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例6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1

【关键词】朗读;问题;探究;训练

【教学目标】

1.深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出示幻灯片)

你们过年的时候令你难忘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过年的情景、体会)(出示过年的幻灯片)

我们过年的时候很多的风俗习惯。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有一位身居异国的作家,最难忘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最难忘母亲亲手酿制的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家――琦君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一起来看第十九课《春酒》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学生齐读)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

她是一位堪称写童年故家的圣手。有人甚至称,她的作品被从十七岁到七十岁的读者同样喜爱着。她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荣获文协散文奖、中山文艺奖等。著有散文、小说和儿童文学等三十余种,被译为英、韩、日文出版。其书多次再版,创造台湾出版界散文作品五十七次的重印记录。

她的作品还有《桔子红了》、《七月的哀伤》、《长沟流月去无声》等

(过渡)琦君用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说着半个多世纪来她魂牵梦绕的那些记忆的片断。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掌握如下字词(出示的生字词):

气氛(fēn)两颊(jiá)煨炖(wēidùn)枸杞子(qǐ)薏草(yì) 斟酒(zhēn)家醅(pēi)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四、配乐深情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时注意屏幕上出示的生字词在文中的位置,并联系上下文揣摩它们的含义。

五、复述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出来。

(就可以将过新年、喝春酒、喝酒会等风俗、人情深入其中,边分析边板书)(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喜欢的句子)

六、问题探究:(出示问题组)

(过渡)正是这语语动人,字字珠玑细节描写,使这春酒,永远如母亲的八宝酒,诱人心怀。因为这里面加进了慈爱、热情、温馨。

1.作者在文章中记叙了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等事情,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怀念了家乡的"春酒"吗?

明确:作者通过春酒,写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在这些内容中流淌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也是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找出关键词

明确: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童年(过年是热闹、成年时:家乡味、家醅)

3.本文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作者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她俭朴勤劳,有灵性,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她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都说明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位贤妻良母。

4.文中作者通过对家乡春酒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对过对家乡春酒的回忆,写了母亲的善良,乡人的淳朴,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乡情愁。

七、小结:板书

过新年 风俗美《春酒》喝春酒 民风美、风土人情(家乡味) 思乡酒、思念故乡 喝会酒 人情美

八、拓展训练(出示)

故乡情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你们学过哪些有关“思乡”念友的古诗名句?

参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九、课堂小结: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对故土的眷恋,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在琦君笔下,乡情是那一壶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情,童年之味融入这壶春酒,它道尽作者诗意的心情。

最后一首小诗《春酒》送给大家:

小时候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清清的,香香的,沾着母亲的味。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过年的酒,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朋友,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十、作业: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2

根据《沁源县关于举办“冬享民俗年”群众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为配合开展好“冬享民俗年”群众系列活动,丰富全县教育系统师生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推动文化沁源建设,特制定我校开展“冬享民俗年”系列活动方案,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走好 “兴文”路径,传承和发展好沁源县民俗文化,结合教育特点,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利用和宣传好沁源县独特美丽的冬季景观,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全县冬季“全域旅游大乐园”建设,为建设绿色、康养、文化、幸福、美丽沁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时间

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8日。

三、活动内容

(一)校内系列活动

结合本校文化特色亮点和“冬享民俗年”系列活动主题要求,我校以元旦为契机,开展“闪亮民族风”汇演活动,让师生、家长通过参与,聆听民族音乐,欣赏民族舞蹈,领略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非凡魅力。

(二)民俗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每位学生在假期要广泛参与以“冬享民俗年”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当地民间传说、特色活动、饮食文化、方言文化、社会风俗等开展民俗调查,鼓励孩子们多参与春节民间活动。开学后以班、年级组织民俗调查分享活动。

假期系列活动

1--4年级围绕“迎新春、话民俗”为主题,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手抄报。

5--6年级年画制作:了解年画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用不同材质创作能体现家乡特色的年画。

7--8年级系列剪纸:挖掘沁源文化,传承家乡非遗。鼓励学生创作体现家乡“龙文化”、“福文化”、生肖文化或民俗文化的剪纸系列作品。

9年级摄影作品: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把沁源最美神韵摄入镜头,充分展示沁源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家乡的新风貌。

四、活动要求

(一)营造浓厚氛围。各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将“冬享民俗年”系列活动纳入到班级活动中,要将系列活动开展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活动重要意义和内涵,为全县开展“冬享民俗年”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二)认真学习了解。通过迎新春民俗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了解家乡历史和民俗风情,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沁源本土风俗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沁源特色文化自信。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3

现如今,倡议书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倡议书是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倡议书呢?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春节活动倡议书,欢迎阅读!

