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例6篇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1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还是老调长谈。仅仅依靠课文后的几道思考题或是课辅材料中的标准化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这些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实行全面的开放,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向思维开放,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语文教学要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机械作业”――以思激活

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的指导的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死抄、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抄写中的思维参与

“抄写”可要求学生的“思”贯穿于始终:写前,读一读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联系,以记住字音;写时,看一看字形,想一想书写的技巧,以揣摩形体;写后,记一记笔顺,想一想字形的组全,以记住字形。这们,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养育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

(2)、背诵中的思维参与。

背诵可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力求思维参与。一是看一看:初读概览,整体把握内容;二是理一理: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三是找一找:默读课文,画出顺序标志;四是想一想:轻读课文,还原语言形象;五是记一记:读后静忆,回忆背诵内容。这样就能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把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2、“灵活作业”――以思求实

“品词析句、用词选句、读写结合”等灵活作业中的思维训练比较明显,但须讲究训练方法,以保证活中求实,实中求效。具体可要求学生品词析句要双性聚焦,用词造句须打开思路。读写结合能选好内容。

二、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老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

4、“搜集整理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火花、图片、烟纸、糖纸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贴画本),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伟人的风采”、“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可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还可到群众中去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并开展交流,资源共享,去粗取精。

5、“劳动服务型”作业

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也可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的教育。

三、向个性开放,让作业成为发展特长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可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学生可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小灵通信息台”,定期向学生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2、“反其道而变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2

一、 小学生作业中的不公平问题

小学生的作业不公平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 作业内容方面:全班一样,不辨差异

经调查,78%的学生的课后作业完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主要是惩罚性的抄写数量(占到81.1%)。例如某个学生单词默写错了一个,下次就要多抄写若干遍等。这种作业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无关,导致成绩好的学生感觉作业太简单,成功的体验不强烈;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却并不能解决问题。

(二) 作业形式方面:书面为主,不敷应用

小学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调研表明,小学英语作业布置形式主要是书面作业,如抄写课文、单词等。虽然抄写对巩固记忆有一定帮助,但过多的抄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更不能解决应用能力提高的问题,也不利于开发那些擅长于口语和听力的同学的潜能。

(三) 作业批改方面:方式单一,缺少指导

目前小学英语批改中比较多的方式是教师课下在办公室批改(90%)。其优点是所有学生的作业都被批改到,但也有其不足:一是教师耗时、耗精力较多,不利于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多样、分层的作业;二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知道错或对,却未必知道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反馈也不足,很少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即师生交流。

另外,调查也发现,老师并不是对学生作业都耐心批改的。在批改中老师往往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会热心指导并帮他们订正错误。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惩罚他们,不屑于指导。

(四) 在作业评价方面:标准简单,只判对错

在小学,对错仍然是评价学生作业的主要标准(55%),“√”、“×”是作业批改中使用得最多的符号。对于一些后进生,较多的“×”易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批改不能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订正。此外,这种机械的评价容易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

二、 小学生作业不公平原因分析

综合接受访谈教师及笔者的看法,造成作业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教师陈旧作业观的影响

教师对作业功能、形式、内容等的认识——作业观,对于实施作业公平至关重要。但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教师普遍以为作业功能有两项:一是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二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这种定位忽略了作业应有的培养能力与兴趣的发展,这成为教师布置的多为复述、抄写性作业的原因所在。

(二) 班级规模过大的负担

要使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作业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分层作业的布置,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以及习惯等,其次还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分级给学生布置作业。当学生人数很多时,这样实施起来就费时费力了。小学一个班往往在40人以上,甚至更多,一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老师除了备课、上课、班级管理,还要批改作业,没有充裕时间和精力来改革作业现状。

(三) 现行考试制度的制约

现在的考试题型仍然以书面为主,为了考出好的成绩必须靠背记和练习。书面考试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标杆,考什么就教什么。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就被忽略了。因此,教师想要创新作业形式会受到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压力,这就导致教师不愿创新作业形式。

三、 公平教育视域中的作业改革策略

(一) 教师方面

1. 观念层面:更新作业观

要想追求更合理、科学,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模式,教师应树立新的作业观:①作业是形式多样、开放的;②作业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合作完成;③作业可以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成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④我们在关注作业结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过程;⑤做作业的目的,除了复习巩固、领悟应试技巧,更有价值的是实际运用,获得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2. 作业布置层面

(1) 分层作业: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这类作业一般适合于成绩稍差的学生;第二层次为综合题,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和迁移能力的练习,这类作业适合中等生去做;第三层次为拓展题,偏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类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适合成绩好的学生提高自己。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布置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我认识选择作业。这些分级应该是流动的,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好处。

例如,学完“Make a Telephone Call”后可以布置如下三道题:1. 完成下列对话,然后和你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好吗?(基础题、说)2. 用如下所给的信息结合今天所学内容,编写一段对话:“go shopping”。(综合题、编)3. 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编一段关于打电话的对话,下节课分组到讲台上表演(提高题、演)。

A:May I speak to____?

