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子范例6篇

辣椒种子

辣椒种子范文1

摘 要:常规辣椒育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辣椒种植和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年来种质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需要挖掘全新的育种手段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创造辣椒新品种的需求。辣椒分子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应用均获得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取得巨大的进展。本文介绍分子标记的种类和应用,介绍遗传转化技术和实际应用,分析当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建议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12

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辣椒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给农民带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据统计,在我国蔬菜作物中,辣椒的栽培面积位居第2位,在常规育种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得到普及和推广[1]。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为辣椒种植和培育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选择。探究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现存问题有利于提出针对性建议、改善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成效。

1 辣椒分子标记的种类和应用概述

作为辣椒分子遗传育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育种技术之一,辣椒分子标记在育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辣椒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对研究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技术有积极作用。

辣椒分子标记包括分子遗传图谱构建、质量性状的分子标记、数量性状的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4项内容。质量性状的分子标记中主要包括抗病性、抗病毒性、抗TMV性、抗疮痂病性、抗根结线虫性等,对于辣椒生长、培育和产量均具有决定性作用;果实性状主要包括辣味、果色、果实质地和果实着生方式等,分别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存在有基因编码决定上述性状,最终决定辣椒的产量和特性。数量性状的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辣椒分子标记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育苗、种植、管理均具有重要作用。

2 遗传转化技术和实际应用

遗传转化技术是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所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人类对于基因工程研究的逐渐深入,在辣椒胞中许多目的基因已经被分离出来,且在市场上转基因辣椒也越来越多。在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遗传转化技术主要包括抗病性(分为抗病毒性、抗真菌性、抗细菌病害)、抗虫性及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另外还有耐盐和雄性不育基因工程,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经过转基因安全评价的某园艺作为实例,通过分析遗传转化技术在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发现可以将抗病毒蛋白基因导至辣椒中,增强抗病毒性,最终可以获得具有较强抗病毒特性的转基因辣椒株。

3 当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尽管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技术较为复杂,且操作繁琐、对设备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应用成功的实例并不多见。因此观察和分析当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遗传育种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辣椒分子遗传育种中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距离较远,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选择效率。另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辅助选择技术应用成本比较高,并且操作繁琐复杂,需要专业性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才有可能完成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此外辣椒分子遗传育种过程中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大多单位均不能满足设备需求,尽管存在有较高的标记物,也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此外,遗传转化技术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辣椒的器官和结构容易产生分化,尤其是在幼苗时期对于基因型的依赖比较严重,再加上优良品种的辣椒生命周期一般相对较短,使得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

4 针对性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和叙述中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特实施以下有效举措,旨在改善辣椒分子遗传育种现状,更好地为农户服务,获取更高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将不同性质的举措进行总结和概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将研究任务进行合理分流;选择合理的基因进行标记;构建更为理想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功能标记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并完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

5 结束语

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多和市场上对于辣椒的需要不断提升,辣椒的种植规模尽管也在不断扩增,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增强辣椒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早日普及应用此项技术,获得良好的成效,更好地为市场服务。

参考文献

辣椒种子范文2

关键词:辣椒;耐热性;种子发芽;田间高温;果实性状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22-0017-04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1]。辣椒具有喜温不耐热的特性,其开花期适温为20~25℃,超过30℃就会发生热胁迫,严重的会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和落花落果,导致产量锐减、品质下降[2],夏季田间高温常使辣椒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的会引起落花落果,影响辣椒的品质及产量[3],因此,有关辣椒耐热性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温度是植物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基础条件之一[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活力,造成发芽和出苗不良,但不同种植物或不同品种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5],在35、40℃两个温度处理下,辣椒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生长速率均下降;在40℃下不同辣椒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生长速率表现出显著差异,能有效区分辣椒品种的耐热性。

在2010-2012年全国辣椒区域试验中,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羊角椒类型辣椒绿剑12号通过了国家鉴定。该品种突出的特点是耐热、耐湿、抗病,可以越夏栽培,而且优质高产。为了科学地评价绿剑12号的耐热性,对绿剑12号、湘研15号和8819进行高温胁迫发芽比较试验和夏季高温期间田间植株坐果率和果实性状的观测,以期为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3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绿剑12号、湘研15号、8819。其中湘研15号(CK1)由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供种,为目前全国综合性状优良且较耐热的羊角椒标杆品种。8819(CK2)系西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线椒品种之一。供试材料均挑选饱满度和整齐度较高的种子,避免因种子年龄和活力不同对高温发芽能力测定造成影响。

1.2 试验方法

①种子高温下发芽能力的测定 辣椒种子在高温下发芽能力的测定参考顾增辉等[6,7]的方法进行。将摆放了种子的玻璃板置于搪瓷盘中,再放入人工气候箱,在30、35、40℃的温度条件下发芽,每隔24 h观察记载一次胚根长,至发芽第7天结束。各处理均不提供光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次处理摆放10粒种子。