春节活动倡议书1黄竹村的各位兄弟姐妹们:

你们好!去年,我们黄竹人第一次听着自己的歌声,踏着激情的舞步,度过了一个喜庆的春节。至今,那歌声,那舞步,依然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兄弟姐妹们,今年春节,我们要听到更加嘹亮的歌声,跳起更加疯狂地舞步,我们要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和亮丽的风采,让我们一起去实现这个愿望吧!

根据大家的意愿,决定购买一对5000块钱以内的大功率舞台音箱;搭建一个T行简易活动舞台;在清明堂建一个铝合金玻璃门宣传栏。作为20__年春节的礼物送给我们的家乡要做成这些事,需要一笔不少的资金,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来完成这个美好的善愿。让这次活动,像一缕凉爽的清风,一袭宜人的花香,给自己,也给许许多多的乡村父老们、带来一份欣喜,一份温馨。

各位兄弟姐妹们,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过大年,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踊跃捐款,为我们的黄竹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村青年会

九月二十一日

春节活动倡议书2黄竹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你们好!黄竹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看!翡翠湖风景区开发初见雏形,新村委综合办公大楼拔地而起,黄竹村的一个个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为黄竹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黄竹青年会决定举办唱响黄竹群星演唱会(暨)黄竹村第二届乡村歌舞晚会,我们要用甜美的歌声为黄竹村的新农村建设加油,用激扬的舞步为黄竹村的生态文明喝彩!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积极捐款,不分男女老幼,献出你的热情,一毛,一元,代表着你对黄竹村的无限热爱,有了你的支持,黄竹村的上空会响起嘹亮的歌声,传遍四方!

青年会

20__年元月十二日

春节活动倡议书3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就要到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了解年的来历吗?你知道家乡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愉快的寒假呢?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自己的寒假变得更有意义。

一、红红火火过新年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春节有很多动人的传说和有趣的习俗。写春联、贴春联、画年画、剪窗花、蒸年糕、吃年夜饭、给长辈拜年……这么多有趣的事儿等着我们去做呢!怎样把这红红火火的`新年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收获呢?

1、直播幸福年:用文字记录新年见闻、民风民俗、年味风情、服务活动等,可以配图,图片不得大于1mb。

2、书画绘新春:用书法、绘画作品呈现年俗风情、喜庆景象。

书画作品需用相机拍摄优化后提交,文件不得大于1mb。

3、光影家乡美:用镜头记录年味中的家乡、民俗民风、服务活动等。

摄影作品文件不得大于1mb。

二、真真切切关爱您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寒假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给爸爸妈妈倒杯茶,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奉献自己的爱心……相信你会在这些活动中收获更大的快乐。

三、健健康康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是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更是坚持运动。愉快的寒假里可别忘了锻炼身体哟!跑步、跳绳、踢毽子……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益智健脑,舒心快乐,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我们假期的生活质量。

最后祝福大家春节快乐,合家幸福。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春节活动倡议书4黄竹村的兄弟姐妹:

你们好!难忘20__,是因为青年会举办的蛇年春节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欢歌笑语,我们期待着20__年歌舞晚会的到来。

难忘20__,是因为黄竹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期盼着马年的黄竹村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取得更大的辉煌。

依依不舍辞旧岁,款款深情迎春归!来吧,黄竹村的兄弟姐妹,让我们载歌载舞,祝福黄竹人民的幸福安康,让我们举杯畅饮,迎接黄竹村音乐盛会的再次举行!

