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课件范例6篇

等比数列课件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1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多功能产品,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和投影幕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传统的多媒体只能通过投影仪将教师预先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中的大量教学资源显示出来,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无法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随意编辑和更改,使得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学课件的预设内容按部就班,而且板书只能在普通的黑板上书写,使得教学过程相对死板。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处理和显示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白板上随意书写或绘制图形,进行标注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调整教学资源的时候,也可以调用学科素材库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编辑。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控制功能增进了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更易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兼具录屏功能,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在白板上进行的操作动态记录保存,有助于教师教学后的反思,还可以当作学生课后复习的视频资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众多品牌中的一种,将其应用在技校数学教学实际中并不是单纯地将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简单叠加,而是根据技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技校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以“导授―启发―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让技校数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教学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类比与转化,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由特殊到一般从而生成公式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过程,使学生体会团体合作的愉悦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措施:本节课在设计上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以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原则,通过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环环相扣的探究、生成、应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公式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院14模具设计B班的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学习上喜欢偷懒,也不够细致。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类似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就接下来的内容展开思考。但是,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比较陌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对于一个求和问题为什么要通过作差来实现。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我通过逐步地引导,启发大家从解方程的角度来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来,这就让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历程,从而逐步培养他们“会观察、会类比、会归纳、会应用”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教学内容】

《你好,百万富翁》的故事。

问题一:韦伯按照合同一共要支付给杰米多少钱?

问题二:杰米按照合同需要返回给韦伯多少钱?

【活动设计】

1.在白板课件中插入Flash,播放该故事,并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

2.用白板的互动工具模板设置随机点名器。

【活动目标】

以一个小故事创设情境,用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通过悬念的设置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并使用点名器让课堂更有趣。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插入Flash的功能,该功能的好处是一旦将Flash插入课件,将不必担心它在其他电脑上无法打开的问题,不需要将Flash文件与课件打包移动。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使两个问题都集中在一个页面中,方便教师在需要时使用它们,又不影响Flash的播放。

3.通过点名器的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列的印象。

4.利用白板的链接功能,通过单击对象链接到其他页面。

二、互动探究

【教学内容】

帮杰米算算这笔荒唐的交易。引导学生将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前30项和的数学问题。即计算S30=1+2+4+8+…+229。

引导一: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上式改写成为:S30=1+21+22+23+…+229(1)

引导二: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给(1)式稍作变化生成第二个式子,怎么变呢?不妨给(1)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请大家探讨。

小结:共同分析,教师提出“错位相减法”。

【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将求和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改写并记为式子(1);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构造式子(2),从而求出S30。

3.学生讨论得到一定的结果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小结。

4.设置隐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错位相减法”的核心。

【活动目标】

通过“帮杰米算这笔荒唐的交易”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探究以及最后的分析小结过程中,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学生了解“错位相减法”的实质,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把类比和解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贯彻其中。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白板中的表格、图片对象的排序功能实现遮罩的目的,在教师引导成功之后适时显示结果。

2.应用白板对对象的无限克隆功能,设计数字工具和符号工具,方便师生互动合作时取用。

3.利用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显示该环节的关键内容。

4.应用白板的Smart记录器功能将本页的活动内容加以录制,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三、联想生成

【教学内容】

通过上述特例的解决,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项和Sn?

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讲解他的求解过程。

问题一:1-q与Sn是乘积的关系,求解Sn时,可以直接将其移项吗?

问题二:如何将Sn用a1,an,q表示?

问题三:当q=1时,如何表示Sn?

小结分析:教师在提问后总结公式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应用打好基础。

【活动设计】

1.布置任务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借助“错位相减法”分组讨论一个一般的等比数列an如何求前n项和Sn。

2.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讲解他的求解过程,并用白板进行记录。

3.教师在公式生成之后通过拖拽隐藏问题适时提问,让学生在分析回答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教师在小结分析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公式中的各个量,为应用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通过引导,使学生归纳、研究、讨论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三个适当的问题,突出公式当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请学生上白板展示讲解,实现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能从学生的讲解中感受大家的思维过程,在座的学生也能从同伴的讲解中获得更加贴近自己思维的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教师的适时小结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新公式,为公式的应用做好了准备。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白板的对象动画功能,突出这一小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2.利用白板中图片对象的排序功能实现遮罩的目的。

