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例6篇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1

今天下午一放学,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奔回家,冲着爸爸妈妈大喊大叫。干啥呢?原来老师布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任务,让我们连续观察一些变化的东西。我灵感一来,就想到了泡黄豆,看看黄豆发芽。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泡豆子观察日记1昨日,我搬来一个小盆,抓了一小把黄豆放进一个有着很多洞的小篮子里,知道我在干啥吗?我是在泡小黄豆呢。

我走进厨房,在水龙头底下把黄豆冲洗一下,再把黄豆倒进水杯里用水浸泡。黄豆圆圆的,小小的,黄黄的,就好像一个个小精灵。

第二天,我去看我浸泡了一天的黄豆。我看见黄豆的`“衣服”里包着娇嫩的胚芽。它的颜色变浅了,好像喝饱了水的小娃娃挺着小肚子,在水杯里舒服地躺着。我马上把杯子里的水倒掉,再把一个食品袋撕成两半,一半铺在篮子里,把黄豆倒下去,另一半用来遮盖黄豆,然后把篮子放进桶里用盖子盖好,我没盖严,把桶盖移出一点,这样黄豆才可以透气。

过几天,妈妈说黄豆长出了牙,成了豆芽,可以吃了。我打开桶盖,看到每一颗黄豆都长出了芽,好像妞妞头上扎的羊角辫,我很高兴,便让妈妈把豆芽炒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非常愉悦。

泡豆子观察日记2这两天,我一直在观察豆子。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观察的结果吧!

我泡的豆子是豆角的豆子,那豆子上的花纹真好看,像一朵娇艳的花似的。我把豆子放在了一个小碗里,倒了一点水,倒在碗里,过了一个小时,我看了看豆子,发现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天之后,我看见豆子的花纹不见了,我特别高兴,然后连忙把豆子拿出来,给它换水。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跟上一天一样,豆子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天,我发现豆子不但出现了一些皱纹,而且它还有一些膨胀。又过了一天,它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芽,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的劳动有了回报,那芽儿长得特别小,就只是露了一点点的小尖,那尖可真好看,又过了好几天,尖慢慢地变长,过了两天,我发现,它居然长叶子了,我高兴的大叫了起来,因为我想我没有白为它忙活这好几天。

每颗豆子都是一样的,只有你仔细、细心、认真的观察,你才能发现它生长的过程。

泡豆子观察日记3前几天,晁老师让我们每个同学泡10颗黄豆,观察他们的变化。

第一天中午放学一回家,我急急忙忙找了一个小碗,嘴里喊着:“妈妈,快点给我找到黄豆,我要做实验。”妈妈笑着问我:“你做什么实验啊?”我说:“做黄豆实验。”妈妈给我找了10颗黄豆,我把黄豆放入碗中,加点水。

下午放学,我就看我的黄豆,妈妈说:“变化没那么快。”我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有变化。第二天,我发现黄豆被泡大了。第三天,我发现黄豆的头部鼓了个包。第四天,我惊奇的发现,黄豆长出了一个尖尖的根。第五天,我发现黄豆长出了一个白白的细细的根,最后根越长越长,长成了一个茎,茎越长越大,最后茎的顶端的黄豆张开,形成了了个叶瓣。一个豆芽长成了。

通过我细心的观察,惊奇的发现了黄豆的变化过程,我好高兴啊!我明白了以后不管对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细致地观察,多动脑筋思考,才能发现它的变化,才能有收获。

泡豆子观察日记4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观察黄豆发芽过程的作业。

我一回到家,就找来一个杯子,倒点水,又找来两颗黄豆,我又把黄豆放进杯子里,这样就做好了准备。

刚开始,黄豆没有什么动静。第二天,黄豆长出了一点小嫩芽,而且它还是紧贴着母体,就好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躺在妈妈的怀里。第三天,它渐渐离开了母体。第四天,它竖了起来,也长高了一点。第五天,它又长高了一点,而且是卷起来的,像一条青色的小蛇往天上飞一样。第六天,它脱皮了,皮是透明的,好像它在大热天里脱下衣服,要凉爽凉爽似的。

