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范例6篇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1

1、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5、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6、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7、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9、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1、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12、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3、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5、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16、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8、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21、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22、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23、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24、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7、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8、我只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2

1、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5、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6、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7、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9、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1、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12、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3、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5、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16、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8、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21、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22、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23、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24、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7、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8、我只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3

一个人的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使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的欢喜或沮丧。

读书的人里面,我比较喜欢陶渊明。我大概从四五岁时开始读书,家长通常说陶渊明是读书的反面教材,大意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孩子读书,万不能像他那样马马虎虎。其实这是大人们的断章取义,他们只理解了陶渊明的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前半部分意思,却忽略了“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妙处。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了两个字叫“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得不是字面的意思。

读书前,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先了解自己的迷惑,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而且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读到豁然开朗的阅读境界,就太快乐了。最后可以带来一种状态,让我们在充满各种选择的时代,自己的心有一点定力,有定力之后,我们的选择就多一些依据。

在我看来,惑与不惑是外在与心理的制衡。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元素,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让每个人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升学,还与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有关。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4

《不求甚解》和《谈读书》的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在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并且都运用了举列论证的方法。《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以读史给人的好处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甚解》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5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

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末,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

点评: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比较多的是受朱熹老夫子的影响:读书前要虔诚地“整顿几案”,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多少年来,我们把这“三到”奉为圭臬,但作者认为,这不是什么秘诀,甚至不是什么学规,只是一些经验之谈罢了。

作者列举了吴梦祥的“专心致志”说、陈善的“入书出书”说、陆九渊的“不求甚解”说,以及木匠轮扁的“去其糟粕”说,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只是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或者谈读书的方法,或者谈读书的态度,或者针对的是读书的不同过程而已。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6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巴金的“静坐”读书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同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这种方法为很多学者采用。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