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一酸的作文范例6篇

鼻子一酸的作文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1

每当我看到桌子抽屉里的十块钱钞票是,我总是鼻子一酸,感到十分内疚,愧对于我的母亲。

那时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妈总喜欢在自己卧室的抽屉里,放着几百元钞票,而我也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因为我在学校外的小店里看到了一个玩具,于是,我从我妈的抽屉里偷出五十元纸币,去买了一个四十元的玩具。

在我卖完玩具后回家,我真的提心吊胆的,生怕我妈妈点钞票知道我偷了钱。但是,她好像并没有发现。

第二天,是周六,她带我去了超市,但是她总是在对比着价格,我感到很疑惑,并且不停地催促她。但她却说:“挣钱不容易啊,能省一分是一分,这样才能给你买更多好吃多。”此时,我听到这里,虽然面无表情,也许通红了脸,但此时鼻子一酸,我转头而去,我很羞愧,我知道妈妈是真的很省钱,而我却为了自己的私欲,去买了玩具。

最后,我始终没有用掉那十元,把它作为了“证据”,时刻提醒自己要节俭。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2

[摘要]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 方法 选择80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2揿/每侧鼻孔,2次/d,连用2周;对照组予以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2滴/每侧鼻孔,2次/d,连用2周。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P < 0.01或P < 0.05 ),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7.27,P < 0.01)。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症状均较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28,P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Th1/Th2细胞因子;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3-0072-02

变应性鼻炎(AR)是鼻黏膜慢性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R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异常免疫反应引起Th1/Th2细胞平衡紊乱,导致鼻黏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有关。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是临床常用的鼻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AR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但有关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AR患者血浆Th1/Th2细胞因子影响报道不多[3]。本研究观察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AR前后患者血浆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AR患者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R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兰州会议修订的AR诊断标准[4],治疗前2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和抗组胺药,无免疫缺陷疾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和风湿免疫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5~79岁,平均(40.2±5.4)岁;病程1~28年,平均(10.4±2.7)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4~78岁,平均(40.7±5.3)岁;病程2~26年,平均(10.1±2.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μg×60喷,批号100904)喷鼻,2揿/每侧鼻孔,2次/d,连用2周;对照组予以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2滴/每侧鼻孔,2次/d,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

IL-4和IFN-γ是Th1和Th2淋巴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通过检测血浆IL-4和IFN-γ的水平可反映血浆Th1和Th2细胞因子的水平[4]。取空腹静脉血5~10mL,常规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IL-4和IFN-γ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评定标准[5]

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兰州会议制定的症状和体征总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评价分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其中显效是指评价分数≥66%,有效是指评价分数26%~65%,无效是指评价分数≤25%。除无效外均认为治疗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t = 3.17,P < 0.01或t = 2.35,P < 0.05),IFN-γ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t = 2.91,P < 0.01或t = 2.21,P < 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23和2.14,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7.27,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鼻腔干燥感2例和鼻腔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其中鼻腔干燥感4例、头晕3例和心悸2例。症状均较轻,未予处理症状逐渐自行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 < 0.05)。

3 讨论

AR是临床的常见病,病情迁延难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AR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随着分子免疫学的进展,研究已证实T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可能是AR发病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因素。AR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导致免疫反应由Th1细胞逐渐向Th2细胞漂移,后者可启动炎症反应过程,使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鼻黏膜迁延和聚集发生脱颗粒作用,导致组胺、神经肽、白三烯类、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AR的发病[6]。

糠酸莫米松是常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通过靶细胞胞浆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而产生明显的局部抗过敏功效。糠酸莫米松可增强溶酶体膜、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迁延和聚集,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组胺、神经肽、白三烯类、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释放,迅速缓解AR患者的症状。糠酸莫米松直接作用于局部鼻黏膜,局部副作用少,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7]。姜军合等[8]研究发现,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AR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表明糠酸莫米松能明显纠正AR患者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糠酸莫米松治疗AR的疗效明显优于麻黄素滴鼻液,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轻。

总之,糠酸莫米松治疗AR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能纠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有关。

[参考文献]

[1] 左冬至,耿宛平,刘强和.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2):157-160.

[2] 聂玲娟, 王东方. 变应性鼻炎Th1/Th2细胞失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Ig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86-88.

[3] 许耀东,杨海弟,龚坚.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24(15):2694-2695.

[4] 周依兰. 孟鲁司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

[6] 徐健,孙洁,徐永生,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的流式细胞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7):802-803.

[7] 虞一红,张建耀,胡建道,等.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80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华西药学杂志,2009,24(3):329.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3

吸气鼻腔干燥是什么原因?

