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例6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职前教师 教学实践能力 观课、议课

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起点。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实践的理论”的学习状态使不少新入职的教师胜任不了职业角色,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忧虑。

为了加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国家教委师范司早于1994年3月就下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从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几方面明确了高等学校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之要求。但是,高师院校那种脱离真实教育情境的静态的、模式化的技能训练模式不可能适应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动态生成之要求。由于教育理论与技能训练之间缺少必需的关联,只会把未来教师训练成被动、机械地执行现成教学方案的操作工。后来,地方高校纷纷“综合化”的态势更加消减了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成了边缘化课程而得不到重视,这种培养模式造就出来的新教师,在面临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情景时,往往因无法用那些“普适性”的教育理论来指导个人的教育实践,他们不得不通过向任教学校的老教师请教或者个人的漫长摸索来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无形中延长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为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有必要针对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认真探讨。

一、实践性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知识。[1]教师真正信奉、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认识的那一部分知识就属于实践性知识。[2]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以及教师的自我教育的知识,等等。有学者提出,教师教育不能只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必须把培养职前教师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的决策与反思的能力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情境性、普适性等特征,因此职前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亲自实践和在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分享来获得。[4]

教学能力与教学实践联系紧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总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并在教学中展现。教学能力就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是教师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能力,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相关能力的发展,所以说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职前教师教学的技能需要在微格及现实教学情境中通过对教学范例的观摩来习得,观课、议课是教师搜集教学信息,了解教、学行为,分析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课堂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场域。高质量的观课、议课,能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观课、议课中,所有参与者,无论是授课者还是观课者,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可以从观课、议课中获得思想启迪,带动教学实践与研究,促进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开展观课、议课研究,对于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观课、议课——走向专业的听课、评课。

在教师教育中也有人尝试将听课、评课这一常规教研活动引进职前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要么互听互评、要么生讲师评,可讲课者始终处于被“解剖”的客体地位。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要求职前教师作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参与到技能训练中来,听课、评课活动中主、客体分离的活动方式正逐渐被“同在共生”的观课、议课形式所取代,观课、议课的研讨形式,让职前教师获得了直接参与研讨对话、共同协商策略、分享反思心得的机会。

1.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从字面理解,听课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突出的是对课堂上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交流的记录,从语言中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观课强调的是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整理课堂教学的信息,包括师生的语言、神情、行动、精神、态度等多方面,以此来感悟、体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评”有比较和判断的意思,评课是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对讲课的质量作判断、下结论。议可以理解为“议论”、“协商”,“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课堂是所有参与者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讲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对教学效果共同诊断的过程。

听课评课重在“评”,对于执教者而言,他提供的教学实例可以让听课者透过现象来评价教学;对于听课者而言,他们往往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认识、评价这节课的效果。观课议课强调“议”,通过“观”来“议”,是全体参与者共同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生活方式。[5]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2

(马龙县王家庄小学云南马龙655100)

【摘要】观课议课是现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在职学习和提高的主要手段。通过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合作、增进情感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中获得教学技能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http://

关键词 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观课议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观课议课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合作性研究

首先,观课议课是教师的在职专业学习。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未完成性、终身性,教师需要在职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观课议课就是教师的一种在职学习,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教师通过参与观课议课,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充分了解和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其次,观课议课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有效合作研究方式。因为观课议课本身就是一种由分工组成的合作体,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观课议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同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后讨论,实质上就是案例分析,整个活动过程具有案例教学的作用。同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就是要通过观课议课活动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助指导,使教师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得到切磋,使教师关注的问题得以进行案例分析,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双方都是抱着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议课活动的不存在考核和评价问题。授课者重视发展与学习,而不是表现,在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课堂能够保持自然性。观课议课者不是以评价者和考核者的身份进行观课议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议课,他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议课,更多地指向提高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上;授课者也会勇于尝试困难的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乐意向观课议课者请教怎样解决自己正在面对的困难,双方都以诚相待,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共同受益,共同提高。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教师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授课教师要与观课议课教师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确定观课主题,共同合作设计教学,提出观课议课的焦点问题。观课议课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等。授课教师面对变化不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在适当调整计划好的教学策略的情况下,演绎教学过程。观课议课教师身临其境,准备充分,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仔细观察,并与计划的教学进行对比、反思,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授课教师通过课后自省,与观课议课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讨论的结果或达成的共识对改进教学和管理具有即时性和情境性,对于指导授课教师当前的教学富有时效性,对于观课议课教师具有教学借鉴作用,这无形中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激励教师重新审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已有经验是建构新能力的固着点,教师总是用已有的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的理论,如果不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和反省,新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被内化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观课议课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

