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数教案范例6篇

相反数教案

相反数教案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抗震;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7405[AM〗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全国1/3以上的国土、半数以上的大中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和Ⅶ度以上地区。地震一旦发生,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从本质上讲,地震灾害的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其元凶是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简称“抗震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则为解决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对该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仅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完全掌握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不容易的,也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教学改革及其实践表明,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是抗震课程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抗震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现状

抗震课程是一门理论难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1-3],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涉及的学科广泛,综合性强。

(2)包含的概念、公式和规范条文众多,内容抽象。

(3)工程实践性强,但实际教学中缺乏学生实践环节。

(4)学时不足,且授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学生以求职或考研为主,学习积极性不高。(5)知识更新快,与行业规范结合紧密。

(6)课程授课效果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学习。

面对上述特点,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对于抗震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采取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好,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

目前,国外在抗震课程的教学上主要是大量使用工程案例和结构抗震仿真软件,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途径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内,为了改善抗震课程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现状,很多高校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已经逐步呈现出与国外相一致的趋势。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核心,解决抗震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2)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使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孙广俊,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结构抗震原理教学探讨

(3)通过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弥补。

(4)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工程案例分析,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5)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素质培养。

二、“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将教学性、集成性、可演示性及可重复性融为一体,能给教学带来丰富的信息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思维环境,是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地震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对复杂的地震工程动力分析难以理解,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软件具有模式直观、运算简捷的优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其认识和理解工程结构抗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结构分析能力。

因此,将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教学手段与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相融合,不但可以扩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其毕业以后从事工程结构领域的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数值仿真实验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克服实验室实验观测难、重复难和费用高的不足,还可以得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通过引入数值仿真实验,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抗震课程缺少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

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抗震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化对抗震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的目标为: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知识模块划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地震工程情境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创造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氛围,以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的理解,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针对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典型工程案例在教学中的组织。好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工程抗震的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再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和展现出来,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2)数值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组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或结合代表性案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将抽象、枯燥的抗震概念和数据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动态过程,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3)主导性与交互性的协调统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传统举例教学的单向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教学在交互中认识相关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4)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统一。课程教学如能充分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不但可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同时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在科研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同步,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立

针对目前抗震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优化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知识模块相对应的工程案例资源库。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与工程案例相融合的数值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多媒体课件,构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实践建立信息反馈和动态修正制度。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代表性工程案例资源库。代表性案例所涉及的往往可能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群”。案例的内容应包括图像资料(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完成的综合分析题等。案例的选取应符合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及难度适中等标准,并且要兼顾教学时限的要求。

(2)建立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数据库。数值仿真实验不只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简单演示,而应与工程案例相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数值仿真的结果应根据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如图表、图形、云图或动画等呈现给学生。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更多地展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如复杂结构的地震损伤、倒塌的动力演变过程等。

(3)建立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为了适应和体现“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新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在注重逻辑关系、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应避免文字、公式的简单堆砌,尽可能多地采用框架图、流程图等形式阐释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采用图像、照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工程案例,采用数值模拟的动态结果演示抽象的课程内容,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增强可读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工程抗震三字经》[4]对每一讲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工程案例和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考虑将最新的震害、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教学,通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生,随时收集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目前抗震规范有关规定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案例

地震反应谱是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其定义抽象、理解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讲授模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地震反应谱”一讲简要展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教学要求和关键知识点,将“地震反应谱”一讲划分为4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2)反应谱的性质;(3)反应谱的本质;(4)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其中,反应谱的本质为十分关键而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具体论述如下。

(一)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

通过2个工程案例视频(意大利地震教堂屋盖坠落视频、日本地震房屋整体倒塌视频)和2组工程案例照片(汶川地震严重破坏的结构照片、汶川地震基本完好的结构照片),给学生以强烈震撼和冲击,充分调动其视觉和听觉功能,激发其对本讲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说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

基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提出“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取决于什么”这一问题,变单向式教学为交互性教学。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给出“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决于结构特性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两个因素”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说明“结构特性是可以设计、调整的,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是不能改变而只能被认识的”,从而引出“描述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手段――反应谱”这一概念,如图1所示。

给出反应谱的具体定义和建立原理,并对关键点进行阐释,以板书和多媒体流程图的形式(如图2所示)说明反应谱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这一重要概念。

(二)反应谱的性质

给出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曲线图,并通过曲线走势的动画演示说明3种反应谱的曲线变化性质和差别,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建立起3种反应谱的图像,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

