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休闲农业范例6篇

长沙休闲农业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1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城郊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效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城郊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2

关键词:休闲文化;长沙市;特色

据预测,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左右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一半的份额。休闲正成为新的社会变革引擎,促使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与文化各个方面趋向休闲化发展,城市文化亦不例外。“城市文化休闲化、城市休闲文化化”趋势正促使城市休闲文化从城市文化的边缘走向中心,尤其随着休闲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及其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休闲文化成为一个时尚话题。

一、城市休闲文化内涵

城市休闲文化是指市民个体与群体生活中那些使自己身心松弛、感觉愉悦和精神自由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以及物质和环境依托。城市休闲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构成了城市休闲文化结构系统。

(一)要素结构

从要素结构看,城市休闲文化不仅涵盖了市民的休闲理念、休闲方式等非物质性因素,而且包括了休闲设施设备、休闲环境氛围、休闲活动项目等物质性因素。其中市民的休闲方式,特别是休闲习俗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休闲文化特色。

(二)类型结构

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休闲活动本身就创造出一种文化。从存在类型看,休闲文化活动包括形形的休闲形式,涉及到生活各方面。

(三)层次结构

从层次水平看,城市休闲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大众化的;既有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文化(如游乐场),也有中老年的(如保健场所)。一般会依据年龄结构、兴趣爱好等形成不同层次的休闲文化圈,具有稳定的休闲组织与休闲场所。长沙市休闲文化圈层就比较明显。

(四)空间结构

从空间场所看,城市休闲文化主要由个体私人空间、家庭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市区公共空间,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休闲文化活动空间。

(五)性质结构

从存在性质看,城市休闲文化可以分成积极休闲文化与消极休闲文化,前者如体育运动、文化娱乐、自我发展等追求身心健康类;后者如自我放纵、蓄意破坏、犯罪危害等叛逆沉沦类。

二、长沙市休闲文化特色

长沙市已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业基础,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长沙休闲产业,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

(一)歌厅休闲文化:雅俗共赏、娱乐互动

长沙歌厅文化特色首先是雅俗共赏。据市文化局对长沙歌厅文化格调的定位进行调查,36.1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雅俗共赏,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分别占33.60%和27.50%。其次,注重娱乐互动。不少歌厅剧院的节目具有很强的观众参与性。再次,内容健康。各歌厅在主管部门扶持高雅、支持健康、允许无害、反对格调低下、打击反动的总原则下,保证了上演节目大都是健康的。另外,注重品牌。长沙歌厅在经营中注重自身品牌塑造,主管部门也积极引导经营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品牌,“田汉现象”即是典型例证。

(二)酒吧休闲文化:动感、时尚、火爆、娱乐

长沙的酒吧业从KTV包房、歌厅业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解放路酒吧一条街特色文化。“音乐+洋酒+美女”的长沙酒吧模式闻名全国,各地的“泡吧族”慕名而来,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闻名的酒吧行业聚集街区。这里已经成为与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齐名的全国性酒吧集中区之一,在全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北京的酒吧品种繁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而“动感、时尚、火爆、娱乐”则是长沙酒吧的特色。

(三)洗浴休闲文化:保健、交际、消遣、娱乐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长沙的洗脚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长沙有大大小小的足浴城达1万7千家。在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足浴作为保健养生的一种方式受到人们的追捧。长沙足浴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与时代同进的时尚文化。对长沙人而言,即便是朋友造访,请客洗脚也是一种流行。夜幕降临,长沙大街小巷到处是足浴城闪烁的霓虹灯,身强体壮的青年也好,年过花甲的老者也罢,都“洗”得不亦乐乎。

(四)农家乐休闲文化:异军突起、星级标准

《中国旅游报》称赞长沙为“全国农家乐最火爆的城市”。以农业、农村、农事作载体,主要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等资源优势,长沙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乐,最大程度保持和突出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气息,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住宿、餐饮等乐趣。2006年,长沙市农家乐达到1415家,星级农家乐102家。

