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例6篇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1

关键词: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洋地黄是一种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疾病[1]。洋地黄对于舒张期容积增加、心腔扩大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洋地黄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安全范围小,使用剂量一般接近于中毒剂量的60%,患者对其敏感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在使用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及护理[2]。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3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8.3±7.5岁。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洋地黄,剂量为0.125~0.375mg/d,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月和3月后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心胸比率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在治疗1月之后心率和治疗之前比较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3月后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

2.2 临床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5例发生洋地黄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反应、室性早搏等;其中2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等;11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眩晕、视觉不正、精神错乱等。其中8例老年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头晕以及两手和口周感觉异常。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得到好转, 不影响研究。

3 讨论

洋地黄强心苷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强心药,具有减慢心率和正性肌力双重作用,代表药物为地高辛和西地兰[3]。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强心苷类药物和心肌细胞膜上钠泵的A亚基上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结合进而产生抑制钠泵的作用,心肌细胞不能将细胞内过多的Na+泵到细胞外导致心肌内Na+浓度升高。细胞膜上存在Na+—Ca2+交换的机制,将细胞内的Na+泵到细胞外,细胞外Ca2+泵到细胞内,进而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作用增强,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加强,因此,临床上采用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肌收缩的功能,增强其次极量运动耐量以及运动耐量,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

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新的观点和理论不断涌现,对其不断重新评估。目前,其仍是一种经典的药物[5]。该类药物主要的特点为增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收缩力的同时不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但是其计量剂量接近中毒剂量的60%,在临床上安全用药的范围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应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要对其毒性以及应用的方法充分了解,严格的掌握该类药物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避免出现中毒。在使用洋地黄时一定要避免使用钙剂,了解患者在2~3周内是否使用过该类药物,从小剂量用药,确保其维持剂量的良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上采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也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胸比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芳,王怡.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91-493.

[2] 王丽娟.洋地黄毒苷的微生物羟基化作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8.

[3] 吴俊生.洋地黄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吉林医学,2012,33(10):2089-2090.

[4] 付丽君.冠心病常用强心药用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99-100.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2

【关键词】麻黄;洋金花;麻黄碱;东莨菪碱;配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既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表现。复方通过配伍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配伍使整个方剂达到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复方配伍使有效成分的质或量发生了变化,复方的药效是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麻黄、洋金花均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作为传统止咳平喘药在治疗咳喘的中药处方中使用相当普遍,也有很多学者、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总结分析[1]。本文将对两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提出深入研究思路。

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者木贼麻黄的草质茎,其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表发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积聚。”洋金花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曼陀罗或毛陀罗的干燥花, 资源丰富, 药用的有白曼陀罗、毛曼陀罗、欧曼陀罗、无刺曼陀罗、紫花曼陀罗、重瓣曼陀罗,其性味辛、温, 有小毒, 具平喘止咳、镇痛解痉、麻醉之功效[2]。

1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麻黄中含有麻黄生物碱、黄酮、黄烷醇、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鞣质。其中,生物碱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主要的活性成分为L-麻黄碱、d-伪麻黄碱、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等[3]。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至今研究最多的成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麻黄碱具平喘功效,而伪麻黄碱具消炎作用。麻黄的药效基本上取决于这两种成分。

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东莨菪碱占80%,其余为阿托品和莨菪碱等[4]。现代医学认为药物的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有效成分,对麻黄、洋金花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成分的研究。

2药理作用研究

麻黄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腠理闭塞所致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实证,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咳喘,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脉浮的风水症,伤寒表实证,头身疼痛,中风后遗症,耳鸣,低血压,支气管痉挛,水肿脚气等。已有研究表明麻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发汗、平喘、止咳、利尿、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兴奋神经中枢、增强骨骼健康,当抑制延脑时麻黄碱还具有苏醒作用。

