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动画范例6篇

3d动画

3d动画范文1

建立3D结构图和动画库可以优化教学

教授生物化学课程时,如果用直观、动态和形象的手段让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让其在感知基础上认识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就能建立正确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加以理解和记忆。动画能把生物化学过程用动态、具体的画面展示出来,以虚拟的方式传递不同信息,模拟知识点的情景,使学生对模糊的概念、抽象的理论有清晰的理解,将微观的生命活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系统,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运用动画库进行教学的同时与语言讲解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实效性。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对照、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如在讲授辅酶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时,结合动画教学可以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使认识过程发生深刻变化,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D结构图和动画比传统的实物教学模型优越

量子化学软件系列的图形软件,可以准确按比例制作不同生物化学分子的彩色3D结构图。应用FLASH技术,可将这些结构图创建成生物过程相关生物分子的动画。如果用相应的软件,制成具有一定输出格式的文件,就能将各章节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集成的动画库用光盘存储为数量众多的动画模型。在教学中用动画模型取代实物模型,就能克服后者因体积和重量造成的携带不便,更新换代速度慢和不易修改等缺点。由于动画形象逼真,能够按比例模拟生物分子复杂的结构,因此,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计算机软件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模型的修改与新建,及时补充新内容的模型,达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有了完备的生物化学动画库,教师不必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画图和展示教学模型,从而极大地节约了课堂讲授时间,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习题讲解或专题讲座。

利用3D动画库教学的实例

1辅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辅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是酶化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前用幻灯片、图片和模型可以帮助那些具有较强空间想象力的同学进行理解和记忆,但仍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眼睛和大脑容易产生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对那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更大。将这些内容制成3D动画后,其组成和各个部分的连接顺序就会变得形象、动态和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DNA和RNA的组成、结构,碱基环外和环内的化学反应以及碱基顺序的测定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让其容易掌握和理解,将这些内容制成3D动画,将核酸碱基顺序的测定动态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就容易理解、记忆这些内容,而且3D动画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3D动画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3D动画,虽然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不好把握课堂节奏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可以边讲边写,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3D动画教学方式后,动画是事先做好的,可以替代板书内容和教学模型的展示,节省了时间。但这样可能会加快课堂节奏,如果把握不好既不利于学生课堂记笔记,还会减少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让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和兴趣下降等问题。

2可能使教学方式模板化

采用3D动画教学,教师容易受到动画和课件的束缚,影响教师的讲解风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降低。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照着多媒体宣读,容易让学生有照本宣科的感觉而失去听课兴趣。过多使用动画中的声像效果,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略教师的讲解。

提高3D动画教学效果的途径

1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采用3D动画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图像描绘和文字书写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提前熟悉课本上的内容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3D动画,发挥自身个性。

2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使用多媒体3D动画时,不能一味追求信息量大而忽略了教学节奏,应在屏与屏之间、动画与动画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把握好时间间隔,让学生有时间看,来得及做笔记,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3d动画范文2

关键词:3D立体影像技术;动画电影;滥用;舒适度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影响

随着《阿凡达》动画电影1受到人们的肯定,随着电影3D—IMAX立体放映厅技术的成熟,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3D立体影像技术2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电影和动画片制作,如《飞屋环游记》《冰川时代》《小黄人》系列等。进入21世纪,此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显示技术。这些影片或者动画片取得的成功,让许多人误以为3D立体影像技术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保证、拯救电影的良药,是缩短国内与国外动画片制作差距的关键。这种种对3D立体影像技术的偏爱,导致了3D立体技术的滥用,造成动画片制作上资源的浪费,正如动画电影方面的专家艾伦-本森(EllenBensen)就觉得电影公司在技术上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电影情节本身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题材、所有的动画片、所有的镜头,只要运用此技术就可受到观众的青睐。

二、正确认识3D立体影像技术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本质

3D立体影像技术实际上就是两个并列的画面组成的总画面,或者说是互相并列的两个画面。利用两眼看同一物体,不同成像在大脑中的差别,让观众看到的影像在屏幕水平面上产生视差[3],增加维度带来更好地感受屏幕效果,开创了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屏幕不再是单纯的画布,它就像窗户一样清晰,3D效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新技术、不是万能药