重点说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随结构自振周期变化的性质及阻尼比对反应谱峰值的削弱性质,通过2个工程案例(基底隔震结构案例、耗能减震结构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将较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反应谱的建立”流程(多媒体)分别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和不同震中距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说明土质条件和震中距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同样也通过4个工程案例,即坚硬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软弱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近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远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反应谱的本质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和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得较少[5-6],而关于反应谱本质的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反应谱的概念和建立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讲中需要重点强调。

提出“反应谱到底反映的是什么的特性”这一问题,再次开展交互性讨论。

采用“单/多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软件Nonlin”分别对3条不同地震波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绘制相应的反应谱曲线。通过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诱导学生得出“只有改变地震动才能改变反应谱的形状”这一结论,从而使其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反映的是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不反映具体结构特性”,“结构只是量测工具”等关于反应谱本质的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课后学习操作Nonlin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可以用于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振动特性分析、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阻尼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分析以及绘制地震反应谱等,可以为抗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简单应用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四)反应谱与抗震设计

基于上述对反应谱本质的认识(通过“结构”这一量测工具反映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说明反应谱的价值所在,建立反应谱与抗震设计的联系。

提出“由反应谱如何得到结构的地震作用”这一问题,开展交互性讨论,启发学生给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经受的最大惯性力的计算公式,以此说明通过反应谱可以把动力问题简化为静力问题。

提出“设计中采用的反应谱是什么”“多自由度体系如何运用”等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讲内容做准备。

(五)小结

引述王前信教授《工程抗震三字经》中的相关内容,“二阶段,反应谱,豪与比,功卓著,单振子,拟结构,震作用,反应求,远近震,场地土,与阻尼,作参数,峰反应,自振周,纵横标,绘谱图”,对本讲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本讲的内容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并不断调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扩展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在抗震课程中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深化学生对抗震课程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专业课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依据抗震课程特点,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建立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该课程概念抽象、理论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学生学习难度高、兴趣低的问题,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翟长海, 李爽, 徐龙军, 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3): 88-90.

[2]李英民, 伍云天, 杨溥, 等.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94-96.

[3]郑妮娜, 杨溥, 刘立平, 等.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问题调研[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3): 75-77.

[4]王前信. 工程抗震三字经[M]. 北京: 地震业出版社, 1997.

[5]陈国兴,柳春光,邵永健,等.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Multimedia,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model in teaching of seism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es

SUN Guangjun, LI Hongj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P. R. China)

相反数教案范文2

[关键词]导学案;反馈;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2102

新型课堂要求对导学案的编制不断地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现在或多或少在编制导学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在编制导学案之后,如何发挥出导学案的最佳效果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新型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一种生态模式,构成生态是活体与活体的相互作用,所以需要教师与学生易位,体现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解放学生脑、手、眼、嘴,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以实现课堂生命活力与教学质量双赢.以下是我自己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对导学案的反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师生问答式反馈

在一些概念教学中,知识点零散,并不好用一种完整的形式来反馈学生所学,这时用传统教学中的问答式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满思维碰撞式的对话,生成精彩,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交互式反馈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搭建了互动平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回答正确者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问题困难者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和帮助;对回答片面乃至错误者,要给予补充,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教师的评价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的评价用语,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流的一部分.如,在《数轴》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

【例1】抵嵘系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按以下语句填空)

点A在原点的边,离原点个单位,点A表示数是;

点B在原点的边,离原点个单位,点B表示数是;

点C在原点的边,离原点个单位,点C表示数是;

点D在原点的边,离原点个单位,点D表示数是;

点E在原点的边,离原点个单位,点E表示数是.

正数在原点的边,负数在原点的边,原点表示数.所有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数轴上读数都读得很好,谈谈你在数轴上读数有何经验?

这一环节的反馈我采用了师生问答的形式,整个知识的形成就在问答中完成.

二、纠错式反馈

没有出错的课堂,必然不是真实的课堂.无论是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还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堂里都会有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就成了一种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挖掘其中的价值,那么课堂中纠错式反馈也就不可缺少了.让学生在辩错、析错、纠错中真实地战胜错误,使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绽放独特光彩.如,数轴概念形成中,要求学生根据说明自学画数轴(把学生的作品拍成照片呈现到PPT中).

若把温度计看作一条直线,正数、负数、0都可以用这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这条直线我们叫它为数轴.按以下要求画数轴.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

(2)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称为原点;

(3)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呈现几位优秀学生的作品(三要素完整的).

呈现有创造性的作品(单位长度取较大的),问创意在哪里.

呈现不足的作品(不完整、不清晰),问哪里需要改进.

在纠错中明白画数轴的三要素,如何取合适的单位.通过比较,如何画可以让数轴更美观,明确三个度:准确度、合适度和完美度.