洋金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麻醉、止痛、解痉、抗氧化、散瞳、调节麻痹、抑制多种腺体分泌、松弛平滑肌等。东莨菪碱是其主要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有双向作用;可抑制大脑皮层及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兴奋呼吸中枢,并可对抗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3毒副作用研究

麻黄的不良反应被认为与如下作用相关:冠状动脉收缩、升高血压、血管痉挛、致心律失常等。鉴于麻黄有较大毒性和不良反应,在炮制、制剂过程中都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小毒性和不良反应。

洋金花的茛菪类生物碱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具有很强的敛肺祛痰平喘的功效,是毒性成分亦是其有效成分。茛菪类生物碱能拮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因而出现M胆碱受体阻断的毒副作用。研究文献报道,洋金花临床也有很多药物毒性,过量误食洋金花出现意识模糊、 胡言乱语、 烦躁不安、 瞳孔散大、 心动过速等中毒表现及洋金花致肾损伤等。

因此,研究如何控制两种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安全剂量, 或者是通过某种有效途径, 诸如配伍减毒、药物修饰之类的方法,降低毒副作用,以求充分利用麻黄、洋金花,使两药更好地更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十分具有现实价值, 这也对挖掘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4药代动力学研究

麻黄所含生物碱类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贺丰,罗佳波等以麻黄中含量高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以气相色谱―选择离子质谱法(GC-MS/SIM)同时测定血浆两者的浓度,建立其定量方法,口服给药后二者药动学按非房室模型处理。黄凤英,刘善军利用LC-MS/MS测定了人血浆中伪麻黄碱浓度,并研究其在人体内的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和多剂量给药,认为伪麻黄碱在正常人体内的处置过程无性别差异,但给药量及次数不同直接导致体内治疗浓度波动,为临床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参考。

洋金花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托品烷类生物碱成分,陈怀侠,杜鹏等取单剂量灌胃50mg/kg东莨菪碱的大鼠血样,甲醇沉淀蛋白,采用 LC-MS等方法分析血样。和空白血样及东莨菪碱相比较,根据血样中代谢物分子量的变化(M) 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并阐述其结构。结果在服药后的大鼠血样中发现7种代谢物,分别为莨菪品、N-去甲基莨菪品、脱水东莨菪碱,N-去甲基脱水东莨菪碱、N-去甲基东莨菪碱、氧化东莨菪碱以及托品酸等。冯中,朱盛山等通过建立血浆中东莨菪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求为含东莨菪碱的中药复方动物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基础,以及为动物体内东莨菪碱的测定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

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不管是单用还是复方使用其药动学方面的报道都比较多,如大量的文献对小青龙汤、麻黄汤等进行了报道。麻黄与洋金花在中药止喘方中常常合用,但其配伍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对于麻黄洋金花配伍后在药动学方面的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5麻黄、洋金花配伍应用的药理研究

麻黄、洋金花均具有治疗哮喘的作用。二者合用,其宣肺平喘之效著,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等症。王乐平等研制的喘息平灌肠液(含麻黄、洋金花)用于治疗小儿哮喘,结果显示,喘息平灌肠液对寒饮停肺、痰热塑肺、外寒肺热三种不同类型的哮喘均显示出较好疗效,p>0.05说明麻黄配伍洋金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解痉平喘作用。魏东等研制了少年红矾杏平喘糖浆,设置阳性药物氨茶碱组和空白对照组,研究其平喘作用。研究发现平喘糖浆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 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另据研究,麻黄配伍洋金花还有镇痛的作用。于文强等分别采用自制中药止痛栓直肠内用药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泵对术后患者进行镇痛。结果发现两组术后总体止痛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术后4、8h NR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6麻黄洋金花配伍研究前景展望

目前,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症状的药物颇多,但是尚无可根治药物,且哮喘反复发作的机制还不清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作用靶点多、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中药复方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从整体调节机体的适应性、内环境的平衡和抗病能力,同时避免西药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中药止喘方中麻黄、洋金花两药经常合用,常用于临床的有如意定喘片、少年红矾杏平喘糖浆、喘息康颗粒等。