其原理早在1838年,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现:人的两眼间距约为5cm(欧洲人平均值),看任何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重合,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视角差异经由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能区别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便是人眼会产生3D视觉的秘密—偏光原理,至今为止几乎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早在1838年出现影院时就出现,但发展趋势经历了升降升的一段历程,有明显的三段历程。最初在1838年,这时期为实验阶段。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明了一种名为“反光式立体镜”的装置,用来观看他的3D立体画,把此技术引进绘画中。因技术未成熟未能在电影中实际运用,渐渐消退。20世纪50年代迎来黄金时代,源于与电视的出现与流行,为了把观众从电视夺回来,3D立体影像技术作为电影份特效,取得一定的成绩。此时,立体眼镜就起源于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因不真实技术不完善,而又慢慢被大众冷落。然后在2000年又迎来新的复苏如《阿凡达》等优秀作品,掀起了全球3D热潮。因此时正确认识到此技术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而是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从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万能药,不能盲目滥用。所以,不是什么题材的影片或者动画片使用了3D立体影像技术就会吸引观众,用得不好只能哗众取宠,甚者弄巧成拙。那把3D立体影像技术放在哪里?如何应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

三、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必然性

(一)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优势

3D立体影像技术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其制作步骤的繁复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真人拍摄的电影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比较少,然而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则多而成功倍受青睐。因为动画片制作技术已逐渐成熟,尤其CG动画片制作相对于电影与真人拍摄电影优势,只需要设置多一个角度的摄影机渲染就能很好制作出立体技术需要的画面。恰巧动画片的虚拟性需要,其动画角色动作的夸张,对于未来或童话虚拟场景的建构也适合立体特效的优势发挥,而且动画尤其三维动画大部分都是用软件建模,动作绑定制作出来的。只要设置两个视角的摄像机模拟左眼和右眼,就可以达到3D立体影像技术制作的要求,其可控性强可以从不同视角制作镜头,达到理想效果,易于调整修正、调整。

(二)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局限性

但是,不是所有动画片段题材都使用3D立体技术的运用。动画片大量的后期合成也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的批量生成,要十分精准,适当增减。在某个程度上讲,动画片的完善、制作人对艺术追求不能完全用立体技术来体现。

(三)需适配动画片情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因为动画片要充分利用立体影像技术讲故事,立体影像技术不会超出故事题材和既定的范围。一部好的动画片会通过立体影像技术而获益,好的技术不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应。通过介入感来提升紧张感,可以适当运用在恐怖探险题材的动画片上,但不会在提升喜剧因素或者浪漫因素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当观众而不是参与镜头角色人物中去。另一方面,动画片往往是夸大,要用到特效。尤其探险类动画片,动画角色到了未来世界中,这时身临其境的剧情需要与立体特效的长处就可互利互助,通过介入感吸引观众。所以,不能盲目运用立体影像技术在动画电影中。

四、运用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分侵入观众的视觉空间

过分侵入观众空间,一方面产生不适感,另方面产生视觉疲劳不再有冲击力,阻碍立体技术表现的镜头。可通过调节视差来降低立体影像技术的滥用,不是每个镜头都要用强烈的视差来突出其立体感和观众的介入感。

(二)避免特殊角度、切换方式

在二维的镜头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蒙太奇镜头切换方法,如镜头、叠化、模糊等等用立体特效表现会产生混乱,产生镜头躁点。一些角度的拍摄90度的仰视、俯视或者极端角度的透视,不能运用立体技术,超过两眼视差的极限。因为在两个角度制作时就会难于合成光学统一生成立体画面镜头,即使在三维动画制作中也是如此。

五、动画电影发展的未来趋势

但上述立体效果,还受到观看角度和距离的限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3D立体影像技术能突破技术瓶颈,进入裸眼3D立体影像技术,服务于动画电影制作,让3D立体影像成为新的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们的想象力清晰可见,让国产动画电影再次腾飞。希望上述观点和建议能让此技术更好的服务动画片制作。

参考文献:

[1]戴闽鲁.最新立体影像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3d动画范文3

关键词:落后性;实践;补充;教学成本

3D动画技术也可称为三维动画,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发展,三维动画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一项成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3D动画的应用使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多媒体教学,从而对多媒体资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一、计算机教学应用3D动画的必要性分析

1.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落后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演示法,演示法的主要特征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缺乏趣味性,使本就枯燥的计算机课堂变得更加单调。这种方法下,学生貌似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但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参与操作的思考过程,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D动画在计算机中进行应用就凸显了优势,3D动画的特点就是直观、趣味性强,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恰好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落后性的状况

