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的意思范例6篇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1

1、曾几何时,网络被视为只言片语的集散地、道听途说的原产地。

2、从对个体的调查研究走向模型的创建,从感性的思维分析走向理性的科学论断,从专家的只言片语到系列专著文献的问世,事实证明,人才学不再是作坊豆腐,而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

3、相对于国外而言,信赖利益的相关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法律上尤其是合同法上虽有规定,但却是只言片语,且很模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4、他威协我说,如果我对任何人透露只言片语,就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5、建立同盟关系、打击恐怖主义、抗击疾病、促进妇女权利、塑造普遍繁荣——但却对于选举、人权、自由或自治只有只言片语。

6、他擅长于从生意场中找出一个正在流行的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并揭示出它们的荒谬。

7、那时我才知道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没有给我留下只言片语。

8、所以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常常是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随意性很强,讲解时也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性,至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就更少了。

9、以服务于典礼而采制的诗,以对乐的感悟来评价诗的中国开端之文论,加之对不朽之文的重视,中国文论往往极其珍惜笔墨,因此只言片语的品诗语言形成了中国文论的含糊感悟形态。

10、不仅对于破产管理人行使选择权的一般原则并未详加规定,且对特殊合同的特殊对待与处理也未见只言片语,()显然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亟待完善。

11、外界信息来自报纸、广播或旅行者的只言片语,呈现间歇性移动,并且经常有很大的滞后。

12、不过,尤文图斯看来希望最大,虽然两边俱乐部都没有透露只言片语。

13、简单地知道只言片语,即使你没有完整地把它们串在一起,也往往会让你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14、它是这么撩起的一种感觉:每当你读到报上一则趣闻,在街上遇见一个滑稽怪人,或者无意中听到只言片语,你下意识中世上只有唯一的那个人是你必须倾诉分享的,这就是那种感觉。

15、处在封闭状态中的中国学术界从有关这次会议的只言片语的报道中获得国外现代化研究的最初信息,当即认为这是对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资产阶级思潮,给予了批判。

16、他擅长于从生意世界中找出正在流行的一个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让读者领悟到它们的荒谬之处。

17、猜谜的一方再次交头接耳起来,显然他们对这场戏所表现的字或只言片语,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18、五个月过去了,我们没有从你方收到只言片语,更不用说正式回复了。

19、我只能捕捉到不多的字眼,而即便如此我也收集到了些重要的消息因为除了其他那些意思大体相同的只言片语外,我还听到了句完整的话:“他们中再没有人想加入了。”

20、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一点一点地,我还是了解了所有的情况。

21、本来,事情可以以一个紧张的微笑和只言片语就此结束。

22、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一次是真的离别。

23、但是我们如果历史和客观的看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学术并没有对文化艺术作出系统的解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美学思想,我们只能在他的论著中找到相关艺术的只言片语。

24、然而它们决不是看起来那个样子,尽管准确的消息也是只言片语。

25、不会强求写很多的文字,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但可能的话每天都写就好。

26、在贝幸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

27、我常想,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位父亲如此执着的描绘女儿生活中的那些细微,记录女儿成长中的只言片语?

28、于是,我从纷杂零碎的历史片角中,搜罗着只言片语,想揭开徽州民谣这一庐山真面目,想寻找这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带韵节奏。

29、每一次相见都令我热血沸腾,哪怕只是看到你的只言片语也足以令我心跳加速,无法自持。

30、投资者似乎从来自政府和银行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了信心。

31、垃圾信息和有用信息一样到处都是,用户不仅要有能力识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还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技巧与能力,以辨别有价值期刊上的第一手资料与个人网页上偏激或不现实的只言片语的区别。

32、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33、此外,虽然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现行的教学中,授课时老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只言片语,或者实验课教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强调不够。

34、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作者也只让读者瞥见了这场激烈辩论的只言片语。这场辩论还将在他描述的历史中,继续延续下去。

35、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2

一、学——赏——引——写:创诗意语言风格

语言诗意优美是衡量记叙文语言质量的重要因素。诗意语言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唯美的描写对象作为载体,如唯美的电影景物、电影人物、电影场面等。可学习电影的空镜头的运用。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如一次《描写心中的景,让语言诗意优美》的电影欣赏与写作教学指导课,就是借助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一个唯美的风景画面,进行诗意语言风格形成的教学指导。

1.学:学习语言诗意的方法、

师生共同学习以下让语言诗意优美的方法:A.推敲修饰词。打开五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发现景物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运用修饰词让景物鲜活起来。B.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景物生动起来。C.融情于景,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使人身临其境,从景中体会人物的心情,让景物富有生命力。

2.赏:观赏优美景色电影片段。

(1)老师简要介绍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内容:在中国湘西农村,身为乡邮员的父亲退休了,他准备把这条邮路交给儿子。这是父亲最后一次跑邮路,是儿子第一次走邮路,一路上两人心情都不轻松。父亲回忆着当年乡邮员的岁月,他有很多话要跟儿子讲,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儿子爱他的父亲,但并不懂得父亲也不理解父亲的工作,一路上父子俩经历了很多,最后儿子从父亲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中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理解了父亲。当儿子第二次踏上邮路时,他已是一名真正的乡邮员了……