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教室,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每个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间往往缺乏沟通、了解和合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各自为阵,孤芳自赏的境地,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互助。观课议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性活动,它有着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广泛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教师间的距离,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教师间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相互碰撞思想的火花、增强情感的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分享了集体的智慧,学到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实现了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达到了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观课议课能够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观课议课 公开课 课程改革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理念下的观课议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接纳,并且对课堂中的教与学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教师教研活动及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方式之一的听课评课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悄然发生变化。听课、评课已经逐步转变为“观课议课”。

在参加工作以来的这些年里,校级、区、市、级评比课、汇报课、示范课,凡此种种,参加了数十次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均得到了长足提高,下面我就自身的体会谈谈体育与健康的观课议课。

一、观课前需“备好课”

经常在观课时听到有的老师问:这节课上什么?或者课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以后,一些老师行色匆匆地赶来。

我认为作为一名观课者,为了了解授课者的课堂驾驭能力,学习授课者处理教材的独特方法,在观课前即应了解公开课的相关内容,包括所上教材、授课老师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针对授课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到理论依据和支撑。最后需要观课者提前到现场感受授课老师的准备工作,揣摩授课老师的设计思路等。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提出《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说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三点。

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有一段时期,即使是现在仍存在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现象。例如,有的小学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这样的体育教学太注重形式,背离体育学科的性质。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体育知识、技能,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课堂应当抵制拒绝。

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看体育课是不是遵循“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对外来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盲目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了解课标的教学规定,为观课提供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课堂,体育老师心里有没有学生经过培训、学习之后,大家都会说“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主导课堂”。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在观课议课中常见授课者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顾学生实际,不管课堂变化,不讲课堂机智。赶进程、一言堂、秀个人风采比比皆是。所以如何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树立依靠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还需要全面宣传、介绍,路还很长。

二、带着求知的心态去观课评课

无论是哪种课型的公开课课,授课者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甚至是团队或集体的结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观课者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抱着学习和鉴赏的心态观课议课,会更认真地关注授课者的课堂教学,才会有真正收获。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老师主体参与,也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

三、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议课

现在看议课的价值常常大于观课的价值,而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者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认识误区、教学设计水平、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很快提高。我校鼓励体育老师尝试跨栏、定向运动等全新教材,就是考虑让老师们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不断挑战自己,最终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顾明远曾说:“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我认为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议课者不应只盯细微处,而首先寻找课堂中出现的积极因素,推敲教学目标的制定合理与否、教学重难点的达成情况、一节课的框架构成、学生主体的体现、探究教学的尝试等。

“议课”不仅仅是为了对执教者上的一节课进行评判。而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系统反思,探求体育教育方法与策略,达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的目的。

观课者对授课者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起到积累实践经验的作用。当然有些时候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避免让人处于尴尬的处境。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双方的平等对话是交流的前提。有些时候,我发现一些观课者在议课过程中语言犀利、挑刺,甚至有时只是因为主观原因导致没有理解授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意图时,仍固执地挑授课者的错,以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授课者,我认为这都是非常不平等的态度,又回到以前“评课”的老路上,这本身就是议课人自身水平低下的表现,应该杜绝。

四、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观课; 议课; 评课; 方法曾经有人提出“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说法,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理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相悖”,“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钢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因此,我就观课议课的方法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1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比较。“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评课到观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

1.1“听”与“观”。“听”指向声音,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声语言往来,所以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1.2“评”与“议”。“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1.3“观课”与“议课”。

