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结尾范例6篇

信件结尾

信件结尾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结尾;艺术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头难起,尾难落。”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这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见对于一堂信息技术课而言,一节课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结尾。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余音绕梁结尾和创设情境的导入一样的重要,它应成为每堂信息技术课的追求。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一点肤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总结归纳式

总结归纳式就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在一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般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结尾方式。总结归纳式结尾,可使学生明确一节所学的重点,通过总结可促使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掌握知识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以及知识的结构框架,使学生从整体把握整节课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了解本质,便于记忆。总结归纳的方法可以教师总结归纳,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归纳一般通过电脑幻灯片或板书设计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学生总结归纳可让学生写出本课知识框架,列出所学的知识点,并勾勒出本课知识体系。我在教学中更注重后者。

例如:我在讲解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电子邮件的工作奥秘这节课时,通过学生收发电子邮件来学习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小结,学生通过口述和画图的形式描述了邮件的工作原理,并在描述中说出了两个邮件协议的功能和作用。学生在上机实践后,更清楚了邮件的收发机制,通过自己的总结,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作品评价式

新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多为动手操作课,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因此作品评价也是很好的课堂结尾方式。能够让学生运用教师提出的一些注意点客观公正地欣赏和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另外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我在讲解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图片处理这节课结尾前,教师观察学生上交作品,有意选择4~5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投影上欣赏,先让学生自评,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和优缺点等,然后其他学生点评,学生会很直接的评价出作品是美观的,还是单调无味的,通过几幅作品对比,学生会发现图片大小、图片截取、图片颜色亮度对比度调整、滤镜使用等知识点的重要性。

三、悬疑式结尾

知识因疑而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悬疑式结尾方式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为此,教师巧妙地在本章、本书等衔接地方设疑,可以启发学生,制造悬念,将知识点巧妙地衔接起来,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如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所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末尽时戛然而止。”以此来强化记忆的最佳印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期待着“下回分解”的想法。作为新课程下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设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例如:本学期浙教版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首先讲解的是第一章和第四章,然后讲解的是第三章VB建立应用程序这节,经过了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感觉算法比较枯燥。在第四章课程结束前,发给学生几个精美的VB制作的软件,如守护泡泡大作战、连连看等,学生马上就可融入其中,兴趣极高,这些软件都是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来的,学生很是惊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把学生的兴奋点再一次吸引过来。

四、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画龙点睛。通常教师设计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逐步地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疑问,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对知识形成一种系统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Excel的函数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帮王老板解决一个月的消费相关问题,即购买的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最高价格和总价格。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公式法进行求解,然后再具体地操作,发现用公式不能很容易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跟着老师来学习函数的使用方法,最后再回应开始的问题,再次让学生解决开头问题,使课程的讲解更完整、目的性更强。

结尾有法,但无定法。课堂结尾的方式有很多种,无一不体现着课程结尾的艺术。我在这里仅仅浅谈了其中四种方式。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课堂结尾方式,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让人体会到“言已尽,意未了,思不止”的感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课堂结尾艺术设计,要让信息技术课堂结尾余音绕梁,一切尽在回忆中。

参考文献:

[1]韩玉珍.课近尾声师不怠,铃声虽响意犹存[J].信息技术教育,2006(9).

[2]黄荣发.思想政治课的结尾艺术.考试:高考族,2009(11).

信件结尾范文2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产业的规模迅速增长,以iTunes、Google Play为首的移动应用平台上的移动应用程序数量也持续上升。通过分析长尾理论的现象、本质及其实现条件,总结移动应用产业的相关特征,本文认为移动应用产业具有形成长尾现象的环境机制,并且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此为假设,以某个安卓应用市场为实例,实证研究其是否具有长尾现象。