3.应用白板图库中的已有背景,添加大格写字纸的背景,方便学生在白板上演示时进行书写。

4.利用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设置隐藏问题。

5.应用白板的魔术笔功能,在小结分析时用以凸显重点、要点。

6.应用白板的Smart记录器功能将本页的活动内容加以记录,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四、强化演练

【教学内容】

请学生分小组通过小游戏选择完成题目,获得相应的平时加分。

青蛙题:1.写出等比数列1,-3,9,-27,…的前n项和公式,并求出它们前8项的和。(2分)

猫咪题:2.已知等比数列■,■,■,■,…,求它的前多少项和为■?(4分)

小狗题:3.已知等比数列an中q=2,S4=1,求S8。(3分)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纸,以图片形式插入白板进行讲评。

【活动设计】

预先下发课堂中需要使用到的练习纸,将学生分组,通过小游戏,每组完成各自选择的题目,要求解题步骤规范,小组成员都获得相应的加分。教师收集每组的练习纸,通过拍照,利用互联网上传白板展示,现场批改,从而完善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活动目标】

通过分组游戏抽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并给予相应的加分,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在分组完成、比较、上交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同伴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向优秀的同学看齐。教师收集结果完成讲评更进一步强调了公式的应用,规范了解题的步骤,从而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工具模板里面的亮片转盘选择工具设计分组选题游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2.借助网络上传学生练习到电脑,通过白板展示,利用白板中的各种笔的功能,恰当地批改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交流与互动的乐趣。

五、例题讲解

【教学内容】

例: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各项和为■,求数列的公比,并判断数列是由几项组成的?

【活动设计】

该环节设计了一个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典型例题。

【活动目标】

该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教师完成解题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在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灵活选择公式,进行细致运算的必要性,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并强化了他们的运算技能。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罩功能,一步步显示解题步骤,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关键运算步骤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计算,强化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六、小结归纳

【教学内容】

一个方法:错位相减法。

二个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三个公式:Sn=■,q≠1 Sn=■,q≠1 Sn=na1,q=1

【活动设计】

从课件的第一页开始师生共同回顾,将本节课中大家认为重要的内容拖动到新的页面,形成小结。

【活动目标】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巩固本节课的数学方法和公式。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不同页面中的对象都可以进行组合和拖动,并且可以拖动到其他页面的功能,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七、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1.观看课堂白板录屏视频,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完成《课课达标》48页第八节,其中解答题3选做。

3.借助互联网搜集整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与错位相减法进行对比,谈谈你的心得。

【活动设计】

布置作业。

【活动目标】

通过先复习后作业的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布置课后新任务,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的对象动画功能显示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将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与使用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当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程。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对象的放大,缩小,任意拖拽,魔术笔等功能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集中在同一个页面中,并且通过页面扩展,教学过程均可以保留下来,有利于学生回看巩固。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需要擦除,PPT演示需要不断翻页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部分功能对于技校数学课堂而言,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顺畅,便于教师环环相扣地设问以及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

其次,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中丰富的互动工具模板的应用,可以增加技校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紧张的思考练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和调剂,既活跃了课堂,又能有效地辅助教师突出课程的重难点。

第三,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独特的白板记录功能可以将白板上的活动记录下来,生成视频文件,这有助于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发放给学生用于课后的复习巩固,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的。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2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软件;球物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67-0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性质的推导和证明繁琐,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这类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以《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为基础。但是地球物理学科的学生不能够像电子、通信学科的学生那样系统地学习与《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基础课程,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由于课时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的限制,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推动物探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也在地球物理专业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笔者作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结合地球物理专业的特点,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建设硬件平台来强化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采样等基础概念。另外,教材中涉及的很多概念,如频谱分析和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也是构成物探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因此,在本校地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基于matlab的教学软件,鼓励学生通过程序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概念,如:实现典型序列,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器的性能比较,以及结合本专业的地震正演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一步了解数字信号处理中相关的抽象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不仅了解相关的概念知识,而且进一步深化课程与地球物理专业之间的联系,实现地球物理学科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目的。

