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英雄故事范例6篇

雷锋的英雄故事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1

  2022年《英雄故事》读后感范文

  书中有的片段让我高兴地唱起了儿歌,如:一天雷锋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园,一个小朋友来找雷锋玩,雷锋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雷锋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又是玩拍手,又是跳舞,还和他们唱起了歌,还教他们做纸飞机。在一起又唱又跳,多快活。我如同也到了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玩。

  有的让我泪如雨下。如:一天,外面下了大雨,水已经到人的小腿了。去看病的雷锋,在路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孙子,要到医院反方向的

  里外的儿子家里去,雷锋见了忙说自己顺路。帮他们赶路,路上有许多土堆,下了大雨,土堆十分难爬,雷锋双手抓着地,背着小朋友,推着老奶奶,上了一个又一个土堆,后来连水也没有喝就离开了老奶奶的儿子家。我看到这十分感动,我就好像老奶奶一样,热泪盈盈。

  有的让我笑掉了大门牙。比如:雷锋在节假日去工地参加劳动,为了借车,把衣服拿来做抵压,结果他的精神带动了所有的工人,在一天内完成了三天的任务。为此,工地的人很感谢他,看车的大爷在雷锋的衣服里看到了雷锋衣服里替同事接的信,把雷锋同事的单位名字写了下来,给工人们看。结果,工地的人张锣打鼓地把感谢信给了雷锋的同事,别人看了都笑了,那个同事,脸红得像个红苹果。不好意思地跑回了房子里。工人们也糊涂了。

  让我最吃惊的是那么年轻的雷锋因为出了车祸牺牲了。雷锋是个多么好的人呀,怎么就这么……唉。

  我要学习雷锋,讲文明,懂礼貌,一心为国,乐于助人,节约、大方的好品质,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2022年《英雄故事》读后感范文

  我自从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

  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正是有助人为乐,不怕苦,能吃苦,不屈服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称赞。雷锋常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雷锋正是通过勤学苦练长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我要学习雷锋严以律己,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我要努力学习,成绩面前不骄傲,表扬面前不满足,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力。我要想雷锋学习,乐于助人,不记报酬。

  所以我决定周六到楚秀公园当一回小雷锋。

  星期六早上,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三人一同来到了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楚秀公园里给花草树木浇水。

  来到楚秀公园,我被一片美丽的景色给吸引住了。看,青青的小草从土里钻出头来了。碧绿的柳树随风摆动着枝条,像在和我们招手,漂亮极了。

  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我们拿着小桶和瓶子一起下去河边装水。然后,我们各自找了一棵大树来灌溉。我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对着一棵柳树的根部把水洒下去,柳树马上就吸收了。这可把我们累得汗流浃背,跑上跑下的装水浇花。不过,看着它们都在茁壮成长,我们心中都充满了喜悦。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学雷锋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也美化了绿化环境,大家都非常开心。我要以雷锋为榜样,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

  2022年《英雄故事》读后感范文

  记得小时候有篇课文是《我的名字叫解放军》,故事的内容写的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锋护送大嫂和孩子回家,到家后,大嫂问雷锋叫什么名字,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当时老师告诉我们:做好事,不留名

  《圣经》里面也讲过“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这句话其中的道理是爱心、奉献、慷慨不是装出来的,是一种内化到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如果你不从本质上改变,这样的爱心和奉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如今的社会提倡“学雷锋”,就是因为社会上的“雷锋”越来越少了。

  如今我重读《雷锋日记》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不在是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了,我看到了更多如今人们内心所缺乏的一种信仰。这是信仰倒塌的时代,或者说是,信仰倒塌的中国。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2

在这节班会以后,我对同学们了解我国英雄人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了解得比较少,比较空泛;二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战争时期才会出英雄,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是远离英雄的时代,这种观点与学校的长期以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少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便有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说法。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英雄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的代表。每个人都有崇敬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理,英雄的事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感人的。因此,从这节班会后,我们班开展了“让英雄走进课堂”的活动,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英雄事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英雄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就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当我们自觉地关上流水的水龙头,自觉地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英雄走进。”一滴水珠虽小,但它却反映了每个同学闪光的思想。

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语言,英雄的形象,支撑着青少年心中一片纯洁的蓝天,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更牢固的精神支柱,拨正他们人生路上的航向,为他们点亮闪光的航灯。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3

