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人生范例6篇

盗版人生范文1

关键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反盗版成本,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一、引子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笔者拟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义本文讨论的盗版现象为“一切生产、销售和使用包括诸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书籍等的非法复制品以牟取利益的行为”。[1]这些非法复制品统称为盗版产品,与之对应则为正版产品。

二、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Office2000办公软件,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比如,在成都市场上,正版的MicrosoftOffice2000办公软件的销售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而它的盗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币。盗版品与正版品的价格比是1比600,盗版品的价格优势绝对让人心动。

消费者更多的“投票”盗版品,从根本原因上看在于这种选择能够给他带来最大效用。为了简化分析,我在此对正版品与盗版品的质量差异不作考虑,二者的唯一差别在于价格,即正版品的价格高于盗版品的价格。下图说明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在图中,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X,正版的X价格为P1,盗版的X价格为P2.(P2低于P1),除了X之外的其他商品为Y,价格为P。如果买主消费正版X,他只能选择B(X’,Y”)才能达到最大效用,最大效用为U*;如果买主选择盗版的X,他可以购买A(X”,Y”)组合实现最大效用U”。显然,X*小于X**,从而U’也小于U”。[2]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预算不变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来说,使用盗版品的总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总效用大。

2、、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什么是商品的生产价值呢?对厂商来说,那种商品值得生产,不能只看它的价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的差(即利润),或者看价格—成本比。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很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从而生产无利可图,价格—成本比小于1,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去生产它;反之,即使一种商品的价格很低,但是它的生产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产利润相当可观,价格—成本比大于1,“挡不住的诱惑”,厂商无需政府动员也会趋之若鹜,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嘛!因此,利润或价格—成本比可以用来反映商品的生产价值。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技术和制度限制使得许多企业不能生产正版品。在盗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权也!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激励人们创新,政府运用专利法或版权法对版权进行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版”进行保护,这无疑是非常应该的,但是这种保护会形成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和法律垄断,从而限制了许多厂商以合法的身份生产正版品。

其次,生产正版品的价格或收益怪圈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有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然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趋势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在盗版品的强烈冲击下,生产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强防伪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价格却在盗版品的竞争中不断下降,从而正版品的价值大大降低,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盗版品的生产和供给。

再次,盗版品生产价值还集中的体现在它的生产成本优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生产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版权费用。与正版品的生产相比,盗版品在直接生产费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盗版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简捷的生产工序,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比如,用光盘刻录长达30集的电视剧,直接的生产费用(包括刻录机的折旧费、白盘费、刻录软件分摊费、人工费等)不会超过50元。不仅如此,盗版活动的低成本还体现在盗版商免费使用了别人的诸如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版权费用在专利保护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盗版产品的供给还与厂商从事盗版所面临的风险的大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由于盗版的违法性,因此就有被查处并被惩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盗版在给厂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将影响盗版品供给的多少。假定厂商在投资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安全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正版品生产,一是风险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盗版产品的供给,前者的预期收益为无风险的收益R1,R1,较为固定但通常也较小,风险或损失可能为0,后者的预期收益R2,R2的变动较大但在数量上也更大,可能损失为R0,盗版品的供给就取决于厂商对不同投资的效用评价。对于风险偏好型的厂商来说,较高预期收益带给它的效用大于损失时的负效用,他倾向于进行盗版产品的供给,当然,可能损失的大小会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如此说当被查处的可能性增大,一些本来爱好风险的厂商将变为厌恶风险,从而减少盗版产品的供给。但是,由于现行制度规定的缺陷,市场的人为分割,地方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执法者的寻租和麻木等多种原因,使得从事盗版活动的人非常容易逃避检查或逃避处罚,盗版的实际风险极低。

三、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

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

1、从消费者剩余来看,盗版活动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盗版品的存在,原来不能购买或没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盗版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原来使用正版品的消费者改为使用盗版品,因盗版品的低价格而给买主带来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即使是对使用正版品痴心不改的消费者,也能够在盗版品的冲击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正版品,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长期,盗版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依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和正品生产企业对盗版不采取任何防范和打击措施,让盗版品的泛滥成灾,正版品的生产完全无利可图,不仅已有的正版品被完全挤出市场,而且不会有新的正版品产生,那么盗版品将会走到无“版”可盗的地步,此时消费者的福利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在长期中,通过市场竞争和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正版品的价格不断下降,逐渐逼近盗版品的价格,从而正版品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最终完全挤占盗版品市场,那么消费者也会从中获得不少好处。

2、盗版活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详细的分析将另文阐述,本文在此只作简单的分析。就盗版品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资源用在盗版品的生产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此他的经济效率会提高,从而在盗版活动中会增加他的生产者剩余。就正版品生产企业而言,如果盗版厂商的剩余的获得仅仅是正版厂商剩余的一种转移,那么正版品企业必然会损失剩余;如果由于盗版竞争的存在,促使正版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量,即使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正版企业的剩余也完全可能增加。

3、社会福利来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和来表示,因而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就直接取决与买卖双方剩余的综合变化。从上述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分析,我们知道盗版现象存在有利和不利两反面的影响,因而它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响,也可能减少社会福利。从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一般认识上看,通常认为盗版活动对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盗者偷也!仅仅一个“盗”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其实,盗版活动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因为市场上盗版产品的多少将影响到正版商下期的研发投入。因为盗版产品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预期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时,正版商将停止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这将影响到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进而造成对总产出的影响。盗版的存在对社会的损失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加以粗略估计,如果上期GDP增长100亿美元,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本期GDP增长110亿美元,且因盗版而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降为0.08,则盗版导致的社会损失为1.2亿美元(100×0.1亿美元-110×0.08亿美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盗版活动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也就不能得出盗版一定要损害社会安定福利的结论。看来,在盗版对?缁岣@挠跋焐峡赡艽嬖谌鲜段笄?/P>