建设美丽黄竹幸福家园,我不动手谁动手!举办歌舞晚会欢度新春,你不支持谁支持?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春节活动倡议书5广大市民朋友们: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了过一个喜庆、安定、欢乐、祥和的文明年,推动“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以下倡议:

一、平安过春节。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行文明路,开文明车,不乱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酒后驾车,不违章停车。注意防火、防盗、防爆,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搞好节日安全生产,过一个安康幸福的“平安年”。

二、健康过春节。

合理安排饮食起居,自觉讲文明、改陋习,不暴饮暴食,不斗酒贪杯。反对封建迷信,自觉抵制黄赌毒。注重身心健康,亲近自然,运动健身,过一个朝气蓬勃的“健康年”。

三、环保过春节。

增强环保意识,少放一挂鞭,还天空一片蓝。多坐公交车,少开小汽车,提倡环保祭祀,以鲜花祭祀、网上祭扫等方式缅怀祖先。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过一个风清气朗的“环保年”。

四、温情过春节。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尊老之事,树孝敬之风,做睦邻之事,树和谐之风,多陪伴父母,探望师长,看望乡邻,多关心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过一个友爱和谐的“温暖年”。

五、欢乐过春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承优秀民风民俗,引领向上向善风气,以多样方式丰富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化年”。

六、节俭过春节。

弘扬勤俭节约中华美德,自觉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倡导文明、理性、科学健康的就餐方式,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培育节俭新风尚,过一个理性俭朴的“节俭年”。

七、学习过春节。

春节期间,不沉迷网络、手机、牌桌、酒桌,多读书看报,多了解民情,为新的一年汲取向上的力量,过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年”。

八、廉洁过春节。

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警自律,严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坚持以上率下,强化主体责任,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节日风气,过一个风清气正的“廉洁年”。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一言一行塑造文明形象,以一举一动彰显文明素养,过一个文明节俭、欢乐祥和的春节。

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家庭幸福、生活安康、万事如意!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4

摘要在清代及民国初所修的陕西甘肃地方志中,记载了许多陕甘地区民间演剧的具体情况。这些史料对于了解陕甘民间戏剧对当地民俗活动的依托状况,研究陕甘地方剧种和中国古典戏剧的关系及文学水准,考察中国西北民间剧场演出的历史面貌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笔者将它们辑录出来,并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论,以求教于戏剧学及民间文学界的同仁。

关键词:陕西 甘肃 地方志 演剧史料

中图分类号: K29 文献标识码:A

一 陕甘方志所记民间演剧与岁时民俗关系

陕西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风乡俗根深叶茂,异彩纷呈,清代及民国初年民间的演剧活动繁盛,在地方志记载中留存了丰富的史料。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演剧多依托于民间俗事活动,特别是岁时民俗。现在我们按岁时节俗与演剧事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叙介如下:

正月,四种事象。一曰“迎春”。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临潼县志》“正月”条记:“‘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乐人扮杂剧,女童唱春词,街民捧盒酒献官长,锣鼓彩旗,聚众杂沓。”;二曰“庆丰年”。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城固县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清嘉庆十九年二十三卷本《汉南续修府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与土牛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三曰“上元节”或“元宵节”。民国十二年八卷铅印本《兴平县志》“正月”条:“‘上元’。张灯,前后三宵,有鱼龙百戏,备极工巧。”民国二十二年二卷石印本《葭县志》“正月”条:“‘元宵’,张灯火,放花炮……是夜,乡民扮杂剧、唱春词,曰‘唱阳歌’。”;四曰“摆社福”。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富平县志》“正月”条:“二十三日,少年作百戏状,沿街而行,曰‘摆社福’,又曰‘过不当’,亦一日泽遗意也。”

