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1
表扬信样本一
陕西省邮政公司:
我代表,对贵公司同志三十余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向贵公司写表扬信。同志为我校所送报纸、刊物、杂志、信件和包裹等从无错漏,风雨无阻,态度热情,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礼貌待人,认真负责。
以前,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记忆中的段叔叔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时车后座两边的绿包里是鼓鼓囊囊的信件、刊物等,归去时后座两边依然饱饱的,装是村民们与外界的联系与牵绊。在段叔叔所送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我一步步走出了大山,如今我回归故乡任教已有三四年,和段叔叔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才感觉他们工作的艰辛。今年六月份,我有一封急件从甘肃邮回来,时间紧迫,着急着办理各种手续,但天公不作美,雨下的河水都涨了,正在我心急如焚时,段叔叔打来电话问我在家还是在单位,不一会儿就出现在学校门口,当时的他穿着雨披,裤子和鞋都湿了大半,当他核对好信息将邮件递给我时,邮件竟一点都没湿,当时的我心里既有感动又有敬佩之情!学校里即将退休的王老师由于有糖尿病,使用的大量药物都是远在外地的儿子邮寄回来的,段叔叔总是按时将这些包裹送到,毫发无损。双十一、双十二我们网购了很多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他都能及时送到我们手中,每一次从他的手中接到邮件,都会看到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开学初还会向学生们耐心的宣传优秀的报刊、杂志;向农村的广大群众宣传邮政储蓄的相关业务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兢兢业业的邮递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业,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顾客我们无以回报,特向贵公司写此信表扬!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二
xxxxx公司:
我是贵公司的客户,我公司定制你们的产品后,非常感谢你们的产品,质量好、外观美、实用。尤其是贵公司训练有素,所有员工服务态度好、耐心、细致、诚实,而带笑容,接听电话客气,礼貌。其中最令人叹服的是具体负责前来安装的石师傅。
石师傅为用户工作负责,替用户着想,不怕麻烦、细致、和气、按时到。坚持清扫现场,工作作风好。在安装完,使用过程中,遇有问题,随叫随到。即使师傅在乡下有事,也能和气负责地告诉用户,安抚用户不要着急:回来后一定帮您搞好。
体现出一种风范,看得出他非常敬业爱岗。可以我们对贵公司的好感基本上原于石师傅。所以,他实际上用行动维护了你们公司,替你们公司做了宣传广告。如果有机会,你们应当评他为优秀员工。还有一位年经的谢经理,能礼貌客气接待用户,主动帮用户解决实用中的困难,实在不错。
表扬信样本三
某某快递员:
在20XX年12月17号的下午,接近零度的气温下,寒风呼呼地吹着,你为了送我的一个快递,打了我6个电话直到我手机自动关机,忙活了一下午,跑遍了整个东张镇,最后终于在我家隔壁的隔壁找到了我爸,把我的包裹送到了我爸的手里。我真的表示歉意,真的很不好意思,那天下午,我在参加全国性的英语六级考试,手机没电了放在宿舍没带在身上。我家还没人在。我估计是联系不上我,然后送到我家又没人,就问邻居才找到了我爸。真是几经坎坷,而且还是这么冷的天。
事后,我发短信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对此表示歉意跟谢意。你态度很好,工作也非常负责。你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感动。在如今网购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无数快递公司孕育而生,快递员的素质已经是越来越差劲了。像你这么敬业、态度有这么好的快递员,实为罕见。作为淘宝专业户,我碰到过几十个快递员,有的态度真的是超级差,无缘无故的凶人,我曾经有过想抽人的冲动;当然,很多快递员是比较正常的,态度不差但也说不上多好;而个别的像你这样的快递员,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又很好。我认为,快递员,就应该是像你这样的。
此刻,我写下这封表扬信,投稿到常熟日报,赞扬你的同时,我也想让大家对快递员更有信心。我相信,今后在物流界,会有更多优秀的快递员出现。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四
滑县邮政局领导:
您好!我代表滑县工商局王庄工商所,对贵局王庄支局投递员董鸿鹏同志多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向贵局写表扬信。董鸿鹏同志为我所送报纸、刊物和信件等业务从无错漏,十几年风雨无阻,一心一意办事,礼貌待人。今年六月份我所老刘的孩子考上研究生,打来电话说:通知书可能已到了王庄邮政,让去查看一下。当时上午正在下着小雨,老刘说等天气好啦再去吧,话音刚落,就听到摩托车的声音,我们想一定是鸿鹏来了,他送报纸信件总是很准时,果然是,他穿着雨衣手里托着红红的录取通知书,双手递给老刘,让老刘签上名字,写上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鸿鹏干工作总是这样认真,无论递报纸还是递信件总是双手递上,目视对方,彬彬有礼,然后微笑着退出房间。董鸿鹏同志待人不仅热情礼貌,还助人为乐、不计个人得失,我所一同志的孩子正上小学,为孩子定了小学生数学报,这种报纸只能订半年,半年快到的时候,鸿鹏总是说:下半年给你订上吧。六年来他总是这样积极主动,为别人操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今年十月份我所一同志订的学生报就是鸿鹏自己垫的钱。
记得有一年下半年因报社的原因,学生报没有订上,鸿鹏总是红着脸说,真是对不起,和报社联系了今年没有订上,我明年一定给你订上,六年来订的报纸刊物从无差错。鸿鹏的工作精神,成为我所的学习榜样,鼓舞着我所同志的热情服务,我们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被安阳市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如果我们单位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像鸿鹏一样的工作精神,没有那一项工作任务会干不好,没有那一个群众会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邮政系统董鸿鹏的敬业和一心为民的精神正是我县优秀员工文化的一个精彩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订户我所无以回报,特向贵局写此信表扬。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五
公司全体团员青年:
在xx总公司团委组织的首届集团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中,我公司团员青年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创效成果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集团举行活动的目标在青岛区域得到了具体落实。
此次活动中,区域团委从各部门、各分公司上报的多项创新创效成果中精心选拔,最终选送了xx的《xxx》参加大赛,这项成果不负众望,凭借优质高效的方案流程获得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三等奖的好成绩,受到xx总公司团委的表彰。在此,xx团工委向为公司赢得荣誉的xx公司xx部的团员青年提出表扬,并号召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他们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的好经验,进一步发扬开拓进取、力求上进的精神,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继续推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出新的贡献。
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2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心态;入学教育;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267-02
关注和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心态,是高校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和消除各种迷茫、迅速融入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新生的入学心态,把握 “90后”本科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入学教育指导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7月对该校2009级录取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回升,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学习目标比较远大,但是“鄙农”思想、“学农不爱农”心态等问题依然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增强入校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办学水平有参考价值。
