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问卷范例6篇

幸福感调查问卷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幸福观 幸福标准 幸福观楼层模型

1 前言

幸福观是个体在成长或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到底何为幸福”,即幸福的标准的认识,是个体对幸福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是中小学教师对“到底何为幸福”,即幸福的标准的看法。幸福观不同于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在其所持有的幸福观,即幸福标准的基础上体验到幸福的程度。幸福观的形成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环境、传统习惯等密切相关。一个人持什么样的幸福观,就会有相应的对幸福含义的解释。

不同的人对“到底何为幸福?”有不同的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或最高善;康德指出:“幸福是对自身状况的满意。”费尔巴哈说:“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健康的正常状态。”马克思说:“幸福就是人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Campbell及其支持者认为幸福就是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Ryff等人认为幸福包括人类自我实现的六个不同方面:自主性、个人成长、自我接受、生活目标、控制感和积极关系。余若峡和李贤在梳理中外关于幸福及幸福观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幸福的要素包括被爱、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的期望三个方面。综上,前人倾向于赞同幸福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满足和愉悦并希望这种满足和愉悦持续存在的体验,是对自我实现的不懈追求,他们对幸福的认识从下定义式的整体描述呈现出逐步细化的趋势。

不同群体也有不同的幸福观。李志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区青年农民工幸福观进行研究,发现他们认为的幸福包括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等方面。刘涵和谭国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中学生的幸福观总体特点是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存在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偏颇。陈成志和焦春红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结果显示,健康、家庭、友谊、知识能力、理想信念与自我实现是大学生的主要幸福目标取向,虽然他们重视物质幸福,但他们不认同物质幸福高于一切,而是更认同精神幸福。谢青松从贝叶经的零星记载中发现傣族传统社会的幸福主要被界定为现实生活中的无病无灾状态以及对“涅磐”境界的期待和追求。李辉,唐立和解亚宁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农民认为幸福生活应具备家庭生活、个人发展、基本生活设施、农业生产和政策保障五个方面的特征。冯建军认为教师的幸福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和发展完满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人们相信某个特定的群体拥有特定的幸福观,并试图用实证的方法发现这些群体的幸福观的组成要素。

幸福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个体是否感到幸福”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问卷测量也比较成熟。但是人们对于“个体持有的幸福标准”即幸福观的研究多倾向于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问卷测量也相对不够成熟。虽然冯建军也提出过教师幸福所包含的五个方面,但已有文献表明,未发现对教师幸福观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也缺少相对成熟的教师幸福观测量问卷。个体所持有的幸福观是他们能否感到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持有不同幸福观的个体在遇到同样的客观环境时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幸福。幸福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会影响个体认识幸福、选择幸福、争取幸福、幸福情感体验等幸福的各个相关方面。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及其结构,有助于深化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有助于他们在同等条件下体验到最大的幸福。同时,教师的幸福是人类幸福的发源地之一,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从而使幸福得以放大和延续。另外,研究教师的幸福观也有助于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者自编幸福观问卷,试图运用实证的方法对云南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及其结构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和网页检索的方法,分三阶段进行。

2.1 第一阶段:开放式问卷调查及网页检索

设计开放问卷,主要包括四个题目:1、什么是幸福?2、幸福的标准是什么?3、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4、为了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请150名昆明中小学教师按照他们认为的重要性的顺序对每个问题给出五个答案。在百度、Google等引擎上输入“幸福观”、“教师幸福观”等关键字进行搜索,查阅有关教师幸福观调查、中国人幸福观调查、幸福观相关文章等网页内容。收回问卷后,按照答案的重要性和频数的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最重要和频数最高的答案,再结合网页调查中有关“什么是幸福?”等问题的答案选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答案,最后再请专家进行语义分析,尽量做到各标准之间没有概念重叠,每条标准只包含一个方面,得到中小学教师幸福的35条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教师幸福观问卷》,量表采用5点计分,1表示很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一般,4表示有些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中小学教师被试对这些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而农村的孤寡老人与空巢老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生活照料无依靠,心理状况上表现出主观幸福感较低,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状况堪忧,心理生理状况更让人担忧。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农村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但其研究对象多以经济较发达、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地区的老年人为主,而对西北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目前比较少。然而,西北农村地区老年人所处环境和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其幸福指数与经济较发达、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等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西北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不仅影响到其自身晚年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我国老年人整体的晚年生活质量。