B:____,please.

A:I want to go to watch____. Will you go with me?

B:Great! What____ time?

A:____.

B:OK. See you then.

A:See you.

设计这三道题,既可以让后进生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保证优等生不会因为作业太容易而缺乏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又能让擅长说英语、编对话和表演的同学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2) 综合性作业:在运用中获得体验

学英语是为培养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综合性作业中,学生总能找到所擅长的一项,体验到成功。

①实践型作业。在教学中便于操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实践性作业有:做采访(做调查),即根据所学内容,用英语进行采访,如学了“Do you like...?/What do you like?”句型后,就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朋友、家人。也可以让擅长口语的学生当播报员或主持人,给擅长操作的学生布置动手作业。

②合作型作业。合作型作业一般可以分为生生合作以及亲子合作,这样的作业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作业任务,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学完了“My Family”这一课后,要求学生回去和家长合作制作出自己家的“family tree”,这既可以联络家人感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如,节日要到了,教师可以让每组出一份小报,善于交际的同学可以做编辑;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为这份小报配插图;写作好的同学可以负责投稿;字好的同学可以负责誊写;而英语口语好的同学则负责介绍本组制作的报纸。这样同学们各尽其能、团结合作,既高效地完成作业,也找到了发挥各自特长的舞台。

3. 作业批改层面

(1) 多形式批改:兼顾效率与学生主动性

教师除了批改全部作业外,还可以采用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互批、自批自改以及让部分学生批改等方式。在这些批改方式之中,当面批改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批改方式。边批改,边指导,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做题思路和错误形成的原因,学生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解惑,这就缩短了信息反馈和纠正错误的时间,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当然,作业都面批是不现实的,教师还可根据作业内容、学生个性与特点以及各种批改方式的特点,配合重点批改、学生自批与互批来操作。

(2) 巧用评语:点亮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65%的被调查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在作业上圈出做得好的或不好的地方、写上鼓励性的评语。10%的学生则直接表示:太多的消极评价会使他们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有个学生字写得很好,但作业却有错,可以给这样的批语:“What a nice handwriting!If you can do your homework more carefully, you will be a better student.” 我相信,该学生看到评语,下次作业一定会把字写得更漂亮,也会更认真地做作业。这比老师只是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一个“×”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作业完成情况、原有的学习基础,给学生既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又有助于改正他们作业中存在问题的批语,不是无条件鼓励。例如,如果学生因为粗心看错题,可以圈出错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批上“Is it right? Check it carefully. I believe you can do a better job next time.”

(二) 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1.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首先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教育模式、评价方案。 素质教育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长期努力才能实现。

2. 改革考试制度

在考试形式方面,除了书面考试以外,应当采取其他能测验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形式,如实践操作考试、口语考试等,使考试更加多元、个性化。

在考试内容方面,除了考书本上背记的内容外,更应该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出一些应用型和开放型题目。

3. 逐步推广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个性、爱好、学习习惯等了解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内容、教法及作业。想要让分层作业得以实施,进行小班化教学是必要的。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3

一、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变单调呆板的空洞语言分析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字书写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3.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4.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的状况会逐渐消除。

5.组织指导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上语文课,让高年级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低年级学生坚定其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利用教辅媒质,提高学生品读语文的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品读语文的能力

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叙事,还有的擅长朗读……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调查摸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辅导到组,训练到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3.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使学生学有小结,学有榜样,学有显示,形成赶学、超的能力发展良好氛围。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

4.积极向家长反馈动态过程。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从而信心倍增,以免半途而废。

四、研究文本,解读文本,让学生享受品读语文给我们带来的情感

1.立足文本,走进文本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触摸文本语言,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在文本中畅游。

2.走出文本,审视文本不拘泥于文本,要以阅读者的身份去看文本,读文本,思文本。

3.再进文本,享受文本通过看、读、思文本,必然得出一些感悟,再进文本,对照观点情感,分享作者的情感,享受自己的心得。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4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如我们考试当中曾经考过的《童年生活两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童年生活中的事情,而且至少是两件。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童年或者只写一件,就不切题了。从体裁看,写成记叙文比较合适。再如《由一则名言想起的》,提出了论述的问题、对象,还需要确定论点。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根据对这则名言所想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议论。重在议论,而不是局限于解释名言的内涵。