(2)欣赏电影中儿子第一次跟父亲同行踏上邮路的优美景物片段。

3.引:引用优美景色片段掌握语言诗意方法。

(1)口头表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空镜头中景物的特色,运用学习过的让语言诗意起来的方法进行口头表述。

(2)提问:你认为儿子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这条邮路的?可从哪些景物中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由于与父亲的心灵隔膜以及对乡邮工作的不理解,第一次踏上邮路的儿子的心情是沉郁的,画面中的桥、水、山道……因为人物的心情都显得美丽而沉郁。学生理解了情景交融的内涵,理解了语言的诗意与优美离不开情感的介入,任何优美的语言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真挚流露,语言是有生命的。

4.写:用诗意语言描写心中的邮路。

最后,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描写儿子心中的邮路。学生写出了如下诗意优美的文字:

走出家门,天还灰蒙蒙的,阴着脸,似乎不满这么早就被出行的人吵醒。儿子和他父亲开始赶路,来到一条小河前。这是一条窄窄的小河,河上飘着浓重的雾气,远处几座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显得不是那么真实,犹如在迷境中一般。只有明丽的鸟鸣声和他们踏着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发出的脚步声提醒着他们在赶路。他们踏上了一座立在河上的石拱桥,这座桥似乎年久失修,微微倾斜地趴在河上,浓重的灰黑色与这混沌苍白的雾气晕染、弥漫在一起,似乎又有落叶的腐败气息与潮湿的水汽夹杂着扑面而来。桥面积满了水,湿嗒嗒的,又窄又滑。伴随着清晰而沉重的脚步声,他们慢慢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

二、赏——引——结——写:创幽默语言风格

语言幽默是一种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的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幽默语言的写作必须借助特定幽默的电影场景,通过幽默电影场景中幽默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为描写对象。如一个《步冰河美妙世纪,让语言幽默起来》的电影欣赏与幽默语言风格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1.赏:观赏幽默片段,理解幽默作用。

(1)老师简要介绍美国经典幽默动画片《冰河世纪》的故事:冰河期使得动物们纷纷迁移寻找食物。心地善良的长毛象——曼菲德、嗜食的树獭——希德、狡猾的剑齿虎——迭哥,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为了使一个人类的小孩重返家园,聚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支临时护送队,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一路上三只动物矛盾重生,迭哥心生毒计,想诱领队伍踏入自己族类设下的致命伏击,但在他们共同经历了雪崩、饥荒等无数险境之后,使迭哥开始对自己的计划动摇了,最后它们完成了护送的任务并成了好伙伴。

(2)观赏一个幽默片段,问:谁能揭开这部动画片是靠什么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的?明确:幽默。

2.学:剖析幽默片段,学习语言幽默方法。

(1)仔细观赏长毛象、树獭、剑齿虎与知更鸟争夺一个西瓜的精彩幽默片段,记下觉得好玩好笑的地方,比如情节、人物对话、形象、形态、动作等,一起分享幽默艺术,探讨如何让语言幽默。

(2)通过片段欣赏与师生讨论,共同明确让语言幽默的方法。

A.形成反差。如情节反差,环境反差,语言、动作、神态反差等,通过对反差的描写实现语言幽默的效果。B.运用修辞。修辞的运用中特别强调夸张、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使语言焕发光彩,而且能使语言富有幽默感。C.夸大细节。即对细节进行细致的夸张放大,使语言幽默。

3.结:总结幽默语言的本质。

(1)幽默是一种亲切、轻松、平等感,反映了一种既自信乐观又睿智诙谐平和的人生态度。(2)语言幽默就是内容健康、格调高尚、形式优美、活泼的语言艺术。它像一朵带刺的小花,发散出幽微的香味;它又像一颗青果,含在嘴里,耐人寻味;它还像车轮中的润滑剂,加速生活年轮的运转。

4.写:用幽默语言方法描写幽默人事。

当堂,学生写下了如此富有幽默与生机的文字:

教室里静得只有老师在讲台上悠扬缠绵的语调和风扇吱嘎吱嘎摆动的声音。这时一阵突兀的呼噜声仿佛一阵轻风吹破了死寂的场面。这声音刚开始还是轻轻地给老师沉闷的语调打着拍子,渐渐地就开始喧宾夺主起来,没过了老师的声调。老师还沉浸在讲解的世界里没发觉这声音,只有一个个同学在底下笑岔了气。早些发现的同学早已告知了座位四周还在进行着思想斗争的同学,渐渐地笑声议论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汇集到一起。老师终于发现了教室里不正常的气氛,找到了发声源。那位同学与周公畅谈正欢,没发现正在向他逼近的一股杀气,嘴角的不明液体正像一根根银丝挂到桌面,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终于一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笑出了声,全班也仿佛受到了传染,此起彼伏地冒出连绵不绝的笑声。那位同学终于恋恋不舍地与周公告别,睁开了朦胧的双眼,看着教室里同学们异样的眼光,那位仁兄非但没有警觉反而大模大样地拍了拍身旁同学的肩膀:“哎呀妈呀,这节课还不叫长,熬了这么久终于下课了。”

