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号教案范例6篇

小螺号教案

小螺号教案范文1

陀螺是孩子们比较喜爱的一种玩具。看看我们的活动区角落,常有孩子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为那小小的、转动的陀螺而惊叹、沮丧、兴奋、不服气。转动的陀螺里藏着好多秘密,我们的孩子对于秘密的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发现,装饰花纹漂亮的陀螺转动起来特别炫目。其实,旋转的陀螺里,这些花纹与转动还有着好多联系和奥秘呢!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尝试给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在活动中大胆探索,理解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和线装饰陀螺,探索并发现:点、线的排列方式不同,陀螺旋转时点、线的变化就不相同。

2.运用观察、比较、预测、验证等方法探索陀螺旋转的秘密,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游戏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画画转转,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

活动难点:探索、感知旋转时陀螺上面线条变化与线条排列方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

2.物质准备:“花儿”陀螺及各种陀螺(成品、半成品)若干、示范图(三张:陀螺展示栏、总记录表、陀螺“领奖台”)、投影仪、笔、记录表、篮子、奖品陀螺等。

3.背景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儿”陀螺,初步感知旋转的陀螺上“图案变圆”的现象

指导语:小朋友们看,葛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漂亮的花儿旋转起来变成陀螺会是什么样子呢?

幼儿挑选喜欢的“花儿”陀螺,自由玩转,教师个别指导,问一些诸如“你的陀螺上是什么图案?转起来之后,你看到了什么?”等问题。

评:孩子们先玩一玩、看一看,发现陀螺的特别之处,激发兴趣,有效导入。

二、画画转转,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

1.出示陀螺面上有点、线的标记的陀螺。交代任务:在2分钟内,尝试用点、线装饰陀螺,让它转出许多圆圈。

评:任务由简入手,清晰明确的要求让孩子跃跃欲试。

2.幼儿人手一陀螺面进行装饰,完成后用火柴棒自制陀螺并旋转。

评:简单的二步骤,让孩子体验到亲身参与的成功感,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3.幼儿展示设计好的陀螺,教师任挑三个请个别幼儿旋转,集体检查验证,如果都成功,任务就算完成。

评:重点从旋转流畅度方面进行集体讲评,既是检查,又是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三、猜猜试试,探索旋转时陀螺上面线条变化与线条排列方式的关系

1.讨论:是不是陀螺上线条越多,旋转出来的圆圈就越多?

(1)出示画有一个点和一根线条的陀螺,引发幼儿猜想能转出几个圆圈,并验证。

评:先猜想,后验证,吸引孩子更投入地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也理解“科学探索,我们都行”的科学精神。

(2)出示画有5种不同排列方式的陀螺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记录。

指导语:如果陀螺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三条线或者更多,旋转的时候会转出一个圆圈,还是转出几个圆圈呢?

评:探索要求逐步提高,但是有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兴趣浓厚,用层层铺垫将难点巧妙转化,孩子更容易接受。

(3)幼儿四人一组,互相合作玩陀螺,探索、发现并及时记录结果。

指导语:教师给每一桌都准备了这五种陀螺和一张记录表,四个人一组互相合作去试一试,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评:合作玩一玩,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结:大家记录的结果都一样,1号、2号、3号和4号陀螺转起来后只能看到一个圆圈。看来并不是陀螺上的线越多,转出来的圆圈就越多。圆圈的多少和线条的排列方式有关系。

评:及时小结,能让孩子对先前的探索过程有个梳理。

2.游戏“陀螺挑战赛”,探索用直线装饰陀螺,旋转时却看不到圆圈的方法。

指导语:咦?5号陀螺上也有线条,它转起来怎么就看不到圆圈呢?

评:问题的抛出,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过渡。

幼儿自由猜测后,进行“陀螺挑战赛”。要求:用直线装饰,设计出旋转后却看不到圆圈的陀螺,注意装饰方法要和5号陀螺不一样。本次比赛设冠军三名,亚军五名,其余为季军。制作成功的陀螺将展示在“领奖台”上。

教师出示“领奖台”,幼儿探索操作并展示。

评:“领奖台”的适时给出,激发孩子好胜的积极性,吸引孩子更主动地参与。

小结:原来,用经过圆心或者从圆心出发的直线装饰陀螺,旋转之后是看不到圆圈的。

四、颁发奖品,激发幼儿对陀螺再探索的欲望,活动结束

指导语:其实,陀螺里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就藏在你们的奖品里。我们一起出去玩一玩、找一找吧。