高温对芽生长影响率的分析,消去遗传因素的影响。影响率越大,则受高温影响越大,不耐高温,相反则耐高温。P(%)=(L30℃-Lt)/L30℃×100%,其中,P代表影响率,L30℃代表在30℃下芽长,Lt代表在35、40℃下芽长。

②越夏期间田间耐热性观测 田间耐热性观测于2013年3~8月在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面积大约390 m2,共分为3畦,每畦约130 m2(1.3 m×100 m),分别种植3个品种材料。供试材料于3月5日播种育苗,4月25日定植,每畦种植两行,行距65 cm,单株定植,株距35~38 cm,采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按常规栽培技术管理。

③性状指标的测定 分别于7月4日、7月15日、7月28日3个时期调查3个辣椒品种的坐果率,并从每个品种的第2、3、4层果上各采集10个商品成熟果实,测定果长、果肩宽、单果质量、单果种子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协迫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辣椒不同品种的种子发芽存在显著影响。在30℃适宜辣椒种子发芽的温度下,3个品种的种子发芽正常,差异不显著。在35℃高温下3个品种的平均芽长均变短,其中,对绿剑12号芽生长的影响率仅为11.51%,对湘研15号芽生长的影响率为30.12%,而对8819芽生长的影响率达到94.41%,表明35℃高温对绿剑12号的发芽有一定的抑制,对湘研15号的发芽抑制稍大,对8819的发芽抑制作用强烈。3个品种在40℃极端高温下,芽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但各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绿剑12号发芽至第7天时,芽长为2.56 cm,高温对芽生长的影响率为56.01%,表明该品种发芽的耐热能力极强,而湘研15号芽生长的影响率达到61.34%,耐热力较强,8819芽生长影响率达99.2%,耐热力极弱(图1和表1)。

2.2 高温对辣椒坐果率与单果种子数的影响

南昌地区历年6月中下旬以后最高气温常达35~37℃或以上,这样的高温会影响辣椒的正常坐果。2013年7月28日田间调查3个品种植株第4层的坐果率,绿剑12号的坐果率最高,达到84.1%;8819的坐果率最低,仅为61.34%(表2)。

果实所结种子数被认为是最能准确反映配子体活力的指标。由表2可知,在夏季高温下,3个品种间单果种子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绿剑12号的单果种子数在第3、4层上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表明田间高温对其授粉受精基本没有影响,因而第3、4层的坐果率仍然较高;湘研15号和8819第4层上的单果种子数较第3层有所减少,表明田间高温降低了它们的授粉受精能力。

2.3 高温对不同辣椒品种果实发育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下,3个品种果实发育差异达显著水平。由表3可见,高温下绿剑12号各层间果长差异不显著,7月高温下第4层果实长度达22.25 cm,果长随着层的增高有小幅的增加;第3、4层果实的果肩宽较第2层也均有小幅增加;单果质量在第3、4层上有明显增加,其中第4层的单果质量较第2层增加了2.61 g,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在高温下绿剑12号果实生长发育完全正常,故该品种耐热性强。

而湘研15号和8819第4层的果长较前2层位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湘研15号各层果实的果肩宽度基本一致,而8819第4层的果肩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0.2 cm,相较于前2层差异显著;湘研15号和8819第4层的单果质量较第2层的单果质量有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31 g和3.15 g(表3),表明高温对这2个品种的果实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湘研15号和8819品种的耐热性较差。

3 讨论与结论

种子发芽是植物生育周期的起始,娇嫩的胚芽对环境条件敏感,不同品种的种子发芽时对高温的耐受力有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在35、40℃两个温度处理下,辣椒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生长速率均下降,在40℃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生长速率表现出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能有效区分辣椒品种的耐热性[5]。本试验结果表明,绿剑12号在35、40℃高温下,胚芽的生长受高温的影响比湘研15号小,而8819胚芽的生长受高温的影响极大,表明绿剑12号耐热性强,8819耐热性弱,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大多数辣椒品种在35℃以上花粉生活力会显著下降,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严重影响坐果率,单果种子数也会显著减少,因此单果种子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花粉生活力的强弱。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绿剑12号在第3、4层位上的单果种子数有所增加,第4层位上的坐果率达到84.10%,说明高温对它们花粉生活力的影响较小;其他2个品种第4层结果期处于高温下,坐果率下降明显,仅为60%~70%,单果种子数也显著减少,高温下花粉生活力受到较大影响,这说明它们耐热性差。

