一计算。

二、利用VBA实现高校教师工作量重复课系数计算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是衡量教师每学期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各项评定。其中,由于教师上课的复杂性,重复课系数的计算很难直接套用Excel提供的函数直接完成。图2为某高校某学院教师教学真实统计信息。该数据有如下几个特点:某些教师负责同一班级的多门课程;某些教师负责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课程;某些教师负责不同班级的不同课程;此外,每一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也影响着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根据该高校学院的规定,一位教师工作量重复课系数计算规则如下。1、如果该教师只为一个班级教授一门课,那么该门课的重复课系数为1.0;2、如果该教师为2到4个班级教授同一门课,根据选择该门课的学生人数进行设置该门课的重复课系数:对于人数最多的班级,该门课的重复系数设为1.0;剩下的其他班级这门课系数设为0.9;3、如果该教师教授这门课的班级超过4个,根据不同班级的选课人数,挑选出选课人数最少的三个班级并把这些班级重复课系数设为0.9,剩下的其他课程设为1.0。从这三个基本计算规则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教师授课情况的复杂,利用Excel集成的函数很难完成教师重复课系数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高校教务人员不得不采用手动计算的方法。很明显,手动计算效率底下且容易出错,出了问题也很难找到进行修正。其实利用VBA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该计算过程。只要简单利用本文上面提到的条件控制语句和循环控制语句,结合一定的逻辑判断即可完成。具体代码如表1所示。如表所示,该代码一共有35行。看起来代码很多,其实代码中有很多代码块是非常相似的,只要理解其中一小部分代码的含义,即可了解整个代码的运行机制。整个高校教师工作量重复课系数计算流程就是:(1)在该Excel工作表中队选课人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2)点击VBA代码窗口中的运行按钮(如图3红色区域所示),执行该段代码,重复课系数即可自动计算出来并添加到相应的单元格中。下面我们对该段代码的具体含义做个简单的介绍。

表1重复课系数计算代码该段代码共35行,第1行代码“Subcompute()”和第35行代码“EndSub”是该代码段的标识。由于一个表格可能需要多种代码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用来标注不同的代码段。其中Sub标识符后边的名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命名。第2行代码用来声明三个变量,用于后续的计算。第3行代码是获取该Excel表格的所有行数,为了去掉标题行我们对获取的行数减1。从第4行代码到第34行代码是一个本文在前面介绍到的循环控制语句,对该表格所有行数据进行逐一计算。第5行到第33行代码是一个条件控制语句,用来判断当前进行计算的行是否已经计算过,如果没有计算过则进行后续处理,否则直接跳到下一行数据再次判断。第7行代码直接调用Excel集成的Match函数计算整个表格中与当前行的任课教师和课程相同的行数数量。从第8行到第33行代码根据得到的满足条件的行的数量进行分别处理:(1)如果第8行If语句判断为1,则直接执行第9行语句,直接在对应的单元格赋值为1.0;(2)如果第8行If语句判断失败,则表明满足条件的行数大于1,调用第11行到第32行的条件判断语句进行处理;(3)调用代码第11行判断满足条件的行数是否在2-4之间,如果满足则调用第12到底20这段循环代码对相应单元格进行赋值。由于事先已经对表格按照选课人数进行排序,所以只要对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行的重复课系数设为1.0,其他设为0.9;(4)如果第11行语句判断行数大于4,则执行第22到第30这段循环控制语句代码,挑选出选课人数最少的三行,设置其重复课系数为0.9,其他行设为1.0。这段代码看似复杂,其实有许多功能相近的子块,如第12到第20代码块和第22代码块到第30代码块。这些相似代码块由条件控制语句控制其执行流程。

三、小结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2

一、利用课件、动画等创设情境练习语法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以人为本”。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营造出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中感受和掌握语法规则。多媒体辅助英语语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能够发现语法点的情景,解决了传统语法教学中语言输入质量不佳的问题,也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法知识的情境。

