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剧本范例6篇

男人帮剧本

男人帮剧本范文1

构建品牌与实体销售无摩擦地杂糅在一起,企业品牌与影视桥段无缝隙地自由切换,这是嵌入式广告追求的高级境界。

文/奚 晓

10月22日起,电视剧《男人帮》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五大卫视首播,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谈论剧情和角色的同时,剧中大量的植入广告也成为热点,国内B2C领导品牌京东商城首当其冲。甚至有人调侃道:“《男人帮》里最受关注的是谁?孙红雷?黄磊?王珞丹?都不是,是购物网站京东商城。”

植入前:找对人,选对剧

品牌植入依附于影视剧,影视剧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植入品牌的宣传效果,所以一次有效的植入运作的前提是选对人和找对剧。

所谓找对人,最核心的就是导演和主演,这是一部影视剧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京东认识非常清楚,赵宝刚导演加孙红雷、黄磊、汪俊、王珞丹等主演,成为京东选择《男人帮》的第一理由。

优秀的导演和演员组合为《男人帮》的高收视率、高影响力、高热议度提供了基础,这也为顺风搭车的京东获得更多的关注提供了可能。

找对人,还要选对剧,一部影视剧能不能植入,植入是否科学有效,还要看两个“吻合”――影视剧的情景氛围和植入品牌的形象特色是否吻合,影视剧的主要观众与植入品牌的核心消费群是否吻合。从这个层面考虑,京东选择《男人帮》恰到好处。

《男人帮》是一部都市情感类作品,堪称男人版的“欲望都市”。以上海为故事发生地,整个剧情洋溢在时尚、新潮、小资、知性的氛围中。京东植入这样的剧情中,使自己成为顾小白们的生活方式之一,自然会把剧中的格调与氛围引到自己身上,从而影响京东现在或潜在的消费者。

同时,《男人帮》的剧情与格调决定了其观众群主要是18~45岁的中青年,而这也是网购的核心人群。京东的网购人群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京东的稳定忠诚消费者,二是对电商品牌了解较多的消费者,三是网购初级消费者,他们的重要特征是只知道淘宝。京东植入《男人帮》,对这三部分人群将会同时起效。对第一部分,将强化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信心;对第二部分,可以达成进一步的“引诱”和“拉拢”;对第三部分,可以使他们了解到,网购除了淘宝还有更多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其思维定式和网购方向。

找对人,选对剧,使京东植入《男人帮》的运作在一开始就具备了成功的前提。

植入中:有广度 有深度

有了优秀的导演、主演,有了出彩的剧本,接下来重要的是怎样把和品牌相关的视听符号巧妙融入剧中,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营销目的。从这一角度考察,京东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做得不错。

长达30集总时长超过20小时的《男人帮》,为京东的充分表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为其植入的广度提供了基础。从第9集开始,京东在剧中不断出现,通过多种形式传达服务特色。

货品低价:罗书全在剧中喃喃自语“正品行货,全网低价”,并打电话询问“能低到什么份”。

快速送货:订了餐具之后,第二天就收到,罗书全感叹“这么快”;顾小白深夜迷迷糊糊买了一台电脑,早上还没睡醒,电脑就已送到。

正规发票:面对京东送货人员,顾小白要求“发票给我看看”。

无忧退货:顾小白订的电脑想不要了,罗书全买来用了几天的按摩椅,都可以无理由原价退货。

客服态度:无论是订货还是退货,甚至是问别人电脑“两块钱卖不卖”的无理调侃,京东服务人员都热忱相待。

特色服务:“月黑风高”,“211限时达”等特色服务在剧中都有体现。

商品齐全:顾小白们在剧中买了电脑、按摩椅、数据线等多种商品。

一个电商品牌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因素在剧中几乎都得到了传达,这种植入的广度,让消费者对京东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品牌知名度层面。

除了广度,京东植入运作的深度也做得相当到位。一般来说,品牌植入按照植入程度可分为浅层植入、中层植入和深层植入。以往的品牌影视剧更多是浅层植入,虽然和受众打了照面,但因为不推动剧情的发展,不是镜头视觉的焦点,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记忆度不高。而这一次京东更多的是中层植入和深层植入。在中层植入上,多次给京东网页特写,给“211限时达”、“月黑风高”和京东服务电话特写等。在深层植入上,多次通过直接的语言对白来表现京东的某个特色,特别是顾小白梦境中进入京东仓库一节,把京东的“月黑风高”特色促销较为自然地融入剧情当中,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因为广度,消费者在不断重复中对京东全面认知;因为深度,消费者在情节演绎中对京东印象深刻。加上《男人帮》的影响力和超高收视率,植入效果由此而生。