评: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获得了奖励,他们的喜悦可想而知。开放性结束语则鼓励孩子:“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活动延伸】

1.科学探索区提供材料,鼓励有兴趣的孩子继续探索。

2.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主题墙:好玩的陀螺。

【活动反思】

1.活动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探索欲望浓厚。

孩子对于陀螺的熟悉度可想而知,以孩子熟悉的生活物品为载体,让孩子感知“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玩一玩、画一画、猜一猜、试一试、赛一赛,逐步推进的环节衔接自然,层层递进,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旋转的陀螺,尝试、讨论、思考、记录、合作、探索。

3.以幼儿为本,科学探索,“我也能行”。

小螺号教案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专业 SolidWorks 一体化教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50-01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应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直接为企业服务,这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以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 ,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

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注重CAD\CAM一体化技术应用教学,注重办学层次。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教、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等。

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数控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

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三个教学层次实施教学。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 基于SolidWorks的专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教学

专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SolidWorks软件实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诸多特征的方法创建,具备三维造型的能力,实现模拟仿真,校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通过对某煤矿机械企业进行的调研及对工作任务的梳理,现提供一螺帽零件作为实训项目。该零件是某煤矿机械仪表中旋转开关部件的关键零件。

在实训中,学生在学会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切除等命令的基础上只需要完成螺旋线的创建以及扫描切除命令的掌握。

学生实训位于一体化教室,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1)教学、演示区:承担传统的教室功能,教师传授知识、操作演示或学生汇报表演、展示个人工作成果的区域,配备有桌椅、黑板、讲台、讲桌、多媒体投影设备和相应的工作台及设备等。

该实训项目,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螺旋线的形成原理和普通螺纹的牙型以及尺寸规格。

三维螺旋体的基本要素是螺旋线。当一个点在圆柱或者圆锥面上的一条母线作等速运动,而该母线同时绕圆柱或者圆锥轴线作等速旋转时,该点在空间的轨迹线就是一条圆柱螺旋线或者一条圆锥螺旋线。

建模过程:用扫描拉伸特征命令,以螺纹轴截面轮廓为扫描轮廓,以螺旋线为扫描路径,生成螺纹的三维造型。

①单击零件右端面为草图基准面,绘制直径为72.2 mm的螺旋线基准圆。

②单击72.2 mm的螺旋线基准圆,单击插入曲线螺旋线,在螺旋线生成特征下拉菜单中,定义方式为“高度和螺距”,参数选择“恒定螺距”,高度“102 mm”,螺距“6 mm”,注意螺旋线生成方向为反向,起始角度“0”,顺时针。

③在上视基准面进行草图绘制,绘制螺纹轴截面轮廓。选择直线,画3段首尾相连的线段呈一三角形,保证尺寸如下:三角形两斜边夹角为60°,在让两斜边交点即螺纹小端与刚画的螺旋线选择穿透(点击时选择靠近螺旋起始点的点),目的为了使两斜边交点即螺纹小端在上视基准面跟螺纹的起始点重合,同时添加几何关系使三角形两斜边关于轴线对称。

④选择特征扫描切除,在扫描切除对话框里,选择螺纹轴截面轮廓,路径选择已生成的螺旋线。

⑤扫描切除对话框点“√”,扫描切除。

讨论区:供学生讨论的区域,一般为圆形布置,学生围座在一起讨论方案或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

工作区: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区域,设有若干个工作岗位,配有相应的常用设备工具,对于贵重设备和不常用的工具可以单独放置,供大家一起使用。

4 结语

数控加工专业肩负着为制造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专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培养出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创新,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进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训融合,创新课程体系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

参考文献

小螺号教案范文3

在大班综合活动丛书中,有这样一个主题“小问号”,通过此主题我们希望幼儿来做生活中的“小问号”,常常问“为什么”。在具体进行本主题的过程中,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查阅资料、小实验、讨论、请教别人等等。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幼儿玩水时,对水的流动产生兴趣,发现水不仅是直线流动的,还会拐弯,我们就用PVC管做成一个弯管,发现水能流出来。

为了进一步引导、支持幼儿主动探索,我们幼儿园大班生成了一个活动“神奇的弯管旅行”。为幼儿准备了弯管、手电筒、带螺母的线、打气筒、铅笔、皱纹纸以及记录表格,研究光和空气能否穿过弯管。

【案例描述】

一、出示弯管、手电筒、带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皱纹纸,说明活动目的

1.出示直管,提问:这是什么?哪些东西能穿过直管?

