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练习题范例6篇

经纬网练习题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1

一、自己研究图,在研究中为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读图与画图打好基础

首先,我从地形图、政区图中提取必要和重要的地理事物,作为学生读图时的关注焦点。地理事物的提取以重要经纬线上的地理事物为主,同时兼顾一些做题时常考查的地理事物。然后,再研究世界和中国轮廓简图的画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简图画法。当然,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必须找到两幅简图的最佳画法,力求做到简洁而且能准确体现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或特殊地点的位置,同时多次和学生交流,对两幅图的画法不断调整,找到让学生最容易掌握和接受的画法。最后,研究轮廓简图和轮廓图整合时应注意的地方,使学生在轮廓简图的基础上能比较快速地大致画出轮廓图。

二、学生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熟知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达到能根据经纬度网进行空间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其他经纬线根据这几条推算即可。

三、学生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巩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熟知海陆轮廓的形状

高中学生课程较紧,如果将很长时间花费在画图上,师生都觉得不值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所教的高三(5)班的Z同学,问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空间定位的方法。我试探地将自己画世界轮廓图的方法教给了她,她的第一幅作品用了近40分钟时间,但只是“像”而已,许多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都不太对。经过几次指点,画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当她画到第15遍的时候,所用时间能控制在5分钟之内,许多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也相当准确。当Z同学觉得空间定位对自己已经很容易的时候,我产生了让学生普及画图的想法。为了让其他学生少走弯路,我先总结了一套轮廓简图的画法,并与学习生交流,不断调整,形成了师生认为的最佳画法。画法中,以折线为主并用特殊地点作为折线的拐点,既让学生能概括各大洲的轮廓特点,又让他们巩固特殊地方的经纬度,如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亚马孙河口等经纬度。先让学生在有经纬网的空白图中练习,经过两节课的练习,基本上可在2分钟内画出一幅世界轮廓简图。当达到这种速度后,就可以再在一张空白纸上自己确定经纬网,然后再画轮廓简略。

大家对轮廓简图已经掌握的时候,我又让他们在简图的基础上画轮廓图。有了简略作铺垫,大致画出各大洲轮廓图已经不再困难。这时,学生基本上可以将经纬网空间定位、海陆位置空间定位、相对位置空间定位、轮廓特征空间定位等四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了。

四、实战演练,在精心挑选与组合的局部区域图中让学生进行空间定位训练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2

初中地理教程的编排体系是先难后易,先世界后中国,把世界地下学好了,中国地理就很容易过关了。地图也是一样。例如七年级叙述首先接触的地区经纬网地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空间感差、抽象思维弱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地图,看不懂的地方必须标示出来,以备在课堂中听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向老师、通讯提问请教。教师准备好教具,条件好的应准备电子课件,如地球的转动动画、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网地图。大多乡镇学校因条件有限,不能做到这一步,但至少要有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在课堂中,教师简介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就要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不同的形状及特征。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经纬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交通、军事、勘察等方面具有很中意的作用,从而引出经纬网地图。学生通过地球仪与黑板上悬挂的经纬网地图,就会很容易看懂经纬网线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很快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通过看地球仪及教学挂图,学生脑海中抽象的形象就会逐渐清晰,对经纬网地图、经线、纬线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对后面的地球运动及气候方面的地图学习有很深的影响。

二、兴趣法

气候图对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各种等值线、数字、众多的颜色及符号让学生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很难理清学习的思路。但气候图蕴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且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入手,布置学生完成一个课外活动:回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气象节目。通过气象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及气候图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了解气象云图各种符号及颜色代表的含义。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等。学生对天气情况发生兴趣后就可适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气候图。如观看我国七月份气温分布图,首先让学生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级最低的地区。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最热是新疆吐鲁番盆地、最凉爽是青藏高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者两处的等温线是封闭的,说明这两根地方的气温是与众不同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席这种情况呢?学生看图经过分析就会得出答案:吐鲁番盆地地势极低,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区,夏天热量沉积盆地内无法散热,故气温高。而青藏高原因“世界屋脊”而闻名,地势最高故气温在夏季很低。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知识机感兴趣的地方引入地图,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克服畏难及索然无味的心理,顺利理解地图上个元素及符号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

