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志愿者范例6篇

世博志愿者

世博志愿者范文1

上海海关学院世博志愿者第16小组由学院大一至大三15名学生组成,组长丁祥军,组员魏彦东、黄夏阳、宋百龄、谢源有、邓鸿亮、刘师卉、周浩、韩秉超、孙雪莹、孙海芬、吴冠奇、谢凌钦、乔璐丹、杨志雄。

在志愿者服务的时间里,我们组成员主要负责的岗位是世博大道线欧洲区站以及波兰馆与德国馆之间的公共区域的咨询服务。世博大道线欧洲区站的服务是我们组重中之重的任务,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通过那个车站搭乘世博大道线公交车,园区志愿者部给我们的任务是让乘客在站内等车以及解答他们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并不够,因为游客们都容易挤在一起上车,容易发生意外事件,所以我们就一起帮忙维持秩序,让游客们排队等车以及有秩序上下车。在我们的帮助下,欧洲区站逐渐的变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车站,很少发生拥挤的情况。

世博大道线欧洲区站有两个站台组成,车辆是随机停在任一车站,所以经常会有游客向我们提出疑问并抱怨该车不停在他们所等候排队的车站,但是通过我们的解释以及行动,我们在两个站台都设置了一名人员在站台外疏导车辆,使车辆轮流在两个车站分别停车,游客们也开始理解我们,也赞同我们的做法。虽然当中有些游客会不讲道理,对我们志愿者说出很伤人的言语,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为了其他更多游客,我们需要这样做,所以每当我们工作结束后,我们都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在离世博大道线欧洲区站100米处有世博大道越江线的公交车站台,有许多游客听到,看到这个车的名字会误以为这个车不到a片区,会直接越江到浦西去,其实世博大道线到的地方,越江线都能到,而且越江线更快捷,中途停靠的车站会比较少,越江线的车也比世博大道线多很多,几乎是30秒就有一辆车,而世博大道线的车有时要等10几分钟才会有。由于越江线的车多,导致越江线的车内乘客很少,车上就显得很空,不像世博大道线,几乎没一辆车到欧洲区站停下来的时候上面都是挤满人的。为了充分利用越江线这个很好的资源,我们组的组员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邓鸿亮将一份温馨提示打印了出来,上面的内容主要是请游客们可前行100米到法国馆旁搭乘越江线,那里车多人少,同样可到达中国馆、沙特馆、日本馆等热门场馆。这份温馨提示以贴出来,以及通过我们组员向游客们叙述,有许多游客都选择了乘坐越江线,充分利用了世博园区的资源。

当然我们组除了上述的工作外,我们组员还会在游客上下车时提醒车上的游客往里走,让车外游客好上车,同时遇到残疾人士以及老人小孩时,我们会帮助他们,扶他们上下车,以及帮他们搬轮椅;我们也会为有问题的游客解答他们的疑难,例如园区的出口,各场馆的走法,园区公交,地铁,轮渡在哪可搭乘等;有时还会帮助一些找不到路的游客,把他们送到问讯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外国人,我们组的成员都会用英语为他们解答疑难;在我们工作结束之后,我们还会清理好我们岗位附近的垃圾,保持该岗位的清洁。

我们组的岗位里我们进园时的出口有点远,但是我们充分展现了海关学院的精神风貌以及特色,我们小组会有组长带头列队前进到我们的工作岗位,同时在工作结束也会从工作岗位处列队回到集合地点,在列队前进的同时我们还会喊口号以及唱唱一些有气势能激起大家热情的歌曲,我们的上下班方式也引来了游客们的瞩目以及赞赏,俨然成为了园区内志愿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个人经验及感受

第一天:

5.15 我们正式进入园区,作为世博志愿者的第一天的主要内容为实训其中包括分组与踩点。开始时听了一些园区志愿者的简介以及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要求,发现其

实做志愿者是一件苦的差事 。我被分到的工作是在c片区的西班牙馆后面的公交车站处维持秩序,这并不是很简单的工作,大家要想象那些人挤公交的情形。那就可以想象到我们的工作会有多麽的艰巨。

第二天:

今天是正式工作的第一天,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非常累。

这样的累比第一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正式上班到下班,我和师兄在欧洲站那个站台那,就从来没休息过。就是想休息也不行,因为实在太忙了,根本走不开。

前面路口右转5分钟有地铁13号线

前面宝钢大舞台旁就有轮渡码头

前方4,50米处越江线

在这里坐两个站到美食广场站下,沿世博轴直走到6号口

在这坐三个站到亚洲区站下那边有5号口

在这坐到终点站到白莲泾下,那边有4号口哦

在对面车站坐世博大道线到终点站有8号口.........

