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人才培养范例6篇

大健康人才培养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 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如何促使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德智体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将心理健康纳入考量学生素养的标准体系中。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逐渐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追求的重要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正式任务。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比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高,发展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形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修订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这是该组织为统计各国教育情况而制定的“教育统计标准”,反映了世界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共性部分。该《标准》按教育体系的“发展阶梯”划分为7个层次,其中第5层次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该《标准》把第5层次划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5A”是“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5B”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主要通过社区学院、应用科学大学、技术大学等高等工程教育院校来培养。

我校思政部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及《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实施方案。方案包括课程实施方案、日常咨询实施方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三项内容。

方案涉及课程学时、学分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内容设置及咨询对象、咨询类型、咨询方式等,也较为详尽地提到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举措。自2013年3月1日执行以来,心理健康教研室在思政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如期进行,还将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方案主要围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维目标制定,一是对教师进行优化,二是对学生进行优化,三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首先,基本途径:全面渗透常态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心理健康的主宰者。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和学生心理骨干的积极作用。强调开放式和参与性,以能力为本,以课题设计为主的教学设计。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中心途径:专门教育与辅导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按照学分学时1:16比值计算,共32学时。其中16学时为课堂讲授,16学时为心理咨询、个体、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普查等活动。

最后,支持性途径:协同开展实效化。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保健的基本体系中,利用多种支持性途径协同开展教育工作。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使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专家求助,也可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

参考文献:

[1]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2]詹启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层次结构模式[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3]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5).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2

关键词:社会需求;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张志贤,男,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教学、医疗,养生保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急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健康养生指导。大学要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基本要求,以适用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1]。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医学院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解决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严重匮乏问题。

目前,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突出。一是医学院校养生保健师资缺乏,医学生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贫乏。二是各级各类医院缺乏养生保健医学专业人才。三是全社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

(二)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伴随生活压力的加大,“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每年递增,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当于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主要原因,需要高素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提供健康养生指导。

(三)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养生大师”迷倒众生,“养生秘诀”风靡一时和养生伪科学泛滥的社会现象。一是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社会化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有些健康养生类图书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养生知识和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使公众误入歧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三是迷信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表现为自诊自疗的、延误病情的、没病折腾出病的、看“大师”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步入养生误区。需要养生保健专家倡导树立科学养生观,正确处理养生与治疗疾病的关系,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二、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功能和内涵也向正确引导现代人健康需求和消费调整,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备受青睐。在美国约1亿以上的人口在大约700多个健康管理机构中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日本有40多万健康服务人员,平均每300人配备一个养生保健师;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3],与美国、日本相距甚远。根据有关专家预测:2012-2021年中国将出现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需求高峰,养生已成为生活质量象征、健康生活标志和21世纪最热门的产业。社会转型期,我国13亿人民迫切需要养生保健指导。如果按1000人配备2名养生保健师,全国需要260万人;按1000人配备5名专业保健按摩师,全国需要65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潜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市场。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养生保健中心、社区养生保健医疗中心、养生馆、保健馆、养生会所、企业养生俱乐部和经络、艾炙、针灸、足疗等养生馆遍布各地。随着我国养生产业市场的规范,经国家认证的专业养生保健机构将会应运而生,都急需大批的经医学院校培养和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就职于各级各类医院的养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部门和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养生保健教育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卫生保健部门,个体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康复中心,健康保险公司;二是自主创业,开设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产业公司、养生会所、疗养院、养生保健康复咨询服务部;三是对特殊亚健康群体做家庭养生保健、康复医疗服务;四是保健产品生产开发和营销企业等。

三、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

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科学养生与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型卫生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4]。”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加强养生保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学习,掌握养生保健教学基本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教学规律,培养一批乐教、适教、善教的养生保健优秀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和医学院校应加大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研究力度,组织修订、编写和开发本硕博、大中专层次规范化教材,构建科学系统化养生保健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笔者编撰的《科学养生与健康》医学教材较系统的丰富了情志、心态、饮食、运动养生及全身各系统的科学养生知识与方法和“亚健康”“八高症”“慢性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医学院校应设置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教育方向的养生保健专业,如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康复,现代养生医学、现代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师、康复医疗师等专业,逐步健全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二)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多类型、多渠道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养生保健专业教育本硕博一条龙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硕士、博士类研究型人才。二是建立多类型、多专业基础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培养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三是对相关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开展养生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四是对医院、城乡社区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展养生保健培训,培养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五是建立高端养生保健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启动研究项目,培养专家型人才。六是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执业医师考试和注册制度。

