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范例6篇

框架梁

框架梁范文1

关键词:框架结构;楼梯;框架梁柱;连接方法;地震内力;内力影响

楼梯梯板拉断以及梯剪短的情况长期存在于实际框架结构中,首先需要对楼梯卡抗侧的实际刚度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利用等效敢刚度的方式实现对楼梯与抗侧力的总和考虑。最终实现是对地震下对相关内力的附加,同时还可实现对楼梯之间与梁柱之间连接效果的有效增加。这不仅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楼梯对于框架结构构件所发生的内力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1.分析基本规律

从框架结构的角度来说,垂直梯板的地震内力会存在较小的白变化,但是内力方向则与之相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框架柱的剪力以及地震轴力都会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增加。从结构刚度角度来说,实例比例主要是由楼梯构件中刚度所占比例决定,上述情况发生后不仅梯板剪力会发生变化,弯矩也会出现明显增加状态。

2.分析接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梁柱

首先我们对框架柱进行分析。轴力会在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约以4.1倍的倍数出现在两端对称布置当中,但中部倍数明显超出两端可大达到4.4倍。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端进行布置时其倍数为3倍。这种情况可促使剪力强度的不断增大。然后我们对框架梁进行分析。从本质上来说框架梁段的实际受力与框架和梯板之间的连接平台具有十分相似的特点,同时弯矩也在进行明显的增强。1.5倍是进行两端布置时的倍数,中间布置倍数为1.55倍,实际进行一端布置时倍数为1.5。

二、对楼梯构件的地震内力进行分析

1.分析梯板的实际受力

在地震作用力之下楼梯斜板的受力状态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属于一种轴向受力,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完成水上述步骤后会受到竖向剪力的作用。扭矩以及内弯矩是受到压力时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

2.分析平台粱的实际受力

在一般情况下,会有相当大的轴力存在于现楼梯的休息平台梁中,同时其受力状态相当复杂。其中最为复杂的是踏步梁,可实现对楼梯的直接支撑。因其长期存在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下。所以在实际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实现对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

3.分析平台柱的实际受力

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之下,相对比较靠近踏步斜板的短柱会受到双向的受力,但是相对比较短的就存在着比较小的地震效应。所以,在实际设计框架楼梯时,需要对相应的地震效应进行充分考虑。

三、对楼梯与框架粱柱之间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

1.建立模型

应该对PKPM的主界面进行重新的编排,保证项目的清晰性,并保证操作的方便性。对CAD的操作界面进行一定的模仿,对构件以及菜单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以及动态的查询。同时,对正交轴的对话框进行一定的改进,能够对不对称的建筑进行有效的定义以及标注,对轴网进行任意的拼接。运用对话框来定义构件以及对其进行布置,能够对构件进行一定的排序、检索以及有效的查询。把主梁与次梁保持在同一位置,保证使用的便捷性。同时,还应该对计算楼板的功能进行一定的增加,之后由用户进行一定的选择以及实际的使用。在界面当中应该输入相关的荷载并进行一定的修改,保持与建模同时实施。

2.计算

在相应的简图当中,应该对节点的核心区域的箍筋面积以及非加密区域的面积进行明确标出,还应该有效标出竖向分布筋的实际面积。在对相应的参数进行定义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人工定义的系数的相关功能。同时还应该增加分析以及计算位移、温度应力的实际功能。另外,还应该增加分析验证刚性杆、截面构件以及支撑的相关功能,加入稳定验算整体框架的实际功能。

3.出图

在框架结构当中,应该对梁竖向强制归并的相关功能进行一定的增加,保证所有楼层当中的相同位置的梁具有相同的编号。在对梁平法实际施工图进行一定绘制时,能够操作所有的楼层,在进行所有的操作之后都能够对具体的结果进行有效的保存而不丢失,有效支持回退的相关功能。通常来讲,平法图会对钢筋的表格增加修改,能够保证快速的录人,同时还能够对挑梁进行直接修改。增加修改之后能够自动进行保护的功能。当计算得出的配筋比实际运用的钢筋大时。应该运用红素进行一定的警示。在对平法的实际施工图进行绘制时,应该增加修改的相关功能。除此之外,应该增加楼板剖面绘制的相关功能,进行实际标注的位置应该在梁边以及梁中,应该保持钢筋图中与实际的一致性。

4.基础

一般来讲.应该增加平面钢筋的表示法,应该增加剖面的实际画法,同时还应该对这些图形进行有效的复制。同时,还应该增加三维动态的实际显示的功能。对阀板的实际反力进行计算,同时还应该对裙房以及主体之问存在的反力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在梁元法计算当中应该对相应的刚度进行增加,同时还应该对计算沉降的相关功能进行充分考虑。解决桩基的相关计算问题时,应该保证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明确性。

