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例6篇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民意调查;选题;指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28-03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各级政府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各级政府政绩优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再只靠经济指标评定,还要通过市民的满意不满意来评定。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利用社情民意调查资源提高决策和工作水平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人民群众也会盼望有更多的渠道对社会事务发表意见,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

民意调查形式灵活多样、调查范围广泛、调查方式专业规范,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了解不同利益群体意愿表达的一个有效渠道,其调查主题应以人们的态度观念为主。而问卷设计、尤其是态度观念调查的问卷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设计者必须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把好“选题关”;严格按照问卷设计的一系列步骤,结合调查目的,从指标的信度、效度进行整体构思;科学进行问卷指标设置,并进行反复研究与修改,才能在技术上将调查的前期工作误差尽可能控制在小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测量并解读出市民的真实意愿,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调查选题的确定

(一)选题思路:围绕政府工作和市民诉求的统一确定调查选题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调查的意义所在。每一项调查都具有特定的调查目的以及由调查目的所界定的调查主题。要进行一次成功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通过研究目的寻求研究问题,构建问题的操作化定义和指标体系。可以说,充分地表现调查主题,达到调查目的,是问卷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市民的利益需求和政策需求日趋多元化,民意诉求与政府决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建立调节利益冲突的机制,使市民意愿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并整合到公共政策过程中,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通过民意调查,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态度和看法,具有广阔的舞台和显著的意义。社情民意调查作为沟通市民与政府的桥梁纽带,必须按照“市民关心、领导关注”的选题思路,致力于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民意,为有关部门了解民意、科学决策以及开展工作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选题方向:围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选定调查选题的具体内容

1.研究市民对经济发展的评价与感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市民对此有何评价,市民的感受如何,这些方面的情况既影响市民的心理与行为,也影响政府的经济决策,是政府经常想了解的内容。如,2005年广州市统计部门开展了关于广州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的调查结果表明,广州经济发展最受市民认同的是其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实力,离市民要求较远的是市场经济秩序、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这一调查结果就为有关部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2.研究市民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与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社会发展的水平。如,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强市以及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人口大市,目标是要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发展的状况如何?市民对此是否满意,有哪些希望等等信息,都是政府解决问题、科学决策的前提。2006年广州市统计部门进行了一项关于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市民眼中的广州,本地人认为宜居住,外地人认为宜创业。相关的调查结果后,广州地区各大新闻传媒均以较大篇幅刊播,主要的新闻网站也纷纷转载,并且还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肯定,认为调查结果真实,反映了广州城市发展特点。因此,通过民意调查及时了解市民对所居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与感受,可以为有关部门改善和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找准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料。

3.研究市民对民生热点问题的评价与感受。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惠民政策、便民措施,每一桩、每一件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2009年广州市统计部门开展了“市民对广州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评价调查”,调查结果得到广州市领导的重视,批示要求:“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主攻难点、克服不足,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率。”因此,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民意调查就市民对民生热点问题的看法与需求定期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效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具有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优质的问卷必须是容易被调查者所愿意接受并能正确理解且提供真实信息的问卷。问卷设计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将所需调查的问题具体化,使调查者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以便于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问卷设计技术发展于量表测量技术,其调查内容的综合性与严谨的研究构思又超越量表测量技术。问卷设计的步骤大致包括以下几步:资料收集与问题构思、初步设计、试访和修改、形成定稿。

一份完整的问卷由一系列指标构成。指标就是指问卷中所设计的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各个问题。指标设计的好坏,对于能否收集到准确、有效的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问卷前,必须从保证指标的信度及效度两方面进行整体构思。

(一)问卷内容必须围绕调查目的的需要

问卷内容的构思必须以满足最终统计分析、有效达到预定调查目的为原则。问题和选项的设置都应围绕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考虑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关于问卷内容的设计,一般应重视以下两个问题:

1.确保问卷收集的信息能够有效达到调查预定目的,即问卷的效度(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树”,将调查的总目标逐步具体化。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卷前,应根据调查目的初步设想一下总的设计思路,确定一系列调查内容,将这些内容分为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若干小部分,再在各个部分中设计相应的调查问题,切忌东拼西凑、杂乱无章。

例如,假定我们认为市民对就业形势的评价与下列因素有关:(1)对就业形势好坏的主观感受;(2)自己或家人失业的可能性;(3)目前找工作的难易程度;(4)影响再就业的因素;(5)对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的评价等等。问卷的编制主要以这五个调查变量为根据,每一个调查变量分别拟定几个题目。例如,关于对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的评价,就要注意收集资料,对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鼓励自主创业、发展社区服务等。

