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变成回忆范例6篇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1

人的一生,经历着太多的苦难,也度过太多美好的时光,时间转瞬即逝,唯一能证明时光留下的东西,便是回忆,而只有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才会被记忆的磁盘永久保存,如果在这样青春的流年里,我们没有为自己存下一些回忆,那等我们老了,拿什么话说当年。

每当爷爷奶奶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爸爸向我诉说他们小时候那些趣事时,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他们脸上的皱纹仿佛一点点消退,坐上了时光机,回到那些花一样的时光里,这大概就是回忆的魔力吧!

那些回忆中有痛苦有失败,回忆我的初中三年,那年英语节,伴奏的音乐放快了,那个失误,导致我们排练了那么久的节目演砸了,那晚,每个人脸上的失望、难过至今记忆犹新。那段回忆,每每想来都心痛,可经过时间一次次的沉淀,那份痛、那份刻骨铭心渐渐淡了。痛苦的回忆不会因为时间而风化,即使那段回忆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可一旦触碰便再次清晰起来。那些回忆也都成了养分,留在心底,不断告诫自己在那痛苦中,在那些事中成长、蜕变。痛苦的回忆似乎无法消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过好每一天,然后努力创造美好的回忆,留点美好的回忆去遮掩痛苦、冲淡痛苦。

躺在碧绿的草坪上看云卷云舒的日子,是惬意的回忆;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日子是青春热血的回忆;在大街小巷和好友一起疯闹戏耍的日子是快乐的回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回忆构成了我的生活。而我们只有走好现在的每一步,享受每段人生必经的苦辣酸甜,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用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创造美好的回忆,给将来老去的自己一个话说当年的机会。

留一点回忆给自己!

佳作点评

文章先写为什么要留点回忆给自己,再回忆一段失败的过去,最后谈到怎样给自己留一点美好的回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2

其实,中国目前的很多中小企业家也在回忆的阴影中徘徊着,不同的是,相对于灾区人们的痛苦回忆来说,中小企业家们的回忆却往往并不痛苦,甚至还有那么些沾沾自喜的成分;灾区人们的回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被迫的(媒体出于宣传和产生影响力的需要),而中小企业家们的回忆却常常是主动的。这些回忆多以“想当年”开头,以自己如何努力打拼、抓住机会、创立企业为主要内容,以感叹现在结尾,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的个人成长的作用是负向的,中小企业家们也要及早从它的阴影中走出来。

一、过去的成功对现实真的有意义吗?

中小企业家过去的成功对现实的意义并不大——首先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过去的成功的问题,在回忆阴影中徘徊的中小企业家们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个人财富和经验的积累上,而在转型期造成的大量机会下,财富的积累对衡量个人能力和中小企业现时的生存发展的价值并不大,瞬息万变的市场也正使经验迅速贬值;其次是真正导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成功的各种因素中,个人能力所占的比重有限,更多的是我们对某些商业规律的遵从;最后是看的方向的问题,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对中小企业家来说,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当下的第一要务,市场环境已经并继续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向后看只能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圈囿在过去陈旧的框架中,束缚我们的发展,将企业运营置于危险的境地中。对很多中小企业家来说,这些道理往往都懂,却自然不自然的活在过去中,这种留恋从人性的角度不难理解,但作为企业家,身上的责任与价值并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短期成就(何况是过去的)那么单纯。

二、与谁比较?

在回忆阴影中徘徊的中小企业家们身上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往往把比较的对象自然不自然的锁定为企业内部员工(主要是企业家身边的人),这种内部的比较会严重阻碍企业家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这种比较产生的心理优势使企业家的目光限于狭隘,减弱其自我提升的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家容易进入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择才误区,在自己的标准本身已经不那么可靠的情况下,将之强加于个人甚至整个组织上,这对企业的人才观形成实在是有害无益。

比较要眼光向外,这样才容易走出回忆的阴影,我们要认识到,与成功的大企业相比、与行业的领导者相比、与众多出色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的差距还相当大,只有抛弃对过去的眷恋和回忆,将目光投向外部,把更强的企业作为比较的对象和标杆,把比较变成动力(而不是阻力和惰性),才能引领中小企业的长足的发展,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尽管忘记很困难,但我们必须要做到!