2.没有具体的实践考核措施

现阶段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计算机教学的意义与作用的效果下降。例如:由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落后,致使学生不能够得到充足的时间,从而在教学效果上也大打折扣。3D动画技术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并不算高,一般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都能够满足,在技术层面上,教师通过专项的研究和学习,能够具有将3D动画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能力,从而丰富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教学资料,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计算机教学中3D动画的应用

1.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作为一项全新的计算机技术,3D动画更完美、更完整地展现了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实特征,从而实现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一个更加生动、逼真、形象的学习模型,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形成更深刻、直观的理解,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从侧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为传统多媒体资源给予补充

在计算机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自主完成实践操作过程,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时间与空间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利用,3D动画能够直观地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利用虚拟技术呈现出来,并对教材知识进行规整与补充,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抽象、不宜理解的缺点与不足,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3.节约教学成本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受计算机学科特点的影响,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因此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消耗,长期下来将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成本。3D动画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教学成本,通过3D动画,原本必须要进行实验模拟操作的问题,现在只需要制作一些3D动画,就能够将操作的过程全方位地呈现出来。

4.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计算机教学运用3D动画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生活中的事物与元素,注重生活元素与3D动画元素的结合,对3D动画制作与应用的环节进行梳理与研究。通过合理的逻辑分析,制作出适合教学与学生特点的3D动画素材。

3d动画范文4

关键词:3D动画;视觉传播;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一、视觉传播与意识形态

视觉传播与意识形态具有紧密的联系,如阿尔都塞的界定,意识形态就是一个表征体系。在他看来,意识形态具有一种实践性社会功能,即“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个体一旦被意识形态询唤为主体之后,便将屈服于主体的诫命,自觉自愿地臣服于意识形态的规定性,从而成为意识形态的“顺民”,于是既定社会秩序便不会受到任何威胁。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正是在如此不断的主体“询唤”中,完成既定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从而起到维持既定社会结构的目的。

而在这种通过国家机器对既定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中,视觉传播便构成一种必然,因为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图像或者其它媒介手段,都涉及到一个“呈现什么”和“如何呈现”的问题,正是在呈现之选择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想象性体验关系包孕其中,意识形态的建构才能够得以完成。不论是何种文本,文字、图像、电子媒介等等,凡在公共领域中得以传播并作为消费对象的符号,均必须服从资本市场、权利、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大众审美接收方式等一系列制约性因素,其深层结构,即真实含义一般隐含在这一系统的表层结构之下,而在表征符码的背后,呈现内含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或政治涵义,即通过体制性机构的控制,对政治群体的利益加以再现和强化。

二、3D动画。作为单向度的肯定文化

文化理应保持其否定性的超越维度,而不能堕落为仅具有“肯定性”功能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观点。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本来应该是远离裸的物质现实的,它应该是一种非实际的存在,是一种幻象,从而天然持有一种反对社会实际状况及其机构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无关于文化的外在实际目的,而根源于其远离现实的非真实性存在,正是因为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其具有了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空间,从而能够对现实做出具有超越性的审视与反观。

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艺术便天然具有对现实进行批判的超越性维度。动画是一种“彼岸”艺术,因为动画从其自律性被确立开始,便与实拍电影在对现实的表现方式上“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实拍电影以“真实性”的再现来完成对现实的描述与思考,而动画则以极大的变形、夸张等方式完成对现实的“假定性”书写,它可以在保证艺术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前提下对现实进行极大的抽象与概括,也即是说,它具有着天然的对现实进行批判的超越性维度,正如我们在诸多动画艺术短片中所看到的那样(如《平衡》、《动物庄园》等),动画艺术在现实的否定性批判维度方面具有着极大的表现空间。动画首先在最为直观的影像层面上便与现实拉开了适当的距离,它是一种“远离现实的非真实性存在”,因为这种距离和“非真实”,使动画艺术天然具有了对现实进行“彼岸”终极关怀的视角与维度。当然,这里的远离现实,并非孤立绝缘于现实,而是指不被现实所裹挟,站在现实的对立面而冷静观照的思考空间,动画艺术从影像层面便天然具有了这样的静观空间。

但是,在3D动画视觉传播中,动画天然具有的现实超越性却遭到了彻底“去势”,从而堕落为肯定和维护现实既定秩序的单向度的“肯定的文化”。

“去势”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容的层面,另一个是形式的层面,即在内容上体现出的“去现实化”和在形式层面体现出的“感官化”。

