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志愿者范例6篇

世博会志愿者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1

缘起,中兴3G世博志愿者从这里出发

2009年,被称为“中国的3G元年”,电信、移动、联通纷纷推出自己旋下的3G业务,而中兴通讯更是凭借多年的海外开拓创新实力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而2010年的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会。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博会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世界,3G技术在世博会上找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对此,中兴通讯自然“视为己任”,2009年的11月26日,一场“我为世博汇精彩”――迎世博中兴3G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行动,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盛大的后动仪式,中兴通讯正式开始面向2000万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公开招募100名3G志愿者,组建一支深入体验并用中兴3G装备快速分享世博的志愿者报道团。这场将持续近2个月的招募活动,不仅面向全国所有高校里进行招募,主办方还将在南京、杭州、北京高校举行现场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关注世博、关注3G。每一个人选的迎世博中兴3G志愿者都会获得由中兴提供的3G装备并在世博期间分批入住“世博人家”,通过中兴的3G终端,以文字、视频、照片、微博等形式记录15天的参观世博的点滴发现与感想。此外,为促进活动更加公开公正,数位各个领域里的年轻精英-诸如黄健翔、袁腾飞、颜强、王啸坤、梁伟丰及孔庆东、余明阳、张慧辛等社会知名人士,也共同担当本次活动专家评委。

中兴3G世博志愿者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与电视新闻等官方媒体有所不同,中兴3G世博志愿者通过普通学子的平民视野,观察、记录下最精彩的瞬间,把世博会各方面的资讯将源源不断的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让更多对世博会有兴趣的3G用户第一时间知晓,借由中兴3G终端产品的帮助,每个人都化身成为新闻记者,每个人的观点角度又各不相同。而手机场馆导游服务、手机讲解员、手机路线导航、手机支付等等3G功能更是让3G志愿者们如虎添翼。对他们来说。身为中兴3G世博志愿者,不但可以协助世博会更好地传播,更利用了这次机会表达了自己,还让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人齐聚上海,也为迎世博中兴3G志愿者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志愿者的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今年入夏以来,上海的气温连攀高峰-在遮阳伞下,沥青路散发的热量至少在50℃以上,而世博园区内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也数度更新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但游客观博热情不减,平均每天依旧保持着超过30万的人数,这就使得志愿者的工作愈加辛苦。作为中兴3G世博志愿者,他们厨负着双重身份。首先作为志愿者,要冒着炎炎酷暑,为游客、为世博提供3G服务,同时,还需要利用中兴提供的3G装备展开各种各样的任务PK,在PK中大家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各种创意新颖的主题来反映3G特色,记录世博。虽然世博志愿者的任务艰苦,但他们却充满干劲,”通过中兴的3G装备,我们可以为游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吝询问讯,手机地图,视频支持,众多的3G功能让我们的服务变得简洁而现代,通过服务的过程,更多的游人体验到了中兴3G产品的魅力之处,说不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于3G功能在中国的推广还贡献了一份力量呢”,一位中兴3G世博志愿者这样热情的跟我们谈到自己的工作。

LTE终端准备商用,4G来了!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2

I would like to be a volunteer of EXPO 2010 in Shanghai in my spare time. My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it is a good virtue to help others, even in modern society. We all need others’ help in case we get into trouble. Secondly, we are able to better ourselves by helping others because we gain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build up our confidence while serving others. What’s more, volunteering makes us feel better about ourselves, thus making our life more enjoyable. More importantly, we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by volunteering to improve it.

In summary, volunteering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our life, so I think it is very rewarding to be a volunteer.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3

世博志愿者的队伍是怎样建成的

整个世博会志愿者的框架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个称号三支队伍”。一个称号是“世博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分别是8万余人的园区志愿者、10万人左右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以及197万人的城市文明志愿者。

园区志愿者和城市站点志愿者从2009年5月1日开始招募,报名数达到61万多人。培训工作从2010年1月22日启动。每位志愿者候选人要经过统一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

半年的世博会运行,三支志愿者队伍各有功能侧重,各司其职:

园区志愿者――主要是在园区内服务,人们称他们为“小白菜”,8大类24种岗位,每2周一个批次。在常态下,一天约6000人上岗,一天两班。周末或人流量大的时候,约8000人上岗。其中90.6%为高校在校生,他们由各高校志愿者工作站统一调配上岗。

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为每位游客在入沪的第一时间就能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在全市重要商圈、旅游景点、景观道路、交通枢纽、文化中心等地设置了1000多个志愿者服务站和延伸服务点,主要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援、文明宣传等四类服务。人们亲切地叫他们“小蓝莓”。其中35.5%为高校在校生,其余为社区志愿者和企业员工志愿者。在每个站点通过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方式安排,提高志愿者团队的优势组合和服务效能。

城市文明志愿者――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方便,展现上海城市文明形象,在整个社会层面设计了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涉及平安世博、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窗口服务、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社区服务八个方面,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基本涵盖城市公共场所和市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全民动员、“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志愿行动同城效应。

充满希望的年轻一代

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世博会的运行中,志愿者已然成为了本届世博会文明的形象大使,更成为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演绎和实践者。

世博会志愿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清新活力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克服了疲劳的压力,承受着烈日的考验,却在助人后体验被感激的快乐,收获了一种“被需要”的幸福,和难能可贵的社会体验和精神成长。世博会为这一代青年人创造了历练的机遇,也给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的80后、90后正在用汗水证明他们对“责任”的理解,证明着他们崭新和特有的时代特质。

为数不少的完成了世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还报名参加西部计划项目,在暑假期间前往西部农村支教支医支农。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是责任。这一代年轻人,正在通过世博会这个大舞台展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视野也更加开阔和开放,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不仅真实而且朴实,这比起好高骛远的喊口号要有意义地多,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赏!

志愿文化在孕育中发展

为期半年的世博会期中,8万园区志愿者、10万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和197万城市文明志愿者脱颖而出成为了世博会亮丽的风景,整座城市都在孕育志愿者文化的过程中接受着洗礼。人人都以成为志愿者为荣,都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志愿行动的行列中。无论人们是以“精读”还是“泛读”的心态游览世博园,也无论人们期待世博会将给生活带来怎样迅速和显著的变化,人们都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正在为城市注入鲜活的文化力量,他们以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正在改变着生活。

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力量和志愿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正是后世博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这也正是大力倡导志愿者文化和发展中国志愿者事业的大好契机。如果说2008年在大悲大喜中完成了“志愿者元年”的诞生,2010年无疑为孕育志愿者文化创造了时间、养料和土壤。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再到世博会,青年志愿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逐渐成熟与开放,每一件闪烁着志愿者身影的事件背后,都是当代人对志愿生活的认同。

为了志愿者事业的美好明天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4

我们的共同期待

难忘2002年12月3日申博成功之夜,上海不眠,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欢声入云,历史铭记了

这一欢腾的夜晚。而在昨天,世纪广场又一次欢腾。

17时,电视短片《世界因你更精彩》拉开了活动序幕。记录上海迎世博历程的短片,激起现场许多人的感情波澜。观众席上世博动迁居民代表李复兴激动万分,她告诉记者:原来家住黄浦区中山南一路140号,为了祖国实现举办世博会的百年梦想,她和全家一致同意作奉献,带头动迁,成为首批世博动迁者。活动现场,除了世博动迁居民代表外,还有世博建设者和志愿者代表,2010名参与者表达共同心声:上海世博会,一定值得全世界共同期待。

昨天,申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世博情。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位于中山南路南路口的社区世博广场———未来浦西世博园的入口处,迎世博倒计时600天日历牌正式落成;

在静安公园门前和南京路沿线,世博会知识专题展览引来众多行人驻足观看;

在嘉定博乐广场,一首《与世博同行》的诗朗诵和一曲世博年度歌曲大合唱,诠释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每个市民都是参与者

"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在浦东活动现场,市民们纷纷在世博寄语卡上写下心中的期盼,挂上世博"心愿树"。"世博会与中国有着百年情缘,如今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陆家嘴社区居民杨小妹、王是瑾等市民感慨不已,"我们要在一言一行中体现上海市民风貌,在一举一动中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因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东道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成为昨天活动中最响亮的口号。上钢新村社区居民徐正,家住紧邻世博园区的上南花城。80岁的徐正每天都能从自家12层的阳台上看到世博园区的最新变化:园区内的破旧厂房被一一拆除,桩柱一根根竖起,周围的道路、交通等一天天变好,"每天都激动不已"。

