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例6篇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           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4、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课堂小结

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教学反思: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本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不可荒唐焦躁。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重点通朗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达到深入理解与自我激励的目的。

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翻译句子过于生硬直白,虽然做到了“信”与“达”,但还需在“雅”字上多下功夫。

2、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成才的三个条件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回答,但是对三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些模糊,需要经过不断的引导慢慢理解。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2

第一,用在词汇教学中。例如学time这个单词时,通过组词造句,进行惜时勤学教育,可引用下面警句:Timeismoney.Timeislife.Everythinghasitstimeandthattimemustbewatched.(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时不可失。)

Timeandtidewaitfornoman.(岁月不待人)

还可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1try”和“Domybest”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语言应用中,认识时间的宝贵。例如:“惜时勤学少年时”:“Howtimefliest”;“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Itrytodomybesteachday.IfIalwaysdomybest,Ineedn''''tcareaboutthetest.”

在教end,learn,knowledge等单词时可选用下面句式:

ThereisnoendtoLearning.(学无止境)

Liveandlearn.(活到老,学到老)

Knowledgeispower.(知识就是力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陶冶,贯彻爱党爱国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英语教学上也要融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引用格言警句,最有成效。我在教“with”和“without”时用以下句型:

WiththeParty''''sleadership,wecanovercomealldifficulties.(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会排除万难)

WithoutthePartythereisnotagreatnewChin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only”这个词时又举出:

OnlysocialismcansaveChin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SocialismistheonlywayoutforChina.(社会主义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教强调句型时,可引导学生这样组句:

It''''sthePartythatleadsusfromvictorytovictory.

各种各样的组词造句都可适当地应用一些格言警句去感化学生,文道配合就能达到育人目的。

第二,结合书画表达训练,运用格言警句详述写作内容,译释成语故事,写日记,编写好人好事的生活短文。由认识到提高,由理论去指导行动,既可提高思想觉悟,又可提高写的能力。我曾用过“Withtimeandpracticetheleafofthemulberrybecomessatin.”(只要功夫深,铁锤磨成绣花针)用这样的谚语去启发学生写“AnIronRodcanbeGroundtoaNeedle”短文。用“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去写“拔苗助长”小故事。用“Hewhodoesn''''tteachtheGreatWallisnotatrueman”缩写“TheGreatwallofChina”课文。这样启迪学生抒发热爱祖国,服务祖国的豪情壮志。

有行必有果。我授高一课程时,龙雅池等几位同学参加《中学生英语报》的征文比赛,荣获了一等奖和优秀奖,我也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第三,结合课文教学和阅读指导,也可使用一些格言警句,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教“HowMarxLearned

ForeignLanguages”时,用诗词中的警句“Nothingishardinthisworldifyoudaretoscaletheheights.”(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要做新世纪的主人就要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坚持像马克思、等伟人那样“Deedsnotwords”(实干),同时收集和编写一些短文,作阅读指导材料,配合应用。

例如AlbertEinstein''''sA=X+Y+Z一类的短文,使学生领会前人的学习风范,要学好外文,就应学习前人的学习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向“正迁移”方向发展。有个学生说得好,“当我有困难时就会使我想起,Ameanssuccess.Xstandsforhardwork.YstandsforgoodmethodsandZmeansstoptalkingandgetsdowntowork.AequalsxplusYplusZ.”(成功=勤奋+好的学习方法+实干和少说空话)。他们将会默默地记住:A=X+Y+Z。

第四,使用格言警句去指导活动,让学生在耕耘中收获(Earlysow,earlynow.),在游泳中学会游泳(Helearnsswimmingbyswimming.)。例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课外英语小组组织学生学习雷锋日记中的格言警句,像雷锋那样确立高尚人生观,共建文明校园,可提供下面的英文译句:Servethepeopleheartandsoul.(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Giveone''''salltotheParty.(把一切献给党)

Don''''tworkformoney.(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Keepfit,studywell,andworkhard.(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Thevalueoflifeisnotwhatyougain,butwhatyougive.(生命的价值不是索取,而在于奉献。)

Livenottoeat,buteattolive.(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Fearneitherhardshipnordeath.(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Bealwaysreadytohelpothers(乐于助人)