一、调研情况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涉及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志愿选择情况、对所录取专业的评价、学习目标、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最关心的问题等方面。随机抽取500份样本,调查员以电话访谈方式对新生本人开展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00份。该问卷采用SPSS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为弥补问卷调查不足, 我们辅之以必要的半结构式访谈。样本涉及除福建、广东、上海外的大陆其他省份,代表性广泛。样本基本情况:男生占55%,女生45%;来自城市的46%,来自农村的54%;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占4%,基本可以的54%,需要亲友资助上大学的13.3%,需要贷款上大学的28.7%。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择校动机:理性与渴求并存
在调查“你为何选择该校”(可多选)时,38%的学生选择了“该校是‘985’、‘211’高校”,回答“声誉较好”的16.3%,“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占36%,“想在农业领域成就事业”为11.7%,“作为一本院校被录取的把握性较大”占31.7%,21%选择了“其他”。
被录取考生分数在当地一本线10分以内的33%,超出10~20分的34.3%,高出20~30分的18.3%,超过40分以上的14.3%。可见,该校67.3%的新生考分不超过一本线20分,生源质量不理想。这与31.7%新生选择“被录取的把握性较大”和38%新生看重“985”、“211”平台现象,充分说明考生量力而行,理性择校特征显著。也有不少新生寄予期望,想在该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36%),在农业领域成就事业(1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广大考生择校权较为自主、择校动机更加务实、理性,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相符。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有学上”,还有所期待,尤其渴望“上好学”,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与以往有较大区别,需要引起关注。
(二)录取专业心态:失衡与矛盾同在
调查显示,该校今年新生一志愿录取率达到86%。① 其中,在完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省份中,第一志愿录取的新生达66.7%,第二、三志愿分别占17.5%、11.1%;第四志愿占4.8%。新生对考入该校62%感到满意,34.3%比较满意,“无所谓”和“不满意”的分别是2%、1.3%。可见,无论是一志愿录取率,还是新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都比较高。
与学校高满意度相比,新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较低。对所录取的专业感到满意的有37.3%,“较满意”的35.7%,感到 “不满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5%和8.7%。
不少考生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还有缕缕的惆怅:对录取专业不满意。由于没有达成向往的学校和专业,一些新生还没进校门,就感觉受打击;农业高校的学生经常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即使是“大农学”类专业的新生也往往觉得“学农”不好。同时,新生对自己所录取专业知之甚少,被问及“你对所录取专业是否了解?”,只有 14.32%的学生“了解”,不了解的74.6%, “完全不懂”的11.08%。
由于对所录取专业缺乏认同,有极少数新生拒绝报到而选择复读。当然,更多的新生是处于矛盾状态:选择复读,机会成本将很高;如果顺其自然,感觉委屈自己,并担心能否顺利转专业。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农业院校的新生入学报到后专业心态失衡,有的报到后又要求退学;有的学生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因此影响了学业。
(三)学习目标:就业压力与渴望成才驱动下的“远大”
问及“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目标”,55%的新生表示通过本科学习,最后将选择“考研究生”,想“出国留学” 的 8%, 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13.3%,到“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的2.7%,21%的新生选择“其他”。
准备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占到63%,说明大多数新生有比较明确而远大的学业目标。然而,访谈发现,之所以会选择考研和出国留学,主要是“形势所迫”。“如果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会先就业,但是现在本科生、尤其是农科类的找工作太难了,只能继续深造。”持这样观点的并非少数。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继续深造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回答“进入大学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这个开放式问题时,排在前两位的是:学习氛围、学业情况。这从侧面折射出新生对未来发展的关注。
(四)思想态势:角色转换与经济压力影响下的迷惘
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新生个性更加独立,价值取向更加现实、功利;喜欢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信张扬并充满激情;普遍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和分析问题;受社会转型、外部思潮涌入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思想呈现较为开放和多元的态势。
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由于角色转换和经济压力带来的迷惘。调查表明,该校新生家庭普遍比较贫困,需要亲友资助上学和贷款上学的达42%。这与在调查“你面临的现实困难”(开放式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基本相符,大约25%的新生面临巨大经济压力,非常关心资助政策和资助力度情况。一些新生流露出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茫然无措”感。担心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方式、能否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胜出以及能否交到真心朋友等问题的新生也不少。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新生综合症”。
三、发展取向下的入学心态调适与高校应对策略
新生入学心态调查所折射出的问题不仅源自个体,更主要的是社会大环境和高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所导致和引发的。解决此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方尤其是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业院校若要摆脱招生难、就业难、科学研究与中国发展脱钩等关键困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从“管理型”到“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转变,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在发展中予以改进,在改进中获得更大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不利形势和被动局面。
2.以学生为本,全面做好资助工作,切实解决新生经济压力问题。家庭经济压力是农业院校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入学报到时应扎实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认真落实好奖、助、勤、贷、减、免政策,切实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做好新生奖助政策宣讲工作,缓解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校安心学习,健康发长。
3.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培育优良学风,持续打造强大的认同归属感。学科建设水平是专业实力的反映,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发展前景的看法与对学校的认同程度。农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以鲜明的特色、明显的优势和强劲的实力赢得学生的信赖;努力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优良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和广阔舞台。学生如果拥有了对就读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就会积极看待它、激发出“学农爱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4.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要努力把握人才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和拓展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调整机会,尝试提供多种培养方式;加强招生宣传,改革招生方式,减少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高校要全过程、全方位、多层面培养人才,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3
