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一样的掌声范例6篇

山洪一样的掌声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1

今天,我读了《山洪一样的掌声》,我读后深受感动,现在就谈一下我的体会。  这篇文章写的是:1966年3月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周总理去邢台地区慰问受灾的群众 ,群众不想让总理面风而立,总理却面风而立,总理却面风而立,让群众背风而坐。这件事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上了车,。一位看似领导的人并没有嫌弃这个老大爷,而急忙起来让座,说:””您坐吧!"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谢那个让座的人,他不论富贵,不论贫贱。试想: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平等待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像他一样,人与人之间该多么友好。反过来说,有些人见了脏兮兮的老大爷,反而会嫌弃他,瞧不起他。  平等待人,有很多种方法,周总理关心群众使群众们从内心深处感激,作为国家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他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平易近人。  总之,我们要平等待人,友好待人,关心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能感受到身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2

望着尹洪福与黑熊们相亲相伴的情景,人们怎么也忘不了,更抹不掉10年前的往事。

全力抢救,把受伤的黑熊请回家

1997年10月20日下午,尹洪福正在家中休班,突然家门被人推开了。紧接着,他的两位好朋友气喘吁吁地走进来说道:“我们在大昆仑林场山上采蘑菇时,发现一头被野猪套套住的黑熊,如果再不去抢救,这头黑熊可能有生命危险。你看怎么办?”

从小喜爱动物的尹洪福一听,脸色立即沉了下来:“黑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必须把它抢救回来,绝不能落在别有用心人的手里。走!”

尹洪福问和他的两位朋友急忙赶到了金山屯养鹿场,索要了两只,又召集了几名壮汉,火急火燎地来到了大昆仑林场的后山上。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远远地看见一头约有100公斤重的黑熊的腰部,已被钢丝套子紧紧地勒住。也不知这头黑熊在这里挣扎了多长时间,只见它用嘴支着地面,“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黑熊发现人们之后,就用熊掌连拍带抡,张着大嘴,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吼声。由于长时间的挣扎,黑熊已经渐渐地没有了气力。

这时,尹洪福拿出麻醉注射器,远远地就给黑熊注射了麻醉剂。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麻醉剂在黑熊身上产生了反应,它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当人们七手八脚地将黑熊牢牢地按住时,昏迷中的黑熊还在嘴咬掌抡的。随即,人们用绳子把它的四肢和嘴捆绑结实,并将其装进了事先准备好的麻袋里。然后,人们把黑熊抬到四轮车上运到了尹洪福家中。

经检查,尹洪福发现这头黑熊多处受伤。于是,他便来到药店购买了多种药品,为黑熊的伤口敷药。随后,他和朋友将处于昏迷状态的黑熊装进了铁笼子里。当效失去后,这头黑熊立即野性发作,连连向铁笼子外的人们示威,一会儿用嘴啃咬着钢筋,一会儿抡起手掌拍击着铁笼子。

后来,尹洪福用纸壳子将铁笼子遮挡住,见不到人的黑熊总算安静了下来。悄悄送进去的两盆水,不到两分钟它就喝光了。送进去的玉米面粥,不到三分钟也吃光了。

第二天,尹洪福利用休假的时间,来到了金山屯养鹿场,找到了场领导。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这头黑熊交给国家来饲养,然后再放回大森林。场长一听,他从心眼里佩服尹洪福的义举。可他又一时犯难了,说:“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场的确无能为力啊!弄不好,不但使这头黑熊死掉不说,国家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如果我们这样将黑熊放掉,黑熊也不会逃过厄运的!”

尹洪福无奈地说:“那怎么办才好呢?”

这位场长瞧了瞧尹洪福,说:“我看,这头黑熊就暂时留在你家护养吧!因为你对动物有特殊的偏爱。我们相信你,一定能保护好这头黑熊的!”

这时,尹洪福解救黑熊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金山屯区的大街小巷中传开了!

一时间,来到尹洪福家参观凑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个体的老板们,他们出高价要买下这头黑熊。可尹洪福摆了摆手,义正词严地说:“这头黑熊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它属于国家,不是我尹洪福的私有财产。你们就别打这头黑熊的主意了!我不卖!我也不敢卖!我也不能卖!”

后来,国营854农场的养熊场得知了这一消息,主要领导不远千里,来到了金山屯,面对面地与尹洪福进行商议。他们以近于8万元钱的“筹码”,同时,又附加熊胆、熊掌等产品的代价,想买下这头黑熊。当尹洪福得知他们用高价买下黑熊,主要是用于人工获取熊胆后,他顿时心就酸了。面对着这一巨额的“诱惑”,尹洪福丝毫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尹洪福把这头黑熊请回家以后,他和妻子樊华精心地呵护着、照料着。渐渐地,这头黑熊的伤口愈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头黑熊见到尹洪福一家三口人对它没有威胁和伤害,一直凶狠的目光变得柔和友善起来。紧接着,它允许尹洪福和妻子樊华靠近笼子,并接受他们的抚摸。

意外惊喜,黑熊产下3头小熊“超女”

从那以后,尹洪福的家可就热闹了。每天夫妻俩一有时间,就在黑熊的附近进行仔细地观察,以此来掌握它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以便对其进行精心饲养。

为了更好地使这头黑熊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尹洪福将自己平时积攒的工资近一万元拿出来,专门为黑熊买下了一栋平房,做为它的“安乐窝”。在与黑熊相处的日子里,人与熊的距离逐渐地拉近了。这头黑熊真切地体会到了尹家夫妇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有的时候它走到铁栅栏边,用嘴拱一拱尹洪福的胳膊,又用舌头轻轻地舔一舔樊华的手臂。同时,每当尹洪福夫妇用手抚摸黑熊的头部时,它就会发出善意的“啊”“啊”的声音。

时间已过去三个多月了,尹洪福夫妇突然发现黑熊有些反常。每次到喂食的时候,黑熊都准时地来到食槽边等待着。可这一阵子,黑熊见到他们来喂食时,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一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当你呼叫急了,这头黑熊就连哼几声,还是一动不动。

尹洪福惊愕了,难道是黑熊生病了?还是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周”?尹洪福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每次喂食时,人一走开,黑熊才站起来吃食。黑熊的这一举动,令尹洪福夫妇百思不得其解。

又过了半个月时间,每当尹洪福夫妇走进熊舍时,总能听到一阵阵“吱吱”的声音。他俩纳闷地寻觅着: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有一天,尹洪福手拎着食桶,刚要倒食时,黑熊懒洋洋地站起来,它一挪身子,尹洪福惊奇地发现,在黑熊的身后竟有3头小熊。这3头小熊只有10多厘米长,身上光秃秃的,眼睛还没有睁开呢。原来,被尹洪福解救回来的黑熊是一头怀了孕的母熊。

后来,尹洪福才知道,母熊在分娩期间是非常谨慎的。它从不让熊宝宝露面,除了吃食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将熊宝宝紧紧地搂在怀里,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在尹洪福夫妇看来,黑熊在体现母爱时,与人类不相上下。熊妈妈对熊宝宝的一举一动,更使他们感慨颇多。熊妈妈对熊宝宝自始至终是一种宽容和忍耐,吃食的时候,它总是让着小宝宝,只要小宝宝想要吃的,它绝不动一口。什么时候小宝宝吃饱了,它才去打扫残羹。

随着3头熊宝宝的渐渐长大,尹洪福夫妇发现母熊产下的3头小宝宝全都是雌性。于是,尹洪福就把它们与妈妈分笼而装。这3头小宝宝特别地淘气,整天连跳带叫的。一有人接近它们时,就尽情地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

有一次,尹洪福的妻子樊华将蜂蜜水分成了4份,分别摆在它们面前。不一会儿,3头小熊你追我赶地喝完了。熊妈妈看着孩子们喝完后,自己伸嘴刚要喝时,3头小熊齐声地乱叫,熊妈妈一听就不喝了。任凭樊华如何往它嘴里送,它就是不张嘴。没有办法,樊华只得把这盆蜂蜜水端给了小熊。3头小熊也不客气,“吱吱吱”三下五除二地喝了个净光。有时候,小熊们特别地“欺负”熊妈妈,淘起气来没有一点分寸。它们经常骑在熊妈妈的身上,上上下下翻腾,打滚嬉闹。可是,熊妈妈从不因此而发怒,任凭小熊们折腾。

有时,尹洪福夫妇实在是不忍心,便上前驱赶小熊。可熊妈妈就像没有什么事情似的,抬起它的手掌挥了挥,好像是在告诉尹洪福夫妇:都是小孩子嘛!长大了就会懂事儿的!