黄豆芽脱了皮以后,它的母体裂开了,并分成了两瓣。另外,它已经长到了水面上了,所以,我再去给杯子加点水。第七天,在黄豆芽的末端部分,长出了一些细细的.长长的小根,大约有二十条左右,它们像黄豆芽的胡子一样。那些事黄豆芽的须根。

第八天,黄豆芽终于长大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黄豆芽已经有九厘米长了,它们终于长得可以吃了,它们终于长大了。

泡豆子观察日记5今天在语文课堂上,汪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叫我们回家观察泡豆子。

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兴致勃勃地拿来一个小碗,放了几粒豆子在里面,倒上了一些水,淹没了豆子,盖上了白色的纱布。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2

2008年4月3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妈妈抓一把绿豆泡到水里,让我来观察它们每天的变化,我非常高兴。看着那些小小的绿豆,就像一个个小娃娃穿着一件绿色的衣裳,非常好看。它们就像在开比美大会,一个在说:“看我,多美。”另一个又说:“你美,我就成天下大美女了,我可比你美多了,瞧你丑的。”另一个又说:“现在别神气,过几天看谁更漂亮!”它们就这样争论不休,讨论着谁美谁丑。”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天气晴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看那泡在水里的小绿豆,只见它们都吸足了水,那层绿色的皮已经裂开了,个个都鼓了起来。它们就像个个都吃饱了饭,胀得把它们绿绿的衣裳都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小肚皮,非常可爱。不知它们明天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天气晴

第三天,我去看那胖胖的小绿豆,发现豆子的头上发了一个短短的芽,就像是头上长了一个角,非常好玩,如果芽上能长东西,我要让它长出数不清的豆芽。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3

让我振奋的是可能专家及教育同仁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课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所有老师们的共同探索及努力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始改头换面。沉闷繁琐的语文课堂已经被课改的呼声“震”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跃、能展示学生自我高度的新式课堂。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及作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摸索着,小心翼翼的挪步前行,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之处,让我难以忘怀。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彻底解决孩子们写作时“无米下炊”的难题,我尝试着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我让他们自己生豆芽、养蚕,观察豆子及蚕的生长过程并每天记录观察内容,写成观察日记。

两周以后,我们班的“豆芽宝宝展示会”拉开了帷幕,孩子们都把自己的豆芽带来了。

那一节,我刚走上讲台,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叫起来:“老师,先看我的,先看我的!”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对他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来介绍自己的豆芽。在展示豆芽的同时,可能介绍一下自己怎么知道生豆芽的方法的,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生豆芽过程中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要把自己的话说通顺……”还没等我说完,大家七嘴八舌的就又开始了。我几次三番的“压制”,才让他们安静了下来。就这样,我们的“豆芽宝宝展示会”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沸腾的课堂。孩子们精彩的介绍更让人耳目一新。有的问:“老师,我的豆芽像不像戴着绿军帽的小蝌蚪?”有的说:“老师,我的豆子刚泡几天时,豆子太贪吃了,喝了太多的水,绿衣服都撑破了,露出了雪白的肚皮。”有的说:“老师,第一次生豆芽时,我把豆子泡在水里,谁知道豆子却都泡坏了。我从网上查了查才知道生豆芽时宜湿不宜泡,所以我现在的豆芽是第二次生的,没其他同学的豆芽长得高。”有的说:“我的豆子泡了一天之后,光滑的外皮不再光滑了,有了一些皱纹,就像老奶奶的脸。”有的说:“老师,我是在妈妈的指点下生的豆芽,后来妈妈趁我不在家,把豆芽炒了一半,我很伤心。但妈妈说再长的话就会长出绿叶子,就不能吃了,妈妈想让我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炒了一半,那一半让我继续观察。我吃了妈妈炒的豆芽,特别特别的香,因为有我的辛苦在里面!”有的说:“老师,我直接把豆子种在了土里,可它一出来就是小叶片,根本就没生成平时吃的那种豆芽,这是为什么?”……