三、学——赏——结——写:创哲思语言风格

成长的岁月会给初中生带来一件珍贵的礼物——深邃的思想。深邃的思想能让语言充满哲思、深邃迷人。哲思深邃的语言风格会使文章的立意充满深度与厚度,使文章真正“站立”起来。电影台词是影片中人物之间或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也传达出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哲思语言的学习,可以借助电影中经典的充满哲思意味的人物台词进行揣摩借鉴与学习运用。如一个《借经典电影台词,创哲思语言风格》的教学实践:

1.学:知识回顾总结,学习哲思语言风格。

(1)师生共同学习什么是哲思与哲思语言。明确:哲思即对人生、社会、自然等精深敏捷的思虑。

(2)师生共同学习什么是哲思语言。哲思语言即是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富有哲理与思考意味的语言。接着共同回顾文章中经典的哲思语言,如小说中的哲思语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这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散文中哲思风格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种种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这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议论。

2.赏:赏析经典台词中的哲思语言。

(1)结合名著阅读,回顾电影《简爱》的主要内容。

(2)观赏简爱与罗切斯特倾诉衷肠的经典片段,揣摩这一片段中简爱的经典电影台词:“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与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3)师生共同体悟此台词的哲思内涵,表达了简爱追求人格独立平等的思想,发出了那个时代女性最强烈的心声。并明确此段台词的表达方式:抒情。

3.结:总结哲思语言的构成特点。

根据以上例句分析得出哲思语言的构成特点:(1)表达方式:议论、抒情为主。(2)句式特点:多用问句、感叹句。(3)修辞特点:多用排比、拟人、比喻。

4.写:运用哲思语言进行文章结尾写作。

学习例文《我眼中的色彩》中哲思类语言的片段,完成作文《我眼中的色彩》,要求文章结尾用哲思语言总结、点题、升华。习作《我眼中的色彩》,学生写下了如此富有哲思意味的文字,成为升华主题的结尾: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3

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是简单的生活再现,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成为一种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电影视听语言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天赋,是基于各种表现形式所特有的秉性。当电影制作者开始意识到,把各种不同状态下活动的小画格随意连在一起,和把这一系列画面彼此有机的链接在一起的做法,两者之间有区别的时候,试听语言就诞生了。我们发现,把两个不同的符号结合到一起,传达出新的含义,能够提供感情的交流,思想和事实的新方法,经过电影人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电影拥有了他自己的风格,它变成了一种交流沟通手段,一种信息传播手段。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在随着这门艺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它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的编码系统。

电影视听语言的特征

一切语言都是某种既定的成规,一系列被社会承认的,每个成员都能解释的,具有完整含义的符号,讲故事的人和思想家应当首先学会符号间的组合规律.

1.电影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它利用画面和声音发出信息,但信息的接受者却不能同时反馈信息,无法直接双向交流。电影视听语言主要是依赖于类似性的编码原则,而不是按日常语言中随意性的编码原则。这就是说视听语言中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像日常语言那样约定俗成,随意的。所以视听语言是以画面思维为基础的,电影画面和口头语言相比非常明确,电影中的人和物同电影观众之间并不存在中间人,任何接触都是直接的。

2.视听语言是复现的展现影像的环节。这意味着影像总是源于一个荧幕之外的现实世界之物,这种现实之物通过电影的手段被复现,被展现在银幕之后,影像即成这个现实之物的替代品,成为一种带着现实之物某种属性的银幕之物,这种属性实际上是电影最原始的现实性,因为它形同于现实,同时又是电影最原生的假定性,因为它只是现实的影像,而不是现实本身。

3.视听语言中的元素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一般语言中有音调,字词,语素等构成元素,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是不存在的。视听语言由场景,灯光,音乐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都能够作为独立的表意因素,像幽暗的灯光,低回音乐,摇曳的荒草。同时,这些元素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他们综合而成视觉听觉的信息,传达一个统一的意思。

4.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视听语言是以画面思维为基础的,电影画面中人和物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中间人,任何接触都是直接的。同时,电影画面又含有很多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视听语言又往往带有诗一般的象征,韵律和氛围。

正是这种基于画面的联想为电影带来了电影存在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如今视听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它不仅能够灵活而准确地重现事件,而且能够准确的重现感情和思想。例如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孤独的杀手和一个小女孩之间所发生的微妙感情,他们相依为命,患难与共。

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很久,远古人类各种形式图像的记录已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运动过程的欲望,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在1962年研究指出,二万五千年前就有在石器时代洞穴上画有野牛奔跑的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来捕捉动物的尝试。而在中国唐朝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投射光源的影子戏,反映着东西方不同地域对操纵光影有着不同的痴迷。而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都是至今无人能匹敌的。