Putthepeople''''sinterestsaboveeverythingelse.(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Thegreatesthappinessistoworkforthehappinessofall.(为大家的幸福而工作,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重温了纪念雷锋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LearnfromComradeLeiFeng.)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3

关键词:新东方;疯狂英语;口语

口语也就是说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职业高中语言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通过说表情达意,交流信息。随着交际语言教学观念的发展与完善,口语教学研究针对传统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问题,已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职业高中犹是如此。新东方和疯狂英语的成功之处,对于我们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提供了借鉴之处。

一.语音教学的地位

无论是新东方,还是疯狂英语,都非常重视语音教学的地位。语音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清除地发音和简单地掌握音素和音标,而是要重点强调语音中最关键的三个方面:重音、节奏和语调,也就是说,单纯的教会学生清楚地读一个一个的单词或词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使学生明白重音、节奏和语调在整个话语中的作用,并且能灵活运用。

I.掌握发音要点

疯狂英语将复杂的语音规则总结成五大发音要点:长元音、双元音饱满、短元音急促、连音、略音和咬舌头(th):例如

(1)Mike likes to write by the nice bright light at night.(原音极其饱满).

(1)Neither father nor mother likes this weather.(咬五次舌头).

(3)I dont know what to do.(两个辅音连接,只读后一个).

借助规律,对我们练习发音,有很大帮助。

II.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

疯狂英语指出用最清晰,最大声,最快速的办法反复操练句子或小短文直至脱口而出。要想克服汉语发音习惯,就要强化训练口腔肌肉,使之轻松地发出陌生的外国声音,变成灵活的“国际肌肉”,练出地道的英语口音。例句: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whenever you go,English is always commonly used.It is convenient to know the language.

III.一口气训练法

深呼吸,然后在一口气里尽量多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需要换几次气的短文,一口气就能轻松读完。

二.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平衡

准确与流利二者均为交际语言教学的重音目标,在许多情况下流利只是交际语言教学最初的目标,而准确则是更高的标准和目标。袁昌寰(2004:149)认为,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同时具有准确性和流利性。这两种分属语言学习的操练阶段和生产阶段。我们应该像河水通畅流动那样让学生无顾忌地表达思想;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话语结构,使其准确的表达思想。

i.掌握大量单词,灵活运用替换词

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搭配结构,灵活运用替换词。新东方批评普通教育在基础阶段从事过多低级操练,在基础阶段的过渡部分抓的过于精细,所以学生失去学好外语的耐心、信心和兴趣。新东方外语从记忆词汇到听说读写都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新东方短期培训三个月的效果,有时能抵得上公办学校三年的效果。新东方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海量词汇,教导学生使用分类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等单词记忆法。鼓励学生使用英-英词典,注意单词的语用差异。学生使用英-英词典,对同一个事物就学会用不同的描述方法;当不会说一个单词的时候,也会很自然的切换到另一种描述方式上。使用英-英词典还可以提高英语反应速度和英语思维能力。有些新东方学员两个月能掌握一万单词量。按照他们的标准,一个普通高中生一年完全可以轻松地掌握一万个单词并因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II.口语突破语法、考试

一句话突破一条语法。几十句话就可以基本上包含了英语语法的精华,而且能脱口而出,就一反三。例句:

If she could help you,she would help you.(虚拟语气)。

If I were you,I would wear jeans.

通过几组操练,学生可以自我发现虚拟语气的语法特点,通过掌握例句,背诵经典,举一反三,套用在此语法现象之上。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口语突破考试。这是李阳在大学用来功克四级考试的“法宝”。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点,把考题和经典语言现象编程句子,以纸条的形式发给学生,每日一句,以少积多。例如:

(What)we cant get seems better than(What)we have.(1996年全国高考)

