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市场分析范例6篇

大健康市场分析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一个稳定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既能够促进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和谐,又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后续发展的根基不稳,竞争无序,政策导向性强,价格波动大。因此,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更为具体的、关键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以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借鉴。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宏观经济向好是房地产业扩张的前提和基础。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国情国力及体制改革进程,房地产投资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和居民收入、消费的增长速度。而为了应对当前因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可能造成的经济下滑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景象来拉动经济增长,则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从而积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各种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程度,市场垄断导致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失灵,市场失灵造成了房地产价格的扭曲,而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市场是否稳定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市场似乎没有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形成机制,房地产价格容易出现暴涨暴跌。虽然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多年调控,但并没有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改善,部分城市仍然存在着市场竞争无序、房地产供求结构失衡、房地产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

综合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总结出了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21个因子。(表1)

三、研究方法

由于表1中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因子太多,而且各因子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因此难以对所考察的对象获得一个直观清晰的把握。而主成分分析能够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研究对象的大部分变异,使得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一)问卷设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中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因子共计21个,将其命名为变量1,2,…,21。调查表中的影响因子就是表1中的影响因素,调查表中要求各被访者对各影响因子按其重要程度评分,分值的大小表示各变量的重要程度。具体的分值评判标准见表2。(表2)

(二)样本的提取与问卷的发放。问卷调查对象的比例确定如下:40%为房地产消费者、40%为政府工作人员、20%为其他房地产研究机构人员。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并且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发放。共发出问卷180份,有效回收问卷63份,其中房地产消费者24份、政府工作者22份、其他房地产研究机构人员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35.0%。

(三)问卷的信度分析。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影响因素的测评来讲,信度是指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测评问卷中反映的可靠度,通常使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来测量问卷的信度,计算公式是:

α=■1-■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之后,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并找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表3)可以看出,前9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070%,它们代表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5,因子累计贡献率也达到了37.671%。考虑到本研究中因子的数目,故只提取前四个主成分作为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统计时选择旋转以帮助简化结构,旋转后的因素矩阵见表4。(表4)

通过考察与各主成分相关系数较大的有哪些变量,从剔选出的变量中分析各自含义,从中概括出各关键因素,如下:

1、第一主成分中,变量3、6对其影响较大,它们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788、0.516,表示居民的收入水平、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将它们概括为: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相适应性。

2、第二主成分中,变量11、14对其影响较大,它们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740、0.782,表示土地出让方式、土地供需状况,本研究将它们概括为:土地政策。

3、第三主成分中,变量4、12对其影响较大,它们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712、0.518,表示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本研究将它们概括为:税收制度。

4、第四主成分中,变量2、19对其影响较大,它们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572、0.724,主要为货币供求、金融制度,本研究将它们概括为:金融体系。

四、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结合调查情况,本文针对四个关键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相适应性。本研究发现,与国民经济相适应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事实上,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房地产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快速发展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也可能积累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稳定健康的国民经济做后盾,在于是否与国民经济相协调、与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相适应。

(二)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第二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土地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方面说明了推动土地市场化很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还很不健全。在这方面,许多受访者认为,政府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第三关键因素,许多受访者认为,税收是政府调控房地产经济的重要工具,但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完善税收制度,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选取恰当的税收杠杆作用点,推进我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进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金融体系。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第四关键因素是金融体系。许多受访者认为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房地产市场不可能步入稳定健康发展轨道。而我国还未形成体系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建立统一开放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加快房地产金融市场法制建设、积极建立住房贷款担保机构等是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除此,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下的子系统如土地政策、税收制度、金融体系等共同影响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不健康是房地产市场主体(即政府、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单纯寄希望于政府宏观调控并不可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各种措施相互配合。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关于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2

Fisher提出健康问题之后,1963年KennethArrow发表的经典论文《不确定性和福利经济学》标志健康经济学确立,至此,健康经济学开始作为正式的一门学科得以确立和发展。在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被应用到健康经济学当中,数量计量工具被应用于健康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一部分健康经济学家开始致力于医疗机构,健康政策方向的研究……健康经济学展开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证探索。七十年代至今健康经济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各个方面得到快速的丰富和充实。

Fuchs根据96年期刊引用报告的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地总结出健康经济学具有双重学科性质:作为医疗政策健康保健研究的投入要素的经济学和作为研究健康行为医疗保健的经济学的。本文将依照此思路通过回顾文献分别介绍健康经济学在两方面研究的重大演进。

第一部分:作为行为科学的健康经济学

主流框架下的理论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的理论是纳入

一、阿罗的经典论文

1963年KennethArrow发表的经典论文《不确定性和福利经济学》标志健康经济学确立,在这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中讨论了风险厌恶,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慈善行为的外部性以及大量在此后的健康经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其它问题。他发现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构的不确定性是从实证角度和规范角度理解医疗部门的关键。阿罗在文中首先应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界定了医疗服务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偏离,尤其是疾病的发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分担市场的缺失。以此为背景,他着重讨论了:第一,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指出医疗需求的不稳定性。医生作为病人的人也是利润最大化行为者。同时强调了医疗市场产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医疗服务供给方存在的进入障碍。第二,在确定性假设下,分析了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主要在于收益递增,进入障碍已经医疗定价行为的价格歧视三方面。第三,在不确定性的假设下,比较了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他首先运用期望效用函数描述了理想的保险原则(在风险规避的假设下)其次论述了道德风险,第三方支付和逆向选择行为对于医疗保险市场的影响,最后阿罗建立了风险规避条件下最优保险政策的理论模型。

二、人力资本理论和健康需求理论

对健康经济学有重大影响的另一部分研究也始于60年代早期,其中包括NBER的人力投资会议和GaryBecker人力投资的论文。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Becker将厂商生产函数的观念应用到家庭的消费活动上,在1965年提出家庭生产函数: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各种物品,并结合自己的“时间”生产可获得效用的消费品(consumptioncommodities)。NBER会议录中同时收有Mushkin的论文《把健康作为一项投资》,Mushkin在1962年提交的这篇文章中正式将健康作为人力资本构成部分提出。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MichaelGrossman从七十年代至今为期三十年的努力极大推进了人力资本模型在健康方面的应用,他的研究已成为比较完善的医疗需求理论(1972;2000)。Grossman将Becker提出的人力资本观念应用到健康领域,将健康视为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耗资本品,健康资本增加消费者效用的原因在于能够生产健康时间,它和其它资本一样存在折旧的问题,Grossman认为消费者可以通过生产健康的方式来补充健康资本的消耗,健康生产要素包括医疗保健服务,生活方式,环境教育等。基于此他提出健康生产函数(healthproductionfunction)的概念: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并结合自己的时间生产健康。健康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H=f(M,LS,E;S)

1999年Grossman发表了题为《健康需求的人类资本模型》的文章,回顾了他本人72年之后,其他研究者所作的相关研究。人力资本模型通过增加条件和改变假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扩展:

1.一般化,同时考虑投资模型和消费模型

Murrinen(1982)在一个一般化模型下,同时考虑健康投资的投资收益与消费效用,进而对年龄、教育和财富的变动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2.加入不确定的影响

Cropper(1977),DardanoniandWagstaff(1987),Selden(1993),andChang(1996)

3.同时加入不确定性与保险的影响

Newhouse在Grossman纯粹投资模型中引入共保率,Rand实验研究小组则采用经验数据估算了健康保险对于医疗保险的效用。引入不确定性模型的共同发现是:与确定情况下的模型相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与医疗需求都较高。

另外,Grossman和Joyce还拓展了家庭内部时间分配对家庭成员健康影响的分析,他们发现妻子的时间是丈夫健康生产函数的一项重要投入(GrossmanandJoyce,1974)。

Grossman在2000年的论文中提出今后健康人力资本模型的研究思路是,从健康资本折旧率的不确定性来分析不确定性的影响。

三、医疗供给理论

医疗供给方研究方面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库里斯对于医院决策责任集团的研究,他指出决策的责任不仅属于行政管理人员,而且也取决于其他四个集团:医生(护士)、理事、工会以及政治家。特别是医生在选择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投入方面有着极大的个人决定权(库里斯和威斯特,1979)。Newhouse则详细考察了非盈利性医院,他假定医院头等重要的目标是保健供应的最大数量和质量。Newhouse认为,保健质量与全体人员的声望有关,而声望在非盈利性医院中是作为利润的对等物而被追求的。进一步,他利用非盈利医疗机构边际成本的缺失,重点分析了非盈利性医院的质量与数量生产可能边界(Newhouse,1970)。Pauly引入了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医疗服务供给者的信息及激励机制加以分析(Pauly,1987)。Pauly认为,医院目标的不一致主要是由于所有者结构的不一致造成的。

第二部分:作为健康政策和健康服务研究的经济学

在六十年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革新前后,有一批着力于医疗机构,技术和政策的研究。这就是政策导向的健康经济和经验研究的健康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经济研究会长VictorFuchs,JopseNewhouseMartinFeldstein。他们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用于健康的决定要素和提高健康产出水平相应的政策选择之中。除了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外大多采用经验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政策建议上涉及到规范经济学。

一、健康经济学有三个产出指标:公众健康水平医疗技术享有权

(一)健康水平的决定:

与我们设想的不同,在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方面,健康经济学家发现关键在于非医疗因素的影响上,如遗传禀赋,物质和社会心理环境以及吸烟饮食和运动等,即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健康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Fuchs认为,在长期内医疗技术进步能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在任一时点上,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健康差异并不取决于医疗数量或质量的差别。健康经济学家的类似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和流行病学的统计结果相当一致,不但成为健康经济学领域的引用标准,同时给保健政策在控制成本和提高健康产出方面带来新的启示,通过引导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对吸烟的人收取更高保险金额,借以降低患病概率,节省医疗资源使用,提高健康水平。这些对于公众和政策决策者同样意义非凡。

在健康经济学的研究中用来评价健康指标通常有:死亡率、发病率、预期寿命、伤残率和对生命质量的综合评价等等。

(二)医疗享有权:

医疗享有权更多体现了价值观。ArthurMOkun在《公平与效率:重大的交易》中提出的“市场无权决定生死”深得人心。相当多的人不希望收入不公影响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就像参军、接受警察保护等公众产品的分配一样,他们也主张医疗是一种权力。

(三)医疗技术进步

医疗技术水平与公众健康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是世界各地年轻医生前来接受培训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富商寻求尖端医疗服务的地方,但大部分指标显示美国的健康水平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处于中下水平。美国和英国的健康水平几乎毫无二致,然而美国的医疗保健开支是英国的两倍。先进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在临床上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国家医疗费用开支。然而,医疗技术水平是最终影响医疗发挥作用的变量。如何取舍呢?是否要把资源转移到对健康状况更有帮助的研究和服务中呢?

二、健康政策:

考虑任何产出都必须从稀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任何保健政策都希望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公平有效的使用医疗资源,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任何健康保险制度都在两个目标之间:降低消费者生病的财务风险和使医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由于医疗保健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医疗保健的市场结构、供求关系都有显著的特点。在这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对(一)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二)供给方的引致需求、(三)信息不对称对于竞争市场的影响和(四)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等系列问题的分析来了解对于如何利用医疗融资、支付体制和保险制度等健康政策来调整由上述问题所产生的对医疗过度使用或者均衡品质下降现象以及进行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

(一)医疗需求及需求政策

健康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风险厌恶和道德风险,医疗消费总是高度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而对于个人来说它又是不确定的。无论哪一年总有5%的人口占有50%以上的医疗总支出(Berk1992)。为了避免巨额医疗帐单,大部分人持风险规避态度,宁愿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但投保后总是倾向于消费比不投保更多的医疗服务。这就是道德风险引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需求。

由Grossman需求理论我们知道:需求对价格有反应,需求定律存在.那么通过提高患者支付价格是否能够有效以致过度消费的医疗需求呢?健康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实证的分析研究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然而大量的实证存在着严重分歧分歧,为解决实证研究结果分歧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在1974年资助一项为期五年的健康保险实验研究,委托RandCorporation执行,总计划主持人为JopseNewhouse教授(以下简称HIE)。

试验结果:A.医疗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0.2(-0.17到-0.22之间),显示部分负担的制度确有抑制医疗支出的效果。

B.住院与门诊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替代,也就是以自付额来做为成本分担的政策工具,消费者不会以增加住院来代替门诊,而是住院与门诊皆减少。

C.部分负担的制度虽然会减少消费者的医疗需求,但消费者健康并没因此恶化。

这次试验在健康经济学界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试验所发现的医疗需求的弹性与零具有显着的统计学上的偏离,而且明显小于原来文献中所预测的。这个数值已经开始成为文献引用的标准,关键是,经济学家们也因此接收了传统的健康保险制度会导致一定的需求中的道德风险。

健康经济学在过去三十年来,针对价格对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有相当完整的实证研究。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最大的政策意涵,就是为从需求的角度控制成本提供强而有力的实证基础。即医疗服务的使用对价格的变化有反应使政策决定者认识到部份负担制度可减少医疗服务的使用.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影响,全球多数国家的健康保险皆已采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需求成本分担制度。然而,部分负担的方式,虽可达到抑制医疗服务需求,进而降低医疗支出的目标但它并非控制医疗费用成长的完美选择。

(二)医疗供给市场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以上是假定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对需求层面进行的局部均衡分析。在医疗支出方面,健康经济学家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在于供给要素的影响上,特别是技术医生数量和医生专业分布的影响,而非价格,收入和保险等传统的需求因素上。