调查中比较了3个辣椒品种第2、3、4层的商品成熟果果实性状,第2层辣椒的生长发育期主要在6月中上旬,此时环境温度在20~30℃,是辣椒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第3层辣椒的生长发育期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初,这个时期环境温度逐渐升高,为25~35℃,属于亚高温天气,此时辣椒仍能正常生长;第4层辣椒的生长发育期主要在7月,正值盛夏,温度在28~38℃,属于高温天气。高温胁迫下,果实的外观性状变化往往能最直观地反映出品种对逆境的耐受能力。果实性状观测表明,相较于第2层,在果长、果肩宽上,绿剑12号在第3、4层上均表现为有小幅增加,说明高温没有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湘研15号表现为基本稳定,上下浮动幅度很小,说明高温对其影响很小;8819则随着层位的升高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高温对其影响较大。

本试验中,高温胁迫对辣椒种子发芽耐热性的比较与夏季高温期间田间耐热的观测结果一致,均表明绿剑12号耐热性强,是一个适宜越夏栽培的优良羊角椒品种。在35、40℃高温下辣椒种子萌发至第7天的胚芽平均长度,可作为鉴别不同辣椒品种耐热性的有效指标之一。夏季高温期间田间调查辣椒植株坐果率,观测单果种子数、果长、果肩宽和单果质量等性状是最直接鉴别辣椒品种耐热性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易籽林,赵坤,董文斌,等.辣椒高温胁迫研究进展[J].辣椒杂志,2011(3):5-9.

[2] 逯明辉,巩振辉,陈儒钢,等.辣椒热胁迫及耐热性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9(9):99-102.

[3] Pagamas P, Nawata E. Sensitive stages of fruit and seed development of chili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var.Shishito)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8, 117: 21-25.

[4] 马晓娣,彭惠茹,汪矛,等.作物耐热性的评价[J].植物学通报,2004,21(4):411-418.

[5] 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0-43.

辣椒种子范文3

由于严谨自律的儒家农耕文化和散发梦幻般山地野性的侗文化传统构奠了侗族历史文化的两大基石,于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侗族辣椒文化。

走进神秘的侗乡,侗族人会告诉你,在他们的家乡到处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家里的横梁上挂着一串串鲜艳辛辣的红辣椒,这就是侗族人喜欢吃辣椒的象征。

辣椒属草本植物,叶子呈卵状针叶形,白色的鲜柔小花看上去很像是茉莉花,青色的果实成熟以后一团艳红。从外表上看不论是洁白的辣椒花还是光滑的红辣椒都很柔弱浪漫,根本看不出它那种深藏不露的烈性脾气来。医书上说,辣椒味辛,性热,无毒,有祛风行血、温中驱寒、除湿导滞等功效。每当来到侗乡作客时,那侗族汉子就向人推荐治疗感冒的土办法,如果感冒了就狠狠地吃上一大碗辣椒,越辣越好,直辣得出了一身大汗后,感冒也就很快好了。过去侗族人大多生活在山区,山高林密,寒冷异常,稍不慎就会伤风感冒,甚至引发出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而辣椒含有丰富的辣椒素,可以使人兴奋、发热、发汗等,从而达到驱寒、散风之功效,有效地抵抗这些疾病。再者,从营养成分来看,辣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碳水化合化、脂肪油、红色素、挥发油等多种营养及钙、磷、铁矿物质。食后可助消化,增进食欲,加快血液循坏,振奋精神,故辣椒从古至今就为侗族人所喜爱。

辣椒这种植物不挑剔环境,易栽易活,施肥不多,生长期长。每年春天栽种,夏季收获,直到秋后还有辣椒采摘。摘到的鲜辣椒可保存数天完好无损,凉干后可存放到第二年秋天。特别是经过加工的品种繁多,食用极为方便,由于它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长处,因而越来越受青睐。

侗族人栽种的辣椒主要有菜椒、广椒、尖椒、朝天椒、“七姊妹”等品种。除菜椒、广椒外,其余都具有浓烈的辣味。

在侗族人身上,既有山地人的特征:粗陋朴实、强悍、英勇,同时又有平原儒家农耕传统的基因:崇尚知识,重视伦理亲情,擅长组织和关心时事。所以说,侗族人的性格是由山岭的粗犷与平原的柔和结合起来的。

与侗族人交往的时间长了,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发觉,侗族人每天最喜欢表演的绝活就是吃辣椒。侗族人离不开辣椒,他们对这种吃起来特提劲的东西迷恋得不得了,在侗族人眼里不吃辣椒的肯定不会是侗族人。如果哪天生活中没有辣椒,那这天对侗族人来说就形同一杯无滋无味的白开水,他们的心头空荡荡的,仿佛缺少了什么似的。侗族人吃辣椒能吃出瘾来,他们可以大口开怀地吃辣椒面、干辣椒丝、油炸干辣椒节子,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据《芷江县志・卷二六 生活习俗〈嗜好〉》载:“乡民一日三餐离不开辣椒炒菜调味。侗族人加工制作的辣椒品种有鲜辣子、干辣子、酸辣子、腌辣子、糟辣子、辣子粉、火爆辣子等”。由此可见,辣椒已成为侗族人家家户户的必备之物。