2.出示弯管,提问:这又是什么?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

二、请幼儿大胆预测、实验并进行记录

1.逐一介绍手电筒、带螺母的线、打气筒、铅笔、皱纹纸。提出新的活动要求,看它们能否穿过弯管。

2.出示记录表格,认识第一行5种物品的图形标记以及第二行“?”表示预测和第三行“实验后”。

3.请幼儿大胆预测,他们能否穿过弯管?并讲述自己的设想。

4.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

实验要求:(1)请幼儿先将预测结果记录在表格“?”后。

(2)幼儿自由选择合作对象,依次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实验后。

(3)能穿过弯管打“√”,不能穿过弯管打“×”。

(4)实验完的物品放回原处。

5.请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对于有争议的实验结果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6.教师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大图表上。带螺母的线、打气筒的气能穿过弯管,手电筒的光、皱纹纸、铅笔不能穿过弯管。

三、再次实验探索,想方设法使手电筒的光和皱纹纸穿过弯管

1.给出挑战,想办法使手电筒的光、皱纹纸穿过弯管。

2.幼儿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借助辅助工具依次进行实验,教师观察。

3.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最后评出最具创意奖。

【反思分析】

一、活动选择的生成性――捕捉孩子观察的目光

这个活动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流逝,但因为我们大班的这一位教师有一双善于捕捉和发现的眼睛,她看见了幼儿们玩水时的兴奋,她看见了幼儿们发现水穿过直管和弯管时探究的目光,她捕捉到了这一教育契机,以生成了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弯管旅行》,这正达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的要求。

二、活动材料的代表性――引导孩子研究的兴趣

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体现了该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机智。她选择了打气筒打出的气、手电筒的光以及铅笔、带螺母的线、皱纹纸,可谓空气、光、硬的物体和软的物体相结合,材料的选择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多样性。这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但材料的选择不具备可变性,比如,提供了带螺母的线这一材料,教师做了详细的策划,但我们认为教师“引”得太多了,正因为教师知道线不能穿过弯管,故在线上系上螺母,而螺母为什么不是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系上去的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刻意将自己变成一个“笨老师”,给幼儿创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科学态度的严谨性――启发孩子合作的能力

活动的操作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它分两个步骤,其一是预测,其二是实验。在此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预测,然后两两合作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因此也产生了这样精彩的话语:“实验前我认为××能穿过弯管,实验后我发现××确实能穿过弯管。”幼儿用了“认为、发现、确实”,不正体现了幼儿操作、发现的过程、语言表达的精确以及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吗?幼儿两两合作,出现不同的预测结果,在实验中又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再次实验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四、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萌发孩子科学的态度

小螺号教案范文4

案例背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课程,而这门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前一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把物理课中的实验变为了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及做实验题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教学中还出现了以多媒体替代动手操作的现象;本该是学生实验的,被一些教师当作演示实验简单向学生演示草草了事。现行的物理新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专门配了一本关于学生实验的学习活动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物理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比如,同样是记忆,未曾经历体验过的记忆犹如过客,而在体验基础上的记忆则如同经过消化后摄取的营养。而教育者的任务,恰恰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信心,失败的体验对于学生也同样重要。

于是,在物理教学上,我就不断地进行尝试。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在这种尝试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实战演练带给学生们的冲击和震撼。

案例呈现

课题: 8.2电流的磁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 九年级第二学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理解右手螺旋定则,并会用它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得出科学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协作意识,养成勇于质疑、大胆想象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定电流方向或根据电流方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场。

难点: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通电螺线管、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导线、铁屑、条形磁铁、小磁针8个。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连接导线若干、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铁屑、小磁针8个、通电螺线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情景Ⅰ

提出问题:当把小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思考并回答

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情景Ⅱ

魔术:听话的小磁针(巧设魔术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然后我神秘地告诉同学说这个小磁针非常听话,我想让小磁针朝哪个方向转它就朝哪个方向转。(其实直导线和两节干电池及连接导线被隐藏在小磁针的后面,只有一根导线的一端没有和直导线连接,其他的都是连接好的)。

学生很质疑却又非常期待:真的吗?