对于医疗服务的供给,制药公司、医院等医疗机构显然会通过歧视定价、垄断市场、提高利润、高额的销售费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医疗成本。但是关于医疗服务供给的研究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医生行为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健康经济学家认为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比如Fuchs(1974)形容医生是:“团队的领袖”。医生的治疗决策会直接影响到两个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问题:数量与品质,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费用与疗效(costsandoutcomes)。因此,医生行为是整个保健政策的核心课题。

1、市场结构的分析

Phelps(1993)认为,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同时扮演两种角色:(1)医生是经营诊所的企业家(entrepreneur);(2)医生是诊所在生产「医疗保健服务时,所必须使用的劳动生产要素。然而,厂商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医生行为。

相关文献从信息不对称、昂贵的搜索成本、缺乏消除风险的市场等不同的角度一致指出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偏离:

Starr(1982)指出:20世纪初期以来,医生执业方式的最大转变,即是通过诊断工具与检验,独立取得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的管道。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受到医生的医学知识之影响,同时患者或保险人也往往无法直接评估医生建议的有用性。可能会造成医生会滥用(abuse)其信息的优势,进而诱使患者有系统地过度与低度使用其医疗服务。

Mcguaire的文献强调医疗市场有两个失落的市场(missingmarket)缺乏一个以疗效(healthoutcomes)做为付费标准的市场。

现有健康经济学文献对如何分析医生行为及医生与病人的互动关系,并没有一致的共识。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提出一个一般性的模型,来讨论医生的行为。这是因为医生的行为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诸如动机、市场力量、不完全信息、社会制度、保险与支付制度。

2、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医生行为

能够较高达成共识的是,许多文献认为:医生对病人的病况与各种可能的治疗选择有较佳的知识(superiorknowledge),让医生具有其它行业所没有的市场力量:医生可控制病人的需求,而不被病人的需求所限制。医疗需求对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但个别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很大,以个别医生资料所估计出的医生服务价格弹性在-2.80到-5.07的范围(Follandetal.2001,p.178),显示个别医生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很大。且不同医生提供服务具有异质性厂商可以部分决定价格――描述这种市场力量最接近的模型是垄断竞争。所以,可以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研究医生行为。

McGuire(2000,HHE,Ch9)提出二个理论模型,分析医生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行为

模型(一)不考虑健康保险的介入,医生利用其服务量不能转售的优势,可同时决定价格与数量。

McGurie(2000)模型(一)分析结果的显示:

1.在没有健康保险介入的情况下,医生可以同时决定数量与价格;

2.因为服务不可转售,医生所决定的数量,超过病人想要消费的数量;

3.医生的订价策略为使自己可以赚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即医生只要将价格订在与其它医生相比,可让病人得到较多效益的水准,即可保住他的病人。

模型(二):加入保险,考虑健康保险介入之下,医生无法自由订价的事实

McGurie(2000)模型(二)的分析显示:

即使价格由保险人决定,不表示医生就没有marketpower。即使在支付者设定价格之下,医生仍可享有市场力量的优势,借着服务的不可转售性质,使医生具有决定数量的能力。

3、医生引致需求问题

由Evans(1974)所提出的医生引致需求(Physicianinduceddemand,以下简称PID)是健康经济学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关于PID的定义比较一致,通常引用的两种是:当医师影响病人的保健需求而不是符合患者最大利益的就认为存在PID,此定义强调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另外一种定义则认为PID是“处方那些如果患者信息充分就不会选择的服务”,此一定义强调医生的不当影响。从经济理论的观点看:存在有某种程度的PID。实证上的争议只是引致需求的程度。对于引致需求的研究,实证分析和理论模型始终齐头并进。

A、理论与模型

引致需求可增加医生的收入,因此除非有以致成本的存在,医生将无止尽的引致需求,因此要探讨引致需求的文献,必须介绍引致的成本或者限制。

Evans(1974)强调医师最大化效用:认为引致会造成医生的负效用,医生要负担引致需求的心理成本(psychiccosts)。Stano(1987)的分析将“引致”视同如广告一般,也有其实质的实质成本投入,也受限于报酬递减。简言之,引致限制的设定方式的差别如同医生目标函数的设定差别一样。如假定医生最大化效用,引致的限制就来自负效用的心理成本。如假定医生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假定引致的限制来自投入成本增加或利润减少。

McGuire(2000)建构一个PID模型,用于说明一般实证文献所常探讨的两个主题:

1.医生人数增加后,医生的反应(responsetochangesinMD/populationratios)

2.医生对支付制度的反应(responsetofeechanges)。

理论模型分析的结论:医生引致需求程度的大小,主要视经济学上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相对力量大小而定。

B、实证分析

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医生人口比例改变所产生的引致需求效果和给付价格改变所产生的引致需求效果。比较重要的研究有Fuchs(1978)GruberandOwings(1996)Yip(1998)

a)Fuchs和Gruber医生人口比变动的实证研究Fuchs(1978):

研究外科医生人数对手术量的影响。以二阶段最小平方法控制外科医生所提供的内生问题。结果发现:外科医生增加10%,手术量增加3%。CromwellandMichael(1986)探讨相同的问题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b)GruberandOwings(1996)的研究:

美国在1970年到1982年之间,生育率(fertilityrate)下降约13.5%。GruberandOwings(1996)即以美国生育率的下降来衡量妇产科医生财务收入的外生环境变化,藉此验证医生在面临所得下降的压力时,是否会运用人的地位引致患者的需求。

Gruber与Owings的研究结果:各州的生育率下降与医生选择剖腹生产比率的上升有强烈的相关。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显示,生育率每下降10%,将会导致剖腹生产比率提升0.97个百分点(percentagepoint)。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实证命题,同时也证实在美国妇产科医生逐渐以剖腹生产取代自然生产的过程中,医生个人的财务诱因确实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所造成妇产科医生所得下降的压力,只能解释这段期间剖腹生产率增加幅度的16%到32%。此一结果显示医生引致需求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引致需求的程度不大。

C)Yip(1998)分析的问题:利用1987年theOmnibusBudgetReconciliationAct(OBRA87)降低一些外科手术的医生费给付所形成的自然试验机会,针对进行CABG手术的外科医生,探讨下列这个问题:胸外科医生对于医保降低付费标准是否会作出提高服务量来弥补收入损失的反应?