在“赛蚕大会”之后孩子们的日记交流中,更是让人收获颇丰。一个原先看见语文课就头疼的孩子这样写道:“老师让我们养蚕写养蚕日记,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都出去采桑叶、喂蚕。妈妈从没见我这么听老师的话,也从没见我这么认真过,难得见我这么积极,高兴得竟也象个孩子似的每天陪我一起采桑叶、洗桑叶、再一片片的把桑叶擦干净,一片片的喂给蚕儿吃。听着它们吃桑叶时那沙沙的声音,我觉得比《江南s t y l e》还好听。我想:尽管我写日记不行,但至少我可以把蚕养好!于是,我每天都对它们关心备至。每天上学去,我还不忘给老师也捎一些桑叶,因为她肯定没时间去采桑叶。每次把桑叶给老师时,她都会微笑着对我说谢谢,每当这时我都感觉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是我以前从没过的感觉,我开始喜欢这位特别的老师,喜欢她的语文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后的赛蚕大会上,因为我养的蚕又多又壮,而且多是花蚕,吐的丝五颜六色,结的茧也最多最漂亮,所以,我获得了这次赛蚕大会的第一名!当同学们欢叫着我的名字时,当老师把奖状发到我手上时,我感觉到自己热血沸腾,满脸羞红,原来,成功的滋味如此美好!”

多真实的课堂!亲身的经历、真实的体验、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感受、纠结的困惑、自我的探索……这时,我们还用担心孩子们写不出作文吗?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4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标中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实验效果不佳,成为实验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反复研究,对动物、植物实验中的难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记录,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思考,积极创新改进,探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途径。

1 椤木石楠――观察枝芽结构的好材料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中“学习芽的结构”,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枝芽是将来发育成枝的芽。教师怎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枝芽的各部分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枝芽的发育呢?实物观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正值秋冬季节,大多植物枝芽比较小,不容易看到芽的各个部分结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留心观察自然界,探寻更好的实验材料。早春时节很多植物萌发,笔者发现椤木石楠是很好的观察材料,观察方法如下:

(1) 早春时节椤木石楠的枝芽挺出叶面,枝芽个体比一般植物的枝芽要大,约3~4 cm,颜色鲜红,比较容易观察,仔细观察有的枝芽幼叶已经发育成红色的嫩叶,学生很自然理解枝芽中幼叶发育成植物的叶。

(2) 将椤木石楠的枝芽纵切,对照书中枝芽的结构,学习了解枝芽的各部分结构。

(3) 芽原基比较难找,有的时候正好纵切到芽原基,可以观察到,可大多时候不易发现芽原基,怎么办?

(4) 拨开椤木石楠枝芽外面的鳞片,可以发现在叶基部的芽原基(图1A),继续拨开幼叶发现每一层叶片里清晰可见着生在叶腋处的芽原基(图1B)。

选用椤木石楠观察枝芽的结构有以下好处:植物分布广泛,取材方便,春季萌发尤为明显,实际操作起来便捷,观察效果明显,学生印象深刻。

2 增加自主实验,延展课程

2.1 选取黄杨叶片观察叶的立体结构

在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中,需要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徒手切片,这个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存在以下问题:① 学生切下的叶片薄片,有的不完整,放在显微镜下不容易清楚的观察到表皮、叶肉、叶脉三个部分。② 由于横向切叶片,再将切下的薄片放入培养皿中,选取观察的有的是横切面,有的不是横切面,而是表皮向上的叶片,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观察叶片的结构。如果一开始就进行此实验,不容易成功,也会影响学生理解叶片的结构。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常见的实验材料,在此实验前增加一实验,作为补充,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叶片的结构。

(1) 取一黄杨叶片或冬青叶片,表皮容易撕取。

(2) 叶片平面对折。

(3) 沿对折面撕叶片,能够容易撕下一部分叶的表皮。

(4) 对照叶片结构示意图,可以真切观察到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且是一层透明的角质层。

(5) 再观察去掉表皮的叶肉细胞,会发现叶肉细胞颜色特别绿,用镊子取叶肉细胞,制成临时玻片。

(6)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栅栏层和海绵层形状不同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2.2 实验感受了解角质层的作用

在植物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的散发。怎么让学生体验角质层的作用?笔者增加一个简单实验:

用滴管吸水,一手倾斜拿叶片,一手将滴管中的水滴在叶片上,观察到水滴在叶片上滚落,不会被叶片吸入。学生可更好地理解角质层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进入叶片,同时也是防止叶片水分散失。

