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视频编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x-0157-02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原本运行于高端机器的非线形的编辑软件日益受到普通用户的关注与重视,并被广泛使用。视频编辑技术是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增设的专业课程,其备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主要原因在于视频编辑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制作效果繁杂绚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合理改革视频编辑课程至关重要。

1.1对课程性质了解不够

不少高职学生都认为视频编辑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目的在于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视频编辑课程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仅需掌握剪辑技术即可,比如影像的制作,学生只要对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进行剪辑便可完成,并没有真正认识视频和音频间的关系。

1.2对课程意义认知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认为影像剪辑既枯燥又无趣,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在制作作品时,全片都使用长镜头表现手段,究其缘由,学生对视频编辑课程意义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对视频的含义,视频的具体范畴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学生认为编辑摄像机镜头有效捕捉的素材便是视频编辑课程要学习的知识,对视频多样性有所忽视。比如,动画片与MTV等都归属视频范畴,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强调这些视频种类都可称作“影像”。

1.4对影像风格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对影像风格没有充足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了技术方法,便可以融会贯通地剪辑多种风格的影像题材。

2高职院校视频编辑课程培养目标及改革思路

2.1课程培养目标

视频编辑课程除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艺术这设计、多媒体与动漫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还是获取“影视动画制作员”等级证书的必修课程,此证书的颁发部门是国家劳务部。本课程所用的视频编辑,是使用多个手段进行数字信息处理,如视频编辑与剪辑等,是有效融合技术性、艺术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视频编辑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采集、编辑音频与视频方法的掌握,及对特效运用技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熟练应用于具体领域之中,从而为高职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课程改革思路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产品逐渐走进家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视作影视时,为了激发观众热情,获取观众共鸣,为影片增添独特表现手法,导演通常会在视频剪辑之中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使得剪辑工作越来越忙。当前市场对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增设了视频编辑课程,以此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培养多媒体专业人才。

通过分析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我们发现影视后期课程使用的教材与软件是各个高职院校的重点议论对象,为了加深学生对录音与视频、特效编辑的掌握,本课程将视频编辑软件视作必修课程,将绘声绘影视作辅助课程,以此促进学生数字剪辑技能的提升,为日后想要从事剪辑师或合成师等工作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本课程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市场需求及高职多媒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视频编辑课程教学特征,对课程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了合理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接受新知识,尤其是对繁杂软件的学习更是没有兴趣,甚至感到反感,面对此种状况,高职院校首先应创建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随后再对教学手段与方式M行改革。依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心理特征进行的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专业技能,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1修订教学大纲

传统的教学大纲,一般都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章节划分,教师则依据章节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常规,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即仅学会了基本命令使用,对作品制作方法不了解,对日后想要从事剪辑师或合成师等工作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为此,高职教师应主动去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视频编辑课程在现实工作的具体应用,依据岗位需求合理修订教学大纲,将项目视作载体,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授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讲解与课程相关的众多知识,如项目规划、素材采集与文稿撰写等知识,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岗位教学,另外,教师还需准备一些经典有价值的广告片与特技片段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播放,并对这些片段的制作过程与思路进行分析与诠释,这样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提升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2注重技能与创新

视频编辑课程教学要结合动漫及多媒体专业软件教学的重要特征,关注专业技巧与创新能力,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并将部分相应的项目融入教学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践性。通常,在授课之前教师都需要做相应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除了要备好课,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划分好视频编辑课程模块,并为所有模块设置相应的项目案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视频编辑课程所有模块作用的认识与了解,或者也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项目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3.3将市场需求视作教学基础

高职院校增设视频编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及竞争优势,为学生的日后就业铺垫基础,所以视频编辑课程需要将市场需求视作教学基础,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市场,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将学生培养出成既具备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人,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4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

视频编辑课程是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不可或缺的重点课程,配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构成知识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化与有效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应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授课心细腻,作风仔细严谨,态度诚恳认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就教学来说,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素质能力对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举行一些沟通研讨活动,增加各个院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为教师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使教师可以亲身到企业学习与掌握优秀的新型技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好地进行视频编辑教学。

3.5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课余生活也不容忽视,为了巩固视频编辑课程教学成效,教师应组织学生创建业余兴趣团队,定期安排活动,增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既可以交流学习方式也可以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提供参与技能比赛的机会,或安排学生参与可多种考试认证,并加以辅导;诚邀一些著名专家或企业家来校开展知识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举行大型动漫比赛,鼓舞学生主动参加比赛。视频编辑课程的特色是有效结合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岗位具体需求,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或把“课程教学”扩展成“岗位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做好工程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自信心,使学生一边学一边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铺垫基础。