当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植入,必然会伴随一种状态,那就是京东在剧中出现的次数过多。对此,消费者的态度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认为虽然植入次数多,但对剧情没有影响,可以接受;另一部分人对商业味道过浓并不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争议也是京东期望的,因为无形中京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二次传播。这样的人际传播是有效的,免费的,往往正是这样的传播达成消费者对京东的首次体验。

植入后:多样化传播 系统化整合

找对人,选对剧,进行了广度与深度俱佳的植入,应该说京东此次植入运作已相当圆满,但京东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进一步通过多样化传播来配合植入营销,从而加强效果。

首先是普通电视广告。京东的策略就是要让观众在剧中看到京东,在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广告中也要看到京东。

京东的电视广告分为数码篇和服饰篇,以孙红雷为代言人。数码篇中,孙红雷教大家耍酷,当中“拍她,就是夸她”,“有派就是有Pad”,“戴什么比听什么重要”等说法简约不简单。京东在售的蓝牙、录音笔、相机、平板电脑等典型数码产品贯穿其中。服饰篇异曲同工,“西服不一定打领带,混搭才是王道”,“领子越多就越有格调”等说辞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广告连贯紧凑,切合生活,趣味生动。最后的广告语:“Fashion学《男人帮》,购物让京东帮,全剧潮服(数码产品)京东有售”,不到20个字的文案,让硬广和《男人帮》及京东植入形成了紧密结合。

不仅仅在电视上,在各大网站、在楼宇电梯视频、在移动公交视频,处处皆可看到京东的广告影像。

与此同时,京东商城以“男人帮”为主题的促销随着《男人帮》的上映同步展开,让广告和促销形成了一个整体。在其促销页面中同样是孙红雷打头阵,在“Fashion学《男人帮》,购物让京东帮”的统领下,列出9大商品类别,每一类用一句“男人帮”风格的语言引领,这样趣味的促销页面设计,完全颠覆了纯粹以价格为噱头的模式,对京东的品牌形象大有裨益。京东在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推出“男人帮”主题促销的第二波――“男人帮求爱密码”,切合受众关注热点,亦达到较好效果。

男人帮剧本范文2

《男人帮》有多少翻炒可以重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播出前,赵宝刚接受媒体采访总结了电视剧《奋斗》热播的经验,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话题”对催热一部电视剧有着莫大的作用,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创作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获得了市场认可。实际上,从《奋斗》开始,赵宝刚的电视剧都有既定的“几板斧”,《男人帮》当然也没有对此免俗。

套路1媒体式做剧 ― 先炒话题再炒剧

2011年是赵宝刚执导20周年,但实际上在2003年《别了,温哥华》之后,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曾有数年在市场上反响较为一般,直到小投资、主创团队自身都并不怎么看好的《奋斗》,带来赵宝刚电视剧导演事业的又一次春天。赵宝刚此后在接受采访中总结《奋斗》的成功经验,将其归结于电视剧所讨论的有关80后奋斗、成长的话题引发互联网人群的热议,从而带动了传统媒体的热议,这成为赵宝刚后来“话题剧”的制胜法宝。

赵宝刚最新的电视剧《男人帮》,更是将这种“话题”发挥到极致。电视剧每一段开头都是由孙红雷的独白引入一个婚恋话题,结尾由孙红雷的独白总结这一话题,前后几集情节围绕着同一婚恋话题展开。在《男人帮》中,探讨了诸如婚外恋、姐弟恋、精神恋爱、师生恋、办公室恋情、、红颜知己、婚前同居、浪漫、性骚扰等多个热门话题,可谓案例翔实、论点鲜明的“婚恋教科书”。

