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情姚贝娜范例6篇

画情姚贝娜范文1

采访时间:9月29日

姚贝娜:我只想证明自己

姚贝娜知道怎么和媒体打交道。尽管不能挤出时间接受面对面的采访,但她依然愿意通过电话和邮件,讲述一些“真正的自己”。

“比赛,还要面对那些(声音),其实很累了。但我愿意当战斗机,不被无关紧要的事击垮。”经纪人透露了她近期的安排、写歌、筹备新专辑,还有一些无法拒绝的商演。

从参赛到结束比赛,姚贝娜一路都伴随争议声前进。好嗓子让她一鸣惊人,但网上质疑声不断:哭得很煽情、故意穿得像草根、跟刘欢和那英是老交情……网友们揣度着她参赛的目的,给她挂上“回锅肉”的标签。

节目中,姚贝娜把自己患癌、切除的经历弱化了。尽管节目组希望包装她的故事,建议多聊聊细节,她坚持表示:“我更希望在这个舞台上,观众关注的是我的声音。”

但癌症的故事依然被“热心网友”曝出。节目组深谙观众心理:与其主动告诉你,不如你自己去扒一个争议重重选手的老底,更印象深刻。

在这些扒出来的“内幕”里,我们知道了她一点不稀罕铁饭碗,“我跟我爸说,我其实最希望去大理,学学吉他,在小酒吧唱歌。我爸当时很震惊。我想我本来是一朵野花,却被当水仙养在盆中了。”

这是她想展现的最真实的姚贝娜,除了是关系户,她的确唱歌了得,只是容易被情绪影响实力;她的歌比人出名,说明的确是低调做人,不浮夸。

“回锅肉”的身份注定她走不了多远,节目组让这颗注定要被淘汰的棋子尽量从黑洗白。现在,被淘汰的她,反倒成了许多人重新认识和喜欢的姑娘了。

单冲锋:苦情路线走过头

单冲锋的故事起初可以被评为“好声音十大感动人物”。2006年,他被查出脑部右侧有拳头大小的肿瘤,可能再也站不起来,无法唱歌。单冲峰选择与命运一搏,做高风险的开颅手术取出肿瘤。

手术结束后,尽管喉咙里还插着管子,但他担心嗓子受损,用嘴一点一点把管子咬出来,喊了一声“妈妈”,听见自己的声音,他终于踏实下来。

这次为了比赛,他继续勇敢地与风险对抗,因为飙高音会导致脑压上升,但他只想证明自己对唱歌的热爱:“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我重生了,我现在要做我自己。”

比单冲锋更悲情又励志的故事不少,比他唱得好的也大有人在,但二者相加,他就成了励志故事里唱歌唱得最好的。尤其那句“给她们更好的生活”,戳中了观众的泪点:谁不想给自己爱的人更好的生活?

可是“我是死过一次的人”说到第三遍时,单冲锋离被淘汰也不远了。越到比赛后期,重复的苦情牌只会偏向负面效果。

不会讲故事的单冲锋,按照节目组的建议,用微笑的神情来唱歌,但离开了故事,他似乎连歌也唱不好了。

姚贝娜 “青歌赛”金奖获得者,《甄传》主题曲、《画皮2》宣传曲和《一九四二》主题曲原唱者,以罹患乳癌的励志故事为卖点。

单冲锋 曾是脑瘤患者,“曾经死过一次的人”,后期试图转型挽回观众好感,惨遭失败。

逆境重生

画情姚贝娜范文2

夏颖・传播学博士

到底是媒体在迎合受众的趣味,还是受众受到媒体报道的引导是难以区分的。所以仅仅将新闻的娱乐取向归因为新闻媒体追逐利益的经济取向是不够的,这是一种传媒与受众的合谋行为,是社会文化脉络中媒体特性发展的必然性。

元朗・前媒体人

如果说采访对象不注意个人隐私,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但记者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避开呢?采访时,新闻人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但这个职业道德不应该冒犯公序良俗。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记者是失职的,也是失礼的。

世相・微信公众号

在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之前,一位名人去世,媒体也都会抢着做新闻,做报道。但那时,传播的范围是可控的,大家顶多会认为“报刊铺天盖地地说……”,人们可以选择暂时不看报刊,但现在环境变了,在网络盛行的当下,人们失去了“不看”的选择。那么,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们是不是还要像在报纸上那样,拼抢每一条热点新闻,想方设法地挖掘、解读、抒情?

