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范例6篇

苏武牧羊范文1

人物表:

苏 武

张 胜

常 惠

匈奴单于

李 陵

卫 律

汉 昭 帝

虞 常

卓 玛

汉朝使节

待从、中使、卫兵等

旁白

(开场音乐:《苏武牧羊》)

第一场 出使

中使:(庄严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匈奴且绨侯单于初立,乃遣使谒我大汉,请求和亲,并尽归我使者,朕深许之。为褒汝义举,朕特遣中郎将苏武为朕特使,与副中郎将张胜、假吏常惠持节送汝使者在汉者,并赐汝金银绸缎若干,答汝善意。钦此

第二场 会见

(过场音乐--《十面埋伏》)

苏武:(向卫兵)大汉使节、中郎将苏武率副使张胜、常惠谒见单于陛下!

卫兵: 请稍侯,容我通报!

(旁白:卫兵入内通报,过了一会儿,待他重新出现时,已是满脸的骄横。)

卫兵:(骄横地)我大单于陛下有令:命尔等放下使节、涂黑面孔、跪地膝行入帐觐见!

(旁白:张胜与常惠对视一眼,面露愤怒之色。苏武表情严肃,努力克制着胸中的愤怒。)

苏武:(不卑不亢地)我是汉朝的使节,代表的是我大汉皇帝的威仪。我今天不远千里从长安来到这里,正是为了把我皇帝陛下的善意和真诚带给单于陛下,你们理应已诚相待,表现出你们的好意。可是,现在你却要我做这样的丧失国格和人格的事情,用这样的礼节来接待我,我拒绝接受!

卫兵:这是我大单于陛下的命令,你们非遵守不可,否则,你们今天就见不到我们的单于!

苏武:我今天一定要觐见单于,但是,我决不接受你们这样无理且无礼的要求!

卫兵:不行,你们不把使节放下、涂黑面孔、跪着进入大帐,就决不允许你们觐见!

常惠:(忍无可忍)呔!你们匈奴人实在太不讲道理了!我们出发前你们的单于还派使者到我大汉国都拜见了我们的大皇帝陛下,表达和亲友好之意。我们皇帝陛下盛情款待,派我们前来送还你们的使者,并且厚赐财帛。可是,我们到了这里,还来不及转达我们皇帝陛下的善意,先要面对你们这样无理的要求,我们坚决抗议!

张胜:(愤怒地)不错!莫说匈奴是我大汉属国,“上邦使节,如同下邦天子”,就是两国平等相交,你们也不能如此待我们!

卫兵:(被三人的气势吓住了)那,那我再去通报。

(旁白:过了一会儿,三人被引入大帐,匈奴单于正坐在帐中上首。)

单于:咳咳,你们就是汉朝使节?

苏武:不错,我是大汉使节、中郎将苏武,这二位是我的副使,副中郎将张胜、假吏常惠!我们奉大汉皇帝陛下旨意,来到这里,向单于陛下转达我皇帝陛下与匈奴交好的意愿,送还匈奴使臣。我们还带了皇帝陛下给您的礼物!

单于:恩,很好,请坐。我很感谢汉朝皇帝的好意。不过,听说你们很不守规矩呀!

苏武:(微微一笑)哦,此话怎讲?

单于:我刚才的命令你们没听见吗?为什么不遵守呢?

苏武:(面带微笑)请问陛下,您说的是什么命令?

单于:我命令你们,放下节杖、涂黑面孔、跪着进我的大帐,你们为什么不遵守呢?

苏武:(微微一笑)如果贵国的使节到了我们皇帝陛下的宫门外,我们的皇帝陛下提出同样的要求,贵国的使节会怎样做呢?如果他遵从了我们的皇帝的这种命令,传回匈奴国内被您知道了,您会怎样看他呢?嵩跹χ盟兀抗蠊某济癜傩栈嵩跹创兀?nbsp;

单于:(愣住了)这……

(旁白:突然帐外传来呼喝、奔跑、厮打和刀剑搏击的声音,帐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片刻,一群匈奴士兵押着虞常上,卫律气势汹汹的跟在后面。匈奴士兵将虞常按倒在地上,卫律也气势汹汹的单膝跪下,右手抚胸,向单于行礼。)

单于:(气恼地)丁灵王,这是怎么回事?我在这儿接见汉朝使臣呢,你们怎么打起来了?

卫律:陛下,这要问虞常了!他因为不满陛下您宠信我,居然与人串通了谋刺小臣!

单于:虞常,你为什么要谋刺丁灵王?说!

(旁白:只见虞常头发散乱,衣服凌乱不堪,身上沾着血迹,红着眼睛抬起头来。)

虞常:(咬牙切齿地)这个该死的卫律!他身为大汉的臣子,当今皇上待他天高地厚,他不思报国反而投降了匈奴做了汉奸,他死有余辜!可怜我虞常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不合一时受了蛊惑,犯下了天大的罪过,从此无颜再见列祖列宗!我要杀了卫律,来洗刷我身上的罪孽!只恨我虞常无能,今天没有杀了他,反而被他这狗贼所擒(狂笑不止,到后来,笑声中渐渐带了哭腔)

卫律:(恼羞成怒)虞常,说!你的同谋是谁?

虞常:狗贼,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没有同谋!

卫律:(狞笑着站起身来,走了一圈)胡说!你的同谋就是他,汉朝副使,张胜!

张胜:卫律,你血口喷人!

苏武:(正色道)卫律,我们来此不足十天,张胜一向与我们同寝同食,怎么会与别人合谋刺杀你?!

虞常:(愤怒地大叫)不错,我和张胜是知心换命的好朋友。可是,卫律,我当初不合受你蛊惑,跟着你做了这见不得人的丑事,我怎么会还有脸去见张兄?更谈何与他同谋刺杀你?

(旁白:常惠眼中喷火的瞪着卫律。匈奴单于则面带微笑,似乎对卫律的做法十分满意。

卫律:(狞笑着)虞常张胜,你们不要狡辩,我自有证据!

张胜:(愤然起身抗辩)那就请你拿出来!

卫律:可是,只要你投降,(转向苏武)只要你们投降,我自可以请求陛下饶了你们,也饶了他。(用手指着虞常)

虞常:(态度强硬地)卫律,你不要多说了!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可不愿意和你这个汉奸多说什么!

