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练习题范例6篇

排列组合练习题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1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刻性,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组合数的性质。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掌握和应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贯穿在解决组合应用题当中。

组合与组合数,也有上面类似的关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的个数叫做组合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一个集合(无序集),相当于一个组合,而这种集合的个数,就是相应的组合数。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主要应抓住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次要搞清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切记:排组分清(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加乘明确(分类为加、分步为乘).

三、教法设计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行对比的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搞请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学生与老师可以合编一些排列组合问题,如“45人中选出5人当班干部有多少种选法?”与“45人中选出5人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体委、学委、生委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两个相近问题,同学们会根据自己身边的实际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具有特色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认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编题辨题中澄清了概念.

为了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建议大家学会画排列与组合的树图.如,从a,b,c,d4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树图与组合树图分别为:

排列树图

由排列树图得到,从a,b,c,d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有24个,它们分别是:abc,abd,acb.abd,adc,adb,bac,bad,bca,bcd,bda,bdc.……dca,dcb.

组合树图

由组合树图可得,从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有4个,它们是(abc),(abd),(acd),(bcd).

从以上两组树图清楚的告诉我们,排列树图是对称的,组合图式不是对称的,之所以排列树图具有对称性,是因为对于a,b,c,d四个字母哪一个都有在第一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二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三位的机会,而组合只考虑字母不考虑顺序,为实现无顺序的要求,我们可以限定a,b,c,d的顺序是从前至后,固定了死顺序等于无顺序,这样组合就有了自己的树图.

学会画组合树图,不仅有利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还有助于推导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教师应从简单问题问题入手,逐步到有一个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最后在设及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问题.

对于每一道题目,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讨论,对于学生的每一种解法,教师要先让学生判断正误,在给予点播.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决我们提倡一题多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多种解法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总结解题规律.对于学生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教师一定要讲明道理,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在是非的判断得以提高.

4.两个性质定理教学时,对定理1,可以用下例来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及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分别是

这就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与从

4个元素里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是—一对应的.

对定理2,可启发学生从下面问题的讨论得出.从n个不同元素,,…,里每次取出m个不同的元素(),问:(1)可以组成多少个组合;(2)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不含有的;(3)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含有的;(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出定理2.

对于,和一样,是一种规定.而学生常常误以为是推算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讲清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与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列举从4个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计算:(1);(2).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已知,求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解得②

综合①、②,得,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求.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点评矫正交流提高】

(教师活动)依照学生的板演,给予指正并总结.

补充练习答案:

1.解:原式:

2.解:由题设得

整理化简得,

解之,得或(因,舍去),

所以,所求

[字幕]小结:

1.前一个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具体的组合数,而后一个公式则主要用于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和论证.

2.在解含组合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组合数的上、下标的限制条件.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记录.

设计意图:由“实践——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论,教学时抓住“学习—一练习——反馈———小结”这些环节,使教学目标得以强化和落实.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的边上除顶点外有5个点,在边上有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参考答案

2.解;设有男同学人,则有女同学人,依题意有,由此解得或或2.即男同学有5人或6人,女同学相应为3人或2人.

3.能组成(注意不能用点为顶点)个四边形,个三角形.

探究活动

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那么四张不同的分配万式可有多少种?

解设四人分别为甲、乙、丙、丁,可从多种角度来解.

解法一可将拿贺卡的情况,按甲分别拿乙、丙、丁制作的贺卡的情形分为三类,即:

甲拿乙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甲拿丙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甲拿丁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由加法原理得,贺卡分配方法有3+3+3=9种.

解法二可从利用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角度来考虑.这时还存在正向与逆向两种思考途径.

正向思考,即从满足题设条件出发,分步完成分配.先可由甲从乙、丙、丁制作的贺卡中选取1张,有种取法,剩下的乙、丙、丁中所制作贺卡被甲取走后可在剩下的3张贺卡中选取1张,也有种,最后剩下2人可选取的贺卡即是这2人所制作的贺卡,其取法只有互取对方制作贺卡

1种取法.根据乘法原理,贺卡的分配方法有(种).

逆向思考,即从4人取4张不同贺卡的所有取法中排除不满足题设条件的取法.不满足题设条件的取法为,其中只有1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其中有2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其中有3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此时即为4人均拿自己制作的贺卡).其取法分别为1.故符合题设要求的取法共有(种).