(五)餐饮休闲文化:独具湖湘特色

长沙餐饮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数量众多的茶楼和餐饮企业,也有玉楼东、火宫殿、杨裕兴、和记、德园等一大批老字号。长沙餐饮经营充分体现了湖南的饮食文化,赢得了广大美食爱好者和全社会的普遍欣赏和广泛认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餐饮企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字号餐饮企业不断改造更新,使长沙成为经久不衰的餐饮消费火爆城市。

(六)电视休闲文化:时尚、快乐、青春、靓丽

长沙市目前拥有省、市、县三级影视产业,拥有较强的节目生产能力。湖南卫视现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290个地市级城市的有线电视网,覆盖人口过3亿,成为全国收视率很高的栏目。《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一系列名牌栏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确立频道强势品牌地位,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此后进一步打造“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追求“青春、靓丽、时尚”的电视品牌形象,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成为湖南卫视更加明晰的全新整体定位。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量众多的足浴场所使这块市场出现过饱和;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多以吃食为主,缺乏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有一些农家乐不对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调研,而实行“拿来主义”,弄得不伦不类。

第二,一些小型的未注册的洗浴按摩室、网吧、麻将馆存在不规范、不健康的服务,亟须相关主管部门严格监督,经营者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场所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使自身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三,长沙市目前的休闲市场在运动健身、老年休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目前,青少年是休闲文化的“先锋”,中青年是“主力”,而老年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能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必将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四、结论及建议

城市休闲文化为市民创造一个适宜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家园,一个劳动与休闲获得均衡的宽松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方向。长沙城市休闲文化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主导下,较少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干预下,在独特的社会心理的直接影响下的休闲文化。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报告排名中,长沙的综合实力排名35位,文化实力25位,而休闲娱乐类排名竟上升为第1位。长沙可凭借娱乐休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在传统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之外,提出一种集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娱乐方式于一体的旅游新概念,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休闲旅游的品牌。

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政府、事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需要围绕休闲文化理念、制度、行为、物质设施与环境氛围进行规划建设,向市民提供公共性、准公共性、私人性休闲文化产品。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项目投资手段,开发保护城市休闲文化资源、规划发展休闲文化设施、营造建设休闲文化环境、策划投资休闲文化项目,以建造休闲文化景观与场所。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执法、宣传教育手段,建构休闲文化规范,包括硬性的休闲政策、法规,柔性的休闲理念、伦理、习俗,引导休闲消费行为,规范休闲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章文,刁东良,凌访.湖南长沙休闲产业现状分析[M].旅游学刊,2007(7).

2、唐湘辉.休闲产业特色于优势的实证分析――以长沙市休闲产业的发展为例[J].企业家天地,2006(12).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3

一、前言

惠屿岛位于湄洲湾港湾内,隶属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岛屿占地面积大小约为3000亩,岛上有280多户、2000来个的渔岛人家,岛上经济来源主要是传统近海捕鱼、养殖业。2003年,惠屿岛通电工程竣工,摆脱电力孤岛困境,走向现代化,2011年3月14日入围《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旅游业得以发展,2012年以国家“海岛环境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为契机,开始清理围岛垃圾,美化环境,同时建立垃圾处理、排污等相应机制,2011年泉州政府投入百万置购“泉港号”并投入使用于惠屿―肖厝航线,方便了出入岛,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虽然惠屿岛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项目的开发还未形成规模,但是其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文化,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喜爱大自然的游客前来旅游。

二、惠屿岛旅游开发的优势

1.自然资源丰富

近年来,海洋资源的利用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惠屿岛尤为重要,沙滩烧烤、排球、海边露营,钓鱼等以海上娱乐、沙滩休闲等为基础旅游项目仅在起步阶段,就为惠屿岛引进了许多游客。惠屿岛空气清新,碧水蓝天,有山有水,别致有序的房屋、码头、海礁、鱼排、忙碌的渔船,以及往来湄洲湾港口码头的大小形状用途不一的各类船舶,都是一幅幅景观迷人、壮观的风景画,具有很高的旅游景观开展价值。根据国际美食协会的统计显示,美食旅游的人数每年都在成倍的增长[2]。集闽南特色风味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的惠屿岛美食,缺乏系统性建设,还未形成规模。近几年以来,惠屿岛上兴建了圣蛙石、南尾山、德政碑、晋富宫等景点,引进了度假旅馆、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