初次学习某个语法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机械运用、有意义的操练及模拟交际练习等方式来运用该语法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创造情境,让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教学定语从句为例,教师可以投影出电影演员照片、某地的风景名胜或播放视频片断等,引导学生在说或写的语言实践中运用定语从句。比如,看到南京城的图片,学生会说:“This is the city that I have visited several times.” 看过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学生可能会写下:“This is a building which was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感到真实,从而产生交流表达的愿望。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语法教学的难度。在复习情态动词用法时,课前可让学生学唱Michael Jackson的歌曲Earth Song,课上让学生根据该歌曲Flash动画上所反映的环境问题,用“We must do…”等句型来造句。这种方法降低了任务的难度,使语法复习更具操作性。把语法规则和交际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是语言教学的趋势,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在模拟交际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还可用幻灯片的形式提供情景。如给一幅学生上学迟到的图片,理解语境后,两人一组用“You must get up early.”等句型来编对话。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感知语法规则,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操练语法知识,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模拟交际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快、用的活、记得牢,也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通过电影片断或歌曲呈现语法点

英语语法概念和规则是抽象的,学生普遍反映语法学习较枯燥乏味,所以要使它变得易于接受,必须尽量使语法教学形象化和趣味化。借助信息技术是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它能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利用电影片断或歌曲来呈现语法点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立刻进入求知的状态。

定语从句是初中英语语法中的难点,是一个令学生十分头痛的语法项目,虽然中考不作为考察的项目,但是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贯川始终。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会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对关系词的用法总是搞不清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播放比较流行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片断或预告片,然后截取迈克尔与林肯两兄弟在一起的画面,口述“The man who is standing on the right is Michael Scofield.”,接着打开制作的课件,呈现句子“The man that is standing next to Michael is Lincon Borrows.”与“The man who is speaking to Michael is Lincon.” 关系词that和who以鲜亮的红色闪现出来,被关系词替换的先行词慢慢消失。反复几次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四人一组讨论关系词的用法。之后教师进行简单但概括性、条理性极强的讲解。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并记忆了关系词的实质与用法。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利用电影呈现语法点给学生很强的亲切感,从而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传统的语法课堂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则使枯燥的语法课堂变成了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课前挑选含有即将学习的语法点的歌曲,安排学生学唱。课堂上使用课件呈现歌词,师生合唱,然后重点学习含有语法点的句子。例如,学唱了歌曲“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之后,学生对于不定式标志“to”的用法印象深刻,学习记忆起来感觉十分轻松。语法教学变生动了,学生们也变活泼了。他们的情感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变化,由厌烦惧怕语法变成了企盼上语法课。

需要注意的是,语法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文化。英语电影或歌曲中的有些句子违反了语法规则,但在英语文化中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认真,选择素材时,要考虑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初次接触语法点时宜选用语言规范的素材,学生熟练后再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口语特点,从而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运用课件解决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3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for语句;循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其循环包括whie循环、dowhile循环和for循环,三种循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其中for循环语句使用最为灵活,不仅可以用于循环次数可以确定的情况,而且可以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只给出循环结束条件的情况,它完全可以代替while语句。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1教学背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C语言提供了三种循环控制语句(不考虑goto/if构成的循环),构成了三种基本的循环结构。(1)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2)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3)for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我们本次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和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之后进行开展的。并在课前做了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

2微课件特色

(1)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改变了以往视频从头放到尾的翻页模式。在微课视频使用过程中,可以跳跃访问到任何一个节点,查看需要学习的内容。(2)课件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以任务为载体,以课程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实施过程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又进行分层教学,既提供了高基础高水平的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又提供了零基础学生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操作。所以该课件既适合任课老师上课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3)课件以清新蓝为主题色调的模板,既考虑上课过程中光线折射问题,也考虑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3教学目标

根据本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3.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了解for循环执行过程,运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程序3.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for循环语句书写相关程序。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创新意识。能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节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引导课程教学、结合案例深化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课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讲解,逐步深化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使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趣味性的故事来引入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微课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图1教学内容设计图4.1课程板书根据课程目标,确定知识点的讲解,明确所学主要知识。通过课程板书,让学生明白此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for语句的一般形式: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语句;

/*循环体*/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3、for语句的特殊用法4、for语句综合应用5、课堂小结6、作业图2课程板书4.2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创设情境,把枯燥的问题有趣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法,逐步增加难度。例如:承接上次课的循环结构,提出新任务1:假如从今天开始,第1天为“希望工程”存入1分钱,第2天存入2分钱,第3天存入3分钱,问10天后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案例拓展: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个桃子?通过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巩固所学知识。4.3微课视频预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微课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包括四部分:学习目标、知识讲解、实例点析、操作练习。通过导航按钮,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此课程包含哪些知识点,现在讲到了哪一部分。在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中,更是运用Flash做了一个动画的执行过程,增加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运用此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5.结论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更是三种循环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循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输入理想的程序,输出快乐的人生。