忘记对徘徊在回忆阴影中的中小企业家们来说是门必修课,忘记本身是个困难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做到,自我标榜式的回忆确实能对建立企业家的个人权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以组织的系统化优势制胜的市场条件下,它更多的时候产生的是负作用!中小企业家的忘记可以从学习性创新开始,以便对过去的成功进行重新定义,通过否定性的检讨进一步明确企业家的使命,树立再造企业辉煌的信心,锻造企业家精神,使回忆在不断的检讨中变得有价值。同时,切实深入的接触市场也是帮助忘记的好办法,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能让我们在差距中受到震慑,及时警醒,将张扬变成内敛,真正踏实下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不是继续停留在回忆的阴影中。

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活在当下,以未来为指针才能创造企业的发展。眼光向前,外部比较,忘记更是中小企业家的成长过程,从对过去回忆中走出来,才能迎接更广阔的天地和下一个成功。 舍得是一种大智慧,舍是前提!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3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有块乐,有伤心,当时认为不珍惜的快乐,在现在都变得重要了,人就是这样,当快乐拥有的时候不觉的,当过后又会把它视为珍宝。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互帮互助的。是打打闹闹的,但是我们仍旧快乐……

打闹中有快乐,有些生气,有时会哭。但是,到了现在,那些好象都是幼稚的,无聊的,但那毕竟是回忆。

六年级的下册,是悲伤的?是残忍的?不因为别的,就应为我们要离别,在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第一次遇到离别,或许这次离别就再也不会相见了,一想到相处那么久的朋友说离开就离开,再坚强的人也会落泪,那时的愿望是:在一起的同学还是同学,还在一起快乐的相处,我们还小,不想遇到这些……

那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学期,应为我们要毕业了,要好好学习。要不然进不了重点班。我们想花时间去怀恋童年的时光。我们有想要写同学录,但又一次又一次的被老师厄杀,理由:马上要毕业了还不好好读书,就不怕考不好进步了重点班?写同学录到时侯会给时间……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4

我们以为以前的一切真的都能忘的了,以为时间真的能洗刷所有的记忆,可是我们都错了,时间什么都改变不了,时间只能让他们深深的埋在心里,却不曾让人真正的忘记,当回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心,还是会隐隐作痛,那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回忆是真的很难以忘记,可是当我们想起它的时候,心,仿佛,真的被刺痛了,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那些回忆只不过是被我们埋在心里,不敢再提起了,而不是真正的忘记,我不知道忘了一个人有多难,但是如果真的忘不了,还不如让他变成美丽的回忆吧,可是,我们对这些回忆,又该怎样看待呢?也许我们应该笑着面对那些不好的回忆,可是真的做不到,毕竟有些事不是想忘了,就能忘了,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不要一味的勉强,以前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不曾忘记,以前我们在教室里打闹的情景,以前我们上课传纸条的情景,以前我们在树下,说要做一辈子姐们的情景,以前……以前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让人难忘,可是现在永远也回不去了,这些回忆都它深深的埋在心里,用心回味这,我们在一起哭过,笑过,闹过,可是我们内时候多么开心,仿佛一切都不能拆散我们。可是,现在的我们都多长时间没联系了,你们知道么?其实,我不是不会主动联系你们,但是,可能我真的不会主动吧,也许我也有错,但是你们是我生命中的最舍不得的人,最重要的人,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我知道内都是以前,我知道,内些都是回忆,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回忆,但是,无论以后怎么样,你们都是最珍贵的。

如果我变成你们的回忆,希望你们还能记得我,谢谢。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六中学初二:高莹莹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5

近年,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又成为记忆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与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发现有关。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是指随学习和测验时间间隔的增加对项目表中前面项目的记忆改进,而对后面项目的记忆变差。最早由Wright等人(1985年)提出。涉及的刺激材料有图形和词句;此现象不仅成人而且猴子、婴儿也有报道;此外,在运用探测项目是否识别的范式和运用4择1的系列位置确认范式中都观察到这种效应(Cornell等,1983年、Neath,1993、Neath和Knoedler,1994、Wright,1998、Korsnes等,1996等)。因此,这种随延缓的增加,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对优势的变化被看成是独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是,Kerr等人(1998)发现运用鉴别范式的研究中反应频率的分布存在明显偏差。0s保持间隔被试反应偏向最后面的系列位置,10s保持间隔反应则偏向最前面的系列位置。当反应偏差纠正后,近因向首因转换消失,从而提出是反应偏差造成该现象,它不是潜在的记忆机制。