@鸿水・情感作家、编剧

某报记者佯装医生拍照确实龌龊,但其他记者在病房外等候的是新闻,没有人希望传来的是噩耗。

画情姚贝娜范文3

1、古诗带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 tíng jūn

温庭筠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 tiè 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 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画情姚贝娜范文4

简 单

美好的东西总是免费的,所以节省并不是丢脸的事。当有幸成为一名“酷抠族”,就等于把握了“免单不打折”的生活新时尚。

免单范本一:你的“135”,我的“246”

Fanny和邻居宝儿做了两年门对门的邻居,两个月前开始共用保姆。三口之家的小家庭,要说家务事也多不到哪去,以往每月几百元的保姆费用着实开支,如今经济危机人人都紧捂荷包,共用一个保姆实在是不错的省钱好方法。

点评:孩子们就读同一家幼儿园,保姆一趟可以接送两家的宝贝,家务事两天一次屋子并不会凌乱,每周在你家做“135”,在我家做“246”,周日保姆照常休息,谁也不耽误。简单算笔账,每月可省下几百元。

免单范本二:家家都是培训班

安娜最近不再送孩子去培训班学画画了。一到周末,她就带着孩子去同事阿冉家,阿冉是美院学国画的高材生,宝贝跟他学画画,比在培训班学到的本事还要多。而阿冉的宝贝则在下午跟她一起回家学钢琴,家里钢琴是现成的,安娜的音乐才华一展无疑。

点评:同事之间各有特长,抽出小小时间,互相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平台,无形中省下就读培训班的费用,同时增进同事间的亲密度,有百益无一害。

免单范本三:人人都是山寨王

邹周在从超市回来的路上遇到邻居小阮,闲聊中小阮说起一道“山寨”菜,灵感来源于东北菜的“乱炖”,就是把平时做菜时略为多出来却又不能单独成菜、往往存放几天就一扔了之的材料烩成一锅,加入皮蛋调味煲煮,很是美味。

点评:省钱的招数从珠都不怕微小,聪明的主妇都知道钱是从小处省下来的。将边角材料山寨成一道“著名”烩莱,这意味着省了下一餐的菜钱,却又不失美味与创意,何乐而不为?

免单范本四:试出优质生活范儿

乐儿绝对是“不求最贵,但求免费”的试客达人,半年来她都在备大免费试用网站试吃、试用、试穿,然后做出最中肯的评价换取更多的试用品。乐儿试用的免单战利品从雨伞到隐形眼镜到化妆品一应俱全,用于购买化妆品的费用直线下降。

点评:虽然免费试用省下的是小钱,重要的是“试客”身份让我们更理性地消费,正如某家试用网站所言,“倡导理性消费,试出优质生活”。

免单范本五:越换越美味

May在家用新买的酸奶机DIY水果酸奶,特意多做了些送给新搬来的邻居。新邻居笑着接受了May的酸奶,晚上也给May送来了木瓜银耳羹。此后,Hay经常和邻居互换食物,在促进邻里感情的同时,也多享受了一份免单美味。

点评:谁说人情投资必须是大鱼大肉?一杯酸奶也能换来一份可贵友谊,而且长此以往下去,说不定还能获得除了交换食物外更多的互助便利。

免单范本六:老人余热暖洋洋

月月早上送孩子去学校,遇到了邻居的方婆也送外孙上学。方婆见到月月有点惊讶,问怎么是她送孩子上学呢,孩子外婆呢?月月告诉她孩子的外婆回老家吃一个亲戚的喜酒去了,这几天回不来。方婆一听就热心地说,孩子交给她,她顺便就把两个孩子一起送了。月月突发灵感,如果两家的老人互相帮忙一次接送两个孩子,这样两家的老人要临时有个什么事,那不也省去一桩麻烦?

