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文章范例6篇

优美的文章

优美的文章范文1

关键词:审美教育 引导 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26-01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许多交叉和包容的地方,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而且蕴涵着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语文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形成审美特质。

课堂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让美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学会推敲,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优美的语言能迅速吸引住学生。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文章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品味。如《故都的秋》一文,作者取随笔的体式,信笔写来如同闲情漫话,全无雕饰痕迹,但每一个词语、句式,好像未经炉火而已达到了“纯青”。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它们搭配和谐,极能调动读者的情感。这些物象声色,本是现实中无中不有的,但被作者随意捡来搭配在一起,产生了特别的美感效果。再如结尾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整散相间,雅俗溶于一炉,酣畅淋漓,隽永优美。笔者引导学生朗读、推敲、品味这些优美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2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

在诗歌教学中,音乐美十分突出。平仄相间、讲究押韵,句式整齐匀称,句内节奏感强,这些都是诗歌语言音乐美的具体体现。如何感受到音乐美呢?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节奏感。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诗句,让学生体味音乐描写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这些描写用十多钟声音来比喻四根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表现了旋律的发展变化,“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我们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曲虽终,余音绕梁。经常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有利于净化和美化学生的语言,增强他们的语言感染力。

3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的图画美

好的文章如同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让人爱不释手。在学习这些文章时,笔者引导学生依据优美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如《我的空中楼阁》,笔者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图画,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竞赛。同学们积极动手,或简笔勾勒,或搭配色彩,一幅幅《我的空中楼阁》展现在师生们的面前,笔者还建议学生把优秀作品送到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参展,结果还获了奖。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图画美,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4 引导学生捕捉线索,体会文章的构思美

精巧的构思给文章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每遇到优美的文章,笔者就引导学生来抓住线索,细细品读,领悟文章的构思之美。如《永远的蝴蝶》,在学习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寄信,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构思之美。小说围绕寄信而写,正因为寄信,才有了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小说最后补叙了那封夺去了樱子生命的书信的内容:“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这句交代不仅照应了上文,并于此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这种构思的文章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过目不忘,并久久不能忘怀。

5 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感悟,体会文章的立意美

优美的文章范文2

1.前言

文体包含文学文体和科技文体两种,其中的差别于,文学文体具有美学的特点,辞藻华丽、语言多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科技文体的使用的目的是以传递信息,文学风格不明显,语言平淡,容易使人感到枯燥。所以许多翻译家的作品比较倾向于文学,在翻译时检查加入美学语言。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其美学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进而延伸出将美学和翻译结合体[1]。在对科技英语进行翻译时,以美学原理为辅助,不仅可以保存原文的精髓,也可以语言更加优美,更加打动人心,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2.翻译的严谨美

科技文章进行翻译时用词必须要精确、严谨。所以要在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基础性上,保留原文的内容和精华,并且保存翻译的严谨美。翻译美学指出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表现出原文的内容,也要表现译文的严谨性,同时也将科技英语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尽量不要改变作者的写作风格[2]。在组织语言时,不能模棱两可,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使用方法。比如 profile在英语中的本意是"弯曲的",而"曲线"不是用" profile line"表示," profile line"的实际意义是"半面线"。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对英文单词的各种意思进行了解要充分,确定最合适的语言,保证文章表述的简洁、精确以及严谨。科技英语表述的语言要进行谨慎使用,使用在对科学英语表达时,穿插一些科技术语,提高科技文章的严谨性,同时使表达形式更加简洁。

3.翻译的逻辑美

逻辑美是使科技英语为人们所理解的重要因素,科学英语的关键点在于清楚地表达出客观事物的起因与发展规律。这对逻辑思维来说是一个挑战,明显具有逻辑美。因此要分清在原理概念上的差别,以简洁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来表达产生事物的原因、发展以及结果。虽然科学英语的语言不优美,但具体前因后果连接地比较清晰的特性。使用翻译者在对科学英语进行翻译时要把握文章的基本逻辑,并了解文章的侧重点,就可以文章中因果关系、发展联系、程度大小等逻辑特点,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准确翻译,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原文:The Key Of Optimizing Quantum Reversible Logic Lies In Automatically Constructing Quantum Reversible Logic Circuits With The Minimal Quantum Cost。

