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写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学写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学写作文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1

中学生怎样写亲情作文?首先是要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体会亲人们的关爱;然后找准切入点,用描写的方法,把亲人们对自己的关爱描绘出来。

对生活进行观察,各种感觉器官都应该用到。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都要进入到你的大脑。描写的时候,要抓住最感人的地方,通过写亲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来表现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用一系列的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让情感充沛起来,让文章生动起来。

通过观察得来的素材有很多,写作的时候,不要堆砌素材,对素材要有所取舍,口子要开小一点,挖掘却要深一点。像下面这篇《一张老照片》,只写和老照片有关的,别的都不写,口子就开得很小,挖掘却比较深:

我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搂着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孩子正开心地笑着。

“老爸,老妈,这是什么时候的照片?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我拿着照片问正在看电视的爸妈。

“哦,这张老照片呀……”老爸停了一下说,“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那天你过四岁生日,吃得太多,吃坏了肚子。晚上你又哭又闹,拉了好几次肚子。我和你妈急了,把你背起来,一人背一段路,去医院住院。刚把你放到病床上,你又再次哭闹起来,还把我蹬了几脚呢!”老爸摸了口,似乎还有些痛。“后来,护士来给你输液,你一点也不配合。还是我和你妈按着你,护士才把针打了进去。不久你就睡着了。我和你妈看着输液瓶,看着那药水一滴一滴地流进你的体内。等到药水输完,我和你妈就靠在病床上睡着了,一夜都没盖被子。”

“第三天,你的病彻底好了。为了庆祝,我向照相馆借了一部照相机,请护士帮忙,拍下了这张照片。”爸爸讲完后,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仍沉浸在回忆中。

我看着照片中的年轻夫妇,又看了看眼前的爸爸妈妈,感到有些惊异:照片中的夫妇红光满面,脸上看不出一丁点儿皱纹;而眼前的爸爸妈妈,不但有了皱纹,头上还有了刺眼的银丝。

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自嘲道:“唉!都老了……”

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话,对我说:“还不是被你和你姐磨的。吃、喝、穿、进学校,哪一样不是我和你妈一手操办?我们不老才怪呢!”

我一时语塞,只是握着照片,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爸爸妈妈。岁月,给了我和姐姐青春,却把爸爸和妈妈的青春夺走了。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2

现在,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情况让人担忧。片段作文教学的此种尴尬境地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同时,在教学中努力去试验和归纳,通过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的方式等不断完善现用的片段作文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小学生写整篇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片段作文 优化

现在小学的片段作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的训练目标都不够明确,教师也是差不多地打个优秀或者良好,几乎都不对文章进行点评,所以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好还是坏,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敷衍了事的写作习惯。个人觉得现在的小学片段作文教学一定要进行完善,发挥其原有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指导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进行下面这些尝试。

一、积累阅读材料,为片段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只要谈到片段作文,许多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更没有时间去读书,脑袋里没有太多的素材,这充分体现了现在的小学生素材积累不够丰富的状况。

然而,在进行片段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积累写作材料呢?个人觉得关注“三个结合”可以科学地杜绝阅读积累流于形式。

1.“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阅读有关的书籍,摘抄有关的片段,规定交作业的日期,进行定期的检查。它一般是应片段作文写作的要求展开的积累行动,针对性比较强。“自选项目”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喜恶、感受等来摘抄有关的片段,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也可以要教师给出意见,其主观性比较强。也可以认为“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是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的。

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要是只要求学生去摘抄却不对其所摘抄的内容进行点评,那么这些阅读积累还是会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就只是一份抄写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摘抄做出点评,同时,对优秀的摘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摘抄是合格的,什么样的摘抄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对优秀的阅读素材在班上进行宣读,丰富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知道为什么好,那么积累就会变得有规律了,素材的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了,同时,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二、变换训练形式,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段作文字数较少、涉及面比较窄,表面上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是,很能体现出一个小学教师具有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1.课堂生成法。参考学习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模仿还是小学生的本性。所以个人觉的“课堂生成法”重点是依托课堂所包含的优美片段形成片段作文的写作手法,参考是最重要的,训练的方向是从形似到神似。