2、适当改造题目。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太过于抽象,乍一看不易下笔。如果对题目文字加以分析,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虚变实,实变虚,大化小,小见大,就可以捕捉到命题意图,确定适于自己写作的思维走向。简言之,就是“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清材料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例型材料,是话题,取其原意,要求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如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候车厅前关于玻璃瓶的一幕。

要求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不能用比喻意。一种是寄寓型材料,材料本身是喻体或象征体,取其隐含、影射的意义,要求对材料影射的意义进行议论。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要求就花与刺展开议论。

2、读懂材料,找出隐含信息。审清材料类型后,就要读懂材料,拟出角度,引出话题、观点。要注意所选角度应符合题意,主题、内容、文本应该与材料的限制性条件相一致,不能脱离材料。一般来说,材料多为寄寓类型的,是一个寄寓道理的载体,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道理、情趣往往有某些相似处,应该通过联系、分析、比较、联想,揭开题目表面的遮蔽,找出材料的隐含信息。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引子。话题作文,即就这个引子说事论理,抒情言志。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题”指“话题”,命题作文的“题”即标题,不能变;而“话题”可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另拟题目。命题作文文体已事先规定,没有选择余地,而话题作文则可以自由选择文体。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区别: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是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的作用有所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是写作的根本依据,不能偏离;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并且题意较为直露,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解释或者是启发学生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学生可以指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结合日常的总结,我给学生总结了几条技巧:

1、立意要与话题有关系。话题作文虽然有明显的开放性,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写作限制,至少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要求所写内容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关,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对青春的诠释是丰富多彩的。

2、读懂话题,辩证地分析话题。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等无比丰富,所以应该注意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注意逻辑关系,利用辩证思维分析话题所涉及的关系。关键词语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错误,作文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要渗透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众多的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基础知识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中教师的作用

1.营造氛围,激发思维火花

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总是听命于参考答案,容不得不同意见。学生听教师的,教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其实,在教学中求异比求同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世上并没有绝对完全正确的道理。求异思维首先是因为教材有求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我们的教材有许多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敢于表达他们的意见。比如,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求异即使没有多少道理,但是这个思维的过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其次是因为课文的确有错误之处。教材所选的作品,总的来说都是好“例子”,但并非就没有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不是专门找碴,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批判性的看待问题。

作为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儿,语文教材中存在各种空白处,有些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感受的需要,将部分内容省略,使文章的表达过程形成的断裂,这就是我们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充。又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给读者留下了空白。《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来,接下去就写到:“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都有着大片的空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这些空白之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巧于点拨,做好思维引导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有时候我们同学们的思维就会出现思路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比如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的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提出质疑,认为主题是“一件小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有学生说作者在那样的时代根本不可能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应该说这都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的表现,可是他陈述的理由却只是说因为这是某某专家的观点,不能谈出自己的见解。这些回答所反映出的思维过程是不够正确的,“因为专家这么说,所以就是正确的”的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思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这时就要及时地指导他们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介绍逻辑思维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一些基本规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身心发展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如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有学生对“事非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提出不同看法。但这些同学的思维大多停留在“事非目见耳闻就不能得出结论了吗”?这是比较肤浅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苏轼的说法就没有问题吗?事情“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呢?按照这个思路深入思考,思维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经常性开展这样的训练,就能提高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引燃创新动力

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前提,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源泉。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变成枯燥的应试训练,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与教学的引导工作即可。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书,在读中,自己思想,自己推断,自己体会,自己感悟,自己总结方法。教师从旁启发点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音乐、影像等与课文相关的新鲜内容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活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精神的火花。教唐诗宋词,可以通过音乐语言的欣赏来体会诗歌意境;教《祝福》等小说可让学生观摩电影,以丰富对作品的了解,在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更有利于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设法通过一定的情景渲染、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情感系统,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不断给学生的智力系统提供动力,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组织活动,锻造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以活动为展示平台,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创造力。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展示潜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挖掘出创新潜能。