实证结果显示:价格管制不是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政策工具,因为医生有能力借着增加量与密集度来补偿所得的损失。而且医生对需求量决定的能力极大。该文献同时发现降低医生费有外溢效果,因此只针对个别部门进行价格管制,并无法有效控制整体的医疗费用。

总而言之,Fuchs认为尽管实证方法有许多争议,但是“医生有能力事实上也在实施的对服务引致需求作用的假设是充分成立”。

健康经济学领域累积近二十年的学术研究经验,对医生引致需求问题的研究方法已有很大的进步,学术上也已渐形成共识。综合实证研究的证据显示:医生引致需求的现象的确存在,文献上的争议只是引致需求程度的大小。医生引致需求现象的存在,有其最重要的政策内涵。即控制医疗费用成长的政策,不能只从需求面着手,医生有引致需求的能力至少会抵销一部分需求面成本分担政策的效果。在医生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供给面的成本分担制度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成长,搭配使用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竞争

相对于其他市场,医疗服务市场有两类突出的信息问题。一是信息不完全,医疗服务市场的许多投入(例如医生的努力程度)与产出(健康状况的改变)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二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医生知道产出或某些投入,但患者或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一是医生可能有诱因过度夸张病情的不确定性(u),诱使患者使用更多的服务。换言之,医生可能会运用信息的优势,引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Pauly(1980),Dranove(1988),与Rochaix(1989)皆强调:可通过市场反应(demandresponse)来影响医生对努力程度的选择。这三篇论文皆诉诸:“需求引致”来描述医生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反应。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二是医生的努力程度(品质)可能不足。医疗伤害(badoutcome)发生时,患者无法清楚判断badoutcome发生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医生努力不足,还是专业能力太差,还是运气不好(一条方程式有三个未知数,无法求解),以致形成医疗纠纷。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之三是每个医生皆有诱因宣称自己是好医生。在所有医生皆宣称自己是好医生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从医生所外显的信息来评断医生的专业能力。信息不对称使真正的好医生也只能得到市场均衡价格的报酬。McGuire(1983)的模型指出:

1.病人以产出来推论医生的能力,医生可能因为运气而被市场错估其能力。

2.在市场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没有病人会相信他的医生能力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综上,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归纳为影响医生服务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品质,人与医病关系以及引致需求的产生三个问题加以分述。

(1)均衡价格与品质的影响

(2)委托-问题

(3)信息不对称还是医生具有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力量――产生引致需求的根本原因。

(四)保险市场

医疗保险是重要的医疗风险分散的手段,个人通过购买保险获得对未来不确定疾病的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医疗保险的提供者有私营的保险公司(包括盈利和非盈利性质的)、有管理的医疗保健组织,和政府。

一批健康经济学研究者的中心主题是保险在健康保健中的重要角色。60年展起来的关于风险承担的一般理论得到随后掀起的大量关于最优健康保险设计的研究的延续和应用。。

MartinFeldstein通过回顾健康经济学三十年来的发展,清醒地认识到到任何健康保健体系说面临的根本挑战是使得保健模式对消费者偏好有所反应而不是将过度的财务负担强加于个人或者简单地砍掉那些无力支付的必要保健。健康经济学未来的任务就是为我们迎接这个挑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ThomasMcGuire不负使命将最优保险模式又向前推动了一步。他发现医疗保健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医疗服务方和保险提供方开始通过合并、契约的方式合作向消费者出售健康。医患之间的合约目前有了许多新特点,但是至今还没产生能够阐释医生合同新变化的经济理论。

ThomasMcGuire了保险市场的缺失在患者决定的投入(治疗的数量)和医生决定的投入(努力程度)都无法契约化的条件下,推导出患者最优保险和医生最优支付模型。

根据McGuire的观点,解释这些复杂的契约安排必须首先意识到在道德风险和风险笵式之外还有其它的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健康市场的模型必须考虑到保险提供者、医生和患者,同时得到最优的消费者保险合同和提供者的支付合同。他十分强调两种额外类型的市场缺失或者可约定的问题的重要性。基于实际治疗质量的保险市场和支付政策的缺失和基于医生努力的保险市场和支付政策的缺失。在McGuire(1997)的论文中,他分析了两种类型的缺失市场或者说是约定性之间问题的关系。提出可用对那些缺失市场的群体反应对现代社会中保险者、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复杂的契约安排加以解释,并且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修复这种无效率。他很强调不同类型市场失灵之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最优保险体系和最优提供者支付体系的问题应当靠一个明确包括医患相互作用的联合模型解答。因此,保险和支付体系的设计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不止一个的市场失灵。

健康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健康经济学历经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后能否持续它的牛市呢?Fuchs非常肯定地认为至

少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趋势不会改变,他的信心主要源于下面四个原因:(1)药品的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导致医疗支出增加,社会面临新药研发必要性和经济学上可行性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虽然内生的技术进步有助于缓和这一矛盾;(2)人口老龄化给医疗卫生资源带来更大压力;(3)近期可用于技术评价的数据研究资源急剧丰富;(4)大多数现代社会的反对平等化的倾向:即使在一个完全平等的医疗保健体系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这样的资源配置问题仍然需要借助经济学分析,而在不平等的情形下,产品分配机制的问题则更加需要经济学分析和规范研究。

Fuchs预测健康经济学应该会在下面五个方面有所建树(fuchs1999),它们分别是:

(1)技术和偏好的内生化研究;(2)社会规范与职业规范对健康的影响;(3)委托-问题,(4)行为经济学;(5)生活质量的测度和分析

MartinFeldstein对健康经济学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后发现两个被忽略的却十分重要问题:一是健康保健技术的不确定性;二是个体偏好的异质性。这是两个同样值得健康经济学家努力的方向。

Reference

一、Arrow,KennethJ.(1963),“UncertaintyandtheWelfareEconomicsofMedicalCare,”AmericanEconomicReview,53(5):941-973.

二、Fuchs(1996)“Economics,Values,andHealthCareReform,”AmericanEconomicReview86(1):1-24

三、Fuchs,VictorR.(2000),“TheFutureofHealthEconomics,JournalofHealthEconomics,19(2):141-157.

四、Fuchs,VictorR“TheHealthSector’sShareoftheGrossNationalProduct”?

五、Fuchs,VictorR“Health,GovernmentandIvringFisher”NBERworkingpaper6710

六、Iglehart(1999)“TheAmericanHealthCareSystem:Expenditures,”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340(1):70-76.

七、Culyer,AnthonyJ.andJosephP.Newhouse(2000),"Introduction:TheStateandScopeofHealthEconomics,"inCulyerandNewhouseed.HandbookofHealthEconomics,Amsterdam:Elsevier,Volume1A,pp.1-8.

八、Culyer,A.J.andJ.P.Newhouse,(2000),HandbookofHealthEconomics,Amsterdam:Elsevier,Volume1Aand1B.

九、Feldstein,Martin(1995),"TheEconomicsofHealthandHealthCare:WhatHaveWeLearned?WhatHaveILearned?"AmericanEconomicReview,85(2):28-31.