四、政府的反盗版策略选择管见

上面的分析已经表明,由于在时期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和反盗版的严厉程度等上的差异,盗版既可能增加经济福利,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福利。盗版对经济福利的损害为政府的反盗版提供了理由。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反盗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盗版策略上,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还存在问题的几个问题作简单的说明。

1、政府不能完全杜绝盗版活动,因而彻底解决盗版不应该成为反盗版的实际目标。一方面,只要盗版现象产生的市场基础存在,盗版是不可能人为取消的,另一方面,盗版活动复杂多样的影响,也决定了完全杜绝盗版行为本身也就同时消除了它可能带来的好处。正如人们不能在倒洗澡水时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样,我们也不能消除盗版的负效应时把他的正效应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盗版仅仅是为了抑制盗版活动,减少盗版数量,把盗版的负效应控制在最低水平。

2、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应该适度,过度严厉和过分宽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盗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各种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就是盗版的使社会付出的代价,简称盗版成本。不仅如此,政府或社会的反盗版行动也会给社会带来成本。政府的反盗版贯穿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从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研究,到相关法规的制定、监督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置,再到对盗版行为的处罚或判罪。政府在反盗版过程中所必然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全部费用就构成反盗版成本。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严格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上升,而盗版成本则会下降,反之,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宽松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下降,而盗版成本则会上升。也就是说,反盗版的成本是随着反盗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盗版成则随着即反盗版力度的加强而下降。[3]显然,反盗版行动就存在一个度,社会究竟应该对盗版行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盗版行动,必须进行相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一项理性的反盗版行动应该使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可见,政府的反盗版并非愈严格愈好,也不是愈宽松愈好。

3、修改过时规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盗版行动所遗忘了的重要手段。诚然,执法不力是导致盗版泛滥的重要因素,其实,不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保护版权的规章制度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过时的制度规定,助长了市场垄断,甚至是过度的垄断,高额的垄断利润衍生出大量的盗版。比如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长达16年的专利保护—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就显得太长,日益严重的盗版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对此,我们很多人尤其政府从感情上是难于接受的,在政府实际的反盗版行动中也是很难见到的。

4、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来反盗版,可能会成为政府反盗版的现实取向。如果说垄断产生盗版,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反盗版就是要反垄断势力。运用市场竞争来反垄断已经是大势所趋,因而用竞争来反盗版也可能成为政府的优选策略。为此,我国政府可以借加入WTO的机会,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机会,通过改革和开放来引入和加强竞争,有效的防止盗版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威廉姆斯《反托拉斯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盗版人生范文2

关键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反盗版成本,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一、引子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笔者拟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义本文讨论的盗版现象为“一切生产、销售和使用包括诸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书籍等的非法复制品以牟取利益的行为”。[1]这些非法复制品统称为盗版产品,与之对应则为正版产品。

二、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Office2000办公软件,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比如,在成都市场上,正版的MicrosoftOffice2000办公软件的销售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而它的盗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币。盗版品与正版品的价格比是1比600,盗版品的价格优势绝对让人心动。

消费者更多的“投票”盗版品,从根本原因上看在于这种选择能够给他带来最大效用。为了简化分析,我在此对正版品与盗版品的质量差异不作考虑,二者的唯一差别在于价格,即正版品的价格高于盗版品的价格。下图说明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在图中,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X,正版的X价格为P1,盗版的X价格为P2.(P2低于P1),除了X之外的其他商品为Y,价格为P。如果买主消费正版X,他只能选择B(X’,Y”)才能达到最大效用,最大效用为U*;如果买主选择盗版的X,他可以购买A(X”,Y”)组合实现最大效用U”。显然,X*小于X**,从而U’也小于U”。[2]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预算不变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来说,使用盗版品的总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总效用大。

2、、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什么是商品的生产价值呢?对厂商来说,那种商品值得生产,不能只看它的价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的差(即利润),或者看价格—成本比。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很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从而生产无利可图,价格—成本比小于1,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去生产它;反之,即使一种商品的价格很低,但是它的生产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产利润相当可观,价格—成本比大于1,“挡不住的诱惑”,厂商无需政府动员也会趋之若鹜,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嘛!因此,利润或价格—成本比可以用来反映商品的生产价值。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技术和制度限制使得许多企业不能生产正版品。在盗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权也!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激励人们创新,政府运用专利法或版权法对版权进行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版”进行保护,这无疑是非常应该的,但是这种保护会形成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和法律垄断,从而限制了许多厂商以合法的身份生产正版品。

其次,生产正版品的价格或收益怪圈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有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然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趋势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在盗版品的强烈冲击下,生产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强防伪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价格却在盗版品的竞争中不断下降,从而正版品的价值大大降低,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盗版品的生产和供给。

再次,盗版品生产价值还集中的体现在它的生产成本优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生产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版权费用。与正版品的生产相比,盗版品在直接生产费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盗版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简捷的生产工序,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比如,用光盘刻录长达30集的电视剧,直接的生产费用(包括刻录机的折旧费、白盘费、刻录软件分摊费、人工费等)不会超过50元。不仅如此,盗版活动的低成本还体现在盗版商免费使用了别人的诸如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版权费用在专利保护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盗版产品的供给还与厂商从事盗版所面临的风险的大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由于盗版的违法性,因此就有被查处并被惩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盗版在给厂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将影响盗版品供给的多少。假定厂商在投资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安全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正版品生产,一是风险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盗版产品的供给,前者的预期收益为无风险的收益R1,R1,较为固定但通常也较小,风险或损失可能为0,后者的预期收益R2,R2的变动较大但在数量上也更大,可能损失为R0,盗版品的供给就取决于厂商对不同投资的效用评价。对于风险偏好型的厂商来说,较高预期收益带给它的效用大于损失时的负效用,他倾向于进行盗版产品的供给,当然,可能损失的大小会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如此说当被查处的可能性增大,一些本来爱好风险的厂商将变为厌恶风险,从而减少盗版产品的供给。但是,由于现行制度规定的缺陷,市场的人为分割,地方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执法者的寻租和麻木等多种原因,使得从事盗版活动的人非常容易逃避检查或逃避处罚,盗版的实际风险极低。