说明(1)对一类元素不太多而利用排列或组合计算公式计算比较复杂,且容易重复遗漏计算的排列组合问题,常可采用直接分类后用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如本例采用解法一的做法.

(2)设集合,如果S中元素的一个排列满足,则称该排列为S的一个错位排列.本例就属错位排列问题.如将S的所有错位排列数记为,则有如下三个计算公式(李宇襄编著《组合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2

题目:新学期开学,小英买了3个不同颜色的书封包新书,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书:

书封:]

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下:

算式:3×3=9(种)

很明显,这部分学生认为每一种书都有三种选择,如数学书可选蓝色书封,也可以选黄色书封,还可以选绿色书封,所以三种书就共有9(3×3)种搭配方法。这种想法与例题中上衣和裤子的搭配方法不谋而合。可就在作业快要批改完时,有学生出现不同的解法,他们没有用连线表示,而是列简单算式为2×3=6(种)。对于这个答案我很快认为是错误的,但一学生用具体的排列写出了他的解题思路,即在三种书封的图片下摆出:1.数学、语文、英语;2.数学、英语、语文;3.语文、数学、英语;4.语文、英语、数学;5.英语、数学、语文;6.英语、语文、数学。这是利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把可能的搭配方法全都罗列出来了,确实只有这6种搭配方法,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如果这种方法是对的,那么上面9种搭配方法错在哪里呢?如果9种搭配方法是对的,那么只有6种的搭配方法又该如何解释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重新阅读例1(即上衣和裤子的搭配问题),对该练习题仔细研究思考后,我确定书封包新书这题的正确答案是6种搭配方法,即学生用排列法摆出书封包书的搭配方法是正确的,原来例题与该题有本质上的区别。例题的搭配是从两件上衣中选一件去和三条裤子中的某一条组成一种选择,这样以上衣为标准,每件上衣就有三种搭配选择(以裤子为标准亦然)。而在该练习题中,小英买三种不同颜色的书封包新书,与例题的区别是这三本新书都是要包书封的,并不是从数学、语文、英语三本新书中选一本来包书封,另两本不用包书封,也不存在从三种不同颜色的书封中选一种来包书而另外两种放着不用的可能。题中要求用三种颜色的书封来包三本不同的新书,不是说只包数学书。也就是说,如果数学书选择用蓝色的书封,语文或英语就不可能有三种选择,只剩下黄色或绿色两种书封;如果接下来语文选择黄色书封,那么英语就只有绿色书封一种选择了。思考到这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并不是组合问题,而是属于排列范畴。

对于这题,为什么我原来会想当然地认为9种搭配方法是对的呢?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也会认为是9种搭配方法呢?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到汗颜。细细想来,课堂教学我至少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1.深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只深研教材是不够的,还应该包括配套的练习本、作业本。这个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解决简单的组合与排列问题。在对本课时教材的解读中,我只是简单地认为例题1属搭配问题;例题2是用数字排出不同的三位数,属排列问题,这些题目只要让学生体会到有序的思考就行了。其实,有序思考是一个大目标,学生该从什么方向去有序思考,怎么思考就很关键了。如例题1的教学,从书本上看是两件上衣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其实这里隐含了一个类似的情境:“有个爱美的小女孩想到外面做客,衣柜里有2件上衣和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该怎样穿合适呢?”很明显,这里有一个搭配的前提条件,就是每次只能从中选出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穿,那么每件上衣就有三种不同搭配的穿法。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延续了这个思路——“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分两步来确定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明确每个数位上的数只能从中选一个。教材钻研到这里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搭配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同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如:“两位小朋友放风筝(有三种不同的风筝,分别是蝴蝶风筝、鱼风筝、蜈蚣风筝),每位小朋友放一种风筝,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如果不仔细思考,就会简单地认为每个小朋友都有三种选择,得出共有2×3=6(种)搭配方法。从结果看是对的,但这个思考的方法是不对的。“每位小朋友放一种风筝”,这里应理解为两个小朋友都要放风筝,而不是从两个小朋友中选一个人来放风筝。解法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算式仍可以列为2×3=6(种),但想法是不一样的。令我很困惑的是,这已属于例题2的排列方法,可对于配套的练习教材却把它放在例题1的练习中,这更提醒我要好好地研究配套的练习教材。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3