5.钢结构

对快速的二维建模进行一定的改进,增加一些相应的参数,能够根据截面的实际构件定义来对规范进行验算,能够充分考虑稳定系数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能够对相对比较优化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导入。对截面优化程序进行有效的改进,能够优化全部的二维建模的实际钢结构,对最终输出的计算结果进行一定改进。同时,三维模型数据能够严格按照优化的实际结果来实F及时更新,有效统计以及报价实际的用钢量,能够绘制相应的布置图。除此之外,分析框架节点的设计以及相应的修改:在不存在充足的承载地震的能力时,应该提供增强节点的相关方法,能够对加强节点之后的施工图进行有效的绘制¨J。对于将底层作为框架的相关结构,能够整体设计相应的节点,连接下部框架时应该严格根据框架的实际方式进行一定的设计,梁柱之间的连接以及梁之间的连接应该严格按照门式钢架节点来进行一定的设计。实际的施工图应该按照设计院的设计图,进而给出全新的归并节点的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图纸的实际用量。相对比较复杂的空间建模以及分析的相关程序,能够组成构件,根据支撑作用的塔架,在软件当中应该增加优化应力的相关选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楼梯间的实际位置会严重影响主体结构的实际刚度以及内力的实际分布,在设计结构时,应该充分考虑楼梯间位置可能带来的所有不利的影响。在相对比较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总,在楼梯间应该在结构进行有效的布置,尽量降低整体结构所发生的扭转效应,然而,在楼梯间不能够在结构的最边跨进行一定的布置,需要在内一跨进行有效的布置。在靠近结构中部的那些楼梯间,在进行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对所发生的扭转效应进行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框架梁范文2

关键词:框架梁;加固;中板

Key word:Vierendeel girder;reinforce;medium plate

中图分类号:U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设计情况

青岛北客站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为大型铁路客运车站,站房总建筑面积135000m2,主站房处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地下层长285m,宽44.5m,深19m,其中地下二层为地铁站台层,为三柱四跨结构,局部为两柱三跨结构,底板面标高为-17.59m;地下一层为国铁出站通道,为两柱三跨结构,地下一层底板即为中板,板面标高为-10.65m,厚为0.6m,板下三根纵梁断面尺寸(宽×高)分别为:0.9m×0.7m、0.65m×0.7m、0.9m×0.7m,中板梁下柱间距分别为11.05m、10.5m、10.5m、11.05m,地下一层顶部为框架梁结构,框架梁顶标高为-3.8m,地下一层纵横向框架梁主要断面尺寸(宽×高)为:0.4m×0.9m、0.45m×1.6m、0.5m×0.95m、0.5m×1.2m、0.5m×1.6m、0.55m×2.2m、0.6m×0.9m、0.6m×1.1m、0.6m×2.4m、0.75m×2.7m、1.0m×1.0m、1.5m×1.0m、1.8m×1.0m、2.0m×2.0m。

框架梁上是承受轨道及火车荷载的承轨梁,为三跨钢筋砼箱梁结构,其跨径为(10.4+19.9+10.4)m。地下层结构标准段横剖面见图1:

图1地下层结构标准段横剖面图

1.2加固中板原因

国铁出站层框架梁上有站房高架候车层钢柱脚预埋件,而站房钢结构优化方案长时间未批复,因此预埋件的形式不能确定,该部位框架梁短时间不具备施工条件,导致在地下二层顶板(即国铁出站通道层底板,以下统称:中板)C45钢筋砼结构施工完成后,国铁出站层的框架梁结构无法连续进行施工。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出站层框架梁、承轨梁与中板施工完成时间间隔较长,在中板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了中板的模板支撑体系。为了保证出站层框架梁及承轨梁施工时中板及其整个结构的安全,在采用高支模施工站房框架梁前,需加固中板。

2.加固中板方案

2.1加固方案设计原则

(1)框架梁和承轨梁梁体支架设计,依据结构受力验算,对框架梁和承轨梁(因轨道梁单位面积荷载小于本文中所选框架梁,故文未述加固及检算过程)下部出站通道中板采取局部加固。

(2)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能保证施工需要。

(3)选择加固措施时,必须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4)尽量减少立杆接头数量,以减少立杆因接头弹性压缩产生的竖向变形。

2.2加固支撑设计

(1)加固范围

不再采用原设计方案在地下二层搭设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撑,而是加固框架梁在中板上投影区域、中板楼扶梯和电梯孔洞周边、中板后浇带处。