三、讨论式反馈

讨论作为教学的一般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有些问题需要通过讨论才能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教师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0.5,-52,0,-4,52,-0.5,1,4;

(2)200,-150,-50,100,-100.

活动一:小组合作批改,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

活动二: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4和4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像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如-4的相反数是,4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2)本题中还有别的相反数吗?请全部写出.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反映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何特征?

四、检测型反馈

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是正面的、标准的,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陈述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难以区分,会导致概括的片面性和思维的错误.因此当堂检测型反馈也就至关重要了.例如,在数轴教学中设计以下的检测题.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4,则这个数是.

(2)数轴上到原点距离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相反数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导学案

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存在影响,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导学案,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创新等,高中数学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执行导学案教学,就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我国家培养数学专业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第一,编写的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各个高中教师之间传播较快,已经形成了属于导学案的教学形式,主要因为高中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教学的经验,对导学案形式加以完善。但是,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机械化的搬用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编写形式单一的重要原因;第二,编写的内容不准确。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存在编写内容不准确的问题,数学教师直接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填写在导学案中,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出现偏差。

在高中数学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的编写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不能利用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掌握,主要是因为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科学,学生难以根据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预习,缺少教师的指导,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还会为课堂教学埋下隐患;其次,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只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教授,没有意识到引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置的问题进行学习,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缺乏反思意识,没有对教学效果加以总结,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不会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加以反思,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反思工作在课堂上进行就可以了,直接导致导学案教学模式失去开展的意义[1]。

二、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三年级《数的概念的发展》一课时,准备一些复数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自主探讨相关知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有主动权与发言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良好体现,学习兴趣也会提升,导学案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2]。

2.课堂教学之前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对导学案加以编写,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复习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二年级《曲线方程》一课时,为学生设置容易理解具有导学价值的数学题,使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所了解,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3]。

3.教学过程中的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挣脱教材的束缚,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函数》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其进行小组学习,相互探讨、互相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区别,待学生探讨过后,要求每组学生选出一名同学总结规律,总结良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与其奖励,反之,教师要给与其鼓励,使学生在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充满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息。

4.教学之后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后,必须注重自身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等比数列》一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导学案教学方法。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更新,保证导学案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都要注意强化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效果,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导学案的特点进行编写,避免按照传统教案对其进行编写使导学案失去应用的意义,进而逐步提升导学案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构建和运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2):45-47.

相反数教案范文4

1.原题

(2013-8福建厦门 4分)-6的相反数是 .

2.命题价值:

无论是2012年还是2013年厦门市的中考考试说明,相反数都是归属于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了解、理解、掌握‘数与代数’”的内容,要求所有考生能够对最简单的知识熟练掌握,为达到合格创造条件.

这样简单的一道题还考虑了相反数与绝对值概念混淆的可能,把二者的答案统一成同一个答案,为了送分真可谓用心良苦.普通校、后进校的老师以及学生想必都是欢迎这一题型的.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的命制,其价值主要是送分作用,当然也能对后进生起到“激励和发展”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考除了为高中选拔人才,它还更是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一环.它对初中三年的学科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反馈与推进作用.相反数这个考点自2010年以来厦门市都有考到,而有时增加绝对值或科学记数法或有理数运算中的一个或两个考点.近十年来这些是轮换的考点,而相反数考的频率最高。因此,在有理数这一章的教学中应重视“双基”的落实。

二、试题考点、解题思路与思想方法

核心知识:考查相反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核心技能: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命题设置问题的形式:设问直接、简洁.

解题思路: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直接得出答案,也可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计算即可.

期望学生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或有理数加法法则做出判断,属于送分题.

三、纵横向对比基础上的命题立意分析及考生常见错误与试题变式

1.纵向对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做出判断,属于基础题.

(2011・10厦门4分)把12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106.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200000中a为1.2,小数点移动了6,即n=6.

解答:解:将12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106.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

(2012-1福建厦门3分)-2的相反数是( )

A.2 B.-2 C.±2 D.-12

可见:不管是厦门还是福建其他地区的中考中,相反数是一个较常涉及的考点.当然,绝对值、科学记数法、倒数、有理数运算也是有理数这一章较常见的考题.

2.命题立意与考生常见的错误

把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混淆是很多后进生的一大问题,但是本题把这两者的答案设计成一致的答案,大大提高了准确率,起到送分作用.

3.试题的变式

变式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变式2:-2的绝对值是_________.

变式3:把11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变式4:-2的倒数是 .

四、讲评教学设计及命题建议

讲评教学设计:

(1)针对以上命题立意与考生思维的差异,讲评时应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思考习惯,以小组合作交流为活动方式,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起到“扫盲”作用.