如果真是反应偏差造成,那么在自由回忆范式中就不应该有近因向首因转换。假如这种效应是独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在自由回忆的范式中也应该有近因向首因转换。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自由回忆范式是否存在近因向首因转换的现象。此外,对具有形音义结合体特征的汉字是否具有近因向首因转换也是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这两个变量都是以往研究中没有涉及的,故在材料类型中也选用了英文大写字母,便于对两种变量加以区别。

2材料和方法

2.1实验1汉字自由回忆中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的转换

2.1.1被试28名浙江大学学生。男女各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1.2材料72个刺激系列,意义汉字、无意义汉字与英文大写字母各三分之一。汉字选自《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研室编著,1986年),平均8.02画(5-11画)、平均频率.03352%(.00542%——29799%)。每系列各汉字间无明显联想,笔画数与结构尽量一致。汉字中尽量避免同音字。英文字母系列都不能组成单词或特殊符号标志。刺激大小为5cm宽×5cm高。

2.1.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2(保持时间间隔:0s和10s)×3(实验材料:有意义汉字、无意义汉字与大写字母)×6(6个系列位置)因素设计。因变量是每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百分比。实验为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完成全部72次试验。保持间隔的次序在被试间平衡。每类材料、每个系列以随机方式呈现。

2.1.4程序告诉被试实验目的是测定记忆准确性,次序不作要求。实验材料和指导语都计算机呈现。每次试验先在屏幕中央呈现0.5秒新试验开始的信号。信号消失1秒后,屏幕中央呈现6个系列的字或字母,每个项目呈现1s,项目间时间间隔为0秒。每系列呈现完毕,间隔0s或10s后呈现红色的“开始回忆”字样,要求被试将刚呈现过的六个项目写在答案纸上,不提供反馈。鼓励被试尽快精确地在1分钟内完成任务。采用个别测试,有2次预备试验,一次休息。

2.1.5结果与分析

分别对各类材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都有明显的系列位置主效应:有意义汉字:F(5,324)=14.455,p<.001;无意义汉字:F(5,324)=12.864,p<.001;大写字母:F(5,324)=8.036,p<.001。时间间隔与系列位置间的交互作用都显著。三种材料均p<.05。对每种材料中的系列位置1与6在0s与10s的平均正确率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0s时,有意义汉字:t(54)=5.101,p<.001;无意义汉字:t(54)=3.534,p<.001;大写字母:t(54)=5.382,p<.001。10s时,有意义汉字:t(54)=-2.173,p<.05;无意义汉字:t(54)=-2.516,p<.05;大写字母:t(54)=-2.382,p<.05。结果都展现出0s保持间隔第一个项目成绩最好,最后一个成绩差,即观察到有显著的首因效应而无近因效应,但在10s保持间隔则相反,即当保持间隔增加,最初的系列位置项目的成绩下降而最后的系列位置项目成绩提高,明显呈现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特点。图1是三种实验材料0s与10s间隔时的系列位置曲线。

附图

图1不同时间间隔首因向近因效应的转换

总的正确回忆率为.7339,0s间隔条件下正确回忆率为.7298,10s间隔条件下为.7379。不同保持时间间隔之间正确回忆无显著差异,F(1,1006)=.20,p<.05。

对材料类型进行PostHoc检验后发现三种材料类型两两间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值都小于.001。无意义汉字正确率最低,为.6037;字母的正确率最高,为.8514;有意义汉字的正确率居中,为.7465。

实验中出现了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现象,这和Neath和Knoedler(1994)等人运用识别探测项目范式观察到的近因向首因转换的结果模式完全相反。我们认为这主要可能反映了近因向首因的转换与实验范式有关而与刺激材料性质无关,因为汉字和英文大写字母都表现出显著的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现象。