十、Feldstein,Martin:theWelfareLossofExcessHealthInsurance

十一、MGrossman,1972,TheDemandforHealth:ATheoreticalandEmpiricalInvestigation,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forNBER

十二、Grossman,1999,thehumancapitalmodelofthedemandforhealth,NBERWorkingPaperSeries

十三、MVPauly,1987,“Nonprofitfirmsinmedicalmarkets”,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Vol.77,pp.257-274

十四、JPNewhouse,1970,“Towardatheorynonprofitinstitutions”AER,(March),Vol.60,pp.604-713

十五、ThomasMcGuire,OptimalHealthInsuranceProviderPayment,J-store

十六、台湾中央经济研究所

十七、高梦滔《美国健康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动态》2002.8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3

经济学的效率观和管理学的效率观有重大的区别。经济学把管理效率称为技术效率,它的评价指标是投入产出比,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大;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大。经济学的效率是分配效率,认为只有配置合理才能提高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由于自由竞争而使大家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源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最终在利润平均化的情况下实现合理配置。但是,自由竞争是理想,现实世界是竞争不自由,市场机制调控失灵。因为存在公共产品,有的产品有外部效应,有的地方垄断,有的地方信息不对称如此等等。于是,有了一个终极的配置效率指标,就是效用最大,满意度最大,社会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是瑞典大经济学家。效用最大,满意度最大,社会福利最大这个效率评价指标就是他用数学公式证明的。

帕累托最优是指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资源配置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一个人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处于这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或经济效率。反之,如果经济上可以在不减少某个人效用的情况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而提高其他人的效用,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可称为“帕累托无效率”(Pareto Inefficiency)。这时候,改变资源的配置会提高效率,这种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传统的市场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最好办法。然而,现代市场经济学逐渐认识到,市场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分析仅仅是理论上的。在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发地引导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卫生服务的市场环境经常大量的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不可能指望依靠市场机制纠正资源配置无效率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和卫生经济政策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通过卫生经济政策来实现经济效率就是重要的卫生政策目标。

如果我们把“效用”改为满意程度,把“效用”改为社会福利程度,那么,前面这段文字就比较好理解了。效用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就是说,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用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来评价的。大量现象可以证明,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推导到极限,就是富人富到极富,穷人穷到极穷。在这个情况下,把富人的财富的一部分重新转移配置给穷人可以提高他们的效用,同时对富人的效用并没有什么减少。这种改变符合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的原则。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又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这种改进必须依靠政府权力。

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我说了这么多的话,应该回到我们大家关心的主题:健康的公平性和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中国的卫生政策是否应该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从财政支出中把原来拨付给城市政府大医院的经费收回,转移支付给农村解决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经费。城市人口不会因为少了100亿元的政府拨款而减少多少效用。而农村特困人口却可以得到很大的实惠,所增加的满意度不仅是直接受益农民,没有直接受益的农民也会为此高呼“共产党万岁!”。我曾经经历过这种场面。表达农民对卫生部结核病免费治疗项目的拥护心情。什么是健康的公平性?这就是健康的公平性。虽然不是水平公平性,但确实是垂直的公平性。什么是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边际效用,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什么是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这就是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只要能够跳出卫生部门的狭隘视野,不难得出共同的结论。我们可以在大家讨论公平和效率对立和冲突背后,看到了它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城市医院可能会因为减少拨款而暂时困难,但是,却可能加速这些医院体制改革的步伐。断了后路的城市医院将会勇往直前的走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康壮大道。告别政府母亲的奶水,去接纳市场的五谷杂粮。

健康筹资的公平性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进行健康筹资绩效的衡量。衡量的结果在19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位次排在188位,属于健康筹资最不公平的国家之列。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组就使用了经济学边际效用评价方法分析健康筹资的公平性。运用了经济学关于垂直公平的概念。他们对居民家庭贡献给健康事业的资金数量和他们的可支配收系起来分析。认为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健康的资金贡献应该是累进的。通俗的讲,收入低的家庭对健康事业的贡献可以少些,甚至可以不贡献。但是,收入多的家庭对健康的贡献应该多些。收入越多,贡献率应该越大,这才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这个原则叫做累进性原则或垂直公平性原则。因为穷人对健康贡献1元钱所减少的满意度(边际效用)大;富人对健康贡献1元钱所减少的满意度小。甚至因为贡献了1元钱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意度。台湾的王永庆出资办医院不要回报,那是因为做慈善性的投入能够给他的灵魂带来极大的满意度。

中国健康筹资不公平表现在贫困家庭的健康筹资贡献率(家庭对健康贡献的金额/家庭可支配收入)甚至比富裕家庭的健康筹资贡献率高。我国大部分比较富裕的家庭几乎都享受免费医疗,而大部分贫困家庭几乎都是自费医疗。所以,我国健康筹资贡献率是累退的,不是累进的。和垂直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下:第一,必须进行经济学垂直公平性原则的宣传教育,进行资源如何才能优化配置的宣传教育,进行福利经济学的启蒙教育;第二,大力开展低保人口的医疗救治,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第三,把替高工资阶层服务的锦上添花公立医院改造为对低保人口弱势人口服务雪中送炭的平民公立医院。第四,征收健康筹资的累进所得税和累进工资税。社会医疗保险的投保费用占工资的比重也应该是累进的,工资高的群体应该实行高累进费率。

参考文献:

Wagstaff A, Van Dorrslaer E. 1999. Equity in the finance of health care: some further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8(3): 263-90.

Wagstaff A, Van Dorrslaer E, Rutten F eds. 1993. Equity in the finance and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Medical Publications. Chapter 3.

*Xu K, Knaul F, Lydon P, Ortiz de Iturbide JP, Musgrove P, Kawabata K, Florez CE, Wibulpolprasert S, Murray CJL. 2000. Analysis of the fairness of financial contribution in 21 countries. Geneva: WHO (GPE Discussion Paper No. 25).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健康意识,市场分析

曾对全球保健服务市场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真正属于健康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而需要就医的患者则占20%,其余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患者。而据我国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约有15%的人群属于完全健康者,15%的人群属于患病者,其余70%的患者属于亚健康人群。“亚健康”并不能作为疾病进行诊断,它是机体处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当这类人群保健得当时,机能功能则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这类人群则可能患病。相关资料显示,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消化道等相关疾病[1]。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对健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有病需要看医生”的层面上,这种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属于表明层次的认识。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缺乏健康指导,因此这部分人群只能盲目地听信广告,不但花了较大的钱而且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产品。目前我国尚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健体系,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成都休闲保健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社会保健体系中的非医疗机构的保健方式探索市场前景。

一、 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广义的休闲保健服务范围很广,包括养生按摩、传统理疗、足浴足疗、沐浴桑拿、温泉水疗、美容SPA、运动健身、药膳食疗、健康管理乃至运动健身等内容,它是休闲与保健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接受保健服务或积极参与健康活动过程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当然,在成都地区,大众理解的休闲保健更多的指向接受保健技术服务的层面,如传统的中医按摩和时下被广泛推崇的足底反射疗法就是典型的休闲保健内容[2]。