生源质量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源头,决定着各专业教学工作的起点,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好的生源质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行,后来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其教学质量也就不难想象。所以说,好的生源是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素。如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越来越成为高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的战略研究问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始建于1975年7月,是全军唯一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培养全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基地。2004年学校转制后成立中医药学院。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群优势,建设一所投资多元、医教研一体,国内一流水平的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学院在学科布局上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开设了中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等5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本科新生约500人。为了解报考学生的生源特点及相关情况,我们编制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发现并总结报考中医药专业考生的生源结构与特点,归纳影响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及科学研究依据。
2调查对象及资料收集
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具有短暂性、集中性、单向性、社会性等特点[1]。本研究主要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基于他们刚经历过高考志愿填报,记忆深刻,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高考考生的志愿填报心态,从而能有效把握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涉及3个方面内容,一是志愿填报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因素,二是影响志愿填报的主要人物,三是对高校招生信息的获取方式。调查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所有专业2012年、2013年、2014连续3年的新生为样本。包括这3年中在南方医科大学就读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七年制联合培养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交换生。问卷调查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发放,新生入学后1周内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达94.7%。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的主体信息
3.1.1理科生源比例偏高,文理科学生并存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对学生在高数、生化、药理、科研设计等方面有着高标准要求,目前,中医药专业的院校基本都以招收理科考生为主,因此,理科生源报考录取机会较高。然而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科具有特殊的人文哲学属性,受到了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古代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2],为我们探索培养文科生源中医专业人才提供了条件,因此中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两个专业从2011年起适当招收部分文科考生。
3.1.2生源综合素质高,优秀学生突出,女生比例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约81%的学生高考成绩超出当地一本线10分以上;约有六成的新生在高中阶段获得校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这表明中医药专业录取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同时,约有64.97%的学生在第一专业志愿填报了中医药专业,也说明优秀学生在报考本校时,对中医药专业有一定的兴趣。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女生占58.14%,人数明显多于男生。分析其原因,一是女生比较喜欢从事医务工作,二是高校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高校人才选拔体制主要是以高考文化课分数为依据,一本线上的女生所占的比例也比男生大,故此女生有较大的优势[3]。
3.1.3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基本持平
这表明中医药专业在农村和城市受欢迎程度相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考生所在中学基本在城镇,在获取招生信息的主要方式上面并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3.2影响志愿填报的主要因素
为客观了解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心态,问卷对可能影响专业志愿填报的因素进行归纳,设置了一道多选题,即“作为一名考生,面对众多专业,你最终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从统计结果看,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有把握录取”,比例高达72.5%,其次是“专业兴趣”,高达60.7%,再次是“就业形势”,也高达56.6%;再依次是“办学实力”、“学校声誉”、“易于专业调整”、“地理位置”、“考研状况”、“奖学金设置”(详见表2)。就表2数据可以看出,考生的志愿填报行为越来越趋于现实。在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有把握录取”和“专业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三位的“就业形势”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在2014年入学的新生中对就业因素的考虑超过“专业兴趣”上升到第二位,反映了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考生在志愿选择时采取审慎心态,越来越重视就业因素对专业的影响。如果从这种视角以及社会上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来分析考生高考志愿填报行为,我们甚至可以将“专业兴趣”、“办学实力”、“学校声誉”、“易于专业调整”、“地理位置”、“考研优势”等众多因素看成是影响就业的相关因素[4]。
3.3影响志愿填报的主体
调查发现,在众多影响志愿填报行为的主体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基于个人兴趣进行专业填报,除此以外父母是影响志愿填报的最重要主体,比例高达56.2%(表3),这说明由于志愿填报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程,不论是出于关心,还是出于责任,父母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真正能够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成为除家长外的主要影响主体,比例约为21.5%,这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有关,他们往往被认为是最了解院校招生信息,并对考生情况最为了解的人。高校毕业校友和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小,这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周边存在高校毕业校友和在校学生的机会较小,那么影响作用也就有限。在调查中,具有中医药家庭背景的考生仅占3.82%,说明学校对中医药世家的招生宣传工作不太理想,需要加大对中医药世家的推广工作。
3.4招生宣传效果