一、笔头练习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随着学科领域整体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发生可喜的变革。教师从认识到实践,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的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外语心理的特点,突出听说训练的地位,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与教学内容的程度较为一致,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运用外语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与此同时,亦出现了忽略笔头练习的倾向。即使采用了笔头练习,但却缺乏科学的设计及合理的编排。例如,在单课(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尽是大量的听说训练。在双课(巩固课)的课堂教学中,笔头练习只是作为一种弹性的安排,往往因时间不够便作为家庭作业。或只在一节课集中笔头练习,练习的内容多半是练习册整单元的习题,也有是从内容到题型都大体相同的社会上销售的练习题。"学生会读课文了,在课堂也上会口头用英语表达,但为什么遇到写(做作业,做考题)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呢?"这一令老师们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正是上面所述的对笔头练习的安排的负效应。在考试卷里,我们也可看到学生书面应用英语能力欠佳种种问题。当然,过去那种只重视笔头练习而忽视听说练习,把学生培养为"高分低能"型的做法不应该再生。至少,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布局合理的笔头练习是一种不完美的教学。

笔头练习和听说练习一样,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笔头练习具有帮助学生为加深记忆痕迹而联系旧知识的复现功能;笔头练习具有帮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挂钩的连结功能;笔头练习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笔头练习还具有帮助学生在比重大的听说训练中消除学习疲劳的调节功能。各种练习的作用不仅是巩固语言知识,而且也是培养语言技能。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练习的质和量。同样,笔头练习的质取决于练习安排的合理性,练习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练习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吻合的针对性和练习对智力、能力发展的有效性。不加分析就把各类练习卷分派给全体学生完成,把学生带入无效的、耗时的机械重复的练习,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笔头练习的量应是适度的,一再被唾弃的"题海战术"不应抬头。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是有机联系一起的。每节课安排上质好量宜的笔头练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相宜的训练而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相关。

二、笔头练习在课堂教学的设计

认识笔头练习的层次、类别是必要的,是我们为完成教学任务去组织练习的材料、形式的依据。写的训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控制式的写,第二层是引导式的写,第三层是自由式的写。在小学学习阶段,写的练习有听写、仿照例子写句子、联词成句等,是属于控制式的。它是学生在后来的中学学习中所接受的第二、第三层次写的训练的基础。语言学家对练习作出这样的分类:从教学内容看,可分为语音练习、语法练习、词汇练习和课文练习;从练习的性质看,可分为机械练习、复用练习和活用练习;从练习的难易程度看,可分为辨别练习、理解练习、记忆练习和综合练习。笔头练习可从写的层次、类别和功能等方面组织、安排,使之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施行的笔头练习,要注意下列问题。

⒈笔头练习的安排要有循序性

所谓循序性是指对儿童学习采用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授法。笔头练习运用这一教学原则,使练习进入合适的程序编制。当学生接受这种有序的、台阶式的练习后,便可使其学习任务变得容易。例如现行教材,小学科英语课本第三册练习册中有一练习题为:仿照例子写句子

Model: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box)

There isn't a book on the table.

But there is a box on it.

学生在首次接触到这类题时,往往不能按要求完成改写的第二句But……原因是练习的要求第一句的改动为替换原句的主语、把动词tobe改为相应的否定形式,而在第二句的改动为用代词代替原句状语中介词的宾语,把it代替table。学生在每改写一组的句子,都要考虑主语的替换,动词的否定形式和用什么代词,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好这练习,可在课堂上布置练习前,先让学生做一种较为简单的过度性的练习。

可设计为这样:

Model:There is a pen on the desk.(pencil)

There isn't a pencil on the desk.

1)There is a dog under the tree. (cat)

2)There are some eggs in the box. (oranges)

降低了坡度的练习要求显示:只改写一句,只改动两处。练习的目的,让学生先行掌握句型的变换方法,并了解它与改句的一致性。然后回到原先的改句的练习,就能较为顺利的完成练习了。

⒉笔头练习的对象要有层次性

我们所面对众多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和智力水平均存有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教学内容方面构思,设计不同类型学生完成的练习,使他们各自都得到相宜的练习,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这也是一种处理教学目的、任务统一性和不同类型学生个别差异之间关系的具有优化意义的做法。在教材第四册Lesson One(Ⅰ)的教学,在课的巩固阶段可设计一些带有不同练习要求的习题如:

①根据所给音标的提示,填入下列单词所缺的字母:

②根据打电话的过程,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列:

Speaking,May I speak to Rose?It's Joan here.Who's this,please?

③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we go to the Children's Park_____afternoon?

