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范例6篇

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范文1

关键词:认识;推广;说好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63-01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是从现代汉语演化而来的,是我国的重要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充分的语言之一。是通行于中国大陆、港、澳、台、海外华人的共通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官方、教学、媒体等共通的交际口语和书面语。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反之起着牵制和促进作用。如何说好普通话,就我个人说以下几点:

一、认识普通话:

普通话声母共22个,除零声母外,都由辅音充当。没有V这个声母。韵母共39个,分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值,高平调55、高升调35、降升调214、全降调51,据这四个基本调值,有阴平(调值55)、阳平(调值35)、上声(调值214)、去声(调值51)四个声调。

二、普通话的推广:

方言也是一种文化,用普通话的腔调装表的方言词汇并不是普通话。在交往过程中,我们会从别人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情绪等得到许多信息,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必要的增加名族凝聚力和增加各地域人们沟通能力的工作。能够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对于人际交往而言,既能增加相互之间更简洁的相互了解,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非常必要的。

三、说好普通话:

1、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注重声母的辨正:分清鼻音n和边音l;分清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分清唇齿音f和舌面音h;分清舌面前音j、q、x和舌根音g、k、h;普通话声母中没有V这个声母,如温(wen),不要读成唇齿音(ven);文(wen)读成唇齿音(ven)等;注重韵母的辨正:分清前鼻尾音韵母in、en和后鼻尾音韵母ing、eng;分清e和uo;读准四呼,注意圆唇度等……

2、多读些带拼音的文章,如儿童读物,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读字辞典,字词典是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老师,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词、一句一页地朗读,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注重词意,注重与方言词汇区别,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听央视的新闻节目,多看播音员的口型,在听和看的同时,注重对自己口型的校正,与人交流大胆使用和推广普通话,指证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指证。

说普通话范文2

关键词:普通话;比;查;听;练;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89-01

普通话即中华民族共同语,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学校的教学语言。中小学是推广普通话最理想的场所,要求学生说普通话,首先就要求教师应说一口标准、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普通话说得不好,常会闹出许多笑话。如有一次听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上课,他讲“三角(jiao)形的三个内角(guo)”,让听者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弄得这位老师面红耳赤,十分尴尬。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展开,教师队伍将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上岗制度,中小学教师学说普通话已经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我们澧县属西南官话方言区,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说好“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呢?笔者以为,掌握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比

“比”,就是比较异同,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学习普通话,就是要结合本地方言特点,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语序、词汇等方面的差异。

澧县在声母方面最大的不同是:n与l不分、f与h不分。有部分地区(如七里湖这一带)只有z、c、s,而无zh、ch、sh。在我们的方言中没有n与h这两个声母,凡是读n、h的都读成了l、f。如梨、泥不分,虎、府不分。甚至一些零声母前加l,又有一些丢掉了l声母。如业(ye)读成(lie)、旅(lu)读成(yu)等等。

在韵母方面,老师们也要找出差异,进行比较学习。在我们的方言中,en、eng不分,in、ing不分,凡是念eng、ing的一律念成en、in,如"耕"(geng)念成(gen),“铃”ling念成“林”(lin)。

在声调方面,关键在于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在调类、调值上的异同。方言与普通话一样,也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但不同的是方言只还多了一个调类--入声调类。在调值上,我们的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是阴平,高平调55;但在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这三个调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方言中的调值依次是13、21、44(或13)。

在词汇上,方言与普通话也存在着差异。如:“明天”说成“麻哒”,“太阳”说成“日头”,“拳头” 说成“丁公”等等。即使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同形,但意义也有不同,我们方言说的“吃亏”有“累”的意思,“发狠”有“努力、刻苦”的意思,而在普通话里,对“吃亏”的解释是:①受损失;②在某方面条件不得利;对“发狠”的解释是:①不顾一切,下决心;②恼怒,动气。