昨天的徐家汇港汇广场同样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徐汇区迎世博倒计时600天行动在此启动,港汇广场大台阶平台上竖起一面高约5米的大鼓,鼓面上印有活动主题和倡议书。50名鼓手齐声擂响的鼓声气势磅礴,顿时赢得现场无数观众同声喝彩。

刚从北京回沪的市民朱小姐感慨道: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接待工作"零投诉",这离不开1800万北京人民和170万志愿者的全力支持和热情服务。"北京奥运会只有17天,而上海世博会将持续184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除了离不开志愿者外,更离不开1900万上海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志愿者也成为昨天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世纪广场,志愿者代表汪晓涌激情满怀:"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与奉献,两年以后请看我们的光和热,届时我们一定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的风采!"在奉贤,青年志愿者代表向全区广大市民发出《敬奉贤人树新风,见贤思齐迎世博》的倡议,号召全区人民做"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的实践者,积极参与和奉献世博盛会。

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居民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世博,社区拟订了居民、社区志愿者培训方案,通过600天时间,培训社区居民10万人次,覆盖社区25%的居民,"到时候我们都将报名当世博志愿者"。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5

“早上5点半起床、6点出门、7点安检、8点上岗……”“小白菜”的日记里记录了上海世博会期间他们每天的工作轨迹。

“小白菜”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昵称,起因于他们的服装上绿下白,就像一棵棵葱郁的白菜。“小”则指他们大多为80后、90后。自2010年4月17日志愿者宣誓上岗,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内,“小白菜”就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共20280名公众的在线调查显示,提到世博会上的青年,公众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世博志愿者”

(59.5%)。而“小白菜”也是记者笔下出现频率最多的名词之一。

“小白菜”身后是一个精密的志愿者管理团队。

上海世博会期间,有16万名志愿者,并要持续服务6个月,这些志愿者的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安利(中国)凭借自身超大群体志愿者管理经验,作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专业支持机构”,受邀为世博会志愿者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向世博会组委会提出了志愿者“SOE”体系解决方案,即Standard(标准)、Operation(运营)、Encouragement(激励),旨在以科学缜密的规划、组织、培训和管理,保证世博会志愿者这个巨大系统有效运转。此外,为了保证志愿者的服务在6个月里维持在一个统一的高水平,落实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思路,安利还受命组建一支由108位安利志愿者组成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督导队”,并主动承担了由此产生的所有人员和管理费用。

“我们的志愿者经验都比较丰富,通过评估和激励来保证各个站点的志愿者的服务水准。安利志愿者的确不辱使命。”安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匡冀南对这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充满了自豪。

从自发到有组织

在匡冀南的记忆中,安利(中国)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是在江苏南通建立的。起初志愿者队伍的成员来自各地志愿者协会。只因当地志愿者协会活动少,无法全面满足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需求,安利(中国)把这些热心志愿服务的营销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参与一些回馈社会的活动。不过,志愿服务的小时还要回到当地志愿者协会去统计。

不过,这是1999年的事情。截至2011年6月底,安利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安利志愿者服务队”193支,拥有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40万个小时。公司一年大概组织1000次左右的公益活动,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会有两三次的公益活动,会有安利的志愿者投入服务。

面对这足以让业内外刮目相看的数字,匡冀南坦言:“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异常艰辛的。人少的时候还好说,当变成五六万人的时候,这支队伍必须有一个体系才能保证其进行完整的管理,确保了解每个志愿者的情况。”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不多,既无法满足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意愿,也无法给安利(中国)提供一套成功的管理、培训经验。“我们是自谋生路,摸着石头过河。”

在长期的志愿活动实践中,安利的志愿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编号。在安利的志愿者管理服务系统里只要输入编号,该志愿者的档案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从名字、荣誉到可贡献的时间、热衷的领域等等,档案的细致程度,令人惊叹。