红杏出墙,千里寻夫“入赘”来

3头小熊五六岁时,已变成亭亭玉立的“美女”了。憨厚可掬的神态,肥硕丰满的身躯,使得这三位“美女”整日整夜地“胡思乱想”起来。它们想要“红杏出墙”,想要找一个高大、俊美的“”。这三头“美女”全都进入了期。于是,它们一起要“男婚女嫁”。

就这样,为黑熊们寻“夫”,已是尹洪福夫妇的当务之急呀!他们知道,要想找到一头公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山上捕猎那是犯罪的。如果到全省各大饲养场去购买,那可需要一大笔资金啊!

一时间,尹洪福犯难了,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实,仅仅10天的时间,他就掉下了12斤分量!尹洪福找到了他多年的好朋友,朋友二话没说,当场许诺出2.6万元钱为黑熊们寻找“丈夫”。有了朋友的支持以后,尹洪福先后来到了距离他家足有千里之遥的虎林市迎春镇境内的854农场,来到了伊春市美溪区的回龙湾旅游区,来到了伊春市北山公园,来到了佳木斯市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最后,经过他反复考察,反复论证,锁定在翠峦区一养殖场的公熊身上。于是,尹洪福就用2.6万元的“聘礼”,将这位“”倒插门迎到了这一“洞房”中。

就在这“洞房花烛夜”里,这位“”一下子就娶了三房“姨太太”,那喜兴劲儿就甭提了。这头“”自“入赘”以后,不到两三年的时间,就使这三位“太太”分别两次生育,产下了6头小熊宝宝。到目前,尹洪福家的熊舍已是大小11头熊的“大家庭”了。

“岳母”对这个“入赘”的“女婿”一点也瞧不起,主要因为这个“女婿”太没有“绅士风度”了。一天到晚,“女婿”总是蹦蹦嗒嗒、前蹿后跳的。原来,“女婿”没有“倒插门”时,笼内所有的“美女”们都相安无事,不争不抢的。可“女婿”一来,这里的规矩全都乱套了。“女婿”与“太太”们争风吃醋,拉帮结伙,显得特别没“教养”。

为了整顿熊舍的“秩序”,保持原来“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岳母”用一种特殊的母爱,使得自己的“女儿们”纷纷站在它的一边。熊舍里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是“岳母”率领着“女儿”、“外孙”们为一派,以此来孤立着这头公熊,并用“不许与其玩耍,不接近公熊”的办法,彻底地打击了公熊的“嚣张气焰”。

这头公熊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可它并没有屈服,更没有低头,它深知这是“岳母”制造的“事端”。所以,它对“岳母”的“仇恨”很大。它不尊重“长辈”不说,干脆公开地向“岳母”挑衅。母黑熊已到“人老珠黄”的年龄了,满口的牙齿全都掉光了。为此,公熊就用这一招数,向“岳母”示威。在平日里,熊与熊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都是相互龇牙,以牙的锋利证明自己的威风。这头公熊知道“岳母”已是没有牙齿的“老太婆”了,专门用这一招术对付它的“仇人”。每当这时,母黑熊气得浑身直打哆嗦,围着笼子来回地转来转去。

两次遇险,爱心与熊亲密无间

在大自然里,有许多野生动物对人类是避而远之的。当你一旦与动物进行近距离接触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动物不但是非常可爱的,而且它也有爱和恨。当尹洪福家里的黑熊由10年前的一头变成了11头时,这对夫妇早已把这些可爱的黑熊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按照尹洪福的话来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爱护它们,保护它们,捍卫它们。

由于黑熊的数量逐年增多,这无疑给尹洪福全家带来了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拿现在来说,11头黑熊每年的花销已达1.3万元。可是,尹洪福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多元钱。这样的开销,的确使他有些招架不住了。没有办法,尹洪福夫妇就采取了明确的分工:尹洪福除了上班以外,剩余的时间负责到山上采集山梨、蘑菇、山榛子等,解决平时黑熊们的饮食。而他的妻子樊华,就在区内开起了烧烤店,用那一分、一元、十元、百元的积攒,来维持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的开销。

即使这样,尹洪福的全家人还得节衣缩食,上顿煮面条,下顿还是煮面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让黑熊们有半点儿委屈,不能让黑熊们遭半点儿罪啊!为了使黑熊们吃得好,喝得好,尹洪福的工资没等开支就提前透支了,樊华的烧烤店还没有结账就提前购买饲料了。手中没有钱,他们就到亲戚家去借。家中没有饲料,他们就到朋友家去求。熊舍需要维修时,他们丢下“老脸”,到邻居家去哀求。熊舍需要扩建时,他们抛下“面子”,到林场去赊借。

这些年来,尹洪福夫妇从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他们的孩子,没有穿过一件时髦的服装。相反,为了这些黑熊们,尹洪福夫妇竟欠下了4万元外债!

经过长时间的、近距离的接触,每当小黑熊们对尹洪福夫妇俩撕扯或没有深浅疯闹的时候,熊妈妈便上前吼叫,将它们撵走,或者把尹洪福夫妇俩挡在身后,那意思是说,不许你们对我的“恩人”没有礼貌。是啊!熊妈妈对尹洪福的救命之恩刻骨铭心,一直没有忘掉。自从来到尹家之后,熊妈妈从没有向尹洪福夫妇俩发过怒、动过掌。当他们用手抚摸熊妈妈的时候,它的双眼充满了浓浓的柔情和深深的感恩。

在熊妈妈的影响下,小黑熊们也逐渐地和尹洪福夫妇俩靠近了。每当黑熊们走到尹洪福夫妇俩面前,用嘴到他们手中取食时,它们从不用牙咬,而是用舌头轻轻地取过来卷到口中,生怕牙齿伤到“恩人”。尹洪福夫妇俩特别地喜欢观看黑熊们吃鸡蛋。每只椭圆形的鸡蛋,一到黑熊们的嘴里一个都不会破。它们个个都将鸡蛋叼到一边后,用尖牙钻开一个小眼儿,然后用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舔吸,看起来显得特别地斯文和有修养。现在,黑熊们都已掌握了规律,每当它们听到尹洪福夫妇俩抖动方便面袋的响声时,就知道有好吃的了。于是,11头黑熊齐刷刷地聚到笼子边等待着。这时,是尹洪福夫妇最快乐的时刻,他们把观看黑熊们吃食当成是人世间最幸福、最美好的一种享受。同时,尹洪福夫妇俩更忘不了熊妈妈两次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景。