点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话已经说得很好了,但若是把这每家都有的“一宝”整合起来,一宝就可变“三宝”啦!

《家人》有奖调查

本刊继续进行读者有奖调查,每期从来信中抽取的30名幸运读者,将获得由欧诗漫集团提供的价值50元的珍珠水润保湿精华一套。详情请登录家人网:省略。本期幸运读者:

陈明(青岛)蔡大旗(山东)管喜平(山西)

姚彦梅(山东)席瑛(甘肃)黄宗红(山东)

于晓东(内蒙古)吴媛(山西)王凤利(清远)

黎明星(广州)张桂玉(南京)司马涛(陕西)

王雯雯(山东)陈连华(江苏)李靖(新疆)

张俊文(福建)孙丽华(山西)周园(陕西)

李信东(河南) 井润(重庆)戴李芬(宁波)

盛浩萍(上海) 汪彦(河南)张瑜(张家港)

画情姚贝娜范文5

《1984》是典型的政治讽刺小说,其中的国家机器的效率是最高的。该作品发表后,很多人认为是抨击苏联的,而作者的本意则是针对极权主义。《我们》中的氛围有些诡异,此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对苏维埃国家的恶毒讽刺,但作者写作时苏联的社会弊病还处在萌芽状态,作者意在提醒人们对国家与机器力量的过分强大要保持警惕,当然也有作者对自己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美妙的世界》中的政治意味就淡了,此书没有过多描写国家机器的运转,各种问题多是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

既然被称作“反乌托邦三部曲”,那么,何为乌托邦?

自有人类以来,灾难缠身,生存艰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创伤,昭示着种群繁衍之不易。正因为生存不易,有反思能力的人类,特别思想的先驱者,总是思谋着对当下的现实加以改进。这其中,对社会施展出自己完美设计,希望通过一揽子方案,一蹴而就的人,现在我们通常的称呼是乌托邦思想者。当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1515年—1516年用拉丁文,以对话体形式发表并出版《乌托邦》一书时,“乌托邦”一词在它的思想已经诞生一千多年之后,终于有了恰切的命名,并被后世喜好,且被善于出新的大部分乌托邦设计者和研究者所认同。

乌托邦著作所展现的思想,也大致循着人类科技及社会进步进程,也有渐进的改变。再差的乌托邦想法里,都有谈言微中,成为后世建立现实社会的准确预言,成为人们改良社会的标尺。越到后来,乌托邦著作里,现实的可能以及被实现的理想越多,到最后近乎对现实社会模拟的理想蓝图——不同于以前的乌托邦思想,臆想较多,而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少——如贝拉米《回顾》、赫茨卡《自由之乡——一个理想社会》、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等,均较以前的乌托邦思想有较多的现实图景。

反乌托邦三部曲里的“国家”正是如此。

《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

《孤独与团结》

《福克纳画传》

《你是我不及的梦》

作者:【美】简·雅各布斯

译者:姚大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35.00元

《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是一本黯淡的书,也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需要忧患意识的,能够用自己的心去发掘浮华背后的失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人类本该拥有的尊严。简·雅各布斯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在经由了解作为文化崩塌的极端特例的‘黑暗时代’的悲剧如何发生……”

振奋人心,优雅好读,《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不仅是简·雅各布斯这位都市规划界身兼行动派、改革者以及梦想家的重量级人物毕生的最高成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作者:【法】卡特琳娜·加缪

译者:郭宏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定价:128.00元

加缪女儿卡特琳娜·加缪亲自整理、编写,独家典藏加缪未在国内公开发表的珍贵照片、手稿、海报等资料,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郭宏安倾力翻译。

本书收录了卡特琳娜·加缪珍藏的家庭照片、报纸影像、手稿等资料,记录了加缪如何从阿尔及利亚的贫穷少年,一步一步走上诺贝尔奖台,并最终以荒诞的方式告别人世的传奇一生。展现了阿尔贝·加缪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记者,乃至丈夫和父亲的不同侧面,丰满地呈现了一个用孤独来坚持自己内心力量的伟大人物。