中药复方中各药之间会有很大的影响,麻黄、洋金花都属于副作用很强的中药,二者配伍合用所产生的变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建立麻黄、洋金花提取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测量方法,探讨麻黄、洋金花不同配伍比例对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的影响,进而开展伴随着发生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变化的研究,对阐明两药配伍后减毒增效的机理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段永平,段醒妹.麻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 姜海楼,史家振,石壮沙,等. 麻黄综合研究I麻黄史料考证[J]. 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6

[3] 周玲,吴德康,唐于平,等.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4] 何丽娅,杨海江,王梅娟, 等.洋金花总生物碱对犬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4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3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地高辛;剂量

洋地黄强心苷为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1],目前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为研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地高辛治疗的有效临床方案。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隔日给予0.125mg地高辛;II组患者地高辛剂量为隔日0.25mg,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6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本院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排除强心苷药物制剂中毒、室性心动过速、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洋地黄禁忌证患者[2]。其中I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为(52.11±1.21)岁。II组27例,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为(51.89±1.09)岁。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I组隔日给予患者剂量为0.125mg的地高辛治疗。

1.2.2II组隔日给予患者剂量为0.25mg的地高辛治疗[3]。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资料采用(χ±s)和(%)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以P

1.4观察项目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治疗效果优:患者没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改善Ⅱ级或者大于Ⅱ级;治疗效果良: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Ⅰ级;治疗效果差:没有达到效果良、效果优的标准,或者心功能出现恶化。治疗效果优良率=(效果优+效果良)/总例数*100%[4]。

2结果

2.1治疗效果II组患者与I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左心室射血分数II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46±0.12,I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48±0.11,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

2.3中毒反应II组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高于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搏出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各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血液供应,因为血液满足不了机体的需求,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洋地黄强心苷为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目前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5]。为研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地高辛治疗的有效临床方案。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隔日给予0.125mg地高辛;II组患者地高辛剂量为隔日0.25mg,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洋地黄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除了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蓄积性小的特点外,还可以通过有效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效恢复人体中枢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肾素的活性。但是使用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呕吐、视力模糊、腹泻等。II组患者与I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II组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高于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研究发现,两种地高辛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心功能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中毒反应上使用隔日小剂量地高辛的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强心苷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使用隔日小剂量地高辛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玉国,赵秀丽,张爱琴.洋地黄强心苷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3):165-168.

[2]程芳,王怡.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491-493.

[3]孙永波,李滨,周建波,等.L-精氨酸和牛磺酸短期治疗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1,16(8):353-354.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4

[关键词]药物;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11-01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药物品种和使用与日俱增,它对人类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药源性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990年1月~2008年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369例,其中男性317例,女性52例。年龄48至94岁,平均年龄(71.6±8.7)岁。

1.2 研究方法:纪录用药前后心电图,收集临床资料,部分为个案,采用自身配对、治疗前后比较等方法观察药源性因素引起心律失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为华西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统计学软件包,资料离散度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心律失常[1-3]: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同时又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的加重或诱发了新的心律失常即可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致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约11%。作者观察了154例抗心律失常治疗时出现了致心律失常作用,严重者危及生命。如1例中年女性室上速患者,用心律平70mg+5%GS40ml静注,当注射35mg(5min)时,突然意识丧失,口唇紫绀,四肢抽搐,心音消失。立即给予心脏复苏,心电图示三束支传导阻滞。给予临时心脏起搏,后恢复正常出院。1例74岁男性患者,因房早自服维拉帕米120mg,3/d,3d后出现低血压(80/60mmHg),心动过缓(46次/min)入院,2h后突然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18min后心跳恢复。

2.2 洋地黄类药物与心律失常[1-3]:洋地黄中毒时心律失常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发生率约为80%~90%,心律失常有时是早期唯一的中毒表现。双向性、双重性室早、室速、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具有特异性。观察了11例洋地黄引起的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各种早搏等。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和排钾利尿剂,并补钾、补镁。对室速可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为首选药物,也可用异丙肾上腺素、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洋地黄特异性抗体、血液静化疗法等。