二月,五种事象。其一“祈年”。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二月”条:“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其二“祈雨”。民国十七年四卷本《怀远县志》“二月”条:“朔日,谚云:‘庙开门,龙神起。’乡民俱集龙神庙,羊、戏乐以祭,用祈一年之时雨。”;其三“城隍诞辰”。清乾隆二十一年四卷本《平利县志》“二月”条:“二日,用红炭围庄墙外曰:‘卫庄’。十五日,相传‘城隍诞辰’,设祭演戏。”;其四“祭文昌”。民国间八卷本《静宁州志》“二月”条:“三日,祭文昌,各街献戏、放烟火。”;其五“敬土地神”。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二月”条:“县署大门前演戏三日,以敬土地神。”

三月三项。一为“东岳诞辰”。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灵台县志》“三月”条:“惟旧例三月二十八,俗传为‘东岳大帝诞辰’,城乡居民多于此日共赴县城东岳庙祀神,焚香祈福,演剧赛会,及其热烈。”;二为“清明”。清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综合)”条:“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三月”条:“清明日,厉坛演戏,观者甚众。”;三为“高杆”。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条:“‘高杆’,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盖傩之遗也。”

四月四项。一、“城隍会”。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四月”条:“初八日,乡民出钱演戏,作‘城隍会’。各家用红黄纸条书云:‘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在千里外,永世不归家。’”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四月”条:“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二、“跳护神”。二十卷抄本《岷县志》“四月”条:“十四日,跳护神。结坛于山门之内,先一白衣鬼执鞭静坛,次一大头僧执纸扇满坛闲步,次扮龙、虎、狮、象,舞于坛所,诸护神乃出,名曰‘二伯马汉’、‘四伯马汉’。”;三、“扮社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四月”条:四月“八日,商贾扮社火作戏。”;四、“浴佛会”。民国四十八年不分卷本《新修张掖县志》“四月”条:四月“四日,‘浴佛会’。在大佛寺献戏三天。八日,‘佛生日’。城乡人士致祭演戏,以娱乐焉。”

五月一项,即“城隍神诞”。民国二十八年不分卷抄本《府谷县志》“民俗”条:“二十八日,‘城隍神诞’。是日,邑人献牲享赛,优伎扮戏,锣鼓喧阗。”

六月二项。一是“五龙聚会”。民国三十三年十卷本《米脂县志》“六月”条:“二十八日,五龙聚会于城十字街,四民进香,演戏献牲,并请齐天大圣像于龙神牌位右。”;二是“秋赛”。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本《洛川县志》“六月”条:“秋赛,多用伶人演剧(亦古者出事有成,报赛乐歌之意。《省通志稿》)各乡秋收后,皆具定日,赛会演剧,以酬神,商贾云集。”

七月一项,即“中元节”。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七月”条:“‘中元节’,迎城隍神像至厉坛,献牲,不演戏。焚楮钱,以奉祖先。”

八月二项。其一,“祭阿文成公祠”。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八月”条:“三日,祭阿文成公祠,自朔日至初八日陈百货、杂剧,四民云集。”;其二,“报赛”。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八月”条:“初一日,要晴不要阴,主次年麦收。初二日,士农工商聚饮社酒,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报赛’。”

九月,无。十月二项。一、“城隍出巡”。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十月”条:“舁城隍神像出城至厉坛,演戏献牲,多焚楮钱。家有客死他乡者,焚楮钱,祭奠于门外。”;二、“禳虎患”。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民俗”条:“朔日上坟,制纸衣焚墓上,俗名‘送寒衣’。又以此日占春粜贵贱:风从东来者春贱,逆此者贵。秋成报答土功,祭献山神。成村居民多唱影戏,以禳虎患,经月不绝。”

十一月,无。十二月一项,即“祭祖”。民国十四年八卷本《县志》“祭礼”条:“民家多未有家庙,享祭献荐与《家礼》所载尚不甚殊……冬至日,不设主位,各于门外焚纸,虽知礼之家,亦莫能易。惟县东乡村,于是日演戏致祭,或在家设主致奠。”

