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千古范例6篇

寸心千古范文1

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寸心千古范文2

用以前所学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通过解诗题知诗人名诗意悟诗情诵诗文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颂母情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并能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3 教学过程

1)上课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并出示许多名人赞美母亲的话语。

(设想意图:通过音乐和名人名言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而后总结学习古诗的常用方法,即:解诗题知诗人名诗意悟诗情诵诗文。

(设想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方法,为如何有秩序地自学古诗做好准备。)

3)合作学习,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①《游子吟》中的“吟”指(吟诵),“游子”是指(出门远游的人)。

②孟郊是(唐代)诗人,他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他多善写(五言)古诗。此诗是作者50岁那年在江苏溧阳做官时,回想起当年进京赶考(临行)时的情景而做。

③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通读本首五言古诗。

(通过自由读、欣赏配乐朗读、个别读、全班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通读古诗。)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 母/手 中/线,

游 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④根据影视情景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诗句的大意。

(出示影视《游子吟》情景剧。)

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哪些诗句最能表达孩子对母爱的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⑥教师提问:能展开你的想象说说母亲除了给孩子密密缝衣,还会对进京赶考的孩子说些什么?

当老母送孩子将要远行时,孩子为何不直说“母亲啊,你的爱,孩儿难以报答”?根据刚才的影视情景,发挥你的联想,说说你的理解。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

喻游子之心???喻慈母之爱

⑦请同学们再读此首诗说说诗中吟诵的是什么?

(设想意图:为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选用练习填空以及划分节奏读古诗和欣赏情景剧说诗意的形式,全方位巩固学生的自学结果。并通过关键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深入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层内涵。此设想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声情并茂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诗中真情自然跃于学生脑海。)

⑧通过汶川地震的影视资料再次体会母爱的伟大。

(设想意图:通过观看主持人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升华学生的情感,深刻地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实内涵。)

4)教师小结本诗,衔接现代诗歌《妈妈的手》。

①学习了《游子吟》,我们知道临行前母亲密密缝衣的细节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作者深情地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故而此句成了赞颂母爱的千古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同样赞颂母爱的现代诗歌《妈妈的手》,先听老师朗读,同学们仔细听,想想本首诗作者是重点抓住哪个细节来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的?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游子吟》的主旨,以及指明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流传的原因,再次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通过引荐现代诗歌《妈妈的手》,让学生对比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母亲的细节动作感受母爱的。)

妈??妈??的??手

作者:吾桐树

我洗手的时候 河说

把你的手给我

那是1992年 最冷的冬天

我的手钻心地痛

流水简直要割掉我的手掌

割草的妈妈从山坡上飞奔下来

她说 把你的手给我

她揉搓着 一边呵气

然后把我的双手

放在她衣服里

那温暖的肚皮上

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此首诗并和《游子吟》作对比,《游子吟》的结尾和本首诗的结尾是否相同?哪首诗的结尾更能感人肺腑?(不同,《游子吟》的结尾作者一句就道出了母爱难以回报,而这首诗的结尾并没有道出作者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体会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母爱的难以回报。同时学习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有声有色,以及学习两首诗歌结尾的不同,再次体会《游子吟》中作者感人肺腑的千古名句。)

5)课堂练习。抒真情写我心:学习和赏析了这两首赞美母亲的诗歌,相信你的感受颇深。或许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母亲为你操劳的画面,或许你的心中有很多想说给母亲的话……那就请拿起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以情煽情,趁热打铁,充分打开学生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自己回想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真实地写想对母亲说的话,练习的目的在于再现学生的真情实感。)

板书:

游 子 吟

寸心千古范文3

关键词:诗词 数量词 动作性 意境

古典诗词中数量词大多是只表数量多寡的,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一个,只表数量。但是,也有许多大师们对数量词进行苦心经营,炼而又炼,就炼出了神来之笔,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千年以来,有无以数计的读者把“五十弦”“一弦一柱”当作“静态”的数量,但是,我认为这里的数量词“五十弦”“一弦一柱”无疑是极具动作性的,是演奏的动作,因为“无端”“思”两个词极具情感。“五十”“一”“一”给人一种如泣如诉的强烈感觉,像是用琴弦演奏五十华年的悲欢离合人生苍凉。这种赋予数量词以动作性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