三、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

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

1、从消费者剩余来看,盗版活动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盗版品的存在,原来不能购买或没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盗版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原来使用正版品的消费者改为使用盗版品,因盗版品的低价格而给买主带来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即使是对使用正版品痴心不改的消费者,也能够在盗版品的冲击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正版品,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长期,盗版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依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和正品生产企业对盗版不采取任何防范和打击措施,让盗版品的泛滥成灾,正版品的生产完全无利可图,不仅已有的正版品被完全挤出市场,而且不会有新的正版品产生,那么盗版品将会走到无“版”可盗的地步,此时消费者的福利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在长期中,通过市场竞争和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正版品的价格不断下降,逐渐逼近盗版品的价格,从而正版品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最终完全挤占盗版品市场,那么消费者也会从中获得不少好处。

2、盗版活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详细的分析将另文阐述,本文在此只作简单的分析。就盗版品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资源用在盗版品的生产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此他的经济效率会提高,从而在盗版活动中会增加他的生产者剩余。就正版品生产企业而言,如果盗版厂商的剩余的获得仅仅是正版厂商剩余的一种转移,那么正版品企业必然会损失剩余;如果由于盗版竞争的存在,促使正版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量,即使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正版企业的剩余也完全可能增加。

3、社会福利来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和来表示,因而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就直接取决与买卖双方剩余的综合变化。从上述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分析,我们知道盗版现象存在有利和不利两反面的影响,因而它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响,也可能减少社会福利。从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一般认识上看,通常认为盗版活动对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盗者偷也!仅仅一个“盗”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其实,盗版活动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因为市场上盗版产品的多少将影响到正版商下期的研发投入。因为盗版产品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预期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时,正版商将停止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这将影响到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进而造成对总产出的影响。盗版的存在对社会的损失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加以粗略估计,如果上期GDP增长100亿美元,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本期GDP增长110亿美元,且因盗版而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降为0.08,则盗版导致的社会损失为1.2亿美元(100×0.1亿美元-110×0.08亿美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盗版活动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也就不能得出盗版一定要损害社会安定福利的结论。看来,在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上可能存在认识误区。

四、政府的反盗版策略选择管见

上面的分析已经表明,由于在时期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和反盗版的严厉程度等上的差异,盗版既可能增加经济福利,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福利。盗版对经济福利的损害为政府的反盗版提供了理由。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反盗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盗版策略上,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还存在问题的几个问题作简单的说明。

1、政府不能完全杜绝盗版活动,因而彻底解决盗版不应该成为反盗版的实际目标。一方面,只要盗版现象产生的市场基础存在,盗版是不可能人为取消的,另一方面,盗版活动复杂多样的影响,也决定了完全杜绝盗版行为本身也就同时消除了它可能带来的好处。正如人们不能在倒洗澡水时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样,我们也不能消除盗版的负效应时把他的正效应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盗版仅仅是为了抑制盗版活动,减少盗版数量,把盗版的负效应控制在最低水平。

2、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应该适度,过度严厉和过分宽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盗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各种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就是盗版的使社会付出的代价,简称盗版成本。不仅如此,政府或社会的反盗版行动也会给社会带来成本。政府的反盗版贯穿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从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研究,到相关法规的制定、监督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置,再到对盗版行为的处罚或判罪。政府在反盗版过程中所必然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全部费用就构成反盗版成本。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严格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上升,而盗版成本则会下降,反之,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宽松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下降,而盗版成本则会上升。也就是说,反盗版的成本是随着反盗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盗版成则随着即反盗版力度的加强而下降。[3]显然,反盗版行动就存在一个度,社会究竟应该对盗版行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盗版行动,必须进行相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一项理性的反盗版行动应该使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可见,政府的反盗版并非愈严格愈好,也不是愈宽松愈好。

3、修改过时规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盗版行动所遗忘了的重要手段。诚然,执法不力是导致盗版泛滥的重要因素,其实,不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保护版权的规章制度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过时的制度规定,助长了市场垄断,甚至是过度的垄断,高额的垄断利润衍生出大量的盗版。比如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长达16年的专利保护—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就显得太长,日益严重的盗版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对此,我们很多人尤其政府从感情上是难于接受的,在政府实际的反盗版行动中也是很难见到的。

4、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来反盗版,可能会成为政府反盗版的现实取向。如果说垄断产生盗版,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反盗版就是要反垄断势力。运用市场竞争来反垄断已经是大势所趋,因而用竞争来反盗版也可能成为政府的优选策略。为此,我国政府可以借加入WTO的机会,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机会,通过改革和开放来引入和加强竞争,有效的防止盗版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威廉姆斯《反托拉斯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谢识予《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1]盗版现象是一种假冒伪劣现象,但是它与其他的假冒伪劣现象不同。谢识予认为,假冒伪劣现象是一切用假的或质量差的商品冒充真的或质量好的商品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盗版人生范文3

关键词:网络文学;盗版;动机;治理

一、问题提出

随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IP)热兴起,网络文学受众日益增多,价值也逐渐凸显。据第三方统计,2015年网络文学的产值规模达到70亿元[1]。2016年预计可达到90亿元[2]。但令人担忧的是,日益严重的盗版行为(主要有私人站点盗版、手机浏览器厂商盗版、用户生产内容平台盗版和应用程序盗版等)正威胁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仅2014年盗版行为就造成整个行业损失近100亿元,超过其全年产值[3]。网络文学盗版不仅使得大量需要付费阅读的作品沦为免费,削减了作者及网络平台的收入,也极大挫伤了作者创作积极性。虽然国家大力打击盗版行为,但是网络文学盗版行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治理效果并不太明显。要想彻底有效地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有必要从盗版者入手,了解其行为动机。因为动机是行为产生的驱动力,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因此,掌握盗版动机,往往可以协助版权管理者预测盗版行为的来源、方向等特征,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策略,以调动盗版者内部能量,调节行动方向,引导其放弃盗版行为。从已有的研究看,目前有关网络文学盗版研究主要从法律和技术层面进行探讨,从心理学视角对盗版动机研究得较少。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视角对网络文学盗版动机进行研究,探讨盗版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和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二、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文学盗版动机