二、教学软件的基本框架

本软件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如图1),分别为:典型序列,FFT应用,地震正演应用,滤波器性能,相位差监测以及听音辩数。当然这六个部分是整个软件的框架,具体功能的实现需要学生通过matlab的GUI来进一步的实现。运行到主页面时,通过鼠标点击相关的实验部分,完成相关功能,每个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其中,典型序列的表示及特征分析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组合菜单栏、应用按钮、退出按钮,组合菜单栏包括单位取样选项、单位阶跃选项、矩形序列选项等。FFT应用模块包括题目要求、过渡点个数选择按钮和画图按钮、过渡点取值滑动栏和复位按钮、滤波效果画图按钮、补零影响画图按钮、退出按钮。地震正演应用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检波器个数输入栏、采样间隔输入栏、V0速度输入栏、V1速度输入栏、V2速度输入栏、V3速度输入栏、运行按钮、退出按钮。滤波器性能模块包括图形显示窗口、F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I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退出按钮。其中,F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包括频率采样法、窗口法、最大最近法等子菜单。I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双线性变化法等子菜单。相位差检测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仿真信号真实信号按钮、强信号真实信号按钮、弱信号真实信号按钮、退出按钮。听音辨数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听音变数组合菜单栏。听音变数组合菜单栏包括打开按钮、分析按钮、辨别按钮、辨别结果显示栏、运行状态显示栏、退出按钮。

三、软件的使用及功能

此软件是本校地物学生数字信号处理上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实验之前,每一学生得到一份最基本的软件框架,学生以个人的形式完成其所需的各种功能,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能除了相关的matlab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matlab GUI的相关知识,我们通过实习指导书的附录补充以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如怎样进入GUI界面,如何页面进行设计,以及如何将所需按钮和相应程序进行链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演示自己所编写的程序以达到上机要求。所有实验中,前四个实验是基本的教学实验,后面两个实验是学生兴趣实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下面主要介绍前四个实验。

(一)典型序列的表示及特征分析

当鼠标在主页面选中典型序列选项,关闭主页面,形成一个新的名为“典型序列”的页面(图2),在此页面中,建立一个单选按钮组(button group),分别代表单位取样,单位阶跃,矩形序列,单边指数,正弦序列。选择序列后点击应用,则出现相应的序列形态。如图:

(二)FFT应用

所要实现的相关功能有:①依据题目在选择过渡点数的同时,求得相应的传递函数,画出相应的频率响应曲线,改变过渡点取值,得到最佳值的经验数据。②在过渡点数为1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函数的频谱进行滤波效果的比较。③用图示说明,对于序列做不同点数的FFT,幅度谱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后端补零对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影响。

(三)地震正演应用

假设有一个三层界面的地质模型,输入检波器个数,采样间隔,以及相关的地质参数,如层速度利用matlab中的褶积公式,来最终形成一个地震正演波形图(图4),其中假设的采样点数为2048。

(四)滤波器性能比较

此部分需要完成通过IIR和FIR进行滤波器设计的比较(图5),其中,IIR方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FIR中包括频率采样法、窗口法和最大最小比较法。图形的显示应该包括原信号、加入噪声后的频谱、滤波器的频谱、滤波后的信号和滤除的干扰波的频谱等。

四、结论

本软件贯穿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软件所需功能的各种实现。不仅使课堂效果更加的生动,也能通过在动手编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相关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学生先从最简单的序列的实现入手,通过序列的实现了解各种序列的特性。在FFT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事先编好的程序让学生理解FFT的滤波作用,以及不同点数,不同过滤点数对于FFT的影响。通过地震正演,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正演图形的形成。滤波器性能分析和比较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滤波器不同设计方法的特点以及设计实现的步骤。之后的各种功能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能力的一种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号处理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掌握其基本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卜凡亮,赵守国,王锁柱.“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探索[J].成都: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1(2).

[2]薛昀,韩桂明,梁桂英,马姝靓,周斌,韩传久.“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

[3]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晶,彭苏萍,朱国维,等.地球物理专业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1).

[5]郑晶,邹冠贵,姜.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34).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3

生物信息学主要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等学科构成,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生物数据的收集、存档、显示和分析,体外预测、模拟基因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的遗传基因图谱进行分析处理,对大量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进化地位等。从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其涉及的内容中可以明确生物信息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好地把握该课程。

1.高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

生物信息学将数学和统计学作为主要的计算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统计方法、动态规划方法、数据挖掘等方面。此外还包括隐马尔科夫链模型(HMM)在序列识别上的应用,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最优理论,DNA超螺旋结构的拓扑学,遗传密码和DNA序列的对称性方面的群论等。因此,在生物信息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数学及统计学的计算方法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牛顿迭代法、线性方程回归分析、矩阵求拟、最小二乘法等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从而对基因和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进化分析和绘制遗传图谱等。