许多数量词充盈着生命力,富有力量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动作性。所谓数量词的动作性,就是诗人将写入诗词中的数量词进行写意,在表数量的同时更赋予其动作性,从而营造出神奇的意境。本人将数量词的动作化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将数量词置于谓词位置,具有独词成句或谓词性,从而具有动感。如李白的《山中与友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将“一杯”这个数量词独立且反复后成句,再加上一个“又”字,将喝酒的动作性表现得酣畅淋漓。又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的“一杯酒”“十年灯”既可是静态的,更可是动态的,也可理解为动态与静态相叠加。“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中的“三千”“二十”处于谓词位置,极具动作性,“三千里”远离家乡,“二十”入宫之久,“一声”和“双泪”虽然不处于谓语位置,也是有动作性的,可以想象出歌唱《何满子》时声泪俱下。再如杜牧的《破镜》“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中的“一片云”可以看作与“秋风起”相对,处于谓语位置,何年何月再相逢,只落得个江湖万里,像“一片云”漂漂荡荡,任其东西,无法留住,又怎么可能“再会君”呢?还有晏殊《采桑子》“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中的“一声”,也可以理解为处于谓语位置:深夜凄清,秋风残月,危高难眠,万籁无声之时,陡然长鸣一声,哀厉的长鸣,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何等悲凉。

二是将数量词与相关的具有动态性质的名词组合后,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意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一”与后面的“春水”远距离的组合,就将“一江”中的“一”赋予了极强的动作性。春水时至,江春充盈,表现出了满江的春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又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一川”与“满城”相对,“一”对映着“满”,这个“一”就是“满”,极有动作性。更要紧的是“烟草”“风絮”两个名词都极具动态,烟草疯长,风絮飘荡。再如“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中的“半”和“一”都被后面的“春水”和“花”赋予的动感,所以“半”和“一”就极具动作性。

三是将数量与动词组合,让这个数量词极富动感。一是,数量词在动词之后,宋代《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之句,“一山春色”作为“动”的宾语,自然是动感十足的,花动,春色在动,最妙的是这个“一”字,极具动作性,有了这个“一”字,春色就成了具象的,可以用一、二计数,好象观者在数数;更重要的是,这个“一”字还有充盈丰满扩张的动感,所以“一”有力地表现了春色不断地膨胀的意境。二是数量词在动词之前,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中的“一卧”,将数词“一”与动词“卧”组合在一起,从对仗看“一卧”对“几回”,是明显的数量词,但是这个“一卧”极具动作性,多少报国豪情多少报国之梦,多少次梦回朝班去建功立业,却在这“一卧”中长叹哀号,满目苍凉,写尽了自己的坎坷和无可奈何。“一卧”的动作性还表现在与“梦回”相照映,只有“一卧”才会“梦回”,年过半百,一生梦想着丰功伟绩,此时离开成都漂到沧江(夔州),怎能不在“一卧”中“惊岁晚”啊。

四是将数词与事件或传统文化相组合,创设出神奇的动态。第一,数量词与事件组合,如苏轼的“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中的“一犁”,春雨喜降,犁地春耕,作者将农家喜雨,忙于犁地的情形写得神鬼莫测之妙,“一犁”是写事件,极具动作性,而用“一犁”来形容“春雨”,而不是数量上的限制“春雨”,所以“一犁春雨”就成为神来之笔,也就成了经典中的经典。第二,数量词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组合,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一蓑”,具有归隐、恬淡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孤舟蓑笠翁”“烟蓑雨笠”的隐者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相关,不仅是“烟雨”的数量,更有隐士的那种洒脱的动感。

五是数量词之间形成对比或对照,使数量词具有动作性,创设出无尽的情义。如《忆秦娥·寒夜不寐忆亡女》“西风冽,竹声敲雨凄寒切,寸心百折,回肠千结”中的“寸心”对“回肠”,“回”字具有动作性,从而赋予“寸”的动作性;而且“百折”“千结”都是动词,形成对照,从而使“寸心”“回肠”具备了动态,抒写了柔肠寸断、饮泣天昏、吞声地裂的情感。又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中的“柔肠一寸”与“愁千缕”形成对比,“千缕”明显有动作性,那么“一寸”也就有了动感: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再如韦庄“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族,寸心千里目”中的“寸心”与“千里目”相对映,“目”是明显的动词,“寸心”也就有了丰富的动作性:“寸心”之中全是思念和失意,淡淡的云、静静的水全是相思,极目千里,意中之人在何处呢!