(旁白:卫律勃然大怒,拔出刀来向虞常猛地砍去,虞常大叫一声,倒在地上。

虞常:(气息微弱但却十分坚定地)狗贼,我……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喝你的…… 血………

(旁白:在场的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苏武泪流满面,常惠悲愤莫名,张胜一个箭步冲过去把虞常抱在自己的怀里。

张胜:(热泪盈眶,强忍心中的悲愤,声音发颤地大喊)虞常贤弟!虞常贤弟!你用自己的鲜血洗刷了自己的罪过,做哥哥的原谅你了,大汉的子民原谅你了!啊呵呵……

卫律:(擦着刀上的血迹)张胜,你是汉朝的使臣,不应该同虞常同谋暗杀单于的大臣,你也有死罪。可是单于有命令,投降的可以免罪。你要是说 个“不”字,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旁白:他举刀对着张胜,同时抬眼去看单于,单于给了卫律一个赞许的目光,卫律更加得意。张胜对卫律怒目而视,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他趁卫律不防备,夺过刀来在脖子上一勒,翻身倒地,再也不动了。卫律大吃一惊,但很快又恢复了气势汹汹的样子。)

卫律 :怎么样?苏武,常惠,你们的同僚有了死罪,已经伏法了。你们也得连坐。不过,还是刚才那句话,只要你们投降,就可以既往不咎,饶你们活命,我大单于陛下还可以格外开恩,封你们做官。怎么样,想清楚了没有?

苏武:(严厉郑重地)我们既不是他的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虞常和张胜已经被你杀害,倘若我们投降了,他们会怎么看我们?我们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

常惠:(愤怒地)你真以为我们像你一样吗?面对两位义士的遗体,我们怎么有面目再向你学习?

卫律:(狰狞地)你说什么?

(旁白:卫律举刀相向,苏武、常惠毫无惧色,挺身迎向卫律的刀锋。卫律被他俩的气势镇住,一时手足无措。)

单于:(又恨又佩地)算了算了,先把他们押下去吧。

卫律:(气恼地)想不到他们竟然那么死硬,我非杀了他们不可!

单于:不,我要你再去找他们,争取劝他们投降。

卫律:(犹豫着)是!

第三场 劝降

(时间:前场次日晚 地点:监狱 人物:苏武、卫律)

(过场音乐:《陶埙.古曲》)

(旁白:偌大的牢房里空空荡荡,地上散乱地铺着稻草。天色晚了,整个牢房里漆黑一片,只有离地七尺多高的一扇小窗里投射下一缕清幽而寒冷的月光。苏武站在月光里,右手紧握着节杖,双手背在身后,显得如此孤傲。 卫律独自一人,来劝降苏武。)

卫律:(试探地)苏先生,苏先生!

(旁白:苏武仍然孤傲的挺立着,头也不回。)

卫律:苏先生,苏先生!我是卫律呀。

苏武:(声音里没有半点感情)是丁灵王啊。

卫律:是我,是我。苏先生,您听我说吧。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多蒙单于大恩,封我为王,给了我几万个手下人和满山的马群。您瞧多么富贵呀。苏先生今天投降,明天就跟我一样,何必这么固执,白白地丧了命?尸首扔在草野里,有谁知道呢?先生听我劝告,我就跟先生结为兄弟。要不然,恐怕您不能再跟我见面了。

苏武:(忍无可忍,转过身,指着卫律的鼻子)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忘恩负义地背叛了朝廷,背叛了父母,厚颜地投降了敌人,做了汉奸,亏你还有脸跟我说这些话!再说,单于信任你,叫你审问案子,决定生死。可是你不能平心静气地主持公道,反倒挑拨离间,引起两国争端,你是何居心!你也不想想:南越杀了我大汉的使者,被大汉灭了,改成了九个郡;大宛王杀了大汉的使者,自己的脑袋给人送到长安去了;朝鲜国王杀了大汉的使者,立刻就被人剁成了肉酱。难道你也要叫单于学他们的样子吗?你明明知道我是决不会投降的,怎么逼我也没用。我并不怕死,可是匈奴要是闯了祸,我看你也逃不了。

卫律(脸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白)这个,这个,苏先生一定是没有考虑好。这样,我先回去了,苏先生你在好好想想。降则尽享荣华富贵,不降则必定暴尸荒野,何去何从,还望苏先生三思!

(旁白:卫律悻悻然地离开了。苏武转向窗口,屹立不动,在银色的月光的照耀下,他仿佛一座汉白玉雕塑,洁白无瑕。)

第四场 放逐

(时间:前场后数日 地点:监狱 人物:苏武、匈奴单于、卫律、侍从)

(过场音乐:《古风操》)

(旁白:在匈奴的监狱里,已经几天没有东西吃的苏武坐在地上,正在艰难地咀嚼着一根皮带。匈奴单于率卫律和侍从们来到监狱。)

卫律:苏先生,苏先生!我们大单于陛下看你来了!

(苏武充耳不闻,视若不见,他放下皮带,捧起地上的积雪,大口嚼了起来。)

单于:苏先生,前些天我叫丁灵王带话来,你只要投降,我也封你为王,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卫律:苏先生,您犯了不可赦的大罪,现在我们单于陛下格外开恩,只要您投降了,不但免了您的死罪,还封您为王,赐您奴隶、牧场、牲畜,这是怎样的厚恩啊!你还是听我一句,投降吧!

苏武:(艰难地笑了笑)告诉你的大单于陛下,叫他好好想想南越、大宛和朝鲜的例子。

单于:大胆!苏武你竟敢如此不识抬举!来人!把他充军到北海,让他放羊去!告诉你苏武,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你再回来!(余怒未息)还有那个常惠,也把他充军到北海去做苦工,不过,不许让他和苏武见面!

