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的可能范例6篇

确定的可能范文1

关键词:不确定性原理 变量 哲学

1、引言

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其特殊的性质给科学和哲学解释提出了挑战。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不确定变量都不可能同时确定出确定值,使人们放弃了经典的轨道概念。这表明,几率性、随机性、偶然性,并非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而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性。科学的发展要求从哲学层次来认识不确定性原理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它的本体论及认识论内涵,总结其基本特征,进而为不确定性原理的科学研究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哲学观念和方法论原则。

2、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云室(一种观察微观粒子运动径迹仪器)中观察到的电子径迹的解释上,海森堡的想法是如何用已知的数学形式去描述云室中的电子径迹。云室中的径迹并不是能反映粒子明确位置和速度的一条无限细的线,在云室中看到的电子径迹的宽度要比电子本身的线度大得多,这可能代表了电子的位置具有某种不确定性。通过推算,得到了一种不确定性原理,它表明: 同时严格确定两个共轭变量( 如位置和速度,时间和能量等) 的数值是不可能的,它们的数值准确度有个下限。这是一条自然定律, 它说明,在微观粒子层次上,同时得到一个粒子运动的位置和速度的严格准确的测量值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用这个理论去解释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子轨迹,经过重新的分析整理,最终确定: 云室中电子径迹并不是一条连续的线,实质上它是一系列离散而模糊的斑点,它们近似排列成线,并非真正的电子“径迹”,也就是说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海森堡进一步验证此不确定性满足新的量子力学,得到了标准的量子条件:

Pq-qP=h/2π

(P为动量,q为与动量对应的位置,h为普朗克常量s)。

由上式出发,海森堡导出了位置和与速度相关的p的不确定关系式:ΔpΔq≥h。

3、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思考

不确定性原理告诉人们:经典的轨道概念已不再适用,像经典物理学精确把握宏观物体那样将微观粒子的信息精确测出也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与不确定性原理两者可共存于一个理论体系,不确定性原理可以由量子力学基本公设推导,而且推导结果也没有超出量子力学的几率诠释。我们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看看它们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由于望文生义或不太理解量子力学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原理之不确定,几率诠释之几率。深入的思考者则认为,几率诠释告诉我们微观粒子之状态我们不能百分百把握,而不确定性原理则干脆将“不确定”确定下来,告诉我们不确定不是我们的仪器有什么问题,而是客观世界正是如此,不仅认为客观世界的本性在于不确定性,更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无法战胜客观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与确定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否定,各自分别从相反的维度揭示着客观世界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确定性是人类认识和追求的目标,但“确定性寻求”的结果使得人们深入到世界的深层并发现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基本和普遍,在确定性岛屿的周围存在着广阔无垠的不确定性海洋。我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进一步分析之中。

通过对自然科学、数学研究中的典型随机事件掷硬币或掷骰子的具体分析,我认为不确定性就是与事物运动状态或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相联系的一种性质,是对确定性的否定。与不确定性相对立,确定性是关于事物的状态、过程、结构、功能、规律等在一定条件下的唯一性。唯一性是确定性的本质特征。有时在放宽的情形下也可以把稳定性、规则性看作是确定性。不确定性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区别。

其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不确定性是指人无法对事物状态或事件运行结果做出唯一确定的描述和预言。事件过程及其结果本身是确定的,但是由于人的认识能力不足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认识反映的不确定性。这是和人类天然具有有限的类特征相关联而造成的情形,郝柏林教授提出“有限性原则”也主要是期望概括这一情形中的基本特点。我将这种不确定性称之为主观不确定性或主观随机性。

其二,客观世界还存在着与人类认识能力无关的客观的不确定性,我将其称之为客观不确定性或客观随机性。客观不确定性是指客观事物状态或运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在实现上的等概性、平权性或对称性。最简单、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掷硬币或掷骰子。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实现相对于其它可能性并不具有优先地位,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彼此地位平等,概率相同,因而是无法事前准确预言的。这种情形的存在是由客观实体自身结构的特点所决定,与人的认识能力无关。

对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那皆是因为未来的状态相对于我们目前的状态都是非唯一的,其可能性空间大于现实的状态空间。更由于我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基于此,我们只能在今天与未来的交界之处不断锻造更加符合复杂事物系统变化规律的方法之梯,从而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尽可能地伸向未来的区域。

4、结语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们没必要、也没可能完全了解它的所有方面,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它的发展动向,因为在许多事情的发展中总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将物理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将为我们的决策带来更加合乎实际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陈鄂生.量子力学基础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09

[2]杨桂林,江兴方,柯善哲.近代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确定的可能范文2

该准则在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谨慎原则”。本文拟对“谨慎原则”在或有事项准则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或有事项概述

(一)或有事项概念及内涵

(1)定义及特征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事项”,指至资产负债表日结果已确定,并可据此结果作出其他相应经济行为的事项;另一类“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或有事项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状况,或有事项的“或有”是指其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确定,要依赖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确定。企业管理当局无法对或有事项的结果施加影响,或无法施加重大影响,只能按照有关情况对或有事项各种结果的可能性和金额进行合理估计。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客观性:或有事项是现实(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存在的一种情况。②不确定性:该情况的最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二,或有事项的结果即使预料会发生,但具体发生的时间、金额具有不确定性;其三,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能由企业自己控制。③未来判定性:该情况的最后结果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

符合本准则或有事项定义的常见事项有:①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②未决诉讼;③未决仲裁;④为其他单位进行债务担保;⑤产品质量保证。

而其他如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所得税、保险合同、终止营业、租赁、企业重组、环境污染整治等项目引起或有事项不在本准则范围内,是由其他相应会计准则规范的。

(2)或有事项基本分类

或有事项可划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可确认为负债的或有事项;一类是或有负债;还有一类是或有资产。