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休闲保健主要属于预防医学的内容;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必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产业链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成都城镇居民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普通民众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已由原来的“有病看医生”的状况转变为“保健预防”的状态。因此目前成都市保健服务业规模不断地扩大,政府对其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关注度的不断增高,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及发展空间。

具体到机构、企业而言,成都地区的休闲保健服务产业链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

1.企业价值观念没有确立。不同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都声称以促进公众健康为目的,但作为其中核心的品牌价值没有体现。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遍地开花,但都只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居多,缺乏创立知名品牌强大意识。有些企业认为无所谓品牌,所以取的名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没有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品味,造成了低水平的发展与高档次的需求不能协调。没有品牌效应下的各个企业占山为王,没有企业的统一价值引导,行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2.企业链条不连续。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产业服务产品雷同很多,从事按摩、洗浴、足疗、SPA、美容、减肥、药膳、健身俱乐部的很多,但经营者之间层次还不高[3]。另外是大多企业虽然规模小,但从员工培训与提高、产品研发与生产乃至行业调研工作都是本企业内部完成,形成现代商业中的“小农经济意识”。企业之间的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还显得很不足。(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群众对健康的追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大力重视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以传统精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指导的中医学,其养生保健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以传统养生为概念的休闲保健企业如雨后春笋,突显出生命力。近几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悠闲保健产品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其大力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大。

早在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生产业、民生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策性文件,成立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组,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增长仍然较慢,且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近几年来,成都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都在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城市70%以上的比重相去甚远。休闲保健行业是服务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休闲保健服务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具体数据缺乏,但并不影响说明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四)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所有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每个产业生命周期都是由成长期向衰退期演变的一个过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消退所经历的社会活动时间。可分为初始创建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共四个阶段。根据产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忽略产品具体的型号、治质量、规格等因素的差异,将产业的特点采用曲线绘制出来,则成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类似S形的曲线,随着产业发展慢慢稳定,其生命周期曲线也趋于稳定[4]。

2.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其生命周期曲线的形象是S形,因此其目前是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产业无论在财务实力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慢慢开始主导市场。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获得广泛的宣传,不但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并逐渐以其产品特点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及偏好。休闲保健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故产业投资的企业在不断增加,而产品也逐步向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二、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中。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强劲;宏观调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物价指数变动趋缓,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民间投资渠道正得到有力的拓宽。挖掘历史文化为经济服务是成都一以贯之的休闲发展理念。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根,这个城市的魂,也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无论什么形态的经济都注定要打上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烙印。而而以传统中医养生作为指导的休闲保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成都对于“休闲”的打造,不仅印上了“历史”的标签,更让成都休闲多了一份底蕴,多了一份气质[5]。(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很多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双边贸易往来的关系。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吸入国外及港台的同胞在中国大力投资。目前我国外商的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这一群人具有雄厚的消费能力,且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普遍人群高,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群人能推动我国健康休闲事业的发展。(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于2005年曾推出有关《桑拿休闲按摩等活动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规定:以治病为目的的桑拿、按摩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需在规定的具有营业执照的医疗场所中开展,对于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关的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桑拿、按摩等活动,必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对于非技术人员不得给予聘用。对于非医疗机构开展按摩时不得使用医学相关的名词术语,不得对其效果进行宣传,如经营者违反了规定则不允许其继续经营。这个政策突显了休闲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性质,同时也为休闲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资格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为行业培养出相对专业的保健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美容师等,为休闲保健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四)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服务行业是一个不需要太高学历的行业,其行业特点是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这是与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太大联系的行业,因此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学历较低的人群就业。成都政府曾于2009年颁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其明确规定了成都未来将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的投资及发展力度。在有关保健行业的实施条例中成都政府曾在2002年推出了《成都市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成都保健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促进成都保健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及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已经由原来的生活温饱向健康休闲型的方向发展。健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百姓生活的提高将使的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富豪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生活环境的富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命的珍惜更为迫切,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保健业发展空间。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7-2012年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新兴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养生保健企业至少在10万家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员1000多万,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成都地区以集休闲、娱乐、餐饮、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企业在急剧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经营理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养生保健连锁企业也开始出现。来源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成都地区休闲保健类企业机构超过3000家;全市健康产业经济总量达300亿元,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机构过50家。在养生保健企业10强中,已经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约有80多家。其中来自重庆的某足浴连锁店在成都共有17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品牌效应正在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且已被全行业认知。阿坝师专丨华・健道美道协会今年上半年对成都近五年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的规模及增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呈约15%速度递增,而近两年增速趋缓;其中上门调查了115家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其中涵盖保健按摩企业、足疗养生馆、桑拿沐浴中心和美体芳疗馆等,结果显示,足疗养生方面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都是最多的,综合产值也是最大的。(二)影响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的因素

目前成都的一些保健休闲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下,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原来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商已经有相当部分撤走资本或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无法生存导致倒闭。外商的减少,使得我国保健休闲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5]。(2)政策的影响:尽管政府鼓励发展休闲产业,但又缺乏相应行业标准。(3)企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多从外行转入,临时内部培训,层次不一,草率上马,缺乏专业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服务素质低,管理能力差。(4)挂着休闲保健的幌子而行骗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民众对休闲保健服务认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休闲保健服务作为幌子,做着涉黄涉毒等勾当,使正当服务沦为违法乱纪的买卖,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秩序。

然而可喜的是,在第二届中华养生保健高峰论坛上,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卫生部门正在探讨,准备对针灸、贴敷、刮痧等10余个中医保健行业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审批、方法技术、部门监管等。委员会正围绕3方面展开标准工作。一是着手进行保健行业企业分类。二是正在制定保健服务企业公共用品的消毒标准。三是正在起草《保健服务行业通用标准》,该标准旨在建立通用的技术标准,如果通过审核,今后将为足疗、SPA等行业的细化标准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三)2013-2016年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CPI水平开始出现下降,加之各地工资上涨,因此人们的购买力度及消费力度开始恢复。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内需的调整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业务水平来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休闲保健市场作为一个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业,我国将会对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充分发展其生命周期的优势。因此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休闲保健服务业在内需的刺激下及人民生活水平恢复的前提下降进一步得到发展及增速。(四) 休闲保健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且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已经证实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补充体系对于更多的慢性病、职业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对相关亚健康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群为高收入的都是白领或各行各业的高管,这一类人群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且其分布集中容易区分,只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后就让其成为市场上潜力人群。我国新医改下使得医疗卫生体制得到了全面的改革,随着医改体制的改革,人们就医环境变得更为广阔,在开展预防医学方面不仅仅属于医院范畴或卫生部门的事情,休闲保健服务场所同样是为人们健康作出积极贡献的广阔天地。因此从以上两点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休闲保健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五)成都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茶饮市场;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茶π;营销策略