作者:李英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4

自2012年12月起,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作出改革,同一考场开始实施“多题多卷”的新模式。就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来说,虽然目前可查到的已有四套试题,但这几套题之间的难度相差不大,也基本与往年的翻译真题难度持平。

语言学习需要厚积薄发,而翻译的学习更是见于日常的点滴积累。要想做好翻译试题,考生需在平常打好基础。《新概念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经典教材之一,在语法、词汇以及句型的使用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考生若在平时注重学习此类英语教材,定有助于四、六级考试备考。下面本文就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下文简称《新概念3》)中的例句为辅来解析2012年12月六级翻译真题,希望能以点带面,启发考生将教材中所学的词句与考试实战结合起来。

through years of hard work, they ___________ (已经把那片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解析 本题涉及三个考点,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①考查时态的使用。通过括号中的提示词“已经”可知,这句话要使用现在完成时态,即have done结构。

②考查动词词组“turn … into …”(把……变成……)的用法。考生如果熟悉《新概念3》的话,就会发现该册课文中曾多次出现这一词组。例如,第47课too high a price?(《代价太高?》)中的一句话里就出现了这一词组:“there are only four ways you can deal with rubbish: dump it, burn it, turn it into something you can use again, attempt to produce less of it.”(我们只有四种对付垃圾的方法:倾倒、焚烧、把垃圾变成再生材料或试图少产生一些垃圾。)

③考查名词“荒地”和名词词组“肥沃的农田”的英文表达法。“荒地”的表达还是比较常见的,美国诗人t·s·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为the waste land (《荒原》),标题中的waste land就是“荒原、荒地”的意思。第47课中还出现了fertilizer (化肥)一词,该词正是源于形容词fertile (肥沃的);而第56课our neighbor, the river (《河流,我们的邻居》)中也提到了词组farm land,即为“农田”的意思。由此一来,“肥沃的农田”即可翻译为fertile farm land。

参考译文 have turned that waste land into a fertile farm land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是六级翻译常考的时态之一,该时态看似简单,但很多考生对其存在误解,误以为这是一个“表过去”的时态。虽然这一时态表面描写过去的动作,但它强调的并不是动作在过去发生,而是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或者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持续到现在。所以该时态的落脚点是“现在”,考生要注意这一点。

it was long since i last saw her, and if she had not greeted me first _____________ (我几乎认不出她来).[]

解析 本题考查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虚拟语气的用法。通过非真实条件句“if she had not greeted me first”,考生可知这句话是对过去事实的一种虚拟,因此空格中的主句应使用“would have done”的结构。

②考查动词recognize (认出)的用法。《新概念3》的课文中多次用过这一动词。例如第2课thirteen equals one (《十三等于一》)中就出现过这一动词:“in the torchlight, he caught sight of a figure whom he immediately recognized as bill wilkins, our local grocer.”(借着电筒光,他看见一个人,马上认出那是本地杂货店主比尔·威尔金斯。)

参考译文 i would not have recognized her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虚拟语气的用法。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对过去事实的虚拟、对现在事实的虚拟和对将来事实的虚拟。

①对过去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的形式。《新概念3》的课文中也多次出现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例如第25课the cutty sark (《“卡帝萨克”号帆船》)中的一个句子:“there is no doubt that if she had not lost her rudder she would have won the race easily.”(毫无疑问,如果中途没有失去舵,“卡帝萨克”号肯定能在比赛中轻易夺冠。)在这句话中,发生在过去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但作者想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慨,于是对发生在过去的这个故事使用了虚拟语气。

②对现在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常用“would/could/might/should +动词原形”的形式。第17课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长的吊桥》)中有这样一句话:“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if the bridge were packed with cars, it would still only be carrying a third of its total capacity.”(据估计,若桥上摆满了汽车,也只不过是桥的总承载力的1/3。)我们当然知道一座桥不会摆满汽车,但这里作者为了表达该桥的承载能力,使用了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③对将来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可以用过去式、“should +动词原形”形式或“were to +动词原形”形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形式。