3.6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方式

视频编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主动调查与了解各大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学生培养,并要多与各大企业进行联系,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其企业实习的机会,可以在企业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应依据各大企业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制定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合理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需求。就高职院校视频编辑课程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且当前市场对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高职院校应主动改革频编辑课程教学方式,依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影视实践 传播学 定位 实施

在当今传媒影像时代,影视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各类院校开设全校公选课,通过影像手段以达到传达价值理念、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的系别如中文系、传播系、艺术院系开设影视艺术课程,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影视教育如何与专业结合以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这也是一个系在构建课程框架、选定专业课程的出发点。《影视艺术概论》区别了传统的“概论课”的理论讲授,在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和考核上都和传播系的专业定位结合,抓住“实践”和“应用”这两个特点,把影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主体,以期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竞争力。

一、影视实践课程在传播学的定位

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是浙江省高等学校中第一家传播学本科教学点,成立时间较晚,在教学经验和课程设计上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必须要结合浙江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特点,体现出传播系的办学特色。传播学以“发展特色性应用文科”为着眼点,进行专业建设时注重“应用性”和“差异化”,强调课程的应用性与交叉性,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传播系开设的《影视艺术概论》是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不着眼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鉴赏能力,而是要求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视听媒介的工具,基本具备拍摄能力、剪辑能力、短剧剧本创作能力,并在高年级阶段相关课程中进一步深化学习,具备策划企业形象宣传短片的技能,并把文字化的文案通过拍摄、剪辑等技术手段,形成影像作品。具备了这些能力的毕业生,是符合传播学培养目标中所提及的“毕业生能在各类企事业胜任形象传播、文化宣传等工作”。

传播系作为一个特色新专业,其特点就是“口径宽、实践性强”,专业学生希望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单纯的理论讲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渴望。近两年的课程实施表明,学生对此课程的参与度高,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好,加深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影视实践环节的设计

此课程的特色在于影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实施与考核。影视类的课程的传统教法是“影像”+“讲授”,这种教课手段并不适用于传播系的定位。该课程共48个课时,教师用一半课时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像画面的基本元素。另一半的课时和相应的课外时间供学生创作、拍摄、剪辑等,教师统筹并全程指导。

1.实践环节要重视对拍摄剧本的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学期末要求以纪录片或5分钟剧情短片为作业,完成自创剧本―拍摄――剪辑三个过程。剧本创作时,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社会进行思考,选择他们感兴趣、有话可说的主题。通过教师拟定和学生征集,同学们会根据当年关注的热点,提出一些很好的构想。

2.对拍摄项目进行分配和指导

(1)内容多元化

教师要保证剧本多样化,传播系两个班60人左右,围绕着四五个主题,老师挑选出8~10个剧本,要涵盖不同的主题。以2010年度教学学期为例,选出自创剧本8个,故事短片4部,涉及毕业、演讲社团、大学生“迷失”这样的主题,另外几部涉及校园公益话题。教师也要保证剧本的可拍性,有些剧本有创意,但以目前技术手段不具可拍性,需指导其修改。比如以世博为主题的宣传片,它以雪碧广告文案为模仿对象,原文案有两场戏发生在电影院和大型理发店,根据实际情况,拍摄起来有难度,所以将场景调整图书馆和影院外。

(2)项目管理制

以每个剧本作者为核心,编剧即导演,以“导演负责制”组成拍摄小组。老师创设了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以这样的“任务驱动”达到教学目的。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每个组带着完成一个影片的任务,并且和其他组之间有竞争有合作有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提升很快。

项目管理人也要注意成员协调和投入度。每个导演“招募”一位摄影师、两位剪辑师和若干演员,八个摄制组总计三十余个主创人员,其他同学担任演员、剧务一职。这样就使每位同学都能有其职,调动学习积极性。

完成拍摄后,有专门课时讲授剪辑知识。在项目负责人的管理下,每组的组员都要参加剪辑学习,剪辑师提交整部影片的成片供展映,组员提供一分钟以上的剪辑片段作为作业。以此种方式保证每位同学都掌握了剪辑内容。