在语序上,我们的方言与普通话也存在着差异。如普通话说“给我一支笔”,方言说“给一支笔我”;“他被狗咬了”的被动句式,我们方言说成“他做狗子咬哒地(di)”。

我个人以为,通过这些方面的差异查找,找出了“病根”,要拔掉“病根”,就得注意这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差异,进行发音及辩正,加以纠正。我想,这是学习普通话最关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2.查

“查”就是勤查字典,这是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当某个字不会念或念不准读什么音时,一定要查字典,千万不要望文生义,只读半边字。如有人把《水浒传》的“浒(hu)”读作xu,把“阮氏三兄弟”的“阮(ruan)”读作yuan。实际上,查字典就像“问路”,某人老走不出胡同,东碰西撞,结果还是“问路”,才走出迷途。不查字典,凭印象读字音,我以为,作为教师,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有损祖国的语言。将不认识的字或读音不准的字用本子记下来,日积月累,读不准的字会越来越少,普通话水平自然会慢慢提高。

3.听

“听”就是指在看电视、电影、听广播时,注意听清字音。语音是口耳之学,在训练时,除动脑、动口之外,还需动耳。要勤听、勤说、勤问、勤思。上课或日常生活中坚持听别人说普通话,常听广播、电影、电视中的对话等,边听边模仿。在教学时,教者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另外,经常放录音磁带锻炼自己的听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4.练

“练”就是要练习说普通话。“听”还是别人的本事,如何把别人的经验吸收过来呢?那就是“练”。听得再多,比得再多,查得再多,不落实到“口”上,还是等于零。学说普通话就是要多读、常说、常练,就会逐步提高。也就是说要舍得开口,要动口。要丢掉怕丑怕难的思想,反复练习,咬准字音,不会发音的声韵调或字词句,多向能者请教;平时要坚持说普通话;学会用普通话思维;可以自言自语练习普通话;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朗读时间。天长日久,普通话自然会大有长进。

5.记

说普通话范文3

周诗艺

在深圳时间长了,方言几乎没有了,回到家乡和和奶奶说话时,奶奶一句话也听不懂,还说:“出去久了,怎么说话就全变了。”我笑着对奶奶说:“我说的是普通话。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为了让奶奶能听懂,我试着说起家乡的方言来,可总觉得很别扭。奶奶说:“还是孙女说普通话好听。“奶奶不是听不懂吗?”“你教我呀!”。

说教就教,我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教起:吃饭,睡觉,喝茶,天热,饿了……我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奶奶,奶奶也很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就像一个刚学着说话的小宝宝一样。

我和奶奶一起看电视节目,注意听别人的超标准发音,每天给奶奶读书、读报,晚上和奶奶出去散步,我也细心地教奶奶说普通话。一来二去,奶奶的方言少了很多,我与她说话也顺畅多了。

说普通话范文4

说好普通话在现代社会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交流的方式,是中华大地上的一种传统语言。如果没有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有一个故事讲得很好:在一个贫困的山区中的一位农民,他每天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筹足钱到大城市去找个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辈子,他终于筹足了钱。满怀欣喜的他带着行李和全部家当坐上火车来到大城市。没想到初来乍到,失望和寂寞就困绕着他——原来他不会讲普通话,无法正常地和别人交流。而面对都市的繁华,他有将何去何从呢?于是便只好又返回山区种田,着一来一回花费了他一生的积蓄,整天愁眉苦脸的他最终抑郁而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如果不能灵活运用普通话,不能正确的与他人交流,那么他就算再勤奋,再努力,那也只能是一事无成。由此可以看出,普通话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学校的同学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很多同学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带上一些方言。将来走向社会,如果人人都用方言,就会出现不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的情况,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作为一个中学生,说好普通话,运用普通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我们大家最首要的义务。只有互相交流用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养成张口就说普通话的习惯,才能做一个素质高,习惯好的现代文明人。