负债。财政部2000年5月17日《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定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由定义可以看出,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①是现时的义务。也就是说,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发生的,有待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决定的义务,如果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即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应确认为负债;②是一项强制性义务。企业所承担的负债,在将来是不能或很少可能回避的经济利益的牺牲,有时企业为了维护自身信誉或进行正常业务而必须承担某些道义或推定的义务,如产品担保义务等,也应包括在负债之内;③负债的履行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将来要通过支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方式来清偿。有时企业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的方式来结清这一项现时义务。总之,负债的清偿必然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曾给负债下过定义,将负债界定为“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1992年以来,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会计实践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负债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如此,或有事项准则主要是对其可能形成的义务予以确认或披露。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上述2000年或有事项准则中对负债作出的新定义,它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负债定义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在理解负债定义时,最重要的是把握:负债是现时义务,即负债是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是已经存在义务,其中,所指的义务不仅包括法定义务(经济法所称的义务),还包括一些推定的义务。法定义务比较容易理解,推定义务则较难理解。推定义务是因为企业特定行为而推定产生的义务。这里所指企业“特定行为”泛指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已公开的承诺或已公开的声明。由于以往习惯的做法,或通过这些承诺或公开的声明,企业向外界表明了它将承担特定的责任,从而使受影响的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那些责任的合理预期。产品质量保证是产生推定义务的典型例子。比如,某企业为推销其产品,郑重地向客户承诺,购买其产品的客户能够享受七天之内对购入产品不满意时可退货的权利,如某客户确实在七天之内因正常质量问题要求退货,而该企业又没有兑现其承诺,那么该企业的信誉无疑会受到严重损害,得不偿失。权衡之下,该企业通常不会食言。在这个例子中,法律没有要求企业这样做,但企业做了,结果是企业一方面使其客户形成了合理的预期,另一方面使自己承担了一项推定义务。

或有负债。财政部2000年5月17日《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负债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从形式上看,这个定义很长,与一般的概念有些不同,而更为重要的是,或有事项准则中的或有负债定义突破了传统的会计观念。具体表现在:第一,或有负债定义既指潜在义务,又指特定的现时义务,将或有负债与企业承担的“义务”联系在一起。传统会计观念上,或有负债通常与或有损失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将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等同起来。第二,或有负债无论如何均不能在表内确认,而只可能在表外披露。一般而言,某个项目要确认为资产、负债或收入,其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最基本的三个要求,即首先该项目要符合资产、负债或收人的定义;其次,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再次,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对照起来,作为潜在义务,或有负债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因而不能确认为负债;作为特定的现时义务,虽然符合负债的定义,但却不完全符合另外的两个要求,因而也不能确认负债。

或有资产。财政部2000年5月17日《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资产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二)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可采取以下原则:

(1)充分披露原则。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全面、持续地披露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信息,对或有事项的披露采用表内项目与表外项目的结合,不能纳入报表表内项目反映的信息,要在表外以附注等形式加以披露。同时,企业还应对影响或有事项的多方面因素持续不断地进行评价,以进行相应的合理判断与会计处理。

(2)重要性原则。企业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按其重要程度区别对待。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可由其相对金额的大小与发生的概率来判定,可以分成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四个层次,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结果的可能性

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大于95%但小于100%

很可能

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可能

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极小可能

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概率为0时,说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为100%时,说明确定会发生。

(3)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处理时谨慎小心,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充分披露或有事项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可适度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企业在对影响或有事项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持续评价时,如果或有负债对应的潜在义务已转化成现时义务,若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且其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则应将该义务确认为一项负债。

中国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重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我国制定的或有事项准则把谨慎性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使之能够更为充分地反映经济风险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也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这对于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论述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准则中的运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对于维护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原则在对或有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在会计确认中的运用

或有事项形成了负债,并不意味着必然在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关键要看所形成的负债是否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要判断该项义务是否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有事项形成的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应否将该义务确认为负债的重要考虑因素。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指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非潜在义务。比如某公司驾驶员违章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后,该公司将要承担的赔偿义务,就是该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指的是,履行或有事项的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超过50%,但尚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因或有事项承担的一些义务,并不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比如甲企业为乙企业提供债务担保,是否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甲企业,要依据乙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来确定。如果乙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良好,且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甲企业;反之,则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甲企业。

由此可以看出,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虽然属于或有事项,但是在担保债务到期之前,一般不应确认为负债,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规定要求披露即可。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义务,承兑方有无能力承兑该票据,在票据到期之前很难确定。因此在票据到期之前,也不应确认为负债。

③确认为负债的或有事项的金额应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是指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估计,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对相应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则不能将其确认为负债。

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均不得在会计报表项目中予以确认。

或有事项涉及两方或多方,相关的义务和权利是对称的,即对一方来说是义务事项,对相应的另一方或多方则是权利事项。因此,或有事项的确认不能只限于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的确认而忽视或有事项所产生的权利的确认。但是,或有事项准则只将或有事项的确认限定在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方面。主要理由是,或有事项作为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从会计核算的谨慎原则出发,对于不确定的“义务”,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应确认;对于不确定的“权利”,则不予确认。只有当补偿金额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义务性”或有事项的确认标准是“很可能”(大于50%,小于或等于95%),而“权利性”或有事项的确认标准则是“基本确定”(大于95%,小于100%)。以上所述关于或有事项确认的规定符合谨慎性原则所要求的“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

(二)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与或有事项对应的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义务金额只能是估计数。需要指出的是,义务金额可以合理估计,与义务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不发生冲突。

准则规定,或有事项形成的义务,如果符合负债确认条件,那么对其所确认的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理论上讲,正因为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该或有事项所形成义务的金额的估计数可能会有多个。但是,这些估计金额并不都可以作为所确认负债的金额,能够作为所确认负债金额的应是能代表最可能发生的支出金额,也即最佳估计数。准则作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使会计报表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出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考虑,总体上来说,清偿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可分两种情形来确定:一是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二是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应区别下列两种情况确定:①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最佳估计数应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②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从会计计量方面看,要求对预期可以获得补偿的处理与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分别予以计量。