今天我几乎就是重复以上的话,一边又一边不厌其烦的讲,一开始会觉得很兴奋,但到后来 逐渐的就机械化了,游客一问,立刻就能条件反射的回答他们。

有些游客其实挺没素质的,见到我们就根本不当我们是人,前一个志愿者可能不了解我们这边的情况出了点错误,他们就把脾气发到我们这些公交车站的志愿者身上,我和师兄只能用微笑与不好意思回答他们。

在众多游客当中也不乏广东香港那边的游客,非常高兴用粤语为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一听到我们用粤语和他们说话也特别高兴。

当然也有很多外国人,他们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can u speak english?我们也尽量用我们所知道的英语来回答他们,幸好,还能应付得过来。

世博正式工作第一天,累并快乐着。

第三天:

世博志愿者第三天。今天入园人数比第二天多了一倍多,我们都没想到周一比周日的人会多那麽多。人多了,可想而知,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忙更累了。今天一开始有3名新队员加入我们协助我们工作,与我们一起站岗,可是人手还是严重不足,慢慢的,我们由3个人变成6个人,由6个变8,由8变到最后的11个人。

有许多广东、香港的游客过来,我和他们用粤语交流,解答他们问题,他们都说感到非常亲切,感到很温馨,我也觉得能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为他们解答问题非常高兴。

也有许多外国人来问我们问题,一开始会觉得与他们沟通有难度,但慢慢的,熟能生巧,即使再遇到外国人我们也不怕了,还是能很好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外语就是要这样训练才能快速提高。

今天还是那麽的累甚至比昨天更累,但有大家的陪伴有解答问题后的一句谢谢一切都值得了!

第四天:

今天还下了几场雨,我们在雨中淋雨工作,略显狼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些志愿者,慢慢的由兴奋转化成了疲惫。几天下来腰都伸不直了,腿也酸的厉害。但是我们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非常快的就能解答游客们的问题。

今天我们组又多了两名成员,我们组已经跃升成为海关学院世博志愿者的第一大组,可想而知我们组的工作是多麽的累。

今天8个人在世博大道线欧洲站这里站岗,在高峰期的时候人员还是严重不足,我们几个人只能尽我们全力去做我们能做的事。

总结下这4天来,所遇到的所有外国游客包括了: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英国、新加坡、土耳其、印度、南非、等等...这些游客大部分是会讲英语的,当然还有会讲普通话的,但是也有只会讲本国语言例如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的。在面对这些既不会讲英语,更不会讲普通话的外国游客时,我与我们小组的同伴们,耐心的用肢体语言以及地图工具,为外国友人很好的解答了疑难,这是令我们非常高兴与兴奋的一件事。

还有来自香港的游客们,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当我用粤语为他们解答问题时,他们的惊喜以及高兴的表情,也让我感到非常开心,能发挥我会讲粤语的特长,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世博志愿者范文2

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盛会开幕了。

经过八年的辛苦筹备,这个城市早已蓄势待发。从党员干部到社区居民,从志愿服务到安全保卫,全城一派“生机博博”之象。其中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世博志愿者们,则是世博全景中不可忽视的一道华彩。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当这首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歌《在你身边》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世博志愿者们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积极地行动着。

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

2008夏天,北京奥运会热情似火,志愿者的笑容,成了整个城市的名片,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片。时间飞转至2010,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经过近半年的世博志愿者招募选拔,共产生了近4000名世博志愿者,这其中也有“鸟巢一代”的身影。

祝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06级1班学生,就曾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经过报名、网上测试、面试,现在他又成为了上海世博会65536名园区注册志愿者之一。无论是鸟巢DE检票口的检票志愿者,还是世博园区演艺中心场馆的服务协助志愿者,能在这些岗位工作都令他激动不已。

在接受采访时,祝越说:“在北京做志愿者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却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难忘那些汗水,难忘那一遍遍的彩排,难忘我们所有志愿者的微笑。奥运健儿们在场上争金夺银,他们拼搏,他们奋斗,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两年过去了,如今我们这些经过奥林匹克精神洗礼的奥运志愿者,正用同样的热情和专业精神,从‘鸟巢一代’成为‘海宝一代’,再一次去赢得我们最大最闪亮的金牌!”