有一次,尹洪福扩建熊舍,要将这些黑熊们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为了安全起见,尹洪福必须对它们进行麻醉。当把这些黑熊挪完笼子以后,尹洪福首先想到的是必然要伤害幼熊。于是,他又立即给它们注射了缓解药。当幼熊苏醒过来时,一件令尹洪福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了。公熊一反常态,带着小熊们在笼子里上下地翻腾着,目光显得异常愤怒。当时,尹洪福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和平时一样,端着食桶为黑熊们喂食。当他刚一接近笼子边时,两只小黑熊在公熊的唆使下,疯狂地从钢筋缝儿挤了出来,并分左右向他挥起了双手。尹洪福一点儿也没有发觉,低着头倒食料。就在这时,熊妈妈快速地从钢筋缝里伸出它那有力的双掌,一只掌扯住了小黑熊的胳膊,一只掌揪住了另一头小黑熊的尾巴,就是不许它俩伤害尹洪福,当尹洪福回过头来时,拼命地两个小黑熊的熊掌,与他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就是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熊妈妈用它那人与熊的情感保护了尹洪福的生命。熊妈妈一边保护着尹洪福,一边发出大声的吼叫,狠狠地将两个小黑熊扯回了笼子里。

这时,公熊爬到铁笼子的顶部,用牙叼住钢筋,四肢下摆,活脱脱地做出了上吊自杀的姿势,表示它的反抗。此时,铁笼子里出现了两大阵营,以公熊和两个小黑熊为一派,以熊妈妈和它的“女儿”们为一派,一直僵持了3个多小时。最后,熊妈妈用一种任何人都看不懂的目光,向尹洪福微微地点了一下头。随后,熊妈妈发出了一声特别的怪叫,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还有一次,当扩建的熊舍完工后,就要搬迁新的住房时,熊妈妈似乎明白了尹洪福夫妇的“良苦用心”,乖乖地领着它的后代们走进了“新宅”。可是,一直“怀恨在心”的小黑熊就是不进。相反,这头体重40公斤的黑熊又从铁笼子钻出来。然后,乘着尹洪福不备之际,又一次向他扑来。说时迟,那时快。熊妈妈大叫一声,猛地一回身,用它的手臂,挡住了小黑熊对尹洪福的袭击。虽然熊妈妈挡住了小黑熊的反扑,又一次地逃过了一劫,可尹洪福的肩膀被小黑熊抓伤了。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3

2008年2月10日,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发动机减震器有限公司员工刘洪明,在报上看到了一条《瘫痪妻子请“失踪”丈夫给她一点音讯》的新闻:

罗燕2006年6月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一家空调售后服务部当会计。同年,她嫁给了恋爱一年多的男友王学平。正当小两口对未来无限憧憬时,噩运降临。罗燕回家途中因中巴车太快启动不慎跌倒。头部着地。CT检查时医生意外发现她大脑里长了一个肿瘤。可切除手术失败,左边身体完全瘫痪,脸部神经受损,鼻子、嘴巴全都往右边扭曲歪斜。2007年5月,王学平告诉罗燕,他要去考驾照开长途车以便多挣些钱,罗燕同意了。从此,这大半年来,她再没见过他

她只是想听到丈夫一句暖心的话、一声关切的叮咛,甚至,仅仅只是想听到他的声音啊!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直到绝望。原来还有人和我一样,这样满世界地寻找一个人的声音。刘洪明莫名地心里一痛。

1975年,刘洪明出生在河南淮滨县。对于童年,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当他不听话时,母亲在一顿训斥之后总是大哭:“你怎么这么不像你爹呢?要是他不得该死的癌症,要是他还活着就好了。”刘洪明想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可惜家里穷,父亲没留下照片,母亲的叙述无法让他在脑海里拼凑起父亲的模样,只知道,他的声音很浑厚、很有力,嗓门又高又亮但不会觉得刺耳,语速不快,但说出的话特别有道理,而且让人听着热乎,他最喜欢说自己在山东海边的生活见闻。

似乎从那时开始,刘洪明就试图在这世上找到那有着父亲特质的声音。17岁那年,高中毕业的刘洪明决定外出打工,替母亲分忧。他最先去的地方就是――山东威海海边,父亲婚前一直漂泊的地方。

那个叫罗燕的女孩和自己一样也是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决定见见这个女孩。刘洪明将电话打到报社,得到了罗燕的电话。接到刘洪明的电话,罗燕感到很意外,同时也无比感激。因为半瘫,她说话声音含混不清:“谢谢大哥,我……”话说不下去了,她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随后,她发来短信说:“刘大哥,谢谢您的好意,我现在的样子很可怕,也害怕见任何人。”刘洪明迅速回复:“相信大哥,哥怎么会嫌妹丑呢?我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我看到你的故事之后,心里有些难过,很想帮助你。”

傻妹妹不要哭,被遗忘的角落也有花开

2008年2月17日,除夕夜,刘洪明骑着摩托车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罗燕的棚户屋。一进门,他就看见靠在床上的罗燕,身体歪斜着,面部浮肿,无比憔悴和颓废,一点都看不出24岁女孩的神采和风韵。

刘洪明难过极了,他挽起袖子爬上屋顶铺了层油毡毯遮雨,在门口挂了张厚棉布做门帘挡风,又屋里屋外贴了好几张喜气洋洋的春联,还买来了米、油等食品。

罗燕母女含着热泪看着刘洪明忙前忙后,刘洪明的声音洪亮浑厚,让这个冷清的家增添了抵御寒冷的温度。新年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刘洪明告辞了,他要回家陪妻子过年。临走时,他悄悄在枕头下塞了200块钱。

春节后,无论多忙,刘洪明每周都会去一趟罗燕家,买一堆药送过去。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罗燕的病情依旧没什么起色。

4月的一个周末,和往常一样,刘洪明来到罗燕家,还没进门就看见棚屋里的泥地上是一摊中药汤,旁边是打翻的中药罐,罗妈妈蜷缩在沙发上啜泣。罗燕对着墙正在发脾气,用她能够动的右手和右脚不停地捶打着墙。看到这一幕,刘洪明既难过又震惊:“发生什么事了?告诉我,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罗妈妈告诉刘洪明,王学平原先的一位朋友出于同情,特地愤愤不平地来告诉她们母女俩,王学平根本不是在外当长途汽车司机无暇回家。事实是罗燕的公公婆婆强令儿子甩开包袱,赶紧离婚,重压下的王学平左右为难,就干脆消失了。情绪失控、心情恶劣的罗燕已绝食一天,药也不肯喝了。

刘洪明走上前,轻轻拍了拍罗燕的肩膀:“哥知道你心里憋屈。”一句话说得罗燕泪流不止。刘洪明心里一酸,脱口而出:“在你最需要爱的时候王学平却走了,这样的负心郎有什么好留恋的?听哥的话,等身体康复了,重新找个好小伙儿!”罗燕一边哭一边摇头:“哥,他不是这样的人,他以前很爱我,他肯定是被逼无奈才离开我的。”

看罗燕惆怅憔悴、满脸泪水的模样,刘洪明感慨不已,如果能够帮助她找到王学平就好了,就算是“押解”,也要把王学平带回来。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刘洪明四处打听。得知王学平在郧县一家公司里打工,刘洪明专门向单位请了假,骑着摩托车赶往那家公司,可老板说王学平早已辞工到别的地方去了。奔波了十多个小时,刘洪明摸黑回家时,因为疲惫和焦急,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进路边的水沟里,摔得浑身是伤。

刘洪明帮助罗燕的事情,他的妻子龚爱民一直都知道,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她开始有意见了。自己下岗,家境原本就不富裕,开了个小卖部,成天进货卖货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丈夫却一有时间就去陪罗燕,而且她还听到了一些非议。