另外,同样出于谨慎性考虑,在或有事项的计量方面,如果清偿确定的负债全部或部分预期可由第三方如保险公司补偿,只能在补偿金额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不能直接从确认的负债中抵减,而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负债的帐面价值。

以上所述关于或有事项确认的规定符合谨慎性原则所要求的“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数额”。

(三)在会计披露中的运用

或有事项准则认为,为使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详细而完整,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单列项目中反映,具体以“预计负债”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而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反映。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对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同时,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预计负债形成的原因及金额作相应披露,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详细的有关或有事项信息。

在对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同时,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费用,在利润表中不应单列项目反映,而应与其他费用或支出项目合并反映。如,企业因产品质量保证所确认的费用,在利润表中应作为“营业费用”的组成部分予以反映;又如,企业因对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而确认负债时所确认的费用,应作为“营业外支出”的组成部分予以反映。如果基本确定能获得补偿,在企业利润表中反映或有事项确认的费用或支出时,应将补偿预先抵减。

本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或有负债:①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②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③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④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规定企业应就或有负债披露如下内容:①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②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③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此外,对未决诉讼的披露,本准则作了特别规定,即,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的情况下,如按要求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但应披露该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这与国际通行做法是一致的。

在或有事项的披露方面,出于谨慎的考虑,对已确认的“很可能”成为负债的或有事项(此时的或有负债已经符合负债的定义),应同时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并且对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末决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和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只要有“可能”(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发生,就应将其形成的原因、产生的财务影响进行披露。而为了不使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导,规定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除非或有资产很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因为确认或有资产可能会导致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收益得到确认。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资产形成的原因,如能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对此作出披露。

上述规定符合谨慎性原则所要求的“会计披露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四)运用过程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如果不正确而谨慎的处理好或有事项,既可能导致现金大量流失,还有可能损坏企业的商业信誉,动摇企业经营发展的根基。因此,企业或投资者对待或有事项绝不可掉以轻心,丧失警惕。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如上市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或有事项事前估计不足;对或有事项的确认不规范;对或有事项范围的理解不一致;普遍没有确认“预计负债”。二是在或有事项的披露上也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甚至采取回避态度。具体会计信息披露人员对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项无法确认和记录,如公司出现担保业务后,不反映也不主动向中介机构提示,一旦或有事项实际发生,公司要承担责任,且一般数额较大,致使广大投资者有被欺骗的感觉。

对于上述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准则制定机构可以进一步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的检查监管;第二、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需要对《或有事项准则》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理解,合理运用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正确对待风险;第三、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准则。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处理中的应用,使财务报告反映的业绩更稳健、更均衡,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会计确认的运用,有利于企业对于负债的确认;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会计计量的运用,使会计报表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会计披露的运用,可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明确不同负债的性质、状况和风险,据此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

确定的可能范文3

关键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决策;焦虑;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124-07

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刻会是怎样。所谓世事难料、前途未卜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在未来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收入和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爆发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不确定性愈加明显。这些短期或长期性的不确定性问题时常困扰着人们。有些个体能够忍受不确定性并积极应对,适应良好;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个体则可能感到困惑,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消极反应,出现过度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症状。freeston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简称iu)。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概念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短期内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本文拟对现有研究进行述评,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概念

目前有关iu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iu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freeston等人基于iu的测量最先提出了一个操作性定义:iu是对模糊性情境和未知事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具体来说,在认知上表现为不确定状态使人感到困惑;情绪上的反应包括挫折和应激;在行为上,试图控制未来并避免不确定性,抑制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行为。ladouceur,gosselin和dugas强调对不确定性的消极评价。不论不确定情境或事件发生概率大小以及后果如何,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个体都倾向于进行消极评价。sookman和pinard提出的概念比较宽泛,他们认为iu是“在应对模糊、新奇和不可预测的情境和事件时出现困难”。dugas,gosselin和ladouceur对iu的界定则相对狭隘。他们把iu看作一种过度倾向——尽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都倾向于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此定义似乎比较极端,它表明iu是一种先验,对即使再“微乎其微”的不确定性都拒绝接受。dugas,schwartz和francis在综合考察各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定义,认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进行感知、解释和反应的认知偏差,它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

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测量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包含一系列与不确定性有关的观念和行为反应,如不确定性使人困惑、令人无法接受、产生挫折感和压力等,目前研究主要采用量表来进行测量。其中主要的量表有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ntolerance 0f uncertainty scale,ius)、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问卷(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inventory,iui)和儿童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scale forchildren,iusc)。

(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

freeston等人首先编制了法文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测量与不确定性有关的消极信念和感知到的后果。问卷包含27个项目,采用5级评定,得分越高表示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题目如“不确定性使我变得脆弱、不愉快或者悲伤”、“不确定状态意味着我缺乏信心”等。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此外,iu与担忧高度相关,并能够区分出高担忧和低担忧组人群,与焦虑和抑郁也相关显著,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五个因素维度,分别是:(1)不确定性令人无法接受,应该避免;(2)不确定性使人困惑;(3)不确定性产生挫折感;(4)不确定性导致压力;(5)不确定性妨碍行动。

buhr和dugas[6]将此量表修订为英文版。他们对276名平均年龄为22岁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到一个四因素结构,分别是:(1)不确定性使人无计可施;(2)不确定性是充满压力的、令人

苦恼的;(3)不确定事件是消极的,应该避开;(4)未来不确定是不公平的。研究表明,英文版ius同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berenbaum,bredemeier和thompson也对ius的因素结构进行了验证,得到一个不同的四因素结构,分别为:(1)对可预测性的渴望;(2)面对不确定性有崩溃倾向;(3)面对不确定性体验到苦恼的倾向;(4)对不确定性的坚定信念。