套路2都市恋情 ― 三个男人和他们的爱情

对于丰富的话题设置,赵宝刚需要足够的例证来论证这一点,《奋斗》之后的话题剧中,每部剧里都有三个“闺密”一样的男主角,以及他们遭遇的爱情。而在《男人帮》里,同样有三个性格、身份、爱情观念迥异的男人。孙红雷扮演的顾小白是个宅男,他先后爱上姚笛饰演的小雪、王珞丹饰演的莫小闵、俞飞鸿饰演的姗莉,而这三个女人也分别代表男人对女人认知的三个层次;黄磊扮演的罗书全是个理工技术男,与王若心饰演的杨晶晶、王子文饰演的潇潇、隋俊波饰演的Amy产生三种不同性质的爱情;汪俊扮演的左永邦则是个婚姻失败的多金男,不甘愿被婚姻再次捕获的他也不断遭遇各种诱惑和暧昧。正是围绕身份、性格、恋爱方式迥异的三个男人及他们旁边八至十个女人,这些丰富的情感故事能够用丰富的例证来论证赵宝刚对电视剧预设的各种话题。

套路3俊男靓女的超明星阵容

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中,男女主演都靓丽时尚,非常养眼。因为出演赵宝刚的电视剧走红的演员也不在少数:陆毅、袁莉、李小璐、李小冉等。在《婚姻保卫战》中,赵宝刚邀请到袁莉、马伊、马艳丽、于娜、孟广美、黄磊、佟大为等超强的明星阵容。在《男人帮》中,也邀请到三年没有拍过任何电视剧的孙红雷担纲男主角,并有王珞丹、姚笛、隋俊波、王子文等靓丽女星加盟。据业内人士称,赵宝刚就是凭借故事大纲和一干主演,在一周之内完成了《男人帮》的预售。

套路4充满都市感的场景和道具

赵宝刚的话题剧往往能够抓住年轻的、互联网受众,原因之一也在于剧中充满时尚和都市感的场景和道具。《奋斗》热播后,夏琳戴的项链在淘宝成为热销品;《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随处可见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在《婚姻保卫战》中,主人公居住的小区、衣着的品牌、出入的场所都打上了都市中产阶层标签;而在《男人帮》中也毫无例外,该剧全部在上海拍摄完成,剧中男女主演用的各种电脑、驾驶的车子、居住的小区、约会的场所,以及主演花样百出的眼镜、围巾、配饰,都充满了都市气息。

导演有话说

面对我们提出的“翻炒质疑”,赵大导宝刚兄说这只是理解不同,他认为,正是有了某些共同的元素,电视剧才能取得成功。确实,如果套路可行,为什么不能一直沿用。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当你有这三个东西的时候,找谁来演都是可以的。”

赵宝刚:“别说得我像别的都拍不了只能拍这种似的”

南都娱乐:《男人帮》是要为男人说话了么?

赵宝刚:没有这个意思,是要让女性更了解男性。这个剧本是去年无意中到我手里,后来我想好怎么拍,就找到了这个角度。现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找不愉快,是双方相互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想通过这个片子说什么呢,说说男性在背后都是这样谈论女性的―情感啊,生活啊,男女之情啊,怎么八卦啊。也告诉女性,是不是有些要求就不适合男性了?反回来说,女性的一些要求,男性是不是也不理解。通过这个片子增加理解,其实就是这个目的。

南都娱乐:增进男人和女人的理解?

赵宝刚:是,这个戏就是真实。不像原来的作品,塑造成好人的角色,就往他身上贴了好多正面的东西,这个戏男人女人都是很真实的。很多可爱,也有很多缺点。这个戏三十集有三十个标题,每个标题讲了一种现象,比如说“以爱的名义”,比如说“选择”,比如男人喜欢女人,其实喜欢的是追求的感觉。是以男主人公比较客观的叙述角度来说的。

南都娱乐:一直以来您的都市情感剧都很出彩,这是不是您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了?

赵宝刚:这谁说的?是说我别的都拍不了只能拍这种么?我是比较喜欢现代都市题材,我喜欢现代生活,喜欢了解现代人的想法,我觉得你所表现的东西能和现代人产生一些共鸣,能产生一些文化引导。

南都娱乐:在现代剧这个题材中,有哪些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么?一定要有帅哥靓女么?一定是复杂的情感纠葛么?

赵宝刚:也不是这些。主要三方面吧。第一是故事的共性因素,你说的这个故事,大多数电视观众是感兴趣的;第二个是个性因素,一定要有你个人的观点,对社会的看法;第三点是一定要有文化影响,你表现的东西能影响一些人,这是现代题材里比较重要的要素。当你有这三个东西的时候,找谁来演都是可以的。

南都娱乐:是怎么总结出这几招的?