21世纪是一个在发展和竞争中的时代。但是如果缺少了普通话,社会就不会发展,思想就不会进步,历史就不会被记录,精神就得不到升华。

说普通话范文5

在《韩非子》一书中“外储说左上”中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脱销。齐桓公十分愁闷,就问宰相管仲该怎么办。管仲说:“大王您想煞这个风不要紧,可以先自身脱下紫色服装来,然后对身后侍卫说:我非常讨厌紫颜色。如果这时再有穿紫颜色服装的进来,您一定要对他说:你先回去脱掉你的紫色衣裳,我非常讨厌紫色!”齐桓公说:“好,我一定照这个办法去做。”这样做了之后,齐桓公的左右近臣当天就没有一个再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整个京城再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

这个小故事讲出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上行下效,事事如此,推广普通话也是如此。

从道理上讲,在说普通话这个问题上,学生不应该攀比教职员工,他们年龄大了,几十年的习惯难改,口齿不灵,反应迟钝。但实际上呢?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瞅着教职员工,也可能有的教职员工在瞅着学校领导:你说我才说,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试,如果上头的人在用普通话同你说话,你怎么好意思、又怎么敢用方言土语作出回答呢?

现在,绝大多数教职工和学校领导都在时时处处普通话,对同学们起到了极好的影响。我们学校每年两次举行教职员工普通话比赛晚会,就是向大家汇报这方面的成绩。但是,不用讳言,也有少部分同志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普通话。那就让我讲讲自己说普通话的一点体会吧。

我胸前这个“推普先锋”的牌牌是和大家同一天戴的。同一天,大家全都自己申报,愿做推普先锋。但是,我们总不能像辛亥革命一来,人人把辫子一盘成为革命党;我们只要牌牌一挂,人人都是先锋吧?要名副其实,戴了就讲普通话。我自己普通话水平不高,也许是三四成,五六成,但必须讲,在讲的过程中提高。咱们要检查学生,谁不佩戴,或佩戴了不说,要扣分,要清理出“先锋队伍”。难道老师和学生应该两个标准吗?像我,出门赶集买菜,总不能走到学校大门口再戴上,那样岂不是弄虚作假吗?那就戴着上街,在街上逢着老熟人也讲。有的老朋友就问:“老张啊!你那个戴了个什么牌牌?你那个普是什么意思?”当我回答之后,他就说:“算了吧!趁早摘掉吧!另说了!”我对他说:“现在师范学校要求人人都讲,老师就得先给学生做出个样子。我还觉得,在办公室、教室讲普通话,回到家里又讲。谁知听了我的普通话,大女儿捂着嘴“嗤嗤嗤嗤”地笑:大儿子、小儿子则一声不吭,眉头一皱一皱地,意思是很遭罪,敢怒不敢言:老婆就大声喊:“哎哟----哎哟----饶了俺娘们吧!”她的意思是:“救救孩子!”当我坚持说下去的时候老婆竟然说:“可叫你难受死了,再说滚出去说!”----大家说说,我这个普通话的水平真那么差,到了“药死人”的程度?我说的不是还可以吗?那么,她这样打击“推普先锋”,该当何罪?什么罪也定不上,这叫做习惯势力。

同本文来自志们!方言土语这套旧衣裳,是祖祖辈辈穿了几千年的啊!要想一下子换上普通话这件新装,真是谈何容易!难就难在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势力!这样看,推普工作的任务就艰巨多了。要脱去方言土语的旧装,换上普通话的新装,而且要迅速,那就只要像齐桓公禁穿紫服的办法一样;从自身做起,坚决地、一下子甩掉旧的,一下换上新的,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从自身做起,要认真说,不但在课堂上说,在办公室说,还要在家里说,在公众场合说,到社会上说,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一个人人说,时时说,处处说的推普环境,才算真正给学生做出了表率。

说普通话范文6

论文摘要: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2001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由此可见,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自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普通话测试也越来越重视。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型,旨在考察应试人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该题所占的分值比例为40%,是四个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在测试中,也是大多数应试人最易失分的一题。那么,如何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题呢?