概括的说,我们可以在动画电影中区别两种对待世界的基本态度。一种是实验动画片,另一种是叙事动画片,前者是一种视觉风格的探索,后者是利用动画的形式表现时间,人物,思想感情。

实验动画片

1. 个体化创作,形式上的实验和内涵方面的探索

探究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片开始。今天的实验动画片更趋于学术探究的特点,因为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只是在学术研讨会或者电影节上展示,有人称为艺术性动画片。当动画的制作开始进入工业化运作的时候,动画开始脱离实验的性质,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模式―商业动画,那些依旧保持着自我风格与形式技巧的动画艺术家制作的作品被称为实验动画,实验动画从内涵到形式都更倾向本体元素的极限发挥。

2.叙事结构被简化的动画形态

描写内容是经过动画手法处理过的现实,是对现实的评价,看法以及思考,具有开放式的影片结构,非典型人物造型。描述事件是对社会普通现象的放大观察,例如198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实验性木偶动画短片《平衡》,就是作者面对平衡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时空联想和心理现实的描写。

叙事性动画片

叙事性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叙事性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化的,人物塑造要求有典型性格,因为观众去电影院欣赏动画片是抱有被感动的期望值,角色造型要求人物将在一个相对逼真的假定性空间中表演,所以要求强调三维立体视觉特点。

和电影一样,在叙事动画片中存在不同的类型。随着动画片工业的发展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动画片叙事方式由最早的幽默活动漫画短片发展到后来的剧情动画长片过程,经历了各种文化的渗透而产生的不同叙事样式。

(1) 文化性叙事方式,特点具有小说神话的性质

(2) 戏剧性叙事方式,特点是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的方式,强调冲突率。

(3) 纪实性叙事方式,例如散文,新闻报道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4

[关键词] 英语影片;译名;翻译方法

一、 影响英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因素

(一)票房因素

每一部商业影片制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赚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许多经典的大片都是耗了巨资拍摄而成。如果因为译名失败,可能会导致影片的票房过低,损失惨重,所以影片的发行必须考虑到市场。观众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影片的片名,无疑影片片名在吸引观众眼球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颖别致的译名会使观众耳目一新且经久不忘。统计资料显示,最成功的影片译名并不拘泥于源语的意义表达,相反这些译名都体现出了貌离神合的共同点。不仅充分表现出可读性的特点,还激发了观众观看的欲望。票房目的性可见一斑。比如影片Speed,《速度》的直译完全索然无味,让观众联想到的只是竞速比赛,而《生死时速》这个译名则紧紧扣住了主人公面临的生死考验的情节,深受观众喜爱。又如影片Ghost,仅其译名《人鬼情未了》就让观众如痴如醉,而且还为观众提供了对这段阴阳交错、凄美绝伦的爱情的无限想象空间。再如影片The English Patient,其直译的片名为《英国病人》,这样的译名会让中国观众不知所云,更不要奢望让其产生观看的欲望。所以译者将此影片片名译为《别问我是谁》,这个译名不仅紧紧抓住了观众好奇的欲望,而且还准确地扣住了追寻这名病人身世的影片情节。很多奥斯卡经典影片的译名都让人过目不忘,如Waterloo Bridge的译名《魂断蓝桥》。

(二)文化差异因素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艺术、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影片片名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其所属文化的特征,由于影片片名翻译并非纯粹语言间的活动,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也是最难的翻译内容之一。如影片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这个译名极易引起中国观众的误解,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婚外恋的。而该片中的“the third man”其实是一起案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这就是翻译中译者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忽视了语言意义本土化的要求,创作出了一个失败的译名。再如影片A Space Odyssay,由于影片原著本身就含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加上具有“一段艰险过程”意义的非主流单词Odyssay,这对于非英语学习者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如果在片名翻译中完全割裂中西方文化的联系,只是一味地以翻译为目的,那么不仅不会有好的译名创作,而且也会使影片作为展现西方文化、传播西方文明桥梁的作用大打折扣。当然如果在翻译片名时关注到其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影片Lolita是由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名著改编而成的作品,讲述了一段忘年恋的故事,其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文化译名中的精品,该译名出自中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苏轼对其一位朋友老来纳妾的事情用诗句进行了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显而易见,“海棠”暗指美艳漂亮的少妻,而“梨花”则暗指满头白发的老夫。慢慢地,“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演变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该译名将影片的主题内容和中国古诗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形象地概括了影片的内容,而且很好地对接了差异巨大的中西方文化。

(三)艺术价值的因素

翻译是一门艺术,影片片名的翻译也是艺术创作。好的译名会传递出“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无限的遐想,产生先睹为快的强烈愿望。而且美感功能是影片片名的三大功能之一,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了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就是“意境美”,而“意于言外,含蓄温蕴”的朦胧美则是意境的核心。相反,西方美学的核心思想则是追求“写实”,即个性与共性的相符和偶然与必然的相成。在英语影片片名的翻译中,怎样创造出一个精美绝伦的译名艺术品是需要译者灵活且严谨对待的。既要尽量保留英语片名写实的特性,又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意境美”的美学核心。包惠南指出,影视片名的英语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这也要求影片片名的译者要创作出的译名一定是一个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体,既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又要带给观众浓浓的韵味。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让观众不再满足于片名简单的信息传递功能,而是要求影片译名具有让人共鸣的艺术欣赏性。所以很多影片的中文译名采用的都是四字结构,不但传递出了强烈的信息,还被赋予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的艺术韵味。如影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等。