四、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

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人才覆盖原则,确定大师型、顾问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型、外向型等5类人才培养模式[5],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具有“中医传统文华根基”、“中西医思维方式”和现代医学预防思想的各类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养生保健概论,中医养生,道儒佛武传统文化养生,中华武术养生,现代科学养生,现代养生医学,养生保健执业规范等。培养方式包括理论学习、技能传授、考核测试和社会实践等。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要求。

一是掌握养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养生概论、健康本质、疾病形成、中医养生、“治未病”和预防知识。二是掌握中医基础和中药学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包括精神、情志、自然、环境、饮食、起居、睡眠、经络、药物、房事、五脏和慢性病养生。四是掌握现代科学养生知识。包括现代科学养生基本理念(健康概述、科学养生观、健康风险预警与健康评估、“养成教育”、科学养生指导),现代预防医学与养生(一级预防与养生,慢性病三级预防)。五是熟练运用传统和现代养生基本技能。包括传统养生功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针灸、足疗、耳针疗法和减压、排毒、营养、中西医急救技能等。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有18家健康产业相关机构,接受问卷调查人员共计180位,其中健康体检中心参与调查人员有89名,占49.44%,健康管理公司及相关机构37名,占20.56%、健康保险公司54名,占30.0%。被调查者对“健康管理”非常熟悉的为13.3%,较熟悉的为35.6%,一般的为36.7%,不熟悉或很不熟悉的分别为8.3%和6.1%。

    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68.9%调查对象认为需求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需求一般的占27.8%,见表1。对各机构负责人访谈,其中65.6%的调查机构表示目前非常需要健康产业营销的毕业生。2.3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3.1知识需求情况

    “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

    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

    被调查者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是能力素质(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在校获奖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等),有166位被调查人选择,占总人数的92.2%,其次是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有148位选择,占总人数的82.2%,再次是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有144位选择,占总人数的79.4%。其中,健康管理机构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2.6%)、思想品德(85.2%)、专业素质(75.9%);健康体检中心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3.3%)、专业素质(87.6%)、思想品德(83%);健康保险公司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89.2%)、专业素质(78.4%)、思想品德(64.9%)。

    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影响机构营销人才选拔的因素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影响营销人才选拔得分最高的前3位因素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得分最低的3个因素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外语应用能力及学历。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选择中,111位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素质,占总人数的61.7%,其次是思想品德(占总人数的41.7%),第三位是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26.7%),见表4。

    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

    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

    3讨论与建议

    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

    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

    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

    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教育理念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内在动机的形成,具有创新意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要求能排解恐惧、害怕、孤独、不自信等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促使教师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教学课程以及模式,创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要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就当前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来说,必须加以优化。很多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只有普通心理学,即使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只是增加了心理咨询而已。另外由于教师师资队伍的缺乏和质量问题,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担,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在心理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分类和原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呈现基础性。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增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素质的培养。打破以往培养心理学应用人才时只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的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而后再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在课程方面,应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增加通用基础知识,比如设置思想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等。优化基础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同时能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平台。

(2)以强化课程的目的强调应用性。心理学教育课程要和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再结合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技能。依据教育的需求和目标,可以将课程分为各种不同的模块,比如素质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等。在专业课方面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延伸,增加一些课程内容。其中在专业理论课程里面又可以分为基础专业课和技能专业课程,基础课是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专业的技能课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专业应该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复,并且应该以专业性为主去设置。

3.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改变观念,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学生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又或者因为生活家庭原因,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因人而异,承受力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在反思、创新学习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在学校各类社团中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把专业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经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中注重让所有学生去参与进来,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学习。也可以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促使学生通过专家的经验介绍和体会,学会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从而完善自我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究其本质而言,以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理论思想为根本,为实现持续不断地供应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和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健康产业;产业升级;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72

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每个地方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决策者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而且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1健康产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许多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粗放型发展、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结构不合理、经济质量和效益低等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我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由r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迈上更高的台阶提供新的动力。

在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新兴产业,健康服务业产值由2009年的15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5万亿元,年增速25%,在经济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健康产业已成为我国一大“朝阳产业”。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广阔,具有发展健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民生活的改善带动了健康消费需求的增加。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万亿元,增长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广阔,大量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急剧增加,医疗保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同时给养生、休闲、健身、旅游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报告,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老龄阶段,老年保健、老年护理、老年康复等老龄事业不断兴起,为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

2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正在逐步构建以健康服务业、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等为主的健康产业体系。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这几个要素来看,我国健康市场产业发展方向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识不够。健康产业虽然商机无限,但却仍然是关注者多、行动者少,没有因为商机无限而蓬勃发展。相关的政策不到位,加大了涉足健康产业的风险和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大都不愿意进入这样的行业。二是发展滞后。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仅占4%~5%,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三是层次较低。受地方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各地区健康产业发展不均衡。总体上基础薄弱,整体规模偏小。缺少龙头健康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融合发展不够。健康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品低端,缺乏创新能力。四是人才匮乏。我国的健康产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健康专业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培训滞后,人才支撑力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高层次需求。五是机制不完善。在政府职能转变、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行业规范化管理和健康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关部门行动举措的“组合拳”少,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