关键词 :长尾理论; 移动应用; 移动互联网

一、前言

近年来,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中国3G用户突破2.2亿,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渗透率由2011年同期的13%迅速攀升至近20%,全年新增3G用户占新增移动用户近8成。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使用而言,用户最常用的方式可以分为移动应用程序方式和浏览器方式。前者在这样的市场技术环境下呈现出数量种类多、用户需求大等特征,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应理解为新经济规则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新经济规则的核心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种新的信息知识经济环境下,很多产业都会出现长尾现象。长尾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包括:(1)热卖品向利基(Niche)的转变,长尾理论所描述的主要现象;(2)丰饶经济,长尾理论的经济学原理;(3)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长尾理论的形成模式。

二、长尾理论

1. 长尾现象

长尾理论描述的现象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通俗来说,即在以信息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社会下,顾客讲求个性化,每个顾客对于商品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这些独特的要求是热门商品难以满足的,因此商品的销售曲线将呈现“幂次曲线”的形态,“头部”为具有很高销售量的最热门的商品,但后面是一条非常长的销售量不高的非热门商品。

2. 长尾本质及条件

如上文论述,长尾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唐海军(2009)分析了长尾理论与二八原理、蓝海战略、边际效应、规模与范围效应等传统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该作者指出,长尾理论与二八原理殊途同归,长尾理论是蓝海战略的延续,长尾理论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以及长尾理论是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完美结合。

本文认为长尾理论的本质是在“供给丰饶、需求丰饶以及供需得以匹配下的一种经济规律”。“供需得以匹配”要求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双向匹配性。这三者是长尾理论的推动力量,三者实现的程度越高,长尾的尾巴就越长。下文分析其具体的实现条件。

第一,“供给丰饶”条件。“供给丰饶”意味着充足的产品数量与种类供给,其实现条件包括:① 前提假设条件是不同的商品间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指的是顾客价值意义上的区别,即顾客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商品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② 有大量的具有知识能力、生产意愿的生产者,这是“供给丰饶”的根本性条件。③ 可用性与易用性的生产工具以及可忽略的存储成本,这是“供给丰饶”的催化剂。第二,“需求丰饶”条件。“需求丰饶”意味着顾客拥有旺盛的、个性化的需求,其实现条件包括:① 有大量的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者,这是“需求丰饶”的根本性条件。② 可忽略的传输成本以及使用成本,这是“需求丰饶”的催化剂。第三,“供需匹配”条件。“供需匹配”要求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双向匹配性,其双向性意味着供给方能够了解需求方的需求,同时需求方能够意识到供给方提供的商品。这主要依赖“供需匹配系统”的实现,分为以下几个功能:信息获取功能、信息组织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

三、移动应用产业中的长尾现象

1.移动应用产业特征

随着当前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作为移动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内容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其规模也持续增大。移动应用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一种技术或系统,其使用范围极广,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警务、移动执法、移动诊疗、移动物流、移动销售、移动支付、现场勘查、现场维修及客服等电子商务难于触及的诸多场景,并且已经在部分行业应用中显示了极强的适用性与不可替代性。顾客能随时随地在移动智能设备上运行各种移动应用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移动应用程序固有的实时性、移动性、方便性等天然的优越性使移动应用产业呈现出规模庞大、产品数量种类繁多、个性化等特点。

2. 长尾现象假设

(1)“供给丰饶”。移动应用程序在某个层面具有个性化,即能在顾客价值起到差异化作用,因此对于“供给丰饶”的前提假设条件理论上是成立的。

(2)“需求丰饶”。根据Gartner2012年9月的预测数据,2012年全年应用商店的总下载量将超过460亿次,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应用程序拥有旺盛的需求。而且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其需求将继续增长。

(3)“供需匹配”。对于移动应用产业而言,“供需匹配”在搜索引擎和主题分类的支持下得以一定程序的实现,但还未能十分精确地把需求跟供给匹配起来。

综上所述,移动应用产业具有出现长尾现象的基本环境机制,但未能符合严格的理想化条件。随着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条件将越来越接近,长尾现象将越来越明显。

3. 长尾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上文关于移动应用产业的长尾假设,作者选取了某个安卓手机应用平台作为对象,验证其是否存在长尾现象,并研究其长尾的程度。