(四)思维习惯的因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由于自然环境、 文化传统、 生活习惯和生产劳动等背景的不同,各民族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 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语言与思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思维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在影片译名翻译中要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通过对比英汉思维形成及其在词法、 句法上的表现来分析,以力求获得准确得体的影片译名。传统的思维习惯让中国人更讲究题目的归纳概括性,如影片译名《逍遥法外》《情定巴黎》《冰海沉船》等。而西方人更喜欢用简单明了却又富含丰富信息的词汇作为片名,如Speed,Titanic,Hackers等。

二、英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方法

(一)从“入乡随俗”的角度进行翻译

从交流的角度讲,英汉翻译正是异域文化移植,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但是由于交流内容都是英语代表的异域文化以及异域的事情,那么很多信息就很难用所谓地道的汉语展现出来,所以怎样才能使影片译名保持原名的意义,还可以让中国观众对译名有亲切的熟悉感,需要译者做到文化的“入乡随俗”。也就是指源语言被翻译成目标语时,放弃外族文化现象,寻找对应或者相似的本族语文化现象,如遇冲突,则站在本族文化的立场上和价值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在翻译文化色彩较浓的影片片名时,应考虑到中国的文化风俗以及中国观众的艺术审美情趣,最大限度地融合中西方文化。如影片Home Alone的译名为《小鬼当家》,其浓浓的中国文化情调远比直译为《单独在家》精彩得多,更为中国人所接受。在中国,人们常宠爱地称聪明顽皮的孩子为“小鬼”,而“当家”一词又能够带给观众最大的好奇――一个顽皮“小鬼”要如何当家?对观众是一种不可抗拒地吸引。又如影片《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修女给人的形象是虔诚、清苦、庄重而严肃,具有这些特质的修女怎么会和“疯狂”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就成为观众们心中急切想了解的疑问。再如影片《龙兄鼠弟》(Twins)、《笨贼妙探》(Blue Streak)等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从简练的角度进行翻译

电影片名一般都是对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仅仅以“忠实”准则要求译者显然不够,这时“简练”原则就显得更加突出了。“炼”字讲求音美,讲求精当,言简意赅。译者通过节奏、音调、韵律,使片名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既传达了情感意义,又增强了审美效果。汉语是声调语,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也在客观上要求影片译名简练、整洁,让译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如影片Singing in the Rain中文译名《雨中曲》、Courage Under Fire 的译名《生死豪情》都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另外很多英语影片的片名较长,异于中国影片片名简单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片名翻译时要做到简单明了,如影片《爱与死》(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欲言又止》(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等。

(三)从汉语语言习惯的角度进行翻译

四字格是汉语表达形式中的重要而且传统的结构之一,以“四字格”为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无论是形式的固定、音节的和谐,还是雅俗兼顾、对立与统一共存一体,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四”这个数字处于中间的位置,这也说明“四”这个数字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从表达意义的完整和准确要求来说,两字不足以表述意义,三个字的如“拍马屁”“开小差”等则具有典型的口语特色,不够文雅,而四字结构庄重、典雅、稳定有序,而且字面形式稳定、好看,符合人们避俗求雅的审美需求。其稳定的结构所透露出的丰富的艺术内涵,更加容易让人们欣然接受。由于汉语中的四字格具有较强伸缩性和朗朗上口的特点,多为人们所使用,而且在影片译名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翻译影片片名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影片《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碧血黄沙》(Blood and Sand)、《廊桥遗梦》(Madison Country Bridge)等。

三、结 语

电影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影片片名的翻译既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片名翻译不是简单中英文的词汇对应,需要把握影片的内容,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观众的接受心理,使其既能传递影片的信息,同时又能体现出浓浓的艺术韵味。因此,译者不仅要熟谙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转换方法,更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在深入了解片名字面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影片的内容和风格,揣摩措词用语,力求准确把握源语与译语的表层意义和联想意义。翻译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只要态度严谨,充分考虑到中西方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一定可以把英语影片译名精雕细凿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03).

[2]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2002(05).