为吸引生源,高校普遍都开展各种各样的招生宣传工作,帮助考生了解院校及专业,引导考生填报志愿。问卷对当前的各种招生宣传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由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发行的《招生专业及计划》、《志愿填报指南》等刊物对志愿填报影响最大,效果最好。其次是网络宣传方式,再次是现场招生咨询会、学校宣传资料、报刊、电视等(详见表4)。官方发行的《招生专业及计划》等刊物主要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印制,统一发行,直接配送到中学和考生手中。由于其官方性质以及特殊的发行渠道在学生心目中有着较高的权威,被认为最有效;网络则由于其普及程度和覆盖面越来越高,加之青少年对网络这一媒介接受力较快,因此成为除官方刊物之外的最有效的宣传方式[5];由各地招生办及中学举办的现场招生咨询会则由于能够与高校招生人员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可以直观便捷地了解各种信息,成为考生认可的又一种重要宣传方式。院校招生宣传资料使用效果超过五成,这可能与院校宣传资料的专业性、针对性强有关。相反,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这与近年来报刊、电视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虚假广告,引发诚信危机有关,以致人们对这两种媒介上的广告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4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专业连续三年新生的高考志愿填报进行问卷调查.经整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影响考生志愿填报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把握录取”、“专业兴趣”和“就业形势”,且考生对“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正逐年增加,这成为考生的重要考虑因素。第二,作为影响主体,家长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重要影响主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次之,校友的影响效果不太大。第三,高校的各种招生宣传方式中,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发行的官方刊物对学生志愿填报影响最大,效果最好,其次是网络宣传方式,再次是现场招生咨询会、学校宣传资料、报刊、电视等。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为志愿填报受考生的主观认知的影响。在志愿选择方面就业因素正逐步受到考生的重视,为此院校应该努力提升各种与就业相关的学校建设,如提升学校声誉、优良学风的培育,加强专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等[6-7]。在生源组织和开展招生宣传方面,除了常规性的宣传以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一是,在重点地区重点中学建立生源基地。在准招生宣传前,对全校学生的籍贯以及毕业中学等专业生源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划定重点宣传的地区和学校[8]。与生源集中的中学建立生源基地,开展高校与中学,专家教授与高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意识地参加中学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强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对高校及专业的认同感,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同时可以邀请生源基地的老师协助学校开展一些宣传工作,只要宣传到位,这些地区和学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学校的生源储备地,源源不断地为高校提供优质生源。
二是,发挥家长和校友的功能,提高宣传亲和力和可信度。院校招生宣传工作主要由在校的师生员工完成,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家长及校友这些“编外人员”的作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和校友加盟招生宣传队伍,通过他们可以很好地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和可信度。选择学生家长和校友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平民性和可借鉴性。要在众多的学生家长中间邀请那些在当地口碑较好、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愿意为学校招生宣传服务的家长,以及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威望的校友,协助学校开展招生宣传。甚至组织优秀校友为考生和家长举办各种讲座,以亲身感受推广学校和专业[9]。家长和校友的鼎力相助,必定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4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呼啸而过,火车把一生轰轰烈烈的爱和记忆带走了,留下的,只是静默。
——题记
她其实已经忘记自己在课桌上刻下的电话号码是谁的了,也不想知道,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着空空荡荡的教室。她看自己的表,已经6点半了,学校5点半放的学,她已经在这个空荡的教室里坐了一个小时,外面天都快黑了。她站起身,收好书包,然后离去。
她穿过长长的走廊,下楼梯,再穿过同样空荡的操场,离开学校。
她刚来到这里上学的时候,因为教学楼的走廊模样的一样,走过拐角,又一条与你刚才走过的走廊一模一样的走廊的时候,她会害怕,走廊就像没有尽头似的不断延伸,直至静默。
三年来她始终独来独往,成绩一般,坐在教师的最后一排,习惯在上课的时候听歌或者睡觉,没人管她,也从来不发言。三年她眼中唯一的变化是教室从二楼换到一楼,再从一楼换到二楼,仅此而已。没人知道她上课听的什么歌,睡觉做的什么梦,家庭住址或者电话号码。连她桌子上刻的电话,也没人知道是谁的。大家只知道,她的名字叫林孤鸿,17岁,很少说话。
这天,是高三开学后的第一天。她又在教室里坐了一个小时,6点半时离去。走过走廊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第二天她照样第一个进教室,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翻出mp3来听歌,一言不发。她又看着自己的同学一个又一个来到教室,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读不出她在想些什么。
第一节课政治,因为无聊,而且她的班级是理科班,政治成绩不入高考总分,会考又早过了,所以政治一类的文科课是不会有人听的。她也一样,为了打发这45分钟,她依然戴着耳机,摸出铅笔用小刀削尖,在那个再生纸笔记本上写字,不知道在写什么。突然,她撕下那张纸,揉成团,扔到地上。
下课以后,她的一个同学捡到了那个纸团,那个同学好奇的打开来看,里面写着:“我是林孤鸿,喜欢唱歌和阿桑,你好”。那个同学看完后顺手把那张纸揉成团扔到了垃圾箱里。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笑了,微笑。
她没有父母,也没有亲人,但是她有一个继父,是软件公司的老板,很瘦,从来不会对她发脾气,即使她做了再无理的事也不会。继父姓林,是从孤儿院抱养的她,取名林孤鸿,他试图走进她的内心,她却始终对他,对任何人都异常冷淡。他不经常在家,一大栋空荡的房子只有她一个人,他给她很多零花钱,她把钱的大部分都存到了银行,她自己的户头,只有她知道密码。她离家出走过三次,她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可以自己活下去,但是每次都被他找了回来。她无法理解,自己的继父在社会上的关系上至国务院,下到地痞、小混混、街道居委会,都可以找到他的熟人,自己的每次出走,他总能在不出12小时内把她找回来。她唯一的朋友是一个电台DJ和一个书吧老板,DJ 21岁,书吧老板27岁,都是女人。通常她们都是打电话联系,不常见面,那DJ跟书吧老板也是老交情,每次她出走,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们,她们劝她回去,她不,接着他就把她找到了。
又是新的一天,她赶在早自习之前的半个小时抵达学校,然后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重复她每天来教室后做的事。她从来不会写老师的家庭作业,老师们也从来不会收她的家庭作业,她在学校唯一要做的只是应付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期中考跟期末考,以及反反复复的摸底测验。然后等着老师公布成绩和排名。她所有的科目成绩在高三一直都是前100名,没有一次考试失手,也没有一次考试超常发挥。
晚上晚自习结束后,上次捡到她的纸团的那个女生,把一盒还没拆开包装的阿桑新专集递给她。
上次我看到了你写的东西,你喜欢阿桑,这盘专集送给你,不要客气,我家有的是钱给我买CD。
这个女生说。
她收好书包站起来,对那个女生笑笑,然后离去,把那个女生一个人留在那里。她没有要她给的东西,因为那个女生送其他人东西,就像是在施舍,她永远也不可能接受。
她回到家,打开电脑,拿起话筒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录了一首自己唱的歌,然后发到一个专门做自己个性CD的网站上,她每个星期都会录一支歌发上去,这只是她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和习惯。在那个网站上已经有一群她的歌迷。
发完歌后她关掉电脑,走到她的那面大的穿衣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有一双与常人不一样的眼睛,那双眼睛很大,像一潭乌黑的深水,那双眼睛似乎可以穿透其他人的灵魂。她继父当年在孤儿院一群可怜的孩子中间一眼相中她的原因就是她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她很瘦,胸口有很突出的锁骨,手指修长,指甲很长。她摸着自己的肋骨,就像摸着有棱角的坚硬岩石。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然后拉灯睡觉。
她躺在床上唱一支安静又忧伤的歌,她的声音像空灵一样,就好象她那双清澈的可以见底的眼睛。空灵一般的女声回荡在整栋房子里。
如果不是三个星期后一个不速之客的突然来访,也许她的生活就会依然平静下去。