课上时间是训练片段作文的主要时间,其重点教学目标是课本,但是课本中的文章是一座座丰富的宝藏,独具匠心的语言、新颖的行文布局与多姿多彩的内容等全部是学生学习参观的模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指引学生进行参考、借鉴。

2.五词成段法。望文生义,指的就是提出来五个词语,经过设想,扩展到一个片段的写作方法。这个手法能够充分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积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方法不仅仅需要他们正确掌握给出的这五个词语,还要经过设想与想象拓展出一个正确优美的作文片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

五词成段法是不是有用,重点是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也就是说所选取的这五个词语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片段作文写作的成败。然而,要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呢?比如“炎夏、河边、少不更事、活泼、笑声”这几个词语中,“炎夏”这个词是有时间限制的,“河边”这个词则是限制地点的,“少不更事”这个词重点是要大部分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词语,除此之外,“活泼”和“笑声”这两个词语一起限定主人公和故事的环境。当然,这是语文教师设定的对象,因为学生考虑的方向不一样,发生和设定不一样的状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3.预设情境法。小学教师常常反应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情感体验,没有办法写出富有实际气息的文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缺乏生活,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领悟的能力。所以在片段作文的写作演练中,指引学生去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就变得特别关键。

预设情境法最关键的目的是指引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包含教师素材的文章中,全是如出一辙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素材,“虚假”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对于此种状况,个人觉得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三、结束语

片段作文的教学对处在基础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具有真真切切的可操作性价值。完善现在的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学生们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进而达到要学生们从心底喜欢上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丽亚.论片段作文教学的优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余候英.怎样进行作文片段教学[J].教学论坛,2011(08)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3

关键词:真话;基本属实;艺术真实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写作能力考查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师在研究了新课标以后对学生说:“中学生写作文应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我感觉这是老师对写“真话”的理解有点片面了,这儿谈一下我这点不算成熟的看法。

我对“真话”的理解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吃面,难道吃干面吗?肯定不是,就像你让学生把发生的事件一字不漏地写出来一样傻。一般人都会把干面加水揉,把面重新组合一下,经过几道工序以后,才可以算是做成可口的香喷喷的大馒头,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文吧;我们把面做成面条,使面变得有条有理,那也叫吃面,而且还劲道,那可能就变成了议论文,我们把面做成饺子,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馅,不同于干面吧,那也叫“吃面”,那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散文;“诗”可以说就是吃方便面了,曲曲折折都是人生的精华,坎坎坷坷都是人生的哲理,人类最佳语言的制造品,那他们不叫“吃面”吗?那也叫“吃面”,那才叫地地道道的吃面。我觉得对作文“真实”,只要“基本属实”或“艺术真实”就可以。其他的细枝末节,可以适当加工一下,甚至,可以在不改变原汁原味(故事的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点“水分”也未尝不可。

一、学生的“目睹”是“真实”

写“真话”,就是写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亲眼所见的。老师学生也是这样理解,按照这件事真实发生的一言一行全都记下来,其实这样面太窄不利于学生去发挥。既然是文章,那它就是一个有序的结合体,应该适当把这个“所谓的真话”,适当加工一下。例如有一些人物甚至可以换一下,使之更趋于必然化、人文化、有序化。文章,是一个精神产品,既然是精神产品,肯定是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处理的。

二、学生的“耳闻”是真实

有些师生认为,道听途说真实性较差,不能算真实。其实,听别人说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间接材料)。对于别人说的一些事,我们可以用作写作的材料,只不过适当加工一下,甚至还可以把别的同学做的事,当成自己做的事来写,别的父母的事拿过来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有些同学会说,那不是写假话吗?我觉得不算是假话,别的同学能做的事也是真实的,你也一样能做,只不过暂时没做,在合适条件下,一定会做的。但是你必须带着这样的心理去写,你才能进入角色,写的有感情,你可以把这些事加工得更合情合理的,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也就是来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来艺术加工一下,使之看起来更真实,这也算是“真话”,而且高于现实的“艺术的真实”。