2.独特的历史文化

惠屿岛地处闽南泉州市泉港区,2003年岛上没有供水供电,比较封闭,几乎是独立自主的海岛文明,2003年以来惠屿岛对外有很深的交流,独特的海岛文化,结合闽南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惠屿岛文化。

3.旅游政策的支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福州厦门泉州为龙头,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打造海峡西岸为旅游目的地,泉州已走在前列[3]。泉州市2014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28.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内游客4215.43万人次,增长19.0%;接待境外游客212.83万人次,增长14.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28.65亿元,增长18.3%,旅游创汇12.3亿美元,增长14.4%[4]。惠屿岛置身于泉州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入围泉州“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泉州十佳魅力乡村,入围福建省最美乡村,是泉州市最具有旅游开发前景的岛屿之一。惠屿岛自然文化型旅游地,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另外泉州市泉港区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投资政策,大力支持惠屿岛的旅游开发,客源充足,惠屿岛正值快速发展期。

三、惠屿岛旅游开发的功能区划

惠屿岛虽然享有泉州“鼓浪屿”誉名,海岛气息浓烈,空气清新,沙滩干净,草木繁华,景观自然朴素,碧水蓝天。惠屿岛南部是海礁群、沙滩与南尾山,是岛上旅游观光的黄金地带。根据惠屿岛的岛屿特点和现有旅游资源情况,把惠屿岛旅游开发的功能区划分为北部渔家休闲生活体验区―东南沙滩休闲区―南部绿岛观景区―环岛海上娱乐观光区四个部分;其中,把惠屿岛北部规划为渔家生活休闲体验区,东南部主要用于沙滩娱乐休闲类、南部植被茂密、环境优美用于建设绿色观景区,临到近海海域用于环岛海上娱乐观光区开发。

1.北部渔家休闲生活体验区

惠屿岛上居住着1300村民,80%的的村民都是从事海水养殖、海水捕鱼等渔业相关活动,尤其是岛上北部渔民、民居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一的船舶,鱼排等渔具应有尽有,市集中海鲜应有尽有,渔家色彩浓烈。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任务重、压力大,旅客出游目的多为外出散心、寻找放松心情的氛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心情。发展休闲旅游也能够切实迎合旅客的这种需求,根据岛上的具体情况,可以挖掘惠屿岛特色民宿业、渔家美食业、渔业生活体验项目。

(1)特色民宿业

借鉴台湾成熟的民宿业经验,结合岛上民居特色,发挥渔民住房特色优势开展渔家民宿业,外地旅客能够体验别样的渔民住房感觉,可以打造出惠屿岛特色民宿业旅游品牌,增加惠屿岛旅游业吸引力。

(2)美食业

在民宿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从美食行业入手,充分利用岛上新鲜的海鲜资源,结合闽南特色餐饮文化,开发民宿美食行业,推广岛上特色菜和美味的海鲜,做好渔家饭店,海鲜专销等行业。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美食节,把岛上的美味佳肴在同一时间、地点展示出来,再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上展示惠屿岛的美食魅力,促使更多的美食家、厨师来岛参赛,同时也能吸引旅客来岛旅游品尝美食,进而提高美食推进惠屿岛旅游开发的影响力。

(3)渔业生活体验项目

充分发挥惠屿岛四面环海和成熟的海产品养殖业特色优势,开展渔业活动体验项目。出近海打渔或是在渔业养殖区从事鲍鱼等养殖活动可搭载游客随行,让旅客参与到打渔、收获、海产品处理等各个环节。另外,惠屿岛渔排养殖业也是对旅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开发渔业喂养体验项目,开展亲子体验鲍鱼喂养活动,同时推出鲍鱼、海参等海产品认购,促进海产品销售,带动当地渔业发展。