赵宝刚:我说这东西,对每个电视剧都适合。最终这个戏能不能得到关注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电视本身是大众的,必须有共性。想吸引观众你的这个观点也要有引领性,有点话题,能够让人家感兴趣;说到底是要了解当代社会。我会想,到底80后是一个什么群体?尽管80年代的生活条件还不是特别好,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已经转变为非常呵护的教育方式了,加上穷人和富人教育子女的差异,他们长大之后带有的观念就发生碰撞。当你了解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找到了80后思想意识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人们会说80后是激情与迷茫的一代,知道了这些,在表现年轻题材的时候,就很清楚。

群众发言

赵轶佳 (财经记者 ,26 岁):我觉得他还挺能说故事的,说的故事挺真实的。

张怡微 (青年作家 ,25 岁):语速很快,语言包袱很多,需要灵活的脑袋,才能跟上剧情。

Endworld (古典音乐爱好者, 27岁):大部分女主角很好看。

Joyce (央企行政 ,26 岁):他剧中的主角总是幸福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朱敏洁 (外企HR, 30岁 ):国产剧里很不错的导演,每个人物都仿佛就在身边,每个故事都平淡中蕴含深深的力量,是难得让我能从头到尾都看完还觉得很给力的国产剧。新剧听说过,说起来我做实习生时采访的第一个人就是孙红雷!聊了一个小时呢,不过他肯定早忘记了……

陈慧芬 (退休 ,57岁):老老少少都看,我们上一代人也看《编辑部的故事》,虽然对剧情的印象模糊了,但盛况还是记得的,第二天上班也都在讨论。

专家总结

他只是了解自己的特长,所以大众都很热爱

男人帮剧本范文3

[摘要] 《士兵突击》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军人的形象。这些军人的气质形象打动了观众。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被视为社会的“他者”,相对而言男性则成为与他者相对的“此者”。在描述此者的世界中,编者不是用男人看男人的视角,而是女人看男人,这就是他者的此者世界。在这部只有男人的电视剧中,男人之所以真男人,是具备了社会人的所有特质,包括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他者的视角讲述了此者的世界。

[关键词] 《士兵突击》 此者 他者

2007年的暑假,有一部军旅题材的影片引起了犹如“超女”般的追捧——《士兵突击》是一部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构造出一个纯“爷们”的感情世界。这边没有美女(甚至连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没有爱情、没有明星的“三无”电视剧一下子冲进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观众所热爱的电视剧,多少有点出人意外。更有这样的评论:男人看了折服,这才是真汉子;女人看了失色,这才是完美男人。这部电视剧热播之后,很多观众成为了这部片子的忠实“粉丝”,并称自己为“兵迷”,其中不乏众多年轻的“女兵迷”。在日韩剧流行、港台剧泛滥的言情电视世界中,为什么一部关于士兵的电视剧会引起这么大的效应呢?本文尝试用女性主义的他者视角来分析。

“此者”是相对于“他者”而言,更多的研究者所思考的是相对性的研究。且学界对于“此者”的研究很多,但是这种提法却很少,主要是基于女性主义的“他者”视角。对于他者内涵的探讨,较早出之波伏娃的《第二性》“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此后的研究中认可了女性作为他者是相对男性作为此者而言,两者之间虽有相互性,但并不是他者在把本身界定为此者的过程中树立了他者。这也就是说,他者是被此者界定的。而《士兵突击》这部影视作品所构造出来了一个纯“此者”的世界,而在众多“他者”眼中,“此者”又是被“他者”所建构。也这是这样一种两者互相建构的过程中,《士兵突击》取得了成功。两种气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常会相提并论,而且具有内涵往往也是两者相对而言。女性气质指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形象特质(如:被动、依赖、柔弱等),这些特质包括了对男性的性吸引力。而男性气质则指社会文化中男性被界定应有的生理和行为特质(如:强壮、勇猛、刚强等)。这二元观不但是社会关系的结构,也会影响个人心理的发展(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并非永恒不变和各地皆然,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时间,有不同的内容。《士兵突击》在剧情上,又紧紧扣住一个最为关键的因子——气质,剧中都为男性,男性所具有的刚毅和坚强等气质特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不乏柔弱和敏感等女性气质因素的一面。正是这种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碰击,并且被赋予在传统的强者——士兵身上则更是一种升华。