电影《青春雷锋》是这样表现螺丝钉故事的:雷锋与张书记走在田间,雷锋不经意地踢开了一颗掉在地上的螺丝钉,张书记却将那颗螺丝钉弯腰拾起,用毛巾包好,交给雷锋。雷锋起初疑惑不解,直至他在修理拖拉机时,无意间用到了这颗刚好匹配的螺丝钉,这时他才意识到,“每颗螺丝都有它的用处”。诸如此类以还原事实来设置情节在其他几部关于雷锋题材的影片中俯首即是。如《雷锋的故事》记载的雷锋抢救工厂水泥的故事,在《雷锋在1959》与《青春雷锋》中都有相似的描绘。二是以事实的联系与运动来实证人物。《雷锋在1959》是以雷锋在辽阳市弓长岭区焦化厂为线索的影片。为了表现一个充满爱心和感恩之情的雷锋,影片以雷锋所做好人好事来组织情节。如当刚到厂里师傅不认可雷锋,他就连夜把一堆废土清理掉,最后酣睡于车上;鞍钢宿舍条件差,雷锋组织众人亲自动手修宿舍,泥巴和不开,他带头跳进泥巴里用双脚和水;路遇他人的汽车坏了,他主动帮助修理……电影旨在传递给观众一种人物和事实的信息,正是在这接踵而至的事实中,影片完成了一个“好人”形象的塑造。《青春雷锋》中,影片则通过雷锋养猪、开拖拉机、推土机和大卡车,为望花与辽阳水灾中捐款等素材事实的罗列,以凸显其人物对工作的敬业与助人为乐的品格。这种依靠事实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及其运动以揭示英模精神本质的实证法在其他英模电影中也较为普遍。当然,作为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与历史传统的人物传记片,掌握和调查大量的事实素材,是电影艺术家创作的前提。但传记片虽源于事实,却是艺术真实的创造,这是它作为一种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美学规定性而决定的。也就是说,事实作为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虽也包含着主观的倾向与判断,但无论是描写事实,还是以事实为根据做出的判断,终归是以事实为链条的思维活动。如果电影的创作过程的思维路径是从事实到事实,就难免产生以强化事实而淡化情节,以还原事实代替艺术想象的结果。此外,新闻的直接对象和内容是事实,作者通过反映变化的事实以使受众形成对事件准确的判断。而艺术则是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形象,综合、完整、形象地反映人物心灵变化的过程。艺术创作只关注事实的传播,必将使英模人物形象不再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典型性格,而是源于生命本源的“好人”。如果说这种“气质类型”式的人物在自然主义文学里还是一种源于遗传、发乎生命深层的东西,那么,在英模电影里,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事实话语的传声筒。

艺术创作的新闻思维,必然导致叙事的“碎片化”,两者相辅相成,以实现对事实还原的创作诉求。美国当代文化理论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文化(包括电视、电影、广告、建筑、小说等在内的多种文化)现象的首要特征就是碎片化、零散化。英模电影叙事的“碎片化”,是一种与传统叙事结构的完整、和谐相对的,去整体、无深度的组合段叙事、非情节化叙事模式。正如杰姆逊所言,碎片化在文艺创作中的突出表现就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破碎的能指,即“漂浮不定的能指”。

这种由随意的、不确定的、不完整的、漂浮不定的碎片叙事,即通常的拼贴,最终以零散与无序的闪电式情感片段呈现于银幕。英模电影的碎片化在使传记人物人格魅78长短辑力受到影响的同时,由于观众只能跟随故事的碎片流动而影响审美效果。艺术思维是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立体再现综合地、整体地塑造形象,表达感情。戏剧式情节叙事是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在创作中导演往往把生活中的矛盾典型化,以完成影像的表意。中国观众历来将电影当作“戏”来看,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电影的冲突离不开艺术家的精心提炼和艺术想象,如果停留于原型的材料本身,缺乏艺术家的想象力驰骋,就会消解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同时,情节虽是由事件构成,但情节关注的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演变过程,如艺术人物传记片《梅兰芳》。影片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被一笔带过,一代京剧大师的技艺修炼故事也被淡化,作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人物精神境界的历练与提升。尤其是梅兰芳和“十三燕”打对台斗的那几场戏,作品以心理与情感层面的幽微复杂,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与深邃的精神感。可是,英模电影的碎片化叙事在于以一个个英模事实为单元的拼凑性的非典型化叙事。通过每个单元也就是人物的每一个事件的故事为空间进行叙事,这样,每个事实都以独立的“碎片”来烘托与证明英模人物的德行。

