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材范例6篇

北师大版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1

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

北师大2012年版一年级新教材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更进一步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编排体系的变化

(一)新旧教材目录对比

(二)单元板块的变化

1.“可爱的校园”从“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准备课。

2.2007年版教材“加减法(二)”有“整理与复习(二)”对应,2012年版教材有实际配备内容但没有单独板块目录。

3.2007年版教材的“大家来锻炼”“迎新年”在2012年版教材中以“数学好玩”板块内容呈现,体现“综合与实践”知识内容。

4.“统计与概率”单元目录删除,但书中有相关内容,总复习练习中也按“统计与概率”做小标题(第100 页)。

5.原教材9个单元14个板块、104个页码。新教材8个单元12个板块、100个页码。

三、单元名称、内容的变化

1.单元名称改变但单元实质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如《加减法》改成《加与减》,但主要内容还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数加减运算;《认识物体》改成《认识图形》,但主要内容还是简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几何物体形状,初步感知因物体形状、大小不同而带来的一些物体简单特性(比如:几个组合物体怎么摆,什么样形状的物体易于滚动等)。

2.单元名称没变但内容发生改变。如《加与减(二)》(单元名称稍作改变)中删去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入一下;《认识钟表》第2课时“不到几时”“几时刚过”删去,降低了课时难度。《比较》这一单元内容中原来的“比多少”在《比较》这一单元体系内,现教材把“比多少”分为2课时“快乐午餐”“动物乐园”放在单元之前做铺垫课,单元内容里只剩下“比大小多少(这里的多少是一种定性比较)”“比高矮长短”“比轻重”。这主要是因为原教材“比多少”是两节课连在一起没有断开,教师在上课时很难把握,而且“比多少”是一种简单的定量比较,要用数字刻画,甚至要用“> 、< 、= ”符号表示,而“比大小多少”“比高矮长短”“比轻重”在本单元里是一种简单的定性比较。

3.板块名称及内容均有所改变。如“综合与运用”类型的《数学好玩》替代原先的《大家来锻炼》《迎新年》。这个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有类似以“分类问题”为载体,第2课时有类似以“几何问题”“简单运算”为载体,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是知识点复习课。而是要着重于“说清方法规则、动手完成任务、体会愉悦心情”。一年级只要求能“按问题完成任务”就行,不要拔高上升到做“小课题”的地步!

四、课时结构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1.新教材的课时安排及课时结构更为合理,一般明确一个知识点,2页1课时(见下图) 。

有“试一试”内容的3页2课时,“试一试”可为单独一课时,配备如下练习内容。

2.课时内容呈现方式上有巨大的变化。用“问题串”的形式“串起”相关教学内容,使教师更能理清教学脉络、把握教学节奏。以“跳绳”一课为例,见下图。

原教材就是一幅情境图,上什么?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教师心里一点没底。现在的课时内容编排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的实施更为明确,教师的教学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与“拐杖”。情境的引入及教学的铺垫也更为科学合理,既有“生活味”又有“数学味”。

“问题串”的类型有“步步深入”的,也有“地位并列”的。

“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可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下图课例从实物—图形(图片)—数字的过程就揭示了从具体的、丰富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过程。

3.难点问题课时增加,有些难度较大的内容移入下一学期学习。比如第11~13页 “6、7、8、9、10”等数字的认识教学,第1课时主要学习“6、7”,后面“试一试”主要学习“8、9、10”;第34~37页“6、7加法”的学习更是明确地断为2课时;第38~40页 的“8、9加法”学习也用“试一试”来断为2课时,这样的课时编排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练习的时间,易于使学生巩固新知。(下图为“6、7”教学的课时内容开头)

五、练习编排体例及内容的变化

1.新教材练习的设计及配备内容更加丰富,科学性及合理性增强。总的练习难度配备比为7∶2∶1。即70%为基本练习,20%的简单变式练习题目涉及“问题、情境、方式方法”等方面,10%的稍难题。其中许多课时练习后面的“?”往往不作为课堂练习而作为拓展练习使用。

2.“试一试”作为“3页2课时”的第2课时内容,配套练多在“练一练”中的1~2题或1~3题直接配套使用;后面的练习反而与第1课时配套或是综合练习。

3.总复习的习题编排设计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以块状形式呈现,题目针对性加强。同时新教材练习的课时数增加,训练的题量也有所增加,避免了老教材中因练习量少或练习不配套而产生的知识点“讲不清、练不够”的问题。