老师为最后的成果提供公共展映的平台。首先是在课堂中进行展映,由该组主创人员谈创作的得失,并由其他组同学提问。学生提问范围很广,有关于编剧主旨、摄影效果的如何达到、音乐使用的意图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交流和深化。其次,对其中的佳作,通过校园网络、优酷网和土豆网加以推广。

(3)考核的多元化

课程性质是“考查课”,而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成绩、短剧文案、读书笔记所占的比例为5∶2∶3,可见实践环节成绩占70%比例。为了与课程前1/2理论学习相配合,教师布置阅读经典影视书籍,如《认识电影》、《电影讲稿》等,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评点,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

一般的考试模式难脱“应试考试”的弊端,为学生所排斥。常规的影评作业不符合课程目的。本课程考核方式,使真正有创作力的同学、对该领域有兴趣的同学被充分调动,并带动了整体的学习气氛。

三、结语

在两三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如剧本内容参差不齐,项目管理制难协调,剪辑技术对于某些学生有难度等,但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专业能力提升很快。在接下来的几学期,学生拍摄的类型更多样,如企业宣传片、电视散文、校园风光片、公益广告。一些同学脱颖而出,成为校内网站视频制作的主创,并对后届的学生起到指导作用。也有同学毕业以企业宣传片制作领域为发展方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张桢,吴海霞.支架式教学在影视节目制作课程中的应用.中华文化论坛[J],2009,(7).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连贯性;影视艺术;高职教学

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从技术到艺术领域的知识跨越相当宽广,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包含多门学科的课程。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影视多媒体、新闻等专业。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会、学好在电影学院四年专修的影视艺术课程,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研究。

个人根据平时教学经验以及与影视从业中的佼佼者多方交流学习,认为高职高专的影视艺术系列课程的学习应以一个大的实践项目贯穿起来,使各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连贯性,并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潜能。影视艺术系列课程学习规划如下。

1 课程开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新生一入学,就敦促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从业目标,一旦确定专攻影视艺术专业,就要让其全面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规范和标准,以及从业的必备技能。然后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毕业时完成一部个人微电影或广告影视作品(也可几个同学合作),从剧本―分镜―拍摄―剪辑合成(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并分别剪辑作品)。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学习任务,就会更有计划地去自主学习。

2 加强视听语言的学习

我们应首先安排影视视听语言课程。通过经典影片观摩分析,让学生对不同景别的作用,画面构图、景深、镜速等构成要素形成印象。了解推、拉、摇、移、升、降、俯仰等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学习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运动轴线、视角、分镜头技巧;场面调度、音画关系、电影剪辑、电影蒙太奇等专业知识。

3 编写自己的剧本、分镜头稿本(第一次创作)

课堂上练习将电影成片改写成剧本,锻炼学生将镜头语言与剧本有机融合,课下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剧本,进行第一次故事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巧用故事线的交错。剧本与散文、小说不同,散文、小说没有时空限制,而剧本要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高度集中在某一场景内。小小的场景内,几个镜头组合就可能表现两军厮杀,飞机火车开走就可以代表跨越五湖四海,场景和人物的切换,就可说明事隔多年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包括故事发生、展开、冲突、收尾四部分,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最激烈时称为高潮,此时的剧情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最吸引观众。因此,剧本写作的“重头戏”是高潮部分,最需要下工夫。这些都需要平时积累,要多看多分析研究好的影视剧作品。

剧本完成之后,一定要画出或写分镜头稿本,明确表达出镜头效果,以便于后面摄影师拍摄以及后期作为剪辑的依据。

4 摄影摄像实拍课程,视听语言的应用

摄影课程,明确摄影是用光作画,作品中能体现出光影的时间概念、装饰作用,能利用光影丰富画面的质感和层次、增添画面的趣味性。理解静态构图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四大景别,体会“近取其神,远取其势”。明了运用景深深浅的目的。能使用摄影器材巧妙运用快门、光圈、色温、感光度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摄像课程,重在实践经验与悟性。首先了解摄影机、监视器、三脚架、轨道、摇臂、升降车、挑杆话筒、数字录音机、高色温镝灯(阿莱灯)、黑白旗、米博罗等设备器材。实践拍摄中注意角度的选择、焦点跟随、拍摄方法、光线造型等。更多关注画面中的彩头,故事情节可以没有高潮,但在拍摄中要有高潮,比如俯仰镜头的情绪,特写镜头、中景、远景的画面对接节奏感。还要多方面兼顾故事情节的展示,比如纵深画面可以体现背景、中景、前景等。