内容上的“去现实化”是指3D动画在内容层面上具有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性。这一点又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题材的虚幻化,3D动画受到数字技术价值负载性的诱引,在内容上往往倾向于传播那些能够彰显视觉奇观的题材,诸如《最终幻想》、《机器人总动员》、《鲨鱼黑帮》等影片均将视角引入了非现实的虚幻世界。其实,综观3D动画诞生以来的一系列影片,大部分均属此类,很少有关注现实从现实出发的3D动画,现实被完美遮蔽以后,3D动画成为了脱离所指的“能指的自身游戏”,在一个不指涉现实、现实被完美替代的虚幻世界中自我游弋,从而成为了一种轻飘飘的失去重量的单薄符号;另一方面的“去现实化”则显得较为隐蔽,即在对现实的处理上采取一种“刻板化”、“模式化”的视觉传播方式,虽然大部分影片采取了非现实的虚幻题材,但不能不说有些优秀的影片还是传播出一定的影射现实的意图,比如《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但仔细分析这类似有现实影射倾向的影片,会发现一个更为令人失望的结果,即在这一类影片中隐藏着更为隐蔽的“去现实化”性质,因为在这类影片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是以“刻板化”“模式化”的面目出现的,这里的现实按照一种动画惯用的“游戏规则”来加以表现,比如“因果线形叙事”“善恶二元对立”“扁平人物形象”“大团圆”等等,在这样一系列“游戏规则”的过滤下,这类影片中似乎具有的一点现实影射性便被打回“原形”,它无非就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意图刻意安排的主观现实,而丝毫无涉真实饱满的客观存在,即使在影片中体现出的一定的冲突和对抗,也仅仅是为了叙事的叠沓和精彩,是为了更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投入,而非任何对现实的真实影射,现实的冲突和无奈更不可能在其中得到任何的展现,一切仅是为了叙事的圆满,为了巨额的票房,为了意识形态的潜在渗透,跟现实无实质关涉,它只不过借用了一下现实的“影子”而已。

相较于内容上略显隐蔽的“去现实化”,形式上的“感官化”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体现。与传统动画相比,3D动画体现出了鲜明的视觉奇观性,或者说,视觉奇观性是3D动画的魅力所在,当然,视觉奇观的彰显无法离开音乐、音响等听觉因素的辅助,不然对奇观的观感便会显得干瘪而无法饱满,3D动画正是通过对视听奇观的刻意强调和营造来调动起观众的极大感官满足,从而使观众沉浸在虽虚无缥缈却又极端真实可感的“视听盛宴”里“乐而忘返”,失却否定和批判的思想空间。我们可以从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的角度来理解3D动画“感官化”的作用,在马尔库塞看来,“为了特定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或许会使个人感到十分高兴,但如果这样的幸福会妨碍(他自己和旁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这一才能的发展的话,它就不是必须维护和保障的”。从这个角度讲,3D动画的视听奇观性便是一种虚假的需要,因为从动画作为一种艺术样态来考量,媒介形式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思想内涵,也即是说,彰显思想是第一位的,视听要素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是第二位的,但是我们在3D动画中所看到的一般现象是颠倒了的,视听要素成了第一位的,而思想反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这样一来,视听“感官化”的满足便不是一种真正的满足,反是一种真正的压抑,因为它是社会统治需求对个人真正需要的强行移植,这种感官化的满足得到的越多越密集,真正的思想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就越小和越是微茫,从而真实需求便“被替代”了,尤其考虑到视听奇观“虚假”需求的不可彻底满足性,当一定程度的视听奇观需求被满足时,更大和更为急切的视听奇观期待又升起了,如此循环,视听奇观便永远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的时候,于是,否定和反思的批判超越空间便在这种奇观的循环往复中永远无法摆脱逐渐萎缩和被完美遮蔽的命运。同时,视听感官需求的普适性和生理性,又使其能够在所有层次的人群中广泛流行传播,因为它是一种基本生理需求,又相对容易穿破思想的防线,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从而视听奇观具有了一种“糖衣”的功能,对“糖衣”包裹下的意识形态诉求起到了掩盖和修饰作用。

通过在内容层面的“去现实化”和形式层面的“感官化”,3D动画中的意识形态诉求便基本实现,那就是对否定和批判维度的“去势”,使其成为仅具有单向度“肯定”性质的文化形态,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方式是将“个体询唤为主体”,那么,在3D动画的“询唤”之下产生的“主体”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主体呢?