在她发了那首自己唱录的歌后的第三个星期,她正在家里泡方便面,门铃突然响了,她去开门,门口站着一个30岁左右的高大男人。男人微笑着对她说:“你是林孤鸿小姐吧?我是XX公司的一名经纪人,这次我来找你的目的是我么公司已经看中你了,想让你成为我们公司旗下的一名艺人。”她非常不解,首先眼前这个陌生男人是谁,怎么知道她的名字以及住址。至于他说的那件事,她想了想,今天不是愚人节,那么他……她抬头想看清他的面目,但是这时是黄昏,他背对着太阳在门口站着,光线勾勒出了他的轮廓,可是她并看不清他的脸。她正在发愣,那个男人笑笑说:“我可以进去吗?”她反应过来,侧身让他进去,他对她点了一下头。
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握着她倒的咖啡,清了清嗓子说:“我今天来找你,是因为我在网上听到了你唱的歌,我觉得很好,把你推荐给了我们公司的老板。我们老板很欣赏你,所以我们想跟你签约,如果你在这份为期三年的合同上签了字,我们保证你可以在4个月后出唱片”。他说着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合同,她扫了一遍这篇印着密密麻麻的汉字的纸,想了很久,这是一家国内很有名的唱片公司,如果签下这份合同,自己的声音就将唱编全国。但是如果不签,自己也可以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她想了一会儿,问那个男人:“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哦,对不起我还没有介绍我自己,我叫sam,是XX唱片公司旗下的一名经济人。”后面那句话他已经重复了一遍了。她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她讨厌客套而做作的人,而眼前这个男人,恰好跟她心中“客套”这个词的定位能够对号入座。她没有急着做决定,她想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会成为她的经济人。这个叫sam的中年男人告诉她,如果她同意签约,他就会是她的经济人。这个答案又一次令她犹豫了,最后,她还是在那份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她到目前为止第一次感觉自己的命运被自己掌握着。他看着她签完合同,他收起那张纸笑了。同时,她也跟他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她要求用艺名发唱片,并且不能对外公布她的所有照片,她也不会出席任何活动。她还要求男人遵守承诺:在4个月后出唱片。男人同意了。
这天,是她18岁的生日。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继父。
周末,她坐地铁到她的公司,她的专集已经开始筹备,她提出的那几个苛刻的条件公司也照单全收,她很满意。公司邀请到一名著名的画家,给她画了一幅以为主题的油画做专集封面。她坚持所有歌词由她自己来写,公司也认可了她写的东西。她开始忙碌起来,几乎用所有课余时间来做专集,她没参加补习班,也没有作业可做,所以她有充裕的时间来呆在公司的录音棚里,继父不会过问她的日常生活。
自从上次那个女生送她CD碰了一鼻子灰以后,也不再理她了,她在学校被彻底孤立起来,她已经习惯了。3年前她刚来到这所省重点中学的时候,也有一些人试图接近她,但是都被冷冰冰的沉默拒绝了,后来也没人跟她说话了。大家不接近她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眼睛,大家都认为她的眼睛跟常人不同,那种眼神跟眼睛里特殊的光芒让大家觉得她很特别,甚至散发着一种妖气。
她去了那家公司才知道自己那个另自己讨厌的经纪人是国内很有名的一个经纪人,捧红的艺人有十几位,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不说任何客套话的人,并且不像她第一次见到他那样衣着正式。她对他的印象有了彻底改观。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1岁女儿。他的真名叫林默然。
整个公司发动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力量和80%的人力给她制作专集,她尽管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训练,但是空灵一样的声音还是让不少参加制作的知名歌手跟制作人惊讶。而林默然则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拉许多知名的曲作者和制作人来给她写歌。只用了3个多月,她的专集就制作出来了,名字叫做《蟹爪菊的城堡笔记》首先发行的限量预售版在2天内被抢光。一个刚刚和公司签约不到4个月的新人有这样的成绩,是一个中国甚至世界唱片史上的奇迹。整张唱片的装祯很漂亮,黑色和白色是主色调,没有一张她正面的照片,甚至连侧面都拍的很模糊。她用“林晓幻”这个名字发的唱片,在唱片创下一个星期售出六万张的销售记录后,她也没有举办任何庆功宴或者参加任何会。一时间,她的歌上了无数流行歌曲排行榜。各大娱乐报刊都在猜测她的身份和外表,但是公司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所有想揭开这个谜的娱记都空手而归。
她每天坐地铁上下学,坐在地铁里面,车厢里一直放着她的歌,她听到周围的人讨论她,讨论她的歌,和身份。她只是坐在角落里微笑着看着他们。
除了公司的人,唯一知道她就是林晓幻的只有那个DJ和那个书吧老板。当她们在她发片后的一个星期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惊讶,DJ说她明白她总有一天会出专集的。她面对这一切的办法还是沉默和微笑。
转眼间已经是一月了,学校的冬季高考已经结束,揭榜那天下了新一年的第三场雪,铺天盖地的雪白反射太阳光,她坐在教室往窗外看时,雪反射的强烈的太阳光让她睁不开眼睛。突然之间仿佛整个世界都不见了,只剩下眼前一大片白茫茫的颜色。
她的分数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级部前100名,她把自己的成绩单压在一大摞课本和参考书之下。参考书几乎都是新的,里面一页也没做,这是学校统一给高三学生发的。她的抽屉里有一盒她自己的唱片,是公司给她的样本,她只听过一遍,并且听到一半就换了一张阿桑的CD。她不想对自己的唱片做任何评论。
她在地铁站的一个地摊上发现了很多自己的盗版碟,地摊在地铁站流动的人口中变得特别孤独,很快城管就会来没收掉摊主的盗版碟。
放假后的第三天,她到书吧老板的店里去了,她继父却回了一次家,继父在客厅的茶几上发现了一份她的合同复印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领养的女儿居然在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和一家唱片公司签了约。并且他还注意到,最近最火的女新人林晓幻就是自己的女儿林孤鸿。
晚上10点,她回到家,看到继父一言不发的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她的合同复印件,她愣了一下,但还是平静的走到他面前。他抬头,说:“我要你撕毁这三年的合同,我回给你付违约金。”语气就像平常的叫女儿去给他冲一杯咖啡。她回答:“你愿意付这么高的违约金给一个你收养的女儿?对不起,我不能。”语气也像平静的拒绝这个要求。说完后她拎起自己的挎包走出房门。
她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往林默然的住处。
两个小时以后她才到,车费花了上百。林默然的家在市郊,一栋三层别墅,他从经纪人这个行业里捞的钱比中国任何一个艺人都多。
她在他家门口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她看到他家有一个房间灯还亮着,她觉得他还没睡。果然,他接了电话,她告诉他她在他家楼下,从那间亮灯的窗户里伸出一个脑袋,那就是林默然。她小了,可惜太暗,他没看到。
他下楼给她开了门,她站在门口安静的说:“我跟我继父吵了一架,我不想回家”。他让她进去了。他不习惯喝咖啡,家里只有果汁跟茶,他泡了一杯绿茶给她。他对她说:“你爸不准你继续当歌手吧。”她拿着茶杯冰冷的说:“他不是我爸,我只是他从孤儿院领养的女儿。”“你知道你的亲生父母在哪儿吗?”“不知道,你不要问了。”他停顿了几秒,又说:“那你今天晚上准备住我这儿吗?”“是,如果你不同意,我现在就走。”说完她把茶杯放在桌子,站起来要走,他拉住了她:“好,今晚你就住在二楼的客房吧,我带你去。”她跟着他到了房间,他临走前对她说:“已经12点半了,你早点睡吧,明天上午我开车送你回去。”然后他离开了房间,整栋房子又恢复了宁静。她走到窗子旁边,一把拉开窗帘,窗外月光如注,她想到以前的很多事情,她的记忆力一向很出众,她能记得一岁多的事情,一些残缺的片段。包括她怎么来到孤儿院,怎么成长,怎么被他选中,等等。她甚至知道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因为无力抚养她,把她放在了孤儿院门口。当时她身上有一张纸条,注明她姓林,孤儿院给她取名林依绮,被他领养后就改名为林孤鸿。她转身拉上窗帘,停止自己的回忆。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林默然在昨天晚上她睡的房间发现一张纸条:“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自己回家,谢谢你收留了我一个晚上。”他抬头看看床,被子整整齐齐,好象从来没被翻动过。这间房间找不到任何她停留过的痕迹。
她是凌晨4点回到家的,她小心翼翼的开门再带上门,不发出任何声音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把挎包扔到椅子上,然后躺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她继父在她走后一个小时就接到电话说又要去上海出差两个月,他给她留了一张字条和一万块钱在桌子上。早上她起来后在桌上发现了这些东西,字条的内容表明他向她承认错误,尽管他并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他还是劝她能解除合同,专心念书,他说他的女儿必须是大学生。她笑了。这个冬天她又将自己一个人度过。
她计划一次在寒假中的旅行,目的地是康定海螺沟。她带上那10000块坐飞机去了成都,然后坐长途汽车经过雅安到了泸定,下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凌晨2点半,她找了一个旅馆住下了。她的行李只有几套衣服,数码相继跟存折,临走前她给林默然发了一条短信,她又推掉了寒假里所有的工作。
第二天她在泸定桥上遇见一个女孩,同样是自己出来玩,她18岁,那个女孩儿23岁。她们成了朋友,住同一个旅馆同一个房间,她从来不过问那个女孩的身份,女孩也不过问她,她们只知道对方的年龄和姓名。那个女孩喜欢穿白色T-shirt、蓝色牛仔裤,有着阳光的面容,充满光明的眼睛,曾经她也是这样,可是时过事迁,她虽然只有18岁,但是她的经历使她有了与年龄不符的忧郁和锐利。
分手那天,在机场那个女孩对她说了一句话:“孤鸿,你应该学着去快乐,我不想看到你这个样子,整天独来独往,在你自己营造的高墙城堡内默默流泪。”女孩说完后就上飞机回到她自己的城市,她也飞回北京,自己的家,还有自己营造的高墙城堡。结束了自己5天的旅程。