1.“说话”题的特点

该题为应试人单向说话,要求应试人在预先给出的30个备选话题中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发表谈话,限时3分钟。其目的在于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语言运用的规范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说话”题的确是语言测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笔者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许多应试人在前三题测试中发挥尚可,“说话”题却大相径庭,而这往往才是应试人的真实水平。

“说话”题的评分属于典型的主观性测试,但由于该题重点测查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更借助于主观性测试(对语感的把握),所以评分的信度更为准确、可靠。

“说话”题的内容多为叙事类,多是同应试人的学习生活有紧密关系的话题,应试人更能贴近实际,自然发挥。

2.“说话”题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之分析

2.1方言区域、城乡区域差别的影响

在“说话”题测试中,我们容易发现应试人方言区域、城乡区域的差别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总的说来,北方应试人比南方应试人,城市应试人比农村应试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更为显见,而这一点在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明显。

以笔者所在的贵州省为例,从地域上讲是南方省份,从方言区域上讲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贵州方言从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而语音方面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方面。一些长期生活在贵州方言区但以普通话为生活语言的人(籍贯为北方人),尽管语音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但他们更容易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等主要问题,学习时难度小、速度快,表达相对流畅自然;而本土(贵州人)的应试人由于缺乏普通话的生活语言环境,在学习上难度大、速度慢,更易造成测试时的紧张、焦虑,从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度和流畅度。

此外,城市应试人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条件相对要比农村应试人好,这也是造成差别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2.2应试人性格因素的影响

“说话”题是单向、限时3分钟(时间不足,酌情扣分),选题限定内容的测试,应试人的性格往往对此影响很大。

外向型应试人性格乐观、自信,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说话”的浓厚兴趣,即使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其发挥,能自由大胆地对所抽题目侃侃而谈,语速较快、表达自然流畅,3分钟的时间通常是不够他们发挥的,一般需要测试员提示时间已到,不会出现时间不足而扣分的情况。内向型应试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内敛,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加之面临的是将“说话”作为考试的内容,面对陌生人更是紧张、腼腆;如果又正好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话题更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不敢与测试员进行目光交流、表达内容“口是心非”(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速相对较慢,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

2.3学习普通话时间长短的影响

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比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自信心要强得多,在“说话”题中,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往往是“偏误”。“偏误”是语言的系统性错误,而“失误”是语言的非系统性错误。比如贵州方言中没有轻声词一说,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可能会出现“啊”的音变错误,这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如果将“了(le)”读为“了(liao)”就是一种“偏误”。

从小就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会注意到整个句子因语气词的正确与否所带来的语感表达如何,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却只注意到一个字的发音是什么的问题,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感。从“偏误”到“失误”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越短,应试人的自信心就会越强。

3.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

3.1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应试人大部分生活在方言区,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导致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正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主要依靠媒体的输入来实现,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等。应试人应通过媒体纯正、正确、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构建自身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认知结构。

3.2加强阅读,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进而达到说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句子和搭配正确的词语,阅读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应试人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更能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语法规范、搭配正确。应试人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往往由于思维上的错误导致。比如说贵州人指的“吃”,可以搭配的不仅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想“吃饭、吃酒、吃烟”这样的词语搭配在方言中很正常,但如果在普通话中也如此表达就错了。别人递根烟给你,你摆摆手说:“谢谢,我戒烟了,好长时间没吃烟了。”这里就要改成“抽烟”。所以,加强阅读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3.3加强运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如果应试人以考试为目的,是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如果抱有考完了,学习的过程也就结束了的想法,即使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应试人真实的水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运用、体会、实践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过程,语言的功能就会退化,水平就会降低。所以要树立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意识,扩大普通话使用的范围;要长期加强普通话语言的实践,希望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才会达到目的。

3.4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和勇气。在语言的学习上,年龄大的确不是个优势,许多应试人都是成年人,惟恐发音不准招来别人的嘲笑、怕栽面子,所以没有勇气坚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因为犯错误而不再说普通话,只要有信心、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定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上一篇古汉语

下一篇房地产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