寸心千古范文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一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点到了多少人的痛处。点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民族做人的美德。我们向来推崇礼尚往来,如果说有仇不报非君子,那么有恩不报必小人。恩中莫过慈母情,慈母之恩如春晖,儿女之情似寸草,而寸草心几时报得三春晖

在我国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投桃报李,受人之恩思当图报的事不胜牧举。结草衔环者有之,一饭千金者有之。然而这都有嫌于“曲突移薪吴恩泽,焦头烂额为为上客”之行举。人多是在困急的时候而受人之恩才易于感动,而对于那似润物细无声的恩泽却不甚知觉。而慈母的爱有似甘泉雨露润物无声,如丝如缕,不止不息,故使人身在其中而浑然不觉。

一个人的成长,成就,那里又能没有母爱的布泽。那些为人所敬仰的名家巨匠,在他们沐浴荣光的照耀的时候,可曾感恩于那春晖的润泽。

一代文豪苏东坡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当他在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可曾记起他那魂牵梦萦的母亲。苏母出生书香门第,是当时大理寺程文应的女儿。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品德和学识都很出众。由于苏洵苏老泉忙于科举,却又屡试不中,所以在苏轼的少年时期很少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而母亲的启蒙就成为了苏轼一身成长发展的基础。在苏轼十岁的时候母亲就亲自教授《汉书》,正是在母亲的悉心教诲下,苏轼不但在文学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为可贵的是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也是他今后人生的一块重要基石。

母亲的谆谆教诲下,苏轼年轻有为,一举中第。到后来苏轼因为仕途颠簸曲折,而很少回家看望母亲。但他秉着从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品格,一生为官,清廉自持,正道直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终能够收功于当世,流芳于千古。俗话说最苦莫过慈母心,苏轼仕途坎坷,而牵挂担心他的却总是千里之外的善良柔弱的母亲。在他人生忧患维艰的时候,有着母亲的挂怀和祈祷,而在他春风得志的时候,苏母却未能分享。三春之辉,寸草之心何以为报就?道德文章甲天下,治国安民绝绝千古的一代词豪尚且如此,难能报答慈母恩之万一,愚子俗夫又能及其有几。如果寸草有情,这是也该滴泪成血。

事不独有。诗坛仙子李太白,二十多岁仗剑出川,而谁知此去却一去不归。也许李太白因为功名未就而无颜见家中父母,终而再不曾回过青莲乡,更无从送忠尽孝。李白才华绝代,文思雄奇,显名于世,光耀千秋。“下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此巨才美誉,原不知如果没有一位慈怀贤德良母,就不会有名夺日月之光的李白。据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有功,常常逃学,经常一个人到河边游玩,在原野闲逛。李母为之心焦不已,便假扮成一个年迈苍苍的老妪,以铁杵磨针来点化自己的儿子,可为用心良苦。从此以后李白果然改过自新,脱胎换骨,开始发奋读书,终成正果。

李白德非不佳,,才非不华,力非不能,他文章盖世,于时于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于母之恩亦是寸草春晖也是万不能及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融融,绵绵不尽,生生不息,而青青芳草却是自荣自芳自逍遥。寸草春晖,游子母爱,母爱绵绵不尽有似江河流水,而游子漫漫征途可曾几度回头。

世上最贫穷的是贪婪,最富有的是母爱;世上最软弱的是惭愧,最坚强的是母爱。每一母亲几乎都是在期盼中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我们小时候,母亲盼望着我们能够健康地长大。能够开辟出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她又期盼着我们能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在我们幸福快乐的时候,母亲却老了,老了而又在渴盼着儿女们的归来。她们就是这样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而等待的日子我们是知道会是多么的漫长难耐,辛苦煎熬。等待的心灵又会是多么的憔悴,然而她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坚强。

当代作家史铁生,在他最狂妄的年龄时忽然残废了双腿,当他的生命在灾难无情的打击下濒临崩溃的时候,他每天躲在一座废弃的古园里希望逃避现实的苦难,而在他的背后却有一位迎着残酷现实而必须直立的母亲,在儿子在最困难的时候她挺着,而在而在儿子度过困难的时候她却倒下了。史铁生先生最后才明白,原来在自己声嘶力竭抱怨命运的不公时,在自己走过不行的每一步中同时也留下了母亲更为不幸的脚步。在自己痛苦的时候却不曾为母亲想一想,母亲因为儿子的痛苦也正在受着苦难的煎熬,儿子的灾难更是母亲的灾难。但儿子何曾想过聪慧而坚韧的母亲是如何度过那些“空落的白天和黑夜,还有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母亲终于没能熬住先他而去了,而留给他的也只有无尽的遗憾和深恨。而天下又有多少像史铁生一样的儿女们因为曾无视母爱而留恨于自己,只好无尽的去长思怀想,悔恨不已。