第五场 北海牧羊

(时间:前场后十五年多 地点:北海牧场 人物:苏武、李陵、卓玛、侍从)

(过场音乐《苏武牧羊》)

(旁白:茫茫旷野,积雪盈尺。北风凄厉地尖啸着,发出鬼哭一样的声音,而那一股逼人的寒冷更是深入骨髓。就在这鬼狱一样的地方,苏武挥动着他那根已经落尽了穗子的节杖,驱赶着羊群,羊群跟着他的手势跑动着,发出“咩咩”的叫声。十多年坚苦卓绝的生活,几千个风吹日晒的日子,已经把曾经英姿飒爽的苏武折磨得憔悴不堪、不成人形了。草原上冬天刀子一样的寒风和夏天毒辣灼人的日头在苏武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十多年了,他衣衫褴褛、形容瘦削,但是,他的眼睛里却依然精光四射,因为他始终坚持着活下去、回到祖国的坚定信念。

苏武:北风啊,你肆虐吧,你咆哮吧,你吼叫吧!你的尖啸好比鬼哭狼嚎,森冷凄凉让人毛骨悚然;你的怒吼可以飞沙走石,掀起的滚滚沙尘遮天蔽日;你散发的丝丝寒气沁人肺腑,携带着鹅毛大雪从北方浩荡南下。你强大,你冷酷,你无情!可是我告诉你,你是一个蠢材,你是一个懦夫,你是一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面对坚实的高墙你束手无策,面对厚重的棉袍你黔驴技穷,面对熊熊的篝火你丢盔弃甲。于是,你就跑到这荒无人烟的千里草原来,到我这没有高墙避雪、没有面袍挡风、没有篝火取暖的老人身上来大肆施展你的。你这个奴才,你这个帮凶,你这匈奴人手里驯服的畜生。他们以为用坚韧的鞭子、锋利的刀剑和结实的镣铐办不到的事情,靠你就能够办到吗?(豪迈地大笑)卑鄙!愚蠢!可笑!我告诉你,你趁早打消这种异想天开的念头。我是大汉的使臣,在我心里大汉的国格和大汉皇帝的威仪如同高墙壁立千仞、坚不可摧、密不透风,在我身上无数大汉子民亲手缝制的棉袍天衣无缝、轻薄柔软、穿在身上温暖如春,我胸中的篝火烈焰熊熊!

(音乐渐止。

(旁白:从远处传来侍从的大声呼喝:李陵大人到——!李陵大人到——!!李陵大人到——!!!声音渐近。李陵着匈奴服饰,腰挎佩刀,带着从人而来。)

李陵:苏武就在这一带牧羊吗?

侍从:是,大人,您看,他不正在那里吗?

李陵:(高呼)子卿,子卿,我是李陵啊!

苏武:(一震)李陵?李少卿?(转向李陵,大呼)少卿!少卿!

(两人猛地扑向对方,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良久,李陵松开苏武,仔细地打量着他。

李陵:(心痛地)子卿,你黑了,瘦了,也老了!

苏武:(无奈而坚定地)是啊,十五年了,我在这荒无人烟的鬼地方已经放羊放了十五年了,每天北风吹、日头晒,饥一顿饱一顿,能不黑、不瘦、不老么?

李陵:(动容地)子卿啊,十五年了,你受苦了!

苏武 算了,还是说说你吧。

(旁白: 他仔细地打量着李陵,忽然脸上变色,一把推开李陵。)

苏武:怎么,你穿了匈奴的衣服?还带着随从?你也投降了匈奴?(冷冷地)匈奴人也给你封了王位吧?赏了你满山的牛羊和奴隶?还赏了你一个老婆吧?

李陵:(尴尬地)啊,是,我也降了匈奴。几年以前,我带了一队人马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我们脱离了大部队,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被匈奴八万人马团团包围。(动情地)这一仗一连打了十几天,十几天啊,我的箭,我的五十万支箭全都射完了,连鼓都打不响了,五千士兵全部阵亡。(忽然愤怒地)可恨的是公孙敖,他的七万人马离我不到五十里,派兵接应一下我就不至于全军覆没。可是我派人杀出重围向他求援,他却理都不理我撒腿就往回跑。我无奈之下举刀自刎,可是刀都砍缺了,拉在肉上光觉得疼它楞是不出血。迫不得已,我只好投降了……

(旁白:李陵眼圈发红,说不下去了,苏武这时也是感慨不已。)

李陵:我投降匈奴以后,汉朝皇帝他听信谗言,杀了我一家老小七十多口,(李陵泪如雨下)我的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我的妻子、我的两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全都给他杀得一干二净、一个不留。还有一个司马迁,因为替我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下了监狱受了腐刑。(咬牙切齿地)可是李广利这个废物、公孙敖这个胆小鬼却一个个加官晋爵、封妻荫子。

李陵:这时候,匈奴单于封了我做右校王,封了几万户奴隶和几十万匹牲口给我,还把他的女儿给了我做夫人。(李陵长吁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强笑)来,子卿兄,坐,我们坐下说。最近匈奴单于听说我跟你素来挺好,特意派我来跟你说,他很尊敬你。你反正不能回中原去了,白白的在这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自己吃苦,不管你怎么忠心,有谁知道呢?再说,令兄、令弟因为出了岔,朝廷要办他们的罪,都自杀了。我来的时候,令堂已经过世了。嫂夫人年轻,可是听说也已经先走了一步了。剩下的就是你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公子了。现在,过了这十几年,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唉,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何必老这么自己吃着苦呢?起初,我刚来的时候,心里是说不出的痛苦,简直像疯了一样,自己痛恨对不起朝廷。年老的母亲又被关在监狱里。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痛心呐。万没想到朝廷不原谅我,把我的一家老小都杀了,逼得我走投无路,只好留在这儿。你不愿意投降,我又何尝愿意投降呢?现在皇上老了,法令也没有准谱,今天杀大臣,明天杀大臣,无缘无故的灭了门的就有好几十家子,早晨起来谁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保住性命。(语重心长地)子卿,你还为了谁呢?

苏武:少卿啊,你的遭遇我非常同情,我也知道你失去了亲人心中是怎样的痛楚、有国难归有家难回是怎样的辛酸。(正色)可是,做臣下的就是为了朝廷死了,又有什么可恨的呢?就是朝廷有什么不理解咱们的地方,难道咱们能对不起自己的祖宗吗?能对不起咱们的父母之邦吗?

李陵:可是子卿……

苏武:少卿你别再说了。十五年前虞常和张胜因为不肯投降而惨死在卫律的刀下,这个场面我至今历历在目。是他们的英勇无畏激励我活到今天。

李陵:子卿,你能不能再听听我的话?

苏武:(不耐烦地站了起来)我自己早就准备死了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的话,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怏怏的叹了一口气)唉,你真是个义士!我和卫律简直不是人!来人啊。 把咱们带来的肉干和乳酪,还有那个女奴隶,给苏先生留下。子卿啊,我带了点儿吃的,还有一个女奴隶,让她照顾你的生活吧。

苏武:等等!

苏武:把你的东西,还有那个女人,都带走!我不会收一个汉奸的东西的。

李陵:(头也不回,站在原地)子卿,你错了,刚才来劝降的,是匈奴大将、汉奸李陵;现在给你送东西的,是汉人李陵!

