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表演艺术范例6篇

论钢琴表演艺术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1

关 键 词:钢琴艺术 表演 时代化 个性化 民族化

钢琴表演艺术是一门理论实践性的艺术学科。钢琴表演艺术作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建立在遵循作曲家原意的基础上、具有表演者个性风格特点的作品再现。钢琴表演艺术学科的实践运用和音乐美学的审美观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运动:一是表演者把内心的精神转化为音乐,即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二是观众把这种音乐再通过大脑的理解转化为精神,即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好的表演艺术形式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积极地影响和感染观众,帮助观众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调节观众的欣赏角度和趣味。任何表演艺术的存在都脱离不了时代、个性以及民族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个性、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钢琴表演艺术除了在原有的优秀传统表演基础上要不断发展,还要考虑出新,结合不同层次群体的心理需要,从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出现新事物的角度,以及对钢琴表演艺术、钢琴文化传播途径的新需求,真正使钢琴表演艺术繁荣昌盛。

一、个性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基础

钢琴表演艺术据其特性及其作品的需要,表演者采用单独、侧面对观众的表演形式。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为表演者创造了一个对音乐更好地理解和阐释的艺术氛围,在突出表演者自我意识的同时,向观众传达对音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理解;也正是这种传统的优秀的表演形式,我们才能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表演。风格既表现于内容,又表现于形式,它是由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特色。对于一首作品,表演者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能够反映、表达自己心理的表演形式。不同的表演形式,也是表演者风格和修养的体现。例如演奏贝多芬的《热情》,表演者除了根据作品给予指定的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创作外,施纳贝尔突出了严谨、理性的古典学风;李赫特尔感情激荡,气势恢宏,风格浪漫;鲁宾斯坦呈现了温文尔雅的气质;霍罗维茨则表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强烈的个性;肯普夫表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技巧。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创造,《热情》才会像钻石一样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这对于有音乐素养的听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在钢琴表演过程中,个性与共性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一个有机整体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也就是说,表演者把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情寓于他们不同的表演形式之中。作品给演奏者提供了创作的基础,但也有许多潜在的不定点和空白,给了演奏者填补、再创造的空间。演奏者就可以借助一些手段,创造另外的一种音乐审美效果,拓展音乐表演的视界和话语空间。茵格而顿指出:“像绘画那样的‘原作’在音乐中是不存在的,音乐作品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表演来实现一个变体。每一个变体都包含有表演者的独特创造,并使音乐作品成为表演者和作曲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复合体。”[1]表演者在这个多层次的未定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内心体验的思维活动,进行抒发人类思想感情并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尽量完善音乐意境,表现音乐情感与内容,并使其成为联结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纽带。

钢琴表演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更应突出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形式。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创新与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和活力。这就对传统的钢琴表演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同时对表演者来说,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有跟上时代的敏锐头脑,来丰富自己个性化的钢琴艺术表演过程。

二、时代化表演是推动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因素

“美”产生于人——主体的愿望,而主体愿望的产生则源于他的“社会性”![2]任何创作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样,钢琴艺术的表演形式也不能脱离社会性而存在,它与时代的不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钢琴表演艺术传统延续下来规范化的表演模式可以被真正有音乐修养的少数群体所接受,是“精英”“贵族”式的欣赏方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网络传媒等现代交流手段方式的迅速发展与改变,使钢琴音乐面对的是更多、更为广泛的群体,钢琴表演艺术应从音乐表演多元化角度,积极探索如何在表演形式以及音乐表现上使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也是推广钢琴音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教育和音乐修养,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享受音乐的“准精英”式钢琴音乐的推广方式。