特殊岗位付出也特殊

馆校对接的志愿者服务方式,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一大亮点,取得了巨大成功。奥运会之后,北京学习西方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验,在高校中继续推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大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作为世博会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单位,上海各高校积极协调教学、后勤、学生工作等相关部门,在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管理和保障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承担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2008级的30名学生,将在5―7月份期间担任新闻类特殊岗位志愿服务工作。相比其他志愿者,特殊岗位志愿者需要更强的专业技能,服务期也长达3个月,这意味着这批志愿者不仅要在上岗前接受世博各种专项培训,还要将自己的部分课程压缩在2个月内完成。为此,学校自本学期伊始,就对他们的专业必修课进行了调整,每门课程每周加上一次,世博开幕前结束。

作为一名特殊岗位志愿者,胡文静的心情有些复杂,当得知自己通过层层选拔,有幸当选“助理新闻官”时,感到很兴奋。但一看课表,发现周一到周五大约有38节课,加上周末辅修专业的课程,每周有49节课,顿感压力之大。“课程很紧,学业还是蛮辛苦的。但是一想到自己成了一名世博会志愿者,更多的不是埋怨,而是对世博的期盼,对自己的工作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热情地为各媒体服务好。不是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志愿者精神从萨拉戈萨

传承到上海

“我志愿成为一名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师大校训;恪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遗余力,尽己所能、服务世博。” 3月31日下午,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志愿者俞虹带领华东师范大学全体世博会志愿者进行庄严宣誓,表达他们全心全意为世博服务的志向和信心。“有一首歌唱得很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很高兴能当一名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作为上海人,俞虹很骄傲,可以有机会在自家门口参与世博会工作。这次,俞虹成为了首批志愿者,并加入了学校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因为在之前的志愿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俞虹很快成为了工作站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她经常和其他志愿者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在他们的志愿者培训课程中,“志愿者角色认知与使命”、“大型活动环境下工作”、“跨文化交流”、“小组破冰活动”等,都浸透着俞虹的心血。

“我不仅把服务世博的热情传染给了同学,还把同样的感觉传染给了我的父母,他们说现在每次看到关于世博的新闻或宣传,都会觉得同自己密切相关,想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为世博作贡献。”俞虹道出了担任首批志愿者的自信。

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准备好了

作为第一批建立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的高校之一,华东师范大学除了确保完成世博会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的14天指定日服务工作之外,还立足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团队,以其特色鲜明的教育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及部分小语种学科为依托,组建了世博残疾人志愿者、世博亲子志愿者、世博心理咨询志愿者、世博青少年义务讲解等队伍,为世博会召开的高峰时段和特殊人群服务作好了充足的准备。

世博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旨在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手语志愿者和盲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前来参观世博会的残疾人服务。据悉,《华东师范大学迎世博志愿者手语服务手册》自去年5月1日以来,已完成了第二轮修订工作。手册图文并茂,分基础手语、世博手语、服务手语等多个板块,为服务听力障碍人士的志愿者提供了全方位知识储备。除了“化雨特教”社团,在世博期间专门为听力障碍人士服务的“手语服务志愿服务队”也同时成立。

世博志愿者范文3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你们好!我是五四小飞侠中队的林泽宇。

从小,我就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当志愿者,一会儿维护秩序,一会儿帮助老人。我的姐姐在2008年奥运会时,参与了小志愿者的行列,我也想在2010年的世博会中出一份力,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位叔叔。他在路边雪白的楼房墙壁上用大红色的油漆在上面写字:“配锁,xx号。”他丝毫没有觉得羞愧,还在不停地画,不停地写。我看见了他,原来想:这又不是我管的事,与我没关系。万一我上去劝说他不听,会不会打我,这才叫倒霉了。我正想撒腿就跑,可谁之,脚步却停下来了。我又想了想:作为世博志愿者就是应该有很好的品质,能够及时阻止不良行为对美好城市所带来的伤害,而我却怕被骂而不敢阻止不良行为,让它继续下去。我渐渐鼓足了勇气,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叔叔!”一双温和的眼睛像我转来,我一看,觉得这位叔叔挺温柔的,便对他说:“叔叔,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马上就好迎来世博会了,我们应该以一个美好的城市来迎接一个美好的生活,可你却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了环境。”这时,叔叔低下了头,脸上泛起了红晕。“对不起……我……马上擦了。”见那位叔叔知错就改,我就对他说:“我们一起擦吧,我来帮你。”“谢谢”听了这话,我的心中像吃了蜜一样甜。我想,以后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改正陋习。

如果我当上了世博志愿者,我会去帮助更多人;如果去我当上了世博志愿者, 我会让更多人改正陋习;如果我当上了世博志愿者,我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请大家支持我,鼓励我,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更美好的社会!