因此,从实际出发,研究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力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西北五省部分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幸福指数调查,分析当前影响农民幸福指数的因素,旨在反映民生民意,为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民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重要作用。为我国各级政府及社会,以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感为标尺,有针对性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我国老年人整体的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建设性建议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设计

1.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北五省农村地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机选取西北五省农村地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91.0%。

(2)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原因,在问卷调查时,我们采取读出来由老年人选择回答的方式,由于我们事先说明了问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等问题,绝大多数老人都能如实回答问题。为了对调查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问卷所问问题之外,我们对部分老年朋友进行了访谈。

2.研究变量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参考国家对于幸福指数的设计,结合农村地区老年人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西北五省特点三方面综合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测量工具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及子女数量、老人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等变量。

(2)幸福指数的构成。构成幸福指数的指标有为个人幸福指数,包括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参与、未来保障等内容。

在影响老年人幸福指数指标的设计上,我们考虑更多的是以下几点:

(1)根据农村地区老年人情况的特殊性,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更多地注重老年人实际生活的状况,如:身体状况、财务状况、居住条件、人际关系等。与此同时,为了解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希望,问卷中也涉及到了感情方面和愿望方面的问题。

(2)在中国家本位的社会中,老年人以家为生活的中心,儿女是老年人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和儿女一起住的老人来说,儿女的生活状况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单独住的老人来说,儿女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我们设计了对于儿女生活满意度和家庭氛围(儿女们是否孝顺、老两口是否和睦等)两个问题。

3.幸福指数计算方法

在幸福指数计算方面,本文采用百分制,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烈。我们将其设定为91~100分为很幸福,81~90分为比较幸福,71~80分为一般幸福,60分及以下为比较不幸福,61~70分为感觉不到幸福几个档次。详见下表: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与分析(详见上表),我们得出:西北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他们总体上生活得很幸福。

2.满意度与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指数

(1)财务总体满意度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财务状况涉及人的基本生存权,它分为收入状况、享受的国家保障、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居住条件等方面。这也许是调查中幸福指数选择一般偏上分数(61~100)的人占到92%的原因。

(2)情感满意度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寂寞感,以及对被人关心、陪伴的渴望。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将老年人的孤独分为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两类,情感性孤独是指缺乏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社会性孤独是指缺乏朋友间的交流。被调查的农村地区有部分丧偶老年人,无论是在情感性还是在社会性上都呈现出孤独感较高的情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3)子女生活状况满意度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每一代人的生活状况注定要受到自己所处的关系网络中其他人的巨大影响,老年人也是如此。这主要体现在子女状况影响老年人心情和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在分析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原因时,除了经济上无忧无虑之外,不用操心儿女、儿女生活条件好、儿女家庭幸福、儿女有工作、儿女孝顺等也都是重要原因。

(4)民族及与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西北五省是蒙、藏、回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我们在设计问卷时,特意加入了民族与的问题,旨在探究民族及与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指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调查对象比例占到了79%。在访谈中很多老年人谈到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后能够活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赶上了这么好的社会环境,生活中没有不幸的事就是幸福了。

四、小结与讨论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3

一、自尊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学习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尊对个体的学习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较强,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持肯定的正向评价,普遍认为自己比较出色,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对自我较为满意,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因此幸福感体验较高。低自尊的个体则与幸福感体验成反比。笔者在问卷中发现:有44%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偶尔或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数据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低自尊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体验。调查问卷也发现:有13.81%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不太有或一点也没有自信;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与学习个体的学习信心度不无关系,语文学习信心大的学生幸福感普遍比较强,而语文学习信心差的学生幸福感则普遍比较弱。