近年来,中国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饮品迅速崛起,成为饮料市场新的主力军。自2013年开始,茶饮料已经占据了饮料市场近半壁江山,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角,茶饮料市场增长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中国茶饮料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0年)》显示,当前我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未来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是中国饮料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1农夫山泉茶饮产品现状

2011年,农夫山泉以东方树叶子品牌进军茶饮市场,推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四个产品。以差异化营销见长的农夫山泉,在茶饮产品上也是如此。东方树叶的产品口味、包装设计、广告风格等方面处处与众不同,尤其以0卡路里的宣传,让人耳目一新。然而叫好不一定叫座,东方树叶近年的销售却很不乐观。据产业调研网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康师傅、统一、麒麟、王老吉、三得利、雀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东方树叶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6年,针对市场销售不利的状况,农夫山泉没有选择对东方树叶进行产品延伸,而是采用多品牌策略,另外开发了新品牌——茶π。对应东方树叶的产品,推出柠檬红茶、柚子绿茶、西柚茉莉花茶、蜜桃乌龙茶四个产品,并以韩国超人气组合BIGBANG为其形象代言,试图借助BIGBANG青春亮丽的形象,以果茶方式赢得市场认可。

2农夫山泉茶饮产品营销问题分析

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对茶饮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农夫山泉茶饮的主要问题正是在于产品定位与其营销策略之间不够匹配,作为茶饮市场的后来者,农夫山泉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存在问题。(1)东方树叶目标市场过于小众,缺乏消费者基础。作为一款定位为“0卡路里”的健康饮料,东方树叶目标顾客应该是注重健康、喜欢原味茶饮的顾客,所以东方树叶的四款产品都是无糖饮料。这样的差异化营销,有助于东方树叶成功挤入茶饮市场,但是进入市场后,尤其在市场占有率不见起色、产品口碑偏于负面的情况下,营销策略不及时修改,就没有价值了,毕竟这样的目标顾客选择存在先天不足。其一,茶饮市场的主力消费者是包括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他们是喝茶和网评的主力军。虽然他们对“0卡路里”、“健康饮料”的宣传也很在意,但是无糖的口味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既然没有甜味,喝出掺水味、隔夜味、馊茶味等就很正常,所以网络上所评东方树叶是最难喝饮料冠军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二,“0卡路里”、“健康饮料”真正打动的人群其实是中年人,他们对糖敏感,喜欢无糖饮料,但是他们不是茶饮的主力,喝茶的方式是自己带杯,冲泡茶叶,偶尔不方便的时候会选择瓶装茶饮,并且他们对网评兴趣不大,即使他们喜欢也不会在网上帮助东方树叶博得名声。总之,无糖饮料造成的市场结果是爱喝瓶装茶的顾客不喜欢该口味,喜欢该口味的顾客不常喝瓶装茶。(2)东方树叶定价不够准确,终端较为混乱。终端价格合理统一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作为小众产品,东方树叶原本打算提高售价,增加单品利润率,但是这种方式市场结果并不理想。首先,东方树叶定价偏高,3.5~4元的定价和康师傅、统一2.5元左右的瓶装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影响消费者购买。其次,销量上不去,终端就不愿意经销,导致东方树叶铺货率远远低于康师傅和统一,经常出现消费者买不着的情况。最后,终端价格混乱,笔者至少买过四种不同的价格,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也说明东方树叶对渠道的掌控能力较为欠缺。(3)茶π的包装定价与定位不符。BIGBANG的形象代言以及卡通化的包装风格说明茶π试图吸引的目标顾客是学生群体。但是5元一瓶的价格似乎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流果茶——比如康师傅的茉莉果茶3元的价格对比相差太多,这样的定价,大部分学生应该很难接受。此外,茶π的包装确实比较独特,农夫山泉采用较低较胖的瓶装,和其他产品相比,较低的饮料瓶给人感觉似乎份量不足,再以大开口的瓶口,喝起来更快,更容易加深这种误会。作为新推出的品牌——茶π对学生的吸引力缺乏产品份量和价格的支撑,只能依靠BIGBANG的形象代言,整合营销效果不佳,恐怕很难带来预期的市场效果。

3农夫山泉茶饮产品营销策略建议

与非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相比,在充满了糖份、香料及各种添加剂的饮料市场中,“健康纯正”的东方树叶和茶π显得非常抢眼,自成一派。笔者希望农夫茶饮能够通过更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更合理的营销策略,在茶饮市场中能够成为市场主流。对此,笔者给农夫山泉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重新定位东方树叶,以“健康原茶”的形象打动顾客。前文分析,东方树叶的目标顾客过于小众,其广告宣传“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虽然有助于打响东方树叶品牌名称,却难以让顾客产生产品联想,“神奇”二字过于空洞。事实上,当顾客感觉口感不佳的时候,“神奇”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笔者建议应该以“健康原茶”的形象打动顾客,强调产品的实效形象。首先,健康是大众需求,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对健康都日益关心,健康的形象,容易获得最大众的顾客认可。其次,东方树叶的生产方式——原茶浸泡,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原有的属性,属于健康的生产方式,这也是东方树叶与康师傅、统一等主流茶饮差异化的地方。再次,东方树叶作为健康原茶也暗指对手不够健康,如果在宣传中再强调——“请对比包装配料表”、“请对比产品生产工艺”,那对康师傅、统一等企业生产的勾兑茶打击会更明显,甚至可以重新分配市场格局,挤出很大的市场空间。最后,“健康原茶”的东方树叶和“美味果茶”的新品茶π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扩大农夫山泉公司茶饮市场占有率。

(2)丰富产品项目,增加东方树叶低糖款。东方树叶“0卡路里”的宣传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树立了独特形象,却也束缚了企业产品口味,无糖的口味会失去年轻人市场。事实上,年轻人对口感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健康的要求,而健康和口感在茶饮产品上是可以兼有的。建议东方树叶扩大产品项目,增加低糖款,变四款产品为八款产品,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喜欢原味的,选择无糖款;喜欢甜味的,选择低糖款。这样做既可以扩大顾客受众群体,也平息网上口味之争。如果有糖产品影响“0卡路里”的宣传,一则可以采用木糖醇、蜂蜜等代糖,带来甜度的同时并不增加糖份,二则淡化“0卡路里”的宣传,改为上述“健康原茶”宣传,毕竟“健康原茶”内涵更加宽泛。