意思为:最优化量子可逆逻辑的关键在于用最小的量子代价自动构造量子可逆逻辑。这个句子包括多层次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进行翻译不仅要把原文准确的表述出来,也要将其中的规律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3]。翻译者只有将多层次的逻辑关系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明白其中的具体,充分表现翻译作品的的逻辑美。

4.翻译的简洁美

语言精练才能达到科技英语符合表达简洁的目的,而科技英语为了使人们对文章更明了,就表现以比较少的语言表现最多的内容。这种简洁美不仅应用于词汇层,也应用于句法层。现在科技英语中经常使用名词化结构,将过长句子翻译为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其优点在于可以降低人称主语先入为主的几率,增加客观的科技概念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得文章内容更加明了,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比如:因为格力空调与其他同类型产品相比,更方便实用,耗能少,更智能,更易操作。其翻译为: Gree air conditioning compared with other products of the same type, more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low energy consumption, more intelligent, more easy to operate.

这段语言由四个表达因果关系的短语组成一个复句,但是在进行科技英语的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句子的内容更明了,使用名词化形式来表述文章的内容,使得科技英语的译文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更具有美感,同时表现了翻译者文化素养。

另外,为了使得文章内容更具简洁美,使用各类其他名词作主语在科技英语文章也比较常见,人称名词和物质名词是名词的构成部分。所以一般使用人称名词表明主观意愿,优先选择使用物质名词进行表述。使用以非人称做主语的优势在于:首先是简化句子的结构,可以清楚地表达出因果关系;其次就是使语言更加优美,具有感染力。所以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时可以适当运用人称代词,保持翻译的简洁美。

5.翻译的转义美

转义是指原有意义转化借代出新的含义。在科技术语在不断出现,特别是计算机和其他机械类领域科技专业术语不断爆发的情况下,对转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与日常生活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科技术语的也更加生活化,更加优美。当人们的常用语与科技术语进行融合促进科技翻译的发展,使得语言更多元化,变化更加丰富,同时也表现着隐语的形象。比如英文中的"表兄妹"用"cousin这一词表示,但而"cousin"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作"同类型作物"的表达[4]。从另一方面来说,转义词的使用量的增加等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日常用语转化为科技名词的现象,不仅提高科技名词的适用范围,也增加了转义的美感。

6.翻译的修辞美

在翻译时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生动优美,随着科技名词的适用范围的扩大,修辞手法在科技英语领域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其中比喻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比较常见,其通过不同事物的发展与结果来表述某种道理或者表现另一种事物。使用比喻手法可以使得逻辑与形象思维可以进行更好的融合,表达更加准确。而另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将无思想的事物进行人格化,给予事物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让科技文章亲近人们的感情,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其含义和掌握其文章的关键点[5]。但是在进行对科技英语翻译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过于生硬。

例如:In the spring on the occasion, the North Chinese swallows begin decided to enter the counter trend, came to life in the south.翻译为"在春暖花开之际,中国北方的燕子开始决定进入反潮流,来到南方生活。"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予燕子人的思维,不仅清楚地表达了燕子的迁徙活动,也表现了翻译的修辞美。

优美的文章范文3

一、以文本典范为载体,感知优美人格

语文是优美人格教育的最好载体,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优美人格的文章,为塑造学生优美人格提供了许多事例典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巧妙地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出来,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优美人格的源泉。

读名著就是在读一种伟大的思想;读名著更是与名人交流,接受名人思想人格的熏陶,感知主人公的优美人格。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一个十足“困难绊不住,厄运打不倒”的硬汉铭记心中。苏轼的《定风波》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一个能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地面对人生风雨的豪迈诗人。陆蠡的《囚绿记》中“常春藤”这一典范,让我们懂得: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向往光明,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要坚贞不屈,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与辉煌。《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肩挑“说秦伯,退秦师”的重任;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机智勇敢,满怀信心,荣获“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美誉。……这些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教学中,让学生悉心品读,体味这些优秀作品,认真感知文中形象典范的高尚优美人格,领略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以文本体验为平台,体悟优美人格