三、学生借鉴“课本”和“课外书”等

课本和课外书等是我们获取的间接作文素材,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我们获取信息最多、最常用的渠道,其实就是人的后天学习。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中一些的真实事件,可以拿来适当加工一下使之符合自己的地域身份用在自己身上。很多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很大一部分可能不是他真实经历过或体验过的,可能是他从课本中和课外书中学来的再加上一小部分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更是和自己有基本相同心理,基本相似的经历,基本一样的感受,基本一样的生活,更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最好的材料和捷径。当然,学生还可以从报纸电视等学到一些真实的素材,学生只要看过了以后都纳入了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中,你大脑中现已贮存的任何素材,目前都已成为你自己的素材,只要合情合理地写出来,就算是“艺术真实”。

总之,学生写“真话”作文时,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素材灵活运用。写作就是积累的释放,感情的抒发。希望老师同学转变观念,把作文写“活”。我想,通过我这点不算成熟的看法能让同学把写作文当成是人生中的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的!

参考文献: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4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激发;途径

作文要求人人都写自己心里的真话、实话、情话。谁有独到发现又用独创形式,把文章写得最深刻、最有力,最形象,最动人,谁的作文就是最好的。谁若抄别人的,结果是给自己丢脸,惹得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盯得你追悔莫及。走进今天的初中生,你会发现一个真实得让人忧虑的事实,多数学生谈作文色变,患有严重的恐作文症,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必做的课题。

一.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素质来源于生活。学生“恐作文”的根源在于生活内容的单调、苍白。作文教学,不能一味的关在课堂上进行,要变封闭性为开放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北宋胡瑗说:“学中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各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物情志,南北风俗,以广其间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今天多数孩子的生活空间仅限于学校和家庭,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仅限于书本和电视,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社会生活有着人为的隔绝。为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厂矿、农村、博物馆等去观察分析外界事物,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二.鼓励、鞭策学生多阅读、多练笔

1、多阅读是一种最便捷的积累材料的途经和手段。有不少同学的生活是两点一线,即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有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但他们却对古今中外天下大事无不知晓,为什么?阅得广,读得博。我认为,对阅读这一概念应该有个重新的界定,它不应是局限于书本、报刊,在今天,我认为还应包括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东西。看书读报,看电视,网上阅读,尽管足不出户,但这些媒体已经让你与社会生活接轨了。在阅读时,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写读书笔记,观后感,或书报摘句,养成意识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2、多练笔,养成写作习惯,写观察日记也好,写读书记笔记也好,都是一种积累的手段,其实这种积累的手段,也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开始做起来似乎不成文,显得零星散落,甚至不着边际,但毕竟是把看到、听到、读到的东西形成了文字,这是培养作文意识,作文习惯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周交一次,写什么都行,只要内容健康即可,不会写的可以摘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文章点评。通过督促检查,学生在书写、写作习惯、写作意识方面大有提高。

让美文走进学生的作文素材,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写出好作文,对作文有兴趣。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刺激下,虽有作文的冲动,可碍于表达,构思等的限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奈,此时,语文教师应有意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美的小美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去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针对学生自觉性差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的作用。在对美文的接触中,教师要适当地分析文章词、句、段的组合,构思和写作方法等,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朦胧”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学生才会有作文的冲动,才可能把积累的作文素材写成文章。。