(旁白:苏武显然被李陵刚才的一番话震动了,呆立良久才回过神来。转身看到低眉顺眼的卓玛,就站在他的面前。

卓玛:苏先生!

苏武:(愣愣的,好不容易才收住眼神,找到了卓玛)啊,你,你就是李陵送来的那个女奴隶?你还是回去吧,你看看,我这里什么都没有。

卓玛:可是,我是王爷派来照料您的呀,怎么能回去呢?

苏武:不行,我不能接受李陵送的东西。

卓玛:(睁大眼睛,真诚地)可是,苏先生,王爷是诚心诚意的呀。

苏武:我跟他汉贼不能两立!

卓玛:(垂下眼帘,悠悠地)苏先生,我是一个奴隶,又是一个女人,你们说的那些军国大事我都不懂。我只知道要和汉朝打仗的是单于和那些封了王的、当大官儿的,而不是我们这些匈奴的普通老百姓和奴隶。每一次打仗固然有输有赢,可是哪一次打仗我们不是劳民伤财?记得那一年,汉朝的大军夺了我们的燕支山和祁连山,杀了我们好多好多人,夺了我们好多好多牛羊。我们匈奴人编了一首歌儿,我唱给您听:(悲伤而悠扬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黯然地)苏先生,您这儿虽然艰苦些,可是我一个奴隶,这里和别的地方又有什么分别呢?(欣喜地)但是在您这儿,我不用服劳役,不用缴捐税,不会遭欺负,不会碰上打仗。在您这儿比在别的地方要好一千倍、一万倍。(走到苏武面前,跪下,诚恳地)苏先生,留下我吧,我可以跟您一块儿牧羊,我可以帮您做饭帮您洗衣服,您就留下我吧。

苏武:(动情地)是啊,单于跟汉朝作对,可是我跟匈奴的老百姓是无冤无愁的。(伸手把卓玛扶了起来)你叫什么名字?

卓玛:我叫卓玛。

苏武:好,卓玛,我把你留下。不过你不是我的奴隶。你也知道,我在这儿无亲无故,你就做我的夫人吧。

(旁白:卓玛眼睛一亮,旋即羞得满面通红,扭捏地点点头,挣开苏武的手,跑下。

第六场 解救

(时间:前场后数年 地点:匈奴王帐内外、北海牧场 人物:匈奴单于、汉朝使节、苏武、常惠、卓玛、其他)

(过场音乐《王昭君》)

待者:(高呼)大汉使节到——!

单于:(走下宝座,恭敬地)匈奴单于谨向大汉皇帝陛下致意!

使节:(回礼,面带微笑地)大汉皇帝陛下谨向匈奴单于陛下问好!

单于:(大笑)请,请坐。

使节:(入座)我们这次奉皇帝陛下之命出使贵国,是想请求贵国释放二十年前被扣押的苏武、常惠等人。

单于 :啊,这个,这个么,哦,我们先喝酒。请使节大人满饮此杯,为贵国皇帝陛下祝寿!

使节:单于陛下,我们此来……

单于:(慌乱地)啊,来来来,请使节大人再饮一杯,为贵国太后殿下祝寿!

使节 : 陛下,我们……

单于:请使节大人再干一杯,祝使节大人福体安康!

使节:陛下,…… (不满地)谢陛下好意,但我们此来是办正事的,至于饮酒祝寿嘛,我看不妨等把正事办完以后再说,到时候我们大可以一醉方休。

单于:尴尬地)是,是,是。

使节: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贵国,是想请求贵国释放二十年前被贵国扣押的苏武和常惠等人。

单于:这个,那个,这个嘛,很不幸,苏武等人已经死了!

使节:(脸色骤变)什么?

单于:哎呀,贵使也知道,我们这里气候恶劣,别说苏武、常惠他们从南边儿来,水土不服,就是我们本国人也……

使节:(黯然地)哦,是吗?

(旁白:汉朝使节的一名随从疾步上,走到汉朝使节身边,耳语几句。汉朝使节眼睛一亮,在随从耳边吩咐几句,随从点点头,下。

使节: 哦,感谢陛下为我国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和鄙人祝寿,现在,我谨代 表我国皇帝陛下为陛下祝寿!请。

使节:我代表我国皇太后殿下为陛下祝寿!请。

使节:我……(脸色突变)对不起,请容在下更衣,各位稍候。

(旁白:单于一愣,但仍然伸手做了个“请便”的手势。汉朝使节出帐后,刚才那个随从立刻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常惠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随从:大人,这就是常惠!

使节:常大人,你怎么会在这儿?刚才匈奴的单于说你已经死了。

常惠:(苦笑笑)是吗?这是自然的。自从二十年前我和苏大人拒绝投降开始,他就一直在希望我们死了。

使节:常大人,苏大人好吗?他在哪里?我这次奉皇上的旨意,特地来接你们回去的。

常惠:苏大人还好,他现在在北海牧羊,日子比刚开始好多了,但还是很艰苦。

使节:哎,这二十多年,你们受苦了。我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接你们回去。(低头 沉吟)可是,匈奴人始终不肯认帐,这可怎么办?

常惠:(低头想了一下)这样,你就这么说。(对使节耳语一番)

使节:(不住点头)好,好,对,我就这么说。(抬起头来,对常惠拱手作揖)请常大人静候佳音!

使节:哦,对不起,让各位久候了。来,我谨以个人的名义,为单于陛下祝寿! 请。

(在场所有人满饮一杯。

使节:陛下,苏武等人的事……

单于:(不耐烦地)我刚才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苏武早已经死了!

使节:(正色地,严厉地)单于既然诚心诚意要和我大汉和好,就不应该欺骗大汉。刚才,我朝天子派人飞马来报,上个月,天子在上林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帛书,是苏武亲笔写给皇上的书信,他说他在北海牧羊。您怎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就是天意。您怎么可以欺骗 天呢?

单于:这?是么?啊,这个,那个,(抬眼望天)苏武的忠心都已经感动了上天,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起身走到使节面前,深深一躬)大人,刚才是我们不对,欺瞒你,我向你道歉!苏武现在的确在北海牧羊。

使节:那我们不妨现在就去北海,接他回来。

单于:好好好,我们这就去。来呀,摆驾北海。

(旁白:在北海,正是夏季,苏武与卓玛在草原上放牧羊群。卓玛在前面欢快地跑着,苏武笑盈盈地跟在后面,羊 群也欢快地叫着。)

卓玛 :先生,快看啊,草原的夏天来了,绿草如茵,白羊如云,(指着天边)红霞如火,多美呀!