钢琴表演艺术发展至今,由于现代社会文化、观众对象的不同,“阳春白雪”式的钢琴表演艺术在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上应有所突出。由于“观看并不是一面一成不变的镜子,而是充满生气的理解力。”[3]所以根据观众理解的差异,对于作品的艺术表演再现做出的反映,有可能正确、有可能歪曲。当然真正的艺术是不能以大众的喜好和接受能力作为艺术的标准的,这违反了艺术的原则。正如戏剧界所认同的:“观众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无视观众的艺术家却永远是错的。”[4]为了让社会能够更为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严肃音乐,我们可以在钢琴音乐的表演过程中采取更容易被大众心理所接受的传媒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段。 转贴于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物,所以每遇到一种运动,不仅视之而已,同时还有意用我们自己的动作来表出它们。……”[5]所以表演者在钢琴表演过程中,由于从内心生发了音乐的感受并产生了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及抒发自我情感的手段,即表演形式。它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作品和观众思想产生共鸣的必要手段。作为媒介,表演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帮助表演者创造一种情景,通过观众的想象来产生感情。随着时代、网络、高科技的发展,观众对钢琴音乐特别是适合现代钢琴作品新的表现手段有着强烈的渴求和愿望,希望表演者具有时代感、与生活体验相接近的表演形式,表现与观众共有的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感染观众,同时也给钢琴表演艺术注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使钢琴表演艺术从不同角度更完美地获得其美学体验。这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的迫切需要,也是钢琴音乐、钢琴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

三、民族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灵魂

21世纪更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求生存的时代,音乐的审美价值趋向多元化、开放性,但总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闪耀着华夏祖先的文明和智慧。

李凌的美学思想认为,“所谓‘民族风格’,它包括了这个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它要表现这些思想、情感所选取、缔造的音乐形式上的一切特色的总和。”[6]追求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应该成为钢琴表演艺术遵循的一个美学原则。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钢琴家傅聪,正是因在他的钢琴演奏中充满了中国灿烂文化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以及中西贯通的音乐表现力而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他演奏的肖邦被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傅聪之所以对西洋音乐理解得深刻,“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因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7]这也是傅聪在钢琴表演艺术上能做到真正中西融合贯通,用中国的古典文学表现西方音乐意境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代对音乐美学的研究源远流长。儒、道、法家对音乐美学都有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傅聪的父亲傅雷非常重视对傅聪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自小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字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上选教材,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理气息、兼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史诗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亲自对他施教。“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8]所以在傅聪的演奏中有蕴含中国音乐美学的“无我之境”。这和他自小得益于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成熟的领悟力是分不开的。

民族性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艺术再创造的土壤和源泉,是创造具有特色的表演艺术的动力所在。中国的钢琴表演艺术要坚持发扬民族性,与时代共进,突出个性意识,才能使钢琴表演艺术在社会发展潮流中始终保持活力,在时代变革过程中展现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保清《浅谈音乐表演艺术》南京艺术学院院报 2001年第2期

[2]《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从布莱希特“陌生化”表演艺术理论得到的启示》 冯效刚 人民音乐 1997年第11期

[3]艺术风格学:(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251页

[4]《试论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张放 音乐探索 1999年第1期

[5](德)罗采 《卡里哥纳》H·里曼著 缪天瑞译

[6]彭根发《李凌音乐表演美学思想初探》交响——西安音乐学院院报1996 第4期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2

【关键词】钢琴 演奏 亮点 构成 形式

钢琴演奏艺术的本质就是演奏者运用科学的演奏方法,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如果不重视演奏技术的艺术内涵,只强调演奏技术的炫耀表演,再高超的演奏技术也是毫无意义的。完美的钢琴演奏艺术可以有效地控制音色变化和音乐处理,而获得高超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术需要有灵敏的音乐感知力与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对于钢琴演奏技术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可以全面掌握各种演奏技术的形态类型和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钢琴演奏技术是诠释音乐作品的基础,钢琴家对于音乐作品的演奏并非是单纯的模仿或复制,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钢琴演奏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钢琴演奏艺术的亮点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钢琴演奏艺术的亮点。

作为“乐器之王”,钢琴本身具有许多艺术优长,这些优长也成为钢琴演奏艺术的亮点。具体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音色

钢琴的音色十分优美,且变化丰富,悦耳动听,妙不可言,备受人们欢迎和喜爱。

(二)音量

钢琴的音量十分宏大,且气势雄伟,不愧为“乐器之王”的美称。

(三)音域

钢琴的音域十分宽广,其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浑厚,几乎涵盖了现代音乐的全部乐音。所以,它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情绪,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刚与柔、急与缓、轻与重,皆能集于一身、熔为一炉。”①并且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