2.3 阿托品与心律失常[1、2]:阿托品是常用的抗胆碱药,临床应用甚广。但它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例用阿托品抢救农药中毒和其它疾病时引起了窦速、室上速、房颤、室早、室速、室颤、传导阻滞等,经停用阿托品后心律失常多逐渐消失。

2.4 抗生素与心律失常:

①庆大霉素引起心脏骤停: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上感在单位医务室给庆大霉素8万u肌注,当日注射后感心慌胸闷,次日到镇医院就诊,给5%GS500ml加庆大霉素32万u静滴,约10min后突然四肢抽搐,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即送我院。在诊治过程中4次心脏骤停,最长1次20min,3次成功,最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②头孢类抗生素[4]:23例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15min~12h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和消失后2~24h心电图检查。双硫仑样反应时23例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窦速为100%、ST-T改变为78.3%、房速30.4%、室早17.4%和房颤13.3%。其中1例男性患者,48岁。因肺炎住院。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平素饮酒500克不醉。给静滴头孢匹胺钠1.0g,一日二次。用药一周,复查胸片肺炎已愈,当日输完此药后即参加宴请,饮白酒50克后即感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窒息感,急送回院。心电图示窦速和ST-T改变,按双硫仑样反应处理,4h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③青霉素:1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出现室性逸搏心律,32次/min,经积极抗休克,血压正常后恢复窦性心律。④喹诺酮类3例:用喹诺酮类出现频繁室早、传导阻滞、窦速,停用喹诺酮类2d,心律失常消失。

2.5 西利与心律失常[5]:1例50岁男性患者,平素体健。因上腹部不适服西利5mg,tid,第四天出现心慌、胸闷,动态心电图示房早、室早(多源、成对)、短阵室速,即停用西利,心慌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

2.6 西洛他唑与心律失常[6]:1例男性77岁患者,曾因冠心病行搭桥术,每日口服西洛他唑50mg,2w后出现心慌、胸闷,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早、短暂室速,考虑与西洛他唑有关,停药3d后心律失常消失。

2.7 抗肿瘤药物与心律失常: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日益受到重视,药物从表阿霉素到环磷酰胺等都与心律失常有关,且常常是化疗终止、失败和死亡的因素之一。作者观察了29例肿瘤患者化疗时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限制剂量等可减轻心脏毒性,应用楷莱和加强心脏保护是减少心脏毒性和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2.8 抗精神病药与心律失常[7]:作者对126例使用抗精神病药前后心律失常进行了比较(见表1),用药前为32.5%(41/126例),用药后为92.1%(116/126例),

用药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抗精神病药所致心律失常一般不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当服用过量和中毒时应给予停用、洗胃、输液、利尿和相应治疗。

3 讨论

药源性心律失常尚末引起足够重视,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应给予高度关注。

3.1 药源性心律失常类型[1-3]:不同的药物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亦不同。有的以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有的以异位心律失常为主,有的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诊治时应明确药物种类,从而有利于对心律失的判断。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5

1 合理配伍

1.1 增强疗效 ①中药及其中药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如黄芩、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时,金银花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甘草与呋喃妥因或链霉素等合用,可降低呋喃妥因的胃肠道反应,可减轻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害,使原来不能坚持链霉素治疗的患者80%可继续使用,需用抗生素治疗的高龄反复感染者或对抗生素过敏患者,联用中药及其制剂大多数可使病情好转加快。如果联用小柴胡汤、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不仅能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②中药及中药制剂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药物配伍应用,如三七,赤芍与乳酸心可定合用时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压、减轻心脏负担、降血脂之效,有效率达87%[1]。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并用,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缺氧缺血,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⑨中药及其制剂与激素类药联用,如桂枝汤、人参汤与副肾素制剂联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消炎解毒丸与地塞米松合用,对内毒素损害的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甘草汤、加味消遥散与甲状腺剂-甲巯咪唑合用时,可减轻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各种临床症状。