(2)通过合作交流“查病情”“找病源”,探究正确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后进生辨析能力的目的.通过示错―纠错―变式训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3)借题发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及对比分析.如,绝对值、科学记数法、倒数、有理数的简单运算等.

(4)针对不同题类,渗透答题技巧

选择题与填空题是数学考试中的两大题型,它们的显著特征是只要解题结果,不要解题过程,且结果是唯一的.在讲评这两种题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特值法与排除法快速、准确地解答.

(5)讲评后要做好矫正、补偿,强调连续性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和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具体做法是: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将答错的试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它收集在“错题集”中,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并注明正确解答.同时,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补偿练习,使学生真正领悟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掌握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与技巧.

命题建议:

相反数安排一题,绝对值或科学记数法或倒数或有理数简单运算再安排一题.

五、反思与感悟

学生回忆概念相反数、绝对值,往往有不少学生会混淆.本题虽然设计让答案相同以利于提高准确率,起到送分效果.但是知识点的掌握问题仍未解决.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应引起注意,在教学中把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弄清.做到即使设计中没有送分成分(如:6的相反数是 .)也能得分.

本次讲评课可设计三个地方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

1.通过合作交流“查病情”“找病源”,探究正确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后进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相反数教案范文5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有效;应用

近年来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反思。特别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大多数学者最后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而应该是主动、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这种让学生自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老人学习过程中。而且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导学案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做到了有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的作用。这样就让学生不自觉的承担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方面由自主探究获得,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自主学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由教师指导掌握,这样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合理利用导学案如利用当堂检测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在课堂上创设竞争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好胜心理的驱动下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双向交流,树立习惯。

导学案的的使用,是的相关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多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或者说是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完成的。在其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检测,教师就可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敬爱那个接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同时,由于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得按照一定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探讨,重视每一个阶段,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再者,导学案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加之其课前预习,课上巩固,课后复习的方法对于帮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进而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良好进行,也是有诸多益处的。

二、初中数学使用导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改革,华东师大版的初中数学课本中的部分知识也会不断进行改动,同时由于课堂形式的不断变化,导学案的编制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改进,所以,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其合理利用。

1. 检测学生,及时交流。

导学案的运用除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外,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是达到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知之明。虽然学生在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掌握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仍然会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制定导学案之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及时的调整,完善。

2. 强化基础,突出知识练习。

由于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但就数学学科而言对学生的辅导确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上,而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导学案上除了基础知识的设计外,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紧扣本节知识的相关案例,帮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浅出的掌握知识,并在课后设计一些围绕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和一些涉及重难点的练习题,从而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如在讲到圆时,可以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如:1、圆的弦长确好等于该圆的半径,则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是度。2、ABC内接于0,∠AOB=10,则∠ACB=______度。3、圆的半径等于2,圆内一条弦长cm,则弦的中点与弦所弧的中点的距离为。

3. 及时反思,及时完善。

教学不仅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注重教学的反思。这个反思过程既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其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是否起到了预想的效果等。如是否注意对学生学生规律进行总结,是否教给学生正确做题的方法,是否注意对学生课前学情的整体把握,导学案的运用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等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相反数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库;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20-02

一、引言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和使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数据库应用技术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数据的方法,利用数据库应用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操作、安全控制、可靠性管理等功能。SQL Server 2005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普及率最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因此,《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1)鼓励学生大胆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技术,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数据库综合应用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技术、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应用与实践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3、倡导“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

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的教学中,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学习形象化、具体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项目驱动是指专业课程以项目开发作为教学总目标,项目可划分为若干个典型案例,不同教学阶段的项目功能和难度都是不同的。案例教学是指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单元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在教学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以教育为主,整个项目的流程,学生都要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愉快的学习,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项目内容应基本涵盖教学的知识点,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项目难度要适中,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在思考和尝试之后能完成;(3)项目完成应能看到具体效果,学生经摸索完成后有成就感;(4)案例应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一个知识点;(5)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学生能够从案例得到启发,进行拓展性思考;(6)前后案例应相互联系,依据项目的完成而设置,不能脱节;(7)案列应具有实践性,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8)案例难度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方式设计,一方面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便于学生对项目分解的理解,从而掌握整个项目的核心思想和构建步骤;案例的讲解与总结。案例的讲解是案例实施的指导,案例总结是案例实施的归纳,应作为重点和精华部分。并且应与单纯的例题区分开来。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展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知识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4)自觉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三、评价建议

评价是课程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评价是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然后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5、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上一篇花之歌教案

下一篇化学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