3 研读教材,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1 发现问题,改变书中观察鲫鱼的实验顺序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有“观察鲫鱼”的实验,书上18页实验指导3中这样写道: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发生现象;轻轻翻开鲫鱼的鳃盖,观察鱼鳃的颜色。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实验顺序是有问题的,因为先滴加了红墨水,通过了鳃,再轻轻翻开鲫鱼的鳃盖,观察鱼鳃的颜色,有学生可能认为是红墨水染红了鳃,红墨水就成了外界干扰因素。实验顺序应当调整,先轻轻翻开鲫鱼的鳃盖,观察鱼鳃的颜色,再做滴加红墨水实验。这样实验比较严谨科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3.2 红墨水喂鱼实验的小改进

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红墨水滴入水中便很快散开,不容易吸入到鲫鱼的口中。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改进,水尽量少一点,让鱼只能侧着身体,露出鱼腹,鳃盖与水面近似平行,在鱼口处滴加红墨水,比较容易进入鲫鱼口中,同时学生很快看到红墨水从鳃盖中流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4 节假日生物实验的好时光

初中学生刚进入中学,对生物学科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国庆长假布置学生实验,同时让家长共同参与,增加亲子关系,共同感受生物的魅力。做好宣传动员,通知家长协助做好工作:家长您好!长假中请协助跟孩子一起动手制作黄豆芽或绿豆芽等实验,拍摄照片,并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感谢您给予孩子的付出和陪伴。

国庆长假后,学生带着自己萌发的植物或是记录的照片,分享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特别细心,每12 h记录拍摄一次绿豆种子萌况,7 d完整记录种子萌发的细致过程(表1)。看到种子萌发,有学生说:“现在真的很难感到快乐,种子萌发让我们变得愉快。”在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观察种子各部分是如何发育的,但有的学生未能成功。

生活需要体验,体验、探究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研究气息,使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多多。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5

一、探究式写话项目的前期学习实践――选择话题

写话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难题。探究式写话从学生视角出发,紧扣学生生活,采用“学生为本+家长为辅+教师梳理”的三合一方式较合理地选择话题,让学生拥有话题权。

(一)学生为本,选题来自平等交流

探究式写话项目的前期选题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从学生中收集、整理。如以班会形式开展的选题调查,首先由二年级语文教师组成调查团队,接着两人为一小组展开调查,一位教师组织“我喜欢的生活”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或大胆说出自己的喜好,或在生活中生发的疑问,或提出描述平时在家的业余生活,或讲讲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等,另一位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交流情况,然后教师从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寻找适合探究的写话话题。

(二)家长为辅,选题来自全面反馈

二年级学生具有仿他性,平等交流中提取的话题肯定还不太适合全体学生,而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旁观者,因此,设置“家长调查表”(表1)可更好地了解家长眼中孩子的生活兴趣点。

二(2)班家长调查表

表2所呈现的是在二(2)班所作的调查情况记录。从表2的数据来看,学生的日常活动既有循规蹈矩的普通性,对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用品、身边的动物、植物”比较有兴趣,这两类就占了49.1%;对“游戏、旅行、看电视、做家务、手工制作”等能独立体验的活动也很有兴趣,占了38.2%;也有“离经叛道”的独特性,如研究文字的字形、做义工等,占了12.7%。

(三)教师合作,选题确定于共性梳理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生感兴趣的探究选题,教师对调查结果加以共性梳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最终形成了探究式写话的选题系列(表3),包括一级选题和二级选题。一级选题来自于学生、家长心目中“人气”最高的三大类别,即生活用品类、自然科学类、自主体验类。每个类别中细化的话题为二级选题,这些选题突出操作性、多选性,如种类系列,学生的写话内容可选择调查市面上销售的铅笔种类,可选择热销儿童饮料的种类等。另外,在活动时限的安排上,根据一级选题相对应的调查人数,给予人数选择多的选题更充足的活动时间。“固定的一级选题+开放的二级选题”这样的序列安排保证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

探究式写话的选题序列

表3

二、探究式写话项目的中期学习实践――创新写话

探究式写话中期的学习实践发力于“探究”,着力于“写话”,前者是途径,后者是根本,是重中之重。根据各类探究活动的特点,创新了三种不同的写话方式,强调把写话资源活动化,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寻找、积累写话素材,鼓励表述成果多元化,促进学生能写话、规范写话、乐于写话。