该网站总共提供了1808个安卓应用,每个应用都提供了相关的下载量、评论数、评分、时间等指标,可以通过“按下载量”的排序方式排列全部应用。本文按下载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收集了该平台的现时提供的所有应用的下载量。以excel为作图工具,作柱形图以及分布统计分析。具体的结果如图1和表1。

在图1中,应用1(微信)的下载量为9734万次,应用1870至应用1808的下载量为1万次(或以下)。根据图中的转折点,可以把热门移动应用与非热门移动应用的分割点定在应用50(从1000万降到600万的转折点)。根据表1的分析,热门移动应用(从应用1到应用49)占了总移动应用数的2.77%,其累积下载量占了约一半的总下载量,是长尾现象的头部。此外应用1至应用362(总移动应用数的20%)的累积下载量占了总下载量的75.14%,剩下的冷门应用的合计下载量占了总下载量的24.86%。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长尾现象在此移动应用平台中确实存在,但长尾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对比起传统的“二八定律”所描述的现象,该移动应用平台中的情况可以说介于“二八定律”现象和“长尾理论”现象之间。正如上一节的假设所言,现实情况距离理想的长尾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造成这样“弱长尾现象”在该移动应用平台的发生。

四、“长尾”现象策略

对于移动应用产业,其产品以及产业的特征使得其具有出现长尾现象的基本环境机制。长尾现象的形成,实质上就是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匹配的结果与表现。因此,基于长尾现象的条件制定相应策略,移动应用平台能够推动长尾的发展、增强长尾的力量,更好地满足移动应用用户需求,有利于平台的长期持续发展。结合移动应用产业的规则与特点,下文给出移动应用平台角色的相关策略。

(1)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更多的自由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者参与到移动应用产品的开发,如苹果平台模式中给予开发者一定的利润、安卓平台的开源模式等。通过此类措施,增加移动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同时开放地接纳各种创意,重视开发者的知识管理,实现产品供给的丰饶。

(2)注重市场营销的地位。包括市场调研、细分、定位、客户关系处理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及挖掘移动应用用户的需求。可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用户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具体的技术实现。

(3)合理的信息组织方式。现在主流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包括搜索引擎方式和主题分类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具体实现(例如主题词的选取、分类,搜索引擎的搜索方式)都需要考虑移动应用用户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增加用户信息获取的方便性、易用性和精确性。

五、小结与展望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市场健康运作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个性化是其突出特征。长尾现象正是反映这种趋势的具体现象。本文分析了移动应用产业的特征,阐述了长尾现象的条件,根据二者的关联程度做出了假设“移动应用产业中存在一定的长尾现象,即非热门的移动应用程序吸引的了相当一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但其可能占总数的比例可能低于长尾理论中的50%”,并采用某个移动应用平台作实证分析,最后给出了移动应用产业推动长尾理论的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 付亮,于立娟,陈幽君,秦雯.2012-2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综述[J]. 互联网天地,2013,02:1-6+12.

[2] 唐海军,李非.长尾理论研究现状综述及展望[J]. 现代管理科学,2009,03:40-42.

[3] 长尾理论经济学原理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9,01:62-64.

[4] 黄国斌.浅析移动应用的成本估算[J]. 现代商业,2009,21:142-143.

作者简介:

信件结尾范文3

[关键词] 软件项目管理 收尾管理 阶段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庞大,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软件人员的增加,软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增大,各个软件企业都意识到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引入到软件开发活动中,开始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又所谓“IT项目管理”或“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的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活动不再是像过去的几个开发人员就可解决的事情,它需要使用开发规范或开发流程控制来约束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每个项目组成员按开发计划及进度准时、保质完成自己的任务。软件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主要包括:需求管理,范围管理,任务分解,规模估算,成本管理,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配置管理计划,风险计划,文档管理,团队建设,跟踪控制,收尾管理,项目结束。项目收尾管理作为项目结束前的最后管理工作也显得及其重要,一般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两部分。合同收尾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与客户对照合同一项项的核对,审核是否完成了合同所要求的内容,是否达到合同所提出的指标或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客户验收;管理收尾就是对于项目组内部,把做好的项目文档、代码、与客户交流的文件等归档保存,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效的创新技术进行及时地总结,对外宣称项目结束,转入维护期,把相关的产品说明及技术文档转到维护组。