2.问卷获得的资料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问卷对象的真实意愿,即问卷的信度。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如果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个被调查者在不同时点上对同一个问题给出相同或近似的答案,那么就可以说这一指标是可信的。由于社会调查问卷侧重于态度资料的收集,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容易影响信度。因此,问卷发放的时间和情景,问卷的“指导语”和题项设计与撰写技巧等因素都会影响问卷信度。

指标信度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指标中所用的语言不明确或太过抽象,使被调查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有的调查问卷中关于个人的收入情况因遗漏了“没有收入”这一选项,使得在校、无业、在家料理家务等无收入人员被错误、笼统地归入“500元以下”这一项中,导致低收入者占总体的比例偏高。二是定序变量尺度划分过细,使被调查者很难准确把握该选择哪一个选项。比方说对“你对广州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如果规定被调查者从七个尺度中选择一个满意程度,被调查者将很难做出稳定的选择。

要提高指标的信度,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指标中的语言要清晰、通俗易懂,使被调查者一目了然,而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二是对于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可采用复合尺度法,用多个指标对其进行全面测量。三是将选项中的层次进行适当的合并。

(二)问卷的撰写必须注重完整性和对信息的科学提炼

1.多样化的指标类型及提问形式。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和问题三个方面。问卷的指标类型包括:(1)静态指标,如问卷中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等;(2)行为指标,即了解过去或现实的实际行为,如问卷中问到的是否买车、买房、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过去一周工作了几小时等等;(3)态度指标,如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否满意,对政府出台的社保政策、就业政策是否满意等等。

问卷提问的形式则有是否式、排序式、类别式、条件式(满足了条件才回答下面有关的问题,否则可跳答)、线段式(常用于情绪或态度方面的测量)、表格式、问答式(即常说的开放题)。

2.注重指标设置的技巧运用,有助于获取被调查者的真实信息。指标设置的技巧涉及面广,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有歧义,如提问“您在哪里毕业”,会使被访者难以准确回答,应明确时间段,改为“您大学毕业于哪个城市”。(2)不能有误导,如提问“近两年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对此,您是否满意?”或者“市政府已批准在中心城区禁行摩托车,您的意见如何?”以上两个问题均已先下定论再问被访者意见,有可能产生误导。应改成“您对近两年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你是否赞成在中心城区禁行摩托车?”(3)提问不能过于笼统、空泛,如“您认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会产生影响吗?”可进一步细化为“您认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会有影响吗?”(4)提问不能想当然,比如,如果直接提问“失业后您将怎么办?”时,有可能引起被访者抵触情绪。对此类问题应注意语气婉转,改为“假如失业,您首先会怎么办”。(5)避免用艰深难懂的词语或专用名词,尽可能迁就被访者的知识范围,比如提问“你赞成初中升学考试采用标准分数计分吗?”如果被访者不清楚标准分数的计分方法,他的回答不一定是他真实的意思表达,有可能影响问卷的信度,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也可能不准确。(6)对于一些触及个人感情或政治敏感性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以免引起被访者的情绪困扰或不真实回答,如提问“你曾经在考试中作弊吗?”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研究环境中,大多数的被访者都不会如实回答。

3.结合调查手段等因素考虑问卷的长度与指标数量。要使问卷的设计能够切合实际,获得的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必须从问卷的长度、形式综合考虑。关于问卷的长短,必须结合调查手段(入户、邮寄、电话)综合考虑,遵循“目的性”、“简明性”原则,重点突出,以获得重要的资料为前提,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出现。集中精力在“需要知道”的问题上,尽量减少那些“知道也好”的信息。实际的问卷设计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多问卷一般都会包含一些多余的问题,从而扰乱资料的整理与统计的思路,使得在后期统计分析时,面对大量的问卷资料,不知从何入手,甚至陷入困境。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2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多项互动 学习积累 健全人格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如何让学生爱上、乐上、会上,让口语交际课绽放出应有的精彩?现撷取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口语交际(辩论:“开卷是否有益”)教学片断,尝试开出几个方子,与同行共享。

方子一:创设情景,激发交际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活水源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景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课标在口语交际实施建议中亦提出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教学时要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上“辩论”这节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辩论的知识和形式,并告诉学生:两天后我们要上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辩论“开卷是否有益”,将分正、反方进行辩论,同学们根据自己支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可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或上书店查阅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然后把各自搜集到的材料作个综合,写成辩词,然后选出辩手(正反方各4名),参与课堂辩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环节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酝酿“辩”思,避免学生到时无话可说或表达不流畅。在准备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获取证据,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分析筛选支持本方的论据并集本方之力写辩词。上课之前,又把学生熟悉的课堂稍作改变,将教室精心布置成辩论会的格局,在黑板正中用漂亮的美术字写上――“小小辩论赛”,下面写上辩题:“开卷是否有益”。既迎合小学生喜欢新鲜的心理,又给辩论会创设了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点燃“辩”的热情。