1.3.1观课:首先是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如生物实验课,首先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的全过程、学生提问、课堂纪律情况、实验现象等。

1.3.2议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如讲解、提问、手势表情,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蕴,寄托了一定的教育理想,反映了执教者的教育“前见”,而“意蕴理想、前见、意义”仅靠观察远远不够,需要诠释和理解,需要讨论和对话。这个过程是议的过程,揭示“意蕴、意义”就是议的目标和任务。

1.3.3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其主要活动包括:现象观察、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事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提示教学行为意义、规划课堂改革行动。

1.3.4观议课与听评课:各有各的目标追求、实用场所和范围。观课议课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主体与主角。具有日常性、普遍性,一线教师主体参与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及意义和价值所在。

2观课议课的途径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改进课堂教学需要改进教师,发展课堂需要发展教师,观课议课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1建立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 听课评课——就教师教的行为讨论教的行为,对行为的前后联系很少提示,就事论事,很难实现教师的真正发展和改变。 观课议课一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观课是建立初步联系的过程,而议课是建立深系的过程。

2.2议出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可能和关联,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2.3促进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面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大受限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反思包括:(1)课前反思(2)课中反思(3)课后反思。

一般来说,围绕课堂的反思程序是:首先,教师通过“实践中的反思,(课中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进行“对实践的反思”(课后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成果将成为下一次“为实践反思”,(课前反思)的基础。

3观课议课的基本要求

3.1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1、以学考查教。2、以学改进教。3、观课的焦点

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况,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预设到生成)。议课时由“我认为……”转变为“我注意到……”、“我发现……”等,这是议课的主要话语结构。 4、观课的位置:要到以学论教,需要观课者选取能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活动、精神状态的观察状态的观察位置,也就是要坐在学生中间。

3.2直面问题的策略。

直面问题既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一方面,献课者不要介意暴露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议课的过程是捉“问题虫”的过程,大家都应该主要围绕问题和困惑来展开讨论,而不是仅仅一味肯观议课中不下结论,对事不对人;发展问题,不是发现错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5

第一,规模越来越大

本届展示活动展示的课次是历届最多的。本次展示活动集多次展示活动积累的经验,对展示课的数量、类型做了精心的设计和选择,除了各省推荐、组委会评审选出的优质课外,还展示了组委会指定内容的优质课。另一个方面,是指前来观摩本次展示活动的一线体育教师的人数也创造了五届以来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本次观摩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接近4000人,加上东道主郑州本地的教师,规模空前。

另外,按照优质课的评审办法,各省优质的评审、推荐是基于县、市、省三级的“赛课”、“评优课”活动进行的。因此,就全国而言,间接参与体育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其人数之多,难以统计。

第二,主办单位的准备越来越充分、针对性越来越强

大型活动、会议,必有开幕式,开幕式必有隆重“表演”,这是中国的特色。与以往各届开幕式表演主题不明确及广泛、全面展示当地体育艺术工作成绩的情况不同,本届展示活动围绕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展示郑州市金水区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制度建设、时间安排、内容选择到活动评价,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可效仿,满足了观摩教师的期待。

的确,如何让“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真正落实,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执行的力度有大有小,执行的效果有好有差。郑州金水区经过多年实践,抓住了“时间保证”这个关键环节,确定了所有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制度,解决了各种争议。在此基础上,制定配套措施,保证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等体育活动内容、质量和评价问题。

本届展示活动的开幕式,至少让所有观摩教师记住了金水区教育局推进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三条经验:健全活动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完善评价机制。

第三,主题越来越明晰

与以往展示活动“自然生成”的特点不同,本次展示活动所展示的课体现了组织者明确的引导方向。从第四届展示活动开始,结合体育新课改,主办单位强调了展示活动的主题,具体规定了各地优质体育课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有一部分课直接规定了教学内容。这些措施源自对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源自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了解。

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要贯彻执行2011版的课标。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为2001年实验版新课标实施以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争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全力投入争议。这种情况的恶果之一似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争议,反而忘却了课标本身。