(一)“刨根究底”两段式写话

“刨根究底”两段式写话适用于生活用品类选题的探究活动,其创新点有二:一是根据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设计了两个写话点,指活动准备阶段和结束阶段;二是设计了写话记录表格(表4),该表的填写其实就是用一种事先设定的语言形式“填入”学生在活动中的想法,将写话与活动无痕融合,突破了“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惑,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如在进行“洗衣粉能清洁衣服的原因”这一选题写话时,活动前建议学生及时写写对洗衣粉的初步认识,寻找清洁衣服原因的各种方法等;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建议写写探究过程中遇到哪些难题,如何去搜集资料,有什么发现等。不管哪个阶段的写话,不要求学生完整地表述探究全过程,不要求写“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地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只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做法、感想即可。有一位学生在“洗衣粉”探究活动后,写道:“洗衣粉摸上去有点烫烫的,好像很热心地要为我们清洗衣服呢!”学生就抓住整个活动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用完整的句子来抒写发现、体悟,这样创造性的语言来自活动本身,无需矫揉造作,必然是有生命力的。

“刨根究底”两段式写话记录

表4

(二)“汇声汇色”递进式写话

这种写话方式适用于自然科学类探究活动。所谓“汇声汇色”就是以“汇报”的口语交际为桥梁,连接自然科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和写话过程。这种方式把原本活动结束后单一的写话“训练点”拓展成一条连贯写话的“训练链”,由此形成“汇声汇色”式写话流程:

1.分解选题,指导观察。根据学生选择的二级选题的难易程度,可适当指导他们分解成一组更微小的题目,让学生从易于切入的角度进行探究。如在“绿豆发芽”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绿豆发芽的全过程,还可建议学生直面更微小的问题――绿豆的样子是怎样的?绿豆有什么作用?影响绿豆发芽的因素有哪些?……分解选题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观察角度,学生收集与绿豆相关的信息,其实就是收集写话的素材,从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2.心得交流,丰富内容。活动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触等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心得交流既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也成为丰富写话素材的过程。如,在绿豆发芽的连续观察中,每天都安排学生就前一天的见闻来交流想法,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要说,如学生A在活动第二天交流时说:“绿豆小小的,抓一把放在碗里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好听极了。”学生B说:“绿豆很小,穿着绿色的外套,摸一摸,很硬,放在嘴里咬一咬,我真怕自己的牙齿会咬坏了。”交流尽量避免相同或类似看法的重复,重视个性发现的补充。教师则做好双重引导,一是肯定学生认真探究的态度及收获,二是对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伴的分享、补充,教师的指导,会让学生在后续的写话中写得更具体、形象。

3.独立写话,二次交流。分解选题、指导观察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在心得交流、扩充交际环节给予了“怎么写”的指导。有了写话的素材和一定的技巧,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独立写话,然后安排二次的特色交流:一种是问题特色交流,展示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指导修改;另一种是“同内容不同表达”的特色交流,如针对“观察绿豆”的第三天写话,一位学生写道:“今天,绿豆好像变得软了些。轻轻晃一晃杯子,绿豆壳就和绿豆分离了。小小的绿豆芽这时也冒出来了。”另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我发现小绿豆们迫不及待地脱去绿色外衣,白色的肚皮就这样展示给我们看了,一点也不难为情。”通过对比交流、问题点拨,学习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得写话作品更有趣。

4.写话提升,超越自我。二次特色交流中,学生又一次获得表达的技巧,这并不是终点,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修改,下面是一位学生在二次交流前后的语言, 真是“语句不厌百回改”。见图1。

(三)“现身说想”开放式写话

这种写话方式适用于自主体验类的探究活动。在前期的选题调查中,“自主体验”类占据了班级的“半壁江山”,可见,游戏、做家务、旅行等都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玩耍的快乐有天然的感受力,所以针对自主体验类活动的写话指导,与其说教师是在指导学生学习写话,不如说是引领他们在用文字记录属于自己的童年成长历程。这种方式的写话内容开放,作品的方式也开放,可直接用文字记叙,可采用“绘画+文字”描述,还可用“照片+文字”描述,所以乐写成为一种真实。见图2。