六、存在的问题

首先,新版教材有大量的文字阅读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的障碍。

其次,有的课时内容编排还不尽如人意。比如“比多少”这一内容从“比较”中分出来放在“生活中的数”后面感觉有点生硬。而且“比多少”中的第2课时内容——“动物乐园”在1课时要讲清楚“> 、< 、= ”这些内容也非易事,况且此内容后续没有铺垫,一直要到第75页的“加与减(二)”的第2 课时出现一个比较“1214”时才用上“> 、< 、= ”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

还有个别题例(如书中第45页的前门下车问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还有待于商榷。

当然,任何教材的出炉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一切都希望在教材的使用及后续的修改中得到重视及改变!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2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教材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可以推进教材的改编。教材由正文、例题和习题三部分有机组成的。此次研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最新版教材的“比例”部分内容。

1三版教材“比例”内容分布比较

人教版教材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每一节的编排包括“例题”、“做一做”、“练习”。北师大版教材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一节的编排包括“例题”、“试一试”、“练一练”。苏教版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单元,该版本在编排上只有单元标题,知识点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三版教材在编排上都是以单元为基本结构,但在小结的编排上有所不同,所讲知识点一样,都包括比例的性质和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人教版内容最后增加了“整理和复习”部分,苏教版增加了面积变化部分。

2三版教材习题比较

例题和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习题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套完整的教材都会配有相应的例题与习题,而它们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内容层次是否具有梯度,组织是否合理,都会直接影响着整套教材的质量。

2.1习题比较分析

教材的习题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巩固加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主与学生的课后复习。不同版本教材习题的比较对教材的改编具有重要意义。

2.1.1题量比较

此次研究中的题量是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包括“做一做”、“练一练”和“练习题”中的所有题。

从以上表2,可以发现三版教材中习题的题量最多的是人教版北师大版相对较少。

2.1.2题型比较

将习题根据解答的方式划分为写比例、解比例、问题解决和画图题。

表3:三版教科书《比例》习题类型比较

从上表3,可以看出,不同版本教材中,题型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问题解决题型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8.83%和37.83%,北师大版的解比例题型所占比例较大为34.38%。从三版教材横向比较来看,人教版的问题解决题型比其他版本明显偏多。

3三版教材例题比较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例题是解题方法的示范,能贯穿知识,归纳方法,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载体。例题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例题的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以“比例的认识“例题为例进行三版教材的例题特点进行比较。

人教版是比较操场上和教室里大小不同的两面国旗,操场上国旗的长宽分别是2.4米、1.6米,比是2.4:1.6=;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分别是60厘米、40厘米,比是60:40=,2.4:1.6=60:40,也可以写成,=,像这种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北师大版通过比较同一张照片的不同长宽缩小和放大,只有在长宽相同比例放大时照片才像来认识比例。三张相同照片长比长、宽比宽相等,12:6=8:4,6:4=3:2。像12:6=8:4,6:4=3:2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在认识内项和外项。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3

文化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习者有着深远影响。2003年正式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认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是达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成效的基础。随着《标准》的实施,多种外语教材涌入市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选取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这两套使用面较广的教材,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对比和评价。

本文主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两套新教材中呈现文化内容的异同;二是根据文化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依据《标准》要求,作者对两套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对比与评价。

二、对比分析两种教材文化输入的内容

2007年,张红玲教授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书中说到外语教材中的文化输入内容可以从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因此,笔者打算从这两方面来对比分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输入异同。

1.宏观文化比较

一般来说,宏观文化包括政治、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等。从跨文化交际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主要从教材中文化体现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展现时代特征的形式方面来分析两套书的宏观文化。

人教版教材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其选取的课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就是关于电脑、关于未来生活的。北师大版教材里同样含有“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一章节,课文介绍的是虚拟世界,分享了未来世界、互联网、虚拟现实以及虚拟旅游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类似的文化内容,然而两种教材对于文化的展现形式却有不同。同样以“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一章节为例,人教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阅读的第一部分是电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同样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机器人是怎么参加足球比赛的。而北师大版教材将这一主题分为四个小主题:明日世界、网页、虚拟现实和虚拟旅游。明日世界客观阐述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书本的图片结合听力材料生动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网页,通过两名高中生关于虚拟现实的对话让学生了解了互联网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虚拟旅游则是以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享受网络上的旅游。