世博志愿者范文4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地铁志愿者 工作机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前激发了中国社会中蕴藏的志愿者激情,志愿者从此成为国内各项重大事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仍是志愿者。形形的世博志愿者有园区志愿者、城市文明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而在这庞大的志愿者队伍里,高校是志愿者的重要来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参加世博志愿服务的人数有3000多。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博地铁志愿者,总人数840人,主要服务于上海轨道交通各个站点,其特点是地点分布广,人员参与多,服务时间长。而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期间,为使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平稳顺利地运行,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现状

自1993年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至今,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高校志愿者组织相继成立,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形式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服务成果总结、继承、转化之后,高校志愿者的注册选拔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已经初步形成,志愿者服务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志愿者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志愿者的角色定位模糊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志愿者工作就是不计任何报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只是单方面地要求他们应该达到怎样的服务水准,并没有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让其健康发展下去。

(二)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机制欠缺

社会对于志愿者本身的权益保障还不是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主要由于志愿者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公民对志愿者的内涵普遍认识不够,其潜在的社会效益并没有被充分发掘,政府等机构没有高度重视和关注。

(三)志愿者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够

做志愿者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志愿者因为目的不明确,存在盲从、跟风,缺乏专业志愿者的素养,导致责任心不够,服务的效果一般。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志愿的精神内涵了解不够深刻,或者说是对志愿者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所致。

三、如何建立世博背景下的地铁志愿者服务机制

(一)建立健全地铁志愿者培训机制

为确保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相关的世博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志愿者的角色认知与使命》、《跨文化交流》、《大型活动背景下的志愿者工作》,此外还包含世博外语培训、红十字急救培训等。此一类培训涉及的面比较广,且适应所有类型的世博志愿者,也是他们在服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志愿者还应加强相关专业的培训。对我校的地铁志愿者服务而言,在具体的培训中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对于以周计算的地铁志愿者服务,在上岗的前一周要安排一次岗前培训,专门强化轨道交通方面的知识及志愿者的各项职责要求。

2.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重要的任务布置,职责要求等需要通过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培训,而针对不同站点细化的要求与内容就可以采取分散式培训,但要根据站点所属区域进行分区再分组,采取区长、组长负责制,将培训效果尽可能做到最好。

3.培训内容。在对地铁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组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轨道交通方面的资料,包括通往世博园区的地铁线路、去各个旅游景点及商业中心的地铁线路、站点周边的公交情况、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站点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志愿者服务礼仪及志愿者工作职责的培训。

4.培训评估。通过现场培训及分组培训之后,还需要对志愿者的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可以采取现场随机问答式、试题考核式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的等级作为评价志愿者工作的内容之一并记录在志愿者个人工作手册上。这样可以提高志愿者培训的重视程度,增强志愿者培训效果。

(二)建立健全地铁志愿者管理机制

为确保世博地铁志愿者工作及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作为高校而言,学生资源最为丰富,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力量。首先,针对不同的管理功能,可以将世博工作小组划分为秘书组、培训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应急人员调动组等。根据学生干部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根据服务站点所属区域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立区长―组长―组员的三级管理模式来管理志愿者,其中区长和组长由具备学生干部经验和经历的学生担任。再次,建立学院世博志愿者工作组与学校志愿者工作站间的信息传达及反馈机制。志愿者通过分层汇报到区长,由区长汇报给学院世博志愿者工作组的主要负责进行信息处理并同时与校工作站间进行信息互通。当然,还需要建立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短信平台、飞信群、BBS等。最后,还须制定专门的志愿者个人工作手册,其中可以包含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组管理人员信息、志愿者考勤信息、志愿者工作职责、志愿者工作日志、志愿者工作测评表等。这对志愿者工作的后期处理及信息统计能提供很大方便。

(三)建立健全地铁志愿者激励机制

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需要倾注感情的工作,离不开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和社会各层的支持,但毕竟志愿者的工作是辛苦和单一的,要使他们能将热情保持到最后,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世博地铁志愿者而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激励如餐费交通费补贴之外,我们更多考虑从精神层面进行激励。

1.评优激励。通过评选校优秀志愿者、校“世博之星”、“每日之星”等及时肯定激励志愿者,同时,可以将优秀志愿者报团委审核优先向党组织进行推优。

2.宣传激励。通过校报、校新闻网、校园宣传栏、广播电台、媒体报刊等积极宣传志愿者风采与感人事迹,尤其加大对榜样的宣传力度,通过榜样的力量增强志愿者工作的信任感、自豪感。