二、钢琴演奏艺术的构成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钢琴演奏艺术的构成,这也是整个钢琴演奏艺术的核心层面与主体层面。具体而言,钢琴演奏艺术的构成,有以下三大要素。

(一)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要素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要素,其中又包括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题材是音乐作品的原始材料,是音乐作品的基础与前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形象是音乐作品的载体与依托,尽管音乐作品中的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象,但同样是钢琴演奏艺术中所必须着力塑造的音乐形象。事件也是钢琴演奏艺术的必要元素之一,尤其是叙事性钢琴曲中,更应着力表现之。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钢琴演奏艺术的主旨,就是演奏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首先将作品中所表达的作曲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奏,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匈牙利“钢琴王子”李斯特所言:“……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②

(二)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要素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二个要素,是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要素。其中又包括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体裁系音乐作品的样式,如钢琴变奏曲、钢琴奏鸣曲等。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组织方式与内部构造,如钢琴奏鸣曲的结构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即陈述音乐基本主题的部分,又细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四个小部分;第二部分是展示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又细分为导入部、中心部、准备句三个小部分;第三部分是再现部,系总结部分,也细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四个小部分。语言指音乐作品的艺术语言,又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等。手法指音乐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如夸张、对比等等。风格指音乐作品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运用钢琴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三个要素,是运用钢琴演奏的各种技巧,其中主要有指法技巧(包括顺指法、穿指法、跨指法、换指法、轮指法、替指法等)、触键技巧(包括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力触键等)、踏板技巧(包括右踏板技巧、左踏板技巧、中跨板技巧)。

总之,钢琴演奏艺术的整个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艺术创造工程。

三、钢琴演奏艺术的形式

钢琴演奏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钢琴演奏艺术的形式。具体而言,钢琴演奏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独奏

这是钢琴演奏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钢琴家和中外著名的钢琴比赛,均以独奏的形式出现。

(二)协奏

钢琴协奏是以钢琴为主,同其他乐器的协奏,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钢琴演奏形式,如《黄河》钢琴协奏曲就是成功的一例。

(三)伴奏

钢琴可以为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伴奏,也可以为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作伴奏,尤其是为独唱、合唱伴奏,更以钢琴为首选,因为它可以用一件乐器引领整个交响乐队,既便捷又有好的艺术效果。

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表现音乐,一个演奏家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弹奏不出动听的音乐,因此钢琴演奏技术作为演绎作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包括演奏者正确弹奏作品的技术层面,而且还包括演奏者准确诠释作品的艺术层面,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

注释:

①王在畅.钢琴艺术系统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2.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学;钢琴教学;应用策略

近几年来,学校的钢琴课堂教学方式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和重点讨论的话题,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以促进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主要担负的使命和责任。现代教育理念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侧重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培养,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将此教学理念践行和贯彻于教育体系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当代钢琴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钢琴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钢琴学习的规律。由此可见,现代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体的钢琴教学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从现代角度来说,现代教学理念主要指的是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各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制定学习方案和策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钢琴演奏效果,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其核心定位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实为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构建钢琴教学模式,要保证其站在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以培养新时期钢琴艺术优秀人才为目的,才能发挥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钢琴艺术,并从多个角度不断提升学生钢琴演奏与钢琴表演技能[1]。其意义主要体现于几方面,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较为完善的钢琴艺术知识,以声乐方向,提升学生钢琴伴奏技能要求,并从培养专业钢琴人才为出发点实施钢琴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合理运用声乐艺术表演为基础,确保钢琴伴奏表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促使钢琴伴奏表演与声乐表演之间相契合。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能够对我国钢琴教学模式的重构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指导,由此可见,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钢琴教学的实效性,对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策略

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应基于相关理论重点做好实践的改革,通过各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开发和构建符合当前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满足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以便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钢琴教学模式实践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大背景,满足当前院校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现实诉求。在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平台的建立是钢琴教学的基础,而声乐改革实践平台的构建则是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因此需要既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专业钢琴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落实钢琴教学指导的实际环境,保证钢琴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钢琴演奏知识,以便准确掌握各项技能[2]。