2.东南沙滩休闲区

惠屿岛东南部沙滩平缓、干净,沙石柔软,主要用于沙滩娱乐休闲项目开发,可以结合惠屿岛特色民俗、文化,发展野炊、沙滩运动、沙滩休闲放松等项目。

(1)野炊集散项目

惠屿岛南部沙滩是岛上旅游观光的黄金地带,人流量也是最大的,是集会最佳目的地。因此要合理规划休整,把毗邻沙滩的特定区域设置为露营、烧烤、野炊等活动允许区。美食餐饮是沙滩必不可少的,适度发展大排档和茶栈等,能够完善沙滩旅游产业链,带动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

(2)沙滩健身项目

惠屿岛沙滩环境优美,沙石柔软,湛蓝海水、温柔的阳光适合大众旅客进行休闲体育项目。针对惠屿岛广阔的沙滩特色,可以适时进行一些比赛活动吸引旅客,例如沙滩运动会,可以举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手球、跑步等项目,增加娱乐项目,使旅客闲时有乐趣可以找,享受沙滩带来的运动乐趣。

(3)休闲放松项目

要充分利用沙滩场地,建设休闲活动地,为日光浴、沙滩品茶、戏水游泳、沙滩漫步等提供场所。另外,可以利用沙滩独具魅力的浪漫景象开展沙滩相亲节,碧水蓝天阳光沙滩渲染了相亲活动的朦胧氛围,提升惠屿岛的浪漫气息,打造年轻人梦想的浪漫小岛。沙滩空气清新,可以适当发展“氧吧”客栈,为旅客提供茶饮、等娱乐休闲场所,供旅客放松、休息。惠屿岛沙滩旅游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如设置遮阳伞、卫生所、垃圾桶、沙滩椅等设施。

3.南部绿岛观景区

岛上南部植被茂密、环境优美,海洋气息明显,是发展观光旅游业的最佳地点。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景观特色,以惠屿岛南部植被分布实际情况为基础,规范化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南尾山的观光路等园林景观,发展海滨生态观光。

(1)海滨生态观光项目

充分发挥惠屿岛悠久的海洋文化气息,建设海洋文化园和惠屿岛水族馆,满足游客对罕见生物的好奇心和丰富其对海洋知识的了解。同时,引进符合岛上特色的沙滩海洋文化景观、盆栽等,?M一步提高沙滩休闲感。岛上南部绿化优美,开发电瓶车观光等业务,让上岛游客享受到具有惠屿岛特色的海滨生态地貌风光休闲。

(2)农业观光项目

农业观光旅游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内涵为题而开发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以及农村特有风土人情为内容,具有极高参与性的旅游活动[4]。惠屿岛上有耕地80多亩,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农业体验园区,向旅客介绍具有惠屿岛特色农业活动。园区内主要种植四季都有花香、瓜果的农产品,适时开展农业活动,让旅客体验“当海岛农民”的感觉,间断性开展“果实采摘”活动,旅客能够亲手采摘并购买喜爱的水果,同时也促进了岛上农产品销路。

4.环岛海上娱乐观光区

海上娱乐观光项目的海岛旅游业必不可少旅游项目,旅客对大海的新奇和追求刺激的的好奇心,使得海上娱乐项目备受欢迎。惠屿岛渔业生产活动成熟,近海养殖区,鱼排等展现出迷人的景观,过往各类船舶也增加了水上轮渡漂泊的神秘感,提高了海上休闲娱乐项目的吸引力。

(1)海上田园观光项目

惠屿岛具有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清澈的浅海滩涂资源,成熟的近海养殖业,近海养殖区错落有序的网箱、鱼排,还有一块块海带田,映入眼帘是何等壮观,旅客可乘坐渔民的渔船,前往观赏海上田园,体验海上渔业生存活动。近水楼台先得月,惠屿岛在水上浮屋上可以建设饭馆、大排档,发展水上美食人家,让旅客体验现抓、现杀、现做的新鲜的具有惠屿岛特色的海鲜小吃美食。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4