侗族人制作辣椒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腌辣子。将青色的鲜辣椒(重阳节后紫色的最好)洗净,装入瓷罐,在罐内的颈部垫上梧桐叶、干稻草之类的东西将辣椒盖实(以免辣椒掉下来),然后倒置罐子于盛水的坛盖或碗钵里,大约过一个月左右,取出切成片丝等,炒熟后食用或作为佐料。这种辣椒味酸且香,辣味减弱,食后可助消化。用这种辣椒炒动物肝脏味道独特鲜美。

二、干辣椒粉。把干辣椒碾成粉末即成,常作佐料。有时还把刚煎好的油(最好选植物油)倒入粉辣椒中,再加入一定的食盐,拌匀后食用,名曰:油炸辣子。食用十分方便,且香味浓。

三、蜂辣子。秋后,辣椒已至晚期,其树将凋谢,但它上面仍有不少不成熟的小辣椒,即嫩又鲜。为了不浪费又不误其他蔬菜下种,侗种人拔掉秋后的辣椒树时,把树上的所有辣椒摘下来,越小越妙,放进开水锅里煮3~5分钟,再把它晒干。吃时,用植物油炸一下,取出,这时的辣椒又白又蓬松,状如蜜蜂,故名蜂辣子。它香脆可口,又十分稀缺,一般用来招待客人。

四、刷把辣子。将大鲜红辣子,把无柄的一头两对面剪破,去籽粘入糯米粉,放入坛子里腌上20天左右,吃时用油盐煎炒。此时,状如有柄的刷子得名。这种辣椒酸甜兼备。

五、扎辣子。用粳米粉、糯米粉、红辣椒粉等各三分的比例或辣椒粉占1/3强,将它们拌匀放在坛子里腌半个月左右即成。食时,用油煎成块状,然后用刀切成条、块状。这种辣子不失调味,但软而香。

六、糟辣子。将鲜红的辣椒洗净,切碎,再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拌匀,然后装进口边沿能盛水,有盖子的特制坛子。在坛子口缘倒进适量的生水,口子可用塑料薄膜或大张的梧侗叶封口,避免透气,加盖,大约3星期左右即可食用,而不需再进行加工。为了久放不坏,还可加入少许上等米酒,里面还可存放刮干净的生姜或干萝卜条,只要糟辣子不坏,生姜、萝卜条始终是又香又辣又新鲜,清香可口,用来待客,边喝茶边吃姜、萝卜条,别有一番侗乡情调。糟辣子适用场合最多,尤其用来炒鱼是一道有名的菜。

七、酱辣椒。把鲜红的辣椒装入蒸笼蒸熟,然后切细,再加入一定酱油拌匀食用。食用极为方便,味道独特可口。不过这种辣椒早已不是侗族人的专利了。

八、泡辣椒(又名酸辣子)。用新鲜的大红辣子,放入装有酸水(用米酒、米汤等特制而成的水剂)的坛子里浸泡1个月左右便能食用。吃时从坛中夹取,放些盐、味精便可。这种辣椒味酸又不太辣,食时方便,也可作一道主菜。

辣椒种子范文4

父亲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心里乐着呢,又是一个好收成。

磨刀溪处于两匹山梁子之间,中出一平坝,两岸两坝,山坡平地,那土壤,肥着呢,可是出产辣椒的好地方。有人说,磨刀溪这地方,就是有福之地。传说是关老爷平南蛮时期,在村子口的大石头上磨过刀的。那还了得,有关老爷一直照看着,那有不幸福不过上好日子之理?出村口左边的黄桷树下就修建有老爷庙呢,专门供奉关老爷,香火是年年旺盛。至于关老爷吃不吃辣椒,谁都不知道。上百年来,村子里的人就知道辣椒是自己家里过日子的一宝。

从村头一口子气数到村尾,家家户户,哪家没有一两块辣椒地儿的。辣椒可是个好东西哟。磨刀溪这一地界天气阴湿,不小心就容易得关节炎。吃着辣椒过着日子,血液畅通,病痛都要少得多。吃辣椒是这个地方的习惯,两顿饭没得辣椒,嘴巴子都要淡出鸟来。辣椒的吃法可就多了。泡来吃,炒来吃,烧肉吃,打成粉面吃,和着豆花吃,还有人胆子大直接把干辣椒一个一个地炸了油下着饭吃,那感觉,美得你说不出来。吃辣椒,可是村子三岁大的娃儿都能干的事儿。要是你的菜里没得点辣味儿,可怕你这厨师再好的手艺都得走人。