实验中保持间隔的次序虽然在被试间平衡,但两种时间间隔是分别进行的,即一半被试先做0s间隔,再做10s间隔,另一半则相反。Knoedler等人(1999)对这样的设计曾提出被试可能(下意识地)会在不同时间间隔应用不同策略的看法。假设学习与测验间隔短时(0s)被试可能(下意识地)不会为位置6项目的记忆担心,而运用按编码顺序从头到尾的策略进行回忆,即优先提取第一个项目,使后面项目的回忆受到影响,当间隔长时(10s)被试可能(下意识地)会担心位置6的记忆而运用从尾到头的策略,即优先提取最后一个项目,结果前面项目的回忆成绩受到影响。为检验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是否与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应用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有关,我们进行了实验2。

2.2实验2不同顺序提取策略对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影响

2.2.1被试28名浙江大学学生。男女各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2材料96个汉字系列。每系列6个汉字。选字标准同实验1。每系列有意义与无意义汉字各半、平均8.02画(5-11画)、平均频率.03352%(.00542%——.29799%)。实验设计了四种实验条件(见表1)。48个系列从头到尾或从尾到头顺序的回忆为掩蔽实验。

表1实验二的四种实验条件的测验类型条件时间间隔测验类型呈现方式条件一0s一半从头至尾回忆,一半自由回忆随机条件二0s一半从尾到头回忆,一半自由回忆随机条件三10s一半从头至尾回忆,一半自由回忆随机条件四10s一半从尾至头回忆,一半自由回忆随机

2.2.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2(保持时间间隔:0s和10s)×2(测验类型:与从头到尾回忆混合的自由回忆和与从尾到头回忆混合的自由回忆)×6(6个系列位置)因素设计。因变量是每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百分比。实验为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完成全部96次试验。

2.2.4程序告诉被试实验目的是了解提取顺序对记忆准确性的影响。当被试点击某类测验窗口时,屏幕左边会相继出现6个汉字,每个字呈现1s,项目间间隔为0秒。每系列呈现完毕屏幕的右边会立即或10s后出现红色提示词,提示词有两类:一类要求或为从头到尾按顺序回忆或为自由回忆,另一类要求或为从尾到头倒序回忆或为自由回忆。被试反应同实验1。测验类型与时间间隔采用抵消平衡控制。

2.2.4结果与分析

用自由回忆正确率作因变量,实验类型、系列位置与时间间隔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主效应,F(5,648)=30.493,p<.001;时间间隔主效应也明显,F(1,648)=4.332,p<.05,且时间间隔与系列位置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实验类型的主效应不明显,实验类型与时间间隔间存在交互作用,F(1.648)=6.743,p<.05。重要的是,与从头到尾按顺序回忆相混合的自由回忆正确率存在显著的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现象,即0s间隔,位置1成绩显著优于位置6(t=2.341,p<.05),10s间隔,位置6成绩显著优于位置1(t=-.245,p<.05),见图2(A)。但与从尾到头倒序回忆相混合的自由回忆正确率不存在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现象,位置1与位置6在两种时间间隔条件下的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分别t=.577,p>.05;t=1.015,p>.05),且都是位置1的成绩优于位置6的成绩(p<.05),见图2(B)。

附图

图2A与从头到尾提取混合的自由回忆成绩

附图

图2B与从尾到头提取混合的自由回忆成绩

两种测验类型结果模式不同,表明与自由回忆混合一起的掩蔽实验确实影响被试的加工活动。

3讨论

3.1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不是记忆的普遍现象

本研究中每次试验从刺激呈现到开始回忆都没有超过短时记忆范畴。实验1发现,自由回忆范式中,不同材料类型、两种时间间隔,都出现系列位置效应,且随学习和测验时间间隔的增加对项目表中前面项目的记忆变差,而对后面项目的记忆改进,即都出现了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由于不同的保持时间间隔之间正确回忆率无显著差异,是正确反应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是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的相对优势出现变化,即记忆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现象不受材料意义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与Neath等人(1993)提示的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现象相反,即本研究结果与近因向首因转换的效应是独立于刺激材料和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的观点不相吻合。它表明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具有研究范式的特殊性。