比较下来,两种教材在宏观文化输入上选取了相似的内容,不同的是北师大版在内容上更详尽具体,更贴近生活。

2.微观文化比较

人物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反映了他们代表的文化,这也是微观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样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笔者打算从教材中人物的社会背景以及教材中树立的价值观来对比分析两种教材在微观文化上的异同。

从教材中人物的年龄来看,人教版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年纪,所以选择的人物都是年轻的容易激起高中生共鸣的。比如,模块二里的第五单元选择了由四名青少年组成的乐队“Monkees”作为阅读材料的主角。然而北师大版教材里70%的人物都是30岁以上的。第一模块第一单元里“the Perfect Day”介绍了两种不同人的生活方式:43岁的Blake是享乐主义者,热衷于看电视;36岁的Black则是工作狂,几乎没有休闲时间。从教材所选人物的性别上看,人教版教材里有17篇文章可以明显看出性别的区分,其中四篇是关于女性的生活,两篇是关于性别歧视,四篇是从女性的角度观察事物,剩下的七篇才是关于男性的。而北师大版的30篇课文里有17篇是完全阐述男性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贡献,相比人教版来说男性主角在教材里占的比例要高。

除了灌输知识外,教材同样要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几乎不提社会的消极面,这对于学生客观地看待世界没有益处。比如,模块三里第九单元以“Wheels”为主题,强调人类对保护环境做出的贡献,却忽略了人类对环境已经造成的巨大伤害,这容易误导学生安于现状,并且不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相较而言,人教版教材要客观许多。

三、对比分析两种教材文化输入的方式

两套教材在文化输入的方式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北师大版在每个单元专门设立了“culture corner”来介绍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在每个模块的最后“literature spot”中选择了著名英语国家作家的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供学生们欣赏。而人教版没有这样两个单元,它的文化信息都是渗透在每篇课文或者听力材料当中。

即便要展现同一文化主题,两套教材也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比如两套教材都介绍了前南非总统Nelson Mandela和英国著名动物学家Jane Goodall。人教版将他们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的阅读材料来介绍,主题分别是“由普通百姓到伟人的光辉历史”和“杰出女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人文文化。北师大版则将两位优秀人物放在一个单元,对其进行对比介绍,然后引导学生来讨论他们如何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发表各自见解。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文化输入,还达到了文化输出的效果。

四、比较分析两种教材文化输入的语言

正如前文提到的,北师大版教材设立了特别的文化输入板块“cultural corner”和“literature spot”,这两个板块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因此,这两个部分的词汇超出了高中生的水平,并且相对课文来说,长句较多也比较复杂。而人教版教材没有专门设立文化输入板块,所有的文化信息都渗透在阅读和听力材料之中,因此这些文化输入的词汇是要求学生们掌握的,句子的长短和难易程度也符合对高中生的要求。

五、总结及给一线教师的建议

总之,通过对两套高中英语教材文化输入内容、方式以及语言的对比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文化输入,它们选取的材料都紧跟时代的步伐。当然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显而易见:第一,它们展现文化的方式有所不同;第二,北师大版设立了专门文化输入板块,而人教版教材在微观文化输入上处理得更恰当;第三,北师大版文化输入里的英语比人教版要难以掌握。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使用两本教材的教师一些建议。给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高中教师的建议:首先,不要忽略教材中的文化输入,特别是一些不明显的部分,要引导学生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其次,能对教材中的文化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得更为全面;最后,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读读报刊或者看看电影来丰富有关英语国家以及母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给使用北师大版英语教材高中教师的建议:除了对专门的文化输入板块“culture corner”和 “literature spot”进行解释说明外,老师同样应当深入到隐藏在课文中的文化要素中,在发掘出文化信息后,老师也应当对此作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解释课本中出现的正面事件时,老师也要适当地提及在社会中同样存在的一些负面信息。同时,在讲到课文中男性人物对社会的杰出贡献时,也应当提到女性同样也为社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老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跟青少年有关的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4

一、教材优势之处

整体来讲,与原来使用的旧教材相比,北师大版的教材,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突出新颖性。