(2)支撑构件选择及传力体系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φ48×3.5mm (参考文献[1])对中板进行局部加固,上部框架梁高支模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作为支撑,支撑立杆所受的力通过中板传递给下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立杆,钢管脚手架立杆的力再传递给地下二层的基础底板。

(3)框架梁在中板上投影区域处加固支撑设计

①框架梁高度不大于0.95m,且宽度不大于0.6m,其投影区域中板不进行加固;

②框架梁宽度在0.9m及以内的,高度在1.6m及以下的,加固支撑体按双排架搭设,间距0.6m×0.9m,横杆步距1.5m;

③框架梁高度在1.6m以上,加固支撑立杆间距为0.6m×0.6m,横杆步距1.25m;

④加固支撑体宽度不应小于框架梁的投影宽度。

加固支撑布置见图2、图3(图示为文中主要检算的加固支撑,立杆间距0.6m×0.6m,横杆步距1.25m)。

图2加固中板支撑平面示图

图3 加固中板支撑立面示图

(4)中板楼扶梯和电梯孔洞周边、中板后浇带处支撑加固设计

采用间距0.9m×0.9m的双排架进行加固,横杆步距1.5m,当楼梯和垂直电梯孔洞、后浇带处加固中板支撑架与框架梁投影区域加固中板支撑位置重叠时,应优先按照框架梁下加固中板支撑搭设要求进行施工。

2.3施工注意事项

(1)在进行加固中板前,先测量放线,将地下一层轴线引测至地铁层底板上,并用墨线弹好框架梁投影线,加固支撑体按照框架梁投影线进行搭设,搭设时立杆和横杆要横平竖直,扣件连接牢固。

(2)加固时,每根立杆下部设承重底托,在立杆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立杆上部设置顶托,顶托内采用100mm×100mm方木作为支撑梁,方木沿框架梁投影纵向设置,立杆上部的承重顶托必须旋紧,且顶托伸出长度不超过200mm,在立杆上端部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沿梁跨度方向,在支架外侧周圈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加固支撑与中板钢筋砼结构边距离控制在300mm以内,相邻的立杆应避免在同一步距内范围内接长,接头按50%错开。

(4)加固支撑体搭设过程中,重点检查支撑点与中板贴合的紧密程度。因加固支撑为二次搭设,若未与中板密贴,在中板承载时,中板就可能因为变形过大产生裂缝。施工过程中,操作工人通过调节顶托,使支撑点顶紧中板,顶紧检查的标准以人工调节顶托时,顶托调节困难为准,并对顶托进行专项验收。

(5)加固中板支撑应搭设在上部框架梁模板支撑搭设前,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支撑体系设监测点进行监测,支撑拆除前应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3. 加固中板支撑验算

3.1中板设计承载力计算

3.1.1中板承载力

设计中板使用荷载标准值:4KN/m2。

设计使用恒载标准值(不计中板自重)为:0.84+2.16+0.2=3.2KN/m2。地下一层地面设计为:150mm花岗石地面,其中石材板厚30mm,垫层厚120mm。依据参考文献[2]:花岗石容重28KN/m2,面荷载为28×0.03=0.84KN/m2;垫层容重18 KN/m3,面荷载18×0.12=2.16KN/m2。地铁层吊顶等其他荷载取0.2 KN/m2。

根据使用荷载反算,基本组合后中板荷载组合值承载力(依据参考文献[2])为:

q1=rG×G+rq×Q

式中:rG―恒载分项系数,取1.2;G―恒载标准值;r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Q―可变荷载。

q1=1.2×3.2+1.4×4=9.44 KN/m2

3.1.2中板对“高度950mm以下,且宽度600mm以内的框架梁”承载能力验算

以断面尺寸500mm×950mm的梁为例,取1.2m长度单元进行验算,小于此类断面框架梁底模板支撑架立杆间距600mm×600mm,步距1200 mm。计算模型见图4。

框架梁重(C40钢筋砼容重取25KN/m3):0.5×0.95×1.2×25=14.3KN;

为确保安全,取6根立杆,每根立杆平均承重:14.3/6=2.38 KN;

碗扣式脚手架支撑自重:1.85 KN/m2;梁模板自重:0.3 KN/m2;

中板承受荷载:2.38/(0.6×0.6)+2.15=8.76KN/m2<9.44 KN/m2,满足要求,所以不需加固该范围中板。

图4 计算模型

3.2最不利断面框架梁投影区域中板强度及裂缝验算

3.2.1荷载计算(依据参考文献[2])