3.学分认定激励。结合我校产学研特色,将地铁志愿者工作与产学合作结合,作为产学合作项目进行学分认定。

4.情感激励。通过经常性的站点走访慰问,增加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通过大力倡导团队精神,相互扶持,相互鼓励;通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来增强志愿者自豪感,可以以书信、电话等形式告知家长志愿者的表现,争得家长对孩子的认可、鼓励和对学校志愿者工作的支持。

(四)建立健全地铁志愿者心理辅导机制

地铁志愿者的工作需要面对形形的乘客,不同的乘客会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持有不同的态度,乘客不理解、误解或态度恶劣,很容易对志愿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他们会明显感觉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尤其是在服务进入疲惫、倦怠的情况下,更容易心理受挫,而针对此类情况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制。

1.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对志愿者提供热线帮助和面对面交流。

2.在培训的内容里面相应加入团体辅导的环节,帮助志愿者建立信任感和团队精神,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可以相互打气、相互鼓励。

3.由工作组成员定期发送“心灵小贴士”、“激励话语”等增强志愿者服务信心。

4.积极对接校心理辅导中心,对心理压力过重的志愿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5.积极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志愿者提供合理化建议。

世博志愿者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人力工程,它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工作。地铁志愿者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在近半年的服务中更要确保服务的质量,因此,结合大学生志愿者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完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怎样借助世博志愿者这一有利载体,将之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平面呆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立体鲜活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进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教纵横,2009,(1):150-151.

[2]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59-60.

[3]邱建国,杨晓东.中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7-10.

世博志愿者范文5

2010年7月10日这一天,上海世博会迎来了“志愿者主题日”。当日最新统计显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累计上岗服务已突破100万人次,园区内志愿者已完成了5个批次的轮换,实际服务于世博园内的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万人,这些因身着绿衣白裤而被昵称为“小白菜”的世博会志愿者,这些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大作,都坚守岗位,热情服务,感动了无数参观者。

在上海卢湾区太仓路新天地的一家幽静的咖啡馆里,伴着悠扬的音乐和清凉的饮料,上海世博局园区志愿者部高级主管张人青与记者聊起了“志愿者”的话题。

2003年1月,张人青远赴英国阿斯顿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翌年11月完成了论文回到国内。当时他的理想是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酒店培训管理。有朋友向他建议,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正在招人,不妨去试试。于是张人青递交了一份简历,然后是面试、等待。没过多久,他按到了中心的正式录取通知。“回国前后那段时间,根本没想能为世博会工作,而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正在筹备所有的世博相关培训工作,还要和以往的世博会举办国搞一些活动。人才极缺。因为我在酒店做过人力资源工作,出国留学也造就了语言优势,而且有留学经历的人大都具备理念的先进性,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所以可能基本符合他们的要求。”2005年4月,张人青进入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开始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工作。

3个月后,张人青又邂逅了进入上海世博局的机遇。由于世博局人力资源部要做世博会人力资源规划的项目,急需人手,便请求各方支援。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和世博局是合作单位,有诸多业务往来,便把张人青推荐过来,加入到该项目小组中。2006年6月,张人青被正式调入世博局人力资源部。2007年9月,他又加入了世博局园区志愿者部,主要负责志愿者运营管理,参与编制《运行期园区志愿者需求手册》、《管理手册》,制订园区运行期志愿者各项管理、配置方案,协调、推进境外志愿者工作。

张人青说:“我们是做培训的规划策划,真正的培训工作是外包的。例如今年要组织什么样的培训,要花费多少钱,要交给哪家培训公司做。志愿者的培训相对容易,因为是以大学生为主,给他们上课并不难。对于外国志愿者,我们会委托国外当地的组织为我们挑选一些有世博会工作经验的志愿者。世博会上,志愿者基本是14天轮换一批。”

张人青用了5年的时间,逐渐进入了“世博角色”。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他的工作区域基本在指挥中心,这里是交通、安保、接待、礼宾、志愿者等所有环节的协调中枢。各个区域如果有问题,会直接报到指挥中心,再逐个处理。出现有关志愿者的问题,张人青就会出面协调。“问题很多,例如证件不合格,志愿者就进不了园区,我就要去和安保协商。还有交通问题,志愿者在园区内做的大部分是问询工作,要为参观者提供最基础最准确的信息。园区内交通线路的改变,如果没有及时下达,志愿者就容易提供错误信息。平时园区内有3000多志愿者,周末会更多,超过4000人,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每一个人。”

以退为进的“妥协”之道

张人青眼中的世博局是很典型的国家机关,直属上海市政府,没有商业机构的特点,而且从头到尾只做世博会这一件事。世博局是由各个单位派人组成的一个机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有当年申博办留下来的公务员,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还有合同制员工、借调人员等,这些人在一起工作,沟通协调就存在一定难度。