二、应对方式

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发泄四类应对方式均与个体学习幸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和合理化方式多的个体,学习幸福感水平较高;使用发泄、退避和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多的个体则学习幸福感水平较低。本次问卷调查中:您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如果将选项“发呆或开小差”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将选项“以听老师讲为主”、“常处于思考感受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化应对方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使用较少;女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的使用上要多于男生;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多采用问题解决应对,而较少采用消极和忍耐应对。

三、目标确立

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是初中生从语文学习的理想到现实获得的最美情感体验。一般认为,正性情感与目标的出现和维持有关,也与趋近目标及实现目标相关;而缺少目标,目标之问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学习目标是影响语文学习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学生通过目标确立体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幸福感。问卷中,在“您对学习幸福感的理解”问题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有目标、有追求”。

目标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相应的幸福感就会产生。确立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追求是幸福感的调控装置,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取决于学生确立的目标及实现程度,学生将语文学习过程中个体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成是最大的幸福。当然,这个影响因素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性变化,如学困生在考试成绩及格时感到非常幸福,优秀生在考试成绩优秀时才感到非常幸福。

四、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它对初中牛的语文学习质量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幸福体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习压力大是导致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普遍偏低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成绩、回答不出问题、家长的埋怨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二三座大山,尤其是学习成绩对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幸福感成正比例关系: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学生语文学习幸福感较高;学习成绩差,情况相反。

五、教学理念

教育以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幸福感紧密相连。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语文学习的幸福感?”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四所学校的318名学生有89.0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幽默,知识丰富,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您喜欢哪一种”这一问的题调查中,有39.05%的学生选择了“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您喜欢哪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调查中,有将近八成的学生选择了“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和学生小组互助学习”。这表明:在当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恶习仍然被很多学校和教师奉为圣经,社会、学校、家长对教育急功近利地期待以及学校管理上以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状况,必然导致教师严厉、专制,课堂教学死板、教条,组织活动单一,很难产生和蔼可亲的幸福情绪、感染学生的幸福情境;致使学生因为追求成绩,整日过着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实在难以形成学习的幸福感。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4

摘 要 目的:调查评估银川市糖尿病老年患者整体幸福度和自护能力的现况,分析糖尿病老年患者整体幸福感与自我护理现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适合银川市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保健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5名糖尿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由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N)、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三部分组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325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2.3%。糖尿病老年人主观幸福度得分5~46(25.96±9.52);老年人自护能力得分23~145(97.80±23.82),29%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处于高等水平,63.3%的处于中等水平,7.7%的处于低等水平。不同自护能力的幸福度有差异;MUNSH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

关键词 老年人 幸福度 自护能力

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态势,将导致各种医疗服务及护理需求迅速增加,使医疗保障制度筹资能力下降[1]。本研究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以期探讨老年人幸福度与其自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促使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让其度过幸福的晚年。

资料与方法

对2012年9~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住院的325名糖尿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以年龄60~80岁,确诊2型糖尿病、住院时间>1周、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辞表达的,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排除年龄>80岁或

调查方法:由提前接受过培训且在本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对于2012年9~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量表填写内容,当场收回。

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糖尿病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N)、自我护理能力量表。①老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项目。②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N),由24个条目组成,其中正性情感(PA)和负性情感(NA)各有5项,正性体验(PE)和负性体验(NE)各有7项。评分标准:对每一项目回答“是”记2分,答“不知道”记1分,答“否”记0分。幸福度总分=PA-NA+PE-NE,为了便于计算,加上常数24 ,记分范围0~48。得分越高说明SWB越高。幸福度总分≤12分为低SWB,≥36为高SWB,中等水平SWB的得分介于两者之间。③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该量表共43个条目,分为4个项目,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以及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量表总分为172分,根据总得分情况,将自护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评分>总分的66%为高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糖尿病老年人幸福度与自护能力情况利用均数与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一般资料中性别各预测因素与患者主观幸福度及自护能力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其他各预测因素与患者主观幸福度及自护能力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幸福度与自护能力的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