(3)改变茶π的包装和饮用方式,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群体对茶饮份量较为重视,前文分析茶π的瓶装形状会给人份量不足的感觉,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方面建议农夫山泉增加份量——比如550毫升,实惠一些的产品能更容易赢得顾客青睐。另一方面建议改变茶π的饮用方式,在瓶口增加一根吸管装置,以“吸”而非“喝”的方式来饮用(参见婴幼儿饮水杯设计——吸管直通瓶底,瓶口有一滑板装置,划开滑板吸管竖起,可以饮用,划闭滑板,吸管被压住,饮料密封)。这样的方式虽然增加一点成本,但是至少有三方面优点:其一,符合学生“幼稚”和“耍乖”的心理特点,现在的学生都爱自称为“宝宝”,与众不同,自成一派的喝水方式对“宝宝们”应该很有吸引力。其二,独特的造型和可爱的包装会增加学生们的炫耀感,从而降低对偏高价格的敏感。其三,这样的饮用方式比起大开瓶口,可以减缓喝水速度,从而增加份量感。做出这样的改变,会让茶π的市场定位更清晰,更容易受到学生欢迎。

(4)调整终端定价,拓宽渠道密度。笔者曾经对学生群体做过调查,500毫升左右的瓶装茶,2.5~3元是大众接受的价位。东方树叶和茶π作为有特色的原茶,可以适当调高定价,笔者认为3~4元的终端定价是比较合理的价格,是学生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也是大众茶饮的集中定价区间。建议两种方法:一种是两种产品都定价为3元,与康师傅统一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农夫山泉的产品优势会更明显,渠道铺货更容易,可以带来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缺点是降低了单品利润,如果产量跟不上的话不建议采用。另一种是错开定价,东方树叶为3元或者3.5元,茶π为3.5元或者4元,比对手稍高一些,体现出产品更健康,在保持单品利润的同时也可以适当保留些促销空间。此外,农夫山泉要精耕渠道,拓宽渠道密度,尤其是学校内部及周边超市必须铺货,不能忽视。

(5)通过对比式宣传,增强消费者理解。曾经农夫山泉以“天然水”为卖点,以PH值为比较,在消费者中成功实施差异化营销,树立“健康饮用水”形象,并在饮用水市场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在茶饮市场中,建议农夫山泉以“原茶浸泡”为卖点,以茶多酚值为比较,在消费者中继续实施差异化营销,树立“健康茶饮”形象。可以通过网络挑起营销话题——“不同生产方式对茶饮的影响”、“原茶和勾兑茶的对比”、“茶饮配料表的区别”等,通过对比,增加顾客对茶饮产品的理解,从而树立东方树叶和茶π更健康的形象。宣传首先要注意时机,抓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时机,宣传效果会更好。其次要注意方式,既要能够引起消费者关注,形成有效对比,方式又不能太强势,避免竞争者攻击和消费者反感。最后宣传还要注意渠道,东方树叶和茶π要运用不同的媒体,东方树叶更多地运用电视、新闻类网站等传统媒体,茶π则更多运用年轻人喜欢的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体,通过多渠道宣传形成更有效的广告效果。综上所述,农夫山泉作为饮料市场后来者,面对传统康师傅、统一等强势品牌的竞争,采用差异化策略进入市场是高明的选择,东方树叶、打奶茶、茶π等尽是如此。但是过于强调差异化往往意味着关注小众市场而忽略大众市场,必将阻碍产品进一步发展。所以一旦市场立足成功,树立起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农夫山泉还是应该尽快转变策略,关注大众市场,在大众市场中寻求形象差异化和策略大众化相结合,树立“健康纯正”的独特茶饮形象,采用与大众匹配的营销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争取较好的市场占有率。

作者:叶超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初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内部分地区试办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始,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201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6774658.47万元,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总体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发育程度不足。衡量一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一般为两个,一是,一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GDP的水平;二是商业健康保险支付金额占全部医疗费用支出的比重。201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6774658.47万元,占2010年GDP的0.17%。部分欧盟国家私营医疗保险费占GDP比重在0.14%到5.71%,考虑到国外几乎没有购买公立医疗保障计划经办服务的传统,我国私营医疗保险市场不足。201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为264.0亿元,根据卫生部2010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9603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440.3元。商业健康保险支付金额占全部医疗费用的比重为1.35%。部分OECD国家私营医疗保险支付占总医疗费用支出的比例为2.20%到44.80%,明显高于我国的1.35%。

二是、专业化程度不足。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是疾病风险管理产品,基于疾病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专业化经营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关键措施。截止2010年我国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分别是平安健康、人保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2010年四家公司保费收入分别是:19975.46万元、92896.82万元、17608.94万元、278.95万元占2010年健康险总保费收入6774658.47万元的比重分别为0.29%、13.71%、0.26%、0.004%,四家公司合计占比为14.27%。1999年英国和荷兰的私营医疗保险有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占总保险份额的36%和47.2%,法国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的保险占保险份额的93.3%。

二.影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因素分析

(一)影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外部因素

1.国家对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不明晰

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在多次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但是将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列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同层次。

2.医疗保险市场基础数据缺乏、公共信息不充分以及医疗服务市场不完善

商业健康保险是以疾病风险管理为对象,其业务的开展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居民疾病发病率、疾病类型、各类疾病平均费用、居民疾病总体费用等医疗市场基础数据。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公布这些基础数据、从而导致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基础信息不足,商业健康保险精算的基础缺失。

(二)影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内部因素

1.保险公司简单追求利润,忽视了客户利益和市场培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国私营保险公司简单追求利润,产品设计、保险合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只为短期内获得利润,大量顾客在购买保险产品后获得的收益与预期相差很大。

2.我国健康保险利润水平低,风险大决定了健康保险在保险行业中的相对弱小地位。

我国的商业保险主要包括两部分,即财产险、人身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的一种保险。按照人身保险的本质内容、保险范围和所应付风险而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从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两个方面来看,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属于最小的险种。例如表一所示:1999年到2010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在人身险收入中的比重最高年份为2006年得9.1%,从2006年到2010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在人身险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健康险赔付支出在人身险支出中的比重来看,2005年达到最高点23.6%,各年份比重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显示了健康险偿付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管理专业化水平低

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是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关键,保险业成熟的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大多数都是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仅有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昆仑健康四家专业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而且其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大。

三.完善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策略

(一)政府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基础建设

当前政府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基础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基础数据,例如本地区居民疾病发生率、疾病费用等数据的收集和公开力度。二是,规范商业健康保险运营。目前保险营销中存在诸多不规范情况,保险监管部门严格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准入条件、保险营销人员从业资格、检查规范市场行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拓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范围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是以社会医疗保险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为条件。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就决定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只能提供较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参保者的医药费自付比重仍然会居高不下。商业健康保险应该积极发展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之外的补充医疗保险、大病统筹的再保险。

(三)提高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水平

提高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比重在整个商业健康保险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也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这些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大多仍然按照寿险和财险的经营模式、并未遵从商业健康险的特殊规律,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发展策略、风险评估等都存在较大的系统性误差。二是,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专业化水平。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要在完善精算技术、产品设计开发、专业化人员培训、特别是增强医疗费用控制审核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斌等 新医改框架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策略探讨-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 保险研究 2011年第2期

上一篇网箱养殖

下一篇老爸我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