三.使用地道教材

新东方听力教材首选的是英语肥皂剧和欧美原声电影,BBC、VOA等外语广播电台,还有托福的听力真题材料,另外还鼓励学生唱英文歌曲。新东方很重视看电影学英语的方法:选择DVD格式的电影,先看两边无字幕的,努力听懂,再看一遍有字幕的,然后关上字幕,跟着模仿配音,反复练习。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选取一个电影片段,或是一首歌曲,或是一首诗,开始不要篇幅太长,由简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操练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疯狂英语亦是如此,句子是李阳疯狂英语的核心,他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脱口而出句子,把这些句子抄写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每天记几个实用句子,一年就能几下几千个句子,完全利用零碎时间将他们彻底掌握。

四.心理因素的影响

I.励志教育

新东方老总俞敏洪在早期的托福课堂上发现:在课上纯粹教授英语技能,效果并不是很好,学员常常昏昏欲睡。他偶然发现从新东方出去的学员并没有记住课堂内容,而是记住了他在课堂上不经意间讲的一两句话。“这些话使他们心动了,他们把它当作座右铭,然后开始努力奋斗,最后成功了。”他意识到激励人心的话语对学生产生的作用要比只讲英语技能更大。新东方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用成功人士的榜样鼓舞学生,用励志忠言引导学生,还要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职专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特别是听力水平普遍较差,这给听力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外,课堂教学工具的使用也对听力教学的课堂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II.尊重人性弱点

人是血肉之躯,疲倦麻木是学习的顽敌,但是我们无从彻底地克服与生俱来的弱点。当学生连续从事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大脑兴奋受到抑制,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重新燃起激情和兴趣。中职学生极具好胜心,在课堂上多进行比赛活动,多给获胜一方表扬和奖励,暂时落后的一方肯定会努力在下次的比赛中胜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从“做”中掌握听力知识,运用听力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新东方和疯狂英语的存在和壮大,说明它具有合理的、科学的音素。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未必完美,他们学员的基础也是在公办学校打下的,但是,通过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为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不足,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口语技能方面,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 袁昌寰:《中学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出版社,2004年。

[2]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4

关键词:日积月累;好词佳句;零落成泥;香如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用陆游《卜算子・咏梅》来形容“日积月累”在新教材中的地位和功效,我想是最恰当不过了。她以“零落成泥”的方式洒落在各个《学习园地》中,内容囊括诗词名句、对联、格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类型。(注:“日积月累”和“好词佳句”为了叙述方便有时相互通用)

下面我将对“日积月累”在新教材中的地位及应对措施,尤其是有效应用的方法策略,分四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寄希望于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关注、研究!

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新教参的“教材编排”里略微提到过;“日积月累”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累“好词佳句”。具体怎样指导没有说明。在新教参《语文园地》的教学建议中,这样指出:“‘好词佳句’的教学应穿插在口语和习作的教学之中并为之服务。”所以,这种不重视的结果,导致“好词佳句”的学习似乎只能迫于无奈而圆圈吞枣。难怪“日积月累”只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落得个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其实不然,愈是处在尴尬之境,愈要慎重待之!愈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处方一:高度精炼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词佳句”的“词”“句”在新教参上并没有作出详细的意思解释、说明,所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些内容并不全是要求小学生必须通过意思翻译而弄懂的”?譬如:古诗词、古名句和一些格言警句等。语文教学应遵循新课程下“重积累、应用、感悟、整体把握”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就有必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词句的整体角度去把握、感知。那么,在教学时,导入语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而且要尽量做到简洁、精炼!

首先,高度决定视角。

导入语的高度,能够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去俯视这类知识,有一个整体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领会力和感悟能力。例如:第一次积累“词”这种文体,因为这不是以往课本中出现的一个个的词语,而是一种文体,为了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就必须站在“词”这一类知识的高度设计导入语,以一些“词”的文学常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蒙教育。可这样导入:

“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海洋,催生了唐诗、宋词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唐有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篇永垂千古:宋有著名的词人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他们所写的词与唐诗一样流芳千古,为后人传诵至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个‘词’不是平常所说的一个一个的词,而是一种和唐诗一样的文学体裁!”

这样的导语会使学生跳出学一个一个词的小圈子,其思维的角度一下子站在了和唐诗一样伟大的文学体裁中,进而进入了文学历史的长河,随即有了一种居高临下之感,也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意识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由原来狭隘的背诵积累上升到一种与唐诗一样可以去感悟和领会的境界。但是,也能知道“词”和唐诗是有区别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分辨出哪是唐诗哪是宋词,有了一种类的区别和比较,并且从老师的高度视角的导入中,获得一种学习伟大文学体裁的历史文化使命感和荣耀感,兴趣自然而生!