8月初的一天,刘洪明将龚爱民带去了罗燕家。当时气温高达39度,罗燕的家里却只有一台刘洪明送去的电风扇,看到罗燕全身是汗,脸部浮肿却连平稳坐着都很困难时,龚爱民流泪了:“我能理解洪明的心情了,你们都曾经有着不幸的坎坷经历,幸运的是他走过来了,现在他希望你也能够闯过去啊。”

罗燕含着泪点点头,对刘洪明说道:“哥,我听你唱歌真好听,还有些歌我没听过呢。是你自己写的吗?能为我写一首歌吗?”刘洪明笑了笑:“你没听过的歌都是海边渔民和水手们的歌,不过,我自己的确一直在写些不成曲调的歌。行,我试试看。”

从那天开始,为了写好词曲,记住瞬间的旋律,刘洪明反复寻找感觉,非常投入。初稿完成后,他反复试唱和修改,最后,他还去请教高校专业音乐老师帮助配器,对词曲进行把关和提高。终于,一首名为《声音》的歌曲定稿了。

“电话那端,一片寂静,侧耳聆听,你的声音在哪里?目光所及,四顾茫然,寻寻觅觅,你的爱情在哪里?我追问回忆的声音,风吹过是温柔的呢喃,花开过是嫣然的诉说,雪落过是飘飞的叮咛,海哭过是无奈的挣扎。我在被声音遗忘的角落里等待,我在那喧嚣纷杂的街头寻觅,你的声音,爱的声音。”

罗燕静静地听着,泪如泉涌。

坚强起来吧,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

10月底,刘洪明夫妇将罗燕带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告诉他们:治疗偏瘫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者多运动。坚持进行康复锻炼。

回家后,刘洪明开始为罗燕制订康复计划。首先从练习起床开始。可罗燕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咬了咬牙,拼了全部力气将身体所有重量都倚靠到右半身上,结果用力过猛,一下子翻到了床下。刘洪明赶紧将她扶起来,看她很沮丧,刘洪明鼓励说:“多试几次,你一定能行的。”

随后几天里,刘洪明每天打电话询问罗燕锻炼的情况,可她总是支支吾吾。最后罗燕的妈妈悄悄告诉刘洪明:“她不想练,她觉得自己肯定站不起来了,而且无论怎么样,王学平都是不会回来的,所以她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这天晚上,刘洪明来到了罗燕家,神秘地捧出一个用漂亮彩纸包装的盒子,递给罗燕:“这是哥送给你的礼物。”罗燕好奇地问:“是什么?”

拆开包装一看,罗燕呆住了,里面是一只约十多厘米长的海螺。刘洪明将海螺放在罗燕的耳畔,罗燕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哗――哗”,耳畔传来海浪的声音。

刘洪明爽朗一笑:“妹妹,哥告诉你啊,海螺里传出的声音其实是它感受到外面与它频率相同的声音,然后放大。所以,事实上,海螺里听到的声音,最主要的是你自己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声,是你心里的遥想产生的共鸣声。”

罗燕怔住了,刘洪明告诉她:“听海螺的声音就知道了,你心里怀有怎样的希望,你就必须让自己鼓起多大的勇气,最终你也一定能够抵达怎样的目的地。”

一个星期后,正在上班的刘洪明突然接到罗燕的电话:“哥,我可以起床了,终于可以起床了!”“好样的罗燕,继续努力!”刘洪明当时也激动得说话直哆嗦,他知道这几天罗燕一定练得很累很苦!

2008年12月的一天,刚下夜班的刘洪明没有休息,直接去了罗燕家。正好看到罗燕拄着拐杖战战兢兢往前迈着步子,他马上拍起了巴掌,鼓励她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他的巴掌就拍得通红,却浑然不觉。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5点多,在宽阔的马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位残疾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迎着朝阳,进行步行训练。有时候还有一个小伙子追随着,一路行走,一路鼓掌。

罗燕的身体恢复很快,她面部扭曲的五官得到了很大改善,拄着拐杖能走两里多路。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看到几个月来罗燕的康复效果后,都拍手称赞:“简直是奇迹,只要坚持,就有希望恢复到常人状态。”

今年年初,刘洪明得知东风电视台将举办石花酒之夏《东风之星》首届青年歌手大赛。刘洪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想带着原创歌曲《声音》参赛,希望借机让更多的人知道罗燕的故事,并找到王学平,促使他早日回家。

为了双保险,刘洪明和另一个音乐爱好者刘超双双报名参加了比赛,并相约:谁进入决赛谁就唱那首《声音》。2009年4月复赛的时候,患了感冒的刘洪明以1票之差出局,刘超顺利进入了决赛。

5月8日,在决赛现场,刘超演唱这首歌前,说了一段开场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青春靓丽的女孩大学毕业后,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并和心上人幸福结合,就在她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时,却不幸偏瘫在床。不久,她的丈夫不堪压力不辞而别。女孩天天盼望得到丈夫的消息,哪怕只是他的一句问候、一声关心也是好的。我的朋友刘洪明依照她的心情,特地为她写了这首《声音》!”

深情的旋律,优美的歌词,加上刘超的投入,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最后刘超的演唱夺得了二等奖。

观看比赛的罗燕一直在流泪,刘洪明温和地对她说:“不用伤心,更不用难过,因为你也找到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曾经,你以为惟有爱人才能带给你声音,但现在没有他,你依靠自己也站了起来,也能行走,并且一天比一天健康。这说明,勇敢、坚定、自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

2009年7月9日,刘洪明陪同罗燕找到了王学平的父母家。虽然公公婆婆坚持说不知道儿子的近况,但罗燕没有生气,她努力站直身体,用最恬静最平和的微笑告诉两位老人:“二老放心,我不是要来拖累他,我只是想告诉他,我现在很努力,身体正在康复。如果他能回来,我会很幸福。如果他不愿回来,我也很理解。”

回家的路上,罗燕静静地望着远方。像是有谁在呼唤她,呼唤像是风起,像是云涌。她笑了笑,对着不知名的远方大声回答:“我在,我很好。”刘洪明笑着看她,他能理解她的心情,有时,一个人喊自己的名字是为了听见自己的回答,确定自己的存在,肯定自己的努力。刘洪明也大声对着远山喊了一声:“我也在,我们都会过得很好的!”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4

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武风炽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练武者,各拳派更是群英荟萃。洪家拳传人中锐意进取者甚众,而其中尤以“大波”,“细波”和“火妹”兄妹三人,洪家拳艺、狮艺得师真传,功力技艺更为精湛,人所称道。这兄妹三人当中的大哥“大波”就是现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当代洪家拳泰斗黄达生先生。

黄达生,1938年生于广州。父亲黄添祖籍广东省罗定县,年少即到广州谋生,是当年盛极一叫号称“快手洪拳”的周家拳馆中的高手。凭着一身过人武艺和侠义肝胆,黄添虽然年轻但很快就被推举为广州市人力货车公会的理市长和武术总教头。

黄添平日业务繁忙,无法抽身教导子女练武,十是就让年幼的达生、达雄和玉珍兄妹三人投师到老朋友吴少泉先生门下学艺。

少泉先牛帅承岭南洪拳大师黄飞鸿先生一脉,是一代宗师林世荣先生弟子邓二的徒弟。少泉先生自幼习武,练功刻苦,得到林世荣师祖赏识并亲自凋教,遂成就一身精湛的武艺。

达生兄妹从此开始了艰苦的练武牛涯。他们以父亲和师父为榜样,每天自觉地挥洒一身汗水。在少泉先生的精心调教下,他们的成绩远远超越了同龄人,与其他年长的师兄们相比亦不惶多让。