首先是视觉理解力渐趋萎缩。阿多诺曾经在《论音乐的拜物性与听力的衰退》中指出,和传统的听众相比,现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听众的听力已经严重衰退了,倾听的主体性、选择的自由与责任以及对音乐有意识的理解能力都丧失了,并且滞留在了幼儿的幼稚阶段。同理,在3D动画的视觉奇观侵染之下的观众,其视觉理解力也将渐趋萎缩,因为在视觉奇观的欣赏中,更多诉诸于生理的视觉,是一种视觉“轰炸”,而很少需要诉诸于思想,鉴于人类知觉中的惰性作用,在3D动画视觉奇观侵染下的观众将越来越惰于思考,而取一种不假思索的单向度“接受”态度,视觉理解力在此情境下将渐趋萎缩。

3d动画范文5

[关键词]3D动画 可视化交底 施工部署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89-01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设计新颖、规模宏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超高层建筑,尤其在一些发达城市建筑更具特色,这将在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部署在保障施工进度、人员安全、节约成本以及材料周转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 项目概况

深圳市南山区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为一栋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建筑总高度400m。本工程体量大,其中华润大厦结构总层数为66层,核心筒高度达到331.5m。该工程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专业分包商众多,科学合理的施工场地布置、大型机械设备的科学配置、合理组织材料运输是确保施工进度计划按期履约的关键。同时,立体交叉作业多,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均为本工程重要的危险点,因此如何合理设置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本工程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3D动画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大大提升了工程实际施工部署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3 前期策划

在该项目中,技术员通过3D动画技术从脚本创作到模型制作,再到后期的电影剪辑手法,最后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施工部署表现形式。该项目在制作方面,要求熟练掌握三维软件,从制作流程上说,包括优化CAD图纸,创建模型、贴图、特殊材质绘图、动画设计、灯光与材质调节、设置环境、渲染输出、后期处理等工序整合而成,它实现的是一种导演指挥式,以提前反映工程现场实际的施工部署状态。

4 总体施工思路

为了贯彻“主体快速”的进度管理理念,优化施工部署,精心组织施工。拟定以华润大厦为施工主线,优先安排桩基础、基础底板施工,底板完成后继续施工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地下室型钢柱及其他钢筋混凝土结构稍后施工,与核心筒剪力墙连接的梁板钢筋采取预留接驳器等形式预留。待核心筒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安装顶模系统,之后插入从底板以上的外框钢结构施工及其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通常底板施工完后,开始地下室钢结构安装,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地上核心筒施工,核心筒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安装顶模等施工程序,该流程有效的将地下室钢结构安装,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由关键工序化解为非关键工序,减少了核心筒施工的等待时间。外框筒水平、竖向结构滞后于核心筒结构施工,机电工程、幕墙、装饰装修工程分段及时插入。

5 主要应用说明

5.1 顶模系统安装

工况说明:

华润大厦塔楼核心筒施工至+9m,进行2台动臂塔吊(10#M600D和8#M900D型号)及顶模系统安装,拆除1#C7050型号平臂塔吊。

工况说明:

华润大厦核心筒顶模系统安装完成,安装两台动臂塔吊(7#M600D和9#M900D)后插入地下钢柱吊装。

5.2 新技术应用交底

临边剪力墙外侧模板加固、防漏浆

通过3D动画技术,进行新技术可视化交底,该工程自主研发了“双T型”临边剪力墙外侧模板加固、防漏浆装置。通过3D动画模拟新技术应用过程,形象地描述了应用要点,使现场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操作要领。

3d动画范文6

[关键词]3D动画 妇产科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63-02

3D动画技术作为模拟真实物体的一个有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娱乐、军事、医学、教育等诸多领域。这项新技术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受到了大众的欢迎。我们在2012至2013学年医学本科生妇产科教学中引入3D动画多媒体技术,开展3D动画多媒体教学,进行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课堂授课教学改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

一、对象与方法

(一)培训对象

选择2012-2013学年由我教研室授课妇产科学的临床班级,其中麻醉班54人,五官班49人,预防班52人,临床医学班60人。

(二)培训师资

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临床骨干组成培训组,由我院微机中心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我们的需求进行3D动画的演示操作,让教师们熟练掌握3DsMAX使用技术。

(三)实施方法

参照不同班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以妇产科学第八版教材为基础,由教研室集体备课,选择确立需要引入3D动画多媒体技术的章节和内容,进行3D动画的制作。教研室集体审阅后进行修改和完善,预讲成功后进行课堂授课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