2.生物科学基础

生物信息学包含的生物类学科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生物技术等应用学科。根据其课程特点,学生在学习生物信息学课程前需要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基本生物学课程,对于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启动子、非编码区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同时需要对一些重要的生物学数据库有一定的了解,如美国基因数据库(GeneBank)、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数据库(Embl)和日本核酸数据库(DDBJ)等。此外,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生物学数据库查找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基因及蛋白质结构模型,能够读懂数据库中基因和蛋白质的信息注释,能够计算蛋白质序列的分子量和等电点,能够为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能够对特定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等。

3.计算机科学基础

计算机是生物信息学的主要辅助工具,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物系统的过程需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生物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主要包括对数据信息进行搜索(收集和筛选)、处理(编辑、整理、管理和显示)及利用(计算、模拟)。所以,学生在学习生物信息学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如BLAST和FASTA序列比对分析软件,Oligo和Primer引物设计软件,VectorNTI、DNASTAR、DNASIS等综合分析软件。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语言,如正则表达式、Unixshell脚本语言和Perl语言。利用生物信息学在处理和分析海量生物数据的过程中,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需要配合处理分析软件的运行,因此要求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Unix和Linux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需要大量的操作命令进行输入执行过程,对于经常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跨越的障碍。

二、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生物信息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狭窄,通常是介绍性、科普性的课程,甚至作为公选课程。少数高校开展生物信息学的实践课程教学,但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和专业相适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开放性实验更无从谈起。

1.教学模式固定单一

生物信息学在内容层面涵盖诸多学科领域,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把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这导致教师需要将大多数课程内容压缩到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灌输大量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质量。再者,大多数高校仅开展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过程,造成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脱节,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难以深入理解和吸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后续的工作和学习中,最终未能体现出该门课程的价值。

2.教师专业背景薄弱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背景。然而,目前从事生物信息学教学的教师即便具备深厚的生物学背景,但是多数教师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较为薄弱,并不具备完整的生物信息学知识体系,对生物信息学发展趋势也了解不多。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院系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仅在教学中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在课程考查方式上通过小论文、综述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无法实现该课程大纲的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对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无从谈起。

3.实践教学薄弱,专业教材缺乏

生物信息学实践课需要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学习NCBI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序列比对分析软件的应用、蛋白质空间结构图视软件的应用、序列拼接软件的应用等。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或者为零,学生对于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学习仅仅通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描述进行理解和掌握,这导致学生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在实践课中进行验证或操作,严重影响了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质量,也偏离了教学大纲中强调的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另外,目前还没有适用于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材。国内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多为国外教材的影印版或者中文翻译版本,这些教材偏重介绍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少,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相关知识才能接受和使用这些教材。因此,部分高校在生物信息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自家编写的简化教材,从而造成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大纲混乱等情况。

4.实践课程经费不足,实践教学环境落后

当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研究,积极开展各种生物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培养大量生物信息学人才,为整个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及其相关产业创新(主要是医药和农业)提供指导和支撑。国内对生物信息学的关注和认识起步较晚,其发展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国家和高校对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科研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生物信息学的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生物科学专业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实训室,配套软件也相对匮乏,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

三、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1.修改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编写适用的实践教材

根据当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方向,制定和修改理论教学大纲,除了引物设计、基因和蛋白质序列比对、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等基本内容外,还需添加系统进化树分析、聚类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谱图等较为综合的内容。另外,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充实实践教学内容,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适当提供科研环境,鼓励开展开放性实验。目前国内并没有系统的、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实践教材,因此针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方向的特点,联合多学科领域(数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编写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实践教材,在制定、修改实践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多设实例和相关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更多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2.紧密联系科研、基于实践问题开展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把生物信息学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在紧密联系科研的过程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PBL)方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训练学生把所学的生物信息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各种生物科学领域的科研活动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发展。例如,在生物信息学实践教学中多加入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经典实例,鼓励学生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利用自己熟悉的、合适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相关知识开展课题研究。此外,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足,不断的完善生物信息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大纲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多学科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生物信息学属交叉学科,包含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使生物信息学教学达到教学的目标,该课程教学需要采用多学科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学科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联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物信息学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基础性、铺垫性教学。比如,在高等数学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信息学的需求,适当增加数学建模、统计方法、动态规划方法、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基础内容,同时,开设实例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隐马尔科夫链模型,牛顿迭代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的应用原理和规则;在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信息学涉及的引物设计、序列比对分析、基因及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等方面开展相应的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信息学原理及软件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生物信息学的需求,开设正则表达式、Perl语言、R语言等课程学习,以及增加Linux和Unix操作系统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生物信息学前打好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生物信息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开设时间和顺序需要有一定的探索和评估,对于开设该课程的时间把握是开展多学科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过早开设生物信息学则会导致学生在不具备相应学科基础的条件下跨越式的接触生物信息学,无法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过晚开设则会使学生学习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后,由于课程衔接不紧,导致在学习生物信息学时出现理解滞后和无法适应的现象。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使生物信息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有很好的衔接和过渡,以确保和提高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实践