“每个人在原单位长时间工作形成的办事风格都不一样,各部门的风格和运作模式也不一样。世博局的部门又非常多,有近50个部门,沟通、协调、与人打交道、如何适应这个环境,都不容易。像我这样留学回来的人,开始在这里工作时,还是有一些不适应。”记者问张人青,为世博会工作的5年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想了想,只说了两个字:“妥协”。

“当然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工作方式。很多事情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别人争辩,要站得更高一些,说白了就是要有大局观。对一件事情表面上的妥协,实际上是帮助促进整个事情的进展,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皆大欢喜。留学回国的人有时候很讲原则,爱较真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听别人的话。但时间长了以后,也会从中学些东西。”曾经让张人青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公文,刚进世博局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写公文,在国外写几封电子邮件就能解决的问题,回到国内就不行了,公文要一级一级上报,一遍一遍修改。看着晕头涨脑的张人青,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领导对他讲,公文实际上是国家机构的灵魂,如果要让机构运转得好,公文的好坏是很重要的因素,理解了这一点,做起来就不是很难了。张人青果真逐渐收拢起浮躁,踏踏实实地边学边做了。

进入世博局2年后,张人青得到了多方面的磨练,除了搞定公文之外,还提高了和别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再到后来,他的规划工作越做越多,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志愿者规划等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工作的全局观,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张人青觉得自己越来越务实。“我在志愿者部工作,志愿者精神有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在开展志愿者工作时却需要脚踏实地,眼观全局,要与许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各方。”

在萨拉戈萨做志愿者

2008年6月,西班牙举办萨拉戈萨世博会,依据之前制定的互派志愿者计划,上海为萨拉戈萨世博会派遣了一支70人的志愿者团,共分为6批,时长2个半月,主要从事志愿者管理、发放资料、城市信息咨询、残疾人服务、活动秩序维护等岗位的志愿服务。

张人青就在第一批志愿者当中。2008年6月30日,他们一行12人抵达萨拉戈萨,7月1日开始正式工作,7月13日结束,基本上没有喘息的时间。谈起那段经历,首先触动张人青记忆神经的是萨拉戈萨的阳光。“太厉害了,都晒黑了,跟非洲人差不多,在胳膊上能看到特别明显的界限。我们上岗前都要抹防晒霜。”

除了太阳,让张人青体会更为深切的,是国外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和统筹。“他们的定位非常清晰,志愿者的功能被定位为3个层面:世博会的传声筒、世博会的眼睛和附加值的服务。他们把志愿者看作世博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世博会的一件流动的、活的展品。如果没有志愿者,萨拉戈萨世博会可能也会很成功。然而有了志愿者,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以更上一个层次,用中国的成语来概括,就是‘锦上添花’。”

萨拉戈萨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和组织方式也给张人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式其实很简单――通过网络个人报名。如有意加入世博会志愿者团队,可以登录专门的网站,下载报名表格,填好以后发过去就可以等通知了。

招募是面向全世界的,志愿者来自多个国家,包括西班牙、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像一个国际大家庭,是一支非常国际化的志愿者队伍。张人青在萨拉戈萨就碰到一个来自上海的志愿者,他在国内上网给自己报了名,被录取后就一个人飞过去直接上岗了。他们一般工作一到两个星期,没有报酬,但有一项特别的福利: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在园区里随便参观。

除了国际化,志愿者的组成也非常多元化,包括不同阶层、职业、年龄,有学生、家庭主妇、企业白领、商人、自由职业者等等,其中最小的16岁,最年长的已经104岁了,年龄差距居然有88岁。“我们在志愿者都看到了这位104岁的老人。他主要做一些案头工作,帮助写写信封,准备一些文件等等。”张人青说。

尤其让张人青津津乐道的,是萨拉戈萨世博会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特色。他举了两个小例子:“在领制服的时候,他们要求每个志愿者都要试穿,一直试穿到满意为止,尺寸定好后再发制服,所以很费时间。我们12个人领制服,一共用了2个多小时。另外,他们的排班会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意愿,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空余时间来安排志愿者的工作岗位。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他们在志愿者管理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尊重的特点。”张人青说,萨拉戈萨世博会在志愿者宣传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志愿者有自己的Logo(标志),有自己的口号,还有自己的歌曲,在世博园区中心广场上,他们经常能听到这首歌曲。