方子二:立足课堂,搭建交际平台

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者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教师与某个学生的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彼此间有问有答、有评有论、有说有议,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如在前文所举课例中,辩手们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台下听众积极参与。课堂上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呈现出喜人的“辩论”的“场”:

反②:我方重申,我方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而不是“开卷有益”。未必有益,就是说开卷有时没有好处,比如:我班××同学爱看《蜡笔小新》之类的图书,连课堂上也忍不住偷偷地看,造成他课堂知识没听进去,这一单元不是退步了吗?开这样的“卷”有益吗?(××同学证实这一点,教室内响起热烈掌声)

正③:说到我们班同学,大家知道,谁看的书最多?(生齐答:林XX)是呀,他能区别、记住几十个国家的首都、国旗,他的作文屡屡获奖,数学竞赛又得第一名,如果他不多读书,哪来这么多知识,哪来丰富的词语写作?这不说明“开卷有益”吗?

反③:“开卷”未必有益吧。大家看到我鼻子梁上的眼镜了吧,这是我“开卷”所致,我喜欢看书,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够认真了吧,可如今,不戴眼镜就看不清字了,医生都建议我少看一点儿书了,这不说明“开卷未必有益”吗?(笑声、应和声、掌声不断)

……

战到酣时,教师适时点拨、激励,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辩论结束,辩论会主席(师),及时肯定双方说得有道理的地方,并做引导:开卷是否有益,要像作家赵树理所说“读书也要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要如冰心奶奶所言:“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实现“开卷有益”。在最后一环节中,师与生共议同评出一名最佳辩手和一名最佳听众,当场颁奖,获奖者当场发表获奖感言。

在这节课上,教师立足课堂,多项互动,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使口语交际主体的认识、情感、逻辑,在多元交互中得到同化与发展。

方子三:丰厚积累,奠定交际基础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因此,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读到好文章,可以让学生找出优美感人的句段试读、评议、品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交际储备丰富的语言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广泛了解社会知识常识,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在平时注重知识积累,胸有成竹,欲发则处,“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本课中,学生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与积累,精彩迭现:

正方①:我方认为“开卷有益”,宋太宗赵光义皇就曾说过:“开卷有益,联不以为易也”。国事繁忙的宋太宗由于每天坚持阅读《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事也十分得心应手,这不就是“开卷有益”吗?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帮助。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开卷有益”。

反方①: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汉代刘向说过:“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不善读之呢?这就说明书具有两种功能:良药,药到病除;毒药,置人于死地。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不少青年就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而成为希特勒的殉葬品;花季少女刘思影、陈果也因看了的“大法”而自焚。得上所述,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正②: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个例子吗?他读了许多书,从中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了电灯。对方辩友今天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正是受这“开卷”之益吗?

……

总结陈词一环节中,正方又举出《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除了读自家一千多册的藏书,又到大英博物馆读了三间房子的书,最终写出了《资本论》这一名著;还有培根名言等来说明开卷有益。最后正方④号辩手以一系列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次重申“开卷有益”之观点。而反方则以身边事例为据,如:有人看了黄色书籍而堕落、犯罪;有同学沉溺于看书,其他活动都不参加等总结出要开好卷,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样的课堂让人感叹学生的敢说、乐说、会说。而这,不正是得益于平时的学习、积累?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宽视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景、事、物都是一幅幅动态的画面。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新课标》也强调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愿望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拓宽视野,引来生活这源头活水,遇话题学生即能左右逢源、滔滔不绝。

方子四:学会倾听,培养健全人格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可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但当别人说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听。因此,教会学生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引导学生倾听时着重关注语音是否清楚,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教学生怎样听时,要告诉学生应当尊重说话人,不能打岔,可以适当做一点笔记。如本课上课伊始,教师即宣布几条规则,其中强调听众须注意:①听他人说话要认真耐心;②可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举手示意。并提示将选出最佳辩手与最佳听众。学生明确要求,有了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掌握了评价的基本指南,自然会全心参与。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

一、反倾销立案前的会计举证问题

面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指控,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反倾销应诉中作出充分的举证,就必须将有利于应诉的许多准备工作分解并融合到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当中,做好事前的预防与准备。

(一)规范的会计管理系统是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的基础

1.基于反倾销应诉目的的会计信息的组织与构建。企业在反倾销应诉的过程中需要提供许多全面、详细的资料,如企业经营的基本法规资料、产品销售资料及数据、产品财务成本资料等。因此,在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应将企业的重要文件和资料分类妥善保存;另一方面在设计日常核算账户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明确二级或者更细致的子科目,以便对出口产品的型号,尤其是技术相对低端、价格水平较低的易涉案型号按照销往国家的国别明细分类,为产品成本及销售信息能合理、及时地分离出来做好准备。