她刚回到家,就接到林默然的电话,叫她去趟唱片公司。她没做任何休息,马上又回到公司去。她还是无法拒绝自己的工作。
公司开会决定给她出第二张唱片,她同意。
整个寒假在她繁忙的工作中突然变的充实,这是以前任何一个假期都没有的充实。她想起自己在旅途中邂逅的那个女孩最后说的话,也许她真的应该去学会快乐。
她有一天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一句话:时间就像手里的沙子,你越想珍惜它,它溜的越快。然后她扭头看窗外,窗外的桃花开的异常壮丽,春风一吹,无数花瓣在空中飘落。桃花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了结局的异常灿烂。
她的同学整天过着泡在书本里的日子,她却不用做任何作业,不用看任何课本,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只是平静的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这天班主任把志愿表发下来,上面的3行横线,代表各自的3个大学志愿,她在第一根横线上填了中央戏剧学院,后面两行空着,然后交了上去。
3天的高考结束之后,她的第二张专集也正式发行了,销量依然非常高,她在国内还是无人能及。
一个星期之后,林默然来找她谈事情,她爸爸不在,敲门也没人应,林默然以为她出去了,正要离开时,他在门口的地上发现,一只白色信封,上面写着:“给 林默然”。他拆开看,里面只有2行字:
“我是林孤鸿,我要离开这个城市,去一个地方。
不要来找我,你们找不到的。”
然后,她就像蒸发了一样在这个城市消失了,走的不留一点痕迹。他继父和公司的人发动强大的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她,但是努力了一个多月,没有任何结果。一个多月后,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交到了她继父手上,她继父看着通知书红色的封面叹了一口气。第二天,她继父停止了所有寻找女儿的工作,也告诉女儿的公司叫他们不要再找了,找不到的。
录取通知书样本范文5
一流园区办一流教育
2013年9月1日,总投资2.2亿元的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和10所配套幼儿园启用开学,一批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而在去年11月,独墅湖学校、独墅湖幼儿园新建,斜塘学校、跨塘实验小学虹桥校区重建,胜浦实验小学、车坊实验小学、唯亭实验小学改扩建,这七个教育项目集中开工。近年来,园区步入教育事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类似的一批学校投入使用,一批新建、改扩建的教育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新城、星海、星港、二实小、星湾、西交大附中等一批学校已成为市民争先选择的“热门学校”,成为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并带动了周边居民区入住率爆满,房产升值……
然而在园区开发之初,1994年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园区5个乡镇,大多数在水网地区,学校数量倒不少,足足有100多所。由于交通不方便,几乎村村都有学校,大多数都是复式单班。那时,去学校基本上是一次“小”,雨天穿着高帮雨靴,烂泥一直甩到背上。一盏白炽灯,一块破黑板,10几个小学生,一排一年级,一排二年级,一个民办教师。这就是一所村办小学的全部“内容”。全区1400多名教师,大约有1/3的教师是学历不合格的民办代课教师。老百姓为了孩子教育,不得不舍近求远去择校。教育基础条件薄弱、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与现代化新城区远不相适应是园区早期教育的显著特征。
随着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教育面临两大“硬任务”:拆学校、建学校。“拆学校”中,园区各镇抓住动迁机遇,先后撤并了80多所薄弱学校或办学点,异地新建了3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了每一所乡镇学校的提升改造,办学条件达到了现代化学校标准。“建学校”中,紧跟开发建设的速度、城市化的进程和居民、外国客商的进入脚步,园区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超前谋划,按照适度高于江苏省现代化学校标准统一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全部按照江苏省一类标准配备。目前,在中新合作区内先后新建了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科教创新区快速发展,累计入驻国内外知名院校23所,师生总数8.5万人。一流的园区建设了遍布全区的一流学校。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园区始终持续创新发展举措,让教育现代化水平螺旋上升。2008年到2010年,园区通过实施“达标升级”工程,三年投入了2.4亿元对15所乡镇学校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教育技术装备升级。2012年,园区又启动了达标升级“后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投“两个2000万元”,使得刚达标升级的乡镇学校由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进一步提升到一类标准,在全市、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中小学省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水平全覆盖。同时,在全区学校中选拔一批学校,支持他们进行特色示范专业室场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窗口学校,实现了又一轮硬件水准“短板补齐,长板更长”。据统计,近三年园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超过43亿元,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处在苏州乃至江苏的最前列,达到与新加坡相同的水平。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大手笔的规划、超前的高水准的学校建设,优化了教育布局,提升了教育现代化水平。现在,走进园区每一所学校,都会发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成为了现实。在高水平通过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反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园区教育发展起点高、机制活、理念新、视野宽、工作实;园区的教育现代化已初步实现了高位均衡,整体水平位于江苏前列”。
发展好每一所学校
“胜浦实小最大的变化是气质上的,现在根本看不出从前乡村学校的样子了,我们学生和老师的视野都更开阔,心态也更开放阳光!”作为园区名师、名校长交流工程的实践者之一,校长徐海鹰比同行们付出了更多的艰辛,说起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这几年的变迁充满了自豪。据统计,至今园区已有近千位骨干教师、校长到师资力量薄弱的乡镇学校进行“轮岗”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010年寒假刚结束,当时已头顶苏州名校长、语文学科带头人光环的徐海鹰调任胜浦实小当校长,这对家住高新区的他来说,等于职业的空间距离一下子增加了一倍。于是无论寒暑,每天一早6点半出门、晚上6点半到家,他每天都要穿过大半个苏州城。说起这一变化,徐海鹰说当时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像他这样调到乡镇学校去的“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然,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徐海鹰经历着胜浦义务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伴随着园区开发建设一步步向东推进,胜浦新建小区和外来人口进一步增加,短短三年半间,胜浦实小学生规模从1600人达到了3000人。通过达标升级工程,学校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近这几年更是通过招聘和交流优化、名师工作室指导、学校共同体捆绑发展、骨干教师共同体促进成长等“软件”工程,一步步缩小了与开发区学校在师资力量上的差距。
胜浦实小可以说是园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教育机会与办学条件得到保障后,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就是对教育内涵、办学质量的关注。但由于每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管理水平都不尽相同,致使学校间的教育理念、办学行为、质量保障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就是园区从“硬均衡”走向深层内涵“软均衡”的生动体现。
越深入内涵核心,越显现突破难度,因此,实现“软均衡”首先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园区教育人充分发挥园区开发开放的先行优势,勇立改革潮头,锐意创新。
早在2007年,为破解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时代命题,园区创造性地实施了“达标升级”工程。短短三年时间,园区15所乡镇中小学按照20条评估标准,坚持硬件提升、软件攻坚,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升级为园区直属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所有学校实现了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收入待遇。