[5] 聂大海.试论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04).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5

[论文摘 要] 作为承载西方文化的有效载体,电影以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在不经意间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英文电影片名其内含或反映的英语语言文化在当今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内含的英语习语或俚语可以使我们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英语文化,而在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接受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深入,电影作为承载文化及语言的有效载体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有效传播信息和搭建文化桥梁方面的优势。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意义,电影都能真实地反映目的语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往往在不经意间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语言和文化。有鉴于此,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语言及文化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研究范围极广,可谓包罗万象。其中英文电影的片名往往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对我们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内涵及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故本文将英文电影片名作为突破口,研究其内容、翻译和传播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英文电影片名内容本身学习英语语言文化

许多英文电影的片名本身即是英语习语俚语或者内含部分习语俚语,了解这些片名的来源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

有很多英文电影,其片名即是一个英语习语或俚语。比如动作电影《虎胆龙威》,其英文片名为die hard,汉语字面意思为“死硬”。说来有趣,“死硬”这个词实际上来自英语的动词短语to die hard,die的意思是“死”,hard是“硬”,合在一起就是“死硬”,本意是“拼死抵抗”。这是源于英国“中萨克司团”的团长在一次战役中说的一句话:they(指士兵)were all die-hards(他们都是拼死抵抗的)。他把动词当名词来用了,所以这个团得到了一个外号,叫the die hards (拼死团)。[1]随着时间推移,今天已把词义演变为“死硬分子”,意思完全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这种交融确实令人玩味。了解到die hard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主人公约翰·麦克蒂尔的果敢和坚毅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对其硬汉的形象印象深刻。英文电影片名使用习语,往往还具有双关含义。如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其英文片名roman holiday就是一个英语习语,但意思另有所指。“罗马假日”源于古罗马时代战俘或奴隶在公开场合彼此格斗或与野兽搏斗,供罗马贵族、奴隶主们观看取乐。换句话说“罗马假日”实际上是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的快乐和享受,在英语里比喻“以欣赏别人受苦为乐的娱乐”。我们如果知道这一词组的含义,就会深入了解影片的内容,而欣赏电影名的一语双关。

除了片名本身就是英语习语之外,还有许多电影片名中包含英语习语或俚语。这类电影的命名和翻译往往根据电影的题材,找出一个契合的词组或习语,然后从中截取或加以改编。因此,观众一看到片名,首先能从字面的解读知道电影的大概情节,再间接联想到片名原来的出处。举例来说,电影《飞越疯人院》英语片名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字面意思是杜鹃巢)怎么和“疯人院”扯上关系了?这是因为杜鹃老是将卵产在其他鸟巢里,在英语里杜鹃的名声很臭,相应的cuckoo俚语解作“疯子”,因此cuckoo’s nest在英语中是精神病院的意思,译名《飞越疯人院》传神地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谛;而如果对此不了解直译为“飞越杜鹃窝”,那就贻笑大方了!

二、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体会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受思维方式支配。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中西语言的语言结构上亦是相差甚远。从思维方式上来说,“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2]。中国人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到电影片名的翻译上就是中国观众习惯于接受那些能够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的片名,它有利于把握全剧的内容。因此英文片名翻译成中文时很多时候都会照顾到中国观众这种心理特点,其中文译名会体现电影情节或主题。如电影it happened one night字面意思为“发生在一个夜晚”,讲述了一个记者与一个离家出走的名门淑女一段偶遇的爱情轻喜剧。中文译名为《一夜风流》,这一译名不仅反映了故事情节,而且不色情不暧昧,照顾到了中国观众重暗示重含蓄的习惯,令人拍案叫绝。此类经典的译名还有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random harvest《鸳梦重温》等。而西方人“研究问题都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2]。这种思维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就是大量采用那些在影片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事、地点等作为片名,如erin brockovich,forrest gump,the great waltz,casablanca等,甚至往往简单的一个单词就是影片的片名。针对这类片名,为体现故事情节以照顾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译者往往采取加译的方法,即根据电影的内容或类型,把观众未知的影片情节或主题明白地表达出来。比如希区柯克的经典悬疑片suspicion,字面意思为怀疑,讲的是妻子怀疑丈夫这样一个情节,表现的主题是人的怀疑的力量。中文译名《深闺疑云》“信、达、雅”俱全,“疑云”二字蕴含许多神秘色彩,把希区柯克电影的风格入木三分地体现出来。此类经典的译名还有saw《电锯惊魂》、matrix《黑客帝国》、ghost《人鬼情未了》、island《逃出克隆岛》等。

另外,顺应论认为片名翻译的选择应该对语言结构进行动态的顺应和选择,[3]也就是有策略地选择那些顺应交际语境、顺应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成分的翻译。汉语作为目的语语言,它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匀称、语音悦耳顺口,中国观众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因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大量采用四字结构或者直接将片名翻译为汉语成语,如影片collateral,entrapment,my fair lady翻译为《借刀杀人》《将计就计》《窈窕淑女》。而一些影片翻译成汉语时会套用某个现成的成语或俗语并稍加修改,比如影片while you were sleeping,mad money,wallace and gromit,分别套用“一见钟情”“点石成金”“掌门人”译作《二见钟情》《点爱成金》《超级无敌掌门狗》,真可谓妙趣横生。