2.营建诚信企业文化,规范日常会计实务操作。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方法、过程、结果符合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规范的要求是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基础,而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谋求短期利益授意会计人员进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这种做法的危害非常巨大。因为一旦国外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核查过程中发现应诉企业提交的会计证据所依据的基本会计体系存在问题,就很难相信企业提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反倾销的危机感和预判能力,避免短视,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程度,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企业应事先进行客观的反倾销应诉自我评价

1.评价企业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国外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核查、评估过程中会全面了解、核查企业调查期内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对照会计准则进行评估,二者是否相符是评估应诉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依据。

2.评价企业物流与会计处理过程及成本核算方法是否一致。在反倾销应诉中,成本是核查的重点,而核查企业成本计算、成本处理是否正确和公允,主要方法就是核查企业物流账目是否账实一致、是否与产品材料构成配比、是否与会计核算同步、原材料等的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价值等。

3.评价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会计凭证、附件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在应诉过程中,要求会计记录能完整地记录业务事项的全过程,并且所附的会计凭据能充分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4.评价企业的会计处理与相关法律遵守的情况。在反倾销核查中,核查方会重点从会计处理中寻找企业是否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经营,如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否按《劳动法》要求处理,地方政府是否有超出法律范围的对企业的补助、扶持行为等。

(三)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企业应将应对反倾销调查前置,也就是在国外未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制定并实施会计战略,最大限度地避免反倾销调查事件的发生。会计预警可从对内战略和对外战略两个角度考虑。

1.对内战略。(1)企业在制定出口规划时应了解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以避免触犯或尽量少触犯当地生产商的利益;(2)会计参与企业出口产品的定价决策,其基本原则是出口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在此前提下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安排相关的生产和销售;(3)强化出口产品更为明细的核算,及时计量出口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速度和数量。

2.对外战略。(1)通过各种现代管理方法搜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其将来可能的行为与动作;(2)搜集各“替代国”的商品价格、计算数据、成本资料,包括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相似性、获得原料途径的相似性、国内市场价格的合理性、替代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水平等;(3)收集各国特别是判例国的反倾销案例及我国应诉反倾销案例的资料和评论;(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支持,将多种来源的信息汇总、加工、综合。信息在综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把建立健全国内反倾销应诉机制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要形成国家反倾销数据库和案例库;行业协会要建立行业产品生产、消费及价格变化的预测分析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反倾销指控提供预警信息。

二、反倾销审核过程中的会计举证问题

(一)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举证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原则上将“替代国”制度适用于我国出口产品或经过苛刻的审查才能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和待遇。这种对我国企业采取的歧视性做法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会计举证方面,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地位要求的会计账簿体系;其次,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应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再次,通过翔实的会计资料来说明企业是按市场经济体制运营的;最后,填写于市场经济地位申请表的会计数据能够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二)填答调查问卷的会计举证

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关键在于答卷和抗辩,会计人员要配合律师准确地回答问卷问题,并通过会计抗辩来反驳对方的指控,证明自己的观点。

1.认真研究调查问卷并填写相关会计问题。总体上来讲,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问卷包括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两类。企业在回答问卷问题时,应当在与律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注意填写策略,不仅要按照问卷来回答,还要明白该问卷的结构与内容以及调查当局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2.全面、准确地回答反倾销问卷的会计问题。反倾销问卷实质上是一套完整、系统的测评方法,需要应诉方提供大量数据,并对应诉方进行现场核查,收集查证有关数据的工作底稿和计算依据。因此,贯穿于整个应诉过程的会计数据必须真实、可信,并可与供应、销售、生产及劳动工资等方面提供的数据和情况相互作证。另外,由于反倾销问卷中的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是针对反倾销的不同角度设计的,故他们之间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并能够被证明其真实性,也就是说,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应与审计报告的数据保持一致。

3.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抗辩陈述。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可有针对性地对申诉方指控的要点,从法律和事实上围绕应诉企业会计信息通用问题、被调查产品成本分配问题、替代国及替代国价格问题、被调查产品低价销售问题、申诉方所述的产业损害问题进行会计抗辩。

4.注意调查问卷回答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应诉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如不有意识地保护,这些商业秘密可能被外国竞争对手获知,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谈判的劣势地位。

(三)应对实地核查的会计举证

1.了解实地核查的目的和会计内容。实地核查是为了验证应诉企业所提交的答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了解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以便公正地作出最终裁定。实地核查涉及的会计内容主要包括应诉企业所提交答卷中涉及的所有会计信息和资料、应反倾销调查当局要求提供的补充答卷中涉及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应诉企业主动向反倾销调查当局提交的其他会计信息和资料等。