研究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编制简化的测量工具。carleton,norton和asmundson使用更大规模的大学生样本,以ius为蓝本编制了一个12项目的简化版ius(称为ius,12),测量对不确定性情境及未来的反应。该量表也采用5级评定方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一个稳定的两因素结构,分别代表iu的焦虑和回避成分。其中一个因素命名为预期性焦虑(prospectiveanxiety),由7个项目组成,内容涉及基于未来事件的恐惧和焦虑;另一因素命名为抑制性焦虑(inhibitory anxiety),由5个项目组成,内容与基于不确定性的抑制性行为和经验有关。该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与原ius、焦虑和担忧分数具有较高的相关。

(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问卷

freeston等人以及buhr和dugas编制的ius问世后,成为目前使用最广的iu测量工具。但该量表也招致了不少研究者的批评。比如,有人认为ius测量个体对模糊和不确定性情境的总体反应,并未全面评估现有文献提出的iu概念;因素结构不够稳定;各项目与iu概念的联系未完全体现出来,问卷的表面效度也没有预期的那么高。综合分析这些批评意见,发现ius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必要编制一个更加完善、能够全面评估iu的测量工具。 gosselin等人编制了一个新的量表来评估iu。该量表被称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问卷,同样为法语版量表。iui包括a和b两部分,共45个项目。a部分由15个项目组成,测量生活中发生不确定性或消极事件是不可接受的过度倾向;b部分由30个项目组成,包括6个分量表,测量iu的6种认知和行为表现或后果,分别命名为:高估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回避、担忧、安慰寻求(reassurance seeking)、怀疑以及控制。被试对所有题项进行5级评定,得分越高表示对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越低。研究表明,该量表的测量学指标良好。两个部分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以及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最近,carleton,gosselin和asmundson进行了iui的英文版修订。修订后的iui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筛选了部分项目,确认了a部分的单维结构并得到b部分的三因素结构,但该研究并没有明确是哪三种具体的因素结构。

(三)儿童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

ius和iui主要针对成年人。相对成人来说,目前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iu研究比较缺乏,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儿童青少年来说,ius项目的措词较为复杂和抽象,理解起来会出现困难,而且测量内容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场景相关度不高。为了评估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水平上对不确定情境和事件的消极反应,comer等人依据ius编制了儿童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usc),包含儿童报告量表和家长报告量表两个分量表。该量表适用于7~17岁的儿童青少年。

为使量表适合儿童青少年,iusc儿童量表对ius的指导语进行了简化,并修订了部分项目。儿童对每个题目按照赞同程度进行5级评定。此外,还编制了一个平行的家长报告量表,题目改编自iusc儿童量表。做法是让家长评定儿童对不确定情境和事件的消极反应倾向,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进行5级评定。comer等人没有报告iusc儿童量表和家长量表的因素结构,但指出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汇聚效度,能够有效区分焦虑障碍患者和正常的儿童青少年。该量表为今后测量儿童青少年忍受不确定性的能力提供了初步支持。

对比上述三种测量工具发现,ius主要测量个体对不确定性的一般反应;iui对此进行了改进,测量不确定性是不可接受的过度倾向,以及iu导致的具体认知和行为表现或后果;iusc在此基础上拓展了iu测量的人群,能够对儿童青少年对不确定性的忍受能力进行评估。总体来看,目前发展起来的iu测量工具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分别测量了iu不同方面的特征。

三、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神经机制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神经机制研究,能够揭示有关的大脑区域及其

作用机制,为诊断和治疗与iu相关的心理障碍提供相应的神经生理基础。目前研究主要发现前额区域、前扣带皮层(acc)以及脑岛(insula)等区域与iu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前额叶区域的成熟变化,可能反映了应对不确定性的认知一神经机制的发展。前额回路(prefrontal circuits)的成熟促进了青少年期某些认知过程的发展,如决策能力。krain等研究了成年人和青少年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时前额区域的差异,并考察了iu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他们以12位健康成人和12位健康青少年为被试,在一项猜测任务(hilo game)中,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各种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神经机制。结果表明,与不确定性有关的决策任务有效引发了成人和青少年的acc活动。与正确反应相比,青少年在错误反应时显示出更大的acc激活,而成年被试在正确和错误反应时acc活动没有差异。iu对青少年acc活动产生明显影响,而对成人影响不显著。

在处理与iu有关的任务时,具有iu特征的临床患者表现出特殊的大脑区域神经活动。对临床焦虑患者决策的神经成像研究表明,iu水平较高的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在决策时眶额叶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ofc)和前扣带皮层的活动增强。krain等考查了焦虑青少年的iu状况与其神经反应之间的关系。在fmri扫描情况下,16位被诊断为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disorder,gad)和/或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的青少年(anx组)与13位无焦虑症状的被试(控制组)完成相同的决策任务。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anx组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区域并未出现过度反应。但任务后,anx组被试表现出与任务有关的更高的焦虑和更低的确定性。在两组被试中,iu与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区域的活动显著正相关。根据iu水平的高低,进一步区分了anx组中的两个亚组:高iu个体在任务期间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出现激活,而低iu个体上述区域被抑制。该研究表明,焦虑青少年的iu与对不确定性的神经反应之间存在关联,iu研究有助于对焦虑患者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此外,前期观察发现,焦虑障碍患者脑岛过度激活可能与处理不确定性任务有关。paulus和stein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模糊情境下,脑岛激活与对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有关,并进一步证实了脑岛在对不确定性的加工及焦虑中的作用。simmons等人以14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wall of faces task(wofs)行为任务,在fmri扫描期间,分别探索情感和任务模糊性对wofs的影响,以检验iu的神经元回路(neural circuitry)。结果表明,在情感模糊性(affective ambiguity)任务中双侧脑岛激活显著。除脑岛外,后扣带(posterior cingulate)、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和壳核(putamen)等区域也与情感不确定性有关。