安利(中国)除每年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培训,定期组织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外,还出版自己的杂志――《安利志愿者通讯》,并每年定期表彰十佳志愿者和十佳志愿服务队。

目前,安利的志愿者已经延伸至整个产业链,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司分别用两个不同的部门对员工和员工以外的志愿者进行管理。

之所以分开管理,匡冀南解释说:“员工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人事部组织、安排一些活动。员工以外的营销人员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我们协调和提供的服务更多。”

6万多人不是极限

安利公司的业务虽然遍及全球,但只有中国公司才拥有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安利的每个分公司都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活动。“在国外没有那么多分公司。”匡冀南认为,这是因为国外的社区志愿者管理、义工的管理有非常成熟的体系,不需要通过一家公司的志愿者体系帮助实现志愿服务的意愿,而中国目前渠道不够多,社会体系还达不到这一点。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管理这样一支庞大的志愿服务大军,安利(中国)每年投入的管理培训成本至少500万元。“我们没办法把6万人变成500万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体系做这个。但6万多名志愿者不是安利的承受极限,我认为可能还会再多一点。但无论它再多多少,都不可能解决整个社会服务平台匮乏的问题。这是全社会的事情。”

2011年,安利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成立。这样安利拥有了自己的志愿者管理资质,志愿者们既是当地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也是安利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身份的转变使安利对志愿者的管理变得非常顺畅,身份也更加明确。

匡冀南表示,安利在管理志愿者经验传播上始终是开放的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做法可以作出一个样子,可以把我们这种方式告诉全社会,不同的企业和机构可以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发现适合他们自己的模式,这样全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才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亟待被正确认识的群体

匡冀南认为,企业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对企业美誉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从企业来讲,我们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当我们回馈社会的时候不一定是捐钱,经验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企业志愿者通过参与公司组织的志愿服务,会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荣誉感、品牌的荣誉感,这些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志愿服务和企业是否要回馈社会是紧密相联的。一个企业真正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考虑,就是要尽量让自己所尽之责能够得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这要看自己企业最擅长的部分是什么。用你能够为社会创造最多的、不可替代的部分回馈社会,这样所能带来的社会意义才会更大,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匡冀南说。

世博会志愿者范文6

陈健聪并不是一个人去战斗。他在这里遇到了来自巴拿马的美籍华裔Samuel Lee,在世贸中心协会馆,还有来自内地和好几个国家、地区的志愿者已经集结,他们共同为世贸中心协会馆的日常运行服务。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难得的学习”――陈健聪

“我不想用‘耽误’这个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陈健聪很认真地纠正了这个用词,对于“你觉得当志愿者是否耽误你找工作”,他更是不以为然。原本定于8月底结束志愿者工作的他,已经将服务时间延长到世博会结束,或许这个举动本身更说明问题。

在陈健聪看来,在世贸中心馆服务的每一天,都是一种快乐,更是难得的学习。

跟世博园里的“小白菜”们不同,samuel他们是世贸中心馆独立招募的志愿者,这样的志愿者,在上海世博园里有很多人,像世贸中心馆这样聚集了内地与世界各地青年志愿者的场馆却不多。而且在世博园区众多展馆中,世贸中心馆是惟一以经济与贸易为主题的展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也是首次以全球领导性经济贸易组织的身份参与世博会。

如此的背景让志愿者的重要性又增加了几分。

这让陈健聪也不禁有点紧张。其实陈健聪已经是一名老志愿者了。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后,为让香港青少年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家的历史,认识祖国及放眼世界,1998年2月11日,伍淑清在香港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2007年,刚刚大学一年级的陈健聪加入基金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三年来,陈健聪作为“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志愿者,三次随团回内地参加交流活动,到过南京、北京等几个城市,“认识国家民族,了解祖国国情,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是陈健聪几次参加活动的感受,但是世博会这一次如此深入地认知祖国,还是第一次。

接待贵宾,是陈健聪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嘉宾都不普通,陪同他们参观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馆里的布展,他们跟我聊国内的发展,鼓励我努力。”