2.实地核查中会计举证的准备。一般在核查人员进入企业前,反倾销当局会根据被调查公司问卷答复的信息列出实地核查大纲,确定将要核查的基本内容。企业应在核查人员实地调查前对这部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尤其需要合理确认以下事项:从企业成立至今每年的完整账册,包括审计报告、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准备解释与成本相关科目的基本会计方法;公司自成立以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明细账以及折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是否正确、是否准确计入成本;银行贷款清单、还款和付息证明、其他借款的相关证明等。

3.实地核查的支持环节。在整个实地核查过程中,建立信任非常重要,要使核查人员感到被调查公司所提交的信息是真实可靠、有据可依的。检查人员把未解决的问题或资料列示出来,直到得到答复为止,这就需要被调查公司能尽快找到相关的支持文件。因此,核查时的人员安排也很重要。核查时关键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并能够透彻地理解核查人员提问的意图,快捷反应,提供信息支持。

三、审核结果形成后的会计举证问题

在审核结果得出后,企业应马上对财务工作进行总结,在受到不公平判决时及时提供财务举证资料是最终获得胜诉的重要保证。在审核过程中,核查人员如果以非充分理由否定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企业应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并提供更加详尽的举证资料,迫使核查人员改变错误判断。另外,无论反倾销应诉是胜诉还是败诉,企业都应该很好地对自己的财务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总结已取得的有效经验,同时找出问题和差距,把反倾销工作看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为今后的反倾销应诉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会计举证是反倾销应诉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反倾销会计工作才刚刚起步,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胜诉率低或不敢应诉。因此,必须不断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强化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技能,进一步发挥会计举证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J].会计研究,2005(01).

[2] 颜延.会计学视野下的反倾销[M].中信出版社,2003.

[3] 徐柯芝.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反倾销会计举证中的作用[J].财会月刊(会计),2005,(4):38239.

[4] 周友梅.试论反倾销会计的若干问题[J].当代财经,2003,(11):1092113.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4

瑞典效益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瑞典国家审计中效益审计的对象是指整个政府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单位、国有和基金会,以及政府控制系统等有关活动和管理情况;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估,针对其中存在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改善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审计的内容涉及与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关的所有方面。

对经济性的判断意味着对所的资源形成意见,其核心就是在所处的和条件下,资源的采购、维持和应用是否经济,所选的方式是否代表了对公共资金最经济或最合理的应用。进行经济性评价必须存在合理或良好的论证条件,这种评价要根据健全的行政原则和管理政策进行。

对效率性的评价与经济性有关,主要关注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和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实现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在实际审计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如项目可行性是否与客观情况相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用其他方式实现该项目所需要的成本是否更低一些;职责分工是否存在不必要的重叠;是否存在促使职工节约费用和及时完成自己工作的激励机制;内部的不同部门是否能够相互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等。

效果性主要是与实现目标有关,涉及预定目标与所实现目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主要通过所应用的手段、所提供的产出、所观察到的来判断项目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具体的审计内容包括是否在规定的时间里以合理的成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公众是否对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意;项目目标对象是否使用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

在瑞典,外部的国家效益审计主要关注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内部国家效益审计主要关注的是整个工作过程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瑞典效益审计的方法在瑞典的效益审计工作中,为获取审计证据,发现问题,验证目标或结果,瑞典的审计机构常用的具体审计方法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利用外部专家、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预测等。

(一)访谈。访谈是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运用于审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事先准备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直接面谈或电话进行交流,面谈可以是单独面谈或多人讨论式的访谈。如斯德哥尔摩省审计局在对服务进行效益审计时,就采用了访谈的方法。访谈的内容包括病人的满意度、排队候诊时间的长短和医疗的等问题,访谈的对象是病人、病人的家属及服务人员,通过访谈初步得出了医疗服务较差的结论。

(二)利用专家及社会审计力量。瑞典的国家审计机构一般人员不多,而效益审计涉及面较广,审计人员不可能具备全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瑞典审计部门采取的方式就是聘请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雇佣一些人员,有时甚至将一些项目交与社会审计或咨询公司承担。每年斯德哥尔摩省、市的国家审计部门,利用外部资源开展审计工作的支出大约占整个预算的10%以上。

(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根据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模式化的表格,通过发放给被调查的目标群体,来收集信息和证据。例如斯德哥尔摩市审计局,在对私立学校满意程度的审计中,就设计了包括如下问题的调查表:如对学校满意程度,在学校有无感到压力,是否推荐朋友的孩子来这个学校读书,学校的安全程度如何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需要家长回答的,又有需要学生回答的,还有需要教师回答的。由于这些问题只需回答“是”或“否”,因此调查表问题的设计是问卷调查成功的关键。

(四)文件的审阅和。效益审计不仅要研究财务资料,而且还要查阅和研究相关的统计报告、官方报告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相关文件材料。瑞典审计部门在审阅文件材料方面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困难,但是在对的效益审计中,也存在有些医生因涉及病人隐私权不愿意提供病历的问题。