组织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课前演讲、诗歌朗诵、即兴小品、开辩论会、编排课本剧等等。尤其作为高中学生,编演课本剧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它要求学生要了解文章背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然后将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演出的口头语言、肢体动作,同时学生还可以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拓展课文内容,将别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人生体验。排练课本剧对学生的组织协调配合能力也是锻炼,学生中有擅长组织领导的,可以做导演;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擅长图画美工的,就搞布景或化妆;擅长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擅长机械的,可负责音响和照明;擅长电脑的,做好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擅长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展其长、相互衔接,可提升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诸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演出的策划宣传和有关方面的联系等等,这都是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中无法学到的。所以排演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3.突破课堂,拓展创新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只能称得上是狭义的语文,广义的语文是作为人文科学的“语文”,狭义的语文源于教材,广义的语文源于生活。教师要敢于突破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就是无本之木,一潭死水。只有让语文融入到学生的情感、气质和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贯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实践生活和知识传授的联系,使学生没有养成理性地认识生活,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更难有创新意识。研究证明,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而创新不仅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广阔的生活实践。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大力提倡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语文的魅力。收看电视中可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和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参加田间劳动可以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辛,阅读报刊可以识字和积累素材;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可培养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写作习惯;与人交谈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如果学生对教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利用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33

目前,很多教师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开展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示范课。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受益匪浅,对于自主学习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从接受到感悟,从感悟到实践,也渐渐地在教学中有所收获。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这方面的思考。自主学习课堂的一个主导原则,就是让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和谐自主的氛围中体验到进步。每一节英语课,我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这样三个环节来开展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前课导学”过程

课堂模式的操作主要围绕自主学案展开。自主学案中已经明确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依据自主学案中预设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紧扣目标,有梯度,有必要的学法提示。所设置的练习可以包括对词汇、短语及句子意义的理解,也可以含有部分旧知识以起到复习的作用,还可以设置一些能力的拓展性问题,以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需要。比如说8A Unit 1 Study skills 的自主学案“前课(正式上课前的时间)导学”中有关于基础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希望学生通过预习背诵并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含义和用法,这是属于基础知识的自测。在这一课时的“前课导学”中我还设置了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让学生按照本课时书本中所呈现的vocabulary tree to complete it by 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correct leaves;这就要求学生查阅书籍和资料,列举英语中常用的问候语。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及自主学案中的“前测问题”进行自主预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前测题”并进行自评。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找出差距,进一步自然地导向之后的合作交流。

二、合作交流过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自主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其在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8A Unit 4 Task作文的话题是谈论 A DIY Story活动,该课时要求学生能列举出一些学校活动里要求的或者自己擅长的DIY项目。在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我的教学步骤为:①围绕写作主题,学生小组讨论;②写初稿;③小组讨论内容;④写二稿;⑤小组讨论语法、单词拼写;⑥写三稿;⑦教师反馈;⑧改写三稿并最终定稿。在写作之前,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根据这一话题,在脑海中寻找有关信息。学生能够列举很多活动,比如Making your mum/dad/friends a card; Painting a room; Fixing things from old clothes; Making biscuits, cakes or a pizza; Repairing a compute; Putting together a piece of furniture等,对于他们擅长和不擅长的原因讨论很热烈。我把学生提出的一些重要词汇和想法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使他们感觉有东西可写,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并以讨论和谈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在初稿阶段,我鼓励学生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修改,能使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品”。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内容上,例如,开始语怎么写? 结束语是否起到总结文章要点的作用?该如何分段,分成几段?至于语法、拼写错误、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则在后一步处理。事实上,学生往往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的第二稿。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对第一稿的内容加以修改。这样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两至三次,每位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检查并改正语法、拼写等错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评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且置于学生写作的全过程。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反馈。事实证明,“写作小组”的模式能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合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英语能力,因此也提高了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三、展示提升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归纳小结、通过练习、活动等形式将一些知识进一步落实、拓展和延伸,教师对学生互动的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把思维引向深入。比如8A Unit 4 Grammar关于指令性句型这一课时,从学生所完成的前课导学练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很好地了解这些指令性句型的用法,运用时往往容易出错。在课堂教学上,我通过引入例子让学生总结这些句型的用法。例如在讲解这些句型时,我给出这样一系列的句子让学生来act them out(表演出来):

1.Stand up, please.

2.Please sit down.

3.Don’t look out of the window.

4.Help me carry the books.

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6.We should smile often.

7.We shouldn’t shout in class.

8.We had better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9.We’d better not make too much noise in public.

学生会发现这些句子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根据这些内容,我让学生系统总结,然后操练。下一步,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表格介绍这些句型的用法,并在每种句型后面附上相关的重要细节说明。

最后,组内讨论各组员所制作的表格内容的正确性,如有问题可向教师寻求帮助来获得解答。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虽然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系统的,增加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