关键词:株洲 休闲农业 可持续发展 PEST 建议

1 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株洲“旅游升温”战役的全面打响和《株洲市鼓励休闲农业发展八项优惠政策》的顺利出台,株洲市休闲农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株洲休闲农业企业达282家,其中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2家,四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9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6家。2012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总收入2.42亿元,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已从过去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向旅游、休闲、教育、养生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转变。休闲龙头企业的发展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如天元区神农生态园和攸县地杰山庄被分别定为湖南省十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和十大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企业。新增休闲农业企业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有5家,正在建设中的攸县同乐湖投资总规模达到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株洲规模最大的休闲农业企业。

目前,株洲休闲农业企业初具产业特色,形成了一批适合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但基本上是以农家乐型和休闲观光型为主。总体来说,因为起步较晚,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以及省内的长沙地区相比,整体规模偏小,设施滞后,游乐项目单一,知名品牌企业太少。株洲的休闲农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以株洲市郊的城乡结合部为主,而所辖县乡休闲农业企业较少,发展相对较好的有攸县和株洲县。日前成功晋升为“五星级”的紫薇山庄、清荷生态园、锦绣谷生态园、龙泉山庄和沙坡里生态农庄等与长沙地区同星级的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休闲企业之间的特色差异不明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引力,需要在品牌战略上大做文章。

2 株洲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PEST分析

2.1 政治(Political)环境分析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进一步加快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思路中提出了利用城市群优势,以发展“两型”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农庄休闲游憩产业的城市产业定位。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和措施。2010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结合株洲市实际,特制订出台了《株洲市鼓励休闲农业发展八项优惠政策》。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株洲休闲农业发展将以《株洲市“十二五”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一环两带”总体布局,奋战五年,抓好十大产业、十型农庄、十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1个部级休闲农业庄园、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20个省五星级休闲农庄和40个市四星级休闲农庄示范点,确保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逾10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总收入翻一番,达到10亿元目标,将“株洲休闲农业”打造成为湖南建设绿色城市,打造秀美山村,倡导绿色消费的一张“闪亮名片”和“金字招牌”。这些都为发展“株洲”休闲农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操作思路。

2.2 经济(Economic)环境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当GDP达到三千美元时,旅游需求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跨越。株洲既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宜居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文明城市等,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居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63.9亿元,增长14.1%,超过“十一五”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人均GDP在全省排第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2633元,增长14.6%。2012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113.2亿元,增长24.3%,比2009年全年高出13亿元,在全省排第三。同时,株洲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展稳健。201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亿元,增长4.3%。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家庭轿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这些为居民休闲游提供了便利。另外,低碳经济时代到来,“5+2”周末经济、假日经济、乡村经济的出现,使得休闲农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如鱼得水。由此可见,按照国际标准,株洲已迈入休闲游时代。

2.3 社会(Social)环境分析

株洲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2007年末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辖五县四区和一个国家高新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391万,城区人口10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3000元,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市区公园绿地休闲活动空间与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渐由劳动型向休闲型转变,对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及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化肥、农药、催长激素、保鲜防腐剂等滥用严重污染土质、水源,特别是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有机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也日渐成为城市消费群体新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5

一、都市近郊休闲农业的内涵

1969年,日本矶村英一提出第三空间理论,认为城市除了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第一空间)与产业活动需求(第二空间),还应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第三空间),城市应该有充足的绿地可供居民休闲与放松。我国都市人口密度大、城区建筑密集,缺少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而都市近郊休闲农业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功能的拓展与承接。都市近郊休闲农业是指位于都市近郊,以农庄、农场、农业科技园等形式,为都市居民提供农业体验、观光休闲的以娱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为主的农业类型。