按照最不利的计算原则,选取断面尺寸为750mm×2700mm的框架梁进行计算。框架梁底支撑间距0.3m×0.6m,步距1.2m,计算图示见图5。

恒荷载:框架梁自重:25×2.7=67.5KN/m2 ;满堂脚手架自重:3.7KN/m2;梁模板自重:0.3 KN/m2。

活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 2kN/m2。

荷载组合:

q2=max(1.2×(67.5+3.7+0.3)+1.4×2,1.35×(67.5+3.7+0.3)+1.4×0.7×2)

=98.48KN/m2

基本组合后中板自身承受的荷载为:9.44 KN/m2

考虑中板承载,分担荷载取值q3=98.48-9.44=89.04 KN/m2

图5 750mm×2700mm框架梁模板支架立杆和加固中板支撑立杆平面合图

3.2.2中板强度验算

(1)抗压强度

式中:―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取1;―混凝土局部受压的强度提高系数;

―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加固支撑立杆反力:N=89.04KN/m2×(0.6m×0.6m)=32.04KN<=139.9KN,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

取600mm板宽,按照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一般板类受弯构件计算斜断面受剪承载力,依据参考文献[3]第7.5.7条,混凝土斜截面抗剪强度:

式中:―高度影响系数;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ho―断面高度mm;中板混凝土等级为C40,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71N/mm2;中板板厚6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则断面有效高度h0为575mm。

在该种工况下,中板承受的最大剪力为加固支撑反力,即V=N=32.04KN<Vc,满足要求。

3.2.3中板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依据参考文献[3]) 第8.1.2条,中板裂缝宽度:

式中:―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查参考文献[3]表8.1.2-1为2.1;―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按直接承受重复荷载作用构件取1.0;―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按参考文献[3]第8.1.3条受弯构件计算:按照跨度0.6m,取1m宽的板带,采用三跨连续梁计算:

所以中板最大裂缝宽度满足要求(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参考文献[3]表3.3.4)。

3.3加固中板支撑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加固中板支撑钢管脚手架间距0.6m×0.6m,步距1.25m,材料为φ48×3.5mm钢管, I=121900mm4,A=489mm2,钢管抗弯强度为:。

(1)强度验算

根据前面计算,单根立杆钢管承受轴力N=32.04KN,依据参考文献[4],单根立杆承受容许荷载为[N]立杆=33.1KN>32.04 KN,满足要求。

(2)稳定性验算

3.4加固支撑地基承载力验算

加固支撑基础为地铁层底板,底板为1.9m至2.5m厚的钢筋砼,砼强度为C45,下部为桩基础,故无需验算,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4.采用加固中板方案与原方案比较

4.1工期方面

原方案中地下一、二层均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待地下二层中板施工后达到一定强度直接搭设支撑施工中板以上地下一层框架梁及承轨梁,此方案是建立在施工连续不中断工期较紧的基础上,整个支撑体系中不考虑中板(含小梁)的承载。由于建设方变更工期,该部分地下二层工程完工后,即中板施工完成后,停工6个月,中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拆除了地下二层满堂支架。后期施工站房地下一层框架梁及轨道梁时,调整了原施工方案,与恢复原方案相比,节省施工时间约2个月。

4.2成本方面

在地下二层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局部加固中板与原方案施工相比,节约脚手架支撑1100吨,租赁时间减少约8个月,降低了施工成本。

5.结束语

本文因工期变更,在站房中板完工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考虑中板自身承载能力,采取对站房框架梁高支模下局部受力较大区域中板进行支撑加固,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受力变形验算,调整了站房框架梁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设计方案,通过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及专家审查认可,减少了框架梁施工时支撑加固中板面积,同时减少了工期延长所造成的损失;并在地下二层支撑加固中板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支架替代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使支撑体系搭设方便、灵活,提高了框架梁高支模施工效率,为后序轨道梁尽早插入施工创造了条件,充分体现了调整施工设计方案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J84―2011).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 [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 [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框架梁范文3

关键词:次梁;刚度;抗震;结构布置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engineering model, and prove the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beam layou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whole structure stiffness, and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earthquake. As a frame structure especially plane long and narrow frame structur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Keywords: second beam; Stiffness; Seismic; Structure layout

【中国分类号】TU208.2 ;TU3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框架结构因为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房间空间大等优点,在工业厂房及公共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而言,框架结构就其承重方案一般有三种: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双向承重。对应的次梁布置方式分别为沿纵向布置,沿横向布置和双向布置(即十字梁或井字梁)。