苏武:是啊,又是一个夏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卓玛,你看看,你就像这夏天,青春年少,生机盎然。(忽然黯然神伤)可是我,就好像秋天,秋草凄凄,秋叶萎黄。

卓玛:(转身跑回苏武身边)先生,你瞧你,大好的时光,为什么说这些丧气话?

苏武:(摇摇头,苦笑笑,坐下)不是丧气话,是大实话!想当年我奉命出使匈奴的时候,才四十来岁,正当壮年,仿佛正值盛夏。可是这一晃二十多年,我已经快七十了,垂垂老矣!(抬起头,专注地望着远方,眼睛里充满着神往)不知我这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到故乡。

卓玛:可是,先生,难道这里不好吗?

苏武:好,这里也好。虽然冬天狂风肆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是到处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自有别样的一种情趣。春天积雪融化,万物复 苏,草叶青青,小溪潺潺;夏天,就像你刚才说的,绿草如茵,白羊如云,红霞如火;秋天这里晴空万里,落霞片片,雁鸣声声。可是,卓玛 呀,人老了,总想着叶落归根、重返故土呀!(举起手中的那根已经落尽了穗子只剩下光杆的节杖)更何况,我身为大汉的使节,使命还没有完成,还没有面见皇上向他复旨啊!

( 旁白:一阵马蹄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卓玛被猛得惊醒,跳了起来,抬眼望去。)

卓玛:呀,马队。(突然惊恐地)先生,你看,那是,单于的王旗,是单于陛下来了!

苏武:(镇定地笑笑)是吗?是来处死我的吧。不在乎了,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就该死,我就应该死在卫律的刀下。现在,我已经多活了二十多年,我苏武已经快七十了,够了,够本儿了。只是可惜呀,我的使命还没有完 成,我还没有面见皇上缴旨呢。

卓玛 (惨痛地大呼)先生——

苏武:(温柔地抚摩着卓玛的脸,替她擦去眼泪)卓玛,我的好夫人,这五六年来,委屈你了。按年纪,我可以做你的父亲甚至是爷爷。可是,可是如今你却成了我的夫人,委屈你了。(仰天长叹)造化弄人啊——

单于:(恭敬地)苏先生,苏武先生——

苏武:(冷冷地,头也不回)怎么,终于想起老夫来了?是要杀呀,还是要剐呀?

卓玛:(凄楚地大呼)陛下,求求您,求求您放过苏先生吧,他可是好人啊!陛下——

(旁白:单于尴尬地笑着,汉朝使节感动地笑着,常惠早已是泪流满面,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抱住苏武。

常惠:(热切地,夹着哭腔地)苏大人——苏大人!你看看我是谁?

(苏武回过头,看见是常惠,脸上显出激动的表情,但是立刻又恢复了高傲和冷漠,把身子转了回去。)

苏武:(冰冷地,带着一丝鄙夷地)怎么,是常大人?常大人终于也熬不住了?哎呀,真是物是人非呀。匈奴一定也给你封了王了吧?丁灵王?噢,那是卫律。右校王?不,那是李陵。那就一定是左校王了吧,常惠大人?噢,不,常惠王爷。

(旁白:常惠立刻感到一种有苦难言的压迫感和一种无可名状的辛酸,他想要分辨,可又觉得有口难言,无所适从的嗫嚅着。汉朝使节已经热泪盈眶。)

使节:(抢上前去,感动地)苏大人,是我呀!我是从长安来的使臣,大汉的使臣。是皇上派我来接您回去的!

(苏武慢慢转过身,冷冷地打量着使节。突然,他看到了使节手中紧握着的节杖。他蹒跚着走过去,抓住节杖,又把自己手中的那根早已落尽了穗子的节杖拿起来,看着,抚摩着,比较着。突然,他一把抓住使节。

苏武:(激动得发颤的声音)你真是大汉使节? 你真是皇上派来的?

使节:(用力点头)对,是皇上亲自下旨,严令我一定要把你和常惠大人接回去!

苏武:皇上他,还好吗?

使节:孝武皇帝他,已经在几年前驾崩了。太子即位已经有几年了。可是当今皇上他还是一直挂念着你们,严令我这次一定要把你们带回去。

苏武:孝武皇帝?他真的驾崩了?

使节:是。

苏武:(猛地号啕大哭起来,跪倒在地,挣扎着)皇上啊——皇上啊——老臣,老臣无能啊!——呵呵……老臣有辱皇命啊——呵呵……皇上——

(旁白:使节、常惠也是放声大哭,就连匈奴单于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卓玛刚刚破涕为笑,又忍不住低下头去小声哭了起来。许久,还是常惠先止住眼泪,过去把苏武扶了起来。

常惠:带着悲声地)苏大人!

苏武:(紧紧抱住常惠,歉疚地)贤弟呀,做哥哥的,错怪你了,你别怨哥哥。

常惠:(摇摇头)怎么会呢?

苏武:(动情地)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我随时都准备去死,也随时都可能会死掉。可是我始终有这么一个信念:我要活着回到大汉,活着回到故土,活着去面见皇上。贤弟呀,你能够坚持到现在,一定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吧。

常惠:(动情地)可不是吗?我就在这一带服苦役,每天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每天十个人吃一个人的粮食,每天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睡在不遮风不挡寒的窝棚里,每天日日夜夜思念着祖国思念着长安思念着我那年事已高的老母亲,也思念着老哥哥你呀。如果不是这么一种信念这么一种力量支持着我,十个一百个常惠也早就化作一堆枯骨了。

苏武:(欣喜地,昂扬地)现在好了,我们知道了:我们想着大汉,大汉也想着我们;我们念着皇上,皇上也念着我们;我们牵挂着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子民百姓,故土的山水草木子民百姓总算也没忘了我们两个老东西。我是知足了。

常惠:(欣慰地)知足了,知足了!我们可以回家啦,啊,是不是啊,老哥哥?又可以看见长安城那巍峨高大的城墙了,又可以喝上那带着些许苦涩的渭河水了,有可以吃上那金灿灿的苞米了。知足了!

使节:(走到苏武和常惠面前)苏大人,常大人,那我们这就起程吧。

(旁白:苏武和常惠笑着点点头。苏武突然想起什么,走到卓玛跟前。

苏武:(轻轻抚摩着卓玛的面孔,柔声道)卓玛呀,我这就要走了,回我的家乡去了。我很想带你一起走,可是,你毕竟是匈奴人,跟我一起走不太方便。你放心,要是两国真的和好,我们还可能有见面的机会。啊?