首先,钢琴教学指导平台的构建是指学生成果展示的重要方式,钢琴艺术指导,不仅仅是对学生钢琴伴奏技巧的指示,更需要将声乐理论结合到钢琴艺术成果之中,促使钢琴演奏与声乐演唱相互结合,在构架学生专业钢琴艺术技能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艺术气质,更好促使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相互结合,提升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培养演奏者的视奏能力也是当代钢琴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掌握的应用技术与情感思想良好的进行结合,进而保证演奏者整个钢琴表演的准确性[3]。首先,对学生的钢琴读谱习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帮助学生认识到钢琴临时演奏的重要性,提高整体的欣赏水平,养成正确的视奏方式。其次,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四肢动作的协调水平,养成一种动作的习惯性,帮助演奏者对自身肢体动作进行分工,达到最初的演奏目标和效果。

其次,钢琴专业作为一门艺术类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重点应当将重心放在声乐学习钢琴伴奏,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相互结合。对于学校来讲,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性人才重要阵地,因此钢琴教学改革有必要切实以对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培养为主。素质教育的背景要求当代声乐教育应全面调整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声乐教学理念作为钢琴艺术教学实践的指导,将其应用于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则必须要在还原声乐演奏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而钢琴艺术教学指导平台的建设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到更多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音乐理论通过音乐理论课堂灌输,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相互配合,借助与声乐的交流,促使学生建立一定的乐感基础,而结合乐感进行钢琴演奏则需通过实践配合,充分了解自身具备声乐与钢琴弹奏知识的作用,充分体会自身尚存不足,才能更敢于在人前进行钢琴演奏。对此,钢琴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创建有利于学生技能提升的教学环境则十分重要。充分运用音乐资源,举办钢琴演奏的公开表演,让更多音乐学生获得表演机会,提升学生气质,从而凸显钢琴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4]。学生在钢琴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问题,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够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的。因此,只有在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此可见,现代教学模式是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灵活方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更好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规律,并大规模的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去。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模式还原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认知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正确的掌握现代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通过行之有效地策略整体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182-185+195.

[2] 童师柳.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百家,2014,(02):200-203.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4

关 键 词:本体 个性 意识 感性 理性

钢琴演奏是音乐实践三大环节的中间环节,它是美的艺术。钢琴演奏中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美学思想,本文将从钢琴演奏艺术其中的几个侧面,对其美学因素、原则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本体:从美学意义上看,通常认为乐音及乐音运动形式就是钢琴音乐的本体,乐谱是音乐本体的载体,而钢琴演奏是基于作品文本理解和原创理解的二度创作,因为演奏者的每一次演奏都重新创造了音乐本文(乐谱),从而也创造出了钢琴艺术的本体。

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种二度创作,而对欣赏者来说,它恰恰是一种本体的展示,并且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鲜活的音乐本体。展现音乐本体,就要求演奏者不断练习,不断对音乐本体进行正确的审美体验,而这种体验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完全不同于听众侧重于听觉欣赏,而是一种二度创作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精神创作体验。这便要求演奏者要赋予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只有扎根于体验和创作的钢琴艺术,才符合钢琴演奏本体的客观要求。

个性与共性:由于我们不可能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进行绝对明确的规定,因此也会各自表现出音乐审美理解中的个性化倾向,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引起不同的共鸣。任何人的理解都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特定立场上,把作品作为一种多层次性、多风格性的东西来理解。每位演奏家的演奏都有着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的东西就是个性。个性的形成是演奏家自身不断积累的结果,是演奏家艺术独创性形成的过程,所以个性必须与众不同,具有创新精神。