(五)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场所或被审计事项发生的现场进行实地察看,以了解有关活动的运转状况,了解现场员工的想法,并将其与通过其他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如斯德哥尔摩市审计局在确定什么人有资格享用保障金的问题审计中,就到保障金的基层发放单位去衡量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检查保障金的确定步骤,观察内控制度是否发挥了作用,并通过交叉监控每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权限。当管理部门的书面文件成为惟一的信息来源时,观察是效益审计一种非常有效的审计方法。

(六)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预测。在效益审计中,瑞典的审计部门通常采用一些技术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预测,有些预测方法是通用的,如相关、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还有些采用的是专用工具。而且在数据分析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定量综合评分表,如瑞典审计部门在医院效益审计中,就采用了综合评分表来评价各个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但是在审计中,他们也发现综合评分表有其局限性,就是评分标准并不是每个医院都适用。

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几点启示

做好审前调查是保证效益审计质量的关键。瑞典的国家非常健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量较大的或比较重要的政府部门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并且内部审计机构已经通过开展效益审计对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评价,外部审计对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价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我国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已经基本没有正式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效益审计涉及范围比财务审计要广,专业知识要求又高。因此,只有充分做好审前调查,才能保证效益审计的质量。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5

1题答卷一: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1题答卷二: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噪声超标要求赔偿的事情,由于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涉及面较大,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该事件充分暴露出城市规划的缺陷,居民生活区与工业区交错并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卫生,也使得工业发展重重受阻。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以减轻工业污染。

【评析】

作答之一、之二,这是两份优等答卷。以20分为满分,这两份答卷均应属于一类,可在17~20分这一档以内评分。两份答卷都反映了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造成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总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还牵扯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发展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两份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干的要求),因此均属优等答卷。

两者的表述方式很不一样,“答卷一”开门见山,上来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接着着重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答卷二”是先概述事实,然后分析该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哪种方式都能较好地反映分析概括的深度。但“答卷一”用“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提法欠妥当。给定材料中没有“农业”问题,而且“城市工农业”的说法也有些费解。“答卷二”最后一句“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不知何所指,与材料有点脱节。“答卷二”比“答卷一”稍逊一筹

综合起来看,“答卷一”可评19分,“答卷二”可评18分。

1题答卷三:

材料中反映出下述问题:

(1)小区建设规划不当,印刷总公司生产车间距居民区太近,造成噪声扰民。

(2)环保部门要求印刷总公司限期整改的决定未被印刷总公司全面执行,有禁不止,噪声依旧。

(3)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因考虑其他因素,判决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噪声污染仍困扰着小区居民。

1题答卷四:

表面为印刷总公司噪声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法律纠纷,但同时暴露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孰轻孰重,如何兼顾;

(2)市政建设布局的合理性问题;

(3)机关行政能否有效执行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阳奉阴违;(4)现行法律关于环保和健康损害赔偿的条文的完善性。

1题答卷五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居民人数增多,而相应地城区内部规模建设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企业、停车场等重污染单位扰民现象比较严重,如不加以合理解决,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声为诱因,致人脑溢血,要求经济赔偿的典型案例。城市的规划,管理问题应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

【评析】

答卷三、四、五均属于二类,可在13~16分这一档以内评分。这三份答卷都不是就事论事,都能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比较清楚的分析,阅读分析能力都比较好,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明显问题。

“答卷三”的第一条分析,指出“规划不当”,但接着就说到其他方面去了。把环保部门“有禁不止”、法院判决受到干扰与“规划不当”并列起来,说明其在分析问题时有点主次不分;而且三点分析都归结到“噪声”难以解决上,说明其分析问题还欠缺深度。归结到“噪声”上并没有错,但这不是本质。这反映了应试者对复杂事物的抽象概括能力不足。不过总体来看,每一条分析也还是清楚的、言之成理的。

“答卷四”的四条分析都站得住,说明其抽象分析能力是不错的。但四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还没有把握准。其实第一条的“如何兼顾”和第二条的“建设布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三条谈的确属给定资料中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和地方行政的关系问题,但分析不够到位。第四条立法问题,与第三条可能相互联系,但很难在有限的文字里说清楚。而本题的要求,是在150字内概括“主要问题”。该应试者如能在给定材料中抓住主要矛盾,完全有可能分析得更好些,表达也会更清楚些。

“答卷五”在抓“主要问题”上,反映了应试者较强的分析能力,但表达上有“硬伤”。“城区内部规模建设”,“规模”、“规划”一字之差,完全是两个意思;“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音声……的典型案例”,造句能力较差,“嗓”字也错得离奇。不过从本题的要求来看,答卷之五”应优于前两者。