这时,我将没接的鳄鱼夹导线接在了直导线的另一端。用一只手就可完成这一动作,而另一只手还故作玄虚地表现出让小磁针听话的样子。

果不其然,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的方向跟我说的是一样的。在学生唏嘘不已时,我已把接在电源上的两根导线换了一下位置。接着,我又很神气地说,“我还可以让它朝跟刚才相反的方向转哦”,这时候大多数同学都相信并静静地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当然看到小磁针正如我所说的那样转了,学生们沸腾了。好奇心促使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便抛出了下面的问题,也就此揭开了新课的序幕。

提出问题: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小磁针为什么也发生了转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一: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场的物质。

回答二: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力的物质。

老师小结:通过以上同学的回答,就说明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有相当于磁体的物质存在,它也可以产生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磁力的作用。

魔术揭秘:

(把隐藏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原来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却有一根直导线,而且直导线被通了电。直导线把电源给短路了,通过直导线的瞬时电流很大。那么也就是说通了电的直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Ⅰ 重温奥斯特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体验)

实验注意事项:

1、长直导线要南北方向放置。(排除地磁场的影响)

2、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或正上方,电流要尽量的大(效果更明显)

[说明]

由于地磁场的存在,要使磁针明显偏离原来方向,导线中必须通较强的电流,这样强的电流一般可以采取触接电池两极引起短路获得。因此,实验相当于电源外部短路,长时间通电,电源将受到损坏,所以,只要看清小磁针的位置,就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电源。

[步骤]

1.将小磁针平行放置在导线下方,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

2.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3.改变电流方向,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4.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一、奥斯特实验说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学生活动Ⅱ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围绕目标,实施探究)

用ppt展示工厂中电磁起重机工作的场景图片,介绍核心部件,通电螺线管。

演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学生操作:绕制螺线管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磁场是一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怎样让磁场现身呢?

友情提示:

同学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

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在电路中既要有较大的电流,又不要电源短路。后来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小一点的小灯泡,便可解决以上问题。

当学生用铁屑粉探究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情况跟条形磁铁情况相似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令人难忘。

实物投影比较用铁屑粉探究的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并用多媒体展示这两种磁场的图片,清晰地得到结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提出问题:既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带着问题用小磁针激情满怀地来探究

学生活动Ⅲ

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针对目标探究规律)

探究活动在愉悦的、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着。

用flas展示通电螺线管电流变化与磁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右手螺旋定则。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课堂练习(加强理解)

利用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

用ppt展示给同学

小结(突出本节重点内容)

1、强调“猜想――实验――进一步猜想――再实验――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回顾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及安培定则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别叫几位同学来完成

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1、有针对性小练习一份

2、用给定的配套材料(漆包线、线架框、铁芯),

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看谁的通电螺线管能

吸起更重的铁钉。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简洁明了)

8.2.2 电流的磁场Magnetic field of current

一、奥斯特实验表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

1、螺线管:用导线绕成的螺旋形线圈叫做螺线管。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1、作用:判定电流方向与磁极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案例说明: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由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得到的安培定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学习活动卡上将这两个实验安排为演示实验,但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经过思考把这节课变成了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印象并激发兴趣,我用“小魔术”――听话的小磁针来引入新课。接着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动?让学生猜测并找原因,再进行魔术揭密,引出新课。接着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实物图,师生共同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亲自体验奥斯特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教师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磁场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的?我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情况,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有方向性地去探究任务,用铁屑粉、小磁针等这些直观的物体,把看不见的磁场显示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归纳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过实验也得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及老师的点拨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定则,从而引出安培定则。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成败中思考,在过程体验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小螺号教案范文5

摘要:手工气割作为大直径内断螺栓无害取出的最有效方法,常因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而出现伤损螺纹等失误。若针对该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有区别的拟订出明确的工艺参数和规范,配合相应的操作方法和专用工具。将使得该作业简化易操作。

关键词:铁合金螺栓;内断;气割工艺

设备检修常有因废旧螺栓因扭断或抱死而取不出的难题。尤以拆卸裂解机组、汽轮机组等设备的耐热高强主承载螺栓时最为常见。这类螺栓直径>Φ30mm、强度高、硬度较高,因而无法使用用钻床、螺栓取出器等冷加工方法。只能采用气割取出法,俗称“气割掏螺栓”。可由于螺栓与螺孔的螺纹是重叠紧实联接,割孔视野窄,操作有相当难度。如能制定有区别、有针对、明确的工艺参数和规范和措施,将有效提高作业成功率。