在大力推进多元化办学方面,园区教育人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加快探索民资、外资多元化办学的新路子,积极开展与知名高校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与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了苏大附中、西交附中,依托知名高校资源优势,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品质。率先实现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全面规范。学前教育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模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公开招标举办者,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连锁幼儿教育品牌入驻园区,实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新加坡国际学校、德威国际学校、苏中园区校和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多元投入、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型学校快速崛起。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模式实现了突破,激发了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致力于构建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建立发展共同体,发挥星海实验中学、园区十中、星海小学、园区二实小等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将东港小学并入星港学校,实现一校三区的捆绑发展;推进星湾学校和莲花学校联合办学,实现“四个统筹”,促进双方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落实学校办学自,促进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以达标创建为抓手,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超过八成的幼儿园成为省市优质园,所有小学、初中创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高中段学校全部是省四星级学校。
“办好每一所学校,体现机会公平;教好每一个学生,体现育人为本。”为此,园区不再是一把尺子评判所有学校,而是认可差异,从2004年起,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年度综合发展评估制度,建立多把尺子衡量学校的成长性评估体系,从而让“好学校”丰富多样,这已经成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内涵提升的“指挥棒”,在全国、全省、苏州教育系统许多地区广为学习借鉴。
实现“软均衡”要靠“硬功夫”,这功夫之核心就是教师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根本保证。为此,园区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措施。
坚持事业聚人,待遇引人,感情留人。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向园区集结,近三年就招聘各类教育人才1500多名,加快了师资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2011年起,园区在5所全国重点师范大学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并共建教育实习基地,为园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在原乡镇学校连续三年推行了离岗退养政策,178名学历低、业务能力弱的老教师提前退养,腾出岗位,输入新鲜血液,加快了原乡镇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促进了这类学校的达标升级,推动了区域一体化教育格局的形成。同时,先后实施了“柔性流动”政策和“刚性流动”制度,建立了学校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向达标升级学校稳定流动机制,交流人数逐年递增,2013年符合条件的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5%。
园区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发展,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持续提升高层次学历和中高级职称;与南京大学、南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全覆盖的专业化岗位培训;引导学校构建人才辈出的品质校园和积极进取的教师生态文化,为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沃土。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深化校际合作,开发区学校与达标升级学校组成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之间跨校实行“传帮带”;各学校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之间拜师学艺;引导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组织薄弱学校教师到开发区学校挂职学习;组织开发区学校42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薄弱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每周一天到“工作室”带教学员,指导教研。实施骨干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建立26个中小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引领更多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深入推进“名师名校行动计划”,通过挂职锻炼、国外短训、专家指导、教改实践等方式,促进一批名校长名师脱颖而出。职业院校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行业和企业建设教师见习基地,从行业企业中聘请管理专家、技术人士作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专家。目前,全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优秀教师群体比例达到了32.4%,其级教师25名、全国优秀(模范)教师9人、大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133名,并且分布大体相当。
园区还注重干部人事改革,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全面推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了教师能进能出的畅通机制,形成了凡进必考、末位不合格淘汰的竞争机制。全面推进了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近三年,共有131人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走上了校级领导的管理岗位,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建立了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同行、学生、家长等多元评议制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去年起,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年薪制度,完善述职述廉、专项督导和综合评估等制度,促进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优先保证教育人才投入,强化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园区教师收入水平,始终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并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2013年是园区师资队伍建设年,园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积极有效的投入、体制机制创新、内涵发展攻坚、师资队伍优化,换来了园区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统计数字显示:园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始终保持99.8%以上;高考本二达线率连续6年大幅提升,从22%跃升至2013年的68.2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星海实验中学高中部首次参加高考不同凡响,本二达线率100%,本一达线率高达87%,文科、理科三科成绩均分均列全省前茅。园区中考成绩连续9年位列全市前列,8所地处街道的“达标升级”学校进步极其明显,与开发区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对园区超过26%的外来务工子女来说,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得到进一步保障。苏州工业园区八中初三(6)班的胡宇亮就是这样一名有机会选择外区名校而又放弃的孩子,他的妈妈胡美珍说:“八中的变化确实非常大,环境设施好了、师资力量强了,以前车坊只要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外边去读书,现在没这个必要了。”