多为干燥性鼻炎,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黏膜干痒,异常黏膜的加湿功能下降。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滋润鼻黏膜,缓解症状。建议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鼻镜。鼻黏膜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减弱。建议不要用手抠鼻子,以减少对鼻黏膜的损伤。平时戴口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鼻子为什么会不透气

当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充血时,鼻腔内的空间变窄,同时鼻黏液也容易滞留,堵塞鼻腔,不通气或不通气。鼻腔的黏膜非常脆弱。反应是出现刺激、流鼻涕、痒,人的本能不断地擤、揉鼻子,然后黏膜组织开始肿胀,当肿胀越来越严重时,鼻子就会不通气。

核酸测试痛苦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核酸检测并不痛苦。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

鼻息肉;过敏性鼻炎;白细胞介素

Research of TH2 cytokine in nasal polyps of children accompanying allergic rhinitis YANG Shu-rong,DIAO Jian-x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che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 27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nasal polyps accompanying allergic rhinitis and nasal polyps children were different in the serum level of TH2 cytokine levels.Methods IL-4,IL-5 levels in the nasal polyps and nasal polyps accompanying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Results The levels of IL-4,IL-5 were higher in nasal polyps and nasal polyps accompanying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than that in healthy ones,especially in nasal polyps accompanying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P

【Key words】

Nasal polyps;Allergic rhinitis;Interleukin

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至今病因不清。儿童鼻-鼻窦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病变有特殊性,近年来对鼻息肉的研究多向于多因素作用的病因学说,细胞因子在此炎症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量过敏性鼻炎合并鼻息肉及单纯鼻息肉儿童患者血清中TH2淋巴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 IL-4、IL-5水平,以探讨二者TH2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收集了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行鼻息肉手术且资料完整的14岁以下儿童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合并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14岁,平均10.3岁。鼻息肉经病理明确诊断,过敏性鼻炎诊断参考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鼻息肉患儿(鼻息肉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7~13岁,平均10.8岁。另选择35例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3岁,平均9.1岁。以上鼻息肉全部是单侧后鼻孔息肉,近2周均无服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史,无其他病史,胸片检查正常。

1.2 方法 入选者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 ml,沿管壁缓慢注入塑料试管中,37℃水浴箱静置60 min,待血液凝固后室温下离心3000 r/min,15 min后提取上清液,置-80℃低温冰箱冻存。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IL-5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三组血清IL-4、IL-5比较见表1。

3 讨论

儿童鼻息肉以后鼻孔息肉最为常见,多发于上颌窦开口处,和成人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2,3]。鼻息肉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因子的研究是当今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TH2细胞主要分泌 IL-4、IL-5、IL-9、IL-10、IL-13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统称为TH2类细胞因子[4],在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发生中起重要作用。IL-4是IgE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对启动 B淋巴细胞合成IgE起关键作用,在IgE和嗜酸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Th1、TH2 细胞间的相互调节。有研究发现 IL-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增高[5],但亦有研究认为鼻息肉中IL-4表达不稳定,在鼻息肉中较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发现,在有变态反应的鼻息肉组中,IL-4较对照组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IL-5是由活化的T细胞、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IL-5的靶细胞主要为嗜酸粒细胞、B细胞,能刺激嗜酸粒细胞生长、分化,抑制其凋亡[6,7]。IL-5这些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化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大量向周围鼻-鼻窦黏膜中扩散并大量聚集,导致局部炎性反应持续广泛存在[8,9]。本研究发现,鼻息肉组和合并过敏性鼻炎的鼻息肉组中IL-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组又高于鼻息肉组,说明IL-5既参与了单纯鼻息肉的发病过程,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聚集可能和变态反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5):134-135.

[2] Chan Y,Kuhn FA.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s,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rhinosinusitis.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7(3):204-208.

[3] Marple BF,Stankiewicz JA,Baroody FM,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n adults.Postgrad Med,2009,121(6):121-139.

[4] 孙勇,蒋捍东.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研究.山东医药,2008,38(43):37-38.

[5] Bradley DT,Kountakis SE.Role of interleukin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n chronic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osis.Laryngoscope,2005,115(4):684-686.

[6]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等.IL-5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预防医学杂志,2008,4(26):277-279.