与个性对立的是共性的问题,我们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钢琴演奏当中也同样如此,脱离了个性的共性是不存在的。共性就是所有演奏者演奏同一作品的共同基本特点。这是因为受作品本身的约束和限制,我们知道在浩瀚的钢琴艺术海洋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格作品,一位作曲家就是一种风格,一位作曲家的不同创作时期也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这些个性汇成了一种共有的风格。所以在发挥个性处理的同时,还是不能逾越基本风格的限制。例如:迄今为止,很多演奏家都灌制、演奏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他们在一些细微的个性处理上都各有不同,但不论怎么变化,他们都是要表达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总的精神特征。一句话,我们在发挥个性的同时,首先要尊重一度创作,尊重作曲家的基本创作情绪,更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这是因为追求独特的个性、创新风格恰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是钢琴艺术发展的生命。

存在和意识:任何物质形式,它都有一种存在方式,钢琴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精神创造的超越性存在。

乐谱只是一种纯粹的书面物质载体,它们从听觉角度来看没有意义,只有当它们被指向、被演奏,才具有意义。所以钢琴音乐作品的真正存在表现在它被接受之中,只有当它被演奏之后,它才可能和社会意识发生关系,才能产生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才能将作品文本从静态的符号中解放出来,将其具化为活生生的音乐。

另一方面,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只有在有了钢琴音乐艺术美的存在,才可能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作为演奏者的一种主体能力,需要演奏者不断实践,不断对钢琴演奏艺术进行探索,反复吟味;只有具备这样的审美素质和能力,才有可能真正表现钢琴演奏美的存在,只有在“那一瞬间”,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份音乐的存在。

总之,意识寓于存在之中,存在是意识的先决条件,但在钢琴演奏艺术世界里,意识的主体作用又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钢琴音乐作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是意识的一部分,只有当作品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时候才真正存在了。

感性与理性: 钢琴音乐具有感情特点,它可以唤起听众的情感反应和审美意境,而演奏者自始自终也脱离不开感性的体验。情感的能动性活动在钢琴演奏创造中是头等大事,每一位演奏者的音乐感性反应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各自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里还要谈论一下与钢琴演奏感性相对立的、理性的存在和作用。钢琴演奏理性的突出表现首先是技术。技术是一种纯理性的产物,对于一首作品的诠释与演奏,如果没有技术或在一些环节上欠缺技术,那便根本谈不到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理性在这里又一突出表现和作用是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这里需要演奏者具备非常到位的理性把握。这首先是由钢琴的特殊构造(打击乐性质)决定的,钢琴演奏者对于改变已奏出的声音是无能为力的,演奏者总是在内心中提前听到那些将要奏响的音响,以便调整准备自己的动作。

理性固然重要,但在钢琴演奏中如果把理性绝对化、片面化,脱离感性的想象空间,那么钢琴演奏美也就失去了它自身富于表现力的美学意义了。所以我们说,钢琴演奏不单是理性的,而且也是感性的,甚至是超理性的。也只有将理性的把握和感性的表达内在而完美的融合,才能真正掌握钢琴演奏的艺术精髓。

上述四点只是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几点最基本的探讨,但这也是构筑整个钢琴演奏艺术的最重要的几个部分环节。可以这样认为,钢琴演奏艺术本身就具有多侧面性、变化性、多义性,而以演奏者的内在尺度去把握钢琴演奏的本质,通过强化个性来表现共性,通过情感相联系理性,就能发现作曲家本身的创作意图与潜在的没有发掘的深刻意义,这也是被称作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实践的最本质的要求和内在的含义。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著 1992年5月北京第1版

[2]《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罗小平著 1999年4月第1版

[3]《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于润洋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4]《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 1999年7月第1版

[5]《论钢琴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年3月北京第1版

[6]《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于润洋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月北京第1版

[7]《论钢琴演奏》约·霍夫曼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5

[关键词]钢琴伴奏与独奏 素养 区别

一、对钢琴伴奏的认识

声乐钢琴伴奏是钢琴演奏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声乐伴奏与钢琴独奏相比,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作品,以文学(歌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来体现。这一特殊性赋予了每个乐段更多的表现力和灵活性,因为不同的乐段经常表达与演绎着不同的情节内容。

钢琴伴奏从它最基本的意义上说, 也是对声乐作品的表演, 在音乐创作活动中, 钢琴伴奏者应运用自身的音乐技能, 以及对声乐作品内涵的正确理解, 与声乐演唱者共同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通过音乐表演表现出来。