少泉先生德艺双馨,誉满羊城,来他的武馆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所谓树人招风,其也有被其他拳派嫉恨的时候。某拳派的拳师当上时期广州市警察局的教头后,经常让便衣队带着枪到别的拳馆捣乱,有一次来到少泉先生的拳馆,正好先生外出,师兄们不知所措。达生兄妹人小胆大,团结大家众志成城,威武不屈,剑拔弩张,严阵以待,那班便衣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开溜。

又有一次,他们一班师兄弟参加喜庆演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招来了同台演出的一位拳师的一班徒弟的嫉妒,就在达生和达雄表演双棍对练的时候,对方一位绰号“打不死”的壮年弟子提着砍刀跑到台上,对着他们当头便砍,哥俩赶紧举棍相迎。他们虽然年少力薄,但平时练习刻苦,配合默契,你劈头,我扫脚,将对方逼得手忙脚乱。来往几个同合后,达生看得真切,一棍劈在对方持刀的手腕上,只听“砰”的一声,对方的砍刀被打落在台上,惨叫一声之后捧着受伤的于腕一溜烟跑掉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震耳欲聋。

旧社会的商家习俗,每遇喜庆或逢年过节,均讲求吉利,都会悬彩于商铺门前高处,欢迎各队醒狮采青(通常为生菜和红包,取“生财”之意)。而这一年新年的一吊“青”正好悬挂在广州当时最高层的爱群大厦的门楣之上,众多狮队均望而却步,不敢为之。达生先生艺高人胆大,先目测了“青”的高度,就有了叠罗汉阵的想法。他将想法和师兄弟们一说,众人群情振奋,跃跃欲试,马上找齐器具,巧叠六层罗汉阵:底层站十人抬第一张碟(大桌面),碟上站八人抬第二张碟,上面再站四人抬第三张碟,碟上站两人抬狮尾,正好把这一难度极高的“青”采了下来。当时围观的人群欢声雷动,罗汉阵场面之壮观,震撼了整个羊城。

1949年底,广州解放,为了迎接进城,在中华路(今解放路)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各行各业都派出了精英。武术界选拔了十一二名代表,其中少泉先生的武馆就占了八名,达生先生兄妹三人都有幸参加。精彩的武术和狮艺表演,获得各界一致好评,为他们后来在新中国武术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父亲的带领下,兄妹三人组成少年狮队到各地表演,为捐飞机筹款,获得越秀区政府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肃清反动会道门的活动,政府部门对武术界实施了严格管理,最年青和最早获得教练员证的达生先生与梁生丰先生受有关部门委派,负责拳师们的技术鉴定。为保住大家的饭碗,达生先生组织大家提高技术,有些老拳师实在无法进步,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他都尽量通融。

“”期间,武术成了“四旧”的东西,达生先生被迫转到广州市电梯工业公司工作。他没有因逆境而放弃习武,看到老工人们身体不好,他就利用上余时间义务教他们练太极拳,“”的气氛稍为缓和,他又组织广州市机电工人体育宣传队到各地表演武术,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表演活动中,他尝试将北派长拳的一些技法引入南拳中,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对南拳的改良做了有益探索,从而推动现代武术的发展。

有一次达生先生带队到顺德县杏坛镇表演的时候,当地一位壮年的民间武帅苏帅傅肩扛着一条坤甸木长棍来找他们,说是慕名而来向“人波”请教。达生先生知其来意,也不推搪,转身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柄瑶家大耙,团身舞了两个花,说声:“请吧。”苏师傅脸色一变,左脚向前一跨成马步,一招“巾四平枪”一棍点来。达生先生将大耙向右一拦,将长棍拨出圈外。对方一吞吐,还是一招“中四平枪”。达生先生将大耙朝左上方一盖,把对方的棍梢压在地上。苏师傅是使棍的高手,只一败马,就将棍梢抽出,就势跪马,一招“锁喉枪”向达生先生的喉咙点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达生先生将大耙往上一挑,一招“怀中抱月”把对方的棍梢抬过头顶,耙齿一扭锁住棍身,顺势一拖,只听“呼”的一声,对方的长棍脱手飞出,落在几十米外。见刘方不知所措,达生先生赶紧过去握住他的手,说是兵器相克而已,与武艺高低无关,苏师傅被达生先牛减恳谦逊的态度深深感动,回去动员徒弟们赶来为武术队的表演呐喊助威。

武术队米到队员伍文龙师傅的家乡顺德县勒流镇。伍师傅的硬气功扬名省港澳,犹以不惧击打的“钢肚”称绝。家乡人的热情接待,使伍师傅胃口大开,晚上表演的时候,达生先生劝他吃得太饱不要上场,即便上场也要最后做压轴表演。伍师傅为了在家乡父老而前一展身手,不顾忌讳,一定要打头阵。家乡人久闻“钢肚”伍文龙盛名,也想一睹庐山真面日,便派出一佗当地有名的大力士上场,对着伍师傅的“钢肚”连击三拳。台上伍师傅纹丝小动,台下观众掌卢雷动。一些当地人觉得不过瘾,跑到台上对着伍师傅的“钢肚”拳打脚踢近百次。回到后台,伍师傅突然脸色发青,冷汗淋漓。原来他晚餐吃得人饱,食物存外力的作用下挤压胃粘膜导致胃出血。达生先生见状,赶紧过来点了伍师傅身上几处要穴,减轻他的痛苦,并取出少泉先生秘制的“通脉月”给他服下。最后止住了胃出血,助伍师傅逃过了一劫。

1973年,广州市举办中幽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过家体委派由于海、于承惠带领的山东省武术队和周树生带

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术队来到广州市,与陈吕棉、马志斌、黄达生、黄达雄兄弟和四名弟子组成国家队,为参加广交会的国家领导人和外宾表演。

武术队的精彩演出为紧张的广交会带来了欢乐,场上喝彩声此起彼伏,特别是达生、达雄兄弟在南拳对练中打出的高难度腾空两米多高的提抱燕式直体后空翻时,台下掌声雷动。对练打完,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要求加演,他们又表演J,单刀对枪,在大家经久小息的掌声中只好再次上台谢幕。表演极为成功,武术队又在广州、佛山等地演出了几场,场场爆满,轰动一时,

1982年7月,由毛伯浩先生主持,张…、张文广、蒋浩泉和马振邦等武术名家参加的全国武术第二次散打研究会在北京市举行,达生先生出任裁判员。他告诫出场比赛的广东省散打队运动员李忐明、张建国,小要玩传统武术的花式花样,要向现代搏击技术学习直接有效的打击,要求他们掌握时间差、位置差,即广东拳谚“手疾眼快,眼慢输晒”。正是他的提醒,使广东省散打队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们的打法令北方队员的传统扣法无所适从,给当时的研究会提供了新的技术,为广东日后成为武术散打强省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散打比赛规则的过程中,有的专家提出不能打击头部,达生先生则认为散打是武术的一种表现方式,直拳是最实用的手法,太多框框不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有的专家提出摔法的得分应计两分,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在规则上用一种技法压制另一种技法。是他的坚持和据理力争,使做打运动的规则制定得比较完善。使这项运动比较接近传统武术。

在制定有关传统武术套路比赛规则的过程中,他认为两分钟的表演时间不足以展现南拳的风格,尤其洪拳没有一定的演练时间,根本五法表现其韵味。虽然部分专家未能接受这个观点,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在每次修改规则的时候他都将它提出来,为把“限时制”改为“报时制”而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1984年,全国武术对抗表演赛在山东省潍坊中举行。闭幕式上,他应邀与沙国政先生等一班高手同台献技表演武术。达生先生表演洪家拳著名套路工字伏虎拳,刚猛沉雄的拳势,将广东南拳的声、威、气、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广东南拳的风采展现在北力观众面前,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赏。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达生先生先后在各级武术套路、三大和龙狮比赛中担任裁判员和裁判长,为人公正和铁面无私为他赢得盛誉,是惟一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连续任省运会武术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在担任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的十几年间,他摒弃门户之见,广泛团结武林同道开展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对地区文体活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达生先生兄妹三人为南粤武坛贡献良多。弟弟黄达雄先生,人称“细波”,是著名的国家一级教练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扭任广州市体委业余体校武术教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直接向广东省武术队输送了十几名运动员,这些人后来部成了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近年,他将多年的心得制作成教学光盘,先后出版了《南少林伏虎拳》和《霸王枪》等教材。