[7] Shin SY,Choi GS,Park HS,et al.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adenoid tissues from children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41(1):91-96.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5

鼻息肉是常见病,长期以来认为其病因是鼻粘膜水肿,一直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的效果并不满意。近20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进展,鼻内窥镜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但距离完全阐明还有距离。临床研究早就发现有一类鼻息肉比较特殊,其特点是双侧性、多发性和弥漫性,术后息肉复发率相当高。近年来学者们将这类鼻息肉称之为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 nasal polyp disease),以区别于一般的鼻息肉。

既往对鼻息肉有不同的分类,例如:①长期以来将鼻息肉分为嗜酸粒细胞性(变应性)和嗜中性粒细胞性(感染性)两类,也有学者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加上肥大细胞性;②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类;③根据是否合并全身性疾病,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类。这些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类型的鼻息肉作出了区分,但没有指出其本质的区别,正确的分类应该是将鼻息肉病从鼻息肉中区别出来。国外对鼻息肉病的研究已近20余年,国内近年来才对鼻息肉病给予重视,本期刊出了鼻息肉病病理机制的文献综述,目的是引导同仁们对鼻息肉病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设法减少息肉复发,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的息肉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并无不同,近10多年来的研究证实鼻息肉为局部微环境控制的炎症性肿块[1],其中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等可使炎性细胞增多,并延长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生存周期。嗜酸粒细胞可产生IL-3, 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l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等而使炎性细胞更加增多,并能产生强碱性颗粒蛋白,主要是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和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 MBP)等,这些强碱性颗粒蛋白可活化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这也说明应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大剂量类固醇药物对嗜酸粒细胞的炎症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肥大细胞又称前炎性细胞,通过免疫性和非免疫性途径产生多种炎性介质,从而加重了炎症反应。变态反应在发病中仅占一定地位,参与发病的尚有其他因素: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感染和感染免疫、鼻息肉上皮细胞的生物电和离子调节特性的改变、细胞内电解质的改变以及鼻腔内空气动力学的改变(鼻腔侧壁和前筛区空气的湍流增加)等,因此学者们都趋向于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鼻息肉病临床表现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的标准,结合阅读国外文献和参加国际会议,在1997年海口全国鼻科学术会议后与李源、许庚和谢民强等教授讨论认为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①多发性鼻息肉,虽经手术切除仍有再发趋势,故患者多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史;②全身或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治疗,可使小息肉消失、大息肉变小,并有防止和延缓术后息肉再发的效果;③临床症状(鼻堵塞、嗅觉减退或消失)、鼻窦CT扫描与鼻腔检查所见病变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④鼻鼻窦粘膜有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并与正常粘膜无明显分界线,几乎全部鼻粘膜(除下鼻甲外)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⑤鼻窦CT扫描显示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⑥部分患者合并阿司匹林耐受不良、鼻窦炎综合征、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囊性纤维病、不动纤毛综合征等。

以上6点可能并不全面,提出的目的是供参考和讨论,还需要更多临床病例的检验,并有待同仁们通过临床资料的积累进行补充和修改。鼻息肉病的诊断并无困难,对于大部分符合以上6个特点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可能作出诊断,对有些不那么符合特点的患者需要在治疗和随诊过程中才能肯定诊断。

息肉复发是鼻息肉病治疗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主张采用药物加手术的综合疗法,鼻内窥镜手术开展后并配合类固醇药物的应用,息肉复发率虽有明显降低,但仍未完全解决。手术前、后应用一段时间(一般是数周)强的松,40~60 mg口服,每天1次,5~7天后逐渐减量;围手术期应用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 mg,每天1次;术后长期、间断应用鼻腔局部应用的类固醇药物[3]。术后鼻内窥镜检查不仅能对疗效作出客观评定,且能发现临床症状出现前的复发,并在镜下进行适当处理,使息肉复发率降至最低。

鉴于鼻息肉为局部微环境控制下的炎症性肿块,此微环境是在某些基因型的控制下,国外学者对鼻息肉病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开始,虽处在萌芽状态,但前景乐观,可望解决鼻息肉病的复发问题。希望同道深入学习、研究,提高对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了解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Denburg J, Dolovich J, Ohtoshi T, et al. The microenvironmental differentiation hypothesis of airway inflammation. Am J Rhinol , 1990, 4: 29-32.