摄影、摄像课程在用光、构图、景深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不同处在于一个是捕捉画面的静态瞬间,一个是记录连续的动态画面,更需要连贯性的学习。

5 剧本实际拍摄阶段(第二次创作)

根据创作剧本制作出分镜,再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实际拍摄。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情绪。平摄角度给人亲切平和之感;拍摄高处的景物,最好是仰摄角度,它能使景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如果以仰视角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由于透视关系,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情绪,可以表示人们歌颂敬仰之情。俯视拍摄给人站在高处,纵览全局之感,场面浩大,视野开阔。在影片中会经常见到用俯视镜头展示人物的滑稽行为或表现反面人物的卑劣,以示藐视情绪。

拍摄方法上,明确推、拉、摇、移、固定镜头运用。推镜头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使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拉镜头,是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给人慢慢放松之感。摇镜头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移镜头,从广义讲,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称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无论哪种拍摄方法,在拍摄中都要注意焦点部分,这是画面最清晰的部位,通常要在主体上。

想要有效充分的对光影加以利用,应掌握光影自身的属性、特征、变化规律,捕捉光影在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光影不仅起到还原事物原貌的作用,而且是完善影视作品造型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有效地创造环境气氛、艺术格调、韵律节奏,还经常被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等,有时甚至可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6 剪辑合成(第三次创作)

剪辑,是在电影电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电影电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剪辑艺术又有力的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剪辑属于影视后期流程,由电影剪辑师巧妙地将拍摄的视听觉素材与导演的创意结合,对素材重新分解、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

学生要系统学习剪辑软件技术,学习影视剪辑的理论、强化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学会巧用省略关系,影片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性连续和空间连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要求剪辑师首先要对剧本、拍摄的视频素材反复进行阅读观摩,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再进行剪辑创作。剪辑时还要特别注重剪辑的元素,情感占51%,故事占23%,节奏占10%,视线引导占7%,二维特性占5%,三维特性占4%。优秀的、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充满创意、又合理高明的剪辑。

7 总结学习经验,为下次创作做准备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后期剪辑;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28-01

影视后期剪辑是一种专业技能,也是直接对应的一项工作。蒙太奇广义来说是指剪接,在很早以前的影视作品中是没有剪接的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到另一卷,首先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影视剪辑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俩俩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高职学院影视后期剪辑课程教学改革能为更好的提高这项技能提出了些新的尝试。

一、影视后期剪辑

剪辑(Film editing)是影视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后期剪辑的功能主要有:首先,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取舍,来表现内容主次,达到概括和集中的目的;其次,引导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之间的组接顺序,能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注意,使观众陷入思考;第三,后期剪辑能够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在经过剪辑后,就实现对时空的再造,从而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在后期剪辑中后期制作的构思是整体构思的衔接,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衔接的实际操作是俩个镜头间的转场,影视后期剪辑中俩个镜头间的转场是剪辑的重点。剪辑就是运用一定的技巧实现镜头间的转场,并添加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

(一)影视后期剪辑的转场

影视后期剪辑中多个镜头间的转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场分为技巧转场和无技术转场,它能省略了一些过场戏,缩短了段落间隔,紧凑作品内在结构,扩充作品容量,还能使段落转换处画面有可靠的承上启下作用,空白部分无需说明观众自己也能懂得,而且还留有思维空间。技巧转场是用特技手段作转场,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自然过渡作转场。技巧转场的方法有:“淡出”、“淡入”即前一部分画面由明转暗“淡出”,后一部分画面由暗转明“淡入”。“叠化”即在前一镜头逐渐模糊、淡去的消失与后一镜头逐渐清晰同时发生。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前后俩个镜头: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镜头是通过同一主体来转场;主观镜头转场是指借影片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特写转场是用特写镜头的显豁作用,来强调场面突然转换;动势转场;空画面转场;多画屏画面转场单个屏幕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分得更多,叫多画屏技巧;声音转场。

转场使最后形成的影视作品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实际操作

影视后期剪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影片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整体结构;控制剪辑节奏,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结构应该做到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而镜头之间的组接,“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影视的后期剪辑过程是通过软件进行的,常用的有Adobe Premiere、Sony Vegas。将所拥有的镜头通过构思好后,在通过软件来完城,最终形成成品,软件对影视的剪辑过程也就是实际的操作过程。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教学改革