当框架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框架柱、框架梁尺寸确定的情况下,次梁对结构整体抗震设计有何贡献呢?目前有不少的工程设计人员持有以下观点:设计中次梁不参与抗震,其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没有影响。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在早期结构设计阶段,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为手算,次梁只考虑其导荷作用,不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手算设计的框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问题。实践经验从侧面支持了该观点。但是不能说这种观点在工程设计中是完全正确的,次梁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对整体刚度有影响。忽略次梁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只是限于当时的设计手段,对计算模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简化。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成熟,为准确评价次梁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提供了条件。笔者曾经设计过各种体型的多层框架结构,从长宽比不大的矩形到狭长的一字型。总结设计过程的体会,笔者认为在框架结构中,次梁本身截面设计确实不需要考虑抗震作用的,但是次梁对整体框架的刚度贡献和抗震变形分析还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工程设计进行次梁对整体刚度的定性分析。

设定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层高均为3.3m。计算软件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KPM系列软件:STAWE 2010版(2011年9月

图1.1 标准层结构布置图

升级)。各计算模型除次梁(截面均为250x600)布置方式不同外,其他计算参数相同。标准层框架梁和框架柱结构布置图见图1.1 (横向框架梁截面为300x600,纵向框架梁截面为300x800,框架柱截面为500x500,均居中布置,楼板均为100mm厚现浇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为C30)。PKPM设计参数的总信息见图1.2,地震信息见图1.3。

图1.2PKPM计算总信息

图1.3PKPM计算地震信息

模型编号及说明:

A: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只考虑次梁的导荷作用,不考虑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输入,每跨沿纵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横向框架梁。

B: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 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向框架梁。

C: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既考虑次梁的导荷作用,又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计算中考虑主梁和次梁的空间作用)输入,每跨沿纵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横向框架梁。

D: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 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向框架梁;

E: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 输入,每跨沿横纵向各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横向框架梁,即十字梁;

F: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 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两道次梁,三等分纵向框架梁;

各模型下前三振型的周期及最大层间位移角摘录于表1.1中。

表1.1各计算模型下的参数对比

模型编号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 最大层间位移角

X,Y 方向的平动系数 X方向

第一振型 第二振型第三振型 Y方向

A 0.48190.43120.42381/1248

1.00 ( 0.00+1.00 ) 0.00 ( 0.00+0.00 )1.00 ( 1.00+0.00 ) 1/926

B 0.47780.42270.42021/1270

1.00 ( 0.00+1.00 ) 0.00 ( 0.00+0.00 )1.00 ( 1.00+0.00 ) 1/941

C 0.50650.44600.42311/1253

1.00 ( 0.00+1.00 ) 0.00 ( 0.00+0.00 )1.00 ( 1.00+0.00 ) 1/828

D 0.47580.43510.42311/1168

1.00 ( 0.00+1.00 ) 1.00 ( 1.00+0.00 )0.00 ( 0.00+0.00 ) 1/950

E 0.51060.44700.44411/1123

1.00 ( 0.00+1.00 ) 0.00 ( 0.00+0.00 )1.00 ( 1.00+0.00 ) 1/816

F 0.48700.45650.43341/1053

1.00 ( 0.00+1.00 ) 1.00 ( 1.00+0.00 )0.00 ( 0.00+0.00 ) 1/908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1. 对比模型A和C,B和D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输入和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不同的影响;

2. 对比模型C、D和E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D模型的次梁布置是三个模型中最好的。此时结构前三个振型的整体空间振动呈现为“平平扭”,这是模型调整的一个大控制方向,同时两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相对最为接近。

3. 对比模型B、D和F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模型D和F都使得结构前三个振型的整体空间振动呈现为“平平扭”,但是对于模型B而言,模型D使得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变大,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模型F却使得X、Y两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增大。

虽然该工程案例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但是通过比对,我们可以定性的得出以下结论:框架结构中的次梁布置对结构整体刚度有影响,进而影响结构整体的抗震变形,不宜忽略,设计中应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同时,框架结构,尤其是长宽比较大的狭长框架结构,次梁宜布置在刚度较弱方向。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框架梁范文4

[关键词]高边坡 锚杆框架梁 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77-01

锚杆框架梁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边坡加固防护方法,针对土岩极易风化、崩解、受水冲蚀、遇水软化,抗压强度低,开挖路堑易崩塌,甚至产生大面积滑动的特征,锚杆框架梁结构极大的保证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高边坡锚杆框架梁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K108+290~K108+470段左侧坡面局部出露强风化玄武岩,灰褐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石土状,局部呈碎块状。此段边坡施工要求边挖边加固,高边坡加固采用锚杆框架梁结构防护,框架梁尺寸为30×30c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锚杆长度6m,型号为Φ28的钢筋。单级边坡高度为10m,设置锚杆框架并在框架内喷播植草进行防护。