2)_____meet_____the gate_____the park_____2:30.

可安排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做第一题,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做第二题,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做第二、三题。也可让学生自选一题,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多做。练习的设计还得以教学目标中的下限目标作为练习基本要求,以保证练习的效果。

⒊笔头练习内容要有复现性

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倘若长时间得不到复现,就会遗忘。心理学家称之为暂时神经联系的抑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反复强化,就会逐步加深这种抑制,最终导致已建立的神经联系完全消失。加强练习内容的复现性,正是减少遗忘,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果。在第三册Lesson Eight的教学中,可结合学生新近学习的疑问词whose设计能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用法的练习。

用what,whose,how many,where,how old,what colour填空:

1)______is the man in brown? Mr Green.

2)______is Tom? He's in the tree.

3)______teachers are in your school?Fifty-five.

4)______is near the green house?A bus.

5)______is your mother?Forty-four.

6)______is his cousin's job?He's a soldier.

7)______are the walls?They're white.

复习性练习的量,一般在双课(巩固课)后,较之单课(新授课)多为宜。

⒋笔头练习要有针对性

笔头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它是为实施教学目标而施行的。针对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要组织性质不同的笔头练习。按教学内容划分的课型,分为新授课、巩固课和复习课三类。在新授课练习的要求多是机械性的操练,在巩固课练习的要求多是复用性的,在复习课练习的要求多是活用性的。练习若能有针对性,能得到精心设计,便能收到巩固知识,发展技能的效果。在第二册LessonOne(Ⅰ)新授课的巩固教学环节里,可安排练习:

1)用所给的字母、字母组合i,e,ar,oo,ey把单词补充完整:

l_sson, th_se, th__, I__kat, It's c__, r_ver

2)找出句子中使用不当的词:

What are this these? They're I my books.

练习是针对学生要学会新课的词汇,记住新句型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在第一册巩固课Lesson Seventeen 《READ AND SAY》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he、she,可安排下列的一种练习:仿照例子写句子

Model:This is Rose.She is in Class One.

1)This my brother. _____is a pupil.

2)This Jack's sister. _____is our monitor.

3)This is Tom. ______is twelve.

4)This is Joan. ______is English.

在第一册复习课Lesson Eighteen的教学里,结合学生能综合运用动词to be的目标,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如:

把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A:Hello.

B:Hello.

A:I____Kate.I____a new pupol.

B:I____Jack.I____a monitor.

A:So you____our monitor.Who____that girl on the bike?

B:She____Rosr.She____our classmate.

A:____the boy with a ball our classmate?

B:No,he____.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队列队形

运用体育教学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更为提高。但在教学大纲占有一定比例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挤掉”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素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叙谈一下队列队形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效果,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1.队列队形练习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1.2 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根据我校对广播体操、体育课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3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1.4 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国外的体育理论家、学者强调指出,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姿势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哈巴史夫斯克的专家们指出:“挤掉”队列队形练习时间,这对急剧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是十分有害的。根据此专家们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不应少于课时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队列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1 严密课的组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它象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有理性,连贯性。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游戏、教学内容的变换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抓好四列横队变成八列、四列横队变成四路纵队、一路纵队变成多路纵队或还原,四列横队换言之:圆形、方形、梯形、半圆形、八字形等练习,使学生较熟悉这些队形的变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发出所需的口令,学生就能迅速变换队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因此,队列队形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组织性和完成教学的任务。

2.2 调节情绪,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队列队形练习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有效”、“无效”口令,或做与口令相反的队列动作和组合口令连续做队列队形动作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做操的兴趣,把队列队形练习与做操相结合。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八字形、十字形和变方位做操。学生最初站住时,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圆形,熟练之后,可以适当变换队形。这样避免了学生对四列横队做操产生的单调性。学生做操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做操的质量,丰富了准备活动内容,给准备活动注入了活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队列队形练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单调和害怕,改变在跑道上跑的单调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分队到并队、列队到合队跑、对角线绕场跑、8字形追逐跑和开口螺旋跑、蛇形跑等形式,这样使耐久跑变得多样性、趣味性,学生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3 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器材数量,学生的人数等情况,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所需的教学队形。不但便于教学,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常用学生排成方队或直线队等形式,这样队列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次数,也使在体育教学中的练习起到安全作用。