由于英模叙事只在影片中嵌入人物不完整的人生情感片断,记叙日常生活中细微琐事或亲人的情感意绪。于是,在一些英模电影的整体故事框架中,我们难以找到“起承转合”式的常规情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非情节化叙事,审美的焦点关注于诸如描述人物的日常活动、记叙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等。例如,在一些英模影片中,我们虽然依稀看出几条叙事线索,但导演没有让任何一条线索深入和贯通,直到影片的最后,终以烘托和陪衬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显然,这种叙事模式表明主创人员并无意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想通过一些事实来证明英模人物“好人”的结论。英模电影这种去中心、无深度的叙事,从戏剧冲突看,不是着眼于全剧,而是关注人物与事实的局部,用素材事实集合成全剧,将记忆与故事的碎片拼贴、缝合;从人物塑造看,不是着眼于人物性格形成的辩证过程,而是聚焦于为定性判断的证明,其结果往往把观众从对影片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审美引导到对一个个具体事件的关注。对于观众,就像麻袋里装土豆,貌似整体,其实一个是一个,最终造成艺术欣赏中感觉元素的拼接。面对受众并不陌生的英模人物,如何讲述完整的故事,向党的十献礼片《冰雪11天》是一个突出的范例。《冰雪11天》是根据2008年大雪灾、广州火车站成功疏散百万春运旅客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群体英模片。影片没有冰天雪地的美景,也没有叹为观止的特技,而是通过渴望回家而滞留车站的几百万旅客为危机事件,以灾难片的类型结构全篇。影片运用了电影传统的叙事模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叙事。故事开始于一个小餐馆,三位吃饭的警察方局、老马、阿波,餐馆中还有春运中的“小黄帽们”,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领略了“小餐馆,大社会”的意蕴。影片用传统的亲情叙事模式设置多条情节线索,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更强化了人物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故事结构完整、叙事紧凑。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是鲁迅对悲剧社会性的科学论断“;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4表明的是恩格斯对悲剧冲突的深刻见解。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一种崇高美,只有将生活中的善行美德转化为艺术中的崇高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从文学家与思想家对于“悲剧”概念的理解来考量我国英模电影,不能否认其创作往往停留于苦戏与悲哀的情感层面,这种“通过儒家传统、苦情模式塑造出来的主流英模形象,多少有些惺惺作态。”5所谓苦情戏,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指的是那些表现人生悲苦的戏曲。眼泪是苦情戏的最大特点。今天的“苦情”多指以人物凄苦多舛的命运激起观赏者的悲悯情怀的艺术手法,它已成为当下文艺创作中讨巧观众的策略。由于苦情戏专注于悲情的渲染,因此,这种美感往往凄而不壮,更难以企及崇高。如果说欣赏悲剧,可以使审美主体在欣赏时,以片中人物主体的心态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话,那么欣赏英雄悲剧,不仅有巨大的悲剧感,而且可以在悲的背后,感悟英雄的崇高。因为英雄悲剧并不是以“悲”的形式以获取悲剧效果,而是通过英雄及其理想的毁灭来完善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升华,其实质是以冲突的终结引领观众向一个更为辽阔、更加崇高的精神境界攀升与飞跃。正因为中国的悲剧都属于苦情戏,所以,“中国没有悲剧”之说不无道理。以此观之,英模电影多是苦情戏,而不是悲剧。具有强烈震撼力的英模人物与社会、自然甚至人类自身抗争的悲剧,之所以最后在悲情中完成,是因为英模电影的叙事于一地鸡毛式的事件,对于“为什么”的追问,往往以空洞的政治或道德的说教而取代。如《雷锋在1959》中,雷雨交加的夜晚,为保护国家的水泥,雷锋抱出自己的被子盖水泥,生病后,他与抗美援朝的老英雄的妻子有段对话。雷锋说:水泥比被子金贵。老英雄的妻子说:人比水泥金贵。而网友在看了电影后,觉得老英雄妻子的话更符合现代意识。因此,英模电影的创作要摆脱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艺术实证化倾向,必须从赚取观众眼泪的诉求中跳出来,深入思考英模人物的时代精神,拍出具有崇高美学价值的悲剧。悲剧所产生的美感,那就是悲剧美,怎样将悲情苦境提升为悲剧美?由于人们潜意识中都有着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最为赞赏面对死亡的勇气,并给这样的勇敢以最高和最永恒的敬重,所以当悲剧主人公受难乃至死亡时,观众更能体验到严肃甚至崇高的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模主人公的死亡是影片由苦情与悲情向悲剧转化与崇高升华的“催化剂”,这自然是英模电影的关键之笔,但艺术创作的艰难又可贵在于现实生活与人性的复杂性。而在一些英模电影的创作中,对英模人物之死仅仅表现为一种简单化。电影《左利军》是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扎根在最基层的普通社区民警为原型创作的。影片人物离世的场景:一次对讲机中传来急促的呼叫声,左利军一反常态,没有立刻回应,左利军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电影《生死牛玉儒》中牛玉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观众难以见到他没有对生命的留恋与亲情的挂怀。一些英模银幕形象的离世场景,其创作的简单化与扁平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方面,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百花园里主流电影类型的新经典”6的《雨中的树》可以给我们以启迪。《雨中的树》对李林森患病到离世的描述极为丰富,具有强力的感染力,让观众在悲哀中获得美感,激起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弥留之际,他又好像看到妻子在洒满金色阳光的舞台上优雅地舞蹈。夕阳的暖意中,妻子身着白裙,优美地舞蹈着。在妻子跳舞时,他黯淡的目光中闪回他与家人的美好时光。之后,画面色调随妻子舞蹈的谢幕而黯然,暗示着李林森生命蜡烛的将尽。这些诗化镜头之所以感人心扉,是因为艺术美是人们心理的真实,艺术想象比还原与实证更有力。从悲剧角度讲,英模人物的死亡当然包含着“悲”的因素,但在艺术表现中如果撇开一般意义上的悲,以哀而不伤的宏大气魄化为悲剧的陶冶与净化,便能给审美主体强大的激荡和余音绕梁的效果。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年八班的赵泽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记住雷锋》。