二、锚杆框架梁施工质量控制

1、锚杆孔测量放线

(1)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2)竖梁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边坡高度确定,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其间距可适当调整。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锚杆钻孔

(1)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标记。利用φ50mm脚手架杆搭设平台,平台用锚杆与坡面固定,钻机用三脚支架提升到平台上。

(2)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3)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现场人员做好记录同时应与施工技术人员沟通。

(4)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5)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6)锚杆孔钻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杆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3、锚杆体制作及安装

(1)锚杆杆体采用Φ28钢筋,锚杆长度为6m,沿锚杆轴线方向每3m设置对中支架,以保证锚杆有足够地保护层。锚筋尾端防腐采用刷漆、涂油等防腐措施处理。施工时,若锚杆与地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

(2)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确保锚固长度。

4、注浆

(1)采用一次孔底返浆法注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用压浆泵将水泥浆经胶管(或用1根Φ70mm左右的钢管作灌浆管)压入拉杆管内,再由拉杆管端注入锚孔,管端保持高于底50mm。灌注压力一般为0.4MPa左右。随着水泥浆或砂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在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中。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浆液或砂浆。待浆液回流到孔口时,用水泥袋纸等捣入孔内,再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再以0.4-0.6MPa的压力进行补灌,稳压数分钟即告完成。

(2)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锚杆注浆采用1:1水泥砂浆,砂浆强度不低于20MPa,注浆压力,不宜小于0.3MPa。当孔内浆液初凝后,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浆,以使浆液饱满,浆液中应加入适量膨胀剂。

5、框架制作

框架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框架嵌入坡面岩土体内10cm,用人工开挖,底部用水泥砂浆找平;超挖部分采用C25混凝土调整至设计坡面。框架外露坡面20cm,采用于回填种植土植草。横梁、竖肋基础先采用5cm水泥砂浆调平,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因锚杆无预应力,锚杆尾部不需外露、不需加工丝口、不用螺帽和混凝土锚头封块,只需将锚杆尾部与竖梁钢筋相焊接成一整体,若锚杆与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箍筋的间距。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板,用短锚杆固定在坡面上。混凝土浇注时沿纵向每10-15m设2cm宽伸缩缝一道,内用沥青麻絮填塞;2cm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木板填塞。

6、框架梁施工

框架梁施工与一般钢筋混凝土施工工序大概相同,框架梁施工前应整平坡面,使之平整,顺适,以保证框架梁充分发挥作用,框架梁采用C30进行浇注。锚杆和框架的相对位置比二者的绝对位置更重要,务必须精确测量,准确定位。

7、修整边坡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边坡修整,测量挂线后用人工进行削坡,保证坡面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用自制坡度尺进行坡度控制,保证成型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锚杆框架梁结构可提高路基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走性。合理选择施工程序,工艺和技术措施是保证预应力锚杆框架梁施工质量的关键。

框架梁范文5

关键词:框架;节点;抗震加固

任何框架结构形式,实际上都存在着框架节点。框架节点是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它在整个框架结构之中起到了分配内力、确保结构整体性、传递荷载力的作用。纯框架结构本身的节点受力程度较高,并且要求极为严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是通过剪力墙来对水平力进行承担,其节点本身的受力要求要低于纯框架结构,相应的质量标准可以适度降低。而装配式框架结构,其本身的节点则是一个薄弱环节。下文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节点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节点的强度

(一)节点的受力特点

依据各个方面的结构力学进行分析,所能够得到的结论为:在竖向荷载作用影响之下,其中柱节点的核心区域承受的剪力相对较小,各个环节的边柱节点核心区域受压程度较高。但是在水平荷载的影响之下,节点本身受到了水平剪力的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所承受的剪力达到了4-6倍左右,并且在轴向压力以及水平压力等方面的影响之下,节点本身的核心区域会产生大量的斜拉力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斜裂缝,受到剪力破坏的影响。

(二)影响节点抗震强度的因素

1.轴向力。轴向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对节点抗震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是否提高节点极限抗剪强度观点还不一致。但是轴压比不大于0.8时,一般认为有利于节点抗剪,可提高节点延性,减轻节点破坏程度。

2.水平箍筋。混凝土初裂时节点抗剪能力不受箍筋多少的影响。节点抗剪强度和配箍率之间是非线性的,抗剪强度不是按(Vc+Vs)那样按比例增加,且配箍率过高会引起混凝土破坏先于箍筋屈服的后果,使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达不到预计的最大值。

3.柱子的纵向钢筋。柱子纵筋对节点抗剪是有利的,但不像增加水平箍筋那样能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