1失效内断螺栓与气割作业相关的特点

内断螺栓栽丝在设备本体中,联结紧密,导热快,不利于该项作业。

内断螺栓合金成分多,因而硬度值、强度值相对较高(如耐热钢螺栓材质为25Cr2MoVA或25Cr2MoVA),见表1-1。【1】钻削困难。

内断螺栓与被联接设备本体间存有间隙,且大都为不燃烧的氧化物(如Fe2O3)填实。这是对气割不伤损螺孔螺纹有利的因素。(见表1-2)【2】

2内断螺栓的气割

2.1内断螺栓气割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点

由1.2特点(3)可知螺栓与螺孔间存有熔点与Fe熔点相近、燃值极底的Fe2O3薄膜樱可作为保护层使得气割火焰不伤损螺孔。

割炬尺寸小(GO1-100型,长度550mm;GO1-300型,长度650mm)【3】;操作灵活;为操作者手持无需固定安装,切割角度变化灵活。

切割氧气流明亮透明,氧流直径小,观察范围远优于切削钻头。切割厚度大于钻削

2.2内断螺栓取出的气割操作

2.2.1操作前准备

安全措施:安全防护增加着装防烫服及套帽;作业点抵进做好防火花飞溅遮挡。

气割设备及工具:气割设备一套、割炬、气瓶减压器、手锤、长杆细径合金扁铲、面团若干等

2.2.2工艺参数的选择

根据内断螺栓遗留长度选择割炬型号以及割嘴号。(见表2-2)【4】

根据切割厚度选择切割氧压力值。(见表2-3)【5】

2.2.3内断螺栓气割取出的操作

(1)螺孔底部留有透孔(如:测温孔)内断螺栓气割取出的操作

先将火焰调成轻微碳化焰,用焰间加热断栓表面(如断螺栓外部残留部分较长可割短至剩余2~5mm)。操作时不要用妊婕尤壬璞副咎濉4螺栓断面局部被加热到亮红色,即达到铁的燃点时,开启切割氧割出切割槽,并移动割炬。不断加大切割氧流,让割槽加深直至有熔渣从螺孔根部的透孔喷出,说明已割透。割透后,将割嘴调整与螺栓轴向平行,并向螺孔边缘移动。期间,切割不顺利可微调转割嘴,幅度≤5°。气割至底部,可明显观察到流动的明亮橙红色铁液体流。当切割槽抵至螺孔边时,会出现几点亮白色杂质。这是螺纹间不燃烧的氧化杂质。这表明切割氧流已到螺纹位置,要立即停止前行并反转向对面,或者停止切割,关闭火焰,清渣并降温后再气割。待内断螺栓已被延轴向切成2~4瓣后,用长杆细径合金扁铲剔离螺孔螺纹,取出。对于残留于螺孔螺纹中的小、薄铁渣可用小火焰或直接用切割氧流吹出。

(2)螺孔底部无透孔的内断螺栓气割取出的操作

前期工作与螺孔底部留有透孔内断螺栓气割取出的操作相同。在扩大切割槽过程中要控制切割氧流下的切口,要保持其连续存在。切口形状通常为U型见图2-1。当熔渣上翻挡住切割氧流时要暂停切割作业。用长杆细径合金扁铲等清理螺孔内熔渣,待露出螺栓铁合金截面时再次依照(1)的方法操作。直到完全取出内断螺栓。

(3)割后处理

使用长杆细径合金扁铲在不损伤螺纹的情况下,轻击分离孔壁杂物并取出。

使用面团沾渣清理后再使用空气风吹除清理

清净杂物后用配套丝锥重行攻丝。

3操作中典型的难点的解决方法

3.1被气割断螺栓内部切割点视野狭小,影响作业

解决方法:

气割前调整切割氧流,目测其长度。修正切割氧流与割炬混合气体管呈垂直状。据此,切割时观察并控制氧流与螺栓轴线的偏离角度以限定割炬运动范围;观察控制风线长度以限定割槽向下拓展的速度和深度。

采用断续切割。在缺乏经验时,可每拓深1~3mm即停割清渣;观察后调整割炬位置,再逐步切割,直到贯穿螺栓,继而向边缘切割。

3.2焰流折返易造成割炬回火

解决方法:

准备器皿盛冷水。在断续切割间隙用以浸冷割炬。

用浸湿的石棉绳缠绕割炬混合气管隔热。

4典型实例

某热电厂CC50(5万千瓦)机组,高压缸3个M72栽丝双头25Cr2MoVA耐热钢螺栓因损伤需更换,但因长期高温咬住汽缸,采用气割取出方案。操作如下:

(1)割前准备:参见本文2.2.1;割炬型号GO1-100;工艺参数选择见表(2-2)、(2-3)

(2)螺栓气割取出的操作

该种情况可视为内断螺栓。因有热紧加热孔,所以依照本文2.2.3中(1)所述步骤进行操作。期间,由于需控制汽缸温度不大于200℃,进行了必要的停割冷却。

(3)割后处理参见本文2.2.3(3)