网络文学盗版动机,主要是指激发和维持盗版者从事盗版行为的驱动力量。它往往具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源自于机体外部诱惑,称为直接诱因;有的源自于机体内部,也称内驱力;还有的源自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4]89。本文亦从直接诱因、内驱力和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对网络文学盗版者的动机进行研究。

1.外在物质和精神诱因对盗版者行为的强化增能效应

所谓诱因,是指人们试图得到或避免的目标与情境刺激,这些目标和情境刺激对行为有较强引导作用[5]63。美国心理学家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斯金纳(B.F.Skin-ner)发现,当个体认为某种行为带来的反应或后果(即刺激物)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会在以后重复出现。那些增强个体反应概率的刺激物被称为强化物,强化物包括物质强化(如金钱、食物等)和精神强化(如表扬、称赞、鼓励等)。反之,当某种行为会对个体带来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自然减弱或消失[6]。网络文学盗版的最主要动机就是利益诱因,盗版行为往往能为盗版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目前,网络文学盗版存在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在私人站点盗版模式中,盗版者将内容放在自建平台免费后,会吸引大量被免费思维浸润的用户点击查阅,从而可以获得巨大流量。而巨大的流量往往会吸引广告主或广告联盟投放广告,盗版者从而获得利益。另外,由于目前的内容抓取工具、服务器租用成本都不高,这就使得盗版者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利润,这种低门槛高回报的工作吸引了众多盗版者涉足盗版产业。手机浏览器厂商和内容盗版APP开发者的动机也是如此,他们以免费网络文学内容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使用其产品,增强其产品覆盖面,从而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赚取利益。在盗版过程中,金钱就成了盗版行为的强化物。当盗版成功后,盗版者会因此形成条件反射,刺激其重复地、大面积地开展盗版行为。另外,当盗版成功并获得利益后,盗版者可能会获得周围人的称赞或羡慕,这就产生了精神强化物,激励了盗版者。经济利益和外界赞美已经成了盗版行为的增能器,盗版者在金钱和精神强化的驱使下,其行为变得更快、更准、更狠。

2.内在自我认知和价值期望对盗版者行为的激励和指引效应

(1)较高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激励了盗版者行为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总和,它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我效能感[4]89。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提出,它主要强调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时能力的自信程度和强度[7]。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时它可能会更加努力、持久地去从事该活动[8]247。反之,当自我效能感较低时,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和自信程度都较弱。个体自我效能感受两方面因素重要影响:一是亲历素养(EnactiveAttainment),即个体自身的经验,这是决定个体自我效能感高低最重要的因素。二是模仿(Model-ing)或替代经验(VicariousExperience),即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9]。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与盗版者对于盗版行为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盗版者高自我效能感最主要来源于自身成功的盗版经验。他们之所以能轻易成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工具和存储的易得性。现在网络平台上内容抓取软件和抓取服务提供商较多,这为盗版者提供了有力工具。另外,挂靠网络站点的服务器和分享传播内容的UGC平台较多,价格便宜,管理松散,这为盗版者存储网络文学内容提供了保障。其次,用户免费阅读需求强烈。目前,网络文学读者较多,但是用户阅读付费意愿偏低,不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高达55%,这也为网络文学盗版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土壤[10]94-98。最后,缺乏持续强有力的惩治措施。侵权对象隐蔽、维权渠道短缺、维权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等因素导致很多作者和正版网络平台放弃维权,盗版者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违法成本较低[11]。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盗版者易于成功,在成功经验庇护下个体自我效能感就会显著增加,从而为其持续大范围地开展盗版活动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盗版者高自我效能感源自替代经验。当个体得知其他盗版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没有受到相应处罚后,替代经验就会发挥作用,他们认为自己开展同样的行为也不会受到处罚,盗版的信心也就逐渐增强。(2)较高的价值期望(Expectancy-value)指引了盗版者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尔(JulianB.Rotter)提出,行为潜能(BehaviorPotential,BP)取决于期望(Expectancy,E)和价值(Value,V)的乘积:BP=E*V[12]。也就是说,行为动机是个体需要和环境中可获得目标的价值共同引起的,行为发生的概率不仅取决于目标对于个体的价值,还取决于个体对获得目标价值的期望[13]210。盗版行为亦是如此。盗版者在盗版之前,会对该行为的价值和自身期望进行评估。当盗版者感觉自身对于经济利益有较高或较迫切的需求时,会产生较高的E值。当他们意识到盗版网络文学作品能够来带来丰厚报偿时,V值也较高。此时,它们的乘积BP值也较高,潜在盗版者开展盗版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在盗版行为严重的情况下,版权管理机构要对其进行阻止,应该在盗版者进行价值评估时介入。由于依靠外力降低个体期望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外部力量介入的重点是竭力降低盗版行为带来的价值,即V值。当盗版者期望(即E值)不变,行为价值(即V值)逐渐降低时,行为潜能(即BP值)也会逐渐降低,盗版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会逐渐下降。