综合起来看,“答卷五”可评16分,“答卷四”可评15分,“答卷三”可评14分。

1题答卷六

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后遗症致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H因此向市环保局状告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住宅附近的印刷总公司。印刷总公司不服环保局要其经济赔偿的决定,诉诸区法院。区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印刷总公司,H又上诉市中级法院。市法院感到不好处理保护居民切身利益和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市政建设等方面之间的矛盾。

1题答卷七:

该给定资料通过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由此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这一具体事例,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一)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在保护企业、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1题答卷八

(1)不能一味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和环保。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经济的发展,依靠社会整体的发展,综合因素不能偏废。

(2)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反映出执法的不严。

(3)建厂时应作好整体规划,顾全长期因素,不能单纯追求眼前利益。

(4)类似诉讼增多,法院尚未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也反映了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提高执法效率。

1题答卷九:

××印刷总厂的噪声作为诱因之一,导致1998年10月17日与印刷总厂仅一墙之隔的小区居民H突发脑溢血。因印刷总厂与H夫妇均对环保局所作处理决定不满,先后向区法院。由于没能处理好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对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上述事件即为一例。

【评析】

答卷六、七、八、九,这四份答卷均属于三类,可在8~12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比较一般。四名应试者都能对给定资料有所分析,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有所理解,但都不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和较高的层面上驾驭资料,因而对“主要问题”是什么都若明若暗。

“答卷六”主要是概述事实,不是概括主要问题。概述到最后,说到法院不好办了,不好办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才接触到一点主要问题。这说明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分析概括相当吃力。

“答卷七”能比较快地进入对问题的概括,但思路不够开阔,局限在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这一对矛盾上,不能进一步上升到另一层面去思考。

“答卷八”在对问题的概括时,主要是被给定资料的顺序“牵”着走,大体是一部分资料概括一个问题,而不能在驾驭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概括。

“答卷九”兼有“六”与“七”的弱点,但表达比较清爽。

综合起来看,类似这样的答卷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所反映的问题也最值得引起重视。属于这一水平上的答卷,基本上可评“10分”左右。多一点或少一点,是阅卷人的主观好恶问题。

1题答卷十:

(1)某省某市××印刷总公司的生产噪声引起的环境污染对该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此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被关注。

(2)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社会各方压力使得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能否得到司法公正裁决成为给定资料反映出的另一重要问题。

1题答卷十一:

H以不顾生产过程中噪声严重超标,继续进行生产,导致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但留下后遗症的事实状告××印刷总公司。但××公司以诱发脑溢血的原因众多,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噪声与H的病有直接的原因为由不服环保局作出的赔偿决定诉诸该区法院,区法院撤消了环保局的决定,H不服,上诉市法院。市法院由于诸多方面复杂原因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1题答卷十二

第一,工业区与居民区相邻过近容易引发问题,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

第二,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居民的躲避态度说明法律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效率低,不能保证最后的执行力。

第四,司法机关办案不从法律角度出发,而是情大于法,理大于法,违反司法程序。第五,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的力度不够。

1题答卷十三:

××印刷总公司的噪声严重影响周边居民,虽有改善但亦无明显效果;并诱发红星新村5号楼H脑溢血,且致一级伤残;经环保局复议,双方均诉诸法院,一审后H上诉,致法院面临二律背反——保护公民权益还是服从国企利益,并且哪一方胜诉都会导致难题出现,故中院尚未开庭审理。

【评析】

答卷十、十一、十二、十三,这四份答卷均属于四类,可在4~7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都比较差。除“答卷十”尚属有所分析外,其他三份都与恰当分析差距过大。

开卷是否有益的资料范文6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后,行政机关必须接受被司法审查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具有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中国证监会必须在日常的监管和执法工作中贯穿行政证据规定的要求,建立案卷的意识,建立留痕的意,让整个行政过程都用文字以及其他可以再现的合法方式固定下来,保证可以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以便适应新时期证券监管工作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WTO规则中明确提出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接受司法审查的原则,对该原则的贯彻落实是我国加入WTO的庄重承诺。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指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进行审查,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并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给予相应补救的法律制度。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核心便是对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的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行政证据规定”),这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履行我国加入WTO后司法审查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实现行政审判的公正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行政证据规定的现实意义

行政证据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吸收证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行政诉讼特点,颁布的一部重要证据规则。该规定从以下方面发展了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一)对处于弱势的原告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明确、清晰

面对拥有行政职权的强大的行政机关,原告总是处于弱势。为此,行政证据规定加强了对弱势方的保护,如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取证限制不同以及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二)证据的提供、调取、质证、认证更加规范,更易于操作

实践表明,仅仅依靠行政诉讼法有关证据的原则性规定运用证据,很难操作。行政证据规定的颁布实施,对证据形式、举证、取证、质证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详尽的规定,从而使证据的运用更加规范、更易于操作。