四、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后果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个体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进行感知、解释和反应时产生的认知偏差,它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相对于低iu者,高iu个体更有可能把未来事件感知为消极的,并视其为潜在威胁,在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方面出现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加工偏差和决策能力受损

在认知反应上,具有iu特征的个体对未来持怀疑态度,过分关注未来和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的消极方面,倾向于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进行消极解释和评价,往往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个体更关注情境或事件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对不确定性信息的注意、记忆和解释更加消极。研究表明,iu影响个体加工来自环境信息的方式,导致个体出现信息加工偏差。dugas,marchand和ladouceur的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低iu被试,高iu被试对与不确定性有关的单词回忆比例更高,也更关注模糊情境。此外,iu与对模糊信息的解释之间存在更高的相关。进一步来说,尽管iu与对消极和积极信息的评价有关,iu与将模糊信息评价为威胁的关系更为密切。

iu不仅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还可能使个体的决策能力受到损害。为了降低不确定性,高iu个体比低iu个体在做出决定前需要更多的确定性线索和信息,而且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做出决定,因此效率更低。对临床和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过度担忧(被认为是iu的产物)的个体较之于非担忧个体在模糊性的决策任务中显示出更长的反应潜伏期。ladouceur,gosselin和dugas指出,担忧

有以下特征:视模糊情境为威胁,高估潜在的风险,在不确定性情境中产生消极脚本。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高担忧者在面对模糊性刺激时更慢做出决策了。

(二)担忧、焦虑和抑郁情绪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导致的后果在情绪上的表现最为明显。通常情况下,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时容易感受到挫折和沮丧。若无法积极应对,将产生过度担忧和焦虑,甚至出现抑郁症状。研究表明,iu与个体的担忧、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存在显著相关,iu水平更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担忧、焦虑和抑郁水平。

担忧是一种与不确定性和消极未来事件有关的心理现象。它在临床和非临床人群中都非常普遍,大部分人都有过担忧体验。适度的担忧对个体来说可能是适应性的,而过高水平的担忧则通常导致苦恼和功能不良。

不确定性被认为是担忧的核心成分。随着不确定性信息的增加且个体把这种信息理解为威胁,将导致担忧的增加,并出现明显的躯体压力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量研究表明,iu与担忧存在特别密切的关系。对临床和非临床人群而言,比较一致的结论是:iu是担忧的最佳预测指标,其预测效应大于担忧的其他认知变量,如对担忧的积极信念、消极问题取向和认知回避。de bruin,rassin和muris的研究进一步发现,iu和担忧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个体处于中等程度的怀疑或不确定情境中,iu能有效预测担忧,而当个体经历的情境不确定性太高或太低都将引发正常的、适应性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iu对担忧不具有预测价值。实验研究表明,减少iu能降低担忧水平,而增加iu则导致更多的担忧。对gad患者的治疗研究也表明,在认知一行为治疗期间,iu的降低通常先于担忧水平的下降。可见,iu在担忧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尽管iu出现在各种焦虑障碍当中,目前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gad人群。大量研究都表明iu与焦虑障碍存在显著相关,尤其与gad的关系特别密切。利用iu能够区分gad临床个体和非临床个体,而且可以区分gad患者与其他焦虑障碍患者,如惊恐障碍、ocd和社交恐惧症。iu不仅与gad的发生和维持有关,而且与该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iu能够区分不同患病程度的gad临床患者。

不过,最近一项研究比较了gad和ocd样本,并未发现两组被试的iu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了gad和ocd的相关变量后,iu对两者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说明iu也可能与gad以外的其他焦虑障碍有关。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ocd和gad患者都具有较高的iu水平,且这些患者的功能失调行为(dysfunetional behaviors)和思维模式也与iu有关。可见,iu可能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或成分。

iu导致担忧和焦虑,还可能导致抑郁的出现。虽然现有研究大都集中于探讨iu与担忧和焦虑的特殊关联,仅有的几项研究还是揭示了iu与抑郁的关系。gana,martin和canouet[30]的研究表明,担忧导致焦虑,并通过焦虑间接影响抑郁。swallow和kuiper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性水平的提高经常伴随着抑郁,后来的研究也证明iu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iu不仅可以预测当前的抑郁状况,而且能够预测6周后的抑郁水平。

(三)消极应对策略和不良问题取向

行为表现方面的影响后果主要体现在应对策略和问题取向两个方面。面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个体通常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良好的问题取向,进一步影响担忧和焦虑的维持和发展。

面对不确定性,个体可以选择趋近策略或回避策略。但无论选择哪种策略都可能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停止趋近行为会降低确定性水平,但为了获得确定性而采用趋近策略则可能产生更多的情绪烦恼。不确定性是充满压力和令人不安的,个体必须努力避免。因此,担忧者可能回避那些令人烦恼的问题情境,并采用认知回避策略来避免体验到令人不安的思维或心理表象。iu也可能促使个体通过趋近行为达到更大程度的确定性。比如,担忧者也可能通过核查和安慰寻求行为来增加对身边可能出现的恐惧结果的确定性,但试图获得确定性可能导致更高水平的焦虑。

在趋近和回避行为间摇摆不定极大地耗费心力,往往导致更多的担忧和焦虑。病理性担忧就是在面临趋近和回避策略时犹豫不决导致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导致精力衰竭和士气低落,而这正是gad患者的显著特征。问题取向是个体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总体反应定势。积极问题取向的个体将问题评价为“

挑战”或有益的机会、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认识到并且接受有效解决问题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的事实;消极问题取向的个体通常认为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对幸福感的威胁、怀疑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对问题解决结果持悲观态度。