3.社会环境对盗版者行为的交互决定效应

(ReciprocalDeterminism)班杜拉提出,行为、人和环境通过交互决定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4]。交互决定过程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个体行为受到个体认知和社会环境(主要指外部社会刺激事件)的影响和控制[15]。盗版者的行为也是如此,它除了受到自我效能感和期望等个体认知因素影响外,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从众效应(Conformity)和社会懈怠(Socialloafing)等社会环境要素对盗版行为影响尤为明显。(1)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个体与群体规范中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16]591-621。动机心理学认为,个体普遍具有强烈地与群体保持一致的动机,这种动机导致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团体的影响[17]。网络文学盗版者的部分动机源自于盗版者的从众心理。当网络中出现较多的盗版网络文学网站和App,更多手机浏览器推送盗版主页,更多人在UGC平台分享盗版内容的时候,其他潜在的盗版个体或厂商会逐渐效仿或顺从这种行为,导致盗版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倘若这种非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他们会逐渐将网络文学的盗版行为固化为自己工作或者日常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很显然,从众现象会对盗版行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得与盗版者关系密切的个体不断加入,形成以某一盗版者为主体的大小不一的“盗版圈”,并不断向外扩散。(2)社会懈怠社会懈怠指个体处于群体中工作时付出的努力会比他们单独工作时付出的更少[18]60。个体在群体中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两点:一是个体努力对成功完成群体任务的重要程度和必要程度;二是个体认为群体成功价值的大小[19]。网络文学盗版之所以如此猖獗,与盗版者处在数量庞大的盗版群体中而不愿主动放弃盗版的社会懈怠心理有密切关系。当前,盗版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缺乏对作者和知识的尊重,也意识不到放弃盗版作者、网络平台以及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极大伤害。即使盗版者意识到了这种伤害,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只是庞大盗版群体中的极小个体,自己的行为对网络文学生态体系不构成太大威胁,单独放弃盗版行为也并不能对整个网络文学环境的净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逻辑思维的主导下,他们往往很难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也很难产生社会责任感和对盗版的羞耻感。而且随着盗版群体规模越大,盗版个体的社会懈怠程度也就越高,个体放弃盗版行为的意愿也就越弱,导致盗版行为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版权利益主体的忍让和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助长了盗版者的行径,使其意识不到放弃盗版行为的必要性。由于互联网维权费时费力且收效不佳,因此网络平台、版权方和作者对一般的侵权行为纷纷选择无视和容忍,正是这种容忍纵容和培育了盗版者日益嚣张的侵权行为。当前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对于网络文学盗版者及其相关主体的侵权行为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已有相关的惩治方法又较轻,不足以形成震慑力,这就使得盗版者难以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感,在实施盗版行为时便无所忌惮。

三、动机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文学盗版的治理策略

目前,网络文学盗版的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版权局的高度重视。治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及时建立包括事前确权审核、传播追踪和事后惩戒在内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全方位遏制盗版行为。

1.构建事前确权审核和传播追踪机制,降低盗版的诱因值和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事前确权审核制度指一方面要鼓励和督促权利人进行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登记,明晰其产权,便于举证。目前,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推出了“智慧保险箱”系统,它可为著作权利人的确权和维权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手段[20]。国际交易所联盟也推出了“甄品”系统,它能为每一件产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全球唯一身份码,实时提供多种便捷的真伪查询服务[21]。网络文学作者和平台应充分利用这些系统及时登记。另一方面,与网络文学盗版相关的产业链主体要加强审核,确保平台内容合法。首先,网络服务器运营商、广告联盟和搜索引擎要分别对其网络站点、投放平台和检索结果加大审核力度。运营商要坚决杜绝盗版站点对服务器的租用。广告联盟要在投放广告时兼顾流量和网络站点的合法性,坚决抵制依靠网络文学盗版获得流量的网站。搜索引擎在制定检索规则时,要增强对盗版网站的识别能力,并将其从检索结果中过滤。同时,搜索引擎运营商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规范竞价排名机制,依法取缔网络文学盗版网站的竞价资格。其次,手机浏览器在对第三方网站进行转码过程中,要严格自律并对内容科学保管,确保转码后的内容合理使用。最后,贴吧、云盘和P2P文件分享平台应实行实名制注册,同时对链接和内容加强审核,最大限度减少盗版作品在平台上传播。另外,在内容传播过程中,网络文学平台可以利用数字水印等技术对内容进行实时追踪,保护版权。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确定和实现审核追踪后,会对盗版行为产生一定的限制,使得盗版难度加大,这会降低盗版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可能使其主动放弃盗版行为。同时,这些限制也使得通过盗版获取利益的难度加大,这就直接减少了盗版行为带来的利益诱因,而利益这一强化物的减少对盗版行为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盗版人生范文4

毫无疑问,与古老、以原料为基础的工业商品相比,现代数码商品中的盗版更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买家要复制像汽车这样工业产品的额外部件是要花费很多成本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产需要在厂房和设备上有巨大的投资。另一方面,数码商品可以压缩到1和0二进制(或几个电子),一旦第一个部件制造出来,那买家为个人使用和转售而复制的部件就非常便宜了。实际上,售出的数码商品的每个副本都有可能成为原版,只需要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就可以用来制造和发行无数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而成本很少或没有边际成本。总之,某种数码商品的所有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盗版者,也会是竞争者。

应该完全消灭盗版吗?当然不,而且也没有公司试图这么做过――因为要想把盗版消灭到零,要花巨大的成本。某种情况下,当盗版率降低了,为了减少盗版而支付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合法销售后的净增值。任何经济阵线都不会达到完美,也不可能达到最佳,更不用说可行的选择。

另外,对许多商品来说,一些盗版行为确实能促进合法销售。这是事实,一部分原因是盗版能创造网络效应。例如,人们可能打算购买某个计算机程序,是因为他们希望与使用盗版以及购买程序副本的用户和谐共处。

盗版也能引起它的“营销蜂鸣”。“蜂鸣”可能让一些消费者相信盗版软件会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对正版软件的需求。实际上,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如果商品没有哪怕最小程度的盗版,那它很可能不受欢迎、没达到工业标准。