妹妹黄玉珍女士,人称“火妹”,南狮表演艺术家。1965年参加广州市运会期间,发高烧仍抱病上场,获得女子三项全能季军。她的狮鼓气势磅礴,技艺精湛,更绝的是可同时使用兰而大鼓作表演,被誉为“岭南女鼓王”,每逢节庆表演,人们都以能邀请她舞狮打鼓为荣。

近年,达生先生将心血倾注在培养新人上:将十八岁设馆授徒至今积累的五十多年的教学、表演、比赛和裁判经验无私地倾囊授予参加各级教练员和裁判员学习班的学员。生动活泼的教法,风趣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听他讲课时大家都觉得非常受用,而嫌时间过得太快。他带徒弟时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既教技术义重武德。弟子中多人存部级和省级武术大赛中获得金奖。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5

领导艰难的武汉抗洪战斗

1954年,武汉国民经济刚刚得到恢复,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突袭而来。这年4月,长江中上游接连降雨,湖南、四川的洪水滚滚而下,长江水位暴涨。6月25日,武汉长江水位突破26.3米,市郊大部分农田被淹,汉口市区开始进水,市政府门口一片。在这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和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危急时刻,张平化迅速报告了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中南局,并随即召开市委会议,决定将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全市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市委、市政府全力投入抗洪斗争,并于6月27日发出了《为战胜洪水确保安全告全市全体党员、团员和全市人民书》,成立了以王任重为总指挥,张平化、李尔重、宋侃夫等11人为副总指挥的市防汛总指挥部和5个分区防汛指挥部。

短短几天,全市上下动员了11万多人开赴长130多公里的长江武汉段堤防线,进行紧张的大堤加固、加高工程。长江两岸大堤上下,汽笛声、夯声、指挥员的吆喝声响彻云霄,赛过闪电过后的雷鸣声,赛过汹涌狂怒的洪涛声。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原中南局第二书记邓子恢风尘仆仆赶至武汉,查看汛情,指挥抗洪。随后,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抗洪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抵武汉,使正在抗击洪魔的武汉人民深受鼓舞。

张平化和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哪里出现险情,就奔向那里指挥。白天,他们在现场指挥,参加和检查江堤的加固、加高工程,组织调集各地运来的抗洪救灾物资。晚上,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分析汛情,讨论和研究防洪方案。一天,张平化刚作完抗洪动员报告,突然秘书跑来报告,说他爱人正在医院临产,问他能否抽时间去医院看看。张平化严肃回答说:“抗洪救灾,人命关天,请你转告医院,请他们照顾一下。”直至抗洪胜利结束,他才回到家里,并给小孩取了个叫“自全”的名字,意在战胜洪水,确保全市安全。

解放不几年的武汉,气象科学十分落后,天气预报常常出现偏差,有时送来的天气预报单上写着“明日无雨”,可是第二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在这种难以准确掌握水文、气象变化的情况下,张平化等市委一班人始终保持着有备无患的紧张战备状态,号召全市防汛大军做到“人在堤在,水涨堤高,战胜洪水,保卫武汉”。

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又普降暴雨,武汉长江段水位顷刻上涨到 28.07米,整个武汉已处于洪水包围之中,而且水位每天还在继续上涨,情况十分危急。张平化面对瞬息万变的汛情、险情,毅然决策。他一面召开全市再动员大会,号召全市军民紧急动员起来,进一步加固加高武汉堤,一方面代表武汉市委火速请示中央,建议在上游荆州一带采取分洪措施。两三天时间,全市防汛大军由11万人增至29万人。

邓子恢受中央之托,再次赶至武汉,与王任重、张平化等人开会讨论,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慎重研究,权衡轻重利弊,决定采纳武汉市委意见,在荆江大堤开闸分洪,让洪水流向湖南一侧的分洪区,以减轻荆江大堤的压力。湖南是张平化的家乡,开闸分洪直接影响湖南,当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宽阔胸怀,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决定,并亲自带领干部赶至分洪区,说服群众,组织群众搬迁。7月22日,荆江大堤开闸分洪,从而大大减轻了武汉百里长堤的压力,张平化对家乡人民的无私无畏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感敬佩。

尽管已采取分洪措施,但由于雨势未减,长江下游水位仍居高不下,加上上游洪峰不断滚滚而来,武汉长江段仍然是见涨不见退。8月18日,武汉长江水位升至29.37米,武汉再次告急。张平化要求全市抗洪大军严防死守,顽强拼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市委的号召下,30万抗洪大军冒着滂沱大雨日夜奋战。60多天的持续洪水,把长江武汉段的堤防抗击力逼到了极限,抢险物资的调运和征用到了极限,人们的体力和意志的承受力逼到了极限。1500多个小时,张平化和抗洪指挥部的同志没有睡过一个小时舒服觉,吃过一餐安心饭,始终和抗洪大军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上。

8月19日,武汉长江水位慢慢回落,汛情开始缓和。经过两个多月的生死大决战,武汉抗洪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120万人口的生命和财产终于保全。闻讯,当即挥笔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同样严重的洪水。”

10月8日至9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抗洪指挥部在汉口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表彰大会上,张平化高度称赞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伟大战斗力,他说,武汉人民在抗洪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吃苦精神、聪明才智、忠诚团结、顽强意志,都是举世无双的。

修建中国长江第一座大桥

京广铁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然而浩浩长江把它隔成了京汉、粤汉两段。江上既无公路桥,也无铁路桥,火车到达武汉,只能用轮渡将车箱一节一节运至对岸。因而,在浩瀚的长江上架起一座贯通南北的大桥,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梦想。

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武汉长江大桥被列入重点工程项目,铁道部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直接负责大桥的设计和施工。1954年1月15日,主持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批准了大桥的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自此,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序幕正式揭开。消息传来,武汉人民欢欣鼓舞,身为武汉市委书记的张平化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他虽然不是工程的直接指挥人,但他负有协助中央建设长江大桥的职责,为即将到来的专家、建桥大军做好准备工作。

修建长江大桥,在当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对此十分重视,作出了要求中方建桥人员“建成学会”的指示,中央、政务院也要求各部门、各地方面对修桥工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华东许多工厂纷纷为大桥建设制造机具,鞍山钢铁公司、大冶炼钢厂、新华水泥厂保证供应全部钢材和水泥,全国铁路系统的许多桥梁厂、车辆厂负责供应建桥所需的管桩和机具零件,很多部门、地方派来了最好的桥梁专家、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援大桥建设。

张平化召开市委、市政府会议,并在会上深有感慨地说:“修建长江大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是中国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而直接受益的是武汉,武汉人民必须以极端负责的态度,保证大桥的建设,要选拔最优秀的干部去工程局工作,挑选最拔尖的桥梁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大桥的勘测和设计,派最好的干部去参加工程的指挥,还要调集最好的交通工具去组织建设器材和物资的运输。”在市委的号召下,武汉电业局迅速为桥梁施工安装了供电设备,市建筑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为建桥职工承建了办公室和宿舍,公安队伍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桥建设的保卫工作。