辣椒可是村里人的摇钱树。开了春,村口磨刀溪里桃花水刚涨过,坡上坡下,岩上坝里,尽是种辣椒的。种辣椒可是个精细活儿。先找块平地儿把苗床培好,细细密密均匀舒展地把种子散下去,等到苗子长到四五片叶时才能移栽进土块田地里。栽嫩了要死苗。栽老了苗子发育慢,一季挂不了几个果就过时了。苗子栽下了地,那肥水还得跟上,否则,结几个辣椒都是怪头怪脑的。秋收的季节,看着辣椒地,可就喜人了。一个个辣椒挂在技头,太阳光一照,昨天还是青紫色的,转眼就火红火红的了。一个红了,一枝就红了。一枝红了,一块地就红了。一块地红了,一个村子都红了。

磨刀溪离洞子场二十里,顺着磨刀溪绕山绕水一路下去,洞子场就在眼前。磨刀溪一带,你买点卖点什么小东小西牲口农具农副产品,都得去洞子场。洞子场是磨刀溪离得最近的场镇子。早年,场口上修建有一个大圆门洞子,所以就得了“洞子场”这个名字。洞子场逢农历一四七赶乡场,那里可热闹了。站在场口上一眼望去,就只能看到人脑壳前后挤着走了。

洞子场是方圆几十里地界出了名的辣椒市场。那里的辣椒,堆得比山还高。

一家一户把辣椒收了,大口袋小口袋子地挑的挑背的背娃儿大小老老少少地帮着收回家。从小风垭一眼望下去,你一挑我一挑地挑着,辣椒挑子排成红线线一样顺风顺水就进了村子,火,真火啊。村里人把红辣椒倒进门前的石坝子里,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能卖鲜辣椒的,赶紧打成包挑到洞子场的收购点卖了,搞慢了,鲜辣椒要霉要烂。不能卖鲜辣椒的,大都晒成干辣椒卖。辣椒丰收的时节,走进家家户户,门前坝子里都晒着辣椒呢,火红火红的。尤其是房前檐下挂着的辣椒串儿,更是喜人得很。在磨刀溪这个地方有个习惯,如果哪家哪户房前檐下几串辣椒串儿都没挂着,可怕是你家儿子不好娶到媳妇,姑娘也不好嫁人哟。懒,肯定懒,连几串辣椒都种不起,那日子还能过吗?

辣椒串儿还真成了农家户的门面儿了。

父亲喜欢吃辣椒,更喜欢种辣椒。父亲在村子里种辣椒的手艺,那是排得上号的。父亲把家里的田土大多办成了辣椒地。春天还刚露头呢,父亲就忙开了。平地整地,办农家肥,搞辣椒苗床,育了苗再把辣椒苗栽到大田块里,父亲一直也没闲着。十几亩地的辣椒呢,闲了下来,辣椒喝了西北风一家人的日子就得喝西北风。

父亲丰收的辣椒大都不直接挑到洞子场去卖。父亲把辣椒收回家,成色好点鲜嫩点的,把辣椒把柄剪了,放进门前的几个大坛子里,制成泡辣椒,然后等到辣椒上市的淡季,挑到洞子场卖到肖二鱼馆里。肖二鱼馆每年卖的泡椒鱼头烧鸡公红汤童子鸭等拿手菜,那些辣椒都通通是出自父亲的手艺。除了卖泡辣椒,父亲还把其它的辣椒晒干,放进门前的那架老石磨里,推磨成辣椒面儿,装进大大小小的坛子罐子,挑着背着卖到洞子场的三婆副食收购站,由收购站再简单包装一下,那可就成了土特产了,好多来磨刀溪的城里人都抢着购买。

父亲把辣椒卖出了新花样,也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出了新花样。

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不能忘记父亲说的那句话:人啊,出生在哪个环境都不能怪命,只要吃得苦能想得起办法,哪个环境都养人。

辣椒种子范文5

那加兰邦一年一度的犀鸟节在一片草地上举行,其中包括吃那加王椒比赛。最后一次用辣椒烹制敌人头颅已经是20世纪某个时期的事,但直到今天人们对辣椒的狂热不改,或者说对辣椒的又爱又怕不改。一群身着缠腰布的男性刚进行了战士舞的彩排,正在一旁休息。这时,有人拿着一根那加王椒走近他们。结果只有一人敢靠近,并且说:“这是一个敌人!”