4.垂直钢筋。设置垂直钢筋可承担节点剪力的垂直分量,以减小混凝土负担,从而提高节点强度,节点延性也有明显增加,但抗初裂强度未提高。

5.直交梁。对提高核心区抗剪强度有明显作用。

6.楼板和梁腋。楼板具有增强对节点的约束和提高梁的抗弯能力的作用。对梁加腋使节点抗剪的有效体积有所增加,提高抗剪强度和刚度,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

7.偏心影响。同梁柱无偏心的情况相比,其承载能力要降低50%~70%。

(三)节点的变形

节点的变形主要包括节点中心区的剪切变形和梁端对柱边的转动,这种转动是梁筋滑动(从柱中拔出)而引起的。也就是说,当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后,承受高弯曲、高剪切和轴向力的节点区将产生弯曲变形(染端对柱边的转动)这三种非弹性变形。

(五)节点的破坏形式

根据震害的试验结果,节点的破坏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1.梁端受弯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梁上交叉斜裂缝严重,梁端形成塑性铰。

2.柱端压弯破坏。在弯矩和轴向力的共同作用下,柱端混凝土受压破坏,柱筋压曲,箍筋外鼓或崩断,柱端形成塑性铰。

3.锚固破坏。梁受力筋锚固长度不足,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先行破坏,钢筋滑移,或混凝土压酥,梁筋拔出,而此时梁筋尚未达到屈服。

二、节点抗震加固研究

(一)加固计算承载力原则

1.结构本身的计算简图,实际上应当要依据结构实际所呈现出来的受力状况进行确定。

2.在对结构的载面积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当要使用建筑本身的实际有效面积来进行,同时,要对于结构加固处理过程中,其本身的实际受力状态以及加固环节所呈现出的应变滞后特性加以考虑,从而这一部分的结构协同具体工作程序。

3.结构本身的承载力在进行验算处理的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的对于结构变形、温度作用、结构变形等多个方面的附加内力状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4.在加固完成后导致结构增大的情况下,应当要针对各个方面的结构、建筑物基础来进行全面详细的验算,确保实际结构数据的精确性。

(二)加固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1.增大载面的加固措施,实际上就是对混凝土构件界面面积进行增大的有效措施,通过该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结构本身的承载力,并且充分的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并且由于加腋梁的方式,能够对节点核心区域的抗剪力载面积今夕女提升,从而达到强化刚度和抗剪强度的目的,并且不对于任何工作造成影响的前提条件之下,梁加腋措施对于节点加固极其有效的。

2.外包粘钢加固措施,实际上就是直接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进行钢板粘贴加固,通过该措施来达到对节点承载力进行提升,从而满足抗震性能提升的需求。该加固方式主要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被加固构件本身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程度的破坏,能够对原构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外粘钢厚度过小,在加固之后,其构件本身的自重增大幅度高;构件在加固处理之后,本身在外形、尺寸方面并没有过大的变化,建筑整体收影响较小,并且整个加固流程的操作方式较为简便。

3.外包钢加固实际上就是在混凝土构件四周,利用型钢来达到加固的目的。该加固措施,主要适宜使用在不允许对混凝土界面尺寸进行加大,同时要必须要大幅度的对于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进行加固的情况下。

4.锚贴钢材加固法是通过铆钉、锚栓、高强螺栓、高强承压螺栓、膨胀螺栓等机械的方法,将钢材贴在被加固构件表面,达到改善构件性能的目的,锚贴钢材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钢板、槽钢、角钢及组合构件。

5.粘贴和锚贴共同作用的复合加固方法。这种方法使钢材屈服前锚接的压力减轻了胶体内的剪应力,在胶体粘结作用上,外贴钢材与原构件变形协调,当钢材屈服以致造成胶体破坏后,锚栓和螺栓承担全部锚固作用,外贴钢材可以继续发挥其延性,保证构件的延性破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所具有的相应节点进行抗震加固有着极大的必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地震自然灾害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有了越发明显的重要性。并且在采取节点加固措施之后,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了较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傅剑平,张笛川,陈滔,白绍良. 中等偏高剪压比抗震节点传力机理及性能试验[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框架梁范文6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梁柱节点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持速发展,为了节省土地,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就是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关键部分。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薄弱点一般是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常常是剪切破坏及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毁坏。由此可以看出,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是建筑抗震的关键所在。

二.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过程常见问题

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节点箍筋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但由于梁柱节点箍筋的钢筋分布密集,节点构造复杂,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间距不分、数量不足,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完全不符合《节点箍筋规范》的要求,留下严重后患。