结 果

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2.3%。

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现况及影响因素: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现况:糖尿病老年人幸福度得分5~46(25.96±9.52),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得分分别为0~10(5.02±2.48)分,0~10(4.23±3.02);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得分分别为0~14(7.01±3.51),0~14(5.85±3.87)。18.7%的老年人幸福度处于高等水平,71.7%的处于中等水平,9.6%的处于低等水平。

图1 糖尿病老年人幸福度总分情况

糖尿病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主观幸福度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户籍、名族、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曾职业、交谈、职业、性格上无显著差异(P>0.05)。

个人经济收入越高、无并发症者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并且并发症越多平均得分越低(P

自护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①自护能力现况: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23~145分,平均97.80±23.82分,29%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处于高等水平,63.3%的处于中等水平,7.7%的处于低等水平。经研究测得Cronbach'sα0.86。老年人自护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②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户籍、民族、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与自护能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自护能力在年龄、所在地、婚姻、收入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P

糖尿病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见表3。

通过线性回归得出:a=0.199,b=6.470,标准回归系数Beta=0.499。回归系数t检验:t=9.94,P=0.000

图2 自护能力与幸福度关系

讨 论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25份,剔除25份不合格的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2.3%,无效问卷25份中:16份是由于老年人在开始时表示愿意,调查过程中突然不配合而没有完成;9份是由于填写错误。

糖尿病老年人总体幸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①糖尿病老年人总体幸福度情况:糖尿病老年人幸福度得分5~46(25.96±9.52),跨度较大。18.7%的老年人幸福度处于高等水平,71.7%的处于中等水平,9.6%的处于低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老年人主观幸福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②一般资料中预测因素对幸福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常住和暂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王枫等研究的结果一致[2]。没有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婚姻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总的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研究一致[3]。表明老年人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年龄,年龄对其生活信心、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大。而幸福度在文化程度上也无差异,不同于王枫等的研究。这可能与其他预测因素的干扰有关。但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月收入水平、所在地、自我照顾方面、与子女关系、有无并发症、社会支持度、应对方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月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越高[4]。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金主要来源是退休工资和子女供养,较高的养老收入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爱与归属感。主观幸福度在所在地上出现的差异是由调查者主观因素引起的。自我照顾方面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服药做的越好幸福度越高,可能与自我照顾意识强,善于学习新知识、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关[5]。较有糖尿病并发症者无并发症的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低,生活质量高,主观幸福感也增强[6]。本研究发现,老年人被提供社会支持情况、支持利用度、被理解尊重程度与主观幸福感总幸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李淑霞等的研究一致[7]。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信息和经济支持,可以帮助分享他人的建议和想法,从而内心产生幸福和愉。社会支持可以成为一种促使老年人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8]。积极的应对方式也会显著提高老人主观幸福感,这与徐仁华的研究结果一致[9]。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都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首先必须要从家庭成员、亲友、团体或组织方面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其次要提高其经济水平,保证养老金定时、足额发放,同时促进家庭养老体制的完善。还可以社区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以增强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及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可以发展老年康复医院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最后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同时也要积极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提供更多自我照顾技能,提高自老年人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度,推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自护能力概况与相关因素分析:①自护能力概况: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跨度较大。说明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但总体水平呈中等。这可能与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体制不断健全及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有关。②自护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未发现糖尿病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在性别、户籍、民族、性格上无差异。与孙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的自护能力无显著差异。性格与文化程度未对得分造成影响,可能除与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外,还与一些研究所采用的自护能力测量量表不同有关,真正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能由于调查员主观因素引起自护能力在所在地上的差异。而自护能力与收入、疾病严重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有显著相关,与郎巍的研究一致。经济状况好的的接受过较多的文化教育,也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合并症者因本身的疾病或患者有某种疾病后造成身体的虚弱或缺陷均可影响自理能力。社会支持度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有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自护能力在年龄、家庭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自护能力与幸福度的相关性:老年人幸福度与自护能力的线性回归系数0.499,P

完成简单的自我照顾解除其自卑、无助、沮丧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自护能力越强,自我保健意识强,善于学习新知识、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自我护理技能强的患者,能够自我调节日常生活,自我行为管理,自我坚持治疗和自我监测疾病。自我责任感越强,能对疾病知识正确认识、疾病知识的提高及自我护理技能也越高。从而提高患者主观幸福度。

提高自护能力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树立信心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医院护理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自护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丽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19-21.