剧中所描述的是“此者”的军旅生活《士兵突击》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叫许三多的农村“傻”孩子被父亲逼迫参军,成了一位“钢七连”的兵,然后在魔鬼般的残酷艰苦训练中出尽洋相,逐渐磨练成全团的尖子兵,并成为兵梦寐以求的“老a”。但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失手杀了人,他迷失了方向,此后又在连队里找回了自我。其实故事不仅仅就是许三多一个人故事,而是在他周围一群兵的故事。在许三多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位曾经给予他帮助的兵,都展示出“此者的女性气质”一面。

整个电视剧一直以部队为场景,描述了一群当兵人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中国阿甘”式的人物,但是所展示出来的却是柔情似水的战友情。特别是在钢七连解散、善良的史班长、真男人伍六一以及硬汉袁朗的身上,看出的是那种本不该是男性所具有,但是却又着实让人感动的气质——阴性气质。

如果说钢七连解散时,和别的连搭伙的连长和三多执着的吼着钢七连的歌时是将男人的阳刚与无奈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史班长对许三多父亲般的教导则是一种真挚的善良,他所代表的是军营里最温情最善良的部分。善良到面对许三多这样一个呆头呆脑死不开窍的家伙,他生生的得罪了全连的人:善良到为了一个承诺,他能陪上自己的前途。他是一个永远都会为别人着想,可却将微笑之后的苦楚独自扛下的人。复员前长安街的车里,他在连长的怀里放声大哭,像个孩子一样,哭出了他所有的苦楚和对军营的眷恋,也哭痛了所有人的心。这似乎本不该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所应该展示出来的,可是《士兵突击》却真实地展示了那份柔情,并且博得了众多观众的心。

伍六一和袁朗在剧中所要体现的正是男性所具备的完美气质,刚毅、硬朗、坚强、勇敢,似乎他们都是男人中完美的典范。伍六一的感动在为了帮许三多劝他爹回家,无悔的背负起军旅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记过处分:在于老a选拔的最后关头达到高潮,瘸了一条腿的伍六一不愿被同情,不愿成为负累,在挣脱不了许三多的时候,毅然拉开了求救弹,在弥漫的黄烟里,竟如胜利般狂笑:“跑不动了!弃权了!”摔倒在地的他将求救弹扔向已经惊呆了的许三多:“跑!你看我已经被你逼成什么样子了!跑啊!”当许三多顺利到达,躺在担架上被抬走的伍班副向许三多招着手,脸上的笑却是那样纯那样美。

男人帮剧本范文4

一、类型杂糅、风格类型混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和杂糅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世界各国类型电影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附和着这个趋势发展。韩国喜剧电影在其发展的起步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发展趋势,在许多的韩国喜剧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喜剧类型元素,甚至可以看到动作、爱情等其他各类型电影元素。事实上,韩国喜剧电影呈现出的最大优势便是和不同类型杂交与糅合,喜剧类型电影最能彰显电影的娱乐化要求,和其他电影类型都有结合,形成了青春爱情电影、政治喜剧、历史喜剧、黑帮喜剧、惊悚喜剧、家庭喜剧等电影类型。

在《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我的野蛮女教师》等这一系列“野蛮”电影中可以看到多种类型风格的混用。比如《我的野蛮女友》是“爱情片和浪漫喜剧的混合类型”。女友不论是如何的“野蛮”,其行为是如何的打破观众的固定思维方式,很明显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女友的“野蛮”依旧来自于爱情(女友失去前男友之后一直沉浸在痛苦中无法摆脱,为了掩饰这种痛苦她用“野蛮”来伪装自己),只是这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比较个性、独特罢了,所以其归根到底是一部爱情片。

然而从叙事策略上看,《我的野蛮女友》又并不是一部单一的爱情片,而是在爱情的进展过程中加入了其他的类型元素———浪漫喜剧元素。影片之所以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在这部喜剧中加入了诸多的浪漫元素,如男女主人公在公园漫步的桥段,“野蛮女友”发起小脾气,突发奇想地让男友和自己换鞋穿,最后又诱惑男友穿着自己的鞋,满场飞奔,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看着男主人公,穿着“野蛮女友”的高跟鞋,痛苦又幸福地追逐着女友,笑料百出的同时,又让我们羡慕这对情侣的浪漫风情。