3.搞好队列队形练习的几个环节

3.1 开学集中、重点抓。开学初学生经过一个假期,思想和纪律较松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专门进行训练,练习性有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和学生之间互相观察。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同时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平时上课时应重视教学中所安排的队列队形,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编排队形。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队列队形教学内容和秩序,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经常练习,课课抓。每节体育课的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内容上做到“精”,形式上突出重点,对于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

3.3 通过比赛、层层抓。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我们可以在班级间、年级间全校性开展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练习的素质。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5

周堃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体操可以增强学生动作示范能力、讲解能力、运用教法能力等

教学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发展的形势,为培养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国基本体操的普及发挥作用。

关键词:基本体操;教学能力;实习;影响因素

前言

北京体育大学体操必修课中目前所实施的基本体操教学实

习模式对学生基本体操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较好的作用。研究显

示,学生目前在基本体操教学能力掌握较弱的方面主要有以下方

面:学生在教案编写、队列队形、各类操、游戏等内容的教学能

力掌握方面不够均衡,各类操的教学能力掌握方面相对较差,其

次是游戏,队列。

一、研究对象与方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2012 级体操普修课学生基本体操实

习完成情况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中小学体育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实习教学内

容,北京体育大学基本体操教学实习模式包括:基本体操知识掌

握情况、 队列队形、 徒手体操及轻器械体操和体育游戏四个方面。

[1]目前学生们入学时体操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体操教学

质量,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体操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

务,是摆在每位体操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2]因此下文将围绕体操

实习模式的内容进行研究:

(一)学生在队列队形教学实习过程中易犯错误分析

反排现象是指在队伍成一列横队时将大排头排在队伍的左

侧,或队伍成一路纵队时将大排头排在队伍的后面,是一种错误

的队列队形排列方式。出现这一错误主要是因为实习学生缺乏队

列队形常识和调队技巧。导致顺时针绕场行进这一错误的主要原

因为缺乏队列队形练习常识。集合队形变行进间队形及还原不合

理主要表现为在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中,学生没有用到合理简便

的方法调动队伍。口令错误主要表现在实习学生所要调动的队形

与所下达的口令不一致,口令时机对于组织调队有着重要的影

响,口令下达太早,会使队伍还未在指定地点就做出队形变化,

口令下达太晚会使队伍错过最佳队形变化时机,其原因为平时缺

乏对于口令下达方法的训练,老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口令下达的

训练,并传授口令下达方面的技巧。

针对学生在调队中出现的问题,一是要向学生教授关于调队

的相关知识、常识,并结合实地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调队的正确

方法,通过让学生练习指挥,同时让其他同学发现指出错误,在

反复练习与纠错之中,强化学生对正确指挥队伍方法的技能。二

是在课外, 学生要加强对于指挥口令的练习, 通过两人一个小组,

相互指挥与练习,并通过老师安排考核,巩固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徒手操及轻器械体操教学实习过程中易犯错误

的调查分析

在教操过程中,具有过硬的示范能力是当好体育教师的先决

条件,体育教师应具备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示范能力,正误对比

示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3]。徒手操、轻器械体操

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较多且复杂,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实