1.引言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认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提高人们将社会构想转变为现实的能力的主要力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基本目标是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并从中受益,学习到可持续未来和实现社会积极转变所需要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目标。

2.面临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育关注学生能学习到可持续未来和实现社会积极转变所需要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体系又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高中数学哪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哪些内容能让学生关注环境、关注地球资源?教师只有将这些思考清楚,才能组织合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3.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目前更多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方法总结,教学模式上多以启发传授为主,自主探究范围有限,在此情况下,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复习课、习题课、部分新授课,采用自主探究方式更为有效。将自主探究的时间拉长:课前预习、课上讨论、总结、课后反思,也只能是部分课型选用,否则,只能加重学生负担,为探究而探究,既浪费学生宝贵时间,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同时也不能一味摒弃启发式教学模式,毕竟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经典之笔,堪称教育思想的国宝,经过千年实践,它的作用有目共睹。所以,启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最终目标,以往的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类比猜想、对比观察、化归分析、思维顿悟等等。在这些方法中,从已有问题出发,通过类比猜想、对比观察,主动改变条件、结论,就能发现并提出新的有效问题。所以,数学学科“变式”教学是我们应继承并发扬的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变”蕴含在问题的条件中:代数式的结构,数字的不同范围,字母使用类型等:蕴含在结论中:等量关系是否可变为不等量关系?特值结论是否可推广到一般?蕴含在条件与结论的互化中。

4.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实践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置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自主回顾递推关系的概念,并在已见过的求数列通项问题中找出八个习题,总结求解方法,归纳递推关系类型。进行第一次的独立理性思考,使复习内容前置,学生有足够时间思考,为课堂进一步理性思考提供保证。

课堂中,根据学生预习作业,提出引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在系数、常数项改变的条件下,递推关系式可能的变化类型,使学生在第二次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并通过学生自编新题,相互考查的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受获取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寻找式予结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的常用思路与方法:在分析、探究数列递推关系的变化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归纳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中,进一步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进而总结归纳出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通过设计课后探究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递推关系式可能的其它变型,进一步总结此类问题的类型及方法。本节课围绕问题思变与解决,使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都能充分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提高。课题为《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究》—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

4.1 教材分析

求通项公式是数列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常用方法.递推关系式结构多样,由其求通项公式方法灵活多变.教材将递推关系放在数列概念之后,等差、等比数列之前,由于知识、方法储备不够,学生对这节内容掌握仅停留在观察、猜想层面上,与其在数列一章中的要求、地位不符,因此,本章结束后,有必要专门补此节内容,使学生能从内在联系上,认识不同递推关系式,并在变换条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体探索,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概念,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在探究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理性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寻找式子结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的常用思路与方法;在分析、探究数列递推关系的变化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归纳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中,进一步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师生、生生合作,提高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发现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掌握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4.3 指导问题探究举例

问题1: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理解递推关系的概念;

问题2:整理至少八个由递推关系

完成学案问题探究1:按所给问题的递推关系式结构,将其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与理由

问题探究2:思考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完成学案问题探究2。

5.结语

通过变式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创新性,充分体现尊重科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价值观。通过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增强独立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飞虎.化学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育[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5)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5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课堂语言定量分析软件,它是以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设计的。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作简要的介绍。