由上面的排列可见:民间俗事乃演剧活动之所托,或曰“缘领”与“基础”。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本《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说得最清楚:“旧历正月至二月二日以前,多演戏及扮演秧歌为乐……平时除赛会演戏外,极乏经常之正当娱乐。”就是说,如若没有“赛会”,“演戏娱乐”则无从谈起。此其一;其二,依托于某种民俗事象的民间演剧在陕甘各州县进行的时间不一,各有各的月日。如“城隍会”演剧,二月有,四月有,五月有,十月也有;其三,伴随某些民俗事象的演艺活动,在时间长短上亦不等,有的是一天两天,有的则十天半月、甚或延续一个季度。如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 高杆”条记:“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又有竹马儿戏、花灯竞巧,自‘上元’至‘上巳’,逢期为之,盖傩之遗也。”

二 对陕甘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若干认识

首先,史料中透露了民间戏事与传统礼俗的关系。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社火”条云:“‘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姊一、春吏一、皂隶一、春官一。’今迎春之礼,久已废除;而镇原八镇,由正月初以至灯节后,农村扮社火,锣鼓喧阗,旗帜飘扬,各有固定之里居结合之团体,所以联情谊、逐时疫也。乡党所谓乡人傩,其即此类也乎。”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铅印本《洛川县志》“岁时民俗”条记:“初五以后,各乡村多于晚间扮演秧歌、社火、竹马、狮子等戏,至十五止,亦岁首娱乐之意也。”

其次,除岁时演剧外,民间佛事、丧事亦演剧。如清乾隆四十一年九卷刻本《临潼县志》“礼仪”条载:“俗喜延僧道作佛事,甚至搭架台,献杂剧……以悦人耳目”。这说明僧佛在借演戏扩大自身的感召力。

丧事演剧的记述相当多。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刻本《陕西通志》“礼仪”条记:兴平县人家遇“丧,缙绅家多行文公《家礼》,不作佛事;乡民杂用俳优,屡禁少止。”商州人“殡仪多用剧,尚花火。”韩城“富贵家更多侈张戏乐,走马上竿,亲执挂帐,猪羊油盘,食桌动辄数十,丧家破产,往往有之。”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武威县志》“礼仪”条则云:“送丧多用彩楼、台高、社伙(火),或办秧歌小唱前导,虽云不俭其亲,然凶礼一如吉礼,非圣人与易宁戚之意,所当严行示禁,庶可返侈靡而从朴素也。”民国十四年四卷铅印本《白水县志》“礼仪”条记:“孝子饮啖无异平时,并张搭高棚,遍挂纸扎楼台、人物,加以音乐、戏剧”。

不过,志书对丧礼演剧往往有微词。如光绪十八年十二卷刻本《新续渭南县志》“礼仪民俗”条云:“丧葬作佛事,虽于礼不合,犹其小者,甚至戏台华丽,火树辉煌,忘哀取乐……而棺椁营墓草草了事。如此恶风,所当亟革也。”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华阴县续志》“礼仪民俗”条云:“至殡日列鼓吹,延僧道拥导,则戾于礼矣,甚且演设优伶,尤为恶习。”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礼仪”条云:“富贵之家,侈张戏乐,杂用俳优,亲朋相助,以娱吊客,此则背情逆理之甚,胡可训也。”从这些描述中看,撰志者对丧礼演剧之奢侈持批斥态度,他们倡导简朴之风。

第三,从陕甘志书所记演剧史料看,针对于农事的尤多。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岁时民俗”条云:“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岁时”云:“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反映了祈求丰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间愿景。

第四,从陕甘方志史料中,我们还可以察见一些民间剧种的信息。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云:“戏剧,除外来之山西戏外,多演本地之谜胡(眉户)戏(唱时除有琴弦、锣鼓等乐器外并以敲铃为主)、家戏(系本村居民自行扮演,并不以此营业,故名‘家戏’)。”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镇原县志》“假面具”条云:“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作角抵戏,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这些对于我们考索民间剧种发展迁播的历史状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陕甘方志记载演剧,注意到了观众的要素。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正月”条云:“‘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狮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纵观之。”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条云:“‘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师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踪(纵)观之。”二十卷抄本《庄浪志略》“正月”条云:“‘立春’之先旦,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竞观。”这里的“庶民纵观”、“庶民共礼”、“民云集”、“士女竞观”,都凸显了乡民及市井众庶对戏剧活动的喜爱。