三月,一个充满春意的季节;三月,一个踏满青春脚步的季节;三月,更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季节。

“雷锋”,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50多年了,可雷锋叔叔的话与事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不能忘记你在生病时期帮助工人推小车;不能忘记你在车站帮助一位妇女买车票回家;不能忘记你在大雨降临之夜背着一位大娘在荆棘地里穿梭。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你为人民做的每一件事!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是啊,雷锋叔叔,你的这句话已成了事实,你用你一生的青春谱写着一张张动人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雷锋叔叔的一样的人们,大伙心目中的“活雷锋”们。在公交车上,是你们让位的身影;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是你们舍己救人的身影;在人们需要你们的时候,是你们挺身而出。

你们是否还记得7·23动车大事故,那悲惨的局面使我们热泪盈眶,但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人,使灾难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些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奔往前线赴救,尽管希望只是万分之一,可他们仍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废墟中固执地寻找着……那些出租车司机也是一样,他们放弃自已赚钱的机会,坚守着大门,为伤员们第一时间赶往医院而时刻准备着……事故发生当晚,仅仅在媒体报道事故之后几分钟的时间里,数百名温州人就将温州血站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集结了形形的人们,每个人都拿着献血登记表,焦急地翘?而望。温州人的团结,虽是在意料之中,但也让人平添许多意料之外的感动。一直以来,外界对温州人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是当人们看到在血站的现场,这些或穿金戴银,或吊儿郎当,或纹着纹身,或是学生模样的温州人,开着宝马,奔驰,保时捷排在献血队伍的长龙里面的时候,心中总是不免会肃然起敬。此时外观形象上的差异已经无足轻重,他们的眼神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我们让这个世界看到,温州人不单单只会赚钱,我们温州人,最多的不是钱!