影视剪辑是一种专业技能,也是一项工作。高职学院学生学习影视后期剪辑这项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影视剪辑的过程中首先不能出现逻辑上混淆和基本的技术错误,要保持风格上统一,还要保持内在节奏的协调及同步协调。而且影视后期剪辑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和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形成补充,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完美的影视作品。

在影视后期剪辑教学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全面“,教学方法上强调“灵活”,教学手段上强调“创新”。影视后期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实践为主。

高职教育的目的不是挑选优胜者,而是能够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人,而影视后期剪辑又是一个职业很强的一个课程。对于这个课程的教学应根据这个课程的自身特点来加以改革。主要是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首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各种相关内容的知识,只有具有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去灵活运用,才会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让学生形成对周围生活的思考,因为很多影视作品反应的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会提高我们对学习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分析能力。

其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教学,因为影视后期剪辑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一部影片的好坏。在后期剪辑上的创新往往也能吸引住观众。在课程学习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主动地把知识学到手,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后期剪辑上的创新会给影片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达到了吸收观众的目的。

第三,应用能力考核促进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发展。

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也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的。在考试的内容上,应注意理论性、知识性的考题与理解性、应用性考题两者的比重以后者为主。在考题类型上,主要出案例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的题。

最后,应注意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制作,自己剪辑,然后相互观看,相互提建议,因为满足大家、吸引大家的东西才能让更多人接受。影视后期剪辑结果的最终结果检验是观众,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怎么做到做好,还应教学生多积累经验不断的去学习。

三、讨论

影视剪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这个工作如果说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的组接技巧,是每个剪辑工作人员都要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出后期编辑的功底。后期剪辑创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剪辑素质,创作者以专业角度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整体发展,且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民族文化中的传统元素还是不能抛弃的。许多的影视作品的魅力不是来自于编出来的戏剧性,也不是来自纯技巧的处理,而是来自生活本身蕴藏的戏剧性。高职教育是能够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人,而影视后期剪辑的职业性很强,提高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教学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相臣,李爱平.浅析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J].影视技术,2008,19:68.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微课;设与制作;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往往需要制作一系列的微课。那么如何借助教师团队制作出高质量的系列微课呢?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制作团队化

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制作系列微课时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挖掘每个教师的优点并充分加以利用,如嗓音好、发音标准的专门负责配音,技术好、美工好的可以负责课件的制作和后期的剪辑,擅长教学设计的负责脚本设计等。

二、流程标准化

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将微课制作的过程分为七步,遵循这七个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微课都能达到比较高的质量。

1.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大体上可以包括时间的规划、人员的分工、微课制作的技术标准,还包括环境及设备的测试。

2.选取知识点

选取的标准是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学生稍加探究就能掌握的知识点不选,教师几句话或者简单演示就能讲明白的不选。一个微视频只讲一个点。

3.脚本设计

这个环节是能否出精品的关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通常遵循开篇点题、精确讲解、总结拓展的原则,讲解过程做到“精”和“确”,“精”就是惜字如金,“确”就是准确到位,并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

4.准备素材及制作课件

挑选素材通常跟脚本设计交叉进行,好的想法不一定有合适的素材,而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激发新的想法。准备素材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有时盯着屏幕眼都花了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

5.微课录制

无论是使用摄像机录制实验操作,还是计算机录制屏幕,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开始录制前一定要确定好录制和导出视频的分辨率,而且一定要先调整好屏幕分辨率后再录制,否则大分辨率录制,而又以小分辨率导出,就会导致视频很模糊。

第二,如果是录制屏幕演示操作,最好采取两名教师共同录制的方式,一名是专职配音员,另一名是脚本设计者,由脚本设计者操作,配音员同步配音。这样最大限度地实现声音与操作的同步,录音和操作都会非常从容,从而为后期的剪辑节省时间。

6.后期剪辑

网上录制及剪辑视频的软件有很多,我最常用的是Camtasia studio 8.0,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声音方面:录制时将录制音量调到三分之一处,并将麦克置于远离嘴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喘息的噪音;台式机录制经常会有较强的电流干扰声,试试更新一下声卡驱动可能会有改善;笔记本加手机耳机的搭配录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画面方面:课件与录制画面分辨率一致,至少保证比例是一致的;在不同场景间使用统一或者风格类似的转场、标注、字幕等,这样可以让微课显得更专业;不建议在视频中加入整段的字幕,会分散学生对教师操作的注意力。