2.混凝土施工问题。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工程造价。在设计时通常对上、下柱或梁板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但是对结构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往往不作明确说明。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贪图方便而使用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从而导致节点强度的降低。另外,由于振捣、石子等因素,柱头施工缝区域一般浮浆较多,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按规范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由于表向混凝土层比较软弱,应在安装接点模板之前及时清除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在模扳安装完成后,清理杂物、小屑、泥砂等,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松散夹层或水平裂缝。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能够良好的结合为一体,在浇筑混凝土前,还要先浇一层同混凝土相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精心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要点

1.钢筋制作。

节点处的钢筋制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节点区的箍筋和节点区的梁筋锚固。箍筋的作用是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箍筋间距的大小与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节点受剪承载力成反比例关系,也即是间距越大,混凝土受到的约束越小,受剪承载力也就越小,所以箍筋加密,最大化的减少间距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受剪承受力。因此,施工中除了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节点区的加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钢筋捆扎效果如图一所示)

(图一)

2.节点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柱与梁板分别使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从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难度将会增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此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在浇筑节点混凝土前面先于距离柱边缘 50 cm或者梁的高度位置设置挡板。因为节点部位没有太大方量的混凝土,因此可以采用吊罐浇筑,而不采用泵送,以此使混凝土的塌落度减小,提高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节点处的混凝土面应该比楼面高度略高,暂时不采取振捣。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该先对靠近节点部分浇筑,当混凝土达到标高后,便对节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然后再振捣梁板混凝土。这样既可以避免节点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流失,又可以避免梁板的低强度混凝土进入节点。混凝土振捣当在混凝土初凝前结束,防止出现冷缝。节点处的钢筋非常密集,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在采用细石混凝土之外,还需要加强振捣。至于钢筋密集的节点核心区,当运用小直径振捣棒完全振捣或运用钢筋棍人工插捣杜绝每一个死角,保证节点混凝土的密实。然而在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为了符合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又防止柱子截面尺寸过大,常常需要取框架柱的砼强度等级比梁板砼多出2个或2个以上的5 MPa。在这种状况下,施工时必须采取特别方法确保节点砼的质量。相当成熟有效的做法是:在梁柱节点附近离开柱边大于等于500 mm,且大于等于1/2 梁高处,沿 45度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采用 5 mm 网眼的密目铁丝网隔开(当作高低等级砼的分界),首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

3.模板安装。

安装梁柱节点区的支模板一般都很麻烦。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由于不系统,安装时经常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接茬处不垂直和表面平整度等问题。不符合要求时,一般拆除后再重装是十分麻烦的,因此为使施工时节点区模板安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应按以下要求施工:在施工前先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并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然后再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制定合理的模板安装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各模板一般由多块木板拼装而成,在制定方案是要选择合理的搭接长度便于固定,了解各模板的尺寸大小、位置关系并编号后,再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绘制模板制作图是为了方便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制作图预制合符要求的模板。预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相应的标识。最后再随着施工进度要求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在安装时先用铁钉将各标识好的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定位,再检查安装的垂直度,适当调试后固定,完成安装。

4.做好施工监理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对号入座施工。现浇混凝土柱的设计强度等级一般高于梁板两个等级以上。在浇捣混凝土时,柱子对梁板垂直断面部位要按照柱子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也就是柱左右或前后靠梁板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由于柱与梁相交处有应力扩散角,所以把柱边的梁端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些是有好处的,一般要求从柱边向梁另一端浇至长度为梁高或1.5倍的梁高。梁柱节点砼浇筑施工时现场旁站非常重要。如现浇楼面梁板混凝土,在梁上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位置插入“特制档板”,先督促浇筑梁柱节点高强度混凝土,节点浇筑时间和拔除档板后再浇筑时间要逐一做好旁站记录和混凝土浇筑记录。另对浇筑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要认真确认,做到确认无误后才能浇筑。监理旁站的重点,为了防止梁二次浇捣混凝土出现施工缝(即冷缝),节点部位混凝土在初凝前,即应拔除档板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另此部位应加强振捣。在施工中监理除抽测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做好梁板混凝土试块见证取样外,同时对梁柱节点部位的混凝土也分批量见证取样试块,以确认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标养和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浇筑后,应用潮湿草包或麻袋及时覆盖,夏季可防暴晒,潮湿草包可以降温,减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冬季仅作保温防冻措施就可以了

四.结束语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具有重要作用,在施工中要科学制定施工实践策略,有效提升节点区域施工质量水平,优化建筑施工效果,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祝龙,顾国振.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3年4期

[2] 白春山 沈庆印.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8期

[3] 杨志红.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华章》 -2012年27期

[4] 陈艺. 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华章》 -2012年26期

[5] 杨智锋.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3年24期

上一篇青青河畔草

下一篇多么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