其次,精炼来自模仿。

经典始于模仿,贵于创新!“好词佳句”本身具备的精炼程度已经是极致了,因此,平常教学中老师的一些琐碎口头禅,引导语的冗长繁琐,与“好词佳句”的精炼一鲜明对比,显然暗淡失色。试想,这样的导入语,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不可忽视。而且,导入语的设计要求,在课标中就有明确要求,尽量做到“简洁有力、方向明确”。仍以学“词”为例:

卜算子・咏梅(五上)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风雨春归,飞雪春到。花枝冰崖俏,只为把春报。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她”指的是谁?

生:梅花。

师:是的,刚才老师把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改编而成这首小诗,你们想不想学?

生;想!(响亮的回答)

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精炼的导入语中得到激发,在学习中,甚至也学着自己改编诗词。

二、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新教材按主题分组编排。每组教学内容分有“导语导学、精略读课文、学习园地”三块组合而成。如果“导语导学”是一日之晨,“精略读课文”是精彩纷呈的白天,那么“学习园地”该是一个单元知识点的黄昏了,而“日积月累”又是学习园地中的一部分,故,好比是黄昏中的一点光,也只有“黄昏独自愁”了!但是,考试中“日积月累”所占的比分与之所处于教材中的“黄昏地位”却极不相符。纵观每次考试,其所占比分在5-10分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

其所处的“黄昏地位”导致其简单教学,从而与考试之间存在矛盾,岂不是“更着风和雨?”学生以背诵、默写方式而学习以应付考试,根本谈不上延伸、拓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也失去了这些精美语言的人文性作用。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处方二:立足课内基础,放眼课外延伸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发散性的教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日积月累”中进行歇后语的教学,这一原则显得尤其重要!

1.立足课内,搜集资料,延伸课外(三下园地八为例)

八仙过海一各显灵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一一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鸣)在外

师:同学们,这些歇后语中的人物你知道多少?感兴趣吗?

生1:我知道猪八戒

生2:我认识诸葛亮

生3:我还知道林黛玉

师:看来同学们课外知识知道得真多!你还能搜集到哪些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做到以下四个要求,生活中常用的、生动有趣的、自己能弄懂的、脍炙人口的。课堂上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成果。

2.课外延伸,整理加工,回到课内

知识犹如海洋,有时也会迷失方向,而教材的安排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导航标,千万不可犯本末倒置的错误,毕竟学生的精力和认知有限,把课内的知识掌握熟练了,才能在课外知识的海洋游得更远!所以,在课外延伸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导航 的作用。经过加工整理后的课外知识,几天后:

生: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这次作业完成得非常漂亮!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灵通”,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真可谓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啊!

事实证明,这种立足课内,课外拓展的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学生兴趣盎然地搜集到更多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歇后语,同时在搜集过程中,对这些歇后语出自的作品也颇感兴趣!这真是意外收获!

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好词佳句”中的古诗词或诗词名句均出自于唐诗、宋词、元曲,具有诗韵之美。而格言警句具有励志之美、对联的对仗之美。浓缩即精华,高度提炼的格言警句和对仗工整的对联方寸之间尽显文字风流。至于其它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或是出自典故,或是来自古代劳动人们生活经验的提炼,或是民间口头文化的传承等等,均具特色之美。

在“精读课文”的群芳吐艳,“略读课文”的姹紫嫣红,及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落英缤纷中,“好词佳句”显得那样从容淡定,无意去争,她以其独特的语言精华之美散发出梅花般的幽香,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而奠定“日积月累”在新教材中的的特殊地位――幽香地位。

处方三: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有趣背诵

传统的机械记忆是种非常枯燥乏味的方法,显然不符合“日积月累”特有的语言精华所散发的幽香之美。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活动将焕发生机和活力。