卓玛:先生,我是匈奴人,您不能带我回去,我也不能叫您为难。可是,我,我……(再也说不下去,只是不住地抽泣)

苏武 :(轻柔地)你怎么了?

卓玛:(抽泣着,过了好一会儿,低声)我,我已经有身孕了。(抬起头,凄楚地望着苏武)将来的孩子,他……他总是汉朝人啊!

单于:(自告奋勇地)苏先生,你放心回去吧,我会好好照顾尊夫人的。将来孩子长大了,我也会把他妥善地送回大汉去的。来人,传我的旨意,给苏先生的夫人拨一百户奴隶,一万只羊,五千头牛,三千匹马,三百里上好的牧场。凡有对苏先生的夫人不敬者,立即处死。

苏武:(感激地)苏武谢陛下!

单于:(把苏武扶了起来)哪里,哪里!我有眼无珠,扣押折磨了先生二十年,而先生却矢志不渝、忠心不改,我匈奴上下人等都十分佩服呢!些许微劳,算我给先生赔礼了。好了,时候不早了,动身起程吧。祝你们一路顺风

(旁白:使节、苏武、常惠和随从们拱手为礼,一一道别,起程了,单于与从人挥手送行。卓玛跑了几步,终于还是站住了,脸上显出十分复杂的表情。

第七场 回朝

(:时间:前场后数月 地点:汉太庙 人物:汉昭帝、苏武、常惠、汉朝使节、

(过场音乐《秦王破阵乐》)

(旁白:太庙中,汉昭帝穿着最高规格的礼服站在高台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长安百姓夹道欢迎。使节前导,苏武、常惠由使团随从在后护持着走上高台。使节上前两步,跪伏在地,叩首之后双手捧起节杖。

使节:(朗声)臣奉旨出使匈奴,解救苏武与常惠等人,现已完成归来,特来面圣缴旨!

(旁白:汉昭帝一点头,身边的侍卫走到使节面前,双手接过节杖,回到汉昭帝身边,恭敬地将节杖交还给汉昭帝。汉昭帝接过节杖,目视侍卫。

侍卫:(大声)宣苏武、常惠觐见——!

(苏武、常惠对视一眼,并肩而出,跪伏在地。苏武双手高高举起那根已经没了穗子的节杖。

苏武常惠:(朗声)臣苏武常惠奉旨出使匈奴,现使命完成,特来面圣缴旨!

(旁白:汉昭帝激动地站了起来,走下高台,亲手扶起苏武和常惠。)

昭帝:(激动地)两位爱卿免礼,速速平身!

(旁白:苏武和常惠起身,整理衣饰,垂手站好。苏武手中捧着节杖,递给汉昭帝,汉昭帝却没有接过去。

昭帝:两位爱卿可知道,朕为什么没有未央宫接见你们,而是特地摆驾太庙吗?(摆摆手)哎,不知道也不要紧嘛,朕来告诉你们。你们奉的是孝武皇帝的旨意,手中握持的是孝武皇帝颁赐的节杖,自然还是应该向孝武皇帝缴旨,纳还节杖啊!朕怎敢僭越呢?去吧,向孝武皇帝缴旨吧!

(旁白:苏武和常惠激动不已,蹒跚着走了过去,双膝一软,扑通跪下。苏武双手高举节杖,两人一起号啕大哭。

苏武:孝武皇帝——孝武皇帝——陛下——老臣来缴旨了——老臣来向你缴还节杖——

常惠:陛下——老臣来晚了呀,陛下,您怎么就不等一等老臣呢?啊?老臣惭愧啊——

(旁白:汉昭帝被两人的哭声弄得心如刀绞,冲上前去扶起两位老臣。)

昭帝:(激动地)孝武皇帝,先帝,父皇——!您看见没有?苏武和常惠来缴旨了!二十年了,他们回来了,回来向您复旨来了!二十年啊,人的一生有几个二十年?他们这二十年过的又是怎样非人的生活?(一手拉着一个)看看吧,列位臣工,诸位百姓,还有长眠地下的大汉列祖列宗,你们都看看吧,看一看这二位赤胆忠心、坚毅如山的老臣。二十年的艰难困苦,二十年的风餐露宿,二十年的夏雨冬雪,把这二位老臣折磨成什么样子了?他们出使的时候,都正当三、四十岁的盛壮之年啊,可是如今,一个个满头白发、满面皱纹、满手老茧啊!苏爱卿,听说你现在常有咳喘吐血的症候?(苏武热泪盈眶,轻轻点头)这都是让边塞的朔风刮的、严寒冻的呀!常爱卿,你现在常常腰酸腿痛、胳膊麻软无力?(常惠轻轻称是)这是长期过度的艰苦劳作压的呀!(接过苏武手中的节杖)再看看这根节杖,这根表明大汉使节身份、代表大汉皇帝、象征大汉国威的节杖。二十年前它的上面也是缀满了穗子的吧?(苏武点头)可是如今,它已经成了光杆了,但是它仍然牢牢地握在苏爱卿(拉起苏武的一只手)这只粗大有力的手中!(仔细端详着)它的上面,已经光滑如镜,哦,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凹陷下去了。苏爱卿啊,你告诉大家,它是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苏武:(感动地)它,这根节杖,就是老臣这二十年来的寄托,老臣时时刻刻都把它拿在手里,连吃饭、睡觉都不曾放下。

苏武牧羊范文2

1、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虞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旋尽落。

2、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肋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弯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耗牛尾毛全部脱尽。

(来源:文章屋网 )

苏武牧羊范文3

一、威武不屈、气节使然

文章着力表现苏武将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在胡地的崇高使命,为此他不惜两次自杀:一是缑王虞常等谋反失败,当苏武知道这事必当牵连自己时,害怕受到匈奴的侮辱,有负国家重托,因此“欲自杀”以避免受审,后被张胜、常惠制止;二是单于派卫律招降苏武,苏武为了不“屈节辱命”,便要“引佩刀自刺”。此事使得“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亦想趁机招降苏武,遂派卫律去做说客: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卫律本想说服苏武投降,岂知威逼不行,改用利诱,这一来更招致苏武的反感,使其由“武不动”“武不应”直接发展到“武骂律”,因此“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而卫律是怎么添油加醋禀告单于的,不得而知,只是单于这次动了大怒:“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从上可见单于“绝不饮食”只想以断粮的方法逼苏武投降,然而发现苏武在大窖中依然能够吃雪吃旃毛顽强地活下去,这更激起单于与之一较到底的决心,而苏武的斗争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一开始匈奴想通过审问去羞辱这位忠君爱国的汉朝使臣,他便千万百计求死以反抗;到后来匈奴希望通过恶劣的生存环境来摧垮他顽强的意志时,苏武便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若“羝乳乃得归”如上文所言是匈奴无意放还苏武,那么苏武在北海所要做的事就是活下去,活出汉朝使臣的尊严,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矢志不渝。