2008年9月14日,随着萨拉戈萨世博会的闭幕,第6批上海赴萨志愿者团圆满完成志愿服务,为赴萨拉戈萨世博会上海志愿者工作画上完美的句号。

“在制定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规划的过程中,国际志愿者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那次萨拉戈萨世博会志愿者的工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也力求把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打造成一支国际化、多元化的团队。”张人青说。

还原志愿者的本色

在做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规划的时候,张人青有清晰的目标――要做一场真正的志愿者活动,还志愿者的“志愿”本色。“我们也走社会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征集。”

2009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动,招募对象分为世博园内和园区外两类,园区内将招募包括园区信息咨询、接待协助、残障人士援助、活动/论坛组织协调、参观者秩序引导协助、语言翻译,媒体服务、志愿者管理协助等8大类岗位。2010年1月20日,志愿者报名工作结束,共有61万余人报名,成功注册56万余人,其中选拔产生了7万余名世博会园区各类岗位志愿者候选人。报名者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109个国家和地区,外籍报名者网上报名数量达到3001人。“现在园区内很多志愿者是大学生,实际上2009年11月高校才真正介入,比社会征集晚了半年的时间。”全社会招募的结果,基本实现了张人青心中“问需于民”的目标。

增加国际化因素,提高志愿者国际化水平,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规划的另一目标。“因为是国际化的盛会,所以我们希望外国的志愿者更多一些,主要来自世博会的举办国,也能同时加强世博会举办国之间的交流。和西班牙萨拉戈萨互派志愿者的计划,今后会作为固定模式保留下来。”张人青说,其实这样的合作方式是他们的“首创之作”,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大加赞赏。“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和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我们都会派人过去从事志愿者工作,这种志愿者合作会继续传承下去。”

张人青说,上海世博会还要在待遇上还志愿者本色。“志愿者是不拿报酬的,这次世博会的园区志愿者每天有15元的交通补贴,每周有60元的通讯补贴,还提供服装、工作餐和饮水,此外没有其他补贴了。”

在西班牙做志愿者的经历,让张人青感觉中国的志愿者不仅达到了国际水准,而且相比其他国家是“有过之无不及”。由于表现优异、服务出色,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可爱的中国志愿者”,萨拉戈萨世博会志愿者都对中国志愿者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不少志愿者的工作照片被选入志愿者调配中心的志愿者纪念墙,得到永远的收藏。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园区内忙碌的志愿者也常常让张人青感动。“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通过在世博园区的志愿服务,我真的感觉他们是很有希望的一代。”张人青会上网看志愿者自己写的博客,里面有很多工作日志,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描述:“经常遇到参观者带着问题去参观者服务中心找答案,工作人员跟他们说,我们不知道,你去问志愿者吧。其实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但也会非常耐心地帮助参观者寻找答案。”

从4月20日试运行到正式开幕以来,上海世博会处于不断的磨合之中,包括整个园区的管理模式、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等。莫说志愿者。就是一线的正式工作人员有时也会晕头转向。虽然有志愿者培训,但很多信息到开园前都不明确,所以也会给志愿者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3000多个志愿者分散在19个部门所管辖的区域中,对志愿者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会产生差异,有些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将自己的份内工作也推给了志愿者,会让志愿者产生抵触和委屈的情绪,协调起来很麻烦。从试运行到正式开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张人青每天要接十几个电话处理类似问题。

“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认真地趴在那里研究地图,标出现在所处的位置,找出正确的路径和要去的目的地,算出要走的距离和所花费的时间,再把最终结论告诉参观者,这些年轻志愿者们一天内可能要重复无数遍这样的程序。是世博会本身锻炼了他们,他们的责任心让我特别感动。责任心也是志愿者的本色,他们应该对的起志愿者这个称号。”张人青说。

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力

“我们为什么要用志愿者,除了节省能力资源、传扬志愿者精神等等,还有一点就是通过这些‘白菜’的辛勤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国民素质。”张人青说,世博会开幕前后,志愿者得不到尊重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有参观者过来向他们咨询,问完后就转身离去,一声“谢谢”都不说。有时在能力范围以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虽然不是志愿者的责任,也会招致参观者的不理解和非议。

世博志愿者范文6

“小白菜”、“黄马甲”、“红袖章”、“蓝精灵”,不同的名称,却都代表着同一个含义:上海世博志愿者。

进入中国不到20年的“志愿者行动”,在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动员起来。200万名世博志愿者,几乎占了这座特大型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其规模甚至超过北京奥运会。

一个志愿者网络体系,早在世博会之前就已遍布整个上海。上至上海市文明办领导下的市志愿者协会,下至居委会的志愿者服务队,一个由市、区、街道和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已渗透到每一个社区。它优势在于,可以让人们在短期内迅速转换成志愿者。