1.经验交流背诵。适合较难背的部分,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以下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向上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这16个成语互不关联,要学生一下子记住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看看谁的方法最好,让记得快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再记忆,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例如:有位同学针对以上词语进行分类,杀敌作战一类,立志图强一类;还有一位同学把每个词套用一个人物,如励精图治想到诸葛亮,豪情壮志联想到项羽,舍生取义夏明翰等等。

(记忆方法有了对比,也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2.激励促进背诵。有些内容不太难,如歇后语,都是一些平时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如五下园地四: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粱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于是我着重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采用激励法,尝试着让背得快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背。背得又快又好的即可在软黑板上自己的照片处贴上“记忆大王”“记忆之星”等称号。

(有了这种称号的激励,小学生背诵的劲头一个比一个高!)

3.联想顺序背诵。适合有顺序的事物,如五上语文园地三: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学生抓住“春夏秋冬”顺序,联想到这四个季节的风各具什么特点,背诵起来自然轻松有趣!)

4.多种竞赛背诵。如诗歌名句背诵,同桌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法……可以是整首诗句背诵的比赛,也可以是上下句对接的比赛。这些平常用到的方法虽然不够新颖,但是很实用,不一一举例。

形式多样的背诵方法,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背诵成了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学习活动,而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学的自然轻松,效果也显而易见!

四、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优美的诗句、精炼的词汇浓缩而成的语言精华,像一朵朵散发着幽香的腊梅,“零落成泥”地洒落在新教材各个“学习园地中”,本身散发出的气味使得人不禁的寻芳而来。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已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至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去主动学习、探索。但是,要让学生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仅仅学会了还远远不够,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实践应用!只有这样,“好词佳句”这株腊梅“零落成泥”的功效才能“香如故”!

处方四:良性循环发展,促进积累应用

“好词佳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其积累和应用也在同时进行。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熟练地应用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乐意的积累。

回到新教参《语文园地》的教学建议:“‘好词佳句’的教学应穿插在口语和习作的教学之中并为之服务。”

1.“好词佳句”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学生若能够把积累到的一些诗句、歇后语、成语等脱口而出,变成自己的语言,原本简单的语言立刻就会变得,生动起来。试想,一个出口成章的,能够在口语交际练习中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学生,哪个不羡慕?而且,学生在这样的讲话中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自觉积累“好词佳句”的激情和动力!达到积累与应用在口语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达到好词佳句学习与口语交际学习的良性共进。(篇幅有限,此处不作举例)

2.“好词佳句”在习作训练中的应用

当积累歇后语的热情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一次习作训练时,我刻意地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大家掌握了这么多的歇后语,老师为你们高兴,我们积累的这些歇后语都很有意思,可是仅仅会背会填写,或者说话时能用上一两个,那还不够有意思,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把他们用上,那才有意思呢!你的话语就幽默了,文章的语言也会一下子变生动形象,老师改作文写评语就不会‘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了。要不要试一试?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我话刚落音,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连续几个歇后语一下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语文朗读课:“在语文课上,张老师教我们诗歌《枫桥夜泊》的欣赏和朗读。当老师想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由于听课的老师太多,大家都显得有些紧张而不敢举手,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眼看就要冷场了,看着张老师略显焦急的神情,我怕老师难堪,就勇敢的举起手来。我鼓足勇气,大声而有感情地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朗读完毕,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心里美滋滋的。心里想:我在这么多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了我的朗读水平和勇气,终于‘黄鼠狼掀门帘――露了一小手’了。”

真没想到,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李明星这个小片段如此精彩,我从心里感到高兴。真希望这样的学生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好词佳句”在生活中的应用

语文学习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好词佳句”的积累除了应用于学习,我还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尝试应用。这样的积累与应用训练,不仅扩大了学生积累的知识范围,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把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形式转化成了一种灵活多变,使学生思维活跃易于创新的练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积累与应用的良性循环,更加促使学生热爱“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学习!

“日积月累”这株梅花,独自开放在驿站外的断桥边(单元末的学习园地),鲜有人欣赏、问津,况且还要兼受“教学和考试”矛盾的风雨,但是,其独特的芳香,吸引着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喜爱。她以“零落成泥”的形式散落课文各处,碾成尘泥,如果老师能精心开发和培育,这株梅花何愁不“香如故”呢?我们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培育下,就像这株腊梅一样绽放出幽香!