鼻子一酸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微波;内窥镜;硝酸银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402-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我科自2001年9月~ 2006年12月以来,采用微波凝固术与30%的硝酸银烧灼进行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并比较两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科门诊自2001年9月~2006年12月共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85例,其中左侧62例,右侧23例。病史0.5小时~10天。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组52例,其中男36例,女性16例,年龄16~61岁,平均(42±11.5岁); 硝酸银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39±12.3)岁。瘤体大小:均<0.3~0.5 cm。病变部位:微波组原发于鼻中隔前份40例,中份12例;硝酸银组均位于鼻中隔前份33例。两组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 手术方法:硝酸银组:1%丁卡因加1%呋嘛滴鼻剂棉片填塞鼻腔,麻醉10分钟后,抽出棉片后观察扩张血管,常可见到米粒大小或呈小肉芽状瘤体,瘤体常有搏动性出血或用棉片触之即有活动性出血。用30%硝酸银烧灼瘤体基底,将瘤体取下送病检。将瘤体基底用30%硝酸银烧灼平于鼻中隔黏膜,行前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48小时后取出纱条,有8例病人仍有渗血:其中2例仍行前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愈,另6例改行微波治疗。术后需常规服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标本病理检查报告为鼻中隔血管瘤型息肉。

微波组:1%丁卡因加1%呋嘛滴鼻剂棉片填塞鼻腔,麻醉10分钟后,鼻内窥镜检查:肿瘤呈米粒大小或呈小肉芽状,瘤体基底部原发于鼻中隔前份40例,中份12例,应用南京华贝电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HBS-A/D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深度,选用输出功率30~35W,每次2~3秒,进行瘤体基底部凝固,使瘤体游离,将瘤体取下送病检。继续凝固基底部及其周围黏膜有1~2 mm安全边界,组织变黄白色平于鼻中隔黏膜,同时出血停止。边操作边观察组织反应,避免组织变黑,防止发生鼻中隔穿孔。术后鼻腔常规滴血管收缩剂及薄荷石蜡油,以防粘连。术后均不需填塞、不需服用抗生素。有6例病人术后1周内仍有渗血,但出血量较原先明显减少,予以2次微波治疗。术后2周复诊,该处黏膜已恢复正常。标本病理检查报告为鼻中隔血管瘤型息肉。

1.3 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作t检验和V2检验。

2 结果[1]

2.1 手术效果:85例病人均门诊痊愈,术后随访0.5~2年,均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出现。

2.2 手术出血量:微波组平均术中出血5~20 ml,硝酸银组平均30~100 ml。两组比较,微波组病人的手术出血量较硝酸银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极显著性(t=2.586,P

2.3 鼻腔填塞情况:在85例鼻腔血管瘤手术病人中,微波组52例均未行鼻腔填塞。硝酸银组均行鼻腔填塞(100%),明显高于微波组,其差异有显著性,填塞后病人鼻塞、头痛,纱条取出后才可缓解。

2.4 术后复诊时间:微波组病人术后第十四天复诊,硝酸银组病人为术后第二天复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5 并发症:2组病人出现失血性贫血6例,轻度失血性休克2例,给予输血4例。均与出血量较大、就诊时间较晚有关。而与治疗分组无关。

3 讨论

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发病因素与鼻腔慢性炎症、外伤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后在鼻中隔软骨段形成的一种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其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色紫红、质软,易出血,故也称鼻中隔出血肉[2]。而鼻中隔前中份存在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相互交织组成的动脉丛,造成瘤体血管丰富。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严重者出现贫血、休克、致死性大出血。以往常用瘤体基底部30%硝酸银烧灼、或硬化剂(50%葡萄糖、95%酒精)注射加鼻腔填塞,破坏局部血供,以达到治疗目的,但疗效差,病人痛苦且易复发。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是快速水分子高速振动摩擦生热,利用其生物热效应,通过高温(65~100 ℃)烧灼使组织炭化,凝固和坏死。其特点是,组织内外同时升温,而无传热过程,且表里同时凝固,局部组织在很短时间内出现高温,蛋白质瞬间凝固,封堵血管断端,起到止血作用[3];凝固组织时因时间短且无烟雾及烧焦气味,手术后无需鼻腔填塞,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50年代起已应用于耳鼻咽喉急慢性炎症的治疗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获得一定效果。随着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医生的视野得以延伸,本组原发于鼻中隔中份的12例中隔毛细血管瘤,开始接诊时,在前鼻镜下只见鲜血迹,未发现血管瘤,进一步在鼻内窥镜检查下才明确诊断。近年,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普通鼻出血、鼻中隔出血国内也有报道[4],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表明,微波和鼻内窥镜配合使用,效果满意,优于硝酸银组。治疗时减少了创面出血,对周围组织损伤轻。与硝酸银组比较,既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又能将创面出血量降到最低限度甚至无出血。微波手术避免了输血、血管结扎及并发症发生,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愈合良好。

参考文献:

[1] 周剑勇,王不梅,方国军,等.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腔血管瘤[J].华西医大学报,2001,32(1):151.

[2] 宋学章,陈 军.鼻中隔毛细血管瘤切除同时治愈酒渣鼻1例[J].中国中西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7(4):172.

[3] 黄选兆,王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