(三)注重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证据规定充分考虑了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强烈呼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条款的规定上:一是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证据;二是法庭可以决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不在开庭时公开质证;三是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调取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证据。

(四)更加融合了现代法治的程序正当观念

程序正当强调的是法律适用中的操作规程的公平、审判过程的严格和平等以及规则所体现的形式合理性。行政证据规定借鉴国外证据立法和审判实践,吸收证据理论研究成果,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充分体现并融合了现代法治的程序正当观念。

二、行政证据规定的具体内容

行政证据规定分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提供证据的要求、调取和保全证据、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证据的审核认定等五个部分对与行政诉讼证据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系统的规定,其中对证券监管和执法工作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的具体规定:

(一)行政机关承担在法定期限内举证的责任

处于被告一方的行政机关对其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在收到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行政机关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则被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依据,可能会因此导致败诉。

(二)行政诉讼证据必须严格符合证据要求

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是行政诉讼中质证和认证的基础,对于法院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证据规则对行政诉讼法规定的7类经法庭审查属实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书证的,应当提供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物证的,应当提供原物;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问、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注明出具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三)来自境外的证据,需要经过公证厦认证的法定程序

行政证据规定对如何提交境外形成的证据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在我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我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否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四)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质证是审查判断证据能力和证明效力的重要环节。在行政诉讼中,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

三、行政证据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

中国证监会作为具有行政职责的事业单位,具有对证券期货市场事务依法进行行政许可、日常 监管和行政处罚的广泛权力,因此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其行政行为都应该可以受到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

因此,在加入WTO、开放金融市场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基础性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行政证据规定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规定的要求,以便保证我们的行政行为能够经得起司法审查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完成日常监管的工作,维护中国证监会的权威,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依据司法审查原则,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最终要靠司法机关来判断。司法裁断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方面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是法律事实,即用证据证明的事实;另一方面是法律判断,即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法律事实进行合法性判断,并依法对法律事实赋予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能是维持行政行为的效力,也可能是撤销行政行为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作为法律判断前提的法律事实是司法判断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法律判断的内容和结果。而法律事实是由证据构成的,“无法被证据证明的事情在法律上是推定不存在的”,证据是行政诉讼的核心部分,甚至是决定性的部分。证据上的任何瑕疵都可能导致法律事实的变化,进而直接导致法律判断结果的不同。因此,行政证据规定的颁布,对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日常的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时准备经受司法审查的考验。

(一)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案卷管理制度

案卷管理制度区别于日常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以时间为顺序将往来文件整理、登记、保存,以便未来查找;而案卷管理是以事件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将反映一个行政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过程和处理结果的相关文件进行整合、编排和保存的制度,突出事件处理过程的完整性和文字性,这样才能用案卷里的材料重现事件的全部过程。经得起他人包括司法机关的事后检验。

行政证据规则要求在10天的举证期限内,行政机关必须将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全部提供给司法机关。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依据,也就是直接导致败诉的后果。因此,在发生行政诉讼后,能够立即找到全部案卷材料,对其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并向法庭提供证据是行政机构胜诉的前提,这一切都取决于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占有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相关的全部案卷材料。而能够及时取得全部案卷材料取决于行政机关内部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案卷管理制度。

(二)案卷中的材料要从形式上符合作为行政诉讼证据的要求

对于案卷档案内的每一份文件而言,都有可能成为法庭判断一个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因此在日常的行政许可、日常监管和案件调查过程中一定耍严格注重材料、文件和文书的形式要求,比如对于当事人在国外形成的证据一定要求其进行公证、认证的法律手续;计算机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证据,要保存原始载体,并且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否则文件材料可能因为不符合证据形式而被法庭判定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

(三)案卷的内容应当符合连续性、系统性的要求,保证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为的全部过程

司法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发现法律事实,即用证据重构案件事实,因此必须将案卷中可以作为证据的资料形成一个证据锁链,一环扣一环,通过连续、系统的证据组来反映整个事件的始末,这样才能保证为行政行为提供合法性的事实依据,取得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的肯定性结果。

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保存文件,任何事项和过程都能够用可以再现的方式记录、固定、保存下来,尤其是一些细小的环节,比如传真发送成功的OK单、来信的信封、寄送特快专递的回单等可以证明特定事实的证据,都应该保存在案卷中,这样才能做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都能在可能发生的司法审查中用证据的手段重现,以便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四)要严格地贯彻内部法律审核机制

法律作为一门专业性的知识,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维和对系统性知识运用的基础上的,同时是需要群体性智慧的。作为一个组织的内部机制,法律内核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进行法律方面的审核,保障可能被司法审查的文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审核的专业知识力量,对一些重要工作环节和重要工作内容,制定统一的工作规则和指弓I,建立业务操作规程,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遵照执行。运用这些规定、指引,可以在过程中杜绝违法的产生,这也是保证结果合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