三.少否定,充分肯定优点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5

一、学习课文所用修辞手法,拓展学生写作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写作多为看图写作或写日记,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要求并不高。当学生升入初中后,一下子要求他们写600字甚至更多字的文章,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应当循序渐进,首先应拓展学生写作的思维。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笔者看到这篇优美的散文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反复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文中情感形象的立体感。于是,笔者决定利用这篇文章去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比喻是学生们在小学时期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篇文章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模式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思维层面和高度,写出有情感、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在授课前,笔者对高尔基当时所处的社会坏境进行了介绍,然后让学生把文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找出来,并且让他们找出比喻句的本体。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开始明白,原来喻体并不一定要和本体有着相同的外表特征,只要有相似的地方就行。当然,比喻修辞手法同时也是《海燕》最为重要的写作特色——象征式的写作手法。举个例子,“狂风”“闪电”“乌云”和“雷声”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当时反革命的黑暗势力,这种恶劣的“天气”进一步说明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所处的险恶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描写天气是多么的恶劣。学生们由此可以得知,有时候描写天气不仅是为了写实或者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这么简单,还可以成为一条写作的暗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性地结合课文向学生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迁移和运用到写作中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写作思维将会有质的飞跃,写作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他们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平时和学生们交流时要懂得抓准时机具体指导他们学习写作方法,巧妙点拨,引导他们向纵深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学会抓准时机具体指导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活力、有生活气息的作文。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每次写作文时总是抓起笔就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是先列一个提纲,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流水账就是没什么亮点、平淡无味。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一个好的写作习惯的表现。

在教学《海燕》的时候,笔者不仅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了比喻和象征这两种写作技巧,还向他们介绍了其它的写作方法。与此同时,笔者还不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写作的时候大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来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使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初中生并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其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和书本。既然日常生活中学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写作素材,那么教师们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捕获那一闪而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在日常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举一反三,形成发散性思维。

三、掌握、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深切的思想感情

《海燕》这篇课文通过运用对比、反复、拟人和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精神和渴望自由的情感。由此可见,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有的同学写的文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语言平淡无味,尽管他心里有很强烈的感觉,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果这时候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技巧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将会变得有滋有味了。

怎样学写作文范文6

[关键词]作文创新 观察创新 命题创新 体验成功

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什么可写。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面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作文素材。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人手,充分感受生活情趣,进打开学生思路,勇于开拓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文要“不拘形势、自由表达。”怎样从两个方面创新,下面仅是我的一点尝试:

一、观察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有了源头,才会真实地流出不息的水来。这源头很密逆,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已,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同样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观察,在众多的观察点中求异出新。例如:一位学生写《我的老师》,他从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等,老材料中冲出俗套。而是以老师的一个生活细节为观察点,写老师生活俭朴。作文中写到:别人吃白菜时总爱把白菜帮扔掉。我发现老师每次洗菜时总是先把白菜帮多洗几遍,而是总是先吃白菜帮。老师平时用粉笔有她的特点。本来盒子里有很多长粉笔,可她总是专捡粉笔头用,直到手捏不住为止。从老师吃白菜帮,用粉笔头这个生活细节,让读者体会到老师的生活俭朴富有新意。

二、命题创新

教师命题,学生作文,题材陈旧。学生思维受限制,压抑了学生创造潜能与热情。只有充分利用自由命题,半命题的形势,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作文才有创新的可能。

例如,一次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是……》对于这样的命题,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联想。有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假如我是一名农业专家,一定要培育一种小麦品种亩产五千斤,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早日奔小康。”还有一名学生写到:“假如我是一名医生,会攻克医学尖端,给病人减少痛苦,给人第二次生命。”这样的命题,帮助学生摆脱呆板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让他们自选内容,为他们创设自由拓展的空间,走进自由表达的境界。

三、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谆谆教导。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 、事、景、物。做到求真务实,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是“新大纲”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怎样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有一次上自习课,我让一位学生把教室的玻璃窗擦一下,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位学生擦完以后,我问他们:“通过擦玻璃,你们能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学生?”“细心的学生。”“认真的学生。”我继续问:“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同学们纷纷发言:第一,她擦玻璃时神态很专注。第二,她擦的时候不是乱抹几下,而是有次序地擦。第三,她擦玻璃很用心,紧紧地握住抹布使劲地擦,用湿布擦完后再用干布擦一遍,擦过的玻璃起明发亮像新的一样。经过同学们认真观察,就把这位学生擦玻璃的动作描写得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