3发展健康产业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做好产业规划

在国家推进“健康中国”的背景下,部分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大大推进了健康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中,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将达14万亿元至16万亿元。各级政府应抓住机遇,抓紧谋划,迅速行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尽快出台相关产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措施,制定规划,营造良好的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环境,坚持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共同发展,着力把健康产业打造成最大新兴产业,力争在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2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产业体系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指导并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强化“供给侧改革”要求,统筹规划医疗服务、现代医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健康养生等主要领域的产业规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等核心发展指标。充分利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老年人护理康复服务、旅游保健、中医养生、心理咨询与指导、健康管理服务等健康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健康产业与保险业、互联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分片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产业园,建设国内知名、市场需求层次齐全的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升级。

33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突出抓好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引导优质民营医疗资源从事高端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服务,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二是大力发展健康产品生产。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健康农产品和制造中成药,把医药工业和保健品工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新兴支柱工业。三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促进运动康复与旅游休闲、居家养老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

34大力培育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繁荣

健康养生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部门、企业与院校建立健康养生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的合作机制,鼓励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健康管理、保健等企业和机构服务。加大健身指导、心理咨询、护理等特殊人才的培养引进,研究设立健康管理学院,鼓励社会资本在健康产业领域举办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紧缺人才。

35落实保障措施,增加产品供给

不断健全市场竞争规则,健全投融资政策、定价政策、科技和人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研究制订政府购买健康产业公共产品指导目录。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产业准入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健康服务领域,不断增加健康产品供给。

参考文献:

大健康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词 新形势 中学生 体育健康 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当今教学设施较和以前相比,教学设施大大改善。而社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教学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思路并不符合当前教学方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学生体育健康理念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综合素质型人才更是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而体育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健康体质的主要渠道。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对我们开展中学生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成长是培养中学生的首要出发点。而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而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与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方向完全契合。

1传统中学生体育健康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中学生体质普遍较差,影响学业学习和未来成长

以往肥胖是达到“一定年龄”人的专属权利,然而如今,肥胖中学生已屡见不鲜。中学生年龄尚幼,肥胖不仅影响其健康发育,同时还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肥胖学生多是习惯较差且惰性较强的原因造成的。惰性习惯也会使得学生学习并不积极。体质较差也不能为学习提供有效保障,健康已经威胁到中学生现阶段的学业学习,而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进步。这就使得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需求。

1.2 多种培养元素缺失、中学生培养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中学生培养体系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需要社会和家长参与其中。只有通过构建多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丰富培养元素,提升各板块参与度,才能培养健康学生。传统中学生体育健康培养机制基本缺失,社会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健康理念宣传,而家长对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关注程度远远高于身体状况,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肥胖代表健康。

2新形势下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措施分析

2.1 调整和丰富教学理念的必经之路

中学教学阶段,和小学教学、高等教学有着极大差别。中学教学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升学压力。由于教学资源相对不均匀,就使得中学生及家长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效果,更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各学校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无一例外都是升学率。重视成绩、忽略其他,这一传统教学理念,只是从片面角度看待和认识教学工作,这也是造成中学生体质偏差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健康为先的教学理念、快乐成长的人才培养观,要求我们调整传统教学思路,丰富教学理念,因此就需要我们通过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培养健康学生。

2.2 积极利用各培养元素、完善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想构建全面、完善的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学生、学校、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共同努力,从而构建完善、全面高效的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而这一互动机制构建更是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构建的关键内容。

3新形势下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走向分析

新形势下,改革以往中学生培养机制已是大势所趋,而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更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关键。而要想构建正确、有效的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就需要我们对这一机制发展和演变的方向有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

3.1 长期坚持、形成锻炼健身习惯是核心走向

保持健康身体需要坚持,只有将锻炼健身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一种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因此,所要构建的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核心走向一定是将锻炼健身当做常态化的行为和潜移默化的习惯。

3.2 培养学生兴趣、丰富健身内涵是关键走向

兴趣是学生参与锻炼的最好导向,更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以往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被动参与不可能确保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和广泛性。锻炼健身不仅仅是保持健康,更是一种生活乐趣,要构建的健康机制中,健身内涵一定会得到充分保障。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并发现生活的快乐。

4结束语

现阶段中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以往简单的以知识来衡量教学,转变成全方位、层次化教学。而针对新形势,中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机制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就成为中学生培养的关键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吕东旭.体育健康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体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