2010年9月,园区成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实验市(区)”。
“一校一品”,给学生优质多彩的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会不会导致千校一面?这是许多人都会担心的问题,不过,这种担心不会发生在园区。
走在园区的中小学校园,最大的感受就是“每所学校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漫步星海小学校园,处处有“星”,步步皆“海”,群“星”璀璨、“海”纳百川的校园文化特质扑面而来。这所短短10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园区教育名片、苏州名校,矢志不渝地秉承“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个性飞扬,焕发生命活力,幸福健康地成长。星海实验中学“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苏大附中实践“爱与智慧的教育”,西交大苏州附中的导师制,园区八中少年科学院系统研究极地科考,星港学校以航模、机器人和头脑奥林匹克为主的科技教育活动,星湾学校的朋辈教育,园区二实小为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唯亭实验小学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等等,都个性鲜明地书写教育之风华,各领。
早在2003年,园区就提出了“一校一品”特色化发展战略,制定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特色建设评估办法》等考核制度,落实学校特色建设经费,鼓励各学校在“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将教育的基本要求、统一规范与学校特有的办学传统、办学条件结合起来,凝练各自的办学理念,打造各自的办学特色,体现各自的办学水平,涌现出了一批以书香校园、双语教学、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书法教学、科技活动为品牌的特色学校,一批业务特长兼备的教师快速成长,每年数以千计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多年来,园区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运动,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行之有效的大课间活动体系,创造性地举办了“暑期阳光体育运动会”,每年3万多名学生参加20项体育运动,荣获江苏省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称号。2008年,园区在全省、全市率先提出了“一校一项、体教结合”工作思路,以此作为园区深入推行素质教育、优化区域特色建设结构、提升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水准的突破口,选取了12个项目,确定了15所学校作为首批“体教结合”的试点学校,并统筹推进,逐步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使“体教结合”实施具有连续性。2010年,园区成为全省首个体教结合创新实验区,实现了学校体育“一校一项”发展的全覆盖,达到了“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目标,如苏大附中、斜塘学校吹响灌篮高手集结号,园区二中建立科研引领下的“三模”小组,园区八中在无线电波中行走,新城花园小学上演风火轮上的追风少年,园区二实小乒乓小将向国手叫板,娄葑实小千余“绳娃”跳出万千花样,胜浦实小、车坊实小演绎楚河汉界的博弈等。“一校一项”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园区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中,园区团体成绩囊括冠军,在全市高三学生体质测试中,园区高中校各项指标遥遥领先。
国外修学、国内留学等成为“家常便饭”
每年12月的“双语节”是园区孩子们最开心的嘉年华日,双语义卖、影视配音、英语歌曲、故事会、朗诵会等各种形式的双语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检验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成果。
每年两批,来自园区各校数百名中小学生走出国门,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开展为期一周到三个半月的浸濡修学活动,孩子们在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带队的杜玲老师说,这些孩子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多了一分礼貌,少了一分脾气,学会了生活的自理和自主,学会了尊重合作。
每年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生源构成,使世界多元文化与苏州传统文化在园区各学校相融交汇,在这里相生共长。园区的教育,根在传统,目光和视野却是国际的。
2013年6月30日,36名同学在星海实验中学国际课程中心读完了国际高中课程,收到了包括英国剑桥大学在内的178份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100%被国外名校录取。
开放的,是文化,是眼光,更是教育的未来。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崭新的上网视角和思维方式,那么,教育国际化必将导致我们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国际化变革。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时展对于教育的呼唤。
园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发展平台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区域优势,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各项指标位于全市、全省前列,成为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瞩目的亮点。为坚持培养国际化人才,园区出台了《双语教育实验实施意见》,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了全日制外籍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坚持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每年暑期,组织中小学校长代表团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开阔视野;组织教育代表团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交流考察,拓宽思路;选拔数十名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提升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各类国际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目前,园区有5所中外合作大学、2所外籍子女学校,与新加坡、加拿大、德国、丹麦、韩国、日本等国学校实施了20多个合作交流办学项目。4所高中分别引进了剑桥国际课程、国际文凭课程、加拿大高中课程、美国AP课程,满足了广大学生多元教育的需求。坚持友好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4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合作举办“中加金鸡湖国际论坛”,目前已经在两地举办了4届;与新加坡南区第七校群开展了以集群化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国际交流合作,双方任一所学校都可与对方所有学校开展交流互访、分享信息和资源。目前,每所学校都有国外“姊妹学校”或国际交流项目,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每年接受参观、访问或修学的国外师生逾千人,外籍学生近3000名,在全市占比超过80%。
2012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园区教育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教育普及率高、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一校一品”特色鲜明、素质教育示范效应好的发达地区之一。
未来更美好
展望未来,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表示,园区打造智慧教育,实现美丽的教育梦,必须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绘制具有园区特色的发展路线图。
园区教育人从三个层面明确园区教育发展愿景:坚持教育是为了人的事业,培养身心和谐的园区人;坚持教育是为了民族的事业,培养品性美丽的中国人;坚持教育是为了人类的事业,培养才华卓越的世界人。
从四个维度确立园区教育的发展理念:树立“没有成功不了的人生,只有没有成功的教育”的价值观,强化“以人为本,提升智慧,创造成功,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确立“创建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事业精神。
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本质,努力培养人格与团队精神,努力提升兴趣与社会责任,努力兼顾全科与人性发展,努力尊重自由与创新精神。抓实抓好“三生”教育,即生存、生活和生命教育。强调格物致知,注重推进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强调学以致用,注重推进实践与开拓的教育;强调融和致远,注重推进立人与立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