对正常人群和gad群体的研究发现,iu与不良问题取向密切相关。一方面,iu可能导致不良问题取向。具有iu特征的担忧者和gad患者知道如何行动来解决问题,但无效的问题取向使他们在运用问题解决技能时出现困难。也就是说,gad患者和正常人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不良问题取向有关,而与问题解决技能知识的多少无关。另一方面,不良问题取向也可能导致iu。比如,面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威胁评价、对问题解决效能感的低预期、消极的问题解决结果预期可能使感知到的不确定性水平增加,使高iu个体不能有效做出决定或实施问张国华戴必兵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研究进展题解决过程。

五、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研究展望

确定的可能范文4

关键词:不确定性会计;相关性;可靠性

一 、不确定性会计的概述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风险增加,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大大提高,特别是随着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世通公司财务丑闻以及去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更重视对包括资产减值、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等在内的不确定性事项的会计处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然而,目前人们对各种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仍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怎样确认和计量不确定经济业务;如何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这些问题都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传统财务会计无法解决的,因此会计学者就另辟蹊径,展开了以不确定性事项为核算对象的不确定性会计的研究。

理论界通常把不确定性会计定义为:不确定性会计是以企业的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以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为计量属性,主要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专门会计。

不确定性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1)会计核算对象面向未来。不确定性会计由于其处理的主要是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所以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在和将来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2)大量采用估计和判断方法。为了真实反映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会计人员要借助更多的统计、数学等知识来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3)更多的选用公允价值或现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不确定性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面向未来,经济业务尚未完成或尚未发生,一般而言也不可能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更多的是选择公允价值和现值等。(4)信息披露方式多样化 。除了可能性很大或基本确认的业务可以在表内确认,其余不确定性经济业务需要采用表内扩注、表外附注、说明或增引、补充报表、专题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披露。

二 、不确定性事项的会计处理

不确定性会计以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事项为研究对象,它的最终目标是确认与计量企业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事项,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确认的最大难题是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确认的关键是未来的经济利益与风险是否转移。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传统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均立足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一般没有过去的交易,甚至过去的事项也含糊不清。这就导致了在2006年的会计准则中,一些不确定性事项以会计要素的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如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但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事项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报表内进行确认。

(一)不确定事项的确认

笔者建议可以根据需要对资产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修改,将现阶段无法进行确认的一些不确定性事项在报表内进行列示或表外进行披露。比如:将界定或有事项发生可能性的分类予以规范化和具体化,并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分类确认或有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和或有资产等;因为自创商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中所形成和享有的,并可以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能力,符合资产定义,而对于自创商誉金额的确认,有一些支出在经营过程中就确认了,还有一些可能要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同时借助于残值法、超额收益折现法等计量方法进行确认等。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时点可以确定在合同签订时,并在其存续期间按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再确认,在合同约定的交易发生时即企业丧失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时进行终止确认。

(二)不确定性事项的计量

在现有的计量属性中,笔者认为在不确定性会计中应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归入到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中,即将公允价值看做一种复合型的计量属性,而不应将其单一化。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还要综合考虑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因素。另一方面,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允价值的特征,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它们看作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因此作为复合型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由于其计量时点基于现在和未来、交易性质是假定和预期的,这就和不确定性会计核算对象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复合型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就成为现阶段不确定性会计核算的最优选择。

(三)不确定性事项的披露

当今以知识和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对一些特殊资产的关心日益增强,比如智力资本、自创商誉、知识产权等,它们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是新时期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也成为不确定会计研究的重点.在披露这些不确定性事项信息时,首先应考虑如何将不确定性信息转化为报表附注中的文字或数量信息,然后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估算其发生时间和金额,最后确认为表内信息。但是由于某些资产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其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比较困难,,可能无法将不确定性事项在表内确认,而只能在报表附注中进行列示,这就要求准则应该对不确定性事项的披露内容和形式进行明确规定,使不确定性事项在附注的特定项目中进行分类并集中列示,做到信息的充分披露。

三 、相关性与可靠性分析

由于会计对象和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人员引发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人员在对不确定性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也渗透着不确定性,而会计核算过程中这些主观和客观的不确定性最终又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也是研究不确定性会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下面主要从不确定会计的核算过程即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p#分页标题#e#

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以可靠性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受到了严重挑战,更能体现相关性原则的计量属性受到青睐。然而,在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由于会计的客观和主观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了很大冲击。一方面,会计对象和会计环境的客观的不确定性使有些交易或事项本身存在着无法确定的成分, 或者事项未来发生的时间和金额具有不确定,但又必须在会计信息中得以反映和体现,如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金融工具的合约在签定之后,往往存在着流动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这些都增加了会计反映的难度,降低了可靠性。此外,对于环境负债,如企业因造成环境污染被,其可能因败诉需支付费用的金额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对败诉的可能性和败诉的费用进行判断估计,将“很有可能”发生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这种负债只是预计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尽管考虑了相关性,但只是相对可靠的;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和会计人员引发的主观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成为矛盾。因为当这种主观不确定性体现在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上时,其出发点在于使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更有价值,即更具相关性;而更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往往无法通过历史成本取得,更多的是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进行计量,这种面向未来的信息一方面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要求,另一方面却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

确定的可能范文5

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小的方面看,可能会影响一次营销活动的成败,从大的方面,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原气大伤,甚至倒闭。

不确定性的四类源头

要战胜不确定性,首先就要认识不确定性。我根据不确定性的性质,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客观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测度的,或者说在时间上是无法推测的,一如抛硬币游戏,无论怎么精确,都无法百分之百地控制硬币落地的朝向。

第二,主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是由于企业自身在能力、方式等方面的主观因素而带给企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即使客观环境是确定变化的,但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局限性,所以对企业来说就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况要通过一个信息转化的过程才能形成企业对环境的正确认识。一个完整的信息利用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处理、还原、推测等过程,而在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因素。