陈健聪还经常和同伴们一起代表世贸中心馆参加一些重要的座谈、会议和活动。在倾听、拜访和活动中,陈健聪了解了内地工作的很多细节和风格。他也从中发现:“机会一直都在,但是需要你不断地去努力发现并为之努力。”说话时,这个已经被上海夏日阳光晒得黝黑的男孩子,眼神里只有坚毅和超越年龄的成熟。他说,这是世博会的馈赠。

与世博会其他馆都以固定模式运营不同,世贸中心协会馆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场馆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产品的展示平台,更多的是研讨会、交流,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为很多的企业家包括民企和国企走出同门多提供了一种可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等领导都曾参加过馆里组织的论坛和研讨会。这也让陈健聪他们这些志愿者的工作量陡然增大。每一次布展都是一个新的主题,都要展示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用准确的文字言简意赅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怎样配上恰当的图片,无数次的核对、整理,还要协调大家及时更新内容,换上新展板……这些细节从头到尾都由一名志愿者负责,而每个志愿者在服务期问,都至少要负责一个这样的项目,来自香港的大学生志愿者雷嘉昆、冯俊豪,吴泽谦、陈家俊,和内地的太学生志愿者孙可、徐己等,在服务期里也都曾有这样的成果展示给游客。

在琐碎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完成这样的项目,陈健聪和伙伴们几乎每一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

几个月的时间,陈健聪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可是他们脸上,只有灿烂真诚的笑容。或许正应了那句话,有友如此、充实如此,夫欲何求?

“祖国的强大吸引了我的目光”――Samuel.Lee

“在来到世博园之前,我有好几天晚上都睡不好觉,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出生在美国,现在巴拿马生活的志愿者Samuel.Lee,是个谦和的男孩子。对于世博,他虽然心向往之,却是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前来报到的,他不知自己能否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接受挑战。

这是25岁的Samuel第一次回到中国。

生活上的差异很大。Samuel首先必须要学会面对如此多的人,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还要熟悉国内的饮食;而且由于出生在美国,又在巴拿马生活多年,Samuel的普通话水平很有限,跟其他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夹杂英语,但是面对汉字,他却有些力不从心……

说着这些生疏,Samuel总是带着谦和地微笑着,毕竟在上海经过一个火热的暑假,这些问题都正随着暑气渐渐散去。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感受到自己已的成长。身边一起工作、吃住的志愿者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大家的成长背景迥异,甚至母语都不一样,相近的年龄、共同的愿望让他们在上海火热的夏天相识、相知、相助。而且,在世贸中心馆的每一次工作,也让Samuel日益感受到中国人的勤勉,祖国强大的、超过之前想象的吸引力和魅力。

6月9日,是世贸中心馆的荣誉日,Samuel一大早就着正装,和陈健聪他们一起站在场馆门口迎接来自各方的贵宾了。上海初夏的清凉中,贵寅们陆陆续续来到场馆,samuel看到一位贵宾手中的西班牙语的请柬,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些请柬,都是经由他翻译,润色、校对过的。因为他在巴拿马生活了很长时间,西班牙语对于他来说就像母语一样纯熟自然,场馆里的西班牙语问题全都归他管。真正到了荣誉日这一天,samuel看到贵宾们面对世博园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兴趣、赞不绝口的惊叹,内心被折服,自豪油然而生。

“第一次步入世博园,我已经感觉到她的伟大和精彩。每个场馆的别致和布展的精心,无不展示了我的祖国的成就和当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激动人心的景色、壮观的建筑,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繁荣,都以自己独特的面孔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陈健聪对上海世博园的一段解读。

陈健聪和Samuel的收获,正符合了世贸中心馆馆长伍淑清招募志愿者的初衷。这位参加过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香港政府馆工作的爱国人士,敏锐地意识到上海世博会将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发展的一件大事,她在各方的支持下完成了世贸中心馆的建设,为来自世贸中心协会大家庭326个城市的朋友们进入中国提供平台,同样也为中国的公司从事国际贸易扩大视野。而伍淑清的另一个心愿,就是将世贸中心馆作为一个中心,为青年人在国际社会环境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我们希望,凭借在2010年世博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工作时所取得的经验,他们的视野将来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伍淑清一直以来致力于努力完成的事业。

现在,伍淑清的心愿正在慢慢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