2 王枫,王茜,庄红平,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2):9-12.

3 赵艾君,张佳琪.影响唐山市区老年公寓老人生活质量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681-3686.

4 Wang HH,Laffrey SC.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self-care agency and social support of women in Tai wan.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2,41(11):256-258.

5 Dov Shmotkin,Amit Shrira.Happiness and Suffering in the Life Story: An Inquiry into Conflicting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the Association of Perceived Past with Present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ld Age[J].J Happiness Stud,2012,13(1):389-409.

6 李儒林,张进铺.重庆市企业员工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3):213-214.

7 李淑霞,李亚洁.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1,26(6):15-16.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5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对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转向了较高的层次。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全面衡量人民的幸福状况。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部门意识到要衡量社会和谐与否,一个GDP指标还远远不够,于是纷纷将幸福指数纳入其评价体系当中。但是,对于如何衡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还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指标体系和设置合理的考评方式。而在建立合理的测量机制之前需要先明确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蚌埠市居民为研究样本,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该市居民幸福感进行调查。

蚌埠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淮河中下游,安徽省北部,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工业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现辖怀远、固镇、五河3县和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区。研究的区域范围只包括蚌埠市4辖区。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集中在蚌埠市的经济中心区域,所以只选择4区研究,3县在此不作为研究范围。

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据统计,蚌埠市2011年人均GDP为21443元,全国排名中208位,省内第10位。本文通过对蚌埠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旨在引导蚌埠市居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为蚌埠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二、幸福感的内涵

对于幸福感,不同研究者对幸福感含义的界定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在认知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将幸福感等同于生活满意感(life satisfaction)。另一些研究者则在情感层面上使用这一术语,将其理解为happiness。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完善论幸福观为基础的幸福感研究,则力图超越快乐主义幸福观,更多强调自身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综合以上这些关于幸福感内涵的观点,本文将幸福感的界定为,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己现阶段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个人价值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这一抽象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幸福才会成为千百年来社会理想与个体价值诉求的中心。

三、蚌埠市居民问卷样本特征统计及数据分析

(一)蚌埠市居民问卷调查及问卷样本特征统计

问卷基本构成:

参考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结合蚌埠市特点,以及调查的实际情况,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该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

第二部分:该部分旨在调查蚌埠市居民对蚌埠市长期以来的社会状况的客观评价,以及在这种状况下,居民对自己近三个月的主观感受评价和幸福感打分。其中,客观评价由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社会关系、社会氛围、发展前景构成,各项含义如下:(1)社会环境指标包括住房成本、城市环境、物价水平、交通条件、商业水平五个方面。(2)社会体制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三个方面。(3)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个体与家人、邻里、同事的关系。(4)社会氛围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和尊重、社会的文明与公平。(5)发展前景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二)问卷的样本特征

本组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两种方式,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478份,经筛选,共获得379份有效问卷。

(三)实证结果分析:

1、运用软件:SPSS Statistics 19

2、分析方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功能,分别分析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与总分的相关程度,分析同一个项目内不同分段之间的相关程度。同时,对于只有两个分段的性别项目做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变量为总分,分组变量为性别)。具体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1)性别(有显著差异)

从表1.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女性和男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1)。通过对六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发现,女性在社会关系(sig.=0.030)、近三个月主观感受(sig.=0.003)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其他几个维度差异不显著。

(2)从事的职业:(有显著差异)

从表1.2、1.2.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职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0)。

(3)教育程度(有显著差异)

从表1.3、1.3.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教育程度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4)。

(4)每月收入

从表1.4、1.4.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0)。

(四)数据分析总结

根据sig.