这是一个理智的说法,因为辣椒根本不想成为你的朋友,而是想狠狠地伤你,直到你不得不把它扔掉。植物不可能龇牙咧嘴或者狂奔向山头,它们必须被动地保护自己。一些植物苦得可怕;另一些没这么恐怖,但是有毒。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辣椒素属于刺激物,但这种归属显然有些羞辱了辣椒威力(化学刺激感觉是与嗅感觉和味感觉齐名的第三大感觉)。辣椒素对眼睛和气管的刺激性极强,难怪一些国家把喷辣椒水作为一种非致命武器。不过,由于辣椒粉容易霉变,辣椒手榴弹之类的武器目前已被废弃。眼睛和气管对辣椒的敏感远远超过皮肤和舌头,这很正常,因为视觉和呼吸对于生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难怪这些器官和组织要刺激它们的拥有者尽量保证它们的安全。相比之下对于消化道的保护要求就没有这么迫切了。

吃辣椒比赛就要开始了。面对参赛者,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参赛者要在20秒钟内吃尽可能多的辣椒;辣椒必须咀嚼至少三次,以确保辣椒素的释放;辣椒素浓度最高的地方是辣椒衬壁(所谓的胎座)和辣椒籽(辣椒种子)。(与任何好母亲一样,辣椒植物也会细心护佑自己的后代。)

参赛者必须足够坚强,才可能赢得600美元的大奖。由印度国防部和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辣椒研究所进行的不同测试结果表明,那加王椒的辣度是50万~150万史高维尔(辣素指标,以下简称“单位”。请参见相关链接《怎样测定辣椒辣度》)。辣度超过100万单位的辣椒都被称为“超辣”。与之比较,一只墨西哥辣椒的辣度仅为大约4000单位。

一共有十几名参赛者,其中多数是当地人,另有4名外国游客,包括一名澳大利亚人、一对来自英国利物浦的男女和一名缅甸人,后者名叫普左赞。6名青少年帮手在分发瓶装水和奶粉。有一种观点认为,奶制品会减少烧灼感——辣椒素在油脂中比在水中溶解得好,而全脂奶粉或人造奶都含有大量的脂肪。总之,参赛者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帮助。

比赛正式开始了。没有人痛苦尖叫,也没有人被辣椒伤及——这些都不是辣椒的工作原理。辣椒只会让人感觉辣。人的舌头上有痛苦受体,它们会对某种强度的温度或酸性做出反应。这些神经纤维向大脑发出信号,大脑则向我们的自我意识传递烧灼感。而辣椒素会降低这个过程的门槛,在室温下就会让人感觉辣不可支,让人恨不得立即就把辣椒吐出来,而等不到让大脑做出反应。这正是辣椒的计谋——“赶快放开我!”

这场吃辣椒比赛让人感觉虎头蛇尾。这不,缅甸人普左赞很快就败下阵来。他跌跌撞撞地走下舞台,单膝跪地,然后倒在地上。他十分痛苦地蜷缩着,双臂张开,手掌向上,口中发出难以识别的。一分钟后,他开始呕吐。一名医生立即给他注射了双环胺,这种药通常被用于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以缓解痉挛。痉挛和反胃是身体对胃肠道刺激做出的本能反应,这也就是人们在酒喝得太多、饭吃得太快之后会呕吐的原因。来自利物浦的女参赛者凯瑟琳也叫苦连连:“痉挛真是太严重了!”她和她的参赛男伴都被辣得坐都坐不稳,必须躺下来。

有人解开了普左赞的腰带和衬衫,把冷水瓶压在他的肚子上。其他人则把冰水泼在他的头上和脚上。辣椒素有血管活性作用,它会打开神经末梢循环(外周环流),膨胀皮肤血管,让人产生被灼烧的感觉。这就是普左赞难受得要死的原因。这也是辣椒素被用于治疗局部肌肉痛的原因之一:它是天然的“发热垫”。实际上,普左赞只吃了5根那加王椒,而冠军荣美吃了14根,不过他此刻也蜷伏在地上,目光呆滞,一只手扯着医生的白大褂边缘求助。一名男子蹲在灌木丛中查看智能手机,实际上是在等待呕吐的开始,他上次也参赛过。许多参赛者其实都是老手,例如荣美就是2011年的亚军。有一个问题:当地实际上还有更好的经济举措,例如养殖蜜蜂,那么,人们参加吃辣椒比赛,是为了奖金么?