最近,Wright(1998)给被试呈现4个环境中真实声音系列的再认记忆研究也报告了与本实验相同的结果模式。Wright承认用当代的记忆理论对这种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现象很难解释。但它表明了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具有通道的特殊性。

所以我们认为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不是记忆的普遍现象。

3.2首因向近因效应的转换和提取策略的关系

在实验2中,运用两种测验类型:与从头到尾回忆混合和与从尾到头回忆混合,来影响与之一起的自由回忆时的提取策略,试图检验首因向近因转换是否和提取策略有关。按我们的假设,与从头到尾混合的自由回忆中,间隔长时该策略不利于最后的项目,不应该出现近因,这与本实验的结果不一致;与从尾到头混合的自由回忆中,间隔长时该策略有利于最后的项目,应该有近因,间隔短时该策略不利于第一个项目,不应该出现首因,这些都与本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故实验结果排除了首因向近因的转换是被试不同时间间隔应用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所致的假设。

与从头到尾提取指导语混合的自由回忆中,出现了随时间间隔延缓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现象,故可以假定从头到尾提取的策略有利于首因向近因的转换,或至少不影响首因向近因转换。

3.3近因首因效应的转换现象与研究范式

实验1不同刺激材料都表现出显著的首因向近因转换,反映了该转换可能与实验范式有关。

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研究报告都发生在运用探测项目的研究范式中。自由回忆范式中尚无有关报告。这可能与自由回忆和再认涉及的加工过程不同有关。Anderson与Bower(1973)曾提出过自由回忆涉及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提取过程,可能的项目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二是决定或再认过程,决定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是否恰当。而再认记忆只涉及第二个过程,不涉及前一过程。虽然本研究每次试验从刺激呈现到开始回忆都在6-16秒之间进行,不属于长时记忆,但同样可能涉及这两个过程,与探测项目的辨别任务不同。Tulving和flexser(1992)也曾提出再认与自由回忆之间只有令人吃惊的微弱联系,可用于自由回忆测验的信息与可用于再认测验的信息几乎毫不相干。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在本研究中没有出现近因首因效应转换现象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表明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现象不是独立于研究范式的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本研究运用自由回忆的范式,不存在反应偏差,没有出现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也间接地支持了Kerr等人(1998)提出的反应偏差造成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观点。

3.4对首因近因效应转换现象机制的思考

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对所有试图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的理论家提出了挑战,围绕着该转换机制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新的误用理论(Bjork等,1992年)、两种记忆区别理论(Squire等,1993)等各科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Neath等人1993年提出的维度鉴别模型(DDM)。

认知心理学一个基本思想是项目在记忆中按多维空间中的值表征,一个维度的重要性随情况而变化(Nairne等人,1997)。DDM强调时间这唯一系统变化的维度的作用,它预测:同一位置不同时间间隔则有不同的回忆水平。它的第二个假设是所有回忆都是线索驱动的,通常是项目的加工上下文背景(Neath1993年)与测验项目的编码表征相结合(Neath1997)。时间间隔短可预测有近因效应,因为最后的项目相对于表上其它项目在时间上有最大的区别。随时间间隔增加首因增加,因为前面的项目变得相对其它项目有更多的区别。DDM将时间看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时间的改变与线索的改变有关,这些观点是有新意的。但为什么短的间隔最后的项目在时间上有最大的区别,以及为什么间隔增加前面的项目又变得有更多的区别,DDM的说明还只停留在描述性水平阶段。该模型不能解释Wright等人的数据与本研究的结果。

我们认为可从痕迹和线索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因向近因的转换。短的时间间隔,第一个项目有不随意复述的优势,导致更深的记忆痕迹,也导致可建构内在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线索,此外该序列位置也是一级为特殊的提取线索,加上倒摄抑制弱,诸因素的综合使第一个项目在提取和决定过程中占优势。随时间间隔的增加,最后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和上下文关系的建构,导致记忆痕迹加深并提供更多线索,相对减弱了前摄抑制的干扰,使立即测验中不能提取的最后项目得以提取,出现随时间延缓首因向近因转换。这些假设还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4结论