作者:李文俊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定价:36.00元

作者李文俊是福克纳的权威译者,也是研究福克纳的学者,他在本书中梳理了盘根错节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福克纳的意识流巨著。

本书按照时间线索,结合福克纳的创作历程和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以福克纳的几部重要的代表作的创作时间为节点,对福克纳的一生做了一个细致清晰的梳理,配有百余张作者收集整理的照片和插图,包括福克纳本人和他的家人、朋友们的生活照,以及他的作品手稿照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

作者:三毛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画情姚贝娜范文6

[关键词]《黑天鹅》;美术风格;美学;隐喻

《黑天鹅》作为一部叙述性成长电影,以心理和精神变化为主要刻画对象,描述了妮娜为了演好黑天鹅角色,在面对众多芭蕾舞演员尤其是莉莉以及母亲给予的压力给她本就顺从、柔弱、纯洁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最终引起精神分裂,一只纯洁的白天鹅的内心黑暗悄然滋生。面对内心痛苦的挣扎,妮娜以不可抑制的自残行为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压力,然而当看到满手红色的鲜血时,才从惊慌中惊醒,回归现实世界,也因此,在最终,莉莉的鲜血彻底摧毁了妮娜最后懦弱所筑起的堡垒,“莉莉的死”让她感受到的威胁急剧下降,才使她打败心中的恐惧和顾忌,在舞台表演的那一瞬间,成功传递出黑天鹅骄傲、诱惑、妩媚、邪恶的情感,成为芭蕾舞台上最亮的新星。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精神世界的分裂与扭曲,成为这部作品中最大的艺术特点,而整部影片中所体现的色彩是这份艺术的最好烘托,黑白分明的人物性格、精神世界、环境变化,灰色的内心世界,这些由色彩组成的世界将这部影片描绘成为一幅动态的美术作品,以意象的分割成就了破裂的人格分化,也为影片展出新的视觉艺术。

一、《黑天鹅》中的美术色彩

从整部影片看,《黑天鹅》色彩是渲染整部影片的关键因素,无论服饰还是灯光,都在不同色彩的变换中烘托出不同的情节变化。服装是影片中色彩变化的一个方面,而从艺术角度看,服装是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变化的重要因素。影片中,利用不同色彩的服装来反映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精神情感的升华。电影画面的展开,不仅是鲜活的人物形象,色彩传递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它以一种视觉上的语言符号将社会的客观现实、纷繁多彩的世界传递给人们,向观众展示影片中的世界色彩和人物色彩。

《黑天鹅》这部影片中的色彩是以单一的黑、白、灰三色来推进整个故事发展的,我们可以将这部影片看做一幅动态的美术作品,黑、白、灰是这幅作品的主色调,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画面的色彩逐渐变得明亮。在影片的开端,导演为我们展现了黑色背景下,在白色光束中独舞的白天鹅,这是妮娜的一个梦境,同时也是导演透露其影片色彩取向的镜头展示,而整部影片中的色彩过渡为电影主题和艺术风格的表现奠定了基础。纵观整部影片,其运用的三种色彩结构的相互交融,将人物性格的变化和精神内涵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不仅是一种电影艺术,更是运用了美术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因而,可以说《黑天鹅》是一幅兼具写实和意象的动态画作,也可以将它绘成如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抽象画面,将精神的崩溃和分裂以一种分裂、抽象的画面展示。