常回家看看,有一双望穿天涯的眼睛,她等待的不仅仅是你的床前尽孝,也许是一句妈妈你好吗的亲切问候,也许是递上一杯热茶的手温,也许是让她看看孩子你还好吗的关切眼神。

寸心千古范文5

风,凄凄切切;雨,淅淅沥沥。

飘飞的红旗,是灵魂破碎染红的印记;飞扬的思绪,是舞动血色勾起重重愁情。伴着飞絮,融入历史走过的痕迹,思忆:

思忆英雄未肯死前休,便使凶渠面血流。

思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思忆滚滚硝烟,烽火三月连不断;壮志凌云,一将功成万骨枯。

思忆金戈铁马踏大漠,百万雄师过大江。

思忆雨雪纷纷,横眉冷对千夫指;为民请命,俯首甘为孺子牛。

血流,在心之峡谷飘动,飘动是铮铮铁骨的精魂,是五千年民族沧桑的积聚,是沉默太久的瞬间爆发。扛着大刀,举起铁旗,撑着赤色的明天,仰望:

望断山脉,望断银河,望断岁月枯荣,望断那剪不断的思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光使生命变成石头,生命使时光得以凝聚。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赤色,它却傲傲耸立,无动于衷。这鲜血凝结,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远徙之鸟划过无声的天空,许多风景都次第老去,而高原风,却把凝重的千年情结,运到遥远的天际,感悟着仰韶风韵,感悟着秦砖汉瓦,感悟着唐诗宋词,感悟着汉唐的车辚辚,马萧萧,感悟着刀光剑影血染疆场的一朵永开不败的血色花。

往事越千年,悠悠。当记忆提前步入夕阳的河滨,那一抹夕阳红成为浸红的思绪,漫溢成零零碎碎的风,是谁在千年的岸边,捡拾忧伤的涛声,捡拾感情的碎片,捡拾梦境?

回忆在宁静中呈现,也在宁静中消失。

挥手,一个世纪的虔诚,祈祷,手臂托起一个太阳,一份深重的青史,瘦成边塞的一条涓涓细流。聚光辉岁月之灵气,释苦难历史之精髓,一路向西,向西,向西……

有大漠孤烟,胡笳声声;有炮火连天,马达轰鸣。岁月之痕一寸寸深入我的骨髓,谁的思绪,暮云般起伏翻飞?谁的心里,敬仰而感慨久远?你勾人梦魂的召唤,总在夜深人静,于心灵深处响起,撩拨心底的残弦,深深思忆。

古老的旗幡。

雨还在下,闲花是湿的,细雨是湿的,记忆是湿的,至少它不会再给我痛的感觉。

(指导教师曾水和)

点 评

寸心千古范文6

桑喀古托寺,又称赛卡古托寺,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色乡,所在位置海拔3700米,原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洛扎在藏语里有“南部大悬崖”的意思,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远在吐蕃时期洛扎便为约茹的千户之一,而元朝时洛扎属羊卓万户府管辖,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朵宗。生格宗和拉康3个宗,直到1960年4月,3个宗才合并成现在的洛扎县。洛扎县城位于山南的纵深处,受两侧高山所限,县城小而狭长,只有一条百米长的街道。色乡名不见经传,只有不到2000人,与不丹王国边境只有一山之隔,因为桑喀古托寺的存在,一千年来这个偏远的地方得到了络绎不绝的拜访。

我们的车子沿着崎岖的措(美)洛(扎)公路在山间穿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雄拉、麦拉嘎琼山,来到了号称“南方悬崖”的洛扎县。进入洛扎县,沿着弯弯曲曲的色吾河谷一路而下,两侧壁立千仞,仅见一线天空。这段路十分险峻,行车的公路变得比之前更加破碎艰难,大部分都嵌入崖壁,不时可见滚石和滑坡。在高原,绝美的景致与恶劣的条件常常相伴,一些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还有很多。当一些危险与我们擦身而过时,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将会更加贴近于本原。流浪、行走、感受和探索,一些生命极限的体验,非同寻常的经历,以及从未听过的传说,这些只有当我们亲自走过、路过、见过之后,才会完成对生命本来意义的穿越。在我思绪翻飞的时候,车子从一条岔路拐进了色曲峡谷,色乡就在30公里之外了。