一、阶段收尾管理

软件项目结束的状态:

1.正常结束。2.提前结束。3.延期结束。4.暂停。5.取消(因变更或不可完成)。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而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这对一个公司来说,则是今后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前会听说过这样的项目:客户验收后,项目活动就随之收场,项目资料没有认真归纳总结,不是束之高阁就是缺失不全。但是当新项目启动时,面对新的项目问题,项目组成员才发现:其实这类问题以前也遇到过,但是却无法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资料,只好再投入人力、时间甚至金钱来重新经历一遍!为什么相同的问题会重复出现?究其根源,是因为缺少项目总结,也就是说没有做好项目收尾工作。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能等到项目结束或收尾时才能开始进行项目总结、文档保存的工作呢?当然不是。在软件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做收尾管理工作,也就是阶段收尾管理工作。

二、阶段收尾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软件项目管理中,阶段性的收尾管理过程和工作往往不被大家重视,其实阶段性的收尾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收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进度管理中的里程碑。每个项目都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链组成的,软件项目也是如此。只有在任何一条任务链都已经优化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优化,因此,保证每条任务链的效率是整个项目进度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只要能保证里程碑事件的按时完成,整个项目的进度也就有了保障。那么我们在里程碑点都来做些什么呢?

在计划好的阶段管理工作中,收集项目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来判定项目的阶段效率,进度是提前了还是落后了?成本是在控制中还是超支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客户对阶段工作结果满意么?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以便近早采取纠正措施,这就是阶段管理工作中的收尾管理,所以说阶段收尾管理是进度中的里程碑,是整个项目进度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2.沟通管理中的契机。沟通是保持项目顺利进行的剂。与传统项目相比,软件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大的风险。参与软件项目建设的用户并不都是软件开发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但是很少能了解软件开发的技术,随着项目工作进程的深入,就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与客户的及时有效沟通更显得尤为重要。软件项目是客户和用户共同面对的项目,只有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促进项目的成功,而只有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管理才能确保用户的积极参与。一个阶段的项目工作完成后,与客户一起就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客户对项目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时统计、分析客户对项目的意见,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有些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签署的文件,也尽快找客户给予签字确认。当双方出现纠纷时,只有双方签字的文字记录才是最有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3.收尾管理的基础。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刚完成时,项目组成员都保留着最新的阶段记录,如阶段文档或最新的代码版本,这个时候收集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时间久了,随着人员的变动或者项目的需求变更,有些项目成员可能离开了项目组,那时再去收集他们保存的文档资料就非常困难了,甚至有些记录永远也找不到了。好多大的软件开发项目跨几年的时间,项目经理可能已经换了几任,客户的项目主管也换了几位,最后项目收尾管理时的文档收集、总结的工作,就是在阶段收尾管理的基础上来确保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都能按时完整地保存、归档。只有阶段管理收尾提供的数据信息越真实、越准确,才能保证在项目最终收尾时客观评定项目的绩效,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文档资料才有真正借鉴的价值。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一定要重视进度中的里程碑事件,抓住与客户沟通的契机,做好项目阶段工作的总结收尾工作。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也就是要做好项目阶段管理收尾工作。阶段收尾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管理手段,它和项目的其他工作一样,应该纳入项目计划并按计划落实。