此外,从苏武和卫律的对话中亦可见端倪,面对卫律恬不知耻的劝降,苏武骂曰:“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从上可见苏武心中一直铭记自己的使命――为汉匈两国友好而来。他知道单于只是“益骄”,却并非想断了两国的友好往来,而是卫律从中作梗,使得汉匈关系恶劣到极点,好像卫律和苏武之间一直有不共戴天之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单于弟於y王去世后,卫律“盗武牛羊”,使苏武再次回到“穷厄”的窘境。再反观《苏武传》原文:“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这句并没有写明“羝乳乃得归”到底是单于本人的原话,亦是作为传话筒的卫律故意添加之词?其目的是不是借单于之口击垮苏武最后的心理防线,使苏武彻底断了归汉的念头?但苏武深知,无论“羝乳乃得归”到底是谁说的,匈奴人想迫使其归顺的决心是一致的,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因饥寒冻馁而去吃这群象征着意志、节操、使命、尊严的羊呢?

二、牡牝分牧、任务使然

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气节论”,其实苏武不吃羊还有更现实的一个原因:苏武去北海牧羊,并非是真要等到公羊生了小羊,这里的“羝乳”不是公羊产奶,而是公羊和母羊产仔。首先,从上文分析可见,单于且L侯并非真心要苏武生不如死,不过是苏武宁死不降,且L侯想挫其锐气罢了;其次,单于还想让苏武适应匈奴的生活方式,断了归汉的念想。这也反映了匈奴族的生产生活习惯――自食其力,无单身之人。此外据《续后汉书》所载,“(匈奴)男女皆自食其力,生长于兵,无单家而众以强”。因此,游牧民族的匈奴人,要想让苏武自食其力,其主要办法就是让其去北海牧羊,而去自然环境恶劣的北海之地,是因为苏武此时的重要身份――单身“戴罪”之人。因为“戴罪”,所以匈奴要让他饱受艰辛,击垮其不屈的意志,从而能够说服其诚心归顺;因为单身,他又是放牧种羊的最佳人选。所谓的“种羊”(即牡羊、公羊),要从当时的养羊技术说起。

西汉时期匈奴如何养羊,于今难以考证。然而明代的《夷俗记》中还是有关于蒙古人饲养牲畜的重要资料:“大抵马之驹、牛之犊、羊之羔每年一产。产于春月者为佳。羊有一年再产者,然秋羔多有倒损之患,故牧羊者每于春夏时以毡片裹羝羊之腹,防其与牝羊交接也。”可见为了保证羊羔产在春天且顺利存活,明代的蒙古人便人为控制生育,其实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办法控制生育:牡牝分牧。也就是说,平时将牡羊和牝羊分群放牧,在牝羊时,将牡羊放入牝羊群中。萧爱民在《“苏武牧羊”所反映的匈奴族养羊技术》一文中也谈及此事,并认为放牧种羊的人一般是单身汉或丧妻的老年人。放牧的地方多是离家很远的山区。

可见,匈奴人将苏武徙至北海放牧,并非是给他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而是希望将他作为专门放牧种羊的人,且苏武当时确是单身一人,又兼戴罪之身,是最佳人选。然而萧爱民的这一说法还有一大漏洞,因为《苏武传》中两次讲到苏武在北海的时间: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y王弋射海上。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从上可见,五六年后苏武没有离开北海,且在匈奴十九年一直未曾离开:因为汉使诈称汉天子在上林苑中涉猎时得到一只脚上系有帛书的大雁,书信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荒泽之地,单于才说了实话;如果苏武并非还在北海,单于亦不可能“左右而惊”“谢汉使”。所以说从上述两则材料可见苏武自从去了北海牧羊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若他是专门放牧种羊,那么按照匈奴所承诺的“羝乳乃得归”那样,苏武理应离开北海蛮荒之地。原来这其中还有一大重要隐情,即苏武在北海娶妻生子: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苏武归汉后,他的儿子苏元因为参与谋反而死,皇上怜恤苏武年老,问他在匈奴是否娶妻生子,苏武坦言尚有一子“通国”遗留胡地,皇上便花重金将其子赎回。而这一细节在人教版教科书上只字未提,“至于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笔。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吴汝煜先生看来,苏武在胡地娶妻生子有辱其伟大的爱国形象,使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大打折扣,这也使得国人在谈及苏武时和班固一样似乎有意为尊者讳,避而不谈,但这其实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苏武虽然在北海生活艰辛,也仍一心归汉,但渐次适应了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娶妻生子,北海牧羊,身心渐次安定于此。对此明人王达亦言:“苏武牧羝北海上其节凛然,固不可及矣,然取胡妇生子,抑又何也?……取妇生子,一以安匈奴,一以全性命归汉也。”苏武“安匈奴”“全性命”,又未尝不是“安自己”“全家庭”呢?因此他之所以没有“羝乳乃得归”,并非是匈奴戏谑食言,而是苏武已经适应了作为“放种羊人”这一身份,像张骞一样,和所有的匈奴人一样,自食其力,步入生活正轨。

综上所述,苏武之所以没有吃羊,一则可能是慷慨激昂的民族正气所致,当匈奴千方百计想挫其锐气时他便宁死不屈,断不可因为匈奴“廪食不至”就吃自己放的羊,这和自己先前慷慨赴死的形象完全背道而驰,那时不用匈奴借机感化,他自己都会觉得自取其辱,那么在接下来与匈奴的对抗中已经在气势上完全败北,只有听之任之,而后的李陵说降也就会有转机,因此若“羝乳乃得归”是匈奴出的一道无法完成的命题,那么苏武所做的做大的努力就是以决绝的姿态对抗匈奴逼降的。二是“羝乳乃得归”若是指苏武作为放牧种羊人在完成任务后得以离开北海,那么苏武在北海娶妻生子且十九年没有离开就说明了他要么已经适应在北海的生活,要么“扎根北海”以保全尊严、“娶妻生子”以保全性命,但无论如何匈奴人已将渐次达到自己的先初目标:安顿苏武,胡化苏武。若是苏武没能幸运归汉,他或许已将自己许为半个胡人,试问汉室家中母亲“已不幸,(李)陵送葬至阳陵”,长兄“伏剑自刎”,幼弟“惶恐饮药而死”,妻子“闻已更嫁”,孩子“存亡不可知”,而匈奴人毕竟给他一个可感而温暖的家,这时的苏武,吃不吃自己放的羊,吃不吃匈奴的羊,又能怎样?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2]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编)《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3][元]郝经《续后汉书》,中华书局1985年版。