参考文献:

[1]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9-1月第一版

[2]邱文伟主编,《唐诗宋词三百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2009年7月第一版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5

一、情感熏陶法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

二、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1935年他在悼念居里夫人时对其高尚人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些话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谆谆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三、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涵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四、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既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十九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新的一年励志语句范文6

[关键词]校训;中国教育;变迁

蕴涵传统文化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校训在其百年发展中变化较大,它的变化暗合了中国教育的变迁,折射了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进而步入现代的光辉历程。本文着重从校训的历史脉络、形式、内容三方面的变化反映中国教育的变迁。

一、校训的历史脉络折射中国教育的变迁

“校训”二字不像“家训”、“庭训”,在我国古籍中已独立成词。古籍中虽有“校训”二字,但并非词组“校训”本身,一经句读,即可看出“校”和“训”是各自成义的,且“训”多为动词。如《全唐文》提到:“……五校训齐……”,意为五组军队训练整体;《明史》卷十中说道:“其学校训导未教生徒”,意为学校就是来教育、训导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学生。

我国古代虽没有独立的“校训”词组,但却存在校训的精神内核。《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南宋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和岳麓书院“忠孝廉节”等,虽说并非我们所指的校训,但内容和形式却为校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校训效法的样板和取材的“总库”。

本文校训特指现代意义的校训。校训作为中国学校教育的手段之一,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校训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而近代教育则是在西方文化的硬性渗透下被动走上缓慢的发展道路。教会大学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桥梁和中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化过程中模仿和学习西方大学的本土原型。随着教会大学的逐步建立,校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也相应出现。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先把校训引入中国,如徐以骅所说:“圣约翰在教育制度上系统地模仿西方学校……有的在中国尚属首次。其他如毕业典礼、校歌、校旗、校色(蓝与黑)、校训(光和真理),也是西方的舶来品。所有这些自本世纪以来在一所中国学校也是习以为常的,然而当它们被圣约翰等教会学校引进时,却开风气之先。”[1]1905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注册时正式更名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更名的同时,也明确了“Light&Truth”(“光与真理”)为该校校训,但它以英文形式出现。

校训以中文形式出现则是在甲午战后,从日本引进了“日语的回归汉字借词”[2]——“校训”:“日本用音读汉字构成新词,表达日本自己创造的概念,如校训,来自日本‘校’,音kokun”[3]。

“校训”一词的引入使得教会大学英文校训实体有了明确的中文称谓——“校训”。此后,校训成为学校教育制度而为我国近代新式学校所普遍采用和接纳。李瑞清主持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赵天麟任北洋大学校长,制定“实事求是”的校训: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讲演提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校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作为学校的一种标志而被提升为学校制度。校训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迈进,是西方新式学校体制被我国接纳、采用和完善的表现。

校训自产生后就不断发展变化着,它的流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校训发展变化呈现出建国前传统文化为主体、建国后政治激励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多元理念为主导的流变趋势。

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之更具文化魅力的摇篮。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体现在校训的方方面面,如校训的内容反映我国传统的“德性”文化,强调道德养成,大多选用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词语,且大多引经据典,源出古语;校训的形式则采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单字、格言警句式等短语形式,还采用对偶、押韵等二字、四字或多字句式。建国前的校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传统文化的反映。传统文化在该时期的主体地位固若金汤,对校训的浸润也是其它因素无法比拟的,尤其表现为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一言校训。该时期着名的校训有:北京市26中前身北京汇文中学校训“智、仁、勇”、北师大附中前身国立北京高师附中校训“诚、爱、勤、勇”、张謇师范附小新校校训“爱国爱群、爱亲爱己”、金陵大学校训“诚、真、勤、仁”、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等。