二、都市近郊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

都市近郊休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就地就业问题。托市政策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高了农产品价格,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较高的价格也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丧失竞争力,价位更低的进口农产品挤压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仍然增加缓慢。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5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近郊休闲农业虽然无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可以通过延长传统农业产业链并将传统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相结合,成倍提高农民收入2011年北京市农田观光季活动年总收入超过60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873万元,旅游产品销售收入5308.5万元,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并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数据显示休闲农业就业带动比例为1:5,每个就业岗位都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5个岗位,发展近郊都市休闲农业可以解决就地就业难题,进而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都市休闲农业满足个年龄阶段人群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当代的老年人多从农村走出来,有浓重的乡土情结,退休之后渴望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亲自耕作。都市休闲产业可以与同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养老产业相结合,采取土地租用等创新模式,供老年人耕作采摘。当代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渴望闲暇时分融入自然,而休闲农业就成为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都市儿童大多在城市中长大,本身缺少融入自然的机会,对于参与农业抱有好奇和新鲜感,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亲子消费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当下,抓住孩子就抓住了整个家庭的钱包。国民消费能力增强,对休闲产业的需求增加。据分析,大城市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转折点,而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41908元,城镇居民收入更高,收入的增加使人们愿意将更多的金钱投入到休闲娱乐中来。我国假期以短假为主,以2014年为例,除去8天年假与7天国庆黄金周,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3天小长假,剩余80多天假期均为双休日,1-2天的近距离游正成为都市居民首选的出游方式,而都市近郊休闲农业园区正可作为居民近郊出游的主要承接地。

三、都市近郊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点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6

关键词:茶文化;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

湖南素有“茶乡”美誉,而且一直是湖南的优势传统产业,茶市场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本文仅就其茶文化的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一、湖南茶文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优势分析

(一)湖南茶生环境优越,名茶名品众多

湖南位于长江以南的江南低山丘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光、热、水、土、肥等各种因子都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培育,名茶名品很多。据各地方志记载,唐宋时期向朝廷的贡品茶就有古丈毛尖、沅陵碣滩、岳阳君山之黄鹤翎、桃源野茶王、澧县双上绿芽,资兴狗脑贡茶,常宁山岚茶,永兴黄竹白毫以及安化梅山崖茶,益阳老毛叶茶等。近代各地名茶更多,如湘北君山银针、北港毛尖、龙鳞、凤羽、香千里、君山绿、桃源乌龙茶、桃源野茶王、大叶擂茶、石门壶瓶山茶、澧县太青茶、石门牛茶;湘中宁乡沩山毛尖,安化松针,安化银毫,安化梅山崖茶,香木海茶,黑妹砣,安化云雾茶,益阳伏砖,长沙高桥银峰,东湖银毫,韶山韶峰,东山秀峰;湘南的南岳云雾,塔山山岚,九嶷香峰,资兴神农茶,资兴狗脑贡茶、安仁毫峰茶、汝城白毛茶、永兴黄竹白毫、蓝山百叠岭有机茶、汝城白毛尖,江华大叶苦茶,桂东云雾茶,郴州苏仙区五盖山米茶,临武东山云雾,江永迥峰;湘西的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吕洞银针、青云银峰、狮口银峰,保靖黄金茶,沅陵碣滩名茶、怀化毛尖、怀化雪笋、张家界茅岩莓茶,梅山毛尖,保靖岚针,慈利甑山银毫等。其中的君山银针、古丈毛尖、安化松针、南岳云雾茶等,均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或名茶奖等,有的还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国内外。

(二)湖南茶产历史悠远、茶文化底蕴深厚

湖南是我国唯一以“茶”字命名的茶陵县是茶祖神农尝茶、发现茶的饮用价值所在地。葬于炎陵县(古属茶陵县)的炎帝神农是中国茶叶始祖,茶祖神农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据日本学者考证,世界上茶叶的加工利用始于溆浦罗子山。《汉书地理志》中的“荼陵”即为茶陵。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有茶叶,并有“茶”字简文和木牌。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诀“茶禅一味”起源于石门夹山寺,而且东传日本。如果根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舜帝于九嶷山中教民制茶”等传说,湘茶的历史就更为久远。南朝齐刘澄之《荆州风土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鼓励人民制茶、兴茶。早在宋熙宗六年(1037)克梅山在安化、新化两县设官办茶场,制茶入贡,成为当时省境第一个商品茶基地。清代是湘茶发展的鼎盛时期,年产达12500t,贸易量一万余吨,由南北两条路线出口东南亚诸国及欧洲和俄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后,广东商人每年均携款至岳阳造红茶,“乡人颇享其利”。到“道光末年,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白银)[1]”。