1.2 减轻毒副作用 西药抗肿瘤药大多毒副作用较大,中药及其制剂与抗肿瘤西药联用,不仅能增强其抗肿瘤作用,还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如服用5-氟脲嘧啶可使胃肠道症状严重,而加服海螵蛸、白芨粉制成的复方片剂后,能止血、消肿、保护胃黏膜;加服女贞子、石韦、补骨脂、山茱萸等,能大大减轻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珍珠层粉配服氯丙嗪对轻度肝功能异常者,不仅对肝功能没有害处,反而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重症肝炎时用激素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消除黄痘,但易出现反跳、出血等不良反应,便与人参、三七配伍后则可减轻副作用,提高临床治愈率。

2 不合理配伍

2.1 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而降低疗效 临床上常用的抗酸药,如三硅酸镁、胃得乐、盖胃平、胃舒平 复方胃友等;抗贫血药,如硫酸亚铁;清热解毒类:如牛黄清心丸、上清丸、消炎丸、解毒丸,防风通圣丸、紫雪丹、二母宁嗽丸、喉症丸等,以及中成药或煎剂中含有尤骨、牡蛎、海螵蛸、石膏、滑石、石决明、瓦楞子、代精石、磁石等。上述药物含Ca2+、Mg2+、Al3+、Fe2+等金属离子。能与四环素类的酰胺基和羟基结合形成络合物或与丹参类的丹参酮甲、乙、丙、隐丹酮等结合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螯合物。因此,彼此吸收减少,导致疗效降低,故最好不宜联用.若确实需要,可把服药时间隔2~3 h。

2.2 产生沉淀物,影响吸收而降低疗效 抗生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含生物碱的阿托品、山莨蓉碱、颠茄片、士的宁、麻黄碱、利血平、黄连素等;含金属离子的药物以及洋地黄类、维生素类、酶制剂、含氨基比林的药物。因为上述药物能与含鞣质的大黄类、有鞣质特性的丹参类产生鞣酸盐等沉淀物,影响吸收而使疗效降低,因此,最好不配伍应用。

2.3 生成新的化合物增加不良反应

2.3.1 朱砂及古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健脑丸、紫雪丹、七厘散、救急散等。与西药溴化钾(或钠)、碘化钾(或溴化钠)可产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沉淀物,能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故不宜配伍应用。

2.3.2 洋盘花、天仙子、曼陀罗、华山参以及元胡止痛片、胃痛散等,因含莨菪碱类生物碱,能延缓胃排空,减慢胃肠蠕动,从而使洋地黄类强心甙(如地高辛)的溶解和吸收增加,易导致强心甙中毒。含螬酥的喉症丸、六神丸、牙痛一粒丸、牛黄消炎丸等,虽强心作用不强,却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甚至引起心室纤颤,故也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同用。

2.4 诱发或加重药源性疾病的配伍

2.4.1 川乌、草乌、附子及其中成药或煎剂,如小活络丸、三七片等,与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合用,会增加对听神经的毒性,产生耳呜、耳聋,故不宜配伍。

2.4.2 斑蝥、朱砂、巴豆等与抗生素、解热止痛药联用。可致消化道损害,甚至引起胃肠道出血及穿孔,故不宜联用。

2.4.3 苍耳、雷公藤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会使肝脏损害加剧,故不宜联用。

2.4.4 含麻黄的中药制剂如半夏露、川贝精、气管炎糖浆、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通宣理肺丸、平喘丸等,因其含有麻黄碱,其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不宜与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如胍乙啶、利血平、降压灵、氯丙嗪等合用。因二者相互拮抗,如果合用,也应间隔3 h。另外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优降宁、苯乙肼、甲基苄肼、痢特灵等合用。因为酶被抑制将增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蓄积因而作用于受体而使血压升高,有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的危险。