从本届展示活动的展示情况看,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课,都力图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精神,具体执行中,新课标倡导体育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技术技能、要锻炼学生的体能等理念都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

第四,研讨之风越来越浓

与以往纯粹展示活动“让你看”的形式不同,本届展示活动从空间、时间上设计了“研讨”的环节。首先,取消了专家现场点评的传统环节,将点评与研讨专门安排到会议室,由专家、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共同研讨;其次,展示和研讨时间一样,甚至研讨时间超过展示时间;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所选择的“展示课”不一定是最好的课,而是因为它是“值得研讨的课”。

从本届展示活动的情况看,观摩教师的参与程度有极大的提高。有的研讨会场出现了针锋相对、欲罢不能的热烈场面。

本届展示活动研讨涉及到的话题有:新课改在当前情况下的重点目标是什么,体育教学中目标和内容如何处理,体育教师的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哪里,体育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成效。对于展示活动本身,许多体育教师也提出许多建议:优质体育课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可学、可效仿的,优质体育课评审能不能更加公开透明?

第五,执教教师所展示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教学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两年一度的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日益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最高水平的展示舞台,已经形成“品牌”,参与展示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最大“荣誉”,这无形中提高了展示舞台的门槛。

有的体育教师通过层层选拔,过关斩将,最后来到全国展示的舞台,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要在全国展示活动中展示才华,许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反复演练,对体育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分解,克服困难,对场地器材进行积极准备。

为了让本省展示的课能引起关注,保证赛出“地方”水平,各省都组织专家、优秀教师共同为展示课进行“会诊”,帮助教师设计课的流程,传授课堂应变技巧。往往一节展示课背后,有一个5-8人的团队在一起“战斗”。这样的扶持、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促进了执教教师的成长。

第六,展示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一个以“全国优质体育课展示活动”为“顶层”,以省、市、县、校为基本结构的稳定的“表彰”系统,

“获得表彰”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事业发展、职业进步的必要台阶。

事实上,由于活动本身受教育部委托,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部级”的奖项之一,具有国内最高权威。许多体育教师通过参与展示活动而成才、成长,取得了事业的进步,推进了个人生涯发展。许多参与观摩的体育教师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积累了促进职业发展的经验。

在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历经五届的优质课展示,在许多方面还有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能否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解决现有的问题,是优质课展示活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评课与议课偏差

从第四届展示活动开始,主办者已经开始将活动的重点进行方向转变的引导,即将展示课的方向由“评课活动”引导到“研讨活动”的转变。

以往,许多教师特别关注专家对展示课的现场点评。实际上,对于点评专家来说,能否恰当评好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果这节课上得好,点评大多是肯定的语言,因为与原定结果一致,以表扬为主,所以点评平淡;如果这节课上得不好,观众对“一等奖”的课就会产生疑问,因为与原定结果不一致,所以,点评专家左右为难。此情景下,主角俨然是专家。这显然不是展示活动的初衷。

事实上,观摩教师参与活动的目的,一是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所以要看;二是要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课是好课,所以要听。但是,由于课上得好不好是个不确定的情况,对所展示的课为什么是好课有不同观点,所以,他更想发表己的观点,希望“深度”参与。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观摩教师的需求,应该设置更多时间、更多的主题供会议研讨。

事实上,课的展示固然重要,而揭示、解释隐藏在课的背后的思想、策略更重要。

顺便提一句,本次参与展示的课并不是最好的课。为了增强课的“可研讨性”,会议组织者专门选择了一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课。

第二,演示与展示矛盾

许多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好,提前赶到展示学校熟悉场地、熟悉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教学展示进程顺利、教学合理、组织得当、时间把握准确。据了解,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说什么、说哪些话,都做了“逐字逐句”的准备。这种精神当然值得肯定,但是,其负面的后果是,在课堂展示中教师的一部分真正能力被掩盖了,如教师的应变处置能力。如果是面对“高水平”的学生进行“新授课”,则再好的教学手段、再好的组织、再好的教学艺术,也消弭于学生熟练的技术动作中,这样的“新授课”毫无意义。