凯瑟琳也吃了5只辣椒,但在普左赞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时,她却在比赛结束20分钟后就开开心心地去买旅游纪念品了。她是个素食者,她说这场比赛对她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要使用奶粉。那么,怎样解释人们对辣椒素如此大的忍耐度差别?当然,一部分原因是遗传。正如每个人舌头上的味觉受体密度和数量都不一样,痛苦受体也是如此。科学家认为,忍耐度更多来自后天而非天生。辣椒素会逐渐损毁回应它的受体,例如墨西哥小孩还在四五岁时就吃辣椒糖,到他们成人时舌头上的痛苦受体已差不多全部损毁。

凯瑟琳习惯了吃很辣的泰国菜、印度菜和墨西哥食物。她其实专爱挑辣的吃,越辣越喜欢。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是人们把寻求口中痛苦当作一种正面经历,还是爱好吃辣者损毁了太多的痛苦受体,从而让超辣对他们来说就像不辣?科学家指出,我们所说的痛苦定义有极大的可变性。当然,也有人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被辣得够呛,却假装说不辣。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吃辣?食品科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动态对比”,就是说人类的舌头喜欢不同和惊奇,比如放点盐又加点糖,脆脆的却要加点酱。按照这种理论,辣椒虽然是一种刺激物,但能添加一种风味。心理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心理学家解释说,辣椒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具有“冒险型人格”——爱吃辣椒的人就像爱好蹦极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所爱是辣椒而不是天空。

最好的那加王椒种植区据说是扎迪马村,那里的那加王椒种植于未开垦的山坡上。一名美国作家曾来到这里,请当地农民采摘一根那加王椒给他,结果农民用香蕉皮包了6根给他。在那里的田间地头行走时,他发现那里的豌豆荚长有锯齿,就像辣椒一样拒人靠近。作家把这些辣椒送给了接待他的主人、当地足球队教练罗科。罗科把作家领到了他母亲的厨房,把辣椒放到一个木柜上,切成不比米粒大多少的小片。接着,他从一只瓦罐中以杓舀水洗辣椒,再用盐渍辣椒以减少辣味。作家品尝了这种辣椒,感觉几乎没有辣味,却有惊人的风味——好像把柠檬、嫩草和芬芳的鲜花糅合在了一起。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2013年初,智利的辣椒研究所测量了一系列超辣辣椒的辣度。由于生长条件(土壤、降雨、温度等)和谱系等因素在辣椒的辣度中都起了作用,因此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不同的超辣辣椒品种都种植在他们的植物园里,然后对长出的辣椒的辣度进行排名。结果,特立尼达蝎椒是冠军,其辣度超过那加王椒多达100万单位。但人们不禁会思考:原生于扎迪马村的那加王椒会不会比长在智利的那加王椒更辣?毕竟智利的环境有别于扎迪马村。即使在毗邻那加兰邦的印度阿萨姆邦,种出的那加王椒也几乎一点都不辣。科学家指出,一旦辣度上了100万或150万单位,所有辣椒的口感其实都一样。

罗科对那位美国作家说,晚上喝一杯酒,再吃四五根那加王椒,那就再爽不过了。他还说:“我们那加人要是不吃那加王椒,就永远不会心满意足。”美国作家终于理解了那些乐此不疲地忍受巨大痛苦的吃辣椒比赛参赛者——他们并非为了那一点美元。

关于辣椒

怎样测定辣椒辣度

2007年,那加王椒(也称“鬼椒”)被命名为世界第一辣椒。2010年,那加蝮蛇椒夺走了这一荣誉。2012年,特立尼达蝎椒问鼎最辣辣椒。这一切并不奇怪。

蝎椒的辣度在200万单位左右。这个单位究竟意味着什么?辣度测量体系是由美国化学家威尔布尔·史高维尔在1912年为寻找一种发热药膏而发明的,就是用水稀释以酒精萃取的辣椒素,直到一组测试者再也尝不到辣味为止。如果需要用5000杯水才能稀释到这个程度,那么辣度就是5000单位。虽然史高维尔辣度指标今天仍在广泛运用,但一些科学家已不再依赖不可靠的人类味觉,原因是人很容易出现味觉疲劳——尝得太多自然就无味了。目前,科学家主要依靠高性能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的辣度。也就是说,科学家能够确定被测试辣椒中致辣生物碱浓度究竟是百万分之几,再乘以16,就是史高维尔辣度单位。有传言说很辣的辣椒可能会损坏味蕾,但科学家否定了这一说法。

为什么不是所有辣椒都辣

辣椒种子范文6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并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湖南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道光、咸丰、同治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光绪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更为普遍,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记载。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在清代末年,食椒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辣椒传入中国约400年,便很快红遍全中国,将传统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抢占,花椒的食用被挤缩在花椒的故乡四川盆地内,茱萸则几乎完全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从饮食中大量退出。辣椒的传入及进入中国饮食,无疑是一场饮食革命,威力无比的辣椒使传统的任何辛香料都无法与之抗衡。

谁最不怕辣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南方人食辣比北方人厉害,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说起来,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比较,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现在看来,南方人不一定比北方人食辣厉害,湖南、四川、贵州、湖北人也难分谁食辣更重。