二、客观性色彩对人物形象和现实生活的刻画

客观性色彩通常情况下采用客观写实的方式,将影片的主题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某一现象,而这种客观性色彩的表现并不会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只是利用色彩来烘托影片主题,进行真实地呈现。在《黑天鹅》中,客观性色彩的选择依旧基于芭蕾舞者生活中的黑、白、灰为基调,在芭蕾舞中黑白分明的世界,寻找黑与白的交界点。黑天鹅以黑色基调为主,如莉莉是典型的黑天鹅形象,无论是从服装还是化妆上,莉莉给人的视觉效果都属于黑天鹅黑暗、阴邪的形象;而白天鹅以白色基调为主,如妮娜,妮娜从最开始便梦想着自己成为芭蕾舞台上高贵、圣洁的白天鹅,她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个属于白天鹅的舞蹈动作、神情以及感情投入,无论是梦中的天鹅形象属于白色,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拥有白色的练舞服,毛茸茸的白色围巾,还是自己白天鹅的角色分配,她都与黑色不沾边儿,在没有参与黑白天鹅的饰演角色之前,她的生活拥有最纯粹的白色以及温馨的粉色。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大,妮娜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涂抹色彩,如红色的唇彩,霓虹灯下的疯狂生活,但是由于最初的不适应,她会将涂上的唇彩擦掉,回归她本来的颜色。无论是黑色、白色还是灰色,这些都是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的色彩,自然而平凡。

三、主观性色彩对人物内心和精神的体现

主观性色彩主要是为了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而赋予的一种色彩意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体现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达到渲染故事情节气氛的目的。黑、白、灰,同样是反映人物内心变化和精神分裂的重调色彩。妮娜的梦正是她内心的极度渴望,她渴望自己变成白天鹅,成为芭蕾舞台上的焦点,因此,在影片中她总是以白色的基调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而另一方面,妮娜原本是一个胆小、怯懦、温柔的女孩,由于内心严格要求自己,她不容许自己出现小小的错误,因此她也很遵守既定的生活法则,无法释放自己的感情,因而,导演赋予了她粉色、白色来体现她的温柔和懦弱。而当妮娜精神开始凸显分裂的时候,红色成为刺激她神经的重要色彩,每当她控制不住内心的压力,用尖利的指甲抓破自己的身体时,手上流淌的红色鲜血都让她露出了内心的恐慌,以及在妮娜心烦意乱时,她将手指抓得流血,而当她真正用力将那块血肉一起撤掉时,立刻又恢复了毫无血腥的手和正常的精神状态。真正让妮娜另一个自己觉醒的是莉莉的红色的鲜血,她看见自己满手的血腥以及莉莉胸口不断流淌的鲜血,她的精神崩溃到了极点,她在表演中以疯狂的姿态将黑天鹅性感、骄傲、魅惑的姿态展现在芭蕾舞台上,这一刻,她的内心已然得到了解放。当妮娜回到化妆室,再一次看到从门缝里流淌出的一地的鲜血,红色的血液再一次刺激她原本放松了的神经,她惊慌地用毛巾将门缝堵上,开始调整狂乱的心,而莉莉的出现让她彻底震惊,一直威胁她地位的莉莉、被她杀死的莉莉竟然活生生地给予她祝福,她害怕且慌乱地打开那道藏着莉莉尸体的门,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她心中最后一根神经彻底崩溃,用碎了的玻璃扎进了自己的身体,鲜红的血染红了她白色的舞裙,刺激着她挣脱最后的束缚,在最后一轮演出中,彻彻底底地将作为白色一面的自己杀死,挣脱出成为完美的黑天鹅。红色成为妮娜内心精神分裂的色彩,将黑与白的界限渐渐分开,突出的正是女主人公心理的蜕变过程。