看中国教育的变迁建国后,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需要集中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于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就成为时代要求和倡导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求学生勤奋文明、刻苦团结,一时间以勤奋、严肃、团结等为内容的校训大量出现,同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种“二言八字”句式成为该时期制定校训的版本。虽然期间也零星出现一些有个性的校训,但是它们基本湮没于这种单一化的政治激励式、口号标语化的校训主流中。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再次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也逐步深化,开始进行以学校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改革。学校办学要办出特色,首要的前提是其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相应地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也要不同一般。这样,体现学校特有精神的校训大量出现,且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多元特点。首先,校训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言校训有三、四、五字句式,如上海市奉贤致远高中的“爱、实、创”校训、广州中元中学的“德、毅、博、健”校训、内蒙古凉城三中的“净、静、敬、竞、进”校训等;多言校训有二言校训,如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言校训如北京师大二附中校训“笃志博学,质朴方正”,还有一句话校训,如上海市南汇区三墩学校校训“明智、博爱、才华贡献社会”等。其次,校训内容也很丰富:有重新弘扬传统文化的,如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训“礼、诚、勤、勇”;有张扬主体意识的,如北京市君谊中学星星学校(初中)校训“成功非我

莫属,让困难向我低头”;有突显现念的,如陕西师大附小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还有展示学科特点的,如“明法”、“致公”等政法院校校训和“救死扶伤”、“仁慈谨慎”等医科院校校训。

从校训的流变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经历了依托传统文化、依赖政治和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过程。建国前校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极大的繁荣景观,形式种类多样,内容异彩纷呈,对校训的影响巨大。建国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在政治所设定的种种框架中运作,教育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出现了大量政治激励式校训。改革开放后,基于对以往历史的深刻反思,人们的主体意识普遍觉醒。在文化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由意志、理性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开放性”为其总体特征,并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这样,校训作为学校教育的手段更强调人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校训的形式反映中国教育的变迁

不同时期校训的形式不同,首先表现为校训句式的变化。校训产生初期,以单字句式为主,表现为一言[注:这里的“言”用了诗歌里的“言”的称谓和意义。对于比较有规律的校训来说,以标点符号为分隔符,一个分隔符中有几个字即为几言。至于“字”的意思,就是校训总共包含几个汉字即为几字。如“勤奋、团结”,顿号前有二字,顿号后有二字,那么就叫做二言,总共有四个汉字,那么就称为四字,此校训的句式就叫做“二言四字”句式。以此类推。]校训相当普遍,如“勤”、“诚”、“朴”、“毅”、“勇”、“敬”、“严”、“公”等。笔者收集到的建国前156条校训中,一言校训有49条。一言句式校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少,二言、四言校训逐渐增加,建国前二言有52条,四言有50条。二、四言校训增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中国人习惯用单字来表达思想,到了近代单字无法确切地表达近代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务,所以迫切要求表义更加精准的双音或多音词的出现。文言文改白话文运动则顺应了这一要求。此后,中国的双音词、多音词盛行,并在词语中居主要地位。建国前的校训句式,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如一言有二字、三字、四字、六字,二言有二字、四字、六字、八字,还有四言、五言、六言等句式。建国后校训表现最为明显是“二言八字”校训占绝大多数,如“勤奋、团结、爱国、求实”。笔者共收集建国后校训389条,而“二言八字”校训就达292条。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在学校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二言八字”校训在数量上能独占鳌头,一言句式校训基本销声匿迹(共5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改革开放后校训除了囊括前两个时期的所有句式外,还出现了新句式,如三言、七言、八言、十言,甚至还有一句话的形式。该时期,校训种类更加丰富,达33种。

校训形式变化还表现在校训词语组合的不同。建国前,一言校训大多以“勤”、“朴”、“敬”、“诚”、“正”等词为主。其中有一字单独出现的句式,也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等几字同时出现的句式。建国后,一言校训数目极少,用语也相对单调。改革开放后,一言校训出现了许多词语,如“竞”、“净”、“扎”、“远”等。一言句式的校训用词大多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变化趋势,大致成繁荣——沉寂——恢复的趋势。“勤”、“诚”二字是三个时期的一言校训的共同内容,说明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重点,也是我国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二言校训用语大多是“勤”、“诚”、“忠”、“敬”等词汇的派生词,如“勤奋”、“奋进”、“忠诚”、“爱国”、“笃敬”等。词语“勤奋”、“求实”、“团结”、“爱国”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出现得最多,尤其集中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由它们组合成的“二言八字”式单一化校训主导着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校训的形式,同时也影响着改革开放后的校训形式。改革开放后的校训除了上述情况,更多是根据实际情况概括而成的,并且不再局限于“勤奋、团结、爱国、求实”式的“二言八字”校训,出现如“学理主行”、“爱满天下”、“不做假帐”、“博大精深”等“四言四字”句式校训。这些句式的校训基本没有固定的词语组合。