三、从英文电影片名的传播中领会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无疑是重中之重,好的译名在推介影片、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导视作用。在英文电影介绍到中国市场后,片名汉译传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许多不同的英文电影其汉语翻译都差不多。我们会发现银幕上一系列的“总动员”“一箩筐”等电影,而其英文片名却是千差万别,都有其特定的名字。皮克斯公司的toy story是世界上首部电脑制作的全3d动画片,于1995年11月22日在北美公映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无论票房和口碑都是极佳的。它在中国被译作《玩具总动员》,中国的银幕上“总动员”满天飞,在百度百科中输入总动员这一词条,会找到33个以“总动员”命名的影视剧作品。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年都有电影被翻译为“总动员”,以近几年为例,2004年的the incredibles《超人总动员》、2005年的valiant《战鸽总动员》、2007年的ratatouille《美食总动员》、2008年的wall·e《机器人总动员》。如此众多的片名翻译有着模仿旧译的特点,基于商业上的考虑去包装这些片名会让观众对影片产生直接认同。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电影宣传的途径远远跟不上西方,只好借用现有资源影响而保证票房的无奈之举。另外这是否说明了国人的“跟风”及“从众”心理以及影视翻译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因而在创新力上缺乏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东西方不同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精神,造就了东西方人民不同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特征。西方“科学+商业”的文明模式和“理性+利益”的文化精神造就了自律人格,而中国“农业+伦理”的文明模式和“经验+实用”的文化精神成就了他律人格。[4]自律人格因为强调个性,因而有进取意识,有利于自身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西方人养成了开放包容的心理特征,看重独立自主精神。这种心理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使人们敢于标新立异。而他律人格由于缺乏内在自我的支撑,故而依赖性太强,容易忽视、压抑个性。这也造成了国人封闭保守的心理特征。简言之,西方人相对更重个性,重创新;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得更具趋同性,随大流。

虽然出于推介影片,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的需要,可以利用观众背景知识,通过激活观众原有知识储备而模仿旧译。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借用原有影片的影响,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影片bruce almighty《冒牌天神》曾被译作《上帝也疯狂》,这明显是想借影片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的东风,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疯狂”的译名不如原来的译名接受度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冒牌天神》成功地将影片中bruce借用上帝“万能的力量”(almighty)这一内容概括出来,观众很轻松地就获得了影片的有关信息,自然乐意走进影院观看。但《上帝也疯狂》这个译名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观众无法从中正确猜测影片内容甚至理解发生极大的偏差,反而丧失了其标志。另外,过多套用原有片名,银幕上出现一窝蜂地“魔鬼”“疯狂”,使得片名翻译缺乏特色,这种现象也受到翻译界的诸多谴责。[5]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追求特色的翻译。如英文电影wall·e,片名即是片中小机器人的代号,现在大部分网站和杂志还是坚持译作《机器人瓦力》,而非俗套的《机器人总动员》,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之秋.趣闻英语手册[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156.

[2] 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94.

[3] 王?荩??澜?文化语境顺应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1).

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6

[关键词] 影视翻译;关联性;趋同性

人们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影视翻译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影视作品,它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广大观众。因此,如何满足所有观众的要求,这就对中国的影视翻译者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

影视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鲜明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文学类作品的语言,如小说和散文。笔者认为,影视语言主要具有连贯性、通俗性、简洁性和准确性四个特点。

(一)影视语言的连贯性

影视语言单独来看好像没有连贯性,语言断断续续,跳跃性很大,但只要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其连贯性和逻辑性。如影片The Lion King(《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

沙祖:想想吧!无论何时他变脏了,你都可以痛打他一顿。

拉飞奇:嗯嗯嗯嗯嗯…呵呵呵呵呵…辛巴。

辛巴:爸爸!爸爸!快!爸爸!我们得走了!快醒醒!

某母狮:哦!

辛巴:对不起!……哦!

这部分语言分解来看时,感觉毫无联系。但结合画面,结合那些鲜活的人物,观众能够识别这些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从而跟得上剧情的发展并且清楚地了解各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影视语言的通俗性

影视作品具有广大的观众群,观众也是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社会阶层。因此为了满足所有的观众,大多数影视语言必须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如果影视语言晦涩难懂,太过书面化和正式,观众在观看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视听觉效果。如影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的一些台词:“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和“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这些语言通俗易懂,易于被观众所接受。

(三)影视语言的简洁性

作为独特的艺术作品,影视语言必须简明扼要,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重要的信息。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空间都要用影视画面和音效来表达,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回味情节和展开想象。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Jack对Rose说的一句经典台词:“You jump! I jump!”译为“你跳!我也跳!”不仅直截了当,并且有力地表达男主角的决心和浪漫,亦能让观众深刻地记住这一台词并广为流传,使之成为经典。

(四)影视语言的准确性

影视作品是为观众服务的,而其中每句台词都必须经得起观众的考验。这就对影视语言的精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电影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中的一句台词“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这句台词中的“winning a war with words纸上谈兵”用法必须准确无误,从而使影片的严谨性被观众所认可。

二、影视翻译中的关联性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联理论。根据关联理论原则,影视翻译工作者应致力于从影视作品的源语言中寻找出最佳关联,再把这种关联用准确的译语传递给影视观众,让观众流畅地观赏电影。