色乡位于洛扎县南部,“色”在藏语里是“公子”的意思,色乡也就是公子的故乡。如今,在“公子”的故乡里最著名的,则是流传已久的色乡隆东边贸会。公元1230年左右,玛尔巴大师的四大高徒之一的措顿旺布为了传授佛教,改善藏族和不丹民众的生活条件,经过多次协商办起了边贸会。当时的边贸会是不丹的仓巴和的隆东轮流举办,后来因为协商不一致,双方为争夺边贸会的举办地点发生了多次纠纷,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经商定:由双方各出一名高手进行决斗,谁赢了边贸会举办地点就定在那里。事件的结果是的代表战胜了不丹高手,取得了边贸会的主办权,从此边贸会举办地就定在色乡隆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边贸会商品交易相对简单,不丹商户只携带大米、丝绸、铜器等物品来交换当地的盐巴、牛羊皮、牛羊肉等实物。如今,隆东边贸会还增加了各种现代文体活动、宗教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色乡集物资交易、文艺表演于一体的盛会,规模最大时客商多达五穴百人,成为和不丹之间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除了边贸会和寺庙,色乡还以温泉出名,据说可治疗扭伤、骨折,十分灵验。

沿着砖砌的小路,穿过幽深的巷道,黄昏的时候,我们抵达了桑喀古托寺,在夕阳的渲染下,我与这座千年古寺相对而立,她是那么深沉,我是那么单薄。

桑喀古托寺,藏语意为“为公子而建的九层城堡”。公元1080年前后,著名佛学大师玛尔巴为了驱孽,出资命弟子米拉日巴为自己的公子达玛多德修建一座公子塔。米拉日巴历尽千辛万苦修筑了桑喀古托(意为“九层公子堡”)和碉楼下的噶哇久尼殿(意为“十二柱殿”),历时六年建成。整座寺庙状如古碉,结构与著名的雍布拉康极为相似。寺庙的主体有七层,石墙到顶,内有楼梯上下相通,十分陡峭。到了16世纪上半叶,噶举派大学者巴哇・祖拉陈哇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扩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据说扩建时兴建的杜康大殿的壁画就是祖拉陈哇亲手所绘。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噶厦政府规定对该寺每一绕迥进行一次维修。公元1944年,桑珠寺的活佛主持了该寺最后一次维修。这次维修以后,桑喀古托寺开始了以格鲁派教法为主的佛事活动。

环着古碉转上一圈,用手轻碰凉沁的石墙,触摸着千年积淀的沧桑痕迹,体会着一些历史的过往。在墙边,我们遇见一位慈眉善目的僧人,年纪甚长,他对我们淡淡一笑,那份亲切熟稔,未置片语便引着我们向寺内走去。进入寺内,逐层看去,古碉共有九层,一、二层是地下室及储藏室;三、四、五、六、七层为原来的建筑,八、九层是公元1985年重建。除一、二两层外,各层均供有佛像,各层面积的三分之一均为楼梯,梯道左右相错。其中杜康大殿位于古堡西侧,大殿前有二柱回廊。扣除回廊为30柱经堂,经堂四壁皆绘有壁画,经堂后为4柱佛殿,佛殿西有一间两柱的密宗殿,内握有各种密宗神像,像高2.4米左右,这里的神像大都血口獠牙,面目狰狞恐怖。而杜康大殿的二层则是僧合及库房。桑喀古托寺是白教的起源地,寺内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和精美壁画,时间跨度上从公元11世纪至现代,2011年6月被定为部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寺院正在维修中,昏暗的灯光洒在壁画上,我们却不得不赞叹这些壁画的精美,感叹那些岁月留下的斑驳。桑喀古托寺的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很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在绘画方法上与其他的寺庙相比有很鲜明的特色。这些色彩艳丽、构图精美、笔调细腻、人物生动、纹样丰富、讲究对称的壁画,内容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宗教和生活,酣畅淋漓地描绘着善与恶的斗争与制衡,表达着爱与温暖的共鸣,有着令人凝神屏息的精神力量,整个画壁都洋溢着信仰的光芒。抬眼望去,不经意处,都是不可复制的文物和文化。

上一篇支架手术

下一篇合作愉快