为彻底弄清武汉长江两岸和长江段的地质情况,选定合理的建桥地址,1954年2月,地质部、水利部、铁道部联合组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地质钻探队开始了河槽及两岸的地质评查。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武汉,气温最低时降至零下15度。地质钻探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冒着彻骨严寒,坚持日夜三班,不停地进行钻探。张平化一边指挥抗洪斗争,一边来到地质钻探队,了解和解决钻探中遇到的困难。

1955年1月,地质钻探队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钻孔103个,钻进江底覆盖层和岩层3300多米,取了大量岩芯,完成了此间的地质评查,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

修建大桥,桥墩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大桥工程中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长江水文、地质情况异常复杂,世界上流行的桥墩施工方法在这里无法使用。1954年7月,应中国政府邀请,以西林为首的一批苏联桥梁专家携带家属来到武汉,经过4个多月的苦心研究,决定运用“管柱基础”以代替原计划的“压气沉箱法”,并经铁道部批准后,于1955年1月开始了试验工作。从冬天到夏天,专家和建设者们孜孜不倦地进行了6个多月的试验 。苏联专家和中国建设者并肩携手,日日夜夜战斗在试验工地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烦恼的技术问题,终于成功创造了“管柱钻孔法”修建桥墩,揭开了世界桥梁史上新的一页。

为了让苏联专家全力以赴,建好大桥,以张平化为书记的武汉市委给苏联专家创造了极其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上给予优厚待遇,工作上提供一切方便。为了让他们的家属在中国生活得愉快,张平化和市委其他领导多次陪同苏联专家的夫人到各地参观游览,饱览中国的名胜古迹和秀丽山河。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兴建,数千名建桥大军开往武汉,工地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此时,刚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和第一书记王任重频繁来到紧张而繁忙的工地,看望辛勤奋战的建设者,并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工程的进展和工人的生活情况,叮嘱武汉派去的干部要办好食堂,注意工人的安全。同时要求中方技术人员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在行动中落实“建成学会”的指示。

经过建设者们两年的艰辛奋战,1957年9月25日,万里长江第一座长1670米、8墩9孔的公路、铁路两用桥终于全部完工,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3个月。10月15日,5万人参加的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为大桥建成剪彩,鞭炮声、奏乐声、欢呼声震撼大江南北。10时许,从北京开往国境线凭祥的第一趟直达快车通过长江大桥。12时5分,一支由300辆汽车组成的队伍,载着参加观礼的代表和棉花、粮食等物资,浩浩荡荡开过宽阔的公路桥面。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成群的和平鸽,五彩缤纷的气球,飞向天空,群众如同潮水一样从武昌流向汉阳,整个武汉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大桥建成当日,张平化挥笔写下《祝长江大桥落成》一文,抒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的炽热情怀,赞美建桥工人的丰功伟绩。文章写道:“龟山和蛇山隔岸相思,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盼望了多少年月,现在,在人民的时代里,由工人阶级所创建的一座雄伟的钢铁长虹作媒介,结了良缘。至此,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大江南北结成一体,京汉、粤汉铁路联成一体,从而使满载的汽车和火车,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到中国南部的五岭山畅通无阻,波涛汹涌的天堑终于驯服于人民的巨掌之下。这是武汉人民的喜讯,湖北人民的喜讯,中国人民的喜讯……这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苏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

1956年6月,到武汉横渡长江,仰望横跨长江的雄伟大桥,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6

2007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夜晚,青山黑土的东三省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吉林省有名的矿老板秦金牛,摇摇晃晃地走出歌厅大门,面对着墙壁就准备开始他在矿山的习惯动作:“野撒”。这时,一个穿着军大衣、戴着大黑帽的人疾步上前,紧挨着他的背部,像是要好心扶他一把。然而,几秒钟之后,两声如同微波炉里爆玉米花一样清脆的声音,猛然在寂静的雪夜炸响。秦金牛像一个酒瓶子似地应声倒下,只是没有摔碎……

第二天清早,当地下起了在东北地区很罕见的漫天大雪。秦金牛被枪杀的消息也如雪花般洒向矿区的城镇乡村。人们议论纷纷:“秦大老板怎么说死就死了?”

“被害人秦金牛,男,现年47岁,煤矿老板,现为本县的两个亿万富豪之一。由于现场没有钱财被盗情况,据了解也不存在情杀的可能,此案的性质应该是仇杀。”当地公安局刑警队经过一系列紧张的现场勘查、排查摸底,很快把情况汇报到了局里。

“你们认为嫌疑对象是谁?”分管此案的副局长问专案组成员。

“秦金牛为人霸道,结怨不少,连本县另一个亿万富豪洪大斌都跟他有很深的过节,目前很难确定是谁。”一位侦查员不太肯定地回答道。

“不过洪大斌是当地出名的善人,又是政协委员,按常理不会铤而走险,应该被排除。”其余几位警员纷纷表示。

这时,副局长脸上的肌肉不易被人察觉地轻微颤抖了一下,竟然还涉及到了政协委员,看来此案并不像一般的仇杀案那么简单……

地下的争斗

说起洪大斌,此人既是县政协委员又是著名的矿老板,与被害人秦金牛并称县里两大亿万富豪。不过,二人为人做事的风格却大不一样。在当地民众眼里,秦金牛争强好胜,爱耍小聪明,极重利;洪大斌谦和仁义,不爱与人争斗,极重名。

秦金牛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爱读,他信奉的就是“找得着矿就是知识,多出煤就是实力”。这次,为了多挖煤,他请来当地不用仪器图纸的土“工程师”,为他踏勘寻找矿层走向,定位掘进方向。找煤“工程师”在他的矿区转悠半天后指着北方告诉他,沿着那个方向挖,煤层又厚又好,只是不能挖得太久,因为几百米后就是洪大斌的开采范围了。

秦金牛却心想,这地底下的东西,我挖他还能看到?于是不顾一切地挖起来。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天,洪大斌主动找秦金牛聊天,语气委婉:“兄弟,据可靠消息,你的工人可能一时疏忽,已经将我的煤层挖掉了几百米。”

“嘿,那有什么关系。这地下的黑泥巴,谁都可以弄出来换两个钱花花,分什么你我。”早就听说秦金牛为人不怎么样,可没想到他还这么蛮横,洪大斌只有继续耐着性子:“兄弟,你该懂规矩。每一眼矿的开采范围国土局都划了红线,不能乱挖啊。”

秦金牛眼一瞪:“什么乱挖,我们都是在自己的洞里挖。”

“可是你们已经挖到我的煤层了!”洪大斌有些沉不住气了。

“哪一块煤炭上写着你洪大斌的名字?”秦金牛的牛脾气一上来,六亲不认,还捏紧了拳头一副要打架的样子,身边人赶紧把他拉住。看来姓秦的是铁了心要耍横,洪大斌知道与他没法沟通,只好拂袖而去。

“我们的开采范围,怎么能让他来侵占?”洪大斌实在忍不下这口气,见斡旋不成,于是也让工人加大工程进度,朝着秦金牛煤矿的方向猛采。几天过后,洪大斌的煤矿产量大增。

这边,秦金牛得知自家的产量下降,于是赶紧让工人由三班倒变成四班倒,也加大马力向洪大斌的煤矿方向开采……

一场地底下的争斗风生水起,双方矿工手里的开采工具仿佛变成了锋利的刀枪,直向对方阵营“心脏”刺去。

很快,恶果显现,由于双方开采过猛过快,造成了洪大斌处于河下水方向的煤矿大量渗水。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毫无防备,来不及撤离,造成了2死1重伤的严重透水事故。