校训形式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教育由重传统文化到重政治口号再到重自身规律的转换过程。建国前校训形式注重从传统中吸收精华,采用传统文化中的单字、格言警句式等短语形式。而建国后校训大多是单一化的“二言八字”形式。改革开放后,校训又重新认识传统,寻找被遗弃的古典,同时更注重着眼于社会现实、学校特点、学生实际和教育自身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

三、校训的内容体现中国教育的变迁

中国自古就主张“以德选人”、“德才兼备”。《中庸》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4],强调道德的先导、引领、统帅和调节作用。强调道德修养是我国教育的主题,也是我国校训内容的主体。而道德修养用语大多来源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形成了诚信待人、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勤劳、诚实、朴实等反映传统美德的词语就构成了校训内容的主体。“勤”、“诚”、“朴”、“严”、“敏”、“勇”等词几乎成为一言校训的主要内容。“勤奋”、“团结”、“爱国”、“尚德”、“正直”、“和谐”、“崇真”等是二言校训内容的主体。四言句式校训如“蒙以养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敦品励学、以品养慧”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道德修养型校训在建国前的校训中居于主要位置。它首先表现为强调修身,如南京大学的“诚朴”、集美学校的“诚毅”等;其次,强调立志,可以说每一条校训都代表着该校的理想和志向。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校训,非常明确地把形成高尚的人格典范作为受教育者高远宏大的志向,并期待他们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校训对如何立志也有深刻的阐释。南京大学老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认为坚忍不拔的耐力和意志是成就大事的根本;再次,校训强调奋斗进取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厦门大学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要求奋发进取,广东惠阳市仲恺中学以革命家廖仲恺名言“人生最重要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为其校训,旨在提醒师生勿忘先贤,注重精神修养,并使之与时俱进。“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则是创新精神的最精致概括。

中国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型学说的智慧,以重视道德伦理灌输为主旨,偏重于“道德型”的理想人格设计,疏于“智力型”、“实验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所谓的“学问”,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是如何安身立命与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条和经世之学。有关宇宙论、认识论的探讨,都是从属于或落脚于道德问题的基点上。尤其建国前的校训对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反映不很明显,只出现了零星的“重学”、“学习”、“好学力行”等词。建国后,对学习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校训成为学校倡导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的转换,重新审视道德修养和学习知识的内在关系,认为二者并不相互排斥。一方面,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包含相应的道德修养内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道德修养与学习知识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时,能够充分发挥其内涵的道德教育功能,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同样,如果能够重视开发文化科学知识的道德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生和做人的价值,就能有效地启发受教育者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这一时期,“勤学”、“博学”、“乐学”、“学无止境”、“学为人师”、“学习为本”等体现学习重要性的校训大量出现。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还出现了建国前所没有的一些新校训。表现为:反映行为准则的校训,如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的“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热心服务、讲究 卫生”等;体现现代意识和观念、突出个人主体性意识的校训:辽宁师大附属中学校训“做新世纪的主人”等;反映学科性质的校训,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反映了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和示范性;展示学校教育特色的校训,如广州第109中“求真、立善、创美”校训。

百年校训折射百年教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学校校训自身历史经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等历程;校训句式和词语组合等形式经历由注重传统文化形式到注重政治口号、标语再到注重彰显教育自身规律等阶段;校训内容经过从以往的注重道德修养的伦理性内容到加大“智力型”、“实验型”等知识性内容比重再到注重弘扬现代教育理念等变化。这一步一步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渐进的转换过程。现代校训在进入新世纪后,将会以崭新的姿态更加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文化名片和学校品牌。

[参考文献]

[1]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39.

[2][意]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黄河道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269.

上一篇相伴到黎明

下一篇哭泣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