伴奏者可以通过乐谱上的速度标记、音乐术语、歌词、和声、伴奏织体等作曲家所提供的信息划分乐段, 深度挖掘乐段的音乐内涵, 用心感觉乐段间的情绪波动, 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提高二度创作的准确性,使演奏更为规范, 更具说服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的高度分工,人们的欣赏水平的空前提高,钢琴和声乐艺术表现得日益丰富。钢琴伴奏从只起辅助歌曲旋律或和声背景作用的陈旧模式,发展为即加强和喧染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超越旋律起不到的作用的崭新模式。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表现过程中即独立又统一,独立于歌声不易描绘的艺术形象,统一于二者水融,完美配合,共同完成对歌曲的演绎与阐释。

二、钢琴伴奏者必备的素养

钢琴伴奏者要将乐谱上的静态音乐转化为动态的富有内在逻辑发展关系的可听音乐, 要将单一的钢琴音乐变成与其它乐器或人声有机结合的复合音乐, 要将人们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和审美意象予于物化, 那就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综合素养。

1、技术素养

与钢琴独奏相比较, 除了演奏方面的一些共同技巧外,笔者在日常学习中认识到钢琴伴奏还有其独特的技术性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个钢琴伴奏者, 应具备怎样的伴奏技巧, 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2、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指伴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结构、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再现的一种理论认识, 是一种主导性的音乐审美机制, 它直接关系到伴奏的质量和品位。

3、文化素养

钢琴伴奏是表演者内在本质素养的外在中反映。出色的表演离不开全面的素养, 其中, 文化素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4、心理素养

心理因素可以影响专业水准的正常发挥。心理素养问题普遍存在于表演艺术领域, 在钢琴伴奏中也不例外。

5、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搞好钢琴伴奏工作的原动力, 它要求伴奏者具有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大局观。

三、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的区别

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都属于钢琴演奏表演专业,区别是独奏有更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演奏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表现音乐。独奏必须一个人独立面对观众。钢琴独奏者演奏期间与观众几乎没有眼神交流,这种没有面对面互动交流的过程对舞台上作为唯一焦点的演奏者的影响不容低估,大多数人都必须分心处理来自于自身以及环境的影响,如自身的迟疑焦虑、听众的反应、灯光、不熟悉的表演厅和乐器、突然出现的噪音等等,这会使得演奏者感到深深的不安。

而钢琴伴奏作为钢琴与声乐的合作艺术,必须根据演唱者的需要随时作出调整,要求有很强的适应力和配合力,为演唱者做好服务,通过声乐与钢琴的完美结合,把最高质量的音乐带给观众。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不只是陪衬, 更应是创造特定意境、丰富音乐形象、完美诠释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

结语

与钢琴独奏不同, 钢琴伴奏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音乐作品的诠释, 要靠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者共同来演绎。因此,钢琴伴奏更需具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广泛合作的大局观, 处处把“合作”二字放在首位。谦和是钢琴伴奏必备的重要素养,要乐于并善于与不同的合作者合作, 要树立正确的合作观, 以便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6

论文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l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外古今音乐史上,不少钢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或指挥家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专职演奏家或教师,对诸多部钢琴作品了如指掌亦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并非他们超人一等,而是对音乐理论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密切相关。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一切有志于钢琴演奏者,应该利用可能的传播工具,自由遨游音乐的海洋,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对培养钢琴演奏所必备的良好乐感是有必要的。

3乐感的理解与表达

一个钢琴弹奏者有了良好的乐感,并不一定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还必须在良好乐感的基础上,注意对具体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精妙表达。乐感的理解和表达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二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要认识到乐感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不同时代、 环境、个人遭遇的影响,又被不同个性、兴趣、愿望所左右。19世纪是古典音乐大师辈出的年代,但众多大师的风格几乎没有什么雷同。因此,在借鉴他人乐感理解的基础上,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散发着个人魅力的乐感理解。只有这样,你的乐感才是你自己的,你的乐感表达才是有创造性的。二是要注意将乐感的理解和表达与娴熟的演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上一篇理事会章程

下一篇事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