[4][明]萧大亨著,崔春校注《夷俗记校注》,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西渡编《名家读古文》,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

苏武牧羊范文4

2、顺手牵羊: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3、饿虎扑羊: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4、苏武牧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苏武牧羊范文5

恍惚间,我变为一个小侍卫,我看着不一样的事物,很茫然。但突然传到苏武前来受审讯。

我看见苏武,他看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紧张,昂首挺胸的走进殿内,还未等别人说话,苏武便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就拿初到来自尽,衣服上还快就有一部分变为血红色,着颜色深深刺痛我的眼睛。虽然我知道是这个情节的发展,但是亲眼见到我还是很惊讶,心中很是佩服苏武,很佩服他的气节。胡来,经过卫律的劝降,苏武没有答应,被单于囚禁起来。天上下着雪,很冷,房屋地上全都是雪,洁白无瑕。单于不给他吃的喝的,他也勉强的活了下来,我试想了一下,如果是我一定坚持不下来,忍受不了这些苦难,更是佩服苏武。

后来,单于又将他放在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牧公羊,很明显就是不想让他回到汉。在天寒地冻的世界里,无衣无食,却能勉强生存,让我很是佩服。那里很冷,没有人就更加显得凄冷。他牧羊,捡野果,掘野鼠,维持生活,尽管有时很饿,下完雪很冷,但苏武一直坚持着,从未说过投降二字,依然坚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背叛。他衣衫褴褛,手握使节杖,傲然立于茫茫雪原中,他身体骨瘦嶙峋,而那目光却仍然深邃,不可抗拒。岁遭遇了种种磨难,但我依然觉得,他还和以前一样,还是那样昂首挺胸。

这一路上,苏武经历了很多诱惑,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没有投降,没有退缩,他始终信念如磐石一样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他依旧热爱他的祖国,一心只为不辱使命。

我从梦境醒来,仿佛眼前便是苏武牧羊时的情景,苏武的步子稳重有力的踩在雪地上,他越走越远,但背影却让我觉得很高大,犹如巨人一般。

苏武牧羊范文6

按照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规定,凡诸侯国国君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国都朝觐天子,或不能前往他国会见其国君时,可以委派自己手下的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或会见国君。这在礼仪制度中被称为“聘”,即为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时的礼节。而奉诸侯之命代为行使职权者,则称为“使臣”。

古代,凡使臣奉命出使他国时,除遵照礼仪制度的规定,一般要携带玉、帛及本地土特产,作为进献或赠送的“礼物”外,通常还要携带照、引、牒、符、节等文书、信物作为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其中,“节”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且重要的信物,也是一种礼制器物。凡委派使臣出使,在临行前要由国君亲自授予其节,以示其代表自己行使权力。使臣则一路持节而行,以示自己负有使命。节与使臣因此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后世合称为“使节”。

在西周时期,对各诸侯国使用“节”亦有规定。据《周礼・地官・掌节》记载:“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英荡是用于盛放符或节的匣子,上绘彩色花纹。由于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周礼》记载的当时使用的这些节,今天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想象和推测它们的形制。

这一制度,在以后的历史上继续沿用。汉代与周边民族交往,派遣使臣出使时,皆由皇帝亲自授予使臣节,作为代表皇帝和国家的象征性意义。据《后汉书・百官志》中的《汉官仪》记载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牦牛尾为其吒,三重。”即汉代的节是一根长约1.8米竹竿。一端束有用牦牛尾巴尖上的毛扎成的三重旄。在出土的汉画像砖石上,就能见到节的形象。在汉画像砖石上,有一些描绘使节出行的画面。其中,有些是使节自己手持节,有些则是由随行的官吏持节紧随。

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曾派遣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在前往西域的途中,张骞持节而行。即使在被匈奴俘获后,仍不失“汉节”,即始终没有丢弃汉武帝授予的节,以此表示自己不辱使命和对汉廷的忠贞不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尤为崇尚高风亮节,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情操,自尊、自爱。即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精神,作为立人之本。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甚至绝境,仍自强、自立,不甘堕落,不愿卑颜献媚,不求苟且偷生。在中国历史上,就流传下许多这方面的感人故事。其中,“苏武牧羊”更是令人感动。

就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时。西汉王朝与匈奴再度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双方曾互派使臣,欲与对方议和,但由于积怨甚深,双方议和的使臣均被对方作为人质扣留,致使议和难以实现。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单于且侯因战场上屡遭败绩。遂向西汉朝廷表示结好,并主动释放了扣留的西汉使臣。汉武帝因此也下令释放被拘留的匈奴使臣,并委派中郎将苏武等率百余人护送他们返回匈奴。临行前,汉武帝亲自将节授予苏武。

苏武奉命偕同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护送匈奴使臣平安抵达匈奴驻地。但当完成使命,正准备返回西汉时,不料张胜与匈奴贵族、汉军降将卫律等人密谋,准备劫持单于之母归汉以邀功。事泄,且侯单于勃然大怒,欲尽诛汉朝使臣。后经其手下劝说,遂决定胁迫汉使归降匈奴。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为了能使苏武归降,且辊侯单于软硬兼施,但均被他断然拒绝,于是又令卫律劝降。卫律告诉苏武:“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谶复知之!”苏武亦丝毫不为之动心,

苏武即使是被囚禁在大窖之中,断绝了粮食,他依然日夜思归汉朝,靠着吃雪和毡毛,拒不投降,顽强地活下来。且侯单于见不能降服苏武;又将他梳放到荒虎人烟的北海(今贝船尔湖),让他放牧一群公苇。并声称只有等到这群羊产下羊羔。才能释放他。苏武深知单于的用意,也清楚自己归汉避遥无期,但他毫不气馁,更没有绝望。

苏武来到北海,没有粮食,就挖鼠洞,吃洞内的草籽度日。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动摇苏武的意志和决心。每天他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尽管日久天长,节上的旄全部脱落,苏武仍终日不离手,以此表明自己归汉的决心,表示对汉朝始终不渝的忠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