二、结果

开展3D教学的4个班的理论成绩和课堂授课学生满意度调查较2011-2012学年有6%-13%的提高(见图1)。

三、讨论

(一)二维动画的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以往那种传统的单纯利用文本加简单多媒体素材的二维动画形式呈现的课件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首先,这种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多是摘抄课文中的重点文字,有时虽然也加入了图片、影像等素材,但课件表现形式相对单调,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直接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缺乏主动参与性、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无法被学生有效地吸收与接受。其次,用平面的图像来诠释立体结构,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课件用单帧静态图像或通过图片交替出现的方式来讲解医学动态演变过程时,因为缺乏连续性,教师难以讲明讲透,学生也只能通过想象把每幅画面联系起来,难以掌握整个变化过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二维多媒体课件的简单性、静止性、平面性,已经制约了现代医学教学的发展。如何克服二维多媒体教学的缺点,突破其局限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3D动画的优势

3D动画又称三维动画,是近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影视制作技术。三维动画是从纵、横、深三个方向来控制图像而产生的动画。[1]3D动画模拟具有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适用于需要模拟仿真客观存在的现实三维立体状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内也有教师尝试着将3D动画运用于医学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3] [4]相对传统多媒体课件而言,3D动画多媒体可以进行立体和动态的演示,有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难以阐明的难点内容,3D动画能快速、清晰、逼真地予以显示。3D技术还具有一个二维显示无法比拟的优势,即通过拖动3D作品改换视角,能够随心所欲观看任一角度的空间结构和层次,直观准确。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要求改变3D作品视角,或者学生自己动手操控,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数据的数字化创造了条件。女性盆底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不但可以用于盆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用于改善妇产科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的授课中,大多数学生反映传统多媒体教学记忆不深,只有平面图像和文字描述,很难对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的分布形成立体印象,不能充分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运用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可清晰地显示盆腔内各器官、肌肉、神经、淋巴的立置及毗邻结构,不同的器官、组织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及不同的虚实组合标记,立体感强,显示细致入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变换观察角度。将其制作为3D动画应用于教学课件,直观、逼真、立体地显示了盆腔复杂的解剖结构,同学们容易理解接受,普遍反应教学效果好。

同样,正常分娩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分娩机转中胎儿在孕妇腹中的转动机制,很难凭传统多媒体中的图片和二维动画说明,虽有模型辅助讲解,但因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老师手动转动模型演示的不连贯性及不同座位的学生看讲台的角度因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仍然很难理解胎儿先露部在骨盆之中的旋转动作。利用3DsMAX这款常用且功能强大的3D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逼真的3D分娩机转动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连续动态显示分娩过程中胎头与母体骨盆的位置变化及胎头下降过程。在疑难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慢放、倒退等功能重点学习,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分娩过程。

妊娠生理教学中,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章节是教学重点,知识点多且杂乱,内容抽象,枯燥乏味,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差,学生不满意。我们制作3D动画进行教学,将和卵子改变成卡通形象,从获能到与卵子结合,到受精卵的发育、输送和着床,动态连续,画面精美,配合音乐,整个过程犹如一部大片,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教学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总之,利用3D动画多媒体的立体和动态的演示,可以多角度、细致入微、直观形象地呈现以往教学的重点难点,增加了教学的趣味与互动,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克服传统多媒体课件的缺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3D动画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三)值得探索的问题

3D动画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调动了学生的求学、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与传统的二维多媒体课件比较而言,3D动画课件的制作极为复杂。虽然3DsMAX是最常用的3D动画制作软件,但是要熟练掌握和精通,这对于我们这些平时与计算机制作声像媒体领域接触较少的教师而言仍然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大量应用3D动画,课件制作往往会占据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的时间相对减少。有时,即使我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是无法制作出精美、声形俱佳的3D动画多媒体,必须求助于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士,同时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3D动画制作费用。其次,部分章节和内容如果过多的引入3D动画,同学们可能只是被精美的画面吸引了眼球,而忽视需要真正掌握的教学重点,忽视了思考。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不是3D动画运用越多、制作越精美、计算机技术难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是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基础和条件,授课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来决定。一般而言,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用文本和图片呈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3D动画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以教学实用性为准绳,不但要了解和关注多媒体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获取同学们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从而制作出更适用、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 注 释 ]

[1] 容旺乔.动画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2] 刘明.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2):147-150.

上一篇会计审计

下一篇西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