洪秦两人从此结怨。

“不过洪大斌与秦金牛虽然有怨,但据我们四处走访和对洪大斌人生轨迹的分析,我们都觉得他不可能雇凶杀人。”对洪秦恩怨了如指掌后,专案组成员仍认为洪大斌是无辜的。

一个活菩萨

1997年5月,37岁,矿工出身的洪大斌拿出二十多年的积蓄,在县里兑下一个小煤矿。吃苦耐劳的他第一年采煤,就赢利近50万元。随后,他又接连开了两家矿厂,生意越做越大,资产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2003年,洪大斌名下的个人资产就已达到了3000万元,成为当地首富。在煤炭销售旺季,他每个月的纯收入约80万元。

洪大斌的生意做得红火,除了生活经历锻造出的能力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他豪爽大方、乐施好善的性格。

无论是对生意上的朋友,还是自己的矿工,洪大斌都非常慷慨。他的矿工大都来自外地,每当逢年过节,他就会让食堂杀猪宰羊,给大伙改善伙食。有时,他还亲自陪着大家过节。只要工人有难处,他都会伸出援手。

洪大斌还经常对本县的一些贫困乡镇和学校慷慨解囊,人们背地里都称他“洪菩萨”。竟然还有其他矿的工人慕名而来,一干就是两三年。矿工队伍稳定,他的煤矿产量也一直稳步上升。由于他对县里贡献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洪大斌被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洪大斌最初开小煤矿的时候,曾经出过事:一个矿工因井下塌方,从此长眠地下,至今未找到遗体。此事被洪以矿业罕有的天价赔偿悄悄地按了下来。矿工家属不仅没闹,还感谢洪的大方,毕竟谁都清楚干这一行的危险性。

为此,洪大斌还负债经营了一段时间。然而,矿工出身的他却背上了一笔永远难以卸下的重重的良心债。

从此,他开始积德行善,“洪菩萨”的美名也传了开来。大家都把他当成矿老板里少见的善人。然而,只有洪大斌最清楚,凡是能说出口的痛苦就不叫痛苦,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叫事情,他只想以此获得一点内心的安稳。

善恶一线

发生透水事故后,洪大斌非常难受。虽然他对伤亡者发放的抚恤金大大超过国家规定,并将其亲属安排到矿上工作,但他内心的怨气却始终无法散去,加上疲于应付各级安监部门的审查,煤矿停产整顿,损失惨重的他在悲愤交加中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

洪的工人个个义愤填膺,想为自己的老板找秦金牛拼命,被洪劝住了。这时,在透水事故中死亡的一名矿工的表哥、山东人陈晓东了解事故情况后,主动向洪大斌表示:“为了我兄弟,为了大家,不如让姓秦的人间蒸发算了。”陈的话如同刀片在洪大斌皮肤上轻轻划过,他感觉得到锋利和危险,离痛苦很近却没有痛苦。洪心里一惊,自然没有答应,这可是杀人啊!

出院后,洪大斌很快把陈晓东的话抛在了脑后,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不得不郑重思考起陈的建议来。

2006年11月,当地一家国有矿因经营不善,准备竞标出卖采矿权。据内部人员透露,这个矿优质无烟煤的产量非常可观。于是,洪大斌和秦金牛各自厉兵秣马,准备一争高下。

洪大斌得知,秦金牛已经疏通了该煤矿的负责人,得到了竞标底价。洪气愤地说:“这显然是不公平竞争,哪怕多花些钱,我也要把开采权拍到手!”

正式竞标那天,会场坐满了人,大部分是来“坐山观虎斗”的。竞拍开始了,秦金牛不断加价,洪大斌不甘示弱,两人你来我往,场面热烈紧张。资金雄厚的洪大斌最终以高出评估值近100万元的价格胜出,买下了该矿的开采权。

自以为胜利的洪大斌随后又投入了近300万元改善该矿的设施。但不久他却发现,这个矿根本就没有预期的那么高的经济效益。他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才得知,原来,秦金牛为了彻底把他“打”趴下,事先串通该厂负责人虚夸了生产总值,竞标时故意哄抬,让他花巨资买了个虚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千万元。

“欺人太甚!”洪大斌彻夜难眠,“怎么办,难道我真的该把秦金牛做了才得清静?”“还是让佛来做决定吧!”洪大斌跳下床,来到客厅,跪在他高价请来的一尊菩萨前,点上一炷香,磕头,心里默默念道,如果烟向两边走,就是佛要我继续忍,如果向上走就该请秦金牛升天了。客厅里窗户大开,却没有一丝风,空气仿佛凝固了,洪大斌抬起头来,那一缕青烟端端直直地向上走去……

“秦金牛,你不能怪我心狠,这是佛在请你啊!”洪大斌站起来,大喊一声,全身被汗浸湿。他冷冷地盯着陈晓东的电话号码,手指在手机键盘上迅速按了11下,说:“明天你来拿钱。”

一年过去了,秦金牛被害一案由于证据不足被搁置了下来,直到专案组接到来自外市公安局的一个电话,说他们抓到的一个抢劫犯,可能与秦金牛被杀有关。专案组连夜赶去,提审了犯罪嫌疑人陈晓东。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陈很快作了交待……

第二天,警车便呼啸着开到洪大斌的矿山。可工人们却流着泪告诉警察,洪老板一个小时前在医院已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

洪大斌的工人在得知秦金牛被枪杀的消息时,曾奔走相告:“真是老天有眼,这下他再也不能欺负我们了!”

然而,洪大斌的心里却如同压着一座山样重的煤渣。他一改经常在外面应酬喝酒的习惯,总是离开矿山后就直接回家。回家后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偶尔睡着,也会在梦中大喊一声惊醒,醒后浑身湿透。妻子李丽看着心里着急,但只要开口问,他就会更加惊慌。

这天,李丽给洪大斌做了他最喜欢的猪肉炖粉条、小鸡烧蘑菇。洪大斌吃了两口就又撂下筷子在那里发愣。

“你是不是在为其他的女人闹心?”李丽见丈夫不吭声,以为说到点子上,当场落下泪来。这时,洪大斌终于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哭着告诉妻子:“秦金牛是我雇人杀的……”李丽闻听此言,痛哭失声:“天啊,杀人偿命,你怎么能干出这样的傻事啊?”

第二天一早,一夜无眠的李丽对丈夫说:“事已至此,害怕也没用,咱们事先把工作做好,警方要是找不到证据,就没办法给你定罪。再说你还是政协委员,要抓你没那么容易。如果警方怀疑你,我帮你作证。”

秦金牛出殡那天,洪大斌夫妇一大早就赶到殡仪馆,并送给秦家一份厚厚的礼金。面对秦的遗照,洪大斌可说是真情流露,“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兄弟,咱们在一座山上吵吵闹闹了这么多年,你就这么走了……”

知道二人恩怨的在场人士包括秦家人都不由得感动,称赞洪大斌是“大宏大量,有仁有义,真正的东北汉子”。

然而,忽悠了公众的洪大斌并不能忽悠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心惊胆战,只要远远看见大盖帽,不管是公安还是城管,他就会阵阵心悸。洪大斌不敢去找心理医生,更不敢找朋友倾诉,这期间心脏病又发了好几次。

这天早上,通宵在惊恐中失眠的洪大斌和矿工一道下到井下,像往常一样检查安全情况。突然,头顶上的矿灯由于电池没电慢慢熄灭,洪大斌也随之心力交瘁地颓然倒下。在神智完全丧失的那一刻,他睁大了恐惧的眼睛,秦金牛的脸在黑暗里模糊不清,仿佛在向他招手,“兄弟,来吧,一起喝一杯,你迟早都得来,何必非得戴着手铐来呀……”

“死于轻微瓦斯中毒引起的心脏病复发”,这是李丽赶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她的死亡原因。

上一篇个人日记

下一篇铤而走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