7.备份打包

将微课录制的源文件进行备份,以防丢失。将最终导出的微课以及与微课录制相关的文档、素材等进行打包整理。

遵循以上七步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所制作微课的质量,并且保证制作的系列微课具备相近的风格,从而便于学生学习。

三、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剪辑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6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非线性编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电脑及电子设备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在休闲之余都拿起家中的摄像设备来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影像制作成光碟或上传到互联网。其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强大的兼容性,相对投资较少的特点,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编辑的主要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数字媒体或影视动画编辑等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老师讲的多,学生真正专业实践少。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少教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即使完成了一个作品,更多的是重复老师的思路。此外,由于实践课安排分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影视作品的创作。学生只在期末考核时制作一个影视作品,很难全面运用编辑理论、实践编辑技巧。 

2.实训条件不足。要建造非线性编辑实训室,购置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及摄像设备、辅助设备、全功能图文视频合成工作站需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学生没有使用过高清摄像机,就无法拍摄出高质量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使用再多的特效,也无法做出优秀的作品。 

3.作品艺术性不足。目前很多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学校,并没有在前期开设《艺术欣赏》之类的课程,学生缺乏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对调色的把握、背景音乐的选择、整个作品的构思缺乏艺术感。一个优秀作品应该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学生学会软件的操作仅仅掌握了技术,而艺术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非线性编辑》教师认真思考。 

 

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上述的当前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总体思路。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应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教学设计上,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际案例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具体思路:在教学内容上把该课程内容分成具体的项目,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将各项目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分析任务,然后在实训课上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项目的重点难点,分析、设计并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选题构思、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文件输出的选择时,不限定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1.一种核心教学方法。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分析并设计任务。教师给出时间期限,要求各项目小组最后把任务合成的结果制作成一个作品。作品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电子相册、mv、纪录短片等,时间为5分钟。 

2.两个教学目的。为了解决学生作品中艺术性缺乏的问题,始终围绕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内容。 

3.三个软件。如果要完成优秀的作品,单凭premiere pro cs4一个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与adobe公司出品的其他软件,如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软件协同工作,是一个非线性编辑工作者明智的选择。 

4.四个教学重点。将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合成技术、音频编辑作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视频编辑的工作流中,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都是缺一不少的环节,但一定要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重点环节。 

三、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1.划分项目。比如在《premiere pro cs4》的教学中,依照视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在内容上将该课程具体分成拍摄素材、采集素材、素材剪辑、使用转场、使用字幕、使用特效、使用背景音乐、音效和配音解说、导出影片等项目。为了顺利实施项目学习法,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6名学生,组长负责项目分解、任务分配、任务落实等工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各组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范围的体现。 

2.艺术鉴赏。在课堂中适当增加艺术鉴赏的内容,鼓励学生学习摄像、音乐、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音频编辑和特效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能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补充介绍电视台各栏目通常使用的背景音乐,与学生一同分析选择的理由。由于学生中普遍喜欢流行音乐的多,喜欢古典音乐的少,为了突破学生作品的局限性,可以为学生介绍比较有名的古典乐曲,学生提高了欣赏品位,作品的艺术性就能自然体现出来。 

3.软件协同。《photoshop》一般为《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前导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可能将《af-ter effects》软件详细讲解,但教师可以展示用after ef-fects制作的作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软件,并与pre-miere完美配合。比如在讲授字幕技术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完成打字字幕的制作。一种是使用裁剪特效;另一种是使用四点垃圾蒙板和八点垃圾蒙板特效,两种方法一讲解,学生都跃跃欲试。接着又展示了如何after effects完成打字字幕的制作。两个软件一比较,学生能深刻认识到after ef-fects在制作特效上的优势,为了能高效高质地完成作品,他们会主动学习after effects软件的使用,并且不用花课堂上的时间。 

4.重点突出。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不是很重视拍摄环节,认为眼花瞭乱的特效更吸引人。殊不知,如果前期准备的素材不好,后期做再多的修饰也枉然。有的学生也不重视剪辑环节,觉得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没有特效炫目。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欣赏优秀的电视节目,欣赏高水平的节目多了,学生自然会意识到,在节目中特效用得并不多,特效一般用在片头、片花的位置,节目中更重要的是剪辑和合成,再加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字幕。至于转场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介绍好莱坞转场插件,学生在课后会主动花时间去寻找合适的转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