二、反传统、反类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

韩国喜剧电影在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有反传统、反类型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诞生了多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喜剧影片。如黑帮喜剧《加油站被袭案》与传统黑帮片不同,这部影片呈现出拒绝历史深度、消解对道德的深层次批评而更多的利用非逻辑的画面来拼贴,以此展现一种非本质、非思想、非关联的思维方式,注重偶发性的表层叙事,缺少纵深感。

影片的情节荒诞离奇,充满喜剧性。影片的主线虽然很明确(几个小混混抢劫加油站),然而,缺少传统黑帮片中层层递进的叙事模式,只是深度平面化地表现了小混混们在加油站的近似无厘头的破坏、报复的闹剧。因为没有了传统黑帮片严谨的叙事模式,因而整部影片充满了不确定性,使得情节的展开显得荒诞滑稽。因此,《加油站被袭案》运用了夸张、幽默的暴力描写,很好的颠覆了传统黑帮片的深层叙事模式。《我的野蛮女友》引领了韩国喜剧电影新时期的叙事风格:由喜转悲、悲喜交加。喜剧类型电影的风格无疑是该片的主要基调,但它又不是单一风格的纯粹喜剧。

后半部分风格明显发生转变,不再是一味的搞笑,而是渐渐变得严肃、凝重起来。随着剧情的发展,男女主人公几次无奈的分离、地铁站里几次相遇和擦肩而过,欢快的风格中陡然多了几分悲凉;由于长辈、事业,更重要的是“野蛮女友”面对逝去的与现在的两份真挚感情,无法取舍,最后不得不分开。在山顶分手的那一幕,全剧悲情达到了高峰,感动得几乎让人流泪。在随后的众多喜剧影片中,如《梦精记》《色即是空》《杀手公司》《家门荣誉》《淘气烘面包》《光复节特赦》《归来的传说》《我的黑道老婆》系列、《我的野蛮女教师》等众多作品,这些同样类型的喜剧影视作品在叙事模式上都表现出了大致相似的特征,即我们前面总结的“悲喜转换”。虽然表现的题材与手法各有千秋,但这些作品无不在其中凝聚了“悲喜交加”的叙事特征,将喜剧类型片的叙事模式的精妙之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韩国传统文化

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定位十分相似:受儒家观念的影响,尊崇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严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观念,遭遇到后现代大众文化的颠覆与解构,在众多韩国喜剧电影中擦出闪亮火花。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代表的野蛮系列影片用十分特别的方式颠覆了传统中男强女弱的性别模式。虽然有很大071M风格与特色OVIELITERATURE电影文学2011年第2期程度上的戏说成分,但从荧幕上野蛮女性受欢迎的现象以及《我的野蛮女友》有其生活原型的事实,说明这种看似另类的荧幕形象不仅仅是夸张搞笑,而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和大众认同基础上的。

该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了一个在以前影片中少有的“野蛮女友”角色,“女人打男人”也成了该片的最大噱头。“野蛮女友”是剧中绝对的一号主角,她如同一支带刺的野玫瑰,外表虽清丽脱俗,但一出口就是“想死啊”“我会杀了你”“你死定了”之类令人毛骨悚然的粗言恶语。她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稍不顺意就动手动脚,甚至想出许许多多古灵精怪的方法诸如在地铁里打赌、在学校换鞋等来“考验”那苦命的牵牛。传统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文化现象被“野蛮女友”撕得粉碎。不论是角色的人物性格设定,还是语言、动作、表情等外部的演绎性解构的阐释,“野蛮女友”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戏谑和嘲讽。在《我的老婆是大佬2》中,一个经典桥段将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推向了高峰。

由申恩庆主演的黑帮老大,为了完成身患绝症的姐姐希望有个小孩的愿望,不得不主动与假结婚的男主人公(朴俊圭饰)寻求发生关系。在这段经典场景中,黑帮老大既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出现,然而妻子在夫妻的权利争夺中完全处于上风。她既可以毫无理由地拒绝丈夫合理的要求,但当她希望得到时却近乎了丈夫。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女主人公对丈夫拳打脚踢,强行剥去丈夫衣裤时,不得不佩服导演颠覆韩国传统文化中男性占据夫妻主导地位的魄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观念的戏谑和嘲讽在韩国喜剧电影中被推向了极致。