很少提出换岗的“小白菜”

在世博园区,几乎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身穿绿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他们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

每天有6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园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90后”志愿者吕颜婉倩就曾是其中一棵“小白菜”。

凌晨5点,天才蒙蒙亮,吕颜婉倩就已经醒了。虽然3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她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有时候做梦都还在世博园呢。”这个戴着大大眼镜的安徽女孩笑着说。

“很辛苦很累,但有一种被需要的。”说起世博会,她仍然掩抑不住激动。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感谢世博会,让我对“志愿”有了全新的认识。

新闻专业出身的吕颜婉倩是世博会媒体注册中心的“助理新闻官”,“就是接待媒体人员咨询,发放记者证啦。”这一工作让她见到了不少业界精英,如刘璇、闾丘露薇、张泉灵等,这让才学新闻两年的她兴奋不已。

“志愿精神是要让人们通过为公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偏好。”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

“助理新闻官”听着是十分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没有我想的那么风光和轻松,”吕颜婉倩说,所有的整理工作都要手工完成,常常为了一张证要翻找好几摞证件。

在世博会开幕之初,记者证还没有全部制作完成,每天已有上千名记者来领取证件,“我们只有5名志愿者,根本忙不过来。”他们不得不轮流去上厕所。

尽管这些辛苦和繁琐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但吕颜婉倩仍然乐此不疲,“我觉得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就很开心。”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这样简单的快乐,也有人希望从志愿者工作中获得更多。赵晓燕是吕颜婉倩的同事,在她看来,志愿者工作有点“大材小用”,“许多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这里泡咖啡、管仓库、跟班车,合适吗?”

与赵晓燕一样有些“牢骚”和不解的志愿者有,却很少有人提出换岗。

其实让赵晓燕等人感到有些委屈的是,一些人认为世博园区的“小白菜”就是廉价劳动力,“大概就是我们走上社会的提前预演吧。”

完成任务的“红马甲”

在世博园区之外,“红马甲”们则编织出了另一张志愿者网络,包裹住了整个城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景鹏指出,志愿者关键在于自愿。不过像中国许多地方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样,“红马甲”背后有着一只有力的推手。

早上7点45分,郑佳(化名)就已经站在地铁站里,看着匆匆赶去上班的人们,她其实很难受别人对她的不理解,虽然她也曾经这样看待别人。

郑佳是地铁站附近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世博会刚开始时,她发现每天上下班时地铁站里多了好多“红马甲”,“站在那儿,不知道他们是干吗的。”

“没想到他们的衣钵传到了我手里,”郑佳指指身上那件无数人穿过的“红马甲”笑着说。7月初的一天,公司领导动员说: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和党员要到地铁站轮班“上岗”。

虽然也有人不太情愿,可没有人拒绝。

世博会期间,像她这样的志愿者每天有5000人次左右,分为社会文明志愿者、党员先锋志愿者、世博站点志愿者、世博平安志愿者、地铁专业保障志愿者和地铁员工志愿者六大类。这些名额以指标的形式被具体分配到了不同的区、街道和具体单位。

居委会阿姨和社区居民们也被动员起来。他们身穿橘红色马甲,佩戴红袖标,每天在小区、公园和马路上,或站岗,或巡逻。

“无比光荣”

无论如何,对上海的大部分志愿者而言,他们的志愿者生涯都是从世博会起步的。“好不容易通过层层选拔,才能拥有这个做志愿者的机会,是件无比光荣的事情。”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袁倩倩告诉本刊记者。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调研结果中,接近92%的志愿者有着与她类似的感觉:“参与这样一件大事,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上海电力学院大三学生杨耀词有7位亲人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中失踪,但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世博园疏导游客和帮忙抬轮椅。

他的行为也招致一些人的质疑,“坚守在世博会志愿者岗位上是否必要?”、“对志愿者的管理是否应该更人性化?”

但这种为世博会全情投入的“志愿”行为在“小白菜”中其实并不少见。有一位学生志愿者的外公去世了,她连夜飞回哈尔滨见了最后一面,甚至没有来得及等到出殡,又马上飞回上海继续做志愿者。

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志愿者来说,“为大家忘小家”的行为一旦被误读,都会有种委屈之感。

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四个字的内涵理解不那么透彻,在志愿中也有些自身价值的考量,诸如求职、出国、丰富简历等“需要”。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外资企业,把是否从事过志愿服务当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品质的一种参数。

上一篇我的自白书

下一篇西湖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