(二)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体现灵活性。

(三)以活动为线,探究、合作、交流,落实过程性。

(四)主题图内涵丰富,有创新价值,富有拓展性。

(五)数学文化内容多,关注素养,突出人文性。

(六)数学信息鲜活,时代气息浓,凸显时代性。

(七)领域分明,知识螺旋上升,符合建构理论。

(八)章节思想方法明确,适时渗透,具有前瞻性。

(九)知识面广,题型多变,侧重思维发展。

(十)教材开放灵活,留有空间,适于教师自主发挥。

二、教材不适之处

作为一种新教材,北师大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众多的赏识之处,但也有教师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一线教师不适应教材的观点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课题只见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与代数部分课的题目,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数学味冲淡了。

(二)教材更适合于城市学生。本教材蓝本出自大城市北京,更多的考虑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三)教材中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四)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主题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

(五)教材思维含量要求高,个别题型偏难,不具有普遍性,适合于高智商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

(六)教材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对大班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来说,要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

(七)缺少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教学挂图、教具和课件,给教师的平时教学带来不便。

(八)教材中估算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合理都对,教师难以把握学生使用估算策略的正确性。

三、教材使用之我见

由上述可知,北师大版教材还是最为适应现阶段课改现实的,其优势远大于不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用好这本教材。笔者的浅见是:

(一)教师要学会读懂教材。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

(二)教师要学会备好教材。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然而时下,许多教师的备课就是抄教案,而教案大多写一些教学流程和习题,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较少预设,这样的教案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用性。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有的内容适合农村孩子,有的内容适合城市孩子;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再加工、再创造,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把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情景改编为学生熟悉的情景;例题的处理,容易的让学生自学或者对例题进行改编。比如,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就可以让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自学。有的也可以适当进行改编、自编应用题,或者把某个练习题作为例题,把例题用来练习;对于那些学生学习有难度的内容,可以分层教学,减缓坡度,减轻难度,循序渐进,逐步引导,最终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5

1. 关于数学史料内容的分类归纳及其数量分布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一般分为六大类:如金冠之谜这类关于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有趣故事;如鸡兔同笼这一类经典数学问题;如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类数学名题;还有类似介绍小数的历史这一类相关数学知识史料科普;和如“筛法”史料介绍这一类数学思想方法科普;以及关于一些涉及音乐、建筑、绘画、天文、商业、计算机等生活领域,从而着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生活领域关于的其他文化,如有趣的黄金分割线的广泛用途.

通过对小学数学12册教材了解统计分析后,掌握到随着年级的增加,教材里安排的数学史料的内容也会相应增加,并且史料内容也会随着加深难度. 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教材里,已经出现了6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1处经典数学问题史料、1处历史名题史料. 但教材中有28处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在教材数学史料内容中占很大比重,我们可以了解教材编写者侧重这种史料形式的用心――希望通过此种史料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初步对相关数学知识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教材中有2处关于数学家解决问题的史料介绍,如上文说到的“筛法”,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创造此种方法,在自然数里寻找质数. 不同一般教材,此版本教材没有选用数学家在数学创造成果中克服困难、直面失败、百折不饶的励志故事,这一点值得思考.

2. 关于数学史料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在此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主要通过“文字”和“图文并茂”两种方式. “文字”形式的数学史料,是指单纯用简短的文字语言来阐述数学史料,如“数的扩充”、“神奇的质数”等等,“图文并茂”形式的数学史料,则是指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形式来阐述数学史料,如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的“筛法”、“计算工具的演变”等. 教材中“文字”形式的数学史料共有19处,比重为55.9%;而“图文并茂”形式的数学史料共有15处,比重为44.1%. 在使用“图文并茂”形式介绍数学史料时,“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地方有11处,比重为73.3%;“图片为主. 文字为辅”的地方有2处,比重为13.3%;还有2处为“连环画”形式,比重也为13.3%.

教材编写者为凸出数学史料,极少在教材正文阐述数学史料. 在版本设计上则大多数采用了将数学史料放在正文下面以及练习题的最后,并且采用了蓝色表框标识出,还在上面注明了“数学万花筒”、“数学阅读”、“你知道吗”这些明显的字眼,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阅读好奇心.