5结论

以往气割取大径断螺栓对操作者的经验依赖性很大,且时有损伤螺纹现象。这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有区别的操作方法。因而针对作业的不同特点,区别拟订工艺参数和规范,以相应的割炬操作方法和专用工具。使得该作业较以往显现出作业步骤清晰、参数规范选择明确、操作简易的特点。依据本文的制定的参数、规范和操作方法进行的数十次作业都能做到安全高效,无损伤,可为检修生产管理者和气割作业人借鉴使用。

⒖嘉南祝

【1】李智诚,朱中平等编.世界金属材料实用手册[M]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年. 29,45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等. 焊工手册(手工焊接与切割)[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09

【3】刘云龙主编;杜则裕,刘余然等参编.焊工技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798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等.焊接手册(焊接方法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735

小螺号教案范文6

某型号产品不锈钢绕丝套是薄壁圆柱零件,是绕丝器上的转筒,如图1所示,零件尺寸外圆直径为?182mm、孔径为?176mm、长为164mm、壁厚为3mm,零件外圆上有一条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纵向直槽, 槽深为0.8mm(用于切割钨丝),在?182mm外圆车削外三角形螺纹槽(用于绕制钨丝),用来绕制0.08mm的钨丝,零件表面和螺纹槽内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高,不允许有毛刺。毛坯材料为不锈钢管。材料牌号为:1Cr18Ni9Ti,属于难加工材料。

难度分析及加工艺分析

从零件的结构来看,该零件属于薄壁套类零件,装夹易变形,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材料为不锈钢,考虑如何保证加工时的定位精度、装夹可靠、不能夹装变形,加工难度比较大,质量不容易保证,关键是解决零件的定位装夹。

根据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制定出以下加工工艺流程:(1)坯料检验;(2)毛坯装夹找正,粗、精车?174mm内孔;(3)用切槽刀加工两端止口位,控制工件总长切断。(4)把工件装夹到专用夹具找正夹紧,精车?180mm外圆。(5)拉削纵向直槽,槽平行于工件轴心线。(6)加工80X1的细牙螺纹。(7)对零件进行铁屑沫和毛刺的清除。

从上述工艺来看,在第4步时,因为材料较薄,车削受力点与夹紧力作用点相对较远,刚性不足,引起让刀和震动,造成加工变形。在第5、6步加工时,在拉削纵向槽和加工外圆螺纹时车削力大,表面精度要求较高,表面不允许划伤,因此在这三步工序要考虑用专用夹具进行装夹。

夹具设计及加工

加工的关键是装夹定位,设计如图2所示专用夹具:心轴①,装夹在数控车床主轴上后完成各级外圆及螺纹车削,保证其同轴度,将锥体固定顶块②及锥体活动顶块4,分别车好与心轴①配合的内孔,外圆留余量,装夹在心轴上再加工外圆、锥度;车好开缝套筒7的内径、内锥体,装夹在两锥体顶块之间来车削外圆,控制外圆比工件内径小0.5mm左右,考虑到工件上有一直槽要加工,轴向力较大, 容易造成打滑、移位,在开缝套筒进行网纹滚花再均匀涂上一层玻璃胶,然后用锋利的白钢刀将玻璃胶车平,这样可增大开缝套筒与工件的摩擦力,防止工件移位,并可减小加工时的振动。

由于夹具的各个组件加工是在心轴1上车制而成的,同轴度较高。加工时,只需松动锥体活动顶块的螺母6,开缝套筒由于弹性回复力的作用,其外径变小,将工件套入夹具中,锁紧螺母6,在两锥体顶块的推力下,开缝套筒胀大,达到胀紧工件的目的,胀紧力大小可根据需要调节。车削完毕,松动螺母6,开缝套筒缩小,即可轻松取下工件。

零件数控加工

利用专用夹具在一次装夹中用数控车床车削完成。利用切槽刀来加工工件的总长及两端止口位,利用专用刀具来拉削加工截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纵向直槽,在拉削时主轴不转动,刀具纵向移动。在加工 M180X1的细牙螺纹时用G76循环指令,粗、精加工螺纹,以达到螺纹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结论

以上方法加工不锈钢绕丝套,通过检验,工件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达到图纸要求,夹具设计合理,装卸方便、定位准确可靠、便于车削加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考:

[1]白成轩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新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年出版

上一篇葡萄沟教案

下一篇三角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