此外,虚拟条件句还有一种变式叫含蓄条件句:在特定的上下文或一目了然的情况下,可以省略if条件句,或使用介词短语、副词或非谓语动词等形式代替if条件句来实现虚拟的目的。我们来看第60课 too early and too late (《太早和太晚》)中的一句话:“without it, nothing

could ever be brought to a conclusion; everything would be in state of chaos.”(不准时将一事无成,事事都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实际上,这句话里without it就是一个含蓄的虚拟条件句,它可以表达为“if there were no punctuality”。

our defense at the court hearing finally ________________ (使法官确信我们是清白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如何用英文表达“确信”和“清白”。关于“确信”的表达法,我们在第1课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狮》)中就遇到过:“the experts were now fully convinced that the animal was a puma, but where had it come from?”(专家们如今已经完全确信那只动物就是美洲狮,但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中的convince一词表达的就是“(使)确信”的意思。第35课justice was done (《伸张正义》)主要探讨了“伸张正义”的话题,其中有这样一句话:“we might say that justice has been done when a man’s innocence or guilt has been proved beyond doubt.”(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无罪或有罪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说正义得到了伸张。)这句话中的innocence一词正是guilt (有罪)的反义词,表示“清白、无罪”的意思。此外,第35课中也出现了“法官”的英文表达法:“judges, however wise or eminent, are human and can make mistakes.”(法官无论如何聪明与有名,毕竟也是人,也会出差错的。)

参考译文 convinced the judge of our innocence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多样化表达。大多数考生看到“使法官确信我们是清白的”时的第一反应便是将之译为“convinced the judge that we were innocent”。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考生太容易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不用从句,而是简单地表达为“convinced the judge of our innocence”。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多样化的英文表达,避免用语单调、呆板。我们来看第9课flying cats (《飞猫》)中的一个句子:“apparently, there is a good deal of truth in this idea. a cat’s ability to survive falls is based on fact.”(显然,这种说法有些道理。猫在跌落时能够大难不死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这句话中突出显示的句子巧妙地用there be句型和名词结构取代了“this idea is probably true”这一老套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 (你可以放心) we will fulfill our task ahead of time.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放心”一词的英文表达法。英文中的assure或reassure都可以表达“使……放心”的意思。

②考查宾语从句引导词的用法。这一考点比较隐晦。若考生仔细分析整个句子,会发现这句话是一个主从复合句,题目中给出的英文部分是宾语从句,又因为该宾语从句与主句谓语动词之间被代词you分开,所以考生在填答案的时候最好加上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以免造成语义混乱。

参考译文 we can assure/reassure you that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动词对句子结构的影响。在英文中,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如果出现第二个或者更多的谓语动词,就要使用从句或非谓语动词结构等来处理。大多数考生对从句用法的掌握还不错,但非谓语动词结构是一大难点。我们来看第53课in the public interest (《为了公众的利益》)中的一个句子:“a foreigner living in a swedish village wrote to the ombudsman complaining that he had been ill-treated by the police, simply because he was a foreigner.”(一个住在瑞典乡村的外国人写信给司法特派员,抱怨说他受到警察的虐待,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这句话中包含三个“动词”:live、write和complain。但谓语动词只有一个,那就是write。live和complain都是以非谓语动词(-ing分词)的形式出现的,在句中分别做定语和状语。理清了动词的问题,就解决了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考生在做翻译题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动词,先理清句子结构,再动笔翻译。

man shoul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______________ (试图征服它是不明智的).

解析 本题涉及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it is + adj. + to do/that …”这一结构的用法。考生若按括号中中文的语序来组织英文语序,句子结构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所以,建议考生在这里使用“it is + adj. + to do …”结构,用it作形式主语,把句子的真正主语“试图征服它”放在句末。

②考查“征服”一词的英文表达法。“征服”对应的英文是conquer。

参考译文 it is not wise to try/attempt to conquer it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形式主语it。it作为形式主语可以用来指代不定式、动名词或名词性从句,避免句子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以达到句子整体结构的平衡。《新概念3》的课文中多次出现it作形式主语的情况,例如第1课中的句子:“it is disturbing to think that a dangerous wild animal is still at large in the quiet countryside.”(想到在宁静的乡村里有一头危险的野兽继续逍遥流窜,真令人担心。)这句话中it作形式主语,指代置于句末的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5

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匮乏,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现状,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巧设情景,进行语言的迁移,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教学资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案例描述】