3. 教材中采用的数学史料所属的国度

在对教材中引用的数学史料统计中发现,其引用的数学史料来自国度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就是数学史料只涉及一个国家,如来自古埃及的数学史料为分数表示法;另一种就是数学史料涉及两个国家以上,如计算工具的演变;还有一种就是引用的数学史料没有凸显来自国度,如数的扩充. 而来自一个国家的数学史料,则引用了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德国这四个国家的史料,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通过此想对学生传达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数学史料引用国度的统计发现,除开不凸显国度的5处数学史料以外,选用的不同国度的数学史料都显示了不同国度的区域色彩. 但教材编写者在选用数学史料时对中国古代的数学史料采用了着重编写,在引用的34处数学史料中,有16处引用的中国古代的数学史料,在选用的8处两个以上国家的数学史料中7处都涉及中国,光从数量上就大大超过数学史料选用的其他国家. 数学史料中数学的多元化,则通过介绍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来得到体现,如“圆周率的历史”讲述了从最原始测量到多边形逼近,还有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使学生了解此数学概念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的发展和传承.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这一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反应多元化数学史料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4. 关于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方式

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编写时,需考虑到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方式能否将其表达的深层数学文化价值明确体现,让教材从而发挥出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教育作用. 在对此版本的教材分析后发现,其引用的数学史料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式:隐性融入和附加式包含. 附加式包含方式又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则是通过介绍数学知识从而引出数学史料,就是正文在阐述数学知识时对相关的数学史料进行联想,然后在正文教学完后对联想的数学史料进行补充介绍. 另一种则是通过材料阅读科普数学史料,即在正文章节教授完成的任务布置后,在介绍和说明数学史料,这一类数学史料和正文所教授内容一般联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关联.

教材编写者对编写教材引入的数学史料,内容都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充或注解,通过比较有趣的数学史料,让学生在学习了解知识的同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对数学的学习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隐性融入方式,正好与附加式包含方式相反,它主要是通过数学史料的介绍从而引出学习的内容,此时的数学史料内容已经接近学习内容. 结 语

通过对北师大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此版本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使用中存在的优势和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学史料的引用内容和数量还不够丰富,隐性融入和附加式包含的比例不合理,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予以规避和摒弃,扬长避短,以期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教学,考试

 

引言

从2006年起,在新课改形势下,安徽省开始普遍使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这一教材。该教材以模块单元体系编写,单元内容围绕模块主题,以话题为核心。笔者根据新教材以话题为核心这一特点,研究了安徽近五年高考阅读理解类的35篇文章(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改错以及任务型阅读),目的在于分析高考话题分布与教材话题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基础上的教学与测试的关系,而本文的测试主要指高考。

一、教材、教学与测试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杨惠中教授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建设。程晓堂、康艳在2009年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祖瑞曾指出,在考试中,教材更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材作为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为学生提供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材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教材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学生可以接触的最主要的英语学习资源,因此,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对英语教学和考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慧瑛在2000年也提出“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好的教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通向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准确体现了二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雷新勇(引自张书元,2008)认为,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必须考虑阐明教材与考试的关系。这也就体现了教材与测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的观点大致相同,都承认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即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语言测试专家Alan Davies指出,测试不是教学,测试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方法,而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运用于教学和其他目的。他的这一观点恰恰说明了测试对于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测试能够为教学提供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学。Heaton 在1988年指出,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密不可分,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另一领域里顺利地工作。但是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Hughes在其专著Testingfor Language Teachers中阐述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他明确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讲,教学与测试之间是一种同伴关系。”(1989:2)但是就这种同伴关系笔者更倾向理解为,教学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测试则处于辅助地位。而这一观点杨惠中教授也曾在一文中提到,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而高考试一种常模参照型考试,属于众多测试种类中的一种,同时它也是一种前瞻性的、选拔性的考试,与一般的成绩测试有很大的不同。高考与高中教学目标有着密切联系,对高中教学和测试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苏剑芳,2001)。因此,对于高考的相关研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协调教材、教学与考试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从教材角度,通过探索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话题的分布与近五年安徽英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类话题分布的相关性来看教材话题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二、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话题类型

新教材总共五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一模块包含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总共十一个模块,三十三个话题单元。这些话题大多数包含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话题之中,因此笔者将教材中的话题重新组合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话题

单元话题

单元数量

所占比例(%)

节日与日常生活

Lifestyles, Celebration, Adventure ,Wheels Behaviors, health

6

18.2

人物与个人情感

Heroes, People, Stories, Emotions, Personal Preferences

5

15.2

教育与学习

Learning, Education

2

6.1

科技与未来世界

Cyberspace, Media, New Frontiers, Human Biology, Modern Living

5

15.2

自然与环境

The Sea, Environmental Project

2

6.1

社会生活与经济

Money, Careers Conflict, Society, Going Global, Relationship, Truth and Lies

7

21.2

文化与艺术

Rhythm, Design, Culture Shock, Laughter, Beauty,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