第六,值得注意还有:陕甘方志交代了民间演剧的资金来源。清光绪十八年十卷刻本《凤县志》“正月”条云:“每岁‘上元灯节’,醵金结社,扮演百戏……扎束甚精。”清光绪三十一年八卷本《绥德州志》“礼仪”条云:“祭礼……至祀庙酬神,各寺庙遇会,有醵金焚献演戏者,每年出奉之费,亦不菲也。”可见,演剧所需资财,大多数来源于民众的集资。

总之,陕甘志书所记民间演剧史料,对于研究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与戏剧活动的关系,帮助我们建构陕甘民间戏剧文学发展史体系,具有较高的认识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世良等:《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西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2] 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 王政:《中国戏剧美学史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王政,男,1955―,安徽寿县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5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们家乡安庆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九就开始除尘。除尘就是清洁污垢,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扫墙壁上的灰尘、擦窗户……

过春节当然要买年货。超市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巧克力堆成小山,一袋袋饼干摆放的整整齐齐。我们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东西一包包往购物车里放。不一会儿,购物车就装满了,妈妈拉着我回家,可我还意犹未尽。

到了年三十儿,我和爸爸开始贴对联了。爸爸站在凳子上,把旧对联撕下来。我在底下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递胶,一会儿递剪刀,一会儿又要递对联……不一会儿,我和爸爸都累得满头大汗了。终于,上联、下联、横批都贴好了。顿时,大门焕然一新。

我大声读道:“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吉星高照”话音刚落,爸爸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一本正经地讲道:“对联又叫门对,它对仗工整,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汉族特有的形式。读对联时应先读上联,就是右侧的,再读下联,就是左侧的,最后读横批。贴对联时也按这样的顺序!应该是这样读: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我不仅学会了贴对联,还学会了对联的读法。

“吃年饭了!”随着奶奶喜悦的语调,我们一家人围坐到了桌边。

“哇塞!今晚的菜好多啊!”有清炒芹菜、红烧鲢鱼、红烧鸡块、圆子汤…… 妈妈给我夹了一块红烧鱼,嫩嫩的、滑滑的,可好吃了!我又尝了一块红烧鸡块,鸡肉酥滑可口。热腾腾的圆子汤香味扑鼻而来,我盛了一碗,汤味非常鲜美,圆子也香滑无比,一碗热乎乎的圆子汤喝了下去,心里立即涌出一股暖流。听奶奶说这些菜还都有寓意呢:芹菜寓意做事勤勤快快,红烧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红烧鸡块寓意大吉大利,圆子汤寓意团团圆圆……

听奶奶说完,我连忙拿起杯子向爷爷奶奶敬酒:“爷爷奶奶,我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吉大利!”爷爷乐呵呵地说:“好好,也祝你学习进步。”我又开始敬爸爸妈妈:“我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长大一岁了,现在懂事了!”年夜饭,我既吃到了美味的菜肴,更吃出了团圆和快乐!

大年初一是安静的,大人孩子基本都呆在家里。但初二又热闹起来了,家家忙着去拜年。我早早地起了床,爸爸妈妈也拿好礼物,准备去外婆家拜年。我们来到外婆家。门开了,我赶紧说道:“外公,外婆,新年快乐!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外公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感觉好像年轻了许多。外婆更是容光焕发,马上把红包塞进我的口袋,转身就去抓糖果,抓瓜子,忙得团团转。