(三)湖南茶叶市场广阔,湖南茶文化倍受茶人青睐

湖南是产茶大省、也是饮茶大省。湖南人都喜欢饮茶,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吃茶”的习俗,可说目前约7000万湖南人个个都是饮茶人。目前旅湘国内游客已逾20398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90万人次(2010年),而且大多是饮茶人。尤其是世界“茶人”队伍仍在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他们在饮茶习俗、茶道、茶艺等方面的习俗与中国都有相通相近之处,也是湖南茶文化旅游较为稳定的国际客源市场。英国饮茶之风更是盛行,是我国茶的最大传统市场。据报导,英国人均年消耗茶叶可达6kg。欧美其他国家也将是湘茶文化旅游的潜在客源市场。对于那些常饮茶而并未见过茶园、茶树、鲜茶叶,也不知其生产过程、加工过程的广大非茶产区人们来说,观光茶文化旅游具有极大的诱惑力[2]。在收藏市场日益活跃的21世纪,湖南茶叶,特别是能长久保存的陈化茶备受收藏家的青睐。如2005年央视二套《鉴定》栏目对一位陕西茶商存储的一篓1953年前产生湖南的“天尖黑茶”进行鉴评,价值竟达48万元。另据有关报道,产自湘西保靖树龄达4000年“茶树王”上的“黄金茶”,100g竟拍出9.8万元的天价[3]。由此可见一斑。二、湖南茶文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绿色生态游和专项茶园文化旅游备受现代游客青睐

湖南目前发展茶文化旅游,以绿色生态游和专项茶园文化旅游为主。湖南各地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茶园,利用其中的一些构建乡村旅游,以使游客置身其间领略茶园特有的清香和惬意,或分享茶农丰收的喜悦。茶叶树虽是一种技术性经济作物,却又具有观赏植物的特质,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茶园风光令游人赏心悦目。岳阳“君山银针”的产地,君山岛上的君山茶园面积约占全岛的1/4,可称壮丽的“茶岛”,在这里不仅可观尝茶园、购买茶叶,而且还可以听到评茶、讲茶、赞茶之声;古丈因茶而闻名,茶山重重处处歌;衡山所产“南岳云雾茶”,早在唐代就列为“贡茶”,茶园多分布于寺庙周围,茶叶生产由僧侣经营,制茶技术也很奇巧。在南岳衡山后山的岳山乡杉湾村依托67hm2竹林和数百亩茶园资源,办起了20多家农家乐,种茶、采茶、饮茶,茶歌和组织游客参加南岳衡山一年一度的“茶祖文化节”,已成为其重要旅游休闲内容;长沙县百里茶廊红色旅游基地开慧乡已建设一个包括茶叶观光园、茶叶公园、茶叶休闲中心的茶文化休闲度假区,令人耳目一新,极富诱人魅力。

(二)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涌现

湖南已相继建立了很多别具特色的茶馆、茶博物馆、茶艺馆等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动场所。如长沙的湖南茶馆和湖南海阔天空茶艺馆、桃源茶博物馆、益阳的茶博园、通道竹园茶艺馆、岳阳的洞庭春茶艺馆、君山银针茶艺馆以及南岳衡山的每一个寺院都设立了“茶禅一味”堂等。精湛的茶艺表演展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艺”是指茶人依据“茶道”规矩,把“茶道”的“俭、清、和、敬”等内在意理,通过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向广大饮茶人和游客展示茶的冲、泡、饮等饮茶技艺,是茶艺师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具体外化。安化桃源一带的冷饮擂茶,桃花源的热饮擂茶,都开展了茶游客采茶、擂茶、饮茶的参与性活动,大受旅游者青睐。