四、蚌埠市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SPSS Statistics 19软件所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论以及从问卷中统计出的数据结论,对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做进一步探讨。

(一)性别差异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统计的问卷中,男性占51.98%,女性占48.02%,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社会关系、主观感受对男性和女性影响显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女性的社会关系优于男性,女性的主观感受和和幸福感评分也明显高于男性。性别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从表2.1可以看出,女性的平均幸福感指数高于男性。由此可见不同性别间对幸福感的评价存在差异,由调查情况可以得出,蚌埠市居民中女性比男性更幸福。

(二)职业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在除社会环境之外的其他因素中,不同职业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实证分析得出,职业与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对六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发现,农民、国家社会管理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商业服务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小于私营企业主小于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小于经理人员、办事人员以及工人。

根据第四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不同职业的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最为复杂,职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经济水平创造了不同的职业,影响着不同职业的发展,而不同的职业则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以及主观体验,各种因素纵横交错,决定了职业对幸福感的显著影响。

(三)收入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问卷中,月收入1000-3000元的占42.74%,3000-5000元的34.83%,且在社会体制、社会氛围、发展前景、主观感受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月收入在3000以下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3000-5000的群体,且月收入在3000-5000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5000以上的群体。

由此可见,蚌埠市居民幸福感的幸福感与收入存在正相关性。西方研究者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不少研究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例如Bradburn的研究表明,高收入者有较好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Campbell的研究也表明,高收入者的幸福感高于低收入者。本研究支持主观幸福感随收入水平增高而上升的结论。当前我国社会才刚刚进入小康社会,从总体看来收入因素仍然是制约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的关键因素。

(四)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根据第四部分的数据,可以发现看出,在社会氛围、发展前景、主观感受方面,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幸福感差异。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高中到大学本科的居民,而高中到大学本科的居民幸福感要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的群体,大致表现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会带来较好的心理体验的倾向。教育是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由此看出将教育程度越高,生活的态度越是积极,而受教育程度越高,也意味着可能有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遇,因而也就越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幸福。

参考文献:

[1]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

[2]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02(5).

[3]孙英.幸福论[M].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4.1.

[4]张瑾.国民幸福指数:社会发展评价的新尺度[J].领导科学,2006(15).

[5]Alan·Carr.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6]吴明隆.SPSS操作与应用: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

基金项目:蚌埠市GDP与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XSKY1133。

作者简介:

宋超(1991-),男,安徽铜陵人,现就读安徽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行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国内段建华[4]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修订的量表,该量表共有33项,对该量表的前18项进行测试,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中有较好的运用[5],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生源地、月消费等)和幸福感状况等。

    1.3 数据处理。将全部有效问卷进行编码、输入并校对,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共312名,收回有效问卷300份。统计有效问卷,其中男生为156人,女生144人;独生子女170人,非独生子女130人;农村187人,城市113人;大四见习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五实习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四见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6.14分,大五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0.48分。

    2.2 不同特征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2.97分,女生的平均得分为73.84分,不同性别在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平均得分为74.26分,非独生子女平均得分为72.38分,独生子女与非独1生子女在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72.56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74.06分,城乡差异之间无统计意义(P>0.05)。月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得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蒋凌琳等做的“在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同,他们做的统计表明月消费不同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差异[6]。而见习学生和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学生自我评价情况。6.67%的见习学生感觉“非常幸福”,72.67%的见习学生感觉“基本满意”,20.66%的见习学生感觉“说不清楚”,见习学生中没有人认为自己“不幸福”。12.67%的实习学生感觉“非常幸福”,63.33%的实习学生感觉“基本满意”,12.67%的学生感觉“说不清楚”,11.33%的实习学生感觉“不幸福”。见表2。

    2.4 其它情况。相比现实而言,80%的学生认为网络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90%的实习学生感觉正在受到就业、考研和实习约束的压力。75%的见习学生在临近考试时感到焦虑,87%的实习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合理统筹的时候感到焦虑。15%的学生通过跑步等体育运动来排解焦虑,34.66%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博客的形式进行自我解压,25.33%的学生找心理老师或朋友倾诉,其他同学不会特别在意,任其发展。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刻苦和奋斗”、“良好的社会关系”、“机遇”这个四个选项中,对于人生获得幸福的根本条件是什么,40%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43.3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刻苦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