三、探究式写话项目的后期学习实践――成果

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范文6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幼儿获得知识最好的因素。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条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自然角这个阵地,通过创设环境,让幼儿自己亲自实践,幼儿的兴趣度就会更高,更持久地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认真地照顾。

如我班让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大蒜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孩子更细致持久的观察,就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形式做好大蒜发芽的记录,幼儿很开心,特别是董云昊。第一天:董云昊最早来幼儿园,观察大蒜宝宝,发现它已经冒出了一点点白色的根,像老爷爷的胡子一样,赶紧把长胡子的大蒜宝宝画下来。第二天:董云昊一到幼儿园就往自然角跑,他高兴第叫起来,原来是大蒜宝宝的外衣脱出来了!他把蒜宝宝的外衣拿掉发现白白的蒜瓣里头有一个小小的黄芽。第三天:董云昊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蒜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原来小小的黄牙已经变成了绿色的,他对着小朋友大喊:“我的蒜宝宝发芽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常常在自然角边进行激烈的谈论,讨论的内容就是比赛谁的种子最先发芽,谁的秧苗长的最快等等。

教师及时为幼儿的动手实践创造了环境和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种植,观察种子发芽点滴变化,与同伴之间交流自己的种植和管理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对蒜宝宝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思维和言行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只有幼儿感兴趣了观察学习活动才能持久,正如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因此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是培养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前提。

二、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是观察的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要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把握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幼儿们的探索欲望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个问题。要相信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要鼓励幼儿通过参与者种植实践的亲身体验,以培养其观察能力,从而解决自身的疑问。

如我们班级就允许幼儿每天有一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一般是放在早晨来园的区角活动的时间,还有每一次中餐点心后的10分钟,集中教学后的10分钟,以及下午游戏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自从自然角成为幼儿喜欢的区角后,幼儿关注的最多的就是我种的植物比你的好,我养的小白兔爱吃青菜等等。幼儿就是在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观察自己种植和喂养的植物和动物。而老师在这些时间将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适时地进行指导,引导幼儿不断的观察和学习。

三、通过讨论对比,培养幼儿细致地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运用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对比,这样才能使观察的对象更细致,更持久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幼儿一旦碰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聚在一起谈论,甚至会发生争论。但是幼儿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话在幼儿之间没有一定说服力,这时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抓住他们交流中的困惑来引导他们的自己探索。而通过生姜种在黄沙里、泥土里、水里发芽不同的情况对比,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生姜如何发芽,发芽生长与水、阳光存在的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对生姜发芽生长状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再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观察的持久性。

如为了让幼儿更细致地进行观察,我们开展了“如何让你的记录能够看出种子发芽的具体时间”活动。如何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在班级里有时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一晨区活动的,老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个问题。有的孩子想用画鸭子的形式来记录,一天画一只鸭子,这样画了几只就可以知道种子几天发呀的。有的孩子想用日期来记录,开始记号记下来,发芽时在记下来,然后两个日期对减就是种子发芽的天数。有的孩子想用画天气来表示,天晴画太阳,雨天画下雨,阴天画白云,这样把这些标准加起来就是种子发芽的天数。

只有让幼儿明白自己要观察的目的,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通过讨论对比活动,让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观察的细致性和持久性。

四、通过记录,培养幼儿持久地进行观察

记录可以引导幼儿更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总结观察的结果,幼儿在记录中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使幼儿持久地进行观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引导幼儿想一想,种子经过了几天才发芽?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测量秧苗的?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记录,如记录时间、记录秧苗的变化、长度、颜色等。

如我班组织幼儿种植活动,他们有的种大蒜,有的种绿豆,有的种花生,有的种马铃薯、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种子种好了,幼儿都根据自己想的记录方法来记录今天种了什么,他们用符号画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种的种子名称,如画了一个马铃薯,一颗蒜头等,每天上午入园了,孩子们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一来园就先浇水,然后就拿记录本在那里画画记录了。而且一有时间都往种植角里走,眼睛睁的大大的,生怕看错了,同时还到处找找看看别的小朋友种的种子发芽了没有?是不是比自己的种子更先发芽。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每天的时间,有的小朋友用每天画一只鸭子的形式来记录绿豆发芽的天数,有的用记录天气的形式来记录种子发芽的具体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