信件结尾范文4

在我院设计的某3000T生产线,其使用的DCS系统为ABB公司的Freelance 800F系统,硬件配置采用的是AC800F控制器搭配801系列的模块。该系统共有3个现场子站,分别为原料配料站,窑尾站和窑头站,其中在窑尾站和窑头站中需要采集热电阻信号,固使用了热电阻采集模块AI830,其他模块均为801系列。在硬件配置过程中,根据从ABB厂家得到的答复,所有用的模块可以混合搭配,不会存在硬件冲突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现场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窑尾站的调试过程中,发现热电阻模块AI830的信号始终不能上传到上位机程序中,从上位机程序可以找到所有使用的AI830模块,但是采集不到任一热电阻信号。在咨询了ABB的技术支持部门,他们也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在他们分析过我的所有程序后,确认我的程序在软件编程和硬件配置上均没有任何问题。

在此过程期间,现场调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项目是不管你出了什么问题,出了问题就要尽快解决,绝对不能因此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在咨询无果,且需要尽快解决的情况下,只好一边进行调试程序的其他部分,一边想办法解决。在无法确认具体什么地方出问题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排除法,一点一点确认问题的所在。在该系统中,窑尾站和窑头站均使用了AI830, 在窑头站的程序中,AI830均可以正常使用,所有接入的热电阻信号均能上传到上位机程序中,而在窑尾站则不行,比照两个站点配置情况,AI830模块均是下挂在各CPU控制器下的第一个DP通讯模块CI801下,唯一不同的是硬件的组态不同,窑尾站是CI801下挂3个AI830和5个AO801,而窑头站是CI801下挂7个AI830和3个AI801,每个CI801下挂的模块数均满足不多于12个的要求。针对现有状况,做了如下排查,首先仔细检查过柜子内外部接线,在确保电源和接线方面均没有问题前提下,对窑尾站的3个RTD模块AI830进行了如下处理:

1、使用现有的备用模块进行替换,加载程序后依然无信号上传,在此过程中对CPU和24V直流电均进行过断电处理,程序也进行过再次的加载。对更换备用模块无果后,将窑头站使用正常的模块拆下换到窑尾站仍然无效,而将窑尾站更换下来的模块换到窑头站使用,均能正常使用,由此可以判断出RTD模块AI830完好。

2、比照窑头站的硬件组态,窑尾站在RTD模块后面加挂的是AO801模块,而窑头站在RTD模块后面加挂的是AI801模块,于是怀疑是否是RTD模块和AO801模块不能挂在同一CI801下面,于是将AO801模块全部从物理上脱离,使CI801下面只挂3个RTD模块,加载程序后仍然无热电阻信号上传,在此过程中对CPU和24V直流电均进行过断电处理,程序也进行过再次的加载,均无效果。

3、曾怀疑DP通讯是否有问题,于是重新做了一根DP通讯线,并对CI801进行更换,通电加载程序后RTD模块仍然无热电阻信号上传,于是尝试更换CI801的DP地址,结果仍然无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FI830的更换,仍然无效。

4、在确保RTD模块本身没有问题后,再次将怀疑目标怀疑到程序上,比照窑头站,在程序上对CPU的设置上面完全一致,确保参数一致后,再次进行断电及再加载的尝试,仍然无效。之后对Profeibus主站对象 PROFI_M-DEV的参数进行修改尝试,修改波特率等参数后,对CPU进行断电再加载的尝试,仍然无效。

5、在多次尝试无果后,重新做了一个小程序,只做了硬件的组态部分,其中添加了一个CPU,下挂了一个CI801,并且只下挂3个RTD模块,软件部分完全没有。将该程序加载到窑尾站,此时RTD模块仍然报错,而将该程序修改CPU地址,加载到窑头站,则RTD模块工作正常。

6、再次对CPU进行了EPROM加载,并加载了Profibus模件EPROM,重复新做小程序的加载尝试,窑尾站RTD模块仍然报错。此时将窑尾站CPU修改地址,换装至窑头站,加载程序后工作一切正常,而窑头站的CPU更换至窑尾站,所带3个RTD模块报错,进而彻底排除CPU本身故障。

信件结尾范文5

一、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

开头是作文在阅卷老师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它将决定你所写的文章在阅卷老师心中所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就意味着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我们该怎样一提起笔就让自己成功一半呢?