综上所述,中西药物配伍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中西药应合理配伍联用,不是简单的机械罗列相加,而是要求必须在中西医药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案,根据病史、病程及用药史,合理选用中西药物。应了解西药的药理作用,熟悉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理化性质、毒性反应,中西药复方组成及常用西药之间配伍的利与弊等知识;还应注意精心设计用药方案,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合用;另外还应向患者传授合理的用药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嘱患者在服药期间不随意加服某些中西药物,降低中西药不合理配伍的机率,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范文6

【关键词】临床视角;中西药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研究;

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也有各自的配伍禁忌。而在中西药合用中同样应注意配伍问题,配伍得当,能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注意。目前,中西药配伍用于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1常见中西药配伍禁忌介绍

中成药保和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氨茶碱、碳酸氢钠、胃舒平不宜同时服用。小活络丹(丸)、香莲丸、贝母枇杷糖浆中分别含有乌头碱、黄连碱、贝母碱,若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同服,很容易增加毒性。麻仁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中含有大黄,不宜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同服,因为大黄能抑制这些酶的消化功能。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降压药不要与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合用。中药和西药在临床上联合应用非常普遍,中西药物间也存在着配伍禁忌,因此要高度重视。现就中药与西药抗生素间的配伍禁忌举例如下。

1.1含金属离子成分的中药

如石膏、珍珠母、龙骨、牡蛎、滑石、明矾、代赭石、磁石等贝壳矿物类中药。忌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配伍使用,以免使药效降低或消失。

1.2碱性较强的中药

如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些成药如大黄苏打片、乌贝散等。⑴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作用增强,毒副作用也同时增加,长期配伍应用应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⑵忌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使作用程度降低。

1.3含丰富鞣质的中药

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等,与四环素族、林可霉素等药物配伍易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使药物失去疗效。同时因这些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伍用,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1.4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

如金银花、蒲公英、黄连、黄芩、连翘、鱼腥草等,忌与菌类制剂如乳酶生、酵母片、整肠生、促酶菌素片等合用,这些中药能使菌类制剂的活性受抑制或降低。

1.5含有机酸的中药

如五味子、金银花、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山楂、枳实、木瓜、陈皮等。⑴忌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因这类中药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减弱。⑵忌与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物配伍,因可导致酸性环境,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磺胺类药在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2主要禁忌的分类

2.1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配伍禁忌

含有氰苷的中药,如桃仁、杏仁不宜与安定类镇静催眠药及麻醉性镇咳药合用,而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进而损害肝脏,影响肝[FS:PAGE]功能,甚至死亡。含鞣质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磺胺类的药合用,可影响西药代谢速度,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从而损伤肝脏,有可能发生中毒性肝病。总之,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容较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临床应根据它们的性味,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医疗实践,尽量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免不良反应,达到配伍安全有效。

2.2降低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

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瓦楞子等,均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为强心苷类药物作用时通过心肌释放钙离子,而含大量钙离子的中药会加强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复方甘草片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易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而引起中毒。中药四季青、黄药子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如配伍四环素,除降低前二者的疗效外,还可增加它们的毒性;石榴皮、地榆、诃子、五味子与红霉素联用,易发生药物中毒性肝炎;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黄连素等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可增强对听神经的毒性。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抗癌药物配伍,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丝裂霉素等,配伍应用后对肿瘤细胞不仅无抑制作用,反而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阿托品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而使心率加速,与丹参及其制剂配伍后,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功效,可被阿托品所阻断,从而使丹参的药效降低。丹参中所含的活性成分丹参酮能拮抗雄性激素的作用,若与甲基素、丙酸素等雄性激素配伍,可以降低雄性激素的活性,影响其疗效。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酒、藿香正气水、风湿止痛药酒、人参酒等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及降血糖西药合用,则因乙醇的药酶诱导作用,增加对肝药酶的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的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以致显著降低疗效。含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的中成药,如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牛黄解毒丸等,不宜与黄连素同服,因所含蛋白质等成分可拮抗黄连素的抗菌作用。