(三)以欣赏特色茶俗为主题的民俗风情游发展迅速

湖南茶俗古老,且各地风韵不一。如桃源擂茶、侗族和瑶族的打油茶、苗族的八宝油茶汤、益阳、沅江、湘阴县一带的姜盐豆子芝麻茶、壮族的咸油茶、城步“虫茶”、慈利一带的土家族大盆凉茶、桑植白族的“三道茶”、武冈、邵阳等地农家的罐罐茶、梅山地区的水煎茶;浏阳北乡的茴香茶;宁乡烟熏土茶;长沙、湘潭、宁乡等地的土嚼茶;江华、江永一带瑶族的泡茶等饮茶习俗,千奇百怪,各展风采。如古丈有着茶食文化与茶文化的演绎、神龙祭祀与茶的渊源、茶文茶艺、茶事掌故、茶俗茶风等,丰富多彩。近几年来,先后在长沙星沙举办“湖南星沙采茶节”、星沙“茶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在石门举办的中国(石门)夹山茶文化研讨会、南岳衡山的茶祖文化节等,都积极把茶文化与人文旅游结合,充分弘扬湘茶文化,提高了湖南省茶文化的知名度。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已形成了茶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

三、湖南茶文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探讨

(一)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茶文化旅游新产品

发展湘茶文化旅游,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设计旅游者需求的创新茶文化休闲旅游新产品,这是休闲农村与乡村旅游发展活力的关键之所在。其主要产品形式有①茶自然主题项目,如餐馆茶园、采茶、制茶、学习茶道、茶艺等文化主题项目;②茶文化旅游项目,即根据游客需求不同设立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建立茶文化博物馆,集茶史、茶俗、茶事、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集动静于一体,同时也可以品茶、购茶,了解生产流程和加工工艺。应注重茶食品的质量;同时利用高科技制造出健康绿色、方便、快捷的茶食品。应发挥特色优势,将历史留下的茶传说、茶诗、茶联、茶调、茶戏、茶画等运用传统工艺,制作彩带、点心,将茶故事,茶彦,茶具等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创新开发,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茶商品[4]。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部分,应重视茶旅游商品开发研制,应积极开发包括各种品牌的茶叶以及插画、茶书法、茶工艺、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方面的旅游商品。满足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二)挖掘茶文化内涵,提高茶文化旅游品位

湖南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挖掘其茶文化内涵,可提高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位。为此,首先必须加强茶文化建设和湖南茶文化的传播推广,加强茶旅游文化创新,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设一支弘扬茶祖神农文化的队伍。从茶礼、茶道等方面入手,以茶为载体,挖掘茶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和整理茶叶史料,建立湖湘茶文化博物馆,发掘和保护茶文化的历史遗迹和茶始祖神农氏及湖南伟人茶文化,对青少年加强茶艺、茶德的教育。其次,要打造一个茶茶祖文化产业。如可以在炎帝陵区建立茶祖公园、茶叶观光园、茶祖博物馆、茶祖诗词碑林;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如展览,节庆活动,电视,电影,学术交流,旅游宣传小册子,名茶分布地图,茶文化旅游网站等,以普及茶文化知识;旅游商品的设计必须以茶文化目标市场为中心,以湖南茶文化特点为基础,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产品的内容,提高茶文化休闲农业旅游品位,增强湖南茶文化休闲农业旅游的吸引力。

(三)提高游客对湖南茶文化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发展湖南茶文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关键在于提高其体验性和参与性。例如可开辟专项的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休闲旅游、茶乡茶文化养生度假等,可以大力倡导少儿茶艺,使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茶科学,培养茶情趣,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敬茶中培养他们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友爱。同时可以让游客参与到旅游项目中,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迷、学习采茶调、看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体验。例如,青少年旅游者渴望冒险,追求刺激,求知欲强,可针对他们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茶文化活动过程中,请专家学者为他们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传授茶艺、茶礼技艺,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为他们创造机会,体会湖南茶文化所追求的淡薄心志、情景和谐的意境,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并可以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及人民对新茶喜爱,可因地制宜,因市场制宜,组织“新茶采、尝、购”为要内容的茶文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

参考文献:

[1]杨载田、王鹏.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及其发展探索[J].中国农史,2003.(3):21-25

[2]杨载田.衡山名茶生产与观光茶业研究[J].经济地理,2000(6):118-120

[3]刘勇.黄继开.100克黄金茶销出98万元[N]. 湖南日报., 2011-4-19 , 第2版

[4]杨载田. 湖南乡村旅游研究[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