影视翻译从本质上来看包含两种交际活动:一方面是影视翻译工作者与影视作品源语言的作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而另一方面是影视翻译工作者与影视观众之间的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准确传达交际双方的意思,并且交际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因此影视翻译者应该在全面理解影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推断出源语言的最佳关联性,准确无误地理解原作,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原作的意思翻译出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电影院中用最短的时间接受到最有效并且最准确的信息,充分享受不同电影文化带来的乐趣。

比如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一句台词:“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译者翻译为:“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此翻译借鉴于一句古语,言简意赅,贴切于说话的语境,也符合整部电影中功夫熊猫学艺地点古色古香的场景。并且观众也易于接受此简短的翻译,在理解台词的同时还能够学习一句有用的古语,一举两得。而对于电影中的另外一句台词:“Enough talk. Lets fight!”译者翻译为:“少废话,决斗吧。”此句翻译把当时的气氛烘托得非常恰当,让观众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要化身为主角酣战一番。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简缩或省略是必须的,并且这也符合影视语言的简洁性的特点,能够让观众轻松地欣赏电影。而且事实证明,越简短的台词越能被观众所记住并流传。

再如电影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图不眠夜》中的一句台词:“Your destiny can be your doom.”这句话中的两个单词“destiny”和“doom”都有“命运”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为“你的命运将是你的命运。”,观众会觉得难以理解。这时,译者应该从源语言上下文中去寻找正确的关联性,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用合适的译语来表达:“命运也许会成为厄运。”此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说话者在当时语境中的真实意图,从而让观众能够清楚地了解影片内容。

又如有些英语单词有很多种意思,译者所看到的字面意思未必是正确的解释。甚至有些很简单的单词,单凭译者所知道的解释去翻译,常常会出错。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翻译为“它让我像一只水中的鸭子”,观众会有可能花时间去想水中的鸭子是什么样子的,这句话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从而心存疑惑,影响电影的观看。这时,影视翻译者需要做的就是借助源语言上下文的关联找出最合理的联系并挑出最正确的解释。通过对该词组“a duck in water”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该句最佳翻译应为:“它让我如鱼得水”。这样一来,观众会直截了当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流畅地观赏电影。

由此可见,影视翻译者对源语言的翻译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以交际活动为依据,以观众的接受为目标,试图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原作真实的意图正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影视翻译中的趋同性

翻译的趋同性可以划分为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笔者认为,影视译者应尽量做到语用趋同。其原因在于影视翻译的目的是让影视观众理解原作的意思,从而轻松地欣赏电影。而由于文化的差异,源语言和译语不可能完全地相同,因此译者只能是在最大程度上使得译语趋同于原文。

如第80届奥斯卡获奖影片No Country for Old Men,对于影片名字的翻译,如果影视翻译者只是为了满足语义趋同,将其翻译为“没有专门的老人国度”,不仅观众会感到无法理解,而且也与影片内容不相符合。在此情况下,译者应该在全面了解电影剧情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合适的译语来表达出源语言的意思。通过对电影内容的了解,译者知道了它主要是关于一个老兵和一个老警察的故事,他们本来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者,但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了作用,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一面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因此,最佳翻译应为《老无所依》,此翻译不仅贴近影片内容,准确表达出影片主角的辛酸和无奈,而且很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

再如另外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经典影片Ghost,如果直接翻译为“鬼”,那观众则会以为这是一部鬼片或恐怖片,很显然,这一翻译与影片故事所讲述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大相径庭。此时,影视翻译者不应该只考虑语义趋同,而应该在了解影片内容(未婚妻莫莉与遭歹徒枪击不幸去世的未婚夫山姆的未了情缘)的基础上认真选取合适的译语并将片名的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因此,最佳的翻译应为《人鬼情未了》。此翻译不仅反映出了电影浪漫的情节和感人的基调,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知道电影的类型,而且很容易被观众所认可和广为流传。

又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译者可以将其译为“豌豆和胡萝卜丁”,此翻译能够达到语义趋同,但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观众会误解为两个主人公看起来都个子很小,像豌豆和胡萝卜丁那么小。很显然,此翻译不能达到语用趋同,源语言意思完全被歪曲。此时,译者应该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找出“peas and carrots”的真实含义。因此,最佳翻译为“珍妮和我形影不离”。此翻译能够让观众准确快速地进入到男主人公阿甘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

由此可见,最佳的影视翻译必须同时兼有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当然,由于影视语言的独特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影视翻译者在无法同时兼顾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的时候,就应该想方设法做到译文的语用趋同,以传达出原作作者的意图,让影视观众准确无误地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东西,充分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

四、结 语

影视翻译作为中西方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翻译的独特的语言特点,因此,在进行影视翻译时,译者们应该全面了解影视翻译的独特性,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语义,结合关联性和趋同性,尽量传递出影视作品中源语言的最佳关联性,选择适当并且简洁的译语,努力使原作作者的意图与观众的期待和理解相吻合,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影视作品,从不同的电影中体会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Sperber D,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2] 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93.

[3]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 (04).

[5]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