冰心曾在文中写道:“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他们不就是一个个“雷锋”吗?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几度远离了雷锋。其实,雷锋叔叔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他不曾远离,只是偶尔我们迷失了双眼,淡忘了他的身影。但是今天,请让我们再一次记起他,再一次靠近他。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事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看见有同学摔倒时,我们就应该扶起他;当看见有垃圾掉落时,我们就应该随手捡起;当同学生病时,我们应该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团体,才有气力,咱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类“钉子”精神。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5

精神的伟大,决不仅仅在于它的崇高,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雷锋的伟大,就在于他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溶于一言一行,把远大理想与平凡工作紧密相结合。无私奉献,工作至上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40年来,我们在学雷锋活动中,要求把握住奉献敬业这一核心,立足本职,奉献岗位。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和形成了具有长沙特征、时代特色、行业特点的实践形式,使学雷锋活动落实到了个人,体现出了实效。正是因为把雷锋精神与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落实到了人们的工作岗位上,从而激发人们对他人的关爱,对所从事工作的无限热情,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

二、扎根人民,依托载体,使学雷锋活动群众化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性活动是倡扬健康精神的主要载体。因此,弘扬雷锋精神,也必须扎根人民,依托载体,将雷锋精神融入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得到创新、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把学雷锋活动寓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寓于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寓于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长沙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学雷锋先进典型,如20世纪70年代的小英雄周海斌、全国战斗英雄吴建国;80年代的战斗英雄缪勤,舍已救人的杨反修等;90年代的全国劳模翻砂工刘建元、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陈俊、抗洪英雄侯德云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先进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全市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与时俱进,浓厚氛围,使学雷锋活动经常化

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必须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从1988年开始,我市和抚顺市每年都定期召开学雷锋理论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不断探讨新的历史时代学雷锋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研究新时期如何丰富发展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贡献了一批理论成果。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雷锋故乡学雷锋的优势,围绕“学雷锋、做雷锋”这个主题,针对不同的时代要求,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雷锋活动成了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我们始终不断地坚持舆论先导,致力营造学习雷锋的社会氛围。在市属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了“雷锋家乡人”、“学雷锋、树新风”、“雷锋之歌”等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报道学雷锋的典型和好人好事。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全市形成了“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可喜局面。

雷锋的英雄故事范文6

1.追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用歌曲、讲故事、说话等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课本、课外书中英雄人物的事迹。

2、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讲雷锋叔叔的故事,欣赏图片,朗诵格言。

三、活动过程

(主持:池小漫)

学雷锋主题班会开始

(全班热烈鼓掌)

一、主持向同学讲有关学雷锋的事

如:讲述雷锋的生平,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观看雷锋的图片。

二、引出这个月我校的学雷锋活动月,而在我们的身边亦有许多“小雷锋的存在。

这个月是我校的学雷锋活动月,各班级的同学积极参加有关的活动。但是因为我们高中一年级,所以没有参加社区服务,但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好人好事。

平时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小雷锋”的存在,他们为他人默默奉献,为班服务毫无怨言。

三、指出并批评现时班上的不良风气,学习态度的不足之外,今后要怎样做等。

班上虽然有上述表扬的同学,但是同时班上仍然存在这些不足之处。

如有些同学很自私,只顾自己,不理会别人及班集体,漠视班的利益等行为,而在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是不够好,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问同学,请同学回答)

答:例如,徐鹏同学说的:“当老师在上课发卷,刚好欠一张时,倒数第二位的同学就不告诉老师或后面的同学,当后面的同学问到时才告诉他发生什么事,导致后面的同学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自私的行为是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谴责!”

又例如,董浩同学所说的:“有些同学为了个人的方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废纸向垃圾桶的方向扔,扔不仅却不了了之,这种自私的行为不但使当天值日的同学受到老师的批评,还会令到班的五评比受到影响,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主持人:(概括答案)应该明确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关心集体。

四、认识当代雷锋——丛飞

介绍丛飞的感人事迹,观看丛飞的数张照片,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五、播放歌曲,使同学们更深一步的感受到雷锋那螺丝钉一般的精神,达到班会目的。

六、主持人: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发现多一些身边的“小雷锋”更希望大家成为“小雷锋”吧!

雷锋和我们在一起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

雷锋叔叔原来就和我们在一起。

他和诚实的孩子在一起,

他和勤劳的孩子在一起,

他和爱学习的孩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