最新的计量研究表明,现在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即长江上中游辛辣重区,包括四川(含今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辛辣指数在151至25左右;北方微辣区,东及朝鲜半岛,包括北京、山东等地,西经山西、陕北关中及以北、甘肃大部、青海到新疆,是另外一个相对辛辣区,辛辣指数在26至15之间。东南沿海淡味区,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忌辛辣的淡味区,辛辣指数在17至8间,其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人们吃得越清淡。细分起来,吃得最辛辣的还是四川人(指数在129),然后是湖南人(指数为52)、湖北人(指数为16),贵州缺统计资料,但估计与四川、湖南不相上下。

四川盆地已经有近2000年的辛辣传统了,早在距今1600多年晋朝的《华阳国志》中就记载蜀人“好辛香”。作为饮食花椒的中心,四川已经是麻了2000多年的地方。四川人接受了辣椒后,将其融入川菜,发挥得淋漓尽致。论吃辣的精细,湖南和贵州人不能望其项背。以辣椒论,川菜中有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渣辣椒、干辣椒、糊辣椒、泡辣椒、糍粑辣椒等。将辣椒与其他调味品配合,可制成红油味、麻辣味、酸辣味、糊辣味、陈皮味、鱼香味、怪味、家常味、荔枝味、酱香味等,吃辣之精细,堪称世界一流。

再者,四川人吃辣椒讲求收敛和中庸,将其炸香或放糖,收敛辣味而有余味,犹如专家所称的做到了辣而不燥,辣得有层次,辣得适口,辣得舒服,辣得有韵味。作为四大菜系之一,川菜在世界和全国的影响,可能最大且悠久。“辣不辣,家乡人”,吃辣成为鉴别四川人的一个重要标准了。

湖南、贵州人吃辣,从感性上讲一点也不弱于四川人。湖南人与辣椒的关系可称密切,湖南人嗜辣成性,无辣不香,故民间有“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之称。湖南人吃辣从不吹牛,决不硬装,房前屋后往往挂上一串串鲜红的辣椒,吃辣椒远比四川人吃得干脆,可以白口吃干辣椒面、干辣椒、油炸辣椒,饭店桌上往往都放上一碗或一盅辣子,而不是一小碟油辣子,自由取用,不像四川人饭店里的油辣子往往放在厨房里,要使用时才开尊口。

贵州地区食辣也明显,特别是食用辣椒时间之早在云、贵、川、湘几省中为最,吃海椒在百姓生活中根深蒂固,现在许多居民用餐时必备辣子碗,民间的遵义羊肉粉、肠旺面、恋爱豆腐如果没有辣椒,黔味便不成其体系了。

吃得最清淡的反而是中国最南面的广东人,早在清代便有“粤人嗜淡食”的记载,现在辛辣指数最低,只有8。

辣椒与革命

以往传统认为食辣仅主要是去湿驱寒,现在最新研究表明,冬季日照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辣椒因环境而具有生命力,而辣椒又赋与了食辣者革命情怀。

历史就是这样怪,辣椒传入中国并在饮食中流行,也只有清代乾隆、嘉庆以来的200多年时间,也正是在食辣核心圈里的湖南、四川地区,近代却辣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吒风云的人物,请看:刘光第、邹容、杨锐、宋育仁、向楚、张澜、彭家珍、蒲殿俊、吴虞、郭沫若、邓小平、、、、聂荣臻、张爱萍、陈独秀、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焦达峰、、、罗荣恒、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邓中夏、何叔衡、李立三、陶铸、。说:“不吃辣子不革命来。”辣椒与革命看来还真有关系了。

TIPS:墨西哥的“辣椒文化”

都说墨西哥是“玉米和仙人掌之国”,其实把墨西哥称为“辣椒王国”也不为过。辣椒是正宗墨西哥菜肴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食材,辣椒的无处不在构成这个拉美文明古国别具一格的“辣椒文化”。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早餐、午餐还是晚餐,从普通人家到高档餐馆甚至国宴,几乎都能找到辣椒的身影。在嗜辣成性的墨西哥人日常饮食中,辣椒已不仅仅是普通调料,而与玉米、菜豆一样是人们每日必吃的主食。

作为辣椒的发源地,墨西哥本地产辣椒多逾百种。由于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不同,墨西哥辣椒绚丽多彩、形态各异、品种繁多。

说到墨西哥辣椒,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莫雷”辣酱,这种辛辣美味的沙司是西班牙殖民者和印第安土著居民食品的完美结合,需要混合包括不同种类辣椒、巧克力、玉米粉、药草和坚果等100多种原料才能制出它那特有的口味和诱人的深棕色,通常与当地火鸡及玉米饼和米饭搭配食用。

墨西哥人吃辣椒也是花样百出:或新鲜干吃,或调汁佐餐,或晒干与番茄和仙人掌拌菜煮汤,还可以与水果、糕点、糖果、零食、饮品和冰激凌混合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