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我们到底要展示什么?是演练好的课,还是真正的“常态课”?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改变展示方式。有些地方采用的方式是:现场抽教学内容,提前一小时准备,“备学生”也在这一小时之内完成。他们认为,这样的课才能真正展示教师的能力。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从其成长的历程看,一般要经历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逐步练就教学技巧、凝练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教学艺术四个阶段。只有在真实的、复杂的教学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真实水平,所谓“危难之处显身手”。

第三,教与学的失衡

体育课教学,从一开始到结束,目标指向都是学生,考察体育课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一节优质课如果离开了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其客观性就会打折扣。

从历届优质课展示活动的组织情况看,评课也好、展示也好,重点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上,比如,课的设计是否符合指导思想,教学示范是否标准,讲解是否科学,组织是否合理等等,而对学生的学习、练习、表现等等缺乏必要的重视,更缺乏“基于数字的客观评价”。

当然,在一节课上,要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身”与“心”的偏废

从新世纪开始的课改,其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课标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列入教学目标的五大领域之中。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于是,从2001年开始,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课型大量涌入课堂,使得体育教学呈现一股清新之风,活跃了课堂,丰富了教学,是应该肯定的改革方向。令人遗憾的是,在本次展示活动中,直接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有关的课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沟通 教学行为 有效性 反馈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主要包括: 首先是观课前教师间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目的在于了解授课教师的主旨,并就观课议课的内容和形式达成一致,以便获得议课共鸣。根据观课的内容和目的,观课者要做好观课准备,然后进行课堂观察。在观课活动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议课内容上,围绕其主题内容尽可能地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梳理学生行为、效果、互动、关系推测和意见等相关内容。最后是课后议课。参与者平等交流与对话,描述课堂中的种种现象,判断师生的行为效果,探寻教育理念,提出改进措施或方案,制定出行动规划,特别是参与者要深刻反省观课议课活动的内容,收获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可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课题内容深入学习。我认为教师在观课议课过程中主要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授课前进行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意义的研讨,注重强调对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与追求、教学个性特色的尊重和理解。授课教师应就自己本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理论依据、新授内容的导入、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分组讨论问题设计等都应向观课教师进行陈叙与说明,并就自己着重研究的层面想法或建议提请观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反之,观课者也可以就自己需要明白的内容或环节向授课者进行咨询。这样可以使整个观课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议课时的主题内容更加明确和突出,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一节时,预设一个实例:如何测量一个池塘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经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直到最后,学生用自己探究出来的中位线定理可迎刃而解,前后呼应,更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授课教师应听取观课教师的反馈建议

有效观课议课是为了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与学的行为、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注重授课的实效性。在教师研讨过程中,教师应反省和修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案设计,调整教学行为,以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与提高。

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观众”,而也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或帮助者。除了对课堂设计、管理、互动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外,观课教师还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否行得通,从而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筛选和优化,追求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与教学环节的优化。

三、有效观课议课与教师课堂教学

在观课议课时,教师高度集中精力,注意每一个有意义的教学细节,并且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借鉴,该怎样吸收和改造。在观课议课时,观课教师始终保持“假如我上这节课”的观念,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和思想使观课者不做“观众”,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使观察和研讨本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本节课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一方面是要让观课教师教,自己不会手忙脚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观课教师在议课时空谈大道理,真正使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四、认真体会议课,使其指导教学实践

议课的过程既是参与者参与反思、获得经验的过程,又是由此促进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批判反思,使之逐步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观课议课之后,我们要及时通过反思记录和写教学叙事等形式,把自己的认识和收获记录下来,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五、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指导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检查和反省自己,改进和完善自己。课是普通的课,教师针对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行为,也应对这些行为和教学理念进行评价和反思,更注重强调透过行为深思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明确了观课议课的目的和内涵,按照科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创新与研究课堂,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 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 佐藤学,李季湄.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上一篇埃斯内尔

下一篇土建施工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