(1)本研究运用自由回忆范式,出现了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换,且它不受材料意义的影响。此结论与Korsnes等人(1996)提示的近因向首因效应转换的现象相反,表明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现象不是独立于研究范式的记忆的基本特征。

(2)对首因向近因效应的转换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排除了由于两种时间间隔被试采用了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造成首因向近因转换的可能性。“有”版权所

【参考文献】

1Neath,I.Distinctivenessandserialpositioneffectsinrecogition.Memory&Cognition,1993;21:689-698

2Neath.I..&Crowder,R.G.Distinctivenessandveryshorttermserialpositioneffects.Memory,1996;4:225-242

3Knoedler,A.J.,Hellwig,K.A.andNeath,I.TheshiftfromRecencytoPrimacywithIncreasingDela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1999;25:474-487

当我变成回忆范文6

中秋节过后天气渐渐的凉爽了.尤其是这几天,凉得确实明显了.

其实我也确实享受这样的天气,但是也确实不太喜欢这样的气节.夏末秋初或者春末夏初,暖却不热,凉却不冷.这样的气候太容易让人回忆,也容易感伤,而我又觉得自己属于多愁善感的人.每天上下班骑车行在永宁江边的小道上,两侧长柳垂地,微风吹起,真的异常舒适.每当行至此处都回停下或者减慢速度,停在江边,晨风微起,一整天都神情气爽.

可是,还是会回忆,还是会感伤.

总是会回忆起老家的那条河,或者想象着。因为关于老家的记忆仿佛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想象着走在河边,芦苇荡里穿梭着,就是这种感觉,仿佛也有这样的气味,带有沁人心脾的凉爽。

在这座城市,回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和哥们疯疯癫癫的快乐.回忆在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学校的一切.真的快乐.我记得在这个学校的三年只下过一场雪.几乎全校疯狂,各个年级的学生甚至老师仿佛都洋溢着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可是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季节,忆起来真的不再是当年的那种感觉,也不再有当年的开心。有的只是回忆,无限的回忆。那年冬天的疯狂,还有渐行渐远的青春和已经远去的年少。就像《匆匆那年》里说到---校服再丑,你再也穿不到了……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生生的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为疏离。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切肤之痛。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场桃花劫,不想躲,未曾躲,却终究过去了。

感伤的,也就是那段爱却不能终老的感情吧。

是吧?

是的。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也是一场未知的劫难,谁在你的身边近了,远了;谁在你的心里笑了,哭了;谁在你的生命中驻守了,路过了;谁在你的擦肩出处相遇了,最后还是远去了。那些关于错过的故事,永远是青春不会落幕的记忆。

从豆蔻双十到白发红颜,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在时光长河的缓缓更迭中,总有一种感动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感情无可取代,那虽不是年少时的青葱爱恋,却是更经得起岁月打磨的永远。男生女生的狭路相逢宛若一场战争,可退可收,可攻可降,最初的误会乌龙,最初的咬牙切齿,最初的相看两厌,都在双方不动声色的较量中变成温热的情感,成为相看一笑的怦然心动。光影在变幻中将记忆折叠,沉在老巷深处,我们踏着石板的青苔,沿着曲折的小路找寻那些奔走在心脏里的不老岁月,那些岁月的片段,那些青春的梦想,那些俊逸的少年,那些永远的我们,想说给你听。

日光安静的流转在日晷上,旧年岁月带着温暖的触感与我擦肩而过。总是千百遍地描慕着四季轮回,长冬盛夏那立体的眉眼,浮草伶仃,落日夕阳,我想与这些在梦境之内反复出现的景致携手,将它们拓印在默不作声的岩石上,静听海潮卷岸的声音。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不朽的等待。

在这江南小城,感受一切与之有关无关的生活。惬意、舒适、回忆、感伤。昨天还是下着大雨,今早却又飘起细丝,不仔细感觉也真的感觉不到它,或许秋天真的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也有些变化了。生活就是这样,即使你不动,它还会继续往前走。它从不因为某个人某件事停留分秒。开心与否都要过完每一天。

随着岁月增长,回忆也越来越多,挥不去,抹不掉。

回忆如夏,暖却不燥;回忆如秋,凉却不冷。

秋意浓,回忆更浓。

安好。

上一篇三维建模

下一篇师德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