这是关于9A Chapter 6 Language (第六章 语言知识) 的一节课,授课教师为我校张老师,张老师利用了一个同学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为基础,教学条件状语从句(conditional sentences),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及语言情景中,反复练习句型结构,同时给学生留以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享了语言学习的乐趣。当播出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的视频时,学生有些疑惑――这个故事谁不知道呀?张老师抓住时机,说:“Mother is asking them to make a living themselves.”这样就将语言学习和故事结合在一起了。当播出第一只小猪用稻草建屋时,张老师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hay, I’ll live comfortably.”当播出第二只小猪骑在木屋顶上吃苹果时,张老师让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然后模仿第二只小猪的口吻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wood, I’ll live happily.”当播出第三只小猪建造的砖屋时,张老师问:“What is the house built of?”学生已经被引入故事情景,不约而同地回答:“It’s built of bricks.”这时,张老师故作严肃,模仿第三只小猪的口吻说:“If I build a house of bricks, I will live safely.”然后,张老师让大家对第三只小猪的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说出是否同意及其理由。学生们开始议论,此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使用第三人Q,能很容易地说出大灰狼可以轻易摧毁稻草屋和木板屋,而砖头屋很硬,大灰狼如果胆敢啃砖屋会崩掉一地牙的……同学们假设了多种可能的结果,笑声不时充满课堂。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张老师及时对句型结构进行归纳: “The three pigs have told us the real wills. That’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se sentences.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巧设情景,利用学生已知故事的结果,进行语言的迁移

条件状语从句的英语语言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其它英语教材有不同之处,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初二教材就安排了此类句型,到初三时主要是进行巩固和归纳,而且必须强调使用英语思维及语言知识于语言情景中。张老师巧设情景,利用学生已知故事的结果,进行语言的迁移。她的这种教学措施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进行了人文教育。以往,我曾观察过不少有关条件状语从句的教学。由于大多数教师偏重于语法知识的难度处理,往往采用解剖结构――分析例句――大量练习题,句子的填充、改错、翻译或造句的“三步曲”。甚或有些教师还会让学生同时学习和比较真实条件状语从句和虚拟条件从句,将一些学生的记忆搅得一塌糊涂。我也曾看到有些教师干脆“就地取材”,要学生翻译他现编的中文句子。例如:如果我不早起床,我就会迟到。如果他不做作业,他就不能通过考试。如果我们不打扫教室,教室就会很脏。教师以为自己在做思想工作,这些句子说得很顺溜。学生却听得一点儿也没有兴趣,就象用英语做忏悔。这样的语言课,乏味尚在其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必然会消褪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教学资料

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要想让英语课程适合每个学生,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在本案例中,张老师能时刻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利用一个大家熟悉的简单故事,让学生用英语来感受其故事的深刻内涵,用英语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此时,英语语法知识就成为了一种使用的载体,为教学目标服务。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6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质量 体会 思考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文秘以及新闻写作等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现代汉语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可以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教学、语言研究以及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高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目前,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能够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但是课堂中过多地使用讲授法,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其学习自主性下降。因此,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较法、探究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另外,对于比较浅近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试讲。总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将相同、相近的语言现象相互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抓住不同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现代汉语教材中语音部分的概念很多,音素与音位、元音与辅音、元音与韵母、辅音与声母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每一个概念,避免概念之间的混淆,教师在分析这些概念时应加强比较。例如音素和音位,同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对音素的一种归并。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其一,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其二,数量不同:音素数量多,音位数量少;其三,适用范围不同:音素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在所有语言中是通用的,而音位只适用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清楚音素和音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入理解两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有效避免概念之间的混淆。

(二)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时,教师不采用惯常的直接讲授法,而是在黑板上写下“把”字句、“被”字句的病句,如:他把饭吃。/他把饭没有吃。/运动会上星期被举行了。/房间被小明没有打扫干净。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语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分析以上病句的病因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修改病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特点。总之,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主性较强,教学效果良好。

(三)情境法

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往往需要设置特定的情景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和领悟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词、短语、句子等各级语法单位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词、短语和句子各自的功能,教师可以设置如下语境——假如自己在家,外面有人敲门,自己问:“谁?”门外有人回答:“我。”结合语境,使学生理解,有时一个词加上特定的句调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作为基本的交际单位来使用。再如刚才的语境,自己问:“是谁?”对方回答:“是我。”这次双方都用了一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句子。另外,还可以设定双方的问答:“你是谁?”——“我是李明。”这次双方使用的也都是短语,并且都是主谓短语。总之,教师通过语境的设置使学生理解:词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短语,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一个词加上特定的句调也可以构成句子;短语的主要功能是构成句子;句子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际。总之,情境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但是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走入情境。

(四)直观演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过程动态地展现出来;在学习汉字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现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总之,直观演示法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上一篇工作计划意见

下一篇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