(一)“开门见山”式开头

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应尽量做到“开门见山”,即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出文章的话题,使人一开始就能了解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1. 对于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在开头把人物、时间、事件和环境交代清楚。如“A Trip to Huangshan(黄山之旅)”的开头可以是:Last month, my family went to Huangshan by train. It took us ten hours to get there. What a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We were tired but the beautiful scenery excited us.

2. 对于论述性的文章,可以在开头处先阐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如“The Time and the Money(时间和金钱)” 的开头可以是:Most people say that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ime. But I don’t think so. First, when money is used up, you can earn it back, but……

(二)回忆性开头

在描述事件或游记类的文章中,采用回忆性的开头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这种类型的开头中通常含有描述自己心情或情绪的词汇,如never forget (永远无法忘记), remember (记得),unforgettable (难以忘怀的), exciting(令人激动的),surprising(令人惊讶的), sad (难过的)……如“A Trip to Huangshan(黄山之旅)”的开头还以这样写:I will never forget my first trip to Huangshan. 或It was really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 had.

(三)疑问性开头

在叙事类或论述性的文章中,都可采用疑问型开头,这样既可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又容易抓住中心。如“Planting Trees(种树)”的开头可以是:Have you ever planted trees? Don’t you think planting trees is ……

再如“Traveling Abroad(出国之旅)”的开头可以是:If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ravel abroad, why not consider Singapore?

(四)倒叙式开头

在有的文章,特别是叙事类的文章中,可以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出事件的结果,再陈述过程。如“Catching Thieves (捉贼)”的开头可以这样写:I lay in bed in the hospital. I smiled at my friends even though my legs hur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me? Let me tell you. It’s a … story.

二、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们可以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灵活创造。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和说明文经常采用自然结尾的方法;但夹叙夹议和发表观点类的文章则往往有结束语,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结尾的形式也因文章类别和开头的风格而灵活多变。

(一)自然结尾,点明主题

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如“Helping the Policeman(帮助警察)”的结尾可以是:The two children were praised by the police and they felt happy.

再如“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龟兔赛跑)” 的结尾可以是:When the hare got to the tree, the tortoise had already been there。

(二)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用含义较深的话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I Love My Hometown(我爱家乡)”的结尾可以是:I love my hometown, and I am proud of it.

(三)反问结尾,引起深思

这种方式的结尾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强调作用,可引起他人的深思。如 “Learning English can Give us a Lot of Pleasure (学英语能为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的结尾可以是:If we learn English well, we can …Don’t you think learning English is great fun?

(四)表达祝愿,阐述愿望

信件结尾范文6

[关键字]:物料跟踪 头尾部定位 顺序控制 失准调整

1. 引言

承钢1780热轧卷板厂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全套德国西门子SMATIC TDC作为硬件基础,使用PCS7作为编程软件,以连续功能图(CFC)和顺序功能图(SFC)作为主要实现方式,处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最尖峰。其中成品收集全部采用两台三助卷辊地下卧式卷取机完成,作为带钢成品最后一道工序,卷取机能够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带钢的产量和质量。

卷取机功能实现主要集中在入口导板的控制,夹送辊压力位置控制转换,助卷辊自动踏步控制以及自动卸卷等。在这些功能的实现又以物料跟踪为主要动作依据,卷取区域的物料跟踪主要涉及到一个系统跟踪,一个局部跟踪。系统跟踪及与轧线MTR整体协调,主要是精轧区轧机咬钢抛钢信号对卷取区域设备的状态的动作触发如辊道速度,开口度辊缝设定等数据的下发。局部跟踪是从带钢头部进入夹送辊后及尾部离开机前HMD完成尾部角度定位的全过程。