四、夸张的肢体表演和独特的语言特征

与世界范围内喜剧电影的发展趋势一致,韩国喜剧电影也尤其注重人物的肢体语言,充分把握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在表现喜剧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韩国喜剧电影在这一方面依然有其独特的一面。与我国的冯氏喜剧和周星驰喜剧不同,韩国电影人在运用肢体语言方面可以说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完全没有我们国产喜剧电影那么含蓄。韩国电影人在喜剧电影中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时不时在影片中展现令观众咋舌的肢体动作,令观众捧腹大笑。如早些年的《犯规王》,演员笨拙的动作给影片增添了几分风趣,还有《加油站抢劫案》,通过一连串滑稽的故事情节逐一展现人物性格,它们使原本生硬的动作片成为一种娱乐味道更浓的喜剧片。

五、音乐元素促进情节转换在“反传统、反类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

一节中提到,《我的野蛮女友》引领了韩国喜剧电影新时期的叙事风格:由喜转悲、悲喜交加。那么促成悲喜转换的元素有哪些呢?音乐就是促进情节转换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的野蛮女友》悲喜转换最重要的情节中,逃兵抓住牵牛当做人质,“野蛮女友”对着逃兵真挚地说了一番“什么是爱情”,背景音乐就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并且听了之后感人至深、让人动容的Ibelieve。悲伤感人的旋律一时间似乎让人忘却了这是一部喜剧片,这首歌曲很好地完成了促进情节悲喜转换的任务。

男人帮剧本范文5

江湖杂谈

青春岁月

现在,混黑帮是混暧昧的

不知道钮承泽是如何定义话题盖天、博得眼球的新作《艋》,如果他说是青春片,甚至是偶像片,那我觉得该片质量堪称上乘,有各色型男,有洒狗血的煽情细节,甚至有能够让时尚达人为之兴奋的复古元素⋯⋯难怪连大美女舒淇友情探班时都发嗲给豆导,要轧一角客串下,回味下当年她青春无敌以太妹之姿独立街头的派头。

前三十分钟是最让人满意的片段,蚊子如何从一个不知道生父是谁的老实孩子,被穿校服的小流氓欺负,逐渐被激发出好斗、叛逆的性格,特别是和尚教导的那一“金句”:你今天不弄死他们,他们明天就要弄死你们。很简洁也很生动,带出了在艋的草根生存原则。当蚊子打算翻墙逃课,回首看看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走上不归路。如果豆导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拍出既浪漫又有史诗格局的《美国往事》,那能够达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水准大部也是善莫大焉。但或许因为拍过数部清新、够文艺腔的偶像剧如《我在垦丁天气晴》,越往后就开始不节制地抒情、文艺起来了。本片的最大成功在于青春,但败也败在青春,血不是热的,而是温吞的暧昧澡堂水。文_林冲

黑帮格局

再血腥暴力也是部娘娘腔的言情剧

如果你看过钮承泽拍过的那部大受欢迎的《情非得已》,就不应该被“青春黑帮片”给欺骗了――作为导演,钮承泽的趣味根本无法让人联系到黑帮,这根本不是一个跟黑帮片有任何关系的电影。黑帮片在杨德昌那里,是凛冽的不含半点含糊的真实刻画,是最原生态的粗口和桀骜不驯;在杜琪峰那里是血肉、残忍与狡诈的慢动作美学;即便在姜文的小混混黑帮片里也有一种黑色的残酷青春;更不用说在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那里的宗教般的严肃和残酷的创意美学了,黑帮片至少要保持一个“黑色的帮派”的原始定义。而在《艋》这部号称黑帮片的作品里,钮承泽展示的则是一部青春舞动、温情绚烂,甚至有点娘娘腔的言情剧。这里的斗殴、暴力、械斗、街道⋯⋯都是一些佐料,类似于琼瑶剧中的惨淡的哭、悲戚的哀号或者精致而虚无的对话。