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课外读物,其中多数优秀篇章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我们应通过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领悟课文情感,进而体悟优美人格。

1.朗诵体验

语文教学从古至今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诵感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领悟文本的优美内涵。如教学课文《故都的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反复诵读文中的优美语段――文章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使学生体会领悟作者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热爱的执著与痴迷,进而促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热爱家国亲人,乐于奉献。

2.评讲故事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人格教育更为可感。可以通过评讲故事的方式来达到学生体悟优美人格的目的。可以是教师讲,学生评,也可互换角色。所讲故事的人物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格因素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我们也可以对人物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我们还可以阐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借此让学生明辨人格的优劣,摒除人格的卑劣,接受优美、高尚人格的熏染,为自己的健全、优美人格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养料。

3.表演体验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小说、戏剧等篇目,这为学生的表演体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个契机,采用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既可以以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以表演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优美人格的领悟。如教学课文《雷雨》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惟妙惟肖的角色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反动资本家那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的本性以及以鲁侍萍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贤惠、自尊刚强的美德。让学生在角色表演过程中感受美、获得美、创造美、提高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审美情趣和爱憎分明、弃恶扬善等人格特质的教育最高境界。

优美的文章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46-01

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理解和体悟写景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写景类文章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突破“现实风景”的限制,将教学的视野指向语言、指向情感、指向学生,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品出文本的“味”,悟出文本的“旨”。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铺设情感基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刻品读文章内蕴,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写景类文本别样的美。

一、领略写景类文章的语言美

笔者曾聆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一课,在演绎“三亚美”环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以其高超的图象编辑能力,向学生展示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风光――湛蓝的海水、碧玉般的椰子树、软软的细沙、低空飞翔的白鸥、热情的伴侣……一幅幅画面将三亚的风景尽显学生眼前。诚然,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为教学服务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师不能把文本里的风景等同于现实中的风景,文中的风景不单单是对现实风景的再现,更是作者结合自身感受,经过遴选、组合、打磨后呈现出的风景,既反映了现实中的风景,又体现了文字的优美,渗透了作者的深刻情感。

写景文章大多文字优美、词汇丰富,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适当进行词句的理解和扩展训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如课文《三亚落日》通过“海、椰子树、白鸥、细纱、落日”等典型景物的挖掘与描写,将具有浓浓热带风情的三亚展现出来,让人心旷神怡。又如“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句中一连串叠词的运用展现了三亚之美。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巧妙,适当进行词句的理解和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感受写景类文章的情感美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在写景类文本中,作者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熏陶。《三亚落日》这篇文本中并没有谈及作者的情感,教师可通过“还原分析”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设想:“如果没有了作者的幻想,三亚的落日会是怎样的呢?”教师将原文句子“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与改后的句子“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是那么灿烂夺目,太阳光照耀在大海上,海面上闪烁着无数的亮点”作对比朗读,学生就可以发现,原文中的这句话由于有了作者的想象和情感的融入,文字就多出了一份温度和韵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体会其他句子,如“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等,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感悟写景类文章的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对生活美的独特发现、理解与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文本是学习的媒介,文本中的风景只有被学生认同,这个风景才更美,更有价值。在《三亚落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美,还要让学生感受情感的真,领会文本布局的妙。教师引导学生首先体悟课文“开门见山”述说三亚落日“真有诗意”“美妙绝伦”,让人欲罢不能,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这一美妙风景时,作者却宕开一笔,把笔触伸向了三亚的海滩,伸向支撑这一落日的整体落脚点,接着通过对落日的三种想象――“快乐的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将作者喜爱的“情”与落日美丽的“景”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最后文章在一句“哦,三亚落日”中戛然而止,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教师只有带领学生慢慢品读文本,认同文章的结构之美,才能于“风景”之外创造出更美的“风景”。