一个例子是研究人员在《市场营销》杂志上提到,在英国,由于电子数据表和文字处理软件程序复制保护的消除,在1987年到1992年间,被盗版的软件销售量上升了1/6。这些调查人员也总结说,一旦软件被开发使用,盗版是非常有限的(如我们预料的,有很少的副本被盗版)。80%的售出副本事实上归功于盗版版本的网络效应。另外一些调查人员认为,“仿制品”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有益的技术。

同样,一些调查人员已经发现出版物的非法复制增加了出版商的利润,主要是因为可以被复制的出版物(如期刊)更有价值,也是因为出版商可以采用价格歧视策略:个人用户对副本的需求有限,所以可以定低价,图书馆允许老主顾复制他们的书籍,所以需求量大,可以定高价来补偿复制费。

毫无疑问,盗版对数码商品的生产商提出了现实问题。超过某个程度,盗版可能会吞掉合法销售。并且,鉴于价格增长能提高盗版副本的需求和价格,剽窃者有动力制作更多副本,那盗版的潜力会限制合法公司提高价格。另外,如果一个公司把盗版看作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商业消费,而不是道德错误,那这个公司很可能有更多的盗版问题,同时,公司必须明白他们的目标应该是收回对盗版副本的控制,而不是完全消灭盗版。盗版行为可能会对一些公司有好处。

众所周知,盗版大多对公司不利,但对侵犯版权者和盗版数码商品用户都没有好处(对盗版商品的发行者不会,虽然太多盗版可能对他们的公司不利)。不制止盗版行为会带来问题:开发人员很难与盗版副本竞争,因为盗版的有效价格接近于零。为了竞争用户,开发人员可能不得不把价格降到很低,以至于虽然能收回复制成本,但不能收回产品和市场开发成本。这就表明在看到盗版行为泛滥,以及接近零的价格或接近零的销售量,开发人员会限制生产数码产品(也会限制继续开发新版本)。数码商品用户也会因使用不合格的和次合格产品而遭受价值损失。