钮承泽深知商业规律,或者说他是一个骨子里偶像剧的导演,在《情非得已》里,他有才华、有诚意,但是这部市场叫座的新片两者都看不到,只有小聪明。这又应了谁说过的一句话,华语导演,不要相信他能连续拍出两部能看的片子来。看来,台湾人,也不例外。 文_朱白

怀旧片段

为台北人留存记忆

蚊子他们是“六年级生”,那时尚未没落的艋,靠近最热闹的西门町。金钱与女人汇集在这个区域,也因此这里角头林立、龙盘虎踞,一个万华就有七十几个角头,每个角头都想在这个地区称王,这些都是台湾人耳熟能详深入骨髓的青春往事。历史感强烈,又不是精英文化主导的产物,才能刺激大众追看和热议。艋的街头政治,不限于青年力比多冲动,起点却是亲情、友谊、义气、生存权。

正如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留下了1940年代的细节,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重组眷村视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则是留存台南的风土人情,而《艋》全盘激起台北人集体记忆。电影的重要功能,在利用光影来记忆和还原时代,费穆的《小城之春》、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杜琪峰的《文雀》、吕乐的《小说》分别呈现江南乡下、香港的上海人社区、老码头和小偷作业、小说家的音容笑貌,都令观众目眩神迷。巴黎、纽约、成都等城市,也分别以“我爱你”为叙述母题进行微观叙事,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自信。 文_云飞扬

偶像当道

三分义气+七分暧昧=十分男色

曾志伟说《艋》令他想到了《英雄本色》,但当你看到阮经天、赵又廷、凤小岳这些典型21世纪审美的偶像脸庞,你怎么会把他们跟潇洒的周润发、正气的狄龙、冲动的张国荣联想到一起呢?他们才是真正怀旧的、复古的,但过去再美好,也都俱往矣。

男人帮剧本范文6

选秀节目以剧情为王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海选阶段。基本上,每个选手在海选中除了有唱功还要接受编导的“面试”,这个“面试”可能持续2个小时,也可能是2天。一名曾受邀参加某选秀节目的选手讲述了接受“面试”的过程,“他们要了解我从出生到现在每年发生的事情,巨细无遗,父母等直系亲属也会遭到‘盘问’”。在这一对一的对谈中,节目组派专人与选手聊故事、聊背景、聊个性,看选手的身世是否符合需求,有没有可挖掘之处。偶尔,一些被淘汰的选手甚至能因为本身的“好故事”被挽救回来。一位曾亲身参与选秀节目编剧的工作人员透露,近期大热的某男选手最初唱的是《好久不见》被淘汰了,后来节目组发现他和女友的故事很有话题性,便重新包装,打出爱情牌,凭一曲《董小姐》顺利晋级。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好故事,一位资深综艺节目编导向透露:“没有故事,自然有人帮他们写故事,有一种职业叫‘电视节目编剧’,他们会全程跟踪了解选手,设计故事情节。”《我的中国星》总导演臧志也明确地表示:“编剧团队里的作家像隐形人一样全程跟踪每个选手,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选手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任务,让选手的性情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为了挖故事,编剧团队自然非同一般。现在,每个选秀节目都配有编剧团队,每个编剧团队至少二三十人,一人对接五六名选手,这些编剧们的生活经验丰富、文笔出彩,全程跟进写台本、梳理故事,随时抓取亮点,为选手们献计献策。即便选手本身的故事太干瘪也没关系,编剧团队会给故事的每个部分“加料”,变得绘声绘色起来。天娱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晖称,导演组还会与选手打成一片,一起吃盒饭,观察真性情。

除了帮选手本人编故事之外,节目组还要发动“亲友团”的力量。老婆替被淘汰的老公鸣不平,爸爸在一边抹泪声援,“我爱你”的深情对白随处可见。

选秀要好看,导师也要配合。李宇春首当“快男”评委妙语连珠,甚至连“锋菲恋”都勇于调侃;黄晓明与韩红的“黄红组合”是《中国梦之声》中最引人注目的搭档,不时出现的“皇上与嬛嬛”的段子已成了节目必备的开心小剧场,“Angelababy” 也成了韩红口中的高频词;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吵吵闹闹,拉帮结派,互相调戏得好不热闹。《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说,节目有个隐性规则,导师之间一定要是好朋友,互相不认识形成不了这样的气场。除了节目组,每个明星的经纪团队也会出谋划策。

上一篇实习辞职信

下一篇校运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