四、渐变性色彩对现实和虚幻世界的承接

纯粹的客观性色彩描写和纯粹的主观性色彩运用都无法真正体现出色彩变化过程,它们体现的似乎就只有开始和结果,而真正的蜕变过程却需要渐变性色彩的渲染。影片中,这种渐变性色彩从人们的现实生活过渡到内心世界,掌握着故事本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渐变性色彩主要以黑白和彩色两种色调来体现现实与虚无的时空变化。从妮娜看,妮娜的现实生活是拥有色彩的,她喜欢粉色的蛋糕、喜欢粉色的围巾、亮丽的唇彩,而在内心世界中,她却生活在黑白两色的空间里,白色是源自于本性的温柔、纯洁形象,黑色则是外界的阴暗,或者来给予压力的恐惧和黑暗。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妮娜的内心世界是从白色向黑色过渡的,原本白天鹅拥有纯白的羽毛,而恐惧和懦弱一点点占据她的内心,她的极度渴望变成了黑暗的欲望,因而在内心中滋生出黑暗。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妮娜另一个自己的本性开始渐渐暴露,她渴望自由,渴望拥有黑天鹅骄傲的勇气,黑色的羽毛一点一点将白羽毛侵染,渐渐分化出两个自己。这种直接的过渡,以灰色来承接,体现在妮娜的服装上,从最开始的粉白色。变成了灰色,而当她在酒吧回来之后,衣服彻底变成了深灰,到最后舞台表演的纯黑,这种白到黑的过渡最终分裂纯黑和纯白的精神世界,真正体现这种过渡性的还有具有色彩的现实生活,来自现实生活中一点一点扩散的血红色。

五、色彩的意象表现及隐喻

《黑天鹅》中最为典型的色调集中在黑、白、粉、灰上,而每一种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可大致分为:白色和粉色代表了白天鹅和妮娜,而黑色则象征的是黑天鹅和莉莉以及妮娜的母亲和被抛弃的贝丝,而托马斯是灰色的代表,这些色彩的变化围绕着妮娜的蜕变成长史而展开,体现出诸多意象和隐喻。

从妮娜的梦便已经体现出妮娜的芭蕾舞台人生将会黑白双色的痛苦交融,黑白的交替是对主观意识的表现,而在妮娜的现实生活中,她的房间布局(如被单、睡衣等)、服装、淡妆等,都是以粉白色为基调的,当妮娜母亲准备了粉色早餐时,她感叹:“粉色,好漂亮!”可见在妮娜内心,确实是一个喜爱粉色的温柔女孩,而从整个色彩的布局上看,不难发现妮娜现实生活中蕴藏的黑暗,在她的被单上蔓延的黑色藤蔓、总穿黑衣的母亲、舞蹈室黑色的冷色调,这些都伴随着妮娜生活了许多年,每当妮娜以粉白色形象出现在这些冷色调的空间里,就如黑暗在渐渐吞噬她纯洁的心。这种色彩的分配和选择,暗示着妮娜心中早已埋下了黑暗的种子,而这些黑色的藤蔓在渐渐侵蚀她的内心,等待着某一日的爆发。

从当初围在妮娜脖子上的白色绒毛围巾到粉色的不带绒毛的围巾,这里便是妮娜蜕变的开始,是雏鸟褪毛的象征,内心充满着喜悦,而在这个过程中,妮娜常常会对自己的前程感到恐惧,此时带有绒毛的围巾再次出现,意味着妮娜惶恐的内心。在逐渐磨炼的过程中,妮娜的练舞服装逐渐从白色转化为灰色,也标志着她正在成长,而黑天鹅气质真正外露则是那一次她用力地抓伤自己的后背,从雪白的肩胛处凸显天鹅的粗大毛孔,从毛孔中渐渐长出黑色的小点,那是即将破体而出的黑色羽毛,而妮娜则硬是从毛孔中扯出一片黑色的羽毛,这里黑与白的交替隐喻着白天鹅的蜕变以及妮娜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的苏醒。在最后的表演中,黑天鹅的羽毛一点一点从妮娜的体内滋长出来,冲破身体的束缚,慢慢地在她飞翔的动作中长成丰腴的羽翼,最后终于成功蜕变,展翅翱翔,那不仅是舞台上舞蹈艺术的升华,它所构建的更是一幅飞翔的画面,灯光投射的灰色影子里,黑天鹅骄傲而自豪,那是发自妮娜内心人性的蜕变,是一种精神意象。同时这也是一种隐喻,它意味着人真正的成功并非是击败对手,而是要突破自我,只有完全将自身摒弃,才能够真正释放出另一个自我。而《黑天鹅》中,黑色并不是代表邪恶和丑陋,而是一种坚强、欲望、自由的象征,妮娜的蜕变也正好体现了这种象征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董蕾.电影《黑天鹅》的多重主题隐喻[J].电影文学,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