三、现场演示法

利用直观教具和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当然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自己能对立制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在黑板上以较快速度,熟练的画出地图,当从教师手中出现流畅的线条时,给学生是绝对的震撼力,也会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的冲动。当然能做到这一步对教师制图能力及对教材的理解要求很高,教师自己必须勤学苦练。以“中国的铁路干线图”为例,中国的铁路干线非常多,南北纵横,东西交错。学生在看图时总是晕晕乎乎的,容易混淆不同的铁路干线,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出手,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国内主要的铁路干线,并且要求学生拿出草稿纸跟着教师画,使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如蜘蛛网般的铁路干线就会深深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及绘图的能力。

四、练习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虽然对地图有了些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课程较多,所涉及到知识面广,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地图远远还没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地图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地图进行强化训练有很多方式,其中利用“初中地理地图填充册”是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填充册学生人手一册,覆盖初中地理教材所要求的各种地图,图型齐全,知识信息极大,能对地图系统的学习。由于初中的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在利用地图册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时要注意选择经典图型,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题量和难度。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总结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3

关键词: 高考地理试题 区域地理 复习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近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如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卷Ⅱ第36题,广东单科高考第33题,北京文综高考卷第36题,安徽文综高考卷第33题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复习中应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重视对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中。下面我谈谈在区域地理复习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突出区域定位,建立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注记(如湖泊、河流等)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在解答试题中,区域定位往往是解开试题的第一道门槛,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重要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越过这个门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训练,把地理知识落实在相应图形,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训练中要注意区域定位训练。

1.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理事物而创设的一个球面坐标体系,通过经纬网能十分准确地确定地理区域的位置,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经纬度都记牢,因此掌握几条关键的经纬线和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再由此推出大致的地理位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经线: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就可确定是东半球(亚、非、欧、大洋洲)还是西半球(南、北美洲),除此以外,还需掌握其它几条较具代表性的经线,如0°经线、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通过的地形区、国家(行政区)、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东侧)、莫斯科(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主要的气候有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30°N、60°N、30°S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国家(行政区)、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如南亚大致在60°E―90°E附近、10°N―30°N附近,中亚大致在50°E―80°E附近、40°N―50°N附近,日本大致在130°E―145°E附近、30°N―45°N附近,等等。

(4)重要(特殊)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如北京(40°N,116°E)、巴拿马运河(10°N,80°W)、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20°E、0)、秦岭(32°N―34°N附近)。

2.轮廓定位。

包括海陆、行政区、地形区等形状特点来确定相应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域,海陆轮廓、地形单元的形状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对各种类型的轮廓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重要轮廓的鲜明特点就能快速、有效地判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轮廓定位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又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等)、海峡、河流、山脉等也要关注。

3.特征定位。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文字资料、图例、注记等进行区域定位。

二、理清复习思路,构建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从自然地理特征到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如日本:

三、突出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区域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如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其次要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的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②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区域对比”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比分析、抓区域差异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进一步巩固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的着眼点是区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上,也表现在对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影响上。在复习时进行区域对比应注重以下方面。

1.轮廓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智利和越南,非洲和南美洲,巴西和印度,英吉利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地表形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南美洲地形和北美洲地形。

3.气候特征及自然带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中亚与撒哈拉沙漠气候的比较。

4.区域综合特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日本与英国的比较等。

5.相邻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蒙古气候的比较。

6.特殊线路连接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亚欧大陆桥东西桥头堡的比较。西气东输起点与终点的比较。

7.区域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较,西欧与北非的比较等。

四、运用高中地理原理,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年的地理高考题可以看出,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但区域地理主要是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口,对于地理事实往往要求利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首先要在具体的区域地图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因此,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其次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高中地理原理之间的有效结合,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西北地区的整合。

1.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40°N以北和120°E以西),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

2.区域特征。

3.区域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分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在“干旱”的环境下,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容易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再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以“人地协调”为核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会对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等有全面认识,既能掌握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又能培养和训练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区域发展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区域问题,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这是决定区域地理考题得分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干线、自然资源等知识的基础上,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台湾等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如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精选练习,加强解题训练

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选题目应该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表述规范。训练时要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为样本,一要通过实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原理;二要深刻体会命题意图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时对错误进行诊断和纠正;三要注重审题、信息获取及解读、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等解题方法训练。

如(2007北京卷36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在既定区域微观图背景下的综合考查,区域识别的难度不大,较为关注区域特征的描述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利用题目提供的地理要素进行设题,解读区域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解题,成为高考36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着力,在描述问题的质量上着眼,关注学习细节和思维品质。