这一整天,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外公外婆也忙碌了一整天,他们虽然有些疲惫了,但心里一定是快乐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二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都不一样。深圳过年喜欢办花市,广州过年喜欢吃饺子,北京过年喜欢逛庙会……而我的家乡——梅州,会是怎样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得开始大扫除。扫地,拖地,擦桌子,扫墙壁,忙乱的一天就开始了。这一天,没有多少人在大街上走动,所有人都在家里把自己的家收拾的一尘不染。为什么童谣总唱“二十四,扫房子”?原来啊,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每年的年三十他都会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事,因此,玉皇大帝就让三尸神在不好的人家门前写上罪行,而罪行就靠蜘蛛网,灰尘来代表,为了夺得人间,三尸神故意在每一家门前都写上罪行。这一切,又被灶君看在了眼里,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就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等王灵官下凡检查时,发现家家都干干净净,而玉皇大帝也知道了三尸神冤枉好人就将三尸神打进牢里。灶君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二十五这天,菜市场早早有许多小贩在门口卖黄豆。因为这一天要磨豆腐,人们一般买泡好的黄豆,因为如果是没泡的黄豆回家,再来泡就不够时间了。把泡好的黄豆放进打磨机里打磨,打磨的时间越长,豆腐吃起来更香。打磨后,用纱布用把豆浆和豆腐渣分开,把没有渣的豆浆大火熬煮,直到滚出泡泡,再用小火继续熬五分钟后冷却,用纱布把水倒出来一些后,加入米醋搅拌一下,用纱布盖住静置一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辛辛苦苦做的豆腐却只想在大年初一熬一锅青菜豆腐汤,寓意着新的一年能为人清白。受人尊重。

二十六和二十七,大多数人都宰鸡宰鸭。二十八开始,就得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每家每户都会挂,一挂就得成双,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一到晚上6点来钟就会打开灯笼的灯,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都是来赏灯的,一路都是灯笼。大街是红的,我们小孩最爱晚上逛大街了,大人也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大人为了赏灯,而我们为了比灯。

大年初一本以为是最热闹的一天,但那一天街上并没有人,却有着香香的饭菜味,让人闻了垂涎三尺,那是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吃团圆饭呢!

时间眨眼而过,我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梅州这个地方也过完了忙乱的时期,回到了悠闲的生活。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三

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买年货……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迎来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傍晚时分,就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又过了好一会儿,一阵阵香味从每家每户传出来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张圆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美食,有鸡、鸭、鱼、藕、年糕、西施豆腐……等,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吃一顿。很快,人都到齐了,我一坐下就开始夹菜,吃菜,吃得津津有味。长辈们都互相敬酒, 喝得满脸通红。团圆饭后,舅妈娴熟地包起饺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却错落有致。

晚上十二点整,我们放起了“开门红”,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有些害怕,但是看着那些美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又使我兴奋不已。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烟花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的瀑布……美不胜收。当我和表哥表妹沉浸在放烟花的快乐中时,屋里的舅妈伴着鞭炮声下起了饺子。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我们都拿起了碗筷,纷纷去抢桌子上的那一大锅饺子。我们吃得不亦乐乎,香喷喷的饺子马上吃掉了一半。这时,舅妈嘀咕了一句:“都吃了一半了,怎么还没吃到呢!”我一听,心里充满了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没吃到呢?

“舅妈,是什么东西没有吃到啊?”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我在饺子里面包了3个硬币,到现在你们都还没有吃到呢!”舅妈一说完,大家又开始抢剩下的饺子,我也不例外。就这样,大家一直抢,抢到碗里装不下饺子才开始吃,而且都是大饺子,因为我们认为硬币包在饺子里肯定很大。到最后,没抢到大饺子的都是小饺子。一个个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第一个吃到硬币的是哥哥,第二个吃到的是外婆,第三个吃到的是我。个个乐开了花,笑声充满了外婆家那幸福的小屋,好一幅温馨甜美的画面。

时间是短暂的,但和亲朋好友度过了这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令我难忘。我的宝箱里又多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四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风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俗。三十六个省区,三十六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过。”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让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

到了腊月二十三,族长就会请漆匠来给菩萨贴金。漆匠在贴金前,要念经请菩萨退位,然后在菩萨全身刷上一层生漆,再把黄金贴上,菩萨焕然一新,漆匠在念经请菩萨归位。菩萨贴金后,族长将菩萨安置在木制轿内,然后放在祠堂前。从腊月二十四起,族里的年轻人就抬菩萨满村游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女人们进厨房准备年夜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活。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下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着再贴各房门,还要贴些小签:“出门大利,抬头见喜”是贴正屋门上,“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夜饭了。