习,对于教操步骤的掌握还不是很熟悉,造成动作不熟练,不能

发现同学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

针对没有对学生提出动作要求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对

于正确动作的理解,二是要提高学生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的预见

性,三是要使学生重视这一环节。

纠错是老师要求学生在教操过程中必须要做出的一个环节,

也是重点培养的教学能力,对此一是加强实习生观察发现学生错

误动作的能力,多观察正确动作,能够指出错误动作,二是使学

生对动作理解要深刻,对于错误动作的原因不仅够准确分析,同

时能够提出改正方法,三是老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帮助学

生克服“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了事的心态。

(三)学生在体操活动性游戏中易犯错误的调查分析

讲解游戏规则、做法不清楚,其表现主要有规则细节讲解不

到位、讲解语速过快。规则、做法安排不严密、没有奖惩,场地

安排不合理,游戏队形混乱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实习学生缺乏经

验, 裁判安排不合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 实习学生缺乏经验,

应变能力不足。

针对裁判安排不合理的方法为,老师带领学生多总结经验,

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如在做双人配合接力类游戏时,当每队都多

出一人时,可让最后两人各自绕过目标物,完成游戏,当有一队

少一人时,实习生可以充当队员参与其中完成游戏,而不是让剩

下的 3 名同学都去充当裁判。针对纪律松散情况,实习生可以增

加规则,如游戏过程中,凡是队形散乱的队伍会被判为负,这样

可以有效避免游戏队形散乱。针对没有奖惩,场地安排不合理,

练习次数少等问题,一是通过课前严密备课,二是可以在课前找

几名同学将游戏完整的做一遍,达到熟悉游戏组织步骤,查找漏

洞,弥补游戏设计不足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中较好地组织游戏,

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随着实习的进行,学生实习中的出错

率逐渐下降,但在最后期,出错率下降幅度减小。2.基本体操教

学实习过程中,教师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差异。3.学生调查显

示,影响学生教学实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紧张、备课不够仔

细、对教学中的知识了解不够等。

(二)建议

1.加强学生组织调队能力、示范讲解能力、创新能力,如编

操、设计游戏方面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增加对于学生基本体

操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基本体操的相关内

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婉娜,王赞.体操普修教学大纲术科内容设置分析[J].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5).

[2]包春峰.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

研究[J].人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 (5):107-110.

[3]李芳.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5(4):189-191.

作者简介:

周堃,男,1988年出生,陕西咸阳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

排列组合练习题范文6

关键词:练习;题量;题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55-01

《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张丽娜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本文只针对第一册的练习设计进行分析。本教材由二十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3―4篇相关的阅读课文组成,总82篇。每篇课文后设计了若干习题。题型包括HSK的一些客观性习题,如,单项选择、判断正误,还有一些主观性习题,如,填空、连线、简答等。

一、对练习题量的统计及分析

(一)每学时的练习题量统计

通过对教材练习题量、教材课时、单元课数的统计分析,得出下表:

由表可知,《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每学时的平均题量比较大。教材为单元主题式,每个单元包含4篇相应的阅读课文,可见编者的设计思路是:每篇阅读课文及其课后对应练习应在一个学时内完成,学生在一个学时内,既要完成300、400字的文章阅读,又要完成30多道练习题。这对于学习初级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虽然练习题量较大,但是题型设计偏重客观性的习题,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判断等。根据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馈,学生在完成客观性习题的时间比主观性题目要少,因此,以客观性习题为主的练习编排方式还是合理、科学的,符合留学生的语言习得特点。

(二)每单元的练习题量统计

通过对每单元的练习题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题量最大的为第二单元,有146题;最少的为第二十单元,有93题,相差53题。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到第三、第九到十一、十九和二十单元,这几个课段间题量变化幅度较大,第三到第九、十一到十九单元这两个课段的题量变化幅度相对缓和。

《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每单元的练习题量遵循着高低起伏变化的趋势,呈不规则的波浪式。这种分布比较科学,第一单元给学生较少的练习题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单元练习题量上升,使留学生意识到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为后面单元练习的进行做好心理准备。第十和二十单元题量达到最少,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易产生厌学情绪,适当减少题量,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这种有多有少的题量设计,符合留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既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又可以减缓学生对汉语的畏惧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对练习题型的分析

(一)普通题型分析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制约着对外汉语教材的题型设计。通过对《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的练习题进行统计分析,该教材共有18种题型。这18种题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练习(一)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某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都采用“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的提问方式。练习(二)和(三)通过选择和判断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阅读课文文意的理解。这两个题型主要侧重于对阅读课文进行多角度理解,如句意再现、段意总结、文章主旨、作者态度等等。练习(四)一般为“根据课文填空”。练习(五)着重训练学生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一般采用“回答问题”这种题型。

教材着重训练留学生的速读能力、综合能力、推断能力。“根据文意选择答案”,这种题型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培养了学生进行快速浏览、跳读的能力和习惯,跨越词语障碍,迅速捕捉、获取所需的信息。“根据文意判断正误”“回答问题”这两种题型有助于学生在速读基础上进行详细阅读,对阅读课文进行综合概括,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二)独特题型分析

《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有一些自身比较独特的题型,如,“连线”“把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连成一段话”“根据课文填表”等。这些题型只占总题量的10.1%。虽然教材中没有专门设置阅读技能的讲解和练习,但从习题的设计中,可知既有从词语、句意、段意等方面检查阅读效果的练习,也有训练总结、概括问题能力的练习。主要的题型都是围绕着检查课文理解程度和训练总结概括能力这两个教学目的进行的。

三、结语

本文运用量化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练习题量、题型两个方面分析了《汉语系列阅读(第一册)》在练习设计与编排上的特点、规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以后阅读教材练习的编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1.

上一篇电商平台

下一篇部门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