第三,自我不确定性。在一个企业里,人是组织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准确评估和最容易带来不确定性的要素。假设环境本身是确定的,企业的信息系统对外部世界的还原也是正确的,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战略或者计划也是可行的,但在不同的企业,仍然有可能因为执行上的偏差而使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我把这类不确定性归结为自我不确定性。自我不确定性的本质反映出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问题。

第四,博弈不确定性。博弈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因为竞争中各方的决策要受到其他决策者的影响,即一方决策的前提是另一方的决策,而另一方的决策前提又反过来受这一方的影响,这种互相影响就使得决策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起点。其二,就是博弈结果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竞争的各方在实力上势均力敌或者各有所长的时候,博弈的结果就会受到博弈过程弈各方的具体战术甚至偶然因素的影响,最终无法完全根据现实的实力对比来确定结果,从而使得博弈结果呈现出不确定性。

为什么能够降低不确定性

实际上,我们应该尽量降低自身的主观因素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个想法,我找到下面一些通用的规律。

越趋向于基础,不确定性程度越低。比如,技术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不管向什么方向发展的技术,都有一些共性东西是必须具备的。至于技术开发体制,不管哪一种前景成为现实,也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规则。也就是说,在事物表现为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的表象背后,支配这种表象的是简单而有序的基础性因素。

越靠近事件本身,不确定性程度越低。比如,我们对100年、1个月、1天、1小时之后的事态预测,可以肯定的是,越靠近的事件,我们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而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程度也就越低。

采用的样本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低。就像我们在硬币游戏中看到的,当样本数据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硬币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几乎是没有偏差的各占50%。

任务完成的时间越快,不确定性程度越低。这一条和“越靠近事件本身,不确定性程度越低”是相辅相成的。完成事情的速度越快,在完成期内可能引起变数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少。

适应性越强,不确定性程度越低。事实上,适应性代表你可以满足的样本空间在全部样本空间中所占的比例。适应性越强,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能够满足的概率就越高,不确定性的程度也就越低。但是,为了提高适应性而全面防备的成本会比较高,《孙子兵法》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这就是说,这种结构化的适应性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只有机动中带来的适应性才可以做到效果和成本的兼顾。

具备的信息越充分,不确定性程度越低。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许多的不确定性不是因为它没有确定的发展轨迹,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不了解。

对事物本质了解的越透彻,不确定性就越低。仅仅掌握充分的信息还不够,因为信息本身可能就是芜杂的、真假混合的。所以要具备对信息加工、分析的能力,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才能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这正像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说要做到:看到一个事物的表象时,就能看到其内在的实质,这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再进一步看,还要做到“空即是色”,即从内在能够看到表象的程度,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对事物本质的了解。

环境有利于自身的不对称程度越强,不确定性越低。对于竞争中的企业而言,要降低博弈中的不确定性,而且使竞争的结果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就要善于把竞争引向对自身有利的环境中去。实际上,战略中的“内线作战”、“农村包围城市”都是为了增加环境中有利于自身的不对称程度。

自身的执行力越强,不确定性程度越低。在枪战的影片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枪法高的英雄往往可以后出手而直接把对手击毙。实际上,企业的执行能力就外在地表现为这种“命中率”,以及出手的速度和对出手方位的适应性。如果企业能够在远距离瞄准的同时,又具有后发先至的速度,那么这两种能力所拉开的空当将大大增强企业的战略腾挪空间,并降低其不确定性。

如何战胜不确定性

认识了不确定性,也了解了降低不确定性的一些基本规律,我们就可以据此在做企业的规划和计划时找到战胜不确定性的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方法:

一、以不变应万变,忽略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是主观上可以消除的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无法实施,比如信息成本太高,投入收益不成比例等等。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巴菲特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按照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且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曾有人质疑巴菲特当年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从而错失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那么,这算不算一次失误呢?虽然从现在来看,如果巴菲特当时买了微软的股票肯定会大赚。但在当时,决定巴菲特是否购买是其基本的投资理念,如果微软这样的风险型企业进入他的投资组合,那就肯定会有其他风险型的企业进入,巴菲特只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够把握的组合方式而已。巴菲特的事例说明,即使企业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方面具有完全把握的能力,并由此扎根下去,就可以产生抵挡外部风云变幻的能力,从而建立其牢固的基业。

二、以实力换时间,降低不确定性

在互联网出现之初,比尔・盖茨没有意识和洞察到互联网将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力量,直到互联网已经成为硅谷的热点,网景公司受到热捧,比尔-盖茨才真正确认了互联网的革命意义。不过,微软最终还是以自己在终端软件上的强大实力而开发出浏览器,并通过捆绑销售把网景公司挤到一边。

作为一项投入,应该说启动越晚,环境发生意外变故的不确定性就越低。但是启动越晚,由于其他企业的先发优势,企业必须打破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才能够胜出或争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从而以实力换时间,降低不确定性。这种依靠实力换时间,对确定性追求的战略被戏称为“独孤九剑模式”,其关键是企业要有实力做后盾。以支撑这种战术的“后发先至”。

三、培养洞察力,感知不确定性

作为一种组织,为了降低不确定性而进行的洞察力的培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诚”,二是“通”。

任何一个公司在针对未来进行决策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情感、心智模式、企业历史负累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以一种诚实、谦谨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的真实发展,这就是“诚”。

从组织建设的角度,则需要“通”。企业要有良好的运作,就必须各部分分工协作,良好沟通。但是,大部分企业往往强调“政令畅通”,强调信息由上到下贯彻的顺畅(甚至一些企业连从上到下的畅通也做不到),而忽略了信息由下到上也应该无障碍地流动。实际上,只有做好全面的“通”,才有助于企业正确地感知外部世界的细微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增加灵活性,适应不确定性