1.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1)描述师生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弗兰德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语言互动行为分为10个类别,如表1所示。其中第1至第7类为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第9类为学生对老师说话的情形,此外,弗兰德把安静或混乱称为静止状态,列为第10类。(2)观察和记录编码方式观察和记录编码,弗兰德主要采用定时采样的办法:研究者依照表1的分类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每隔3秒钟把最能描述其种类的编码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为了方便,一般用“0”表示“10”。(3)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有矩阵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时间线标记法3种,一般都采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功能更为强大,操作也更为简单。运行软件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界面。为了输入方便,我们一般采用“Excel资料汇入”的方式。只要将课堂上记录的编码按先后顺序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之后选择“Excel资料汇入”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导入的数据就会出现在“请选择档案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列表中的此文件名,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时间线标记”和“矩阵及比率分析”等资料处理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矩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使用进行介绍。

二、分析实例

我们先对表1没有涉及的语言编码作如下界定: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相当于教师“讲解”,记作5;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安静相当于学生受教师驱动为“答问”作准备,记作8;学生因没有听懂或听清教师的语言而出现的安静记作0。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身体语言也归为相应的语言类别: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微笑等同于“接纳”,记为1;点头或鼓掌等同于“表扬或鼓励”,记为2;不考虑课堂结束阶段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我们记录了Y老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堂教学的有效编码834个,利用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矩阵和比率。

1.矩阵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先对图2矩阵中单元格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作简单介绍。例如:记录课堂中某时段师生语言行为的代码依次为6、0、5、1、4、8、8、2、3、6,相邻两个代码所表示的语言行为间隔3秒,这10个代码产生9个间隔,分别用序对表示为(6,0)、(0,5)、(5,1)、(1,4)、(4,8)、(8,8)、(8,2)、(2,3)、(3,6)。一般地,N个代码就可以得到N-1个序对,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行的序号(序号与编码类别对应,下同),后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列的序号。(6,0)就表示由10类语言行为构成的10×10阶矩阵的第6行第10列单元格,同一序对每出现一次计数1。将全部序对分别计数,就形成了弗兰德迁移矩阵。矩阵中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同一“连续课堂语言行为”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的矩阵中(4,8)的频次66,表示这堂课记录的“从‘教师提问’到‘学生答问’”的行为共出现66次。矩阵主对角线(左上到右下)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这是因为行、列所表示的语言行为同序,意味着此一序号的语言行为超过3秒,即表明教师或学生在持续地做某事。如,图2中(5,5)稳态格中的数字200表示记录“教师持续讲授”的行为200次,约10分钟;(10,10)稳态格中的数字3则表示记录无意义的语言行为3次。迁移矩阵的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叫做“积极整合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融洽行为的频次;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隔阂的频次,该区域各单元格频次较少,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比较融洽。通过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由(4,4)、(4,8)、(8,4)、(8,8)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由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4,4)、(5,5)这两个稳态格和(8,8)、(9,9)这两个稳态格的数据总数较为接近,说明教师持续讲解和学生持续回答的时间相当,反映了学生与教师的问答是积极的;另外通过分析“积极整合格”与“缺陷格”等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在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存在以训练型提问为主的情况,创新型提问尚需加强。

2.比率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对相应的比率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为便于表达,本文将图2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单元格上的频次用Cell(i,j)表示,第i行所有频次的和称为Row(i)=∑10j=1cell(i,j),第j列所有频次的和称为Col(j)=∑10j=1cell(i,j),用Total表示矩阵全部单元格中频次的和,Total=∑10i=1∑10j=1cell(i,j)。各项比率的意义如表2所示。表中“常模”是弗兰德等人多次研究后得出的。通过将图2中的变量分析结果与上表中的常模进行综合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重视语言讲授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倾向于间接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学生;倾向于对学生的回答施加积极强化,即对学生的回答表扬和肯定远比批评多;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反应;能够较多地以问题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着提问只停留在教材内容上的情况,缺少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这是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之处。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6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61-02

当前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存储、分类、检索和分析等方面,所以目前生物信息学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将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应用于生物大分子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类、检索与分析,以达到理解这些生物大分子信息的生物学意义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人们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和上机操作部分,主要特点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并举。在生物信息学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侧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生物信息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在理论教学、上机实践操作及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信息学课程涉及的新技术较多,接触的因特网也多为英文页面,多数学生因而存在畏难情绪。对于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英文较差的学生,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鼓励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由少到多地浏览英文网站,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生物信息学英文词汇,从而增强了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通过对英文网站的不断浏览,英文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随着学生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理论课讲解过程中,由少到多地逐步加大了英文教学的比例。总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学好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双基训练