第(1)问: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地降水,本题根据图中等值线规律及降水量图例的显示特征,容易对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描述(自天山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2)问:说明河流特征和原因,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河流,很明显是内流区河流特征的描述,河流特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类型描述),河流短小(长度属于水系特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属于水文特征),有结冰期(水文特征)。然后对河流特征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形成一一对应,回归区域特征。

第(3)问: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和谐的一面,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其成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过樵、过垦、过牧,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产生的人类原因。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4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标

由于分层次招生,所以普通高中往往录取到的学生的中考成绩等级为B~C。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掌握学习方法,甚至厌学。初中阶段地理是副科,不列入中考科目,所以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升入高中后,学生还保持着初中时的心态。根据这一情况,高一年级开学的第一节地理课,我们就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要转变这种观念,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高中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从这一天起就明确学习目标,确保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尤其是选择学习文科的学生还必须拓展知识面,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考纲,制订计划

要想提高学生毕业会考的通过率,教师必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必须精通教材内容,分析考纲,掌握新一年的考试动态,总结历年来的考试内容、范围、各类题型以及各个知识板块所占的分值。要让学生明确毕业会考考试的方向,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教师再根据各相关情况的分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考说明和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精心备课,培养兴趣

教师要在钻研教材、考纲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精心设计教案,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对历年会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光照图可以说每年必考,并且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赋分为6~8分。而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掌握,得分率也最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解决此类问题,较好的做法是先抓好初中阶段此类问题的复习,然后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再延伸到高中知识,使学生认知知识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最后能豁然开朗地掌握知识点。例如,经纬线、经纬网这一内容是初中所学的知识,但是初中生往往不重视,而且时隔已久,知识几乎全忘记。要把光照图学好,就必须先弄清经纬线、经纬网这一知识点,而这些知识又很抽象,必须有空间想象力才能学好。针对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可以将教室中的座位纵列作为经线,横列作为纬线,让学生辨别方向,划出地理坐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玩乐中愉悦地接受了知识。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中的经纬网可由抽象变得直观、立体,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引入新课《地球的运动》,进一步分析光照图的辨别方法。

四、精编练习,巩固知识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一年级安排科目较多,学生未必能自觉地完成太多的练习,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按照会考考纲的要求精编练习。也可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编制考试题目。教师再对所编试题加以点评,质量好的,还可以编入题库,并给予学生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难点知识更易于掌握、巩固,教师的题库也得到不断充实,迎接毕业会考和高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模拟测试,提前适应

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与高考评估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毕业会考的考前准备,教师必须精编模拟试题,既要达到会考考纲的要求,又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同时,在模拟测试中要严明考试纪律。经过几次模拟测试后,学生在会考时就会充满信心,发挥出最高的水平,从而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后进的学生也能通过会考关。

六、及时讲评,查漏补缺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5

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 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经纬网练习题范文6

关键词:地图;板图;政区图;地形图;经纬网图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9-01

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1.应用板图地图

初中地理板D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略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板图可以广泛应用于轮廓、地形、气候、区域、工业布局等图形的描绘。地理板图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用好综合地图

在讲初中教材的时候,有许多地理知识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综合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综合地图的应用是必然的,这类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且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幅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幅中国地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以及中国地形和地势的分层设色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层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可在这幅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如此对比就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你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较多。这样,你就能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同时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势的区分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3.巧用经纬网地图

讲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图时,要解决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地面受热的差异问题。我将手电筒作太阳,将黑板作大地,制作模拟地图,用手电筒直照和斜照黑板,给学生一种启发:同样多的光热,出现了照射面积的大小、光线的强弱、集中与分散的差别。提问学生,再作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直照面积小,光线强而集中;斜照面积大,光线弱而分散。在此基础上,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地球仪图演示,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引起地面获得光热的多少以及地球上五带的划分问题,学生理解得就比较深刻。同时指出特殊的纬线,如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等纬线。这样,学生更能够记忆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

4.妙用裁剪地图

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答问题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分布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个国家的国名和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一副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硬纸片按照同样的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去。采用拼图游戏法,把教材开头的读图练习作为引言:(1)在图上找出中亚五国。(2)读图判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学生通过拼图通过裁剪可以在愉快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活动纠错订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上述问题,使之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形状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填涂不同色彩以加深对这些省区的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考试中有图考图,无图考图题大面积丢分的现象有所改变。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象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得捞不到边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