盗版人生范文5

【论文摘要】 本文从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角度研究软件倾销,得出其存在的基础,并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倾销 软件倾销 零边际成本 盗版软件 正版软件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经贸摩擦、倾销与反倾销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其发生摩擦的重点领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急剧增长。这种变化给国际经贸摩擦、倾销与反倾销赋予了新的特征。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软件产业的费用结构类似于出版业和娱乐业,它独特的成本结构给软件倾销带来了新的特点。 一、软件倾销的内涵及独特特征 计算机软件是指能被存储,可以被机器读取的代码,它能指令计算机执行特定的任务。1994年起,网络的出现为软件市场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机会。由于欠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他们对于应用软件的需求日益膨胀,远超过了国内软件制造商的供应能力,很多国家国内软件企业在操作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国家大多是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进口,这些发达国家软件的大量倾销对很多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软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倾销是指以低于商品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商业领域的出口行为。按照GATT第6条第1款中对正常价值的规定:本条所称商品的正常价值的价格是指相同商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 软件行业独特的成本结构产生巨大的无边际的规模经济:生产得越多,平均成本越低。软件倾销就是指正版厂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鼓励盗版,当盗版以低价吸引一定数量的用户群或挤垮了竞争对手后,再打击盗版获得垄断地位的行为。这种行为即是鼓励盗版——打击盗版行为,倾销的产品即为盗版软件。盗版即是窃取版权,其表现形式有个人或团体提供非法软件、光碟、程式下载或产品序号,不论是免费、收取费用还是用其他物件交换;或者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提供教育优惠价格的产品,或替不符合资格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产品;或安装、使用软件时没有获得软件使用授权,或是安装/使用该软件的电脑数量超出该使用授权所允许的限制。盗版厂商不需要像正版厂商那样投入前期技术开发研制的成本和人力资本,他们仅需要投入一些材料费,简单地复制已经发明出来的软件即可。这种复制成本是非常低的,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平均成本也低于正版软件。因此盗版软件价格必然低于正版软件的价格。而正版软件与盗版软件除了在不常用的功能方面的差异,其他基本无差异。windows xp家庭版(含sp2)盗版最多10元钱,而正版最便宜也要六七百。因此盗版软件的价格低于正版软件的价格,构成了倾销的行为。传统的倾销行为是通过低价出口其产品到进口国,而软件倾销不同于传统倾销,它是利用进口国国内的盗版厂商达到倾销目的的,它不需要向海关缴纳关税,是一种“零关税倾销”,这种倾销更具隐蔽性。 二、软件倾销的经济学分析(1) 盗版行为的存在是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盗版就是在窃取版权,盗版行为太严重就会使软件设计者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且还有可能损害到正版厂商的利益。既然这样,为什么正版商要利用鼓励盗版作为倾销手段,政府为什么又不严厉打击呢?下面对此进行利益各方的经济学分析。 1.盗版厂商角度分析。假定P1为正版软件的价格,P2为盗版软件的价格。盗版厂商以P2定价后,由于放弃了以P1的价格定价,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此时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为-a,按经济人假设,消费者都希望付出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的价格,并且软件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是很大的,软件产品的价格下降,消费需求数量就会大幅度增长,盗版厂商的利润是很高的,他的生产者生于为负,对他的整个福利不构成任何影响,因为他的前期研发成本为0。已经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模型得出一个的结论: 直线EB为软件产品的需求曲线,EQ2为边际收益曲线,MC1为正版软件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于软件产品的复制成本很低,它几乎是一种零边际成本的产品,这里为了研究的方便,将盗版软件的边际生产成本直接设为零,图中横坐标即表示盗版软件的边际成本线。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MC=MR的原则定价,正版软件产品的价格为P1,盗版软件产品的价格为P2,正版厂商的收益为OQ1×OP1,即矩形P1DQ1O的面积,盗版厂商的收益为OQ2 ×OP2.即矩形OP2CQ2的面积。通过证明.得矩形 证明过程如下: 设直线EB:y=kχ+b,则点为(0,b);设Q1点为(a,0),则D点坐标为(a,ka+b),G点为(2a,2ka+b),A点(2a,2ka+b)。 由AE两点得直线AE方程为y=2kχ+b Q2点是直线AE和X轴的交点 可以求得Q2点坐标为 C点和Q2点坐标相同 将Q2点横坐标代入直线EB方程,可求得C点坐标 由上可知: 要证即证:ka2+ab< 即证:-ka2>ab,k<0>0,-ka2>0 即-ka2>ab成立成立 由此可以看到盗版厂商生产软件的收益>正版厂商软件的收益,进而可见盗版厂家生产盗版产品是有利可图的。 2.正版厂商角度分析。软件产业具有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特点。软件产品具有互联效应和锁定效应。所谓互联效应就是高层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基层的操作系统上工作。控制了操作系统,也就掌握了应用软件竞争的主导权。锁定效应系指软件产品的使用有一个学习过程,一旦用户习惯了使用某一软件产品,他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该产品无形中锁定。这种锁定源自巨大的转移成本,包括使用经验、原由系统上的投资和学习等。正版厂商正是利用鼓励盗版这一手段,使其品牌深入人心,抢占市场份额,挤挎竞争对手后,再来打击盗版,占领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垄断高价来获取高额利润。鼓励盗版对于正版厂商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使用盗版软件的人虽然没有向正版厂商付费,但却使正版厂商以极低的成本赢得了大量的客户群,正版厂商的这种倾销行为可以达到低成本的广告效应。而且正版软件具有一些盗版软件所不具有的特性,比如盗版软件不能进行在线升级,补丁下载等,正版厂商一旦发现盗版有损害其利益的趋势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对盗版进行打击。2011年9月,微软XPsp2中文版面市,盗版软件打补丁会瘫痪,2011年11月,盗版windows xp用户一旦进行系统更新,电脑极有可能被锁死。由于正版厂商拥有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他们并不会过于担忧盗版厂商会抢占它的利润,当通过鼓励盗版达到他们的广告效应后,他们就会对盗版进行打击。微软就在2011年6月至2005年5月期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十次主要的打击盗版活动,这也正是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进行倾销的体现。 3.消费者角度分析。如图1,当市场上只有正版产品出售时,消费者将以P1的价格购买软件,当出现盗版软件时,软件的价格由P1到P2,此时由于价格下降,软件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很大,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为a+b+c+d。 4.净福利效应分析。社会福利效应的净值=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a+(a+b+c+d)=b+c+d,可见净福利效应b+c+d>0,软件倾销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 尽管软件倾销具有合理的经济学基础,对整个社会福利有好处,但这种手段毕竟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种行为的存在势必会扰乱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影响受到倾销国家软件产业的正常发展。 三、政府管制软件倾销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1.政府管制的成本。软件产品独特的成本结构,使正版软件生产商鼓励盗版行为从而进行倾销,为什么政府进行管制的效果并不明显呢? 其一,从上面盗版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看到生产者剩余为-a,消费者剩余为a+b+c+d,社会的净福利效应为b+c+d>0,可见盗版软件的生产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有利的。如果政府进行强制管制,将会损失正的福利效应。其二,政府出于扶持、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对“零关税倾销”进行管制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国内盗版厂商和盗版使用者数量多(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90%以上的windows家庭和个人用户都是盗版使用者),分布范围广,政府要想搜寻出这些厂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其三,正版软件厂商之间为了争夺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鼓励盗版的方式使得盗版厂商的数目急剧增加。盗版厂商有正版厂商暗中、消极的支持,这一点对于政府来说就很难控制。其四,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越高,对于盗版打击得过于猛烈,软件厂商就会安于享受他们现在的高额利润,而不去积极开发研究新的先进的产品,容易造成软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缓慢,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 2.政府管制的收益。政府管制所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对国内软件行业的保护,使国内的软件生产商能够避开外国激烈的竞争。但是国内软件行业是否能发展起来,发展起来所需要的时间多长都是不确定的。更进一步说,政府管制的收益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可见,政府管制的成本远远大于政府管制的收益。而且,现行反倾销措施会导致价格上涨和进口的减少,其利益受损的不仅是外国企业,对实施反倾销措施国的国内消费者和国内该产品的使用企业也同样会受到利益的损害。 四、建议与展望 尽管盗版对正版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起到广告效用,长期而言,盗版软件的存在必然影响正版厂商的利益。2007年4月10日,美国向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电影、音乐、软件和书籍盗版行为提出两项申诉。这也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首次针对中国盗版问题向WTO提起诉讼。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中国很多盗版音像制品的来源是美国。可见,软件的倾销行为是非常隐蔽。据IDC统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PC消费市场,前年销量超过2000万台,美国的软件已经占领了我国大部分的市场分额。美国现在采取直接将我国知识产权问题诉诸WTO的手段,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应该竭尽全力的为我国的软件企业的发展道路思索,为我国的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思考。 我国许多新兴产业都已受到了外国产品倾销的威胁,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决定21世纪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性产业。我国的软件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一批骨干型企业不断崛起,其中用友、金碟、东软、中科红旗、金山、瑞星等企业正逐渐开始壮大。当软件倾销行为十分严重,对我国软件的发展构成威胁时,国家主管机关就要特别加强新兴产业的反倾销力度,对反倾销法进行适时适度的修改,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对软件行业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修订。 参考文献: 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2003.4 张维迎:《张维迎:盗版软件的经济解释》[N].《中华工商时报》,2002.11.5 袁克:《中国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分析》[M].南开经济研究,2003(2) 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美)威廉姆斯:《反托拉斯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谢识予:《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盗版人生范文6

何雄飞

哥:

年关将近,见信如晤!