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富于洞察力的领导,以及强大的实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不确定性,但这些却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需要在市场的变迁中发现机会,以自身的灵活性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增加灵活性的策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化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增加业务的灵活性;第二,变无机组织为有机组织,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无机组织是一种机械化的、结构化的组织。组织的支柱是由一个个岗位为单元、合作分工的结构大厦,它的刚性比较强。而有机组织则是一种细胞型的、关系化的组织,它对个体的管理通过对其灌输企业的价值观而不是定义其明确的岗位职责。这些个体根据公司的愿景确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并且根据业务的变动主动调整,而不是由听从上级的重新安排和调遣之后才被动地调整。与无机组织相比,有机组织更能够增加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五、寻找不对称性,消除不确定性

竞争中的不对称性就是竞争中的环境、规则、形势等客观因素,这对竞争双方来说并不是平等的。企业通过消除大部分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增加战略执行的可预测性,这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以借鉴:第一是“内线作战”模式,第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模式。

确定的可能范文6

一是或有事项的涵义。或有事项又称不确定事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或有事项的定义描述为:或有事项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二是或有事项的特征。结合或有事项的涵义,其揭示了如下四个特征:或有事项是现实(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存在的一种情况;该情况的最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该情况的最后结果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表明未来发生的事项主要由外部相关主体控制,企业不能控制其发生与否。

三是或有事项的种类。按或有事项性质分类:或有损失,指可能导致损失发生的或有事项,如为他人债务的担保等,或有损失发生或者引起资产减少,或者引起负债增加,有时又会形成或有负债;或有收益,指可能导致收益发生的或有事项,又称或有利得,如未决索赔等,或有收益发生或者引起资产增加,或者引起负债减少。按金额是否可以合理估计分类:金额可以合理估计的或有事项,如保修费用等;金额不能合理估计的或有事项。按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分类:按发生的概率,一般分为“基本确定”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小于100%;“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小于或等于95%;“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小于或等于5%;可能性极小事项,其发生概率大致在15%以下。

二、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应关注的问题

一是明确或有事项的确认方法。在会计理论中,对或有事项一般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表内予以确认,另一种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了处理:对于由于或有事项引起的负债或资产,如果符合负债和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在表内确认为一项负债或资产,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对于或有事项引起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因其不符合负债和资产确认的条件,则在表内不予确认,对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对或有资产视不同情况决定披露与否。

二是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广泛运用估计、判断方法。尽管传统会计实务也需要估计和判断,但或有事项会计实务主要是用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来进行反映。如对或有事项引起的负债计量时,准则第5条规定:“按本准则第4条确认的负债,其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又如,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的确认上,主要基于会计^、员或相关^员的判断。披露方式不是以报表内披露为主。传统财务会计所面临的是确定的或基本确定的交易和事项,主要采用表内确认的信息披露方式,而或有事项除了可能性很大的在表内确认之外,其他或有事项则主要采用报表附注等表外披露方式。

三是完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应遵循五项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费用和损失,不预计可能的收益,因此对或有损失可能予以确认,而对或有收益不予确认。重要性原则。很有可能发生、合理可能发生和不太可能发生的事项要分别处理,当或有事项很可能发生,足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判断时,或有事项应予以表内确认或披露,而当或有事项极小可能发生,不足以影响决策信息时,可以不予披露。充分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表要充分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不能纳入表内项目反映的,在表外以附注等形式披露。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应当根据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当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实质而不是根据形式来处理。配比性原则。许多或有事项最终可能给企业增加的费用,常常与会计事项形成时的相关收入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如产品质量担保形成时,企业已经售出产品并实现了收入,可能付出的担保费用在以后会计期间。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各期损益的准确性就会大受影响。

四是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或有收益的会计处理。根据稳健性原则,或有收益不能确认入账反映,因而只有披露和不作处理两种方法:对很有可能发生的或有收益,不论其是否可以合理估计金额,均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披露时对合理可能发生的或有收益,或有事项准则要求不能披露,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应该披露;对于不太可能发生的或有收益,不应在报表中披露。或有损失的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确认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或有损失如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财务报表公布之前的资料证实在资产负债表日一项资产已遭毁损或一项负债很有可能发生;同时其能够合理地估计损失的金额。则按该法处理。第二种方法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或有损失均可按第二种方法处理。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或有事项的性质;可能影响未来结果的不确定事项;或有损失金额的估计或不能合理估计金额的原因。第三种方法是不作任何处理。如果或有损失不太可能发生,也可不作任何处理,既不确认也不披露。但为他人债务的担保除外。

五是或有事项披露中应注意的特殊问题。或有事项与确定事项的转化需要一定时间,而此段时间又恰好跨越两个会计期间。由于在前一会计期间截止日企业管理当局往往无法对该事项的结果作出保证和施加影响,因此需要作出一种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的恰当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也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可聘请专业人士在对企业情况、市场状况和其他外部环境调查研究后作出判断,或根据企业的历史记录、同行业情况以及相关单位的资信、经营情况作出较合理判断。当或有事项满足确认为负债的条件时可确认为负债,由此相应确认的费用或损失则不应作为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因为该费用和损失至资产负债表日并未真正发生,只是企业作出的一种专业判断,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待实际发生时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一般存在时间差,而所确认和披露的或有事项则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或有事项。该事项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可能已产生结果,并转化为确定事项,在该情况下,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来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进行处理,按事后已知的结果调整,按确定的结果确认资产或负债。

三、或有事项业务应用前提:会计职业判断的恰当运用

一是会计职业判断在或有事项准则中的具体体现。首先,对或有事项可能形成结果的判断。由于或有事项始终是与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因而,企业的或有事项发生后,其结果需凭借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作出判断。会计人员在作职业判断时,除充分领会准则的精髓外,还需掌握大量的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企业内外资料以及具备相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