2. 卷取机物料跟踪(MTR)系统

2.1 MTR系统概述

卷取机自动化控制主要以物料跟踪为实现基础,物料跟踪负责设定数据的管理和设备的选用管理。跟踪信息触发设定数据的接受和分配,同时为顺序控制器和速度-张力控制器提供触发信号。

带钢的跟踪一共由4个程序实现。2个对带钢头部跟踪,2个对带钢尾部跟踪。这样可以确保从精轧到卷取记录两块钢的跟踪数据。卷取机侧导板的短行程控制,辊道及卷取区主设备速度设定值的改变都是根据精轧机末机架(如果最后一架空过,取前一架轧机)的load和unload信号来触发的。末架轧机作为带钢实际位置积分功能的触发信号必须确认,因为跟踪的实际位置是由速度来计算的。同时辅以热金属探测器(HMD)对跟踪进行位置修正。

2.2物料跟踪的主要功能及跟踪信息

(1)局部跟踪的主要功能

局部跟踪对带钢进入卷取机后头部尾部位置进行的精确跟踪,其主要功能有:

1)根据头尾位置,判断夹送辊位置-压力控制模式的切换;2)判断助卷辊踏步执行时刻;3)计算踏步控制助卷辊起落时间;4)触发芯棒涨缩控制;5)完成带钢尾部定位

(2)局部跟踪信息:

1)带钢头部尾部位置,以夹送辊咬钢信号作为位置跟踪的计算起点。2)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的瞬时位置;3)卷取机占用信号;4)钢卷卷径的实时计算;5)芯棒全涨的时间点

2.3 局部跟踪功能头部尾部定位的实现方式

2.3.1头部跟踪定位的实现方式

根据下夹送辊的实际速度积分出带钢头部的实际位置,并与设定值比较,进行带钢头部位置的跟踪。如图:

T190块为头部位置积分块

其中:X是下夹辊码盘检测的带钢实际速度;S为1时Y输出SV(0);S为0时Y输出Yn-1+X・TA/TI开始头部位置的实时积分,精确跟踪带头所到达的位置,确定助卷辊踏步动作的时间,及卷径计算。

头部跟踪的条件是:

a 夹送辊咬钢信号(两侧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在头部进入夹送辊瞬间又一个峰值必须达到设定值)b 系统MTR计算的头部位置进入窗口范围。c 卷取机ready(准备好)信号

2.3.1尾部跟踪定位的实现方式

带钢尾部跟踪是根据芯轴的实际速度积分出带钢尾部位置。如图:

T390块为尾部位置积分块:

其中,X是芯轴的实际速度值,S为1时Y输出SV(0);S为0时Y输出Yn-1+X・TA/TI开始尾部位置的实时积分,精确定尾,保证小车在卸卷时尾部位置在5点钟位置。

尾部跟踪的条件是:

a HMD检测到带钢尾部信号b 带钢尾部位置进入窗口范围。c 卷取机coiling(卷钢)信号

尾部定位时芯轴的速度计算是实时的,因为所取速度为钢卷的线速度,钢卷卷径是不断增大的,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角速度ω=θ/t;

芯轴实时速度=ω*π*Rπ,式中R为实时卷径。

2.4 跟踪定位失准的调整

2.4.1头部跟踪定位中HMD的修正功能

带钢在辊道上传输由于摩擦力动量等原因会造成MTR计算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如果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即计算位置与实际检测位置在允许的时间窗口内时,可以用实测位置代替计算位置,以消除速度积分引起的累加误差,从而提高跟踪精度。在这个修正过程中,主要HMD和夹送辊压力跳变信号作为跟踪修正的触发条件。

2.4.2尾部定位失准的调整策略

尾部定位是卷取机控制的难点,因为带尾速度波动影响计算精度,为了确保尾部定位的准确,要求带尾离开夹送辊时的速度应低于8m/s,精扎末机架抛钢后对卷取机进行减速,尾部减速点触发后以最大减速度1.5 m/s?减速。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尾部位置跟踪的精度和定尾的准确率。

3 小结

上一篇论文答谢词

下一篇开门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