优美的文章范文5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7-0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总结,摸索出一条习作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下面就关于习作教学的改革,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大量的事实表明:把习作教学只局限于两节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作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只有拓宽习作教学之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我注意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等有机结合。要加强它们之间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找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与“习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优美词句的积累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去理解、积累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方法。要多请学生进图书室,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读到的,都必须熟读成诵,随手摘抄下来,以丰富词句的储备,老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同时告诉学生背诵华章是积累语句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增强学生背诵训练的意识,加强学生背诵训练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日后习作时,方能做到信手拈来,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二、内化和运用已积累的优美词句

优美词句积累下来之后,为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他们能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内化优美词句的方法,举出一些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移用”、“删除”、“改换”或“仿照”等方式,把它内化运用到相似的习作中去,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很优美:“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教学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这一优美的段落经“改动”后可运用到写景这一类的习作去。如:写茶树时,经改动后变为:“茶树长得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茶树,一丛丛一簇簇,几乎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景色多美呀!”经幻灯片打出比较后,让学生抄下来并背诵,以后遇到此类的习作时就可应用。

三、创设情境

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或自己看过的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为此,老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事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习作时,必能情动辞发,言之有物。老师可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供情境: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展现情境;3、以图画展现情境;4、以表演体会情境;5、以语言描绘情境;6、以音乐渲染情境等等。

四、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结构成文,修改誊写

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内化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定中心、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题材供学生练习,多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优美的文章范文6

一、巧用修辞法

1.运用比喻拟人: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拟题,不仅可以使题目生动、形象、优美,而且可以化平淡为神奇,使题目表达的意思丰富而隽永。

①运用比喻:

《轻风,像旧梦的声音》——话题“风”

《航行在母爱的河流中》——话题“母爱”

《送你一棵忘忧草》——话题“好心情”

《心中的百合花》——话题“好心情”

《我是船,只属于远方》——话题“奋斗”

②运用拟人:

《母爱绽开泪花》——话题“母爱”

《牵着青春的手》——话题“青春”

《倾听落叶的诉说》——话题“风”

《心灵的呼唤》——话题“心声”

2.运用对偶、排比:题目的美也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使题目表意凝练,节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①运用对偶:

《风也凄凄,路也漫漫》——话题“拼搏”

《春来花开,秋来叶落》——话题“改变”

《看秋风落叶,忆辗转人生》——话题“改变”

②运用排比:

《那山,那水,那船》——话题“家乡”

《数学·音乐·人生》——话题“生命”

《白云·夕阳·歌声》——话题“改变”

3.运用双关: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例如:《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话题“关爱”

《给心房点亮一盏灯》——话题“信心”

二、引用化用法

优秀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可以变成优美的题目。此外,经典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广告语、歌词、影视剧名,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样包装的结果,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读者。如:

《你是风儿,我是沙》——话题“风”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话题“拼搏”

《野百合也有春天》——话题“改变”

《绝知此事要躬行》——话题“实践”

《何处相思明月楼》——话题“思念”

《爱拼才会赢》——话题“拼搏”

《其实你该懂我的心》——话题“理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话题“理解”

三、创设意境法

诗歌之美在于意境。如果文章的标题也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同样能引人注目。拟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诗歌或散文的语言,营造出种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寓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交融。这里既可以有风花雪月的空灵缥缈,也可以有惊涛艳阳的热烈奔放……使之既有美丽的画意,又有含蓄的诗情,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

《清风夏雨爽人心》——话题“好心情”

《守望桅子花开的季节》——话题“青春”

《童年,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话题“童年”

《别梦依依忆乡关》——话题“团圆”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话题“风景”

《花染凉意水无声》——话题“反省”

《仰头依旧蔚蓝天》——话题“好心情”

《让心灵的窗子向北开》——话题“改变”

四、饱含哲理法

富有哲理,意蕴丰富的语言是能够启人心扉的,也是能打动读者的,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样饱含哲理的语言。如:

《风永远吹不动母爱》——话题“母爱”

《再哭一次就长大》——话题“成长”

《生活没有失败》——话题“失败”

五、悬念激疑法

我们在拟题时或者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者摆出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追寻。如: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话题“人与自然”

《谁的眼泪在飞》——话题“网络与生活”

《沉醉不知归路》——话题“风”

《麦穗上的舞蹈》——话题“友谊”

上一篇春之雪

下一篇老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