本课程首先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历史发展和概况,然后顺序介绍生物数据库分类、序列相似性比较、数据库搜索、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基因组学与基因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基本知识,以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启发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解决生物信息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生物信息学涉及的算法多数都较为枯燥,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于分析方法的讲解和应用。如在讲授双序列比对动态规划算法Needleman-Wunsch全局比对和Smith-Waterman局部比对及分子系统发育树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非加权算术平均组队法)等算法时,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板书演算实例、互动式“提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同时布置课后计算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上交,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而促进学生巩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三、双语多媒体教学

为了适应生物信息学知识全球化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最新的生物信息学知识,我们制订了生物信息学课程双语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一阶段,以汉语讲授为主,英语渗透,中文教材为主,相关英文文献为辅;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即汉英整合,不分主次,PPT课件和Flas采用英文版本;最终的目标是第3阶段,即选用英文教材,制作英文版本的PPT教学课件,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淘汰传统的中文教学。

在讲解数据库查询和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s)分析、Bankit在线序列提交和Sequin离线序列提交及DNASTAR、DNAMAN、MEGA等软件包使用方法时,改变以往静态演示的旧有模式,应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文件,将操作步骤和鼠标的移动轨迹、点击抓取下来,以便让学生直观地观看课件。通过现场操作核酸序列的查询、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的显示、限制性酶切图谱绘制、PCR引物设计、序列组装重叠群(contig)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构建等分析,应用多媒体设备将整个操作过程动态地逐一展示,直至最终完成整个过程,使学生得到了直观体验,加深了印象,从而更加容易掌握这些实践操作。

四、加强上机操作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验证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安排了多个验证性、设计性上机实践操作。《NCBI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让学生熟悉GenBank核酸序列的格式、主要字段的含义、序列下载的方法,并掌握Entrez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BLAST数据库搜索》让学生掌握BLAST数据库搜索的分析方法;《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进化分析》让学生掌握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 analysis)和Clastalx等软件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和步骤;《DNAMAN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DNA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及PCR引物设计等基本操作方法;最后一次实践上机课安排《核酸、蛋白序列的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让同学们随机组成两人一组的研究小组,自选感兴趣的基因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该基因的20条核酸序列及蛋白序列,分析其中1条核酸序列的碱基组成比例,反向互补序列、编码的RNA序列及蛋白序列,分析其中1条蛋白序列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分子量、疏水性、等电点、亚细胞定位等物理、化学特性;同时基于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

五、网络教学资源

生物信息学对于网络工具高度依赖,由于受学时限制,课堂教学的内容非常有限。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我们应用屏幕录像软件开发了上机实践操作演示等教学资源;提供了课件供学生在网络上下载使用,该课件覆盖了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的动画演示等信息;另外还提供了DNASTAR、DNAMAN、MEGA、BIOEDIT等软件安装程序及使用手册,相关英文参考文献等,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自学空间。

六、科研教学相长

本课程由具有生物信息学或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承担,每位授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均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积极融合个人的科研工作经验和成果,丰富了教学内容。如在讲授Bankit在线序列提交及Sequin离线提交序列时,我们以提交至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肉桂醇脱氢酶(JQ598683)、过氧化氢酶(JQ598684)、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JQ598685)、肉桂酸-4-羟化酶(JQ598686)为例;在讲授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预测时,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CC氧化酶(FJ855434)和ACC合成酶(FJ769773)为例。通过把科研思路带入教学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此外,教学实践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生物信息学和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为科研提供新思路。

七、考试方式改革

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中结合平时书面作业、递交上机操作练习和考试三方面情况,综合评定。平时布置3次思考题目,以书面形式上交,占考核成绩的20%;上机实践操作的习题以电子版发送到教师的E-mail邮箱中,占考核成绩的30%;课程结束后给学生1周的时间复习,而后在计算机上答题,包括基础知识部分和上机操作部分,占考核成绩的50%。经过综合评定,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采用这种考试方式后,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必花大量工夫去死记硬背,而把重点放在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课堂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双语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授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操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科研成果结合于教学过程中,结合考试方式改革与探索,大大提高了“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及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葛威,鲍大鹏,董战峰,等.Visual BASIC编程在核酸序列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初探[J].生物信息学,2004,(4):43-46.

上一篇荡秋千

下一篇席慕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