上次来G州出差,你说我又瘦了,要保重身体。我当然知道“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领到手抽筋”的好,但是,在南方谋生,出门坐车要两块,上街吃个盒饭要十块,买套房子均价上到每平方米七八千块,腰包不鼓脖不直,走起路来都是副衰样。

好在最近发现条财路,想同你商量一下,好便宜行事。

在9月的一个下午,苏童和我聊到了盗版碟:“必须承认,我也是看盗版碟为多。那也是没办法,好电影,平常电影院里不放,在盗版碟店里堆着,去发现也是一种乐趣。”很对不起有关主管部门的是,我与他保持着一致的观点,更不幸的是,我居然因此有了从事盗版业的冲动,因为像苏童这样完全有财力支持正版的文化人都爱盗版碟,可想盗版的市场有多大。

就当下,房地产业已然是插不进脚了,那停不了的房价就像大佬们玩的一场升级牌;搞工程,想送个礼都找不着门;老老实实上班吧,只有当房奴、车奴、婚奴的命,想想人家江景豪宅住着,卡迪拉克开着,LV背着,阿玛尼穿着,人头马吐着,人生一世,图个啥,不就是个乐吗?

思来想去,还是做盗版来钱快,理由如下:

一、大片市场奶水足。“《满城尽带黄金甲》,知道吗?五、六十元的票价,咱盗版碟五块钱一张,男人买回家可当解闷片,女人买回家可当形体片”,小贩们的说词我都替他们编好了。大片市场奶水大大的足,前期几千万的宣传铺路,后期明星首映造势,我先出枪碟,再出清晰碟,前前后后一部大片可赚大半年的钱,一年下来,我们随时掏出《手机》、《无极》对话,小刚骗咱说《天下无贼》,千万要注意《十面埋伏》,小心被片商和竞争对手实施《墨攻》,总之,我们的盗版事业不要成为《宝贝计划》胎死腹中就好了。

二、大牌软件好得利。WINDOWS操作系统的光盘用来打水漂,不过就是能颠起来飞五下,凭什么卖得比石子贵上几千倍?还整天拿些蜈蚣、蚂蚁、蝮蛇的广告来吓唬咱,你说,从小到大我什么没见过,难道是被吓大的?我拷贝它个成千上万份的,还帮助他们给广大群众修补丁,你说就是俺妈也没这么的热心肠和好手艺呀。他不感激我的推广之功就算了,哼!

三、奢侈品牌最畅销。那天,当我看到一位修单车老师傅的工具包都是LV时,我知道,奢侈品的中国春天到来了,虽然欧洲海关加紧了对中国游客的盘查,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好面子贪便宜的中国人购买假名牌的热情,你看,在上海,连上街买菜的老太太的菜篮子都换成LV,只可惜你分不出那是真是假,更甭说今年LV的正版新款也不过就是农民兄弟工棚里的蓝白棚布,如此物美价廉的材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做此行更等何时?

综合考虑,我准备借助G州有利的通商便利,充足的原料供给,以及有着极高效率、善于保守商业秘密、有着老黄牛精神员工的代加工厂商,开拓盗版碟、盗版软件、假冒名牌三大市场,争取做大做强,走出海外,最终在纽约成功上市。

届时我将邀请你出任执行总裁。

我坚信那一天的到来。

愚弟李盗版

2006年11月18日

贤弟:

惊闻你在G州因从事盗版被拘一事,家人甚是忧心。父母从小教育尔等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万不可贪利忘义。中国人世五年,正是尔等学习世界商业规则、学会保护知识产权、开拓个人商业疆域的好时机,望你借此机会,好好面壁思过,勿再违纲。

切记,切记。

兄刚正谨笔

2007年1月1日

链接

盗版教材泛滥

据全国自学考试办公室保守教材市场至少有1/3被盗版教材占有

发言

很多本应快速成长的企业因盗版而发展缓慢;许多本应发展良好的企业因盗版而举步维艰。打击盗版虽难,但从虎门销烟到八年抗战。人类为真理正义付出了很多代价,那是值得的。

――隆隆

使用盗版,是一种偷盗行为,如果认为偷盗都可以原谅的话,素质已经掉到底线了。我们民族之所以产生不了伟大的作家和成功的企业家,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也是原因之一。我国的IT业如果建立在盗版的沙丘上,迟早有坍塌的危险。

――网友

有人理直气壮地认为去买盗版是理所应当的。他们认为我没钱不买盗版怎么办。可是如果你是产品的发明者,那你对盗版又会怎样看呢?

――网友

只要盗版盗得好,几乎不会有消费者介意,这或许该称作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网友

我最恨的是盗版书,满篇错别字,让人坑坑洼洼地往下看,非常痛苦!看盗版碟也是一样的感觉。

――hanliyana

正版价格逼我用盗版。

――网友

盗版就像中国学生喜欢抄袭他人功课一样,危害其实还是蛮大的。盗版越多,创造力就越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第一堂课就是这样教的。

――hsgs

孔兄说:“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haoft

盗版就是的,使用盗版是低素质的表现,还要讨论?

――啊伯9883

请问发表言论的同志,你们正在使用的电脑软件是正版的吗?说支持正版的人,请使用正版软件再来发言!否则,继续用你们的盗版吧!

――网友

作为一个学法的,理性上讲我不能不呼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虽我也老买盗版的东西。盗版对我国知识产权危害深远,严重挫伤了发明者的积极性,搞得现在中国尽是搞仿制加工,自主研发能力差。不能动辄拿“反垄断”就把什么法制意识公平理念通通抹杀。

――法门寺

很多正版物品价格太贵。许多人买不起又想用,只好去买盗版。这是最典型的盗版无罪论一“逼良为娼”。人类有许多原始的欲望,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它的理由,但不加以节制,那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陈沛

盗版有罪!但还是希望能盗版。盗版能够帮助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对人的成长有利。就像人处在饥饿边缘,纯正的面包连沫都没瞧着,你不会叫我拒绝劣质面包吧。劣质的面包再烂也还是有些营养的。

――拧拧

很多著名的“中国制造”品牌因为盗版而受到其他国家的反感和畏惧,这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阿吉祥

上一篇写人的文章

下一篇动物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