2.3物理性配伍禁忌

酸性较强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不可与磺胺类抗菌素配伍,中药中的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酸化尿液,不仅降低抗菌素的作用,而有机酸所至的酸性环境使乙酰化磺胺类溶解度降低,在肾小管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肾损害。龙胆丁、龙胆、大黄合剂等苦味健胃药不可同时服用甜味中药,如大枣、甘草、蜂蜜登以防甜味掩盖苦味,产酸产气,以降低其健胃作用。

2.4药理性配伍禁忌

氨基甙类抗生素与碱性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等同用,药物分布到脑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其毒性也随之增加,苯巴比妥、胰岛素若与中药酒精同用可因酶诱导作用,是肝脏酶活性增强,使这些药物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放下降。维生素不宜与某些中药合用,如维生素Bl,不与含大量鞣质的中药合用,如石榴皮、大黄槟榔、虎杖、侧柏、仙鹤草、五倍子。因它与维生素Bl形成永久性结合而使其从体内排出。造成维生素Bl缺乏。含大黄的中药不宜与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l、维生素B6合用,因其可使大黄的抑菌作用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甘草且有肾上腺皮质样作用,长期应用水钠潴留和钾排出而引起水肿,若与洋地黄合用,易发生强心甙中毒和低血钾。黄芩、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地高辛、维生素B12等药物吸收增加,排泄减慢。含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中药,如华山参、洋地黄、天仙子、莨菪根及叶等,和含石膏、钟乳石的中药不宜与强心甙合用。因阿托品类中药能抑制胃肠蠕动,增加机体、对强心甙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引起中毒。相反,含钾多的中药,如昆布、旱莲草、青蒿、益母草、五味子、茵陈、牛膝等及其制剂与洋地黄竞争心肌细胞膜受体,导致洋地黄类药效下降。三七及其制剂,活血止痛胶布可激活血小板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可对抗肝素的抗凝作用,仙鹤草含有少量的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也可降低抗凝作用。药剂性配伍禁忌在制备某些中药注射剂时,常加入增溶剂,吐温-80,往往产生和混浊沉淀,因为某些中药注射器中的鞣质没有除尽,鞣质与吐温-80相互作用产生。含吐温的中药注射剂加入止痛剂苯甲醇、等渗调节剂氯化钠可降低吐温-80的昙点,影响药剂配制质量。

2.5化学性配伍禁忌

含鞣质的某些中药,如虎杖、地榆、五倍子、石榴皮、老鹤草、侧柏叶等与硫酸亚铁合用易产生鞣质铁沉淀,影响硫酸亚铁的吸收。与酶类药物合用,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酰胺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氨键缔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五味子、乌梅、山楂及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保和丸与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联用,锻牡蛎、锻龙骨、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可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而使药放下降或消失。

2.6引起酸碱度变化

含醌类成分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因为这类中药所含蒽醌苷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而失效。甘草及其制剂含甘草酸,不宜与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如奎宁、麻黄碱、利舍平等配伍,因其可产生沉淀使机体吸收减少而降低疗效。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因为在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效。含有酸性成分的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女贞子等中药均可酸化尿液,影响一些西药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和排泄,如碳酸氢钠、氧化镁、碳酸铋等。上述中药也不宜与口服红霉素制剂、利福平、磺胺类、呋喃妥因配伍应用,因其可使红霉素分解加快,可加重呋喃妥因、利福平、磺胺类的肾脏毒性。含碱性成分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可发生中和反应,使二者作用互受影响。

3结语

可见,中西药联合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叠加,应根据中西药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中西药物各方面的科学理论,合理地选用中西药物配伍应用,以发挥中西药物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互补作用,真正达到药物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自制小灯笼

下一篇辣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