差不多八点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鞭炮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停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吃完饭之后,男人们还要带上斧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做守岁的“柴火”,这棵树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就是“火大财大”。小孩子们要拿出爆竹和烟花,一直闹到凌晨十二点五十九秒。这大年三十的灯不能黑,要彻夜亮灯。预示来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2021家乡的春节作文五

每个地方的春节都不一样,都有很多的风俗,我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家乡的春节气氛很浓,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很多的精彩。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我们还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祭灶糖。同时,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窗花、对联、门神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将宅子里里外外装点一新。从这一天开始,家家要蒸我们家乡特有的高馍馍和各式各样的花糕,有石榴花的,有小鱼的,还有蝴蝶状的。还要蒸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糕用来祭奠先祖,这个花糕可是要等到过完春节才能吃得哦!虽然大家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感觉还是欢乐更多。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时刻。在这个晚上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圆,一起吃丰富的年夜饭,一起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到了十二点,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烟花爆竹,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做客拜年。我们小孩子还能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进而走出课堂,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以教材为切入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本单元选取的《端午的鸭蛋》和《春酒》两篇文章饱满了作者对儿时端午节和春节的深沉的怀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材料。《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通过鸭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引导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大家畅所欲言,归纳出了“包粽子”“插艾蒿”“插桃枝”“桃木剑”“挂纸葫芦”“挂小扫帚”“带五彩线”等习俗,除了“粽子”这一特殊的节日食俗,更多地反映了生活中人们的信仰,一种趋吉避凶的愿望。通过盘点端午习俗,我们对这一节日习俗的起源、文化内涵及发展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西方洋节日势头日渐高涨的今天,对青少年加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迫切而必要的。《春酒》中琦君介绍了春节的风俗。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同学们搜集了辽宁省内各地的春节习俗,除吃饺子、贴春联、守岁、拜年等共通习俗外,更有一些习俗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在院子里铺芝麻秸,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正月二十五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画出粮仓放入五谷,寓意五谷丰、粮食满仓。此外一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也反映了人们忙碌的节前准备:“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二十三糖瓜蘸,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刀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早上走一走。”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乡里老人,了解现行的或已消失的民俗,了解了民俗的演变及其社会历史原因,同时记录自己的节日故事,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二、以教材为媒介,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主要通过特殊的唱腔语调或者押韵、反复等语言表现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以《吆喝》一文为契机,同学们搜集自己身边的吆喝声:“磨剪子来抢菜刀”“收头发,收长头发”“两块钱,这里的东西全都是两块钱,两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两块钱,你也买不了上当。”“本店商品9元,19元,29元。”吆喝这种招徕语是行商坐贾招揽生意的方法,这些吆喝收集起来就是一部生活教科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与之相关的一些吆喝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引导学生记录并整理街头的招徕市声可以重温那些已经消失的民俗风情,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

三、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关注民俗中的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我们要开拓语文学习新渠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关注当地的民风民俗。经过实地调查、参观民俗博物馆、查找文献资料、走访高龄老人,搜集了各种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反映民间信仰的民谣。迷信治疗小儿夜哭的民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往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2.反映民间游戏的歌谣。跳皮筋歌谣“学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打我,我就跳高墙。高墙不管用,我就钻地洞。地洞有枪子,专打小日本。”“拉大锯,扯大锯,姥儿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没水喝,给他泔水喝,没饭吃,给他羊巴巴蛋吃。”3.反映节日习俗的歌谣。“二月二,吃豆芽,丫头小子往家爬”。同学们搜集的民歌、歌谣涉及到年节习俗、儿童游戏、信仰习俗等各个方面,这些歌谣记录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形,描述了儿童游乐的情景,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民俗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婚丧礼仪及节日习俗并撰写调查报告;记录春节祝福短信、春联,并且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了解其语言特点及民俗寓意;开展“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演讲及正文比赛;制作民俗知识手抄报;开展“我看民间风俗”辩论大赛,在辩论中提高我们的辨识能力,摒弃迷信,吸